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古文中的化学知识归纳及相关练习题(含答案).pdf

1、战国所著《周礼》中记载沿海古人“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

牡蛎壳,主要成分为CaC03),并把这种灰称为“蜃”,“蜃”的主要成分为CaO,

即CaCO3高温分解的产物。

2、“独忆飞絮鹅毛下,非复青丝马尾垂”中的“飞絮”与“马尾”化学

成分分别是纤维素和蛋白质。

3、“纷纷灿烂如星陨,赫赫喧眩似火攻”、“火树银花”,描述了金属

元素焰色反应的现象。

4、《本草纲目》“烧酒”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

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种方法是蒸储。

5、《天工开物》记载“凡研硝(KNO3)不以铁碾入石臼,相激火生,祸不

可测”。是指硝酸钾的性质不稳定,硝酸钾虽不能自然但不能撞击,如果撞击就

有可能发生爆炸。“相激火生”是指爆炸。

6、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

屠呦呦以此法提取青蒿素的方法利用了萃取原理,操作中“渍”和“绞”分别表

示浸取、过滤,文中涉及的操作均为物理方法。

7、《本草经集注》记载鉴别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以火烧之,

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该方法是利用焰色反应来辨别真假硝石。

8、“升炼轻粉(Hg2c12)法”用水银一两,白帆(明矶)二两,食盐一两,同

研不见星,铺于铁器内。以小乌盆覆之,筛灶灰盐水和,封固盆口,以炭打二炷香,

取开则粉开于盆上矣。其白如雪,轻盈可爱。一两汞,可升粉八钱。文中从生成物

中分离出轻粉涉及的操作方法为升华。

9、《神农本草经》说:“水银熔化(加热)还复为丹”。《黄帝九鼎神丹

经》中的“饵丹”、“柔丹”和“伏丹”都是在土釜中加热Hg制得的。这里的“丹”

是指汞的氧化物HgO

10、《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的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

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

此过程涉及的操作方法是升华。

11、夫金木无常,方园应行,亦有隐括,习与性形。故近朱者赤,近墨者

黑。这里的“朱”指的是朱砂HgS。

12、《神农本草经》记载,麻黄能“止咳逆上气”,古人用麻黄治疗咳嗽。

13、“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从中可以得出古人从沙子中

得到黄金的方法为重力沉降法。

14、宋代《开宝本草》中记载了KN03的提纯方法“……所在山泽,冬月

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这里涉及到的操作方法是溶解、蒸

发结晶。

15、《咏石灰》(明于谦)中“…烈火焚烧若等闲…要留清白在人间”

其中“清白”是指氧化钙CaO《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里的“石

灰”指的是CaC03涉及分解反应。

16、《天工开物》中记载:“以消石、硫磺为主。草木灰为辅。…魂散惊

而魄丽粉”文中提到的是火药。《天工开物》中有如下描述:“世间丝、麻、裘、

褐皆具素质…”文中的“裘”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17、中华民族有着5000年灿烂的文明,在中国化学的原始形式是炼丹术。

18、《物理小识》卷七《金石类》中指出:有破水者,剪银现投之,则旋

而为水。其中的“砌水”指硝酸。

19、凡火药,硫为纯阳,硝为纯阴”中“硫”指的是硫黄,“硝”指的是

硝酸钾。

20、《天工开物》中有“至于研现五色之形,硫为群石之将,皆变化于烈

火”其中的矶指的是金属硫酸盐。

21、《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

里的“碱”主要是碳酸钾。

22、据《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泽,指湖泊池沼。

“泽中有火”,是指甲烷。

23、“水滴石穿”(是碳酸钙与二氧化碳、水的反应)主要是溶解了C02

的雨水对石灰石的溶解作用。

24、周辉《清波杂志》卷十二:信州铅山胆水自山下注,势若瀑布,用以

浸铜,铸冶是赖,虽干溢系夫旱涝,大抵盛于春夏,微于秋冬。古传一人至水滨,

遗匙钥,翌日得之,已成铜矣。这里的胆水是指CuS04溶液。

化学古代文化知识归纳(二)

1、战国所著《周礼》中记载沿海古人“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

主要成分为CaC03),并把这种灰称为“蜃”,“蜃”的主要成分为CaO,即CaC03

高温分解的产物

2、“独忆飞絮鹅毛下,非复青丝马尾垂”中的“飞絮”与“马尾”化学成分分

别是纤维素和蛋白质

3、“纷纷灿烂如星陨,赫赫喧眩似火攻”、“火树银花”,描述了金属元素焰

色反应的现象

4、《本草纲目》“烧酒”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

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种方法是蒸储

5、《天工开物》记载“凡研硝(KN03)不以铁碾入石臼,相激火生,祸不可测”。

是指硝酸钾的性质不稳定,硝酸钾虽不能自然但不能撞击,如果撞击就有可能发生爆

炸。“相激火生”是指爆炸

6、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

以此法提取青蒿素的方法利用了萃取原理,操作中“渍”和“绞”分别表示浸取、过

滤,文中涉及的操作均为物理方法

7、《本草经集注》记载鉴别硝石(KN03)和朴硝(Na2so4):“以火烧之,紫青烟起,

乃真硝石也”,该方法是利用焰色反应来辨别真假硝石

8、“升炼轻粉(Hg2c12)法”用水银一两,白矶(明矶)二两,食盐一两,同研不

见星,铺于铁器内。以小乌盆覆之,筛灶灰盐水和,封固盆口,以炭打二炷香,取开

则粉开于盆上矣。其白如雪,轻盈可爱。一两汞,可升粉八钱。文中从生成物中分离

出轻粉涉及的操作方法为升华

9、地沟油成分是含有有毒物质的油脂,地沟油可以用来制肥皂、制生物柴油。

10、制造普通玻璃的原料是石灰石、纯碱和石英;制造水泥的原料是石灰石和粘

11、《神农本草经》说:“水银熔化(加热)还复为丹”。《黄帝九鼎神丹经》中

的“饵丹”、“柔丹”和“伏丹”都是在土釜中加热Hg制得的。这里的“丹”是指

汞的氧化物HgOo

12、《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的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

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此

过程涉及的操作方法是升华

13、夫金木无常,方园应行,亦有隐括,习与性形。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

里的“朱”指的是朱砂HgS

14、《神农本草经》记载,麻黄能“止咳逆上气”,古人用麻黄治疗咳嗽

15、“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从中可以得出古人从沙子中得到

黄金的方法为重力沉降法

16、宋代《开宝本草》中记载了KN03的提纯方法“……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

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这里涉及到的操作方法是溶解、蒸发结晶。

17、《咏石灰》(明于谦)中”…烈火焚烧若等闲…要留清白在人间”其中“清

白”是指氧化钙CaO

《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里的“石灰”指的是CaC03涉及分解

反应

18、《天工开物》中记载:“以消石、硫磺为主。草木灰为辅。…魂散惊而魄命

粉”文中提到的是火药。《天工开物》中有如下描述:“世间丝、麻、裘、褐皆具素

质…”文中的“裘”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19、中华民族有着5000年灿烂的文明,在中国化学的原始形式是炼丹术

20、《物理小识》卷七《金石类》中指出:有硝水者,剪银瑰投之,则旋而为水。

其中的“陋水”指硝酸

21、凡火药,硫为纯阳,硝为纯阴”中“硫”指的是硫黄,“硝”指的是硝酸钾

22、《天工开物》中有“至于矶现五色之形,硫为群石之将,皆变化于烈火”其

中的矶指的是金属硫酸盐

23、《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里的

“碱”主要是碳酸钾

24、据《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泽,指湖泊池沼。“泽中

有火”,是指甲烷

25、“水滴石穿”(是碳酸钙与二氧化碳、水的反应)主要是溶解了C02的雨水对

石灰石的溶解作用

26、周辉《清波杂志》卷十二:信州铅山胆水自山下注,势若瀑布,用以浸铜,

铸冶是赖,虽干溢系夫旱涝,大抵盛于春夏,微于秋冬。古传一人至水滨,遗匙钥,

翌日得之,已成铜矣。这里的胆水是指CuS04溶液

27、1856年英国传教士威康臣先生在译著《格物探源》中提到:“天地万物皆以

六十四种元质配合而成,如金银铜铁养轻淡炭等皆是元质,皆由微渺而造”,“微渺”

即现代之“原子”

28、中国丝绸有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古代染坊常用某种“碱剂”来精炼丝绸,

该“碱剂”的主要成分是一种盐,能促进蚕丝表层的丝胶蛋白杂质水解而除去,使丝

绸颜色洁白、质感柔软、色泽光亮。在《本草纲目》中“石碱”条目下写道:“采蒿

蓼之属,晒干烧灰,以水淋汁,久则凝淀石,浣衣发面,亦去垢发面。”这里的“碱

剂”或“石碱”指的是草木灰的主要成分K2C03

29、已知①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黑火药,它是由硫磺、木炭粉和硝石组成;

②油条中铝含量超标十分普遍,是影响人们健康的食品安全隐患。油条无铝配方由碳

酸氢钠(小苏打)和臭粉组成。硝石的主要成分为KN03,臭粉的主要成分为NH4HC03

30、1640年,我国早期科技丛书《物理小识金石类》(方以智)提到:“青研厂

气熏人,衣服当之易烂,栽木不茂,惟乌柏树不畏其气”。“青矶”主要成分是绿

矶Fe$047H2O,强热“青矶”得红色固体,“青矶厂气”成分是S02、SO3,气体

冷凝得“机油”指的是硫酸

31、《本草纲目拾遗》中在药物名“鼻冲水”条目下写道:贮以玻璃瓶,紧塞其

口,勿使泄气,则药力不减,气甚辛烈,触入脑,非有病不可嗅。在“刀创水”条目

下写道:治金创,以此水涂伤口,即敛合如故。这里所说的“鼻冲水”指的是氨水,

“刀创水”指的是碘酒

32、《后汉书郡国志》中记教:“石出泉水…其水有肥,燃之极明,不可食,

县人谓之石漆。”《酉阳杂俎》一书:“高奴县石脂水,水腻,浮上如漆,采以膏车

及燃灯极明。”这里的“石漆”“石脂水”是指石油

33、苏轼《石炭行》中“投泥泼水愈光明”包含以下化学知识:在高温下,把水

滴到炭火上,得到两种可燃性气体,制得水煤气。水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H2二者

的混合气体

34、我国南朝(梁)陶弘景著《本草经集注》记叙药物730种,其“消石”条目下

写道:“…如握雪不冰强烧之,紫青烟起,仍成灰…”这里的“消石”是指硝酸钾KN03

35、医书中“山居多瘦”,也提到“海藻治瘦”,“瘦”的产生与环境土质或饮

用水的碘物质缺乏有关

36、“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37、《新修本草》中“绛矶,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瑶璃烧之赤色”,

据此推测“绛帆”的主要成分为FeS04-71120

38、鉴别《新修本草》:硝石“如握盐雪不冰,强烧之,紫青烟起”,用于区分

硝石(KN03)和朴硝(Na2s04)利用了焰色反应。

39、“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海市蜃楼是一种自然现象,与胶体

知识有关

40、《天工开物》记载:“凡蜒泥造瓦,掘地二尺余,择取无沙粘土而为之”。

“瓦”是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成分为硅酸盐。

41、清初《泉州府志》物产条记载:“初,人不知盖泥法,元时南安有黄长者为

宅煮糖,宅垣忽坏,去土而糖白,后人遂效之。”该段文字记载了蔗糖的分离提纯采

用了黄泥来吸附红糖中的色素

42、东汉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对汞的描述:"……得火则飞,不见埃尘,

将欲制之,黄芽为根。”这里的“黄芽”是指硫磺,即单质S

43、春秋末期齐国的工艺官书《考工记》中载有“沫帛”的方法,即利用“灰”

(草木灰)和“蜃”(贝壳灰)混合加水所得液体来洗涤丝帛。这种液体能洗涤丝帛主要

是因为其中含有氢氧化钾

44、《汉书》中“高奴县有治水可燃”,沈括在《梦溪笔谈》对“消水”的使用

有“予知其烟可用,试扫其烟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此物必大行于世”的描

述,“治水”的主要成分是石油,烟的主要成分是炭黑

45、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含有“烟”字的诗句,“烟”实则为“雾”

46、《天工开物》记载:“凡蜒泥造瓦,掘地二尺余,择取无砂粘土而为之”,

“凡坯既成,干燥之后,则堆积窖中燃薪举火”,“浇水转釉(主要为青色),与造豉

同法”。烧制后自然冷却成红瓦,浇水冷却成青瓦,红瓦转化为青瓦的原因是Fe203

转化为其他的铁的氧化物。红破里面主要是Fe203,青砖里面主要是FeO

47、唐代《真元妙道要略》中有云“以硫磺、雄黄合硝石并蜜烧之,焰起烧手、

面及屋舍者”,描述了黑火药的制作过程

48、石穴之中,所滴皆为钟乳”,该句中的“滴”指的是碳酸氢钙溶液

49、《本草纲目》中载有一药物,名“铜青”。藏器日:生熟铜皆有青,即是铜

之精华,大者即空绿,

以次空青也。铜青则是铜器上绿色者,淘洗用之.时珍曰:近时人以醋制钢生绿,

取收晒干货之。后者的反应原理是化学腐蚀

50、《本草纲目拾遗》中述“铁线粉”:“粤中洋行有舶上铁丝,……日久起销,

用刀刮其销,……,所刮下之销末,名铁线粉”。“铁线粉”是铁锈,主要成分为

Fe203,*120。

51、唐代韩愈的《晚春二首其二》中的“榆荚只能随柳絮,等闲撩乱走空园”

中的“柳絮”是纤维素

52、明代诗人于谦的《咏煤炭》“凿开混沌得乌金,蓄藏阳和意最深。蟒火燃回

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诗中所写“乌金”是指煤,主要成分是炭。

53、明代《本草纲目》记载烧酒的制造工艺,“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以烧

酒复烧二次…价值数倍也”涉及的操作为蒸储

54、“滴水石穿”、“百炼成钢”、“火上浇油”、“落汤螃蟹着红袍”均属

于化学变化。

“千锤万凿出深山”、“绳锯木断”、“凿壁偷光”、“滴水成冰”、“一日

一钱,千日千钱”、“玉不琢不成器”均未发生物质变化,均属于物理变化。

55、《物理小知识》中写道“以汞和金涂银器上,成白色,入火则汞去金存,数

次即黄”。汞和金形成液态的合金,涂在银器上,加热,汞转化为蒸气,被蒸发,剩

下的金附着在银的表面,所以“入火则汞去”是指蒸发

56、在《本草纲目》中“石碱”条目下写道:“采蒿蓼之属,晒干烧灰,以水淋

汁,久则凝淀石,浣衣发面,亦去垢发面。”这里的“石碱”指的是草木灰的主要成

分K2c03,“石碱”具有碱性(能用于洗衣),利用灰烬中可溶盐(K2c03)水解呈碱性去

污,遇酸产生气体(能用于发面)。

57、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有关“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

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滴,惟玻璃可盛”,强水指的是硝酸。

58、李白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紫色是光的折射所形成

的,有雾有云就有胶体。“紫烟”不是指“香炉”中碘升华的现象。水产生的雾气是

由水蒸发产生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液滴,是一种液化现象,不是碘升华。

59、刘禹锡诗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金性质稳定,可通过物

理方法得到

60、曹植诗句“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这里的能量变化主要是化学能转化

为热能

61、《茶疏》中对泡茶过程有如下记载:“治壶、投茶、出浴、淋壶、烫杯、fij

茶、品茶……”文中涉及的操作包含了将茶叶里的有机物进行萃取、溶解、过滤、供

人品尝等过程,并没有涉及渗析、蒸储、分液的操作。

62、《宝货辨疑》“金遇铅则碎,和银者性柔,和铜者性硬”,指的是合金特性

63、“欲去杂还纯,再入水煎炼,倾入盆中,经宿成白雪。”此法为重结晶方法

提纯物质

64、“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诗中包含了丁达尔效应

65、《抱朴子》中“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该转化过程为

△△

HgS--Hg+S>Hg+SHgS,属于化学变化。

66、《周易参同契》提出:“胡粉投火中,色坏还为铅”,胡粉主要成分是

2Pbe03Pb(0H)2。应理解为2Pbe03Pb(0H)2先分解为PbO,PbO再与C或CO生成

Pb

67、《荀子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冰的能量低于水,冰变为水属于

吸热过程而不属于吸热反应

68、汉代烧制出“明如镜、声如罄”的瓷器,瓷器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

69、“司南之杓(勺),投之于地,其柢(勺柄)指南”,司南中的“杓”含Fe304

70、“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的意思是流水在冰层下发出低咽的声响,原

来崎岖不平的沙路铺上厚厚的积雪也显得很平坦,文中所述未涉及化学变化

71、“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文中的“气”

是指乙烯

72、“含浆似注甘露钵,好与文园止消渴”说明柑橘糖浆含有葡萄糖,有甜味,

可以起到止渴的作用

73、宋代《开宝本草》中记载了中药材铁华粉的制作方法:“取钢帽作叶如笏或

团,平面磨错令光净,以盐水洒之,于醋瓮中阴处埋之一百日,铁上衣生,铁华成矣。”

中药材铁华粉是指醋酸亚铁

74、《本草衍义》中有如下叙述:“嘉州峨眉山有燕萨石,形六棱而锐首,色莹

白明澈。”这里“燕萨石”的主要成分是SiO2

75、古代炼丹家将丹鼎类比为自然界,整个丹炉在炼丹家看来就是一个缩小的“宇

宙”。用来炼制丹药的仪器,即我们今天所讲的反应器,按加热方式和温度高低不同、

操作方式不同而有不同种类,鼎是其中广泛使用的一类。初唐至盛唐的《灵砂七返论》

有以下描述:“鼎者有五:一日金鼎、二曰银鼎、三曰铜鼎、四曰铁鼎、五曰土鼎”,

“土鼎”的主要成分是碱土金属硅酸盐

76、《四川盐法志》记载了煮盐的过程,当煮盐近于饱和时,往卤水中点加豆汁,

至“渣滓皆浮聚于面,用瓢舀出,再入豆汁二三次,至渣净水澄,蒸干即可得盐”。

煮盐的过程为氯化钠溶液的浓缩,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豆汁的主要

成分为蛋白质,豆汁为蛋白质溶液,有胶体的性质具有吸附性,利用豆汁产生的泡沫

可除杂。

77、古剑“沈卢”“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指的是铁

的合金,铁的合金鲤度比纯铁的大,熔点比纯铁的低。

78、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写道:“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月光是

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月光穿过薄雾所形

成的种种美景的本质原因是:空气中的小水滴颗粒大小为10-9m10-7m

化学与传统文化知识专题

一、常考经典史籍材料归纳

1、《汉书》中“高奴县有消水,可燃”,沈括在《梦溪笔谈》对“滴水”的使用有“予知其

烟可用,试扫其烟为蝠,黑光如漆,松塌不及也,此物必大行于世”“消水”的主要成分是石油、

烟的主要成分是炭黑

2、《抱朴子内篇黄白》中“曾青涂铁,铁赤如铜”,其“曾青”是可溶性铜盐

3、东汉成书记载有“石胆化铁则为铜”的石胆是硫酸铜,该方法开创了人类文明史上湿法冶

金(铁)的先河

4、我国晋代炼丹家、医学家葛洪所著《抱朴子》一书中记载有“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

成”,丹砂是红色的硫化汞

5、早在古代,我国人民就积累了不少对化学物质变化的认识。例如,晋代炼丹家、医学家葛

洪所著《抱朴子》一书中记载有“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成丹砂”.这句话中的丹砂指的是HgS

6、《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里的“碱”是K2c03

7、《本草纲目》“(火药)乃焰消、硫磺、山木炭所合,以为烽燧诸药者”,利用KN03的氧

化性

8、《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里的“石灰”指的是CaC03

9、《天工开物》记载:“凡研消不以铁碾入石臼,相激火生,祸不可测”说明KN03研磨能易

分解

10、《本草经集注》中区分硝石(KN03)和朴消(Na2S04)的方法:“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

真硝石也”,这是利用了焰色反应

11、《本草经集注》中区分硝石和朴消:“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利用焰色反应

区别硝石(KN03)和朴消(Na2S04)

12、《神农本草经》中“水银……熔化还复为丹”里的“丹”是HgO

13、《本草图经》中“绿根形似朴消(Na2s0410H20)而绿色,取此物置于铁板上,聚炭,封

之囊袋,吹令火炽,其矶即沸,流出,色赤如融金汁者是真也”里的“绿帆”是FeS047H20,描

述了绿矶受热分解的现象

14、公元前200多年写成的《山海经》记述:“……令丘之山。无草木,多灰。”这些都说的

是天然气露到地面后,发生燃烧的现象

15、《梦溪笔谈器用》中“古人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里的“剂钢”

是铁的合金。

16、《开宝本草》记载:“硝石,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

涉及物质的溶解、蒸发、结晶

17、《集注》:“鸡屎矶不入药用,惟堪镀作,以合熟铜;投苦酒(醋)中,涂铁皆作铜色,外

虽铜色,内质不变”中鸡屎矶指碱式硫酸铜或碱式碳酸铜

18、《新修本草》是我国古代中药学著作之记载844种,其中关于“青研”的描述为:

“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琉璃……,烧之赤色……”“青矶”的主要成分为FeS04-7H20

19、1856年,英国传教士威康臣先生在译著《格物探源》中提到:“天地万物皆以六十四种

元质配合而成,如金银铜铁养轻淡炭等皆是元质,皆由微渺而造”,微渺即现代之原子、元质即

现代之元素、养、轻、淡即氧、氢、氮三种元素

20、我国明代本草纲目中收藏药物1892种,其中烧酒条目下写到:自元时创其法,用浓酒和

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里所用的法是蒸储

21、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鼻冲水,写到:贮以玻璃瓶,紧塞其口,匆使泄气,则药力

不减,气甚辛烈,触人脑,非有病不可嗅……,虚弱者忌之。宜外用,勿服……这里的鼻冲水是

指氨水

22、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物理变化中的溶解

23、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24、熬胆研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25、中国丝绸有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古代染坊常用某种“碱剂”来精炼丝绸,该“碱剂”

的主要成分是一种盐,能促进蚕丝表层的丝胶蛋白杂质水解而除去,使丝绸颜色洁白、质感柔软、

色泽光亮。这种“碱剂”是草木灰

26、《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

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升华

二、中国古代化学的工艺简介

1、中国古代的冶金化学

(1)胆铜法:用胆水炼铜是中国古代冶金化学中的一项重要发明。这种工艺是利用金属铁将胆

矶溶液中的铜离子置换出来,还原为金属铜,再熔炼成锭。早在西汉时就已有人觉察到这化学

反应,《淮南万毕术》、《神农本草经》就提到:“白青(碱式碳酸铜)得铁化为铜”,“石胆……

能化铁为铜”。

(2)淘冶黄金:黄金都是以游离状态存在于自然界,分沙金和脉金(小金)两种。历史上的早期

采金技术都是“沙里淘金”。例如,《韩非子内储说上》提到“丽水之中生金”。

(3)炼银:银虽有以游离状态或银金合金状态(黄银)存在于自然界的,但很少,主要以硫化矿

形式存在,并多与铅矿共生。中国大约在春秋初期才开始采集银,东汉时期发明了以黑锡(铅)结

金银的“灰吹法”。明代著作《菽园杂记》、《天工开物》中有翔实记载。

(4)炼汞:在自然界中虽有游离态汞存在,但量很少,主要以丹砂(硫化汞)状态存在。方士们

在密闭的设备中升炼水银,先后利用过石灰石、黄矶、赤铜、黑铅、铁和炭末来促进硫化汞的分

解。南宋时期发明了蒸储水银的工艺,设计了专用的装置,《天工开物》中也有类似记载(图2)。

在中国的医药化学中还曾利用过铅汞齐、锡汞齐。唐代已开始用银锡汞齐作为补牙剂。

(5)黄铜:明代以前,这种合金是利用炉甘石(碳酸锌矿)和金属铜、木炭合炼而成的。这个炼

制方法的记载最早见于五代末期的“日华子点庚法”,是个炼金术的配方。

(6)炼锌:明初中国已掌握了从炉甘石炼取金属锌的技术,那时称这种金属为“倭铅”。明代

著作《天工开物》中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关于炼锌术的文字记载。

(7)银白铜:银白铜自古是中国云南的特产。东晋常城《华阳国志》就己记载:“螳螂县因山

名也,出银、铅、白铜、杂药。”明代云南已大量生产似银的锌银铜合金,含铜40%58%,银

7.7%31.6%,锌25.4%45%,称为“中国白铜”

2、中国古代的酿酒

(1)酿酒起源:据《礼记》记载,西周已有相当丰富的酿酒经验和完整的酿酒技术规程,其中

“月令篇”叙述了负责酿酒事宜的官“大酋”在仲冬酿酒时必须监管好的6个环节:“秫稻必齐,

曲廉必时,湛炽必洁、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必得,兼用六物。”

(2)酿酒:先用米曲霉、黑曲霉、黄曲霉等将淀粉分解(水解)为葡萄糖,称为糖化;再用酵母

菌将葡萄糖发醉产生酒精,发酵后的混合料经过蒸储,得到白酒和酒糟。

3,中国古代的制糖

(1)饴糖:《诗经》中已有“周原腆腾,堇荼如饴”的诗句,可知西周时已有饴糖。战国时成

书的《尚书洪范篇》有“稼稽作甘”之句。“甘”即饴糖。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饴,米

篥煎也。”最早对饴做了解释。《齐民要术》对饴的制作,分门别类作了阐述

4、汞化学:汞是炼丹术中最重要的金属,因此关于它的化学反应和化合物研究得坡多

(1)硫化汞:中国古代的炼丹家由丹砂(即硫化汞)升炼水银,曾取得丰富的经验。其中由硫黄

和水银再升炼出红色硫化汞这件事,在化学史上有重大的意义:不仅是一项最早的无机化学合成

工艺,而且是用合成方法确定一种物质(丹砂)化学组成的最早范例,也是人类对可逆化学反应认

识的开端。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说“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这是古代炼丹家

对该可逆反应的简单概括。关于合成丹砂的明确记载,最早见于隋代方士苏元明《太清石壁记》(现

存本为唐人楚泽编)的“太一小还丹方”。在唐代以后的中国炼丹术著作中“升炼灵砂”仍占重要

地位,入明以后称人工升炼的丹砂为“银朱”

(2)氧化汞:它可能是较硫化汞更早制得的人工制品。《神农本草经》说:“水银……铭化(加

热)还复为丹。”《黄帝九鼎神丹经》中的“神符”、“柔丹”、“伏丹”都是在土釜中加热水银

制得。这些“丹”实际上都是红色氧化汞,当时人们把它误认作“丹砂”.陶弘景最先明确区分

了这两种红色的丹药。明代以后,氧化汞广泛用作疡科药,称为“红升丹”,因为那时是用水银、

硝石、白研三味混合升炼而成,又称“三仙丹”。它的纯度很高,不含游离水银

(3)氯化汞:它的合成是中国古代汞化学中重大成就之一。氯化高汞俗名升汞,中国古代称为

粉霜、霜雪;氯化亚汞俗名甘汞,中国古代称为轻粉、水银粉。由于它们都是白色结晶,古时常

发生混淆。中国古代炼丹家很早就将水银、硫黄(或直接用丹砂)和戎盐、绿矶(或白帆)一起升炼,

以制取甘汞;如配方中再掺入硝石或胆研,则可制得升汞。大约前者在东汉时先制得,后者在东

晋时制得。这两种人工制品后来都成为重要的药物,并有多种配方。清代曾把升汞定名为“白降

丹”

5、中国古代的铅化学:商代的墓葬中发现有各种铅器和铅戈,说明中国当时已会炼制和使用

铅。炼丹术中也常将铅及其化合物作为实验对象

(1)铅粉:中国最早的人工铅制剂是铅粉,即碱式碳酸铅。铅粉的出现可能始自殷代,因为当

时用铅器贮酒,低浓度的酒易发酵变为乙酸,乙酸与铅作用生成的乙酸铅,在空气中吸收二氧化

碳后,便会沉积出铅粉。战国时,铅粉已普遍用作化妆品。《周易参同契》里说:“胡粉(即铅粉)

投火中,色坏还为铅”;《抱朴子论仙篇》说:“胡粉……是化铅所作。”这说明汉晋之际对

铅粉与铅的互变关系已有较多认识。铅粉自古以来就用作颜料、化妆品和药物;汉代以后又成为

制釉原料和炼丹要药

(2)乙酸铅:中国古时称作铅霜,实际上往往是铅粉制造工艺的第一步产物,所以制得可能较

早,但关于它的制备方法的记载则较晚,最早见于唐代问世的一些丹经,称为“玄白”。铅霜之

名最早见于北宋苏颂的《图经本草》

(3)氧化铅:金属铅在空气中焙烧即得氧化铅(PbO),中国古称黄丹,其色泽金黄,受到早期

炼丹家的重视,称为“玄黄”。若将黄丹以猛火加热,即变为橘红色的铅丹(Pb3O4),秦代已用作

红色颜料,因其色红似丹砂,也被炼丹家视为炼丹大药。汉末或晋代发明了用硝石、硫黄和金属

铅炼制铅丹的方法,称为硝黄法,纯度较高。《名医别录》对该法已有记载。明代又有改进,采

用硝石、矶和金属铅合炼的制法,称为硝根法,生产效率大为提高。宋代以后,则普遍作为灰吹

法炼银的副产品而取得

6、中国古代的神化学:中国古代医药和炼丹术中很早就利用了含碑矿物,其中有雄黄(As2s2)、

雌黄(As2s3)、磬石(FeAsS)、砒黄(不纯的砒石)等;后来又利用了信石(As203,信州产者良)。长

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所记载的医方中有“冶筹石”和“燔雄黄”,是在空气中焙烧暮石

和雄黄,所得升华产物就是人工制造的砒霜

(1)雄黄和雌黄:它们初时用作颜料。宝鸡西周墓出土的丝织物上的黄色纹痕,表明就是以雌

黄着色的。

东汉时有疡科“五毒方”,以石胆、丹砂、雄黄、磬石、慈石(即磁石)在土釜中合炼,所得

药物的成分为升华的雄黄、砒霜和少量的硫酸亚汞。《神农本草经》把雄黄列为中品,磬石列为

下品,说明对它们的毒性和医疗效用已有定的了解。雄黄和雌黄在炼丹术中始终被视为炼丹要

药。《神农本草经》中说,炼食雄黄可使人轻身神仙。《黄帝九鼎神丹经》所记载的“神丹”就

是升华提纯的雄黄

(2)砒霜:至迟到隋代时,中国炼丹家已知焙烧雄黄制得纯净的砒霜。唐代著名医学家兼炼丹

家孙思邈在《千金药方》中最早用它治疗疟疾、牙痛等病,因其毒性猛烈,称为“兼霜”。较晚

的本草学著作则写作“砒霜”雄黄、雌黄、砒霜在炼丹术中所以受到重视,还在于它们在炼金

实践中用作“点化药”

(3)单质神:中国古代碑化学中的最大成就为单质珅的制得。孙思邈《太清丹经要诀》中有以

雄黄、雌黄与金属锡合炼的丹方,在密闭用烟中升华的产物即单质神。南宋方士们将砒霜和草木

药或蜜合炼,得到了“色如银”或“如黑角色,甚硬”的单质种晶体,称为“死砒”、“伏砒”

或简称“砒”。可以说,在化学史上是中国炼丹家最早发现了元素碑

7、中国古代的研化学:中国古代在染色、医药、炼丹术中都曾广泛地应用各种矶,包括绿矶

(FeS04-7H20,又名青矶,用于染黑,所以又称皂矶)、白矶KAI(SO4)212H20,又名明研]、黄

矶[KFe3(S04)2(0H)6]、胆研(CuS045H20,唐代以前称石胆)

(1)绿矶:为中国制取和应用最早的一种矶。战国时期己用于染黑,那时是通过焙烧涅石(含

煤黄铁矿)取得的,所以得到“健石”(后改称为磐石)之称,《山海经》已有关于涅石和以涅(绿

矶)染黑的记载。在北宋盛行胆铜法后,便得到了廉价的副产品绿矶。黄矶是绿矶经自然风化氧化

而形成的,很早就用于染色;唐代以后又成为炼金术中的“染色剂”

(2)胆研:石胆和白帆在中国古代用作医药。《神农本草经》将石胆列为中品。炼丹家因为它

具有“能化铁为铜成金银”的神异特性,将它视为“延寿、成仙”的圣药。唐代以前,它的主要

产地是遥远的陇西羌道,十分难得,所以唐人所辑《黄帝九鼎神丹经诀》中有胆研的制法:用黄

矶、绿矶和曾青(碱式碳酸铜)合炼后经浸取、重结晶而制得。东汉炼丹家狐刚子曾干储胆研,从

挥发物中收集到硫酸,但未曾推广。

矶在中国古代化学中的重要性还表现在它和硝石一起加热时所起的反应和作用。这时,它

们便部分地起硝酸的作用。例如,红升丹和白降丹的升炼、铅丹的“矶硝法”炼制、南宋以后出

现的“炸金法”(金银分离术)都依靠这种混合药剂的作用

8、中国黄白术的冶金成就:中国炼丹术中的黄白术(即炼金术)以制作人造金银为目的,在古

代的技术条件下显然是不可能达到的,但炼丹术士们确实炼成过-些金黄色或银白色的“药金”

和“药银”,对古代合金学和化学作出了贡献

(1)种铜合金:中国炼丹家“点化”药金、药银,使用了一些药剂,其中研制最早、使用最久

的是一些含硅矿物,如:雄黄、雌黄、砒石等。西汉武帝时茅盈等即用雄黄点化赤铜,制成含神

量较低(<10%)的珅黄铜,即当时所谓丹阳金。隋代以后,这种点化技术有所提高,制取了含神

量较高的银白色碑铜合金,这种碎白铜的炼制技艺到唐代趋于成熟,使它成为一种重要的药银。

南宋以后,一些方士已知先从砒霜炼制“死砒”,再用它直接点化这种合金。

(2)锌黄铜:中国炼丹家大约在唐代或五代时期掌握了以炉甘石点化输石(即输石金)的技艺。

这种类似黄金的锌黄铜很快取代了珅黄铜,直到现在它在合金中仍占重要地位

(3)二硫化锡:金黄色二硫化锡的炼制成功是中国黄白术中的一项重大成果。7世纪孙思邈最

先以金属锡和雄黄合炼制得。北宋人所撰《灵砂大丹秘诀》中又记载了以金属锡和丹砂合炼的制

法.欧洲人在14世纪制得,称为“彩色金”(MOsAICgLD),长期用作金色颜料

(4)汞齐:中国黄白术在制作药银的尝试中,曾广泛利用水银,制得多种白色的汞齐,如银汞

齐、铜汞齐、铜锌汞齐、铅汞齐、铅银汞齐等。唐代已发明世界上最早的补牙合金,即银锡汞齐(白

锡银),这种技艺最初也可能也出于方士之手

(5)其他合金:炼丹家们还曾制得铜锌神(输石银)、锡银、锡碑、锡碑铜(白锡银)、锡铅(生

铅银、即锻)等多种银白色合金

9、炼制陶器:陶瓷是传统的硅酸盐材料,它的基本原料是黏土。釉料中主要含有一些金属及

其化合物,在高温烧制时金属及其化合物发生不同的氧化还原反应,产生不同颜色的物质

10、冶炼青铜:冶炼青铜的过程大致是先把选好的矿石加入熔剂,再放入炼炉内,点燃木炭

熔炼,等火候成熟,弃去炼渣得初铜。初铜经提炼才能获得纯净的红铜。红铜加锡、铅熔成合金,

即是青铜。

11、造纸:以我国占书《天工开物》卷中所记载的竹纸制造方法为例,步骤如下:

①斩竹漂塘:将新砍下的嫩竹放入池塘中,浸泡一百日以上,利用天然微生物分解并洗去竹

子的青皮

②煮徨足火:放入“徨”桶内与石灰一道蒸煮,利用石灰的碱性脱脂、杀死微生物等

③舂臼:把上述处理的竹子,放入石臼中打烂,形同泥面

④荡料入帘:将被打烂的竹料倒入水槽内,并以竹帘在水中荡料,竹料成为薄层附于竹帘上

⑤覆帘压纸:将竹帘反过来,使湿纸落于板上。重复荡料与覆帘步骤,叠积上千张湿纸后,

加木板重压以挤去大部分的水

⑥透火焙干:将湿纸逐张扬起,生火焙干

(5燃

12、黑火药:主要成分:硝酸钾、木炭和硫黄。反应原理:2KN03+S+3c=K2S+N2t+

3C02t

13、染色:染色是一个很古老的工艺,即用染料使物品着色

14、单质的制取:晋朝葛洪在《抱朴子、仙药篇》,对制取单质碑提出雄黄转化为三氧化二

碑,列举六种方法,其中第三种“或先以硝石化为水乃凝之”,从现在的化学反应式看:As3S4

+12KNO3=4K3AsO4+4SO2+12N0,再藉富含碳物质松脂等还原得神。隋末唐初的孙思邈(58广682

年),在其《太清丹经要诀》中:“雄黄十两(1斤16两计)末之,锡三两,铛中合熔出之,入皮袋

中揉之使碎。入用垠中火之,其用烟中安药了,以盖合之,密固入风炉吹之,令烟同火色。寒之,

开其色似金”。西汉时期的“胆铜法”,更为大家熟知,在《淮南万毕述》中:“曾青得铁则化

为铜”。“曾青”指铜的化合物硫酸铜一类。该法一可常温制取,二对矿石品位耍求不高,是“湿

法冶金”的先祖

15、化合物的制取

(1)化工之母硫酸的最早制得者,中国2世纪(东汉末)的金丹学家狐刚子,在他的《出金矿图

录》中的《炼石丹精华法》,就有叙述,早于贾比尔海扬足足600年。原文:“以击垒作两个

方头炉,相去二尺,各表里精泥其间.旁开一孔,亦泥表里,使精熏使干。一炉中着铜盘,使足,

即密泥之;一炉中,以炭烧石胆使作烟,以物扇之,其精华尽入铜盘.炉中却火待冷,开启任用.入

万药,药皆神”文中装置科学性很强,为使不漏气,“即密泥之”,为提高炉温,以物扇之”。

“精华”指硫酸酊或硫酸.

(2)苛性钾战国时期著作《周礼考工记》中对氢氧化钾的记述原文:“砾帛,以烂为灰,

渥润其帛,实诸泽器,淫之以蜃”。大意按现在的话来说,漂洗(泳)丝帛时,先烧烂木(烂指干燥

木头)为灰(含K2CO3较多),用其灰汁浸泡丝帛于光泽容器中,再加入蜃(蜃指石灰)。其反应:K2c03

+Ca(01l)2=CaC03I+2K0H

晋朝葛洪还指出■“此不宜预作,十日即息”,早掌握苛性钾强烈吸收二氧化碳的性质了;

还指出“此大毒”,腐蚀性极强.明朝李时珍还将制得的碳酸钾用于洗衣、发面

三、解题关键和思维建模:

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是根据所给文本信息提取有效信息并正确解读,转化为化学学科中物质

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分离与提纯方法、反应类型及反应原理等熟悉的教材知识。解题的思维

THE END
1.20分钟讲清楚煤炭行业,了解中国最重要的商品资源涛哥说:一个人,两张皮!参加美国庆典,拒绝俄罗斯的邀请 二虎涛哥 1.2万跟贴 打开APP 一口气看完文咏珊为数不多的经典恐怖片《怪谈》 阿莲电影 263跟贴 郭德纲于谦高峰搞笑相声 返场叫小番 童话君华 10跟贴 这么极端的妈妈,是真实事件改编的 泡菜追剧吧 2350跟贴 德云社观众神级接话名场面 滑稽斑马呀 1055跟贴https://m.163.com/v/video/VWJOGT15C.html
2.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36、次小薪材、沙生灌木及三剩物深加工与产品开发 37、野生动植物培植、驯养繁育基地及疫源疫病监测预警体系 建设 38、道地中药材及优质、丰产、濒危或紧缺动植物药材的种植 3(养殖),香料、野生花卉等林下资源人工培育与开发 39、木、竹、草(包括秸秆)人造板及其复合材料技术开发及 https://www.cnjx.gov.cn/News/show/1241848.html
3.煤矿安全生产基础小知识安全知识(6)炮眼深度和最小抵抗线不符合规定时。 (7)联线人未回到安全地点、警戒人没设好、放炮母线长度不够时。 (8)透老空、过断层冒顶、贯通掘进无安全措施时。 10、什么是“三人连锁放炮制”? 答:三人连锁放炮制是放炮前,放炮员将警戒牌交给班组长,由班组长派人警戒,并检查顶板与支架情况,将自己携带的放炮命令牌http://www.ccoalnews.com/special/201805/31/c76286.html
4.湖南智慧教育平台教育网站集群 教育部 教育厅 市州教育局 普通高校 职业院校 教育服务直达 高考成绩查询 高考录取状态查 高中学业水平考 湖南教育督导网 教育信息化应用系统 普通高中综合素 全国中小学学生 湖南省教育厅科 湘公安备案 43011102000486号 | 湘教qsi-200504 | | | | https://www.hnedu.cn/
5.煤炭工业部关于颁布《煤矿安全规程》的决定第十六条 通到地面的安全出口和两个水平之间的安全出口:坡度等于或小于45度时,必须在其中设置人行道,并根据巷道坡度和实际需要设置扶手、台阶或梯道;坡度大于45度时,必须设置梯道间或梯子间。 斜井梯道间必须分段错开设置,每段斜长不得大于10米。 立井梯子间中,安装的梯子斜度不得大于80度,相邻两个平台的垂直距离http://www.law-lib.com/cpd/law_detail.asp?id=3533
6.66项能源技术产品!31家央企!2020年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发布以大数据和云计算为基础,借助三维动态可视化建模、同步映射、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数据、信息、知识三层架构下的全息透明,构建面向智能开采的透明矿井综合感知指标体系,协同集成煤矿生产系统,实现矿井全生命周期内的生产活动动态监管和预警,形成服务于煤炭工业的安全生产、智能开采的工业应用软件平台,提供完整的智能开采地质https://www.in-en.com/article/html/energy-2304720.shtml
7.播映了…占个坑写分集影评,已更至大结局(古剑奇谭)剧评播映了…占个坑写分集影评,已更至大结局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剧名:古剑奇谭类型:游戏改编剧天雷指数:★★★(最高五颗星)【开天辟地、雷动九天】适宜观看人群:只想看自家爱豆哪怕只在电视剧里转个圈都可以的明星粉,配音演员赵岭的声控粉丝,村口理发王师傅。数字媒体艺术、广播编导艺术、录音艺术、动画技术的大四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6725499/
8.消防知识题库防火题库(单选225题)消防知识题库--防火题库(单选225题) 25、消火栓的设置位置距距房屋外墙不宜小于(B)。 A、 2m , B、 5m C、 4m D、 8m 26、检查喷头的备用品,每种备用喷头不应少于(B)。 A、1%, B、 10个 C、5%, D、20个 27、泡沫液类型应与(B)相匹配。https://www.safehoo.com/Item/5660536_3.aspx
9.企业中高层时事解读课2020第29期(总期29期)在线培训课程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安全部、司法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人民银行、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统计局、国际发展合作署、银保监会、邮政局、外汇局、知识产权局、贸促会、进出口银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30个部门和单位https://www.zzqyj.net/?list_89/1255.html
10.长篇!41种单反摄影技巧,摄影入门必看的小窍门。吴越职业培训学校首先,要装滤镜,肯定要买转接环,转接环一般都有较大口径和较小口径的两种选择。这个时候,还是用较大口径的。而如果是镜头前边有滤镜螺纹,可以直接接滤镜的那类DC或者单反,则最好买大一号的转接环,使用大一号的近摄镜。口径大的滤镜,可以让DC利 用该滤镜的中心部分成像,避开边角成像质量差的部分,获得比较好的https://www.hnwuyue.com/fashion/meijiazixun/1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