20国集团峰会在法国嘎纳召开前夕,世界银行集团发布的最新《食品价格观察》指出,全球食品价格居高不下和持续波动,对最贫困国家的影响最大,令全球经济雪上加霜。虽然世行的食品价格指数比2011年2月达到峰顶时下降了5%,比9月略低了1%,但仍然比2010年9月的水平高19%。
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说:“粮食危机远未结束”。他敦促20国集团把粮食放在首位。他说:“价格仍在持续波动,世界上千百万人仍在受害。世界银行一直在与20国集团主席国法国以及我们的国际合作伙伴机构密切配合,采取措施保护最弱势人群,减少食品价格波动造成的危害,同时也在着手解决一些根本性的问题。我们要牢记,防范危机不仅仅是围绕银行和债务。世界上千百万人每天都在面对饥饿和营养不良的危机。在嘎纳,20国集团能够和应当采取措施来解决他们的需要。”
20国集团的政府首脑将于11月3~4日在嘎纳开会讨论全球经济,预计将会批准一揽子具体措施来改善透明度和政策协调以便及早发现和纠正问题;帮助各国利用风险管理工具来管理价格波动;促进提高农业生产率和抵御灾害的能力;通过区域性人道主义应急粮食储备把粮食快速送到急需的灾民手里,并达成协议对世界粮食计划署不实行粮食出口禁运。鉴于世界人口已突破70亿,国际社会奋起行动改善粮食安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根据按季度发布的《食品价格观察》,近来泰国遭遇的50年一遇的洪水可能增加了短期内的不确定性,据估计产量损失达到总产量的16%至24%。同时,非洲之角的粮食危机仍在继续,该地区受灾人口达到1330多万,比8月份增加了100万,且前景依然堪忧。
报告指出,粮食价格上涨了30%(2010年9月~2011年9月期间),玉米价格上涨43%,稻米价格上涨26%,小麦价格上涨16%,大豆油价格上涨26%。不过,上季度粮价上涨的3%基本上被油脂价格下降的3%所抵消。
低收入国家的价格波动幅度较大。由于全球性和国内因素,价格波动预计将会持续到中期。造成价格波动的结构性因素包括人口增长和饮食结构变化、粮食与能源价格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以及生物燃料产量增加。
另一方面,供应量和库存量的前景可观,也有可能缓解全球食品价格的部分压力。最新的预测显示,2011~2012年的全球小麦库存量达到10年来最高,而由于阿根廷、巴西、中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产量增加使全球玉米产量上升4%。印度风调雨顺丰收在望也会使全球稻米产量在2011~2012年期间得到提高。
部分市场的产量增加也凸显出非常有必要保持国际市场开放,将粮食送到急需的灾民手中,采取激励措施鼓励农民扩大生产,并避免出口禁运引起恐慌行为。
虽然面临困境的全球经济有可能抑制需求和迫使价格下降,但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可能还是好坏兼有——伤害粮食出口国和农村的贫困生产者,同时又有利于粮食进口国和消费者。《食品价格观察》警告说,问题是发展中国家在经历经济危机和刺激性支出之后,现在用于保护弱势人口的资源可能是有限的。
此外,对全球经济的担忧可能会影响到对农业研究和提高农业生产率的技术开发的中长期投资,尤其是在粮价持续波动的情况下。
世界银行集团如何帮助把粮食放在首位
对非洲之角,世界银行集团提供了18.8亿美元资金用于救济灾民、改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复苏和加强抗灾能力。受灾人口超过1300万人。
世界银行集团的首创风险管理产品由国际金融公司提供,将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农户、食品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上限可达40亿美元的食品价格波动保护。
“全球粮食危机应对规划(GFRP)”通过15亿美元的资金为约4000万人提供帮助。
世界银行集团将农业支出从2008年的41亿美元增加到每年60~80亿美元。
“支持全球农业和粮食安全计划(GAFSP)”是世界银行在2010年4月应20国集团的要求建立的,目的是协助国家主导的农业和粮食安全计划,帮助促进小农户投资。迄今已有6个国家和盖茨基金会承诺在3年内捐资约9.715亿美元,现已收到5.71亿美元。
世界银行集团正在通过“全球粮食安全危机”的高层工作组与联合国机构协调,同时也在与非政府组织协调。
世界银行集团支持“国际农业研究磋商小组(CGIAR)”的工作,该机构是世行在1971年协助建立的。2008年,CGIAR在世界银行和其他援助机构的支持下启动了一项改革,其最终结果是通过了一项全面战略,确定了新的全球研究规划和新的资助模式,使CGIAR做好准备吸收和吸引大幅增加的项目资助,到2013年达到年度预算指标10亿美元,其中世界银行每年捐助5000万美元。鉴于到2050年农业产量需要提高70%,而培养新品种和推广到农户的机会窗口只有5~10年,国际社会增加对全球研究的资助至关重要。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