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中国粮食供应有保障价格上涨难持续

中新网北京11月7日电(记者周锐)针对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国际粮价的上涨所引发的民众对于中国粮食供给的担心,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刘冬竹接受媒体采访表示,中国粮食供应有保障,价格上涨难持续。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恐慌心态导致国际粮价上涨,加之社会流动性资金充裕,国内粮食价格也出现明显上涨。2020年10月,国内主产区籼稻平均价格同比上涨10%左右,粳稻上涨6%左右,小麦上涨5%左右。原粮成本上升,米面等成品粮价格也有所上涨,但涨幅相对较小。10月份国内主产区籼米平均出厂价格同比上涨5%左右,粳米上涨1%左右,面粉基本持平。

同期,越南大米出口价格同比上涨37%,美国小麦出口价格上涨14%,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10月谷物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6.5%。

刘冬竹认为,2020年,我国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夏粮实现增产,秋粮收获接近尾声,丰收已成定局,既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消费需求,也有效保障了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军需民食。

刘冬竹指出,当前我国粮食库存充实、储备充足、供给充裕,小麦稻谷两大口粮品种库存处于历史高位,可满足全国一年以上消费需求,预计小麦和稻谷价格将保持在合理区间波动。11月份后,随着主产区玉米上市量的增加,临储玉米持续出库,以及进口玉米及替代品陆续到港,玉米市场供应完全有保障,价格继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玉米后期继续大幅上涨可能性不大

刘冬竹分析说,10月以来,国内新玉米上市价格高开高走,同比上涨30%左右。但国内玉米价格上涨,是主动调整优化种植结构、促进玉米消费的结果,符合国家政策导向,是正常合理的。后期继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主要原因有四方面:

一是9月份东北发生的台风灾害对产量影响有限,台风前玉米产量基本形成,今年玉米仍是丰收年景,后期玉米上市量将集中增加。

二是华北地区小麦与玉米价格出现倒挂,迫使部分饲料企业使用小麦替代玉米。近期最低收购价小麦成交量明显好转,正是由于饲料企业采购量增加,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玉米价格上涨。

三是前期成交的临储玉米和一次性储备玉米仍在继续出库供应市场。

四是玉米及替代谷物进口数量明显增加。今年1-9月我国进口玉米和高粱、大麦等替代品已达1773万吨,同比增加617万吨。据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数据,目前我国企业已采购2020年度美国新季玉米超过1000万吨。2020年度高粱进口有望达到600万吨,同比增加230万吨。

刘冬竹建议,农民朋友卖粮时,尽量做到均衡有序售粮。既不能盲目捂粮惜售,也不能扎堆售粮,避免集中售粮价格下跌,未出售的粮食要离地通风,上楼子、上栈子,避免霉变坏粮、造成损失。

——稻价进入高位继续上行阻力大

刘冬竹介绍说,目前中晚稻集中上市,市场购销活跃,市场化收购占主导,优质优价特征明显。其中,黑龙江粳稻上市价格在1.3~1.32元/斤,同比基本持平,从上市初期看,收购和价格平稳运行。11月初粳米全国平均出厂价2.09元/斤,比上年同期高3分钱。南方中晚籼稻上市后价格高开高走,开秤价集中在1.28~1.31元/斤,同比高开7分到1毛钱;11月初,中晚籼稻收购价在1.4~1.45元/斤,比上年同期高1毛4到2毛钱。中晚籼米全国平均出厂价2.13元/斤,比上年同期高9分钱。

刘冬竹认为,稻谷高开高走的主要原因:一是受疫情、灾情、舆情等多重因素影响,引发上涨预期积累发酵,持粮主体捂粮惜售心态较重。二是储备企业和加工企业等市场主体采购新粮积极,计划收购量大,提价收购意愿强烈。

刘冬竹强调,从后期看,随着稻价进入高位,继续上行的阻力大。主要影响因素:

一是供需基本面不支持稻价持续上涨,市场风险正逐步累积。近年来我国稻谷供给充裕,阶段性过剩特征明显,在供需宽松的基本面下,目前稻价已超过国家拍卖稻谷出库价,由于稻谷库存充裕,供给压力后置,市场风险不断积聚。

二是在稻强米弱背景下,收购主体提价收购意愿普遍降低,稻价上行阻力加大。

三是11月6日国家重启2018-2019年最低收购价中晚籼稻竞价销售,政策性稻谷投放后,将会改变持粮主体惜售心理。

刘冬竹表示,总体看,今年稻谷丰收已成定局,目前稻价处于合理区间,其恢复性上涨,有利于减少稻谷库存压力,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小麦供应有保障后期价格将保持平稳走势

刘冬竹介绍说,今年小麦上市以来,受疫情影响,市场多元主体看涨后市,出于备灾考虑,农户自留粮增加,售粮积极性不高,贸易商囤粮意愿较强,市场流通粮源偏紧,再受玉米价格上涨带动,小麦价格明显高于上年。

据监测,11月初华北地区普通小麦平均进厂价1.25元/斤,比开秤价涨了1毛钱,比上年同期高5分钱,小麦粉全国平均出厂价1.58元/斤,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属正常波动区间。

刘冬竹强调,目前我国小麦库存处于历史高位,可满足一年以上口粮消费需求,市场供应完全有保障。目前小麦每周投放量已增至400万吨,市场供给充裕,后期小麦价格将保持平稳走势。

另外,2021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每斤提高1分钱,释放出国家重农抓粮信号,有利于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预计下年度小麦种植面积稳中有增,为来年继续丰收奠定了基础。

——国产大豆大量上市后价格将有所回落

针对大豆市场,刘冬竹分析说,近年来,我国农业种植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加上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国内大豆种植面积连续5年增加。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20年我国大豆播种面积1.47亿亩,同比增加700万亩。尽管今年东北地区遭遇三次台风,但对大豆产量影响不大。2019年全国大豆产量1810万吨,创历史新高。预计今年大豆产量1910万吨,再创历史最高水平,与2015年相比,已累计增加600多万吨,增幅超过50%。

刘冬竹指出,今年国产新大豆价格高开高走,黑龙江大豆开秤价格2.0~2.1元/斤,同比上涨了3毛到3毛5分。11月初,黑龙江油用大豆价格涨至2.2~2.25元/斤,食用大豆价格2.4~2.45元/斤。预计后期国产大豆大量上市后,价格将有所回落。国产大豆主要直接食用、加工豆制品和大豆蛋白,少量用于生产豆油。今年我国大豆再获丰收,国内食用大豆可以满足市场需求。(完)

THE END
1.近年我国粮食价格上涨的深层原因李新建杨波从2003年下半年起,粮食价格一路上涨,其直接原因是粮食播种面积缩减、干旱、粮食的总产量下降等,导致粮食的总供给小于总需求;其深层次原因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导致的农民弃农从工从商,大量粮田退耕还林、还湖、还草,减少了粮食用地,农产品生产结构不符合需求结构,导致了粮价上涨;粮食流通体制不完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journal-jiangxi-science-technology-normal-university_thesis/0201236916347.html
2.世界粮价上涨的原因是什么?问:编辑同志,您好!今年年初,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银行接二连三地就世界粮食价格上涨有可能再次引发粮食危机以及地区局势动荡发出了警告。能否请有关专家作一解答:世界粮价上涨的原因是什么?会引起粮食危机吗? 云南读者:李旭 李旭同志: 您好!2011年2月初,粮农组织发布的2011年1月份的全球粮食价格指数为231点,再创https://www.guancha.cn/society/2011_03_28_55518.shtml
3.近期国内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的可能性不大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粮食市场价格出现5次比较大的波动,前4次粮价高峰分别发生在1973/1974年度、1980/1981年度、1989/1990年度和1995/1996年度,粮价波动周期大约七、八年发生一次。进入2006年以来,国际粮价进入新一轮上涨通道。 五因素造成国际粮价上涨 https://m.meishichina.com/article/37426/
4.粮价是2022年物价的黑天鹅吗?展望今年,全球通胀似有降温回落趋势,但“居安思危”,高通胀隐忧难掩,粮食价格或是其一。 华创证券从粮食通胀风险的角度出发,对全球和我国粮食产需贸的基本盘、全球粮价大涨的主要原因及对可能推动粮价上涨的风险点进行了细致分析。 一、摸清全球粮食产需贸基本盘 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651695
5.21世纪以来的历次“粮食危机”,发生了什么?21世纪以来,全球总共经历过三次“粮食危机”。三次“粮食危机”分别发生在2006-2008年,2010-2011年,2020年至今。本文主要梳理世界上历次“粮食危机”发生的表现以及其原因。 (一)2006年-2008年“粮食危机”表现及原因 “粮食危机”的表现:2006年至2008年,全球范围内发生普遍性农产品价格上涨。 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2021247
6.粮价上涨(精选十篇)大家关注到, 在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多年增产的同时, 粮食价格保持了持续多年地上涨, 与2003年相比, 2010年粮食生产价格 (即农民销售粮食价格) 累计上涨了81.1%, 粮食消费价格累计上涨了76.8%。今年我国粮食已连续第8年增产, 但是粮食价格仍呈上升趋势。为什么会出现粮食多年增产而粮价持续上涨的现象呢?我国的粮食产量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b5py9ud.html
7.CBOT小麦涨停创14年新高!机构称“国际粮价上涨对国内无实质影响此外,受近期国际粮价上涨影响,在A股市场上,截至15:00收盘,申万二级种植业板块今日也上涨了3.03%,其中万向德农涨停。 水木长量资本杨英华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俄乌冲突不仅带来农作物减产预期,还会带来国家被制裁后的贸易缩减和部分国家增加粮食收储预期等,众多因素均会推高小麦和玉米价格。” 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203022294651364.html
8.全球各主要国家的通胀程度及其成因3.相比之下,中国的CPI上涨幅度相对温和。疫情防控限制居民服务消费、导致内需下降是CPI环比低位徘徊的主要原因。 一、油气和粮食价格上涨推高全球通胀 疫情导致各国政府为了给居民、企业纾困而大规模释放流动性,货币洪水叠加俄乌战争推高全球油气、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由此引发许多国家通胀高企。截止2022年10月,俄罗斯、意https://m.zhitongcaijing.com/article/share.html?content_id=837739
9.国际粮食价格波动特征,规律与应对策略——基于6次典型大幅资本炒作和投机是国际粮食价格波动进而引发粮食危机的重要影响因素 .总结这六次价格 大幅波动规律 ,供求失衡是国际粮价波动的客观基础 ,资本炒作和投机是国际粮价短期急剧波动 的重要推力 ,原油价格通过成本效应和替代效应与粮价共振等成为国际粮食价格波动的共性特征 .为防范国际粮食价格上涨对国内输入性 ,传导性风险 http://jjxj.swufe.edu.cn/EN/PDF/4803
10.国际粮价飙涨会否传导到国内?国家粮储局:全球粮食供求依旧宽松,年近期全球粮食价格和食品价格一路上扬。 4月2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司长、新闻发言人秦玉云就此表示,2021年国际粮价出现上涨,是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东南亚旱灾、沙漠蝗虫等危机对粮食价格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是,从粮食供求角度分析,国际粮食供求在延续宽松格局,价格最终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104/03/c5058311.html
11.2021年2月,中国原粮粮食综合价格全面冲击历史新高扣除人民币价值波动影响,2月价格实际环比上涨2.11%,同比上涨33.33%; 2020/21年度上涨18.19%,2021年平均值出现上涨32.79%。 粮食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内严重的通货膨胀压力影响。2020年央行极端的货币政策带来极端严重的通货膨胀压力,前两个月货币投放继续保持高位带来粮食、农产品、矿产品、沿海船运等商品和服务价格全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616934644908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