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能源经济形势及2011年展望

2010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成果,实现回升向好后的平稳较快发展。能源行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较好地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能源经济将保持平稳发展态势,能源生产持续增长,在资源环境、节能减排目标约束下,能源需求增速稳中有降,市场供需总体平衡。

一、2010年能源供需形势及特点

2010年全国GDP实现了10.3%的增长,增幅比上年加快1.1个百分点,接近1978-2009年平均9.9%的长期增长趋势线,延续了平稳较快增长的发展态势。受宏观经济拉动,能源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不断巩固,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能源消费持续回升,全年能源运行总体保持平稳。

(一)煤炭产销快速增长,价格波动中调整

2010年全国煤炭产销两旺。铁路运煤干线加快扩能改造,煤炭调运能力显著增强,全年煤炭运量累计完成20亿吨,比上年增长14.2%;主要中转港口煤炭发运量5.6亿吨,增长21.5%。年末全国重点发电企业煤炭库存5607万吨,可用天数15天,基本处于正常水平。2010年国际煤炭市场需求相对疲软、价格走低,东南沿海电厂加大海外采购力度,带动全国煤炭进口大幅增长,全年累计净进口煤炭1.46亿吨,增长40.9%。

1、煤炭价格阶段性波动特征明显。2010年全国煤炭价格呈“W型”走势。年初极端低温天气带动取暖负荷大幅上升、火电量快速增长,加之枯水期水电减发,煤炭需求旺盛,价格处于较高水平,秦皇岛港5500大卡煤炭价格805元/吨左右。春节过后气温回升,煤炭需求和价格逐渐回落,3月下旬降至年内最低675元/吨左右。二季度,工矿企业生产持续复苏、高载能行业用能快速增加,西南地区干旱、火电满负荷运行,加之发电企业提前储煤迎峰度夏,拉动煤炭需求“淡季不淡”,5月份秦皇岛港5500大卡煤价升至760元/吨。迎峰度夏期间,水电满发,重点发电企业库存充裕,煤炭消费“旺季不旺”,价格回落至720元/吨左右。10月下旬以来,受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和我国冬储煤在即等因素影响,国内煤炭价格快速上涨,11月底达到807元/吨,恢复至年初水平。

2、行业管理部门加强宏观调控,稳定市场煤价。入冬以后,冬储煤需求增加,全国大范围强低温天气推升取暖用煤需求,12月下旬,全国日均火电发电量达到107亿千瓦时,创年内新高,旺盛的市场需求促使煤炭价格在高位运行,电力企业存煤积极性下降。为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国家能源局召开座谈会要求煤炭企业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确保迎峰度冬期间的煤炭供应;各地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要会同价格管理部门联手打击囤煤惜售、恶意炒作行为,不得干预煤炭外运,保持良好的市场流通秩序;督促电力、煤炭企业做好2011年度电煤衔接,订立长期供货协议。在有关各方积极配合下,煤价趋于稳定,电煤价格适当下降。12月底,秦皇岛港5500大卡煤炭价格为775元/吨,比11月底下降30元/吨。

(二)电力供应能力不断增强,需求增速逐步回落

1、电力供应持续增长。2010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9127万千瓦,其中,水电1661万千瓦,火电5872万千瓦,核电174万千瓦,风电1399万千瓦。截至2010年底,全国发电装机累计达到9.6亿千瓦,其中,水电2.1亿千瓦,火电7亿千瓦,核电1080万千瓦,风电3107万千瓦。全年累计发电量4.14万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3.3%。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达到4660小时,比上年增加114小时,是2005年以来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持续下降后的首次回升。其中,水电3429小时,比上年提高101小时;火电5031小时,提高166小时;核电7924小时,提高208小时;风电2097小时,提高20小时。

2、电力需求增速前高后低。2010年全社会用电量累计达4.19万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4.6%。受上年基数和节能减排力度加大影响,增速前高后低,逐季回落。一季度受宏观经济回升向好拉动,用电量延续了2009年四季度以来快速增长势头,工业特别是重工业仍然是全社会用电量快速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二季度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用电量增速开始回稳。三季度,随着宏观调控措施效果的进一步显现,钢铁、化工、建材、有色四大行业用电量开始回落,拉动第二产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下降。迎峰度夏期间,全国降温负荷迅速攀升,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增长较快,成为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进入四季度,各地节能减排力度加大,重工业用电增速快速回落。11月份四大主要用电行业累计用电量1086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8%,一年来增速首次转负,比全社会用电增速低5.7个百分点,处于多年较低水平。

3、迎峰度冬期间,华中、西南部分省市电力供应偏紧。进入12月份,各地“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基本完成,前期受到抑制的煤炭和电力需求一定程度上得到释放;强低温天气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取暖负荷大幅上升,电煤库存持续下降;与此同时,煤炭价格相对高企,中、西部地区的火电企业亏损加剧,电厂存煤积极性下降。12月31日,重点发电企业煤炭库存可用天数降至15天,远低于10月底21天的水平。由于电厂存煤下降较快,河南、湖北、湖南、江西、重庆和陕西等省先后采取有序用电或拉闸限电措施。

(三)成品油消费增长较快,四季度柴油出现时段性短缺

2010年原油产量稳步增长,首次突破2亿吨,比上年增长6.9%,为近年来最高增速。原油进口2.39亿吨,增长17.5%。原油加工量达4.23亿吨,增长13.4%,创十年来最高增速。全年汽油产量7675万吨,增长5.1%;煤油1715万吨,增长15.3%;柴油1.59亿吨,增长12%。全年石油表观消费量4.49亿吨,增长12.3%。

2010年国际油价震荡上扬,前三个季度基本在70-85美元/桶间波动,11月以来,在发达国家“二次政策刺激”,特别是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影响下,国际油价强势上扬,年末达到92美元/桶,创26个月以来新高。国内成品油价格三次调升、一次调降,成品油消费持续回暖,从三季度开始,已恢复至金融危机前水平。受宏观经济拉动,柴油消费大幅增长。全年汽车销量突破1800万辆,比上年增长32.4%,是汽油消费平稳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世博会、亚运会带动旅游消费持续升温,加之商务出行活跃,航空煤油消费保持旺盛需求。

进入四季度,三秋农忙用油增多,部分地方为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用电量一定程度受到抑制,一些地方启用柴油发电,放大了社会正常用油需求,10—11月,江苏、湖北、湖南等地柴油供应偏紧。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积极协调下,石油企业采取了增加进口、调整加工量、加强运输调度等措施,有效增加了国内市场供应。进入12月份,柴油市场供求秩序恢复平稳,库存逐渐回升。

(四)天然气消费快速增长,冬季用气高峰平稳度过

2010年全国天然气产量达到944.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2.1%。进口LNG934万吨,增长75%;首次进口管道气44亿立方米。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取得积极进展,煤层气利用量36亿立方米,增长42.3%。天然气市场规模快速扩张,主要消费地向中东部经济发达地区集中。全年天然气表观消费量预计将达1100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0.4%。为防止2009年冬季的“气荒”重演,国家发改委、能源局提前制定应对预案。从三季度开始主动协调油气企业,一方面加大天然气增储上产,鼓励开展天然气储备;另一方面加大LNG现货采购,补充国内缺口;同时,调整检修计划,加快天然气主干管网的投运进度,市场资源供应量得到有效保障。在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下,2010年冬季全国没有出现“气荒”现象。

二、2010年能源行业的新进展

2010年,在努力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目标的指引下,能源行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着力优化能源结构,注重保障民生,不断增强保障能力。

(一)能源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结构调整力度加大

(二)清洁能源加快发展,能源结构不断优化

2010年全国电源工程建设完成投资3641亿元,其中,水电791亿元,火电1311亿元,核电629亿元,风电891亿元。非化石能源建设投资占电源建设总投资的比重达到63.5%,比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云南小湾、四川瀑布沟、青海拉西瓦、贵州构皮滩等一批水电项目陆续投产。截至2010年底,全国水电总装机超过2.1亿千瓦,占电力总装机的22%,水电在能源结构调整中的作用更加突出。2010年秦山二期三号机组和岭澳核电站三号机组投产,结束了核电3年没有新增装机的局面,总装机达到1080万千瓦,核电在建机组28台3097万千瓦,在建规模世界第一。2010年风电新增并网装机1399万千瓦,累计并网装机3107万千瓦,装机规模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全年发电量50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81.4%。2010年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40万千瓦,累计装机达到70万千瓦。至2010年底,非化石能源装机比重合计占26.5%,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累计发电量7862亿千瓦时,按发电煤耗折算约合2.63亿吨标准煤。

(三)扎实开展保障民生工程,城乡用能结构加快升级

(四)能源储备和输送通道建设加快,应急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国家石油储备一期工程顺利完成收储,二期项目启动实施,一批商业石油储备基地陆续建成投运,2010年底库容达到2650万立方米。建成大港等3个储气库群,总工作气量13.9亿立方米;启动华北油田、辽河油田等10个储气库建设,总库容244亿立方米。江苏等5个LNG接收站加快建设,一期规模1550万吨/年。涩宁兰复线、川气东送、陕京三线、榆济线、西气东输二线东段工程中卫——黄陂段等一批天然气骨干管道工程相继投运,有效弥补了冬季用气缺口。区域电网互连互通进程加快,大范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明显增强。至2010年底,西电东送北、中、南三个通道的输送能力超过6900万千瓦。投产了一大批跨区跨省的输变电工程,如西北宝鸡—四川德阳直流联网工程、山西晋东南—湖北荆门1000千伏交流试验示范工程,云南—广东、向家坝—上海、呼伦贝尔—辽宁直流输电工程等。2010年,我国自然灾害多发,能源战线靠前指挥,加强供需衔接和调度,积极投身受灾地区灾后重建工作。青海玉树地震后第4天即全面实现了应急供电保障;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害发生后第13天,舟曲县城用电恢复正常。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期间,加大跨区电网送电力度,全面实施供电保障方案,能源应急保障能力经受住了考验。

三、2011年能源经济形势展望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由回升向好向稳定增长转变的关键时期,存在一些有利条件,也面临一些不利因素。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能源经济平稳发展对于我国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好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2011年能源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

目前世界经济已步入本轮危机后的缓慢上升通道,2011年有望延续复苏态势,但由于尚未进入稳定增长的良性循环,世界经济复苏之路艰难曲折,我发展的外部环境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

国内方面。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将给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我国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一方面,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全面启动,将催生一批新的产业增长点。近两年出台的一系列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将带动各地区经济实现较快增长。新“非公36条”政策全面落实,将引导和激发民间投资的热情。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国民收入分配改革不断推进,劳动者收入持续提高,消费市场有望继续保持繁荣活跃。另一方面,美元贬值刺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扬,我输入型通胀压力增大,2010年四季度至今央行已连续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两次上调利率。2011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将更加审慎、灵活,国家将合理调控信贷投放量和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强化节能减排和应对气侯变化,盲目上项目的冲动将得到有效抑制,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比2010年有所回落。

总体上,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国的政治优势,市场潜力,科技创新能力,企业竞争力以及资金、劳动力等要素组合的综合优势不断提升,有利于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二)2011年能源经济走势

受宏观经济拉动,2011年我国能源需求将稳中有升,但增速趋降。

1、煤炭

2011年山西、内蒙古等主要产煤省区将进入产能集中释放期,包西、太中银等多条铁路运输通道的投运和改造,将加快陕西北部、内蒙古西部煤炭产能的释放。国际市场上,澳大利亚、印尼、南非、哥伦比亚、俄罗斯等产煤国家产量增加,将继续增加对我出口份额。全年煤炭消费仍将保持适度增长,但受宏观调控政策,特别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和“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分工影响,需求增速将有所放缓。全年煤炭供需总体平衡趋于宽松。一季度受持续大范围低温天气影响,全社会取暖用煤将保持旺盛需求,煤炭价格大体维持2010年底水平。

2、电力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各地发展的积极性普遍较高,与2010年下半年电力消费受到抑制相比,2011年主要用能行业电力需求将出现一定反弹。随着新一轮农网改造工程的实施以及农村家电产品普及率的提高,农村生产生活用电也将较快增长。但在加强宏观调控和促进节能减排的背景下,盲目铺摊子、上项目的冲动将得到有效抑制。2011年电力需求将保持平稳增长,预计全社会用电量将达4.5万亿千瓦时左右,比2010年增长9%左右;新增电力装机8000万千瓦,年底累计装机达到10.4亿千瓦,电力供应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全口径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将达4700小时左右。全年电力供需总体平衡,但部分地区高峰时段仍有可能出现一定的电力缺口。

3、成品油

4、天然气

随着地区性输气管网加快建设,城乡居民用能结构不断改善,天然气消费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11年消费量有望达到1300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约20%。天然气消费区域将进一步扩大,产地及周边、环渤海、长三角和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将成为最主要的消费区域,消费结构继续向多元化发展。预计全年天然气产量将接近1100亿立方米,增长16%。

5、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2011年,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全面实施,七个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全面启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水电重点流域开发力度继续加大,预计开工规模超过200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将达到2.2亿千瓦。核电机组建设工作加快推进,岭澳核电站二期二号机组实现投产,核电总装机将达1174万千瓦。新疆哈密、内蒙古开鲁、吉林通榆、甘肃酒泉、江苏海上风电等项目开工建设,预计全年新增风电装机超过1400万千瓦。西部地区的光伏电站特许权招标项目继续开展,预计2011年将新增装机50万千瓦。生物质能产业将更趋多元化,产业创新模式和产业链加快培育,利用规模继续扩大,综合利用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THE END
1.煤炭:价格波动,库存与日耗变化显著煤价煤矿周环比贸易商【截至 10 月 11 日,煤炭市场动态呈现】截至 10 月 11 日,汾渭榆林 5800 大卡指数 729 元,周环比-17;鄂尔多斯 5500 大卡指数 669 元,周环比-4;大同 5500 大卡指数 727 元,周环比持平。港口 CCI5500 报价 867 元,周环比-3,CCI5000 报价 767 元,周环比-5。CCI 进口 5500 指数报 106.3 美元,周环比持https://www.163.com/dy/article/JEFHNH1D0519D4UH.html
2.煤炭价格报价查询实时行情今日煤炭价格走势图金投原油网提供今日煤炭价格,如煤炭,煤炭价格,煤炭价格行情,最新煤炭价格查询,煤炭质量指标,煤炭价格走势图等煤炭信息相关资讯https://www.cngold.org/meitan/
3.5500大卡的煤炭山西山西≦12%(%)5500大卡的煤炭 山西的文档下载:PDFDOCTXT 关于张家港保税区苏荣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商铺首页|更多产品|联系方式|黄页介绍 主要经营:正丁醇 ; 丙酮 ; 乙醇 ; 醋酸丁酯 ; 醋酸乙酯 ; 三氯化铁 ; 氯化亚铁 ; 氧化铁红 ; 冰醋酸 ; 酒糟 ; 麦麸 张家港保税区苏荣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座落于我国唯一的内河港型保税区——https://product.11467.com/info/282699.htm
4.晋能控股承诺5500大卡动力煤坑口价不超为进一步落实上级保供要求,引导煤炭价格回归理性,维护煤炭经济平稳运行,山西焦煤郑重作出承诺:从2021年10月27日开始,今冬供暖季期间,发热量为5500大卡的动力煤坑口价不超过1200元/吨。这一承诺的背后充分彰显了国有企业的责任担当https://guba.sina.com.cn/?s=thread&bid=112034&tid=571
5.20202024年8月上旬山西优混(5500大卡)市场价格变动统计分析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24-2030年中国煤矿行业市场运营态势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煤炭类别下的山西优混(5500大卡)2024年8月上旬市场价格为854.4元/吨,同比上涨1.24%,纵观近5年同时期其价格,2022年8月上旬达到最大值,有1147.5元/吨。https://www.chyxx.com/shuju/1195510.html
6.煤炭:上周秦皇岛港口5500大卡动力煤报价为843元/吨,报价小幅上涨煤炭分析师表示,动力煤方面,上周秦皇岛港口5500大卡动力煤报价为843元/吨,报价小幅上涨。北方港口库存从7月初的2737万吨降至2397万吨,累计减少340万吨,降幅为12%;南方港口库存从7月初的3982万吨降至3638万吨,累计减少340万吨,降幅为9%。焦煤方面,上周山西产主焦煤价格为1770元/吨,两个月内首次上涨;喷吹煤https://city.sina.cn/finance/2024-09-03/detail-incmvuvt7202373.d.html
7.煤炭供求网,中国煤炭网,山西煤炭企业信息网,山西煤炭网,内蒙煤炭煤炭供求网(原山西煤炭信息网)是山西最早建立的煤炭网站之一,网站主要提供山西煤炭供求信息发布、山西煤炭公司黄页、山西煤炭新闻资讯等网络服务!https://www.zgcoal.com/
8.煤炭市场价格煤炭市场交易煤炭市场价格-煤炭市场交易-能源界涵盖了煤炭近期价格走势和交易资讯,关注供给侧改革政策下煤炭价格的转型信息。https://www.nengyuanjie.net/tag/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