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我国农业转型升级

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后,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了不懈努力,农业发展也取得了巨大成就,粮食产量快速增长,农民收入快速增加,农村和谐稳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要求,是因为在当前的新形势下,我国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不应求并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简单的数量上的调整,而是要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如果实现不了,农业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将会越来越大。

一、当前我国农业面临的突出问题

2003年我国粮食产量8614亿斤,2015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2429亿斤,12年间粮食增产3815亿斤,年均增产318亿斤。同时,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3年的2662元,增长到2015年的11422元,年均增加700多元。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但也面临非常突出的问题:一方面粮食进口数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粮食库存越来越大。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归根到底在于我国的粮食生产存在两大突出问题。

(一)供给的农产品品种结构不适应市场需求

我国的粮食主要是五大品种,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和薯类,所谓粮食连年增产,就是指这五大粮食品种的年产总量在增产。就我国粮食的供求总量而言,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约500亿斤的缺口,需要从国际市场进口加以弥补。但是,我国2015年进口粮食总量达到2495.5亿斤,比弥补国内的供求缺口多进口了近2000亿斤,这里面最主要的进口品种就是大豆。近几年国内大豆的产量是下降的,我国大豆现在的年产量是230多亿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大豆的需求也在逐渐增长,目前我国对大豆的年需求量1800~1900亿斤,供求缺口不得不靠进口弥补。2015年我国进口大豆1640亿斤,是国内产量的7倍多。也就是说,现在全国大豆的需求87%依靠国际市场。国内市场供给的大豆有缺口,而增产玉米解决不了问题,供求之间的品种结构存在很大差异。

(二)我国粮食生产成本高、效益低,缺乏国际竞争力

二、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弦始终不能松

面对我国粮食生产和市场目前所出现的复杂情况,有一种意见认为,既然国内生产粮食在经济上不划算,那何不减少国内生产,增加进口这种看法值得商榷。如果仅算经济账,这话的确有道理,但是社会经济发展、国家安全、人民福祉,不仅仅单靠经济效益决定。能不能更多地进口粮食,主要考虑两个方面:

(一)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还要保障农业产业安全和农民生计安全

当前粮食问题中的矛盾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为了保障农民种粮的合理收益,政府不得不在2008年到2014年间不断提高粮食的最低收购价格和临时收储价格,小麦和玉米的价格提高了60%以上,稻谷的价格提高了90%以上,国内价格由此逐步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二是受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的影响,自2012年底起,国际市场的粮价开始持续下跌。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一直未复苏,需求疲软。到2015年底,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市场各类主要粮食品种的价格,相比2012年底已下跌30%~45%。其中,大米和小麦跌了1/3,大豆跌了40%,玉米跌了45%,可以说,目前的状况使全球的粮农都在受煎熬。三是受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影响,从2005年开始,我国加快了汇率改革的进程。2015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年平均汇价(中间价)已比2004年升值24.75%。四是由于全球能源价格暴跌,导致全球海运价格明显下跌,直接降低了国际市场粮食运抵我国的到岸价格。

上述各种因素,有的可能长期存在,有的则可能只在短期内起作用,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国内生产粮食就必然在经济上不划算。更需考虑的是,世界人口还在增长,中国现有的13亿多人口还会增长,随着人口增长,将来对粮食的需求量还要增加。把我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押在国际贸易上,风险可想而知。

现在全球一年的国际贸易谷物量在3.5亿吨左右,大豆约在1亿吨左右,加在一起4.5亿吨,即使全部被中国进口,也只够吃7~8个月。同时,如果我们更多地依靠进口粮食,农民怎么办。如果农民能够从土地上离开,城里能不能提供这么多就业机会。现在考虑粮食问题,不是单纯的数量够不够,而是要考虑国家经济安全、农业产业安全和农民生计安全。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和党中央的部署保持高度一致,要坚定不移地做到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基本靠自己来解决,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二)要客观分析我国粮价高于国际市场的实际状况

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在于玉米有多种替代品可以绕过关税配额的管理,且进口关税税率均很低,大麦和高粱关税是2%~3%;木薯进口主要来自东南亚,而中国和东盟有贸易协定,进口农产品实行零关税,因此国内的玉米市场受到了严重冲击,三大谷物中玉米面临的困难最大。2016年国家对玉米实行“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新政策后,东北玉米的播种面积已有明显调减,市场价格也正在回落。要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认识到中国的粮食安全,主要在于能否保证中国农业产业的安全、保证中国农民就业安全。因此,在粮食生产问题上,我们没有理由妄自菲薄。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不能放松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

三、推进粮食生产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多措并举

我们必须努力通过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自身农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让中国的农业在世界上有一席之地。

(一)发挥市场在粮食价格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

这几年,国家为保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从2004年以来,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其中包括逐步降低农业税乃至取消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行多种直接补贴,对主要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价制度等。

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初衷就是因为2003年全国粮食产量仅有8614亿斤,满足不了市场需求,所以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促进农民增产粮食。为了让农民没有后顾之忧,不用担心粮食卖不出去,国家开始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制度。2004年稻谷的最低收购价分别是:早籼稻0.7元/斤,中晚籼稻0.72元/斤,粳稻0.75元/斤,2016年的最低收购价分别是:早籼稻1.33元/斤,中晚籼稻1.38元/斤,粳稻1.55元/斤,12年间价格上涨了90%左右。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从2007年开始实行临时收储制度。当时的临储价是0.7元/斤,到了2014年,价格提高到了1.12元/斤,7年中价格提高了60%。这样做确实保护了农民的利益,但同时也使国内粮食价格超过了国际市场,于是就出现了目前的情况,国内生产的部分粮食卖不出去,粮食库存也达到了历史最高值,有的品种甚至已经超过了一年的产量。

因此,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国务院就开始研究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2014年,在新疆和东北四省区开始实行棉花和大豆的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从过去的临时收储价,改为现在的目标价格,对长江中下游的油菜进行价格制度改革。今年在东北四省区推进玉米的“市场定价、价补分离”政策。政策实施后,今年东北的玉米播种面积比2015年减少了2300万亩。同时实行市场定价,玉米价格在2015年1元/斤的临时收储价基础上平均下跌了25%左右,这个价格大体上可以和国际市场接轨。如果我国农产品的价格能和国际市场价格基本吻合,国外粮食大规模进入国内市场的情况就会发生改变。在让市场决定价格的同时,也要研究如何保障农民的利益。这次东北的玉米价格改革,经过反复测算,玉米价格肯定会下降,农民会吃亏,因此中央拿出390亿元来补贴东北及内蒙古地区种玉米的农民。折算下来,从价格上看,与2015年相比,农民肯定是有一些吃亏的,但总体来讲,基本收益是有保障的。

(二)加大科技兴农的力度

农产品生产如何采用最优良的品种、最先进的技术,这是我们当前必须攻克的一个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讲,我国农业的发展已经主要不是总量的问题,而是品种结构、质量安全的问题,怎么解决好这些问题,就是我们下一步必须要做的事情。

尽管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已经超过56%,但总体而言,我国粮食亩产仍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以大豆为例,我国所有农产品中进口压力最大的就是大豆,进口1640亿斤,按照现有的产量计算,需要6亿多亩地,所以短期内大豆只能依靠进口。我国大豆平均亩产长期徘徊在250斤以下,最高亩产仅为247斤,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3。按照1956年的《中国农业发展纲要》,大豆的目标是达到260斤/亩,直到现在都没有实现,这充分说明了我们对大豆的科研投入严重不足。据了解,全球的大豆亩产量是370斤。所以,如果大豆达不到亩产400斤,就会被其他农作物代替。这导致我国的大豆价格缺乏国际竞争力、效益低下,大豆的播种面积和产量持续下滑。农业也与其他产业一样,缺乏了科技这个核心竞争力,就必然会危及整个产业的安全。提高我国农业的科技含量,不仅要重视良种、设施、装备、种养技术等物质性因素,更要高度重视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只有培养出现代化的农民,才能真正发展现代农业。

(三)加快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创新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村人口逐步减少,土地的流转规模将会越来越大,这是一条必须要走的路。现在全国农村流转的土地面积已经占到农户总承包面积的1/3,这个速度不算慢。全国有2.3亿的承包农户,现在有6800万户农民或多或少地流转了土地,有的全部流转,有的流转了一部分,流转土地的农户已占承包农户的30%。

现在土地流转的风险主要集中在租赁土地的大户身上,土地租金不变,农产品价格下跌,种粮大户利益受损,就会导致东北、华北等很多地区出现种粮大户退租。所以,必须探索农村土地经营权入股、土地托管、土地代耕等多种形式,使市场风险由承包者和经营者共同承担,形成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机制,但更多的是要发展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一家一户做不了的事,由专业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帮助去做。据农业部统计,现在全国经营耕地50亩以上的规模经营户有350万户,共经营3.5亿亩土地,平均每户100亩。100亩的经营规模与国外上万亩的土地相比算不上规模,100亩的规模也不足以负担起购买最先进的农业机械装备的成本,但现在大部分种粮大户都在使用最先进的农业机械装备,因为他不只自己使用,还可以给成百上千的农户提供农业机械服务。所以尽管我国农户的经营土地的规模小,但在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带动下,可以让农民使用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去年我国小麦机械化收割率达到了90%以上,这并不是由于家家户户都买了联合收割机,而是更多地依靠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购买社会化服务来实现的。

所以在农业经营体系创新上,一定要解放思想,既可以通过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也可以通过扩大服务规模实现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因此不能简单地把农业现代化理解为扩大经营土地规模,扩大技术服务规模同样也可以实现农业现代化。

(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努力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农村的新产业、新业态结合起来。发展规模经营的条件是农业人口的转移,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整体经济增速下降到6.5%,非农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也会随之下降。2015年我国农村外出劳动力增长0.4%,仅增长了60万人,今年1-9月份增长0.5%,增长了80万人,这种速度和规模的劳动力转移,何时才能将大部分农村人口转移走农民转移不走,大家都在土里刨食,怎么富得起来

THE END
1.粮食降价背后的原因物价走势物价行情粮食价格物价上涨粮食产粮食降价背后的原因2024-12-27 19:34:33 叮当当科技 天津 举报 0 分享至 0:00 / 0:00 速度 洗脑循环 Error: Hls is not supported. 视频加载失败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鉴别 叮当当科技 1.0万粉丝 美食是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05:56 都说成都比自贡好,成都自贡都去过,实话实说:差别有点大! 05https://www.163.com/v/video/VFJGP1V3Q.html
2.粮价持续下跌“倒逼”种粮户转型—新京报新京报:在粮食价格改革的过程中,粮价低是否是种植户必须经历的阵痛? 王海波:这不是一个阵痛的问题,而是一种理性思维下必然回归。一方面,我们粮食生产的成本越来越高,导致了对粮食最低收购价增长的需求不断抬升;另一方面,国际粮价处于历史低位。在这种落差中,我们对粮食的调整已经到了天花板,不允许继续增高了。所以https://www.bjnews.com.cn/finance/2017/03/07/435512.html
3.当前玉米价格偏低的六个因素村有白事,当我和老少兄弟爷们谈到当前的粮食价格时,他们说晒干扬净的0.94元每市斤。确实是偏低了不少。当前玉米价格较低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多个方面的综合影响,包括供需关系、政策因素、天气条件、替代品价格以及国际市场动态等。 以下是对这些因素的详细分析: https://www.360doc.cn/article/80064636_1135107226.html
4.为什么粮食产量总体上升,农民收入却下降(四)价格越高,需求量越低,价格越低,需求量越高; 并且,具体价格高多少,对应需求量减多少,可以在需求曲线图上直观感受到。 下图为某18线小县城“鹅城”居民对榴莲的日需求量。 当前鹅城市场上带皮榴莲的价格为40元/千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20元一斤,对应的需求量为3吨。 https://www.jianshu.com/p/c7bd20c8d032
5.自考大专00889经济学(二)问答题162道复习资料商品的供给量与该商品的价格之间遵循供给规律,它是指商品价格上升,生产者的供给量增加;商品价格下降,供给数量减少。 24.供给量与价格之间按供给规律变动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①当生产者供给量超过一定数量时,增加单位供给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会增加。②商品价格越高,生产这种商品就越有利可图。③在长期内,http://www.mdgs-edu.com/fxzl/1654.html
6.《社会热点》今年粮食质好价贱粮农哭诉:为啥丰产不丰收一边是国内产量越来越高的丰收的粮食,一边是越来越低的收购价格。一边是越来越多的更便宜的进口粮食占领市场,一边是越来越多的国产粮食难以卖出。 天大的“粮事”怎么了? 有个疑问 | 为啥种粮大户的黄金周一点也不黄金 10月4日,封丘县溜光镇种粮大户刘某强在自己微信上写道:金色灿烂的玉米今年只卖三毛三。调查得http://m.ipa361.com/index.php/Home/Detail/detail/catid/52/id/9663
7.全国财政每年三农投入3万亿,2016年农民实际增收却创新低不仅玉米,小麦的收购价也比较低。越来越低的国内农产品收购价格跟越来越高的粮食产量形成了鲜明对比。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全国粮食生产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1623.9万吨(12324.8亿斤),再获丰收。这个产量,虽然比2015年减少520.1万吨(104亿斤),减少0.8%,但也是历史上第二高产年。而在2003年,我国粮食产量仅为https://www.ceweekly.cn/2017/0220/18082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