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是由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中国石油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四家单位共建的产学研联合中心
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12日召开。国资委主任肖亚庆表示,2017年国有企业效益要实现稳定增长,中央企业利润总额力争同比增长3%、努力达到6%。
国资委:推进钢铁煤炭电力业务整合
国企改革要尽快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效,力求包括集团层面在内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有所突破,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稳步推动企业集团层面兼并重组,加快推进钢铁、煤炭、电力业务整合,探索海外资产整合,进一步推动实施专业化重组。
国企运行企稳向好
2016年,国资监管系统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43.6万亿元,同比增长4%;实现增加值10.4万亿元,同比增长7.4%;实现利润总额2.3万亿元,同比增长6.3%。其中,中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3.4万亿元,同比增长2.6%;实现增加值6.1万亿元,同比增长5.2%;实现利润总额12326.7亿元,同比增长0.5%,扣除政策性降价减利因素后同比增长16.5%;盈利企业达96家。2016年圆满实现了年初预定的效益恢复性增长目标。
中央企业不断加大降杠杆和风险管控力度,2016年平均资产负债率同比降低0.1个百分点,利息支出同比降低1.9%,实现汇兑收益140.1亿元;利用股票市场、产权市场进行股权融资1976.2亿元,充实了企业资本金。
明确七大重点任务
对于2017年国企改革的重点工作,肖亚庆提出7个方面的重点。
一是全力完成生产经营目标任务,力创佳绩多做贡献。2017年要主动作为,抢抓市场。抓住市场出现的需求回暖、价格回升短暂机遇加大产销力度,开展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作,努力增加市场份额。要严控风险,稳健经营。严控债务风险,强化动态监测与识别预警,加强债券特别是短融、超短融债券风险梳理和排查,妥善化解风险,加强负债规模和资产负债率双重管控,有效降低企业负债和杠杆水平。
四是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持续提升创新能力。
五是坚持突出精干主业,持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围绕做强做优做大目标,加快深度调整重组步伐。稳步推动企业集团层面兼并重组,加快推进钢铁、煤炭、电力业务整合,探索海外资产整合。进一步推动实施专业化重组,支持中央企业以优势龙头企业和上市公司为平台,通过股权合作、资产置换等方式整合同质化业务,继续推动航材共享,指导已重组企业做好内部整合。
六是持续推动职能转变,不断提高监管效能。明确出资人监管职责边界,制定完善权力和责任清单。
七是全面从严加强党的建设,为国企国资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证。实现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有机统一。
2017煤炭行业:去产能、调结构、降成本、防风险
面对悄然来临的2017年,坊间频多猜测,大体是以稳和温和为主,认为不会出现今年的波动。笔者认为,对于明年煤炭市场及产业政策的预测,不能脱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的大背景。结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不难看出2017年的煤炭行业发展的关键词:去产能,调结构、降成本和防风险。
煤炭去产能,重点是小型高危矿井,难点在于债务处置和人员安置,路径是兼并重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提高供给质量,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去产能,再次位列2017年“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之首,说明产能严重过剩是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去产能工作主要从三个角度展开:淘汰落后产能、严控新增产能、有序退出过剩产能,逐步引导技术、规模、质量不达标且存在安全隐患的矿产有序退出。在所有煤矿中,小煤矿、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属于高危矿井。这三类矿井的事故占整个煤矿事故的60%,产量却不到30%。根据发改委的数据,2016年,全国年产30万吨以下的小型煤矿6000多处,已有2600多处列入去产能的范围。
据煤炭运销协会预测,2017年,煤炭“去产能”的政策重心将从“降产量”转向实质性的“去产能”,将充分推进减量置换政策,继续加快关停小型高危矿井,优质高效矿井的新建产能将在减量置换的前提下释放;减量置换可以跨区域进行交换,不影响整体去产能的目标。
去产能的路径是创造条件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纽带是退出企业的剩余煤炭资源和其他有形资产,以及减量转换指标,通过股权式投资,推进龙头企业兼并周边小型企业,盘活遗留的煤炭资源,提高行业集中度和资源利用效率。
山西焦煤集团利用山西省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试点的契机,向政府申请承接央企退出的炼焦煤资源,同时,以股权投资或者贸易采购等方式,重组省内的民营企业的炼焦煤资源,实现炼焦煤资源的集约应用,打造国家级炼焦煤大集团。
毋庸讳言,随着去产能的深入推进,尤其是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和僵尸企业的退出,将会对煤炭市场形成一定的冲击,但其影响应在可控范围之内。
供给侧改革要求提高供给质量,适应需求发展。就煤炭产品而言,本身是高碳能源,生产和利用过程都会产生污染,增加碳排放量,损害大气和环境。如何实现高碳资源,低碳利用,黑色资源,绿色发展,提高煤炭的清洁利用技术,同时,技术要具有一定的经济性,让企业能够用得起,有效益。这是摆在所有煤炭人面前的大问题,需要大家不断持续地去创新。
就煤炭行业来说,正如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姜智敏所言,煤炭行业不能再依靠规模扩张实现价格上涨,必须坚持转型不动摇,坚持下功夫控制增量资产和优化存量资产。
资源型省份更要把握煤炭供给侧改革带来的契机,积极发展文化、旅游、新材料等新型产业,摆脱对于资源的依赖,适应低碳、清洁、绿色、协调发展的要求,真正实现转型跨越发展。
无论是调整产业结构、创新发展模式,还是探索转型路径、开发新市场,都是知易行难,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坚持不懈的努力,代表煤炭产业发展的方向和希望。
降成本,提高资产收益,降低财务费用,控制物流费用和交易成本
作为大宗商品,由于资源赋存地和消费地相隔较远,煤炭运输存在“北煤南运”和“西煤东输”的格局,物流对于煤炭行业至关重要,物流成本更是占到煤炭总成本近一半。今年9月21日实施的公路货运限载新政,导致煤炭公路运费上涨30元-50元/吨,11月份,太原铁路局和兰州铁路局将部分煤炭运费基准运价上浮10%。所以,降成本首先要从降低物流成本入手,发改委力推的煤炭长协价也是与2017年的铁路运输计划相挂钩,利用低成本的铁路直达运输能力来督促企业执行中长期合同。
煤炭的生产成本压缩空间有限,煤炭价格上升动力不足,企业要想提高效益,就得在其他领域降成本上下功夫,比如,处置无效和低效资产,盘活存量资产,减少资源占用,压缩非生产经营性费用开支。
以往由于项目建设投资大,企业的信贷规模大,而且在金融机构对于煤炭行业限贷之后,更多通过民间渠道融资,财务费用高成为煤炭企业的“软肋”。因此,2017年,改变融资模式,降低融资成本也是企业降成本的重要路径。
此外,煤炭交易具有“体量大、环节多、周期长”等特点,产品难以标准化,市场营销依然以人员交流为主,交易成本较高,如何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提高洽谈、交易、质检和结算等环节的效率,切实为买卖双方降低交易成本。
防风险,减债,保现金流,价格下跌
煤炭企业身处市场竞争之中,随时面临各类风险,既然无法回避,就得想法缩小企业的风险敞口,为企业的发展加保险。
煤炭企业面临的最大风险是债务风险,即使是在煤炭价格“牛气冲天”的2016年,山西的一些民营煤炭生产企业由于以往无力偿债而被迫破产重组,同时,国有企业的日子也并不好过。据21世纪经济报道,今年三季度,山西省的七大煤炭企业负债总额1.18万亿元,利润总额2.73亿,净利润却亏损15.7亿元。所以,煤炭企业需要利用今年有利的时机,积极减债,去杠杆,既减少了企业的财务费用支出,也提高了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
现金为王,现金流是企业运营过程的“血液”,许多企业倒闭并非是缘于亏损,而是资金链断裂。2016年,煤炭资源紧俏,下游买方大多缩短付款账期,甚至会预付款,所以,煤炭企业的现金流会较为充裕。但是,未雨绸缪,2017年市场或将会出现波动,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还是要设法降低应收账款,减少在途资金的积压,利用保理、仓单等金融衍生品盘活债权和库存,挖掘安全的投资收益渠道,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
任何商品的价格有涨就有跌,暴涨后会有大跌的风险,随着期货等衍生品的发展,煤炭市场的交易主体多元化,资本对于市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煤炭的金融属性也在2016年发挥得可谓是淋漓尽致,所以,煤炭企业在2017年应探索利用期货和场外期权等方式,为煤炭价格未来的下跌买保险,防范价格暴跌风险。
供需动态平衡实施煤炭储备
供给和需求是商品的正反两面,在市场自由竞争机制下,双方通过博弈改善资源配置,商品供需由失衡到平衡,价格也由暴涨骤跌到风平浪静。煤炭的需求具有极强的季节性,受高温影响,每年7-8月电煤需求量会急剧上升;冬季的11月至次年的2月,伴随着取暖供热需求,煤炭的消耗量会上涨。而3-5月和9-10月则为煤炭消费淡季。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提高供给质量来适应需求。2016年7、8月份,电厂急于补库存,煤炭产量有限,导致煤炭价格直线上涨。2017年,为了避免因季节性煤炭紧缺而导致价格上扬,政府会提前引导先进产能的煤矿按照330个工作日的标准生产,从源头上加大供应;同时,提升煤炭的铁路运力,提高煤炭的供应效率。
此外,2017年,政府可能会推行“煤炭的最低和最高储备制度”,即在煤炭消费旺季时,电厂的煤炭库存量和可用天数不得低于最低储备标准,港口的煤炭库存量应达到最高储备标准,用高库存来保证供应和抑制煤炭价格上涨。
政府将加大对于煤电双方(包括煤-焦-钢等其他行业)中长期合同履约情况的检查,督促执行长协价,减少煤炭市场价格的波动,减轻发电企业的负担。
总之,通过推行276个工作日制度,煤炭限产颇有成效,煤价由“慢熊”到“疯牛”,长协价和中长期合同被企业接受,岁末年初,煤炭市场重归平稳。
2017年,政府希望煤炭价格能够在一个合理的区间波动,但是,市场的本质是自由竞争,资本是逐利的,各方对于远期的预期会有所差异,政府有形的手和市场无形的手在博弈,煤电双方在博弈,进口煤和国内煤在博弈,国有煤企和民营煤矿在博弈,众多的博弈促使2017年的煤炭市场充满不确定性,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会让家长头痛,但是,也让人充满想象和希望。
石油与天然气市场:
中国天然气价格仍有下降空间。国际能源署署长比罗尔在去年11月表示,中国的天然气需求将明显增长,或有助于加快结束目前全球天然气供给过剩的局面。我国尚未开发的天然气资源还有很大的潜力,非常规天然气如页岩气和煤层气的可采资源量还有20多万亿立方米,如果说在国内勘探开发上多下工夫,就可以有效地缓解进口的压力,下一步我们要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调动各方勘探开发油气资源的积极性。现在国家在大力发展非常规天然气产业,煤层气、页岩气都有望成为“十三五”期间我国天然气产量增长的重要支撑。目前我国天然气占能源消费的比重是5.9%,与《规划》提出的目标相差约4%。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认为,要想扩大天然气消费,还是要加快天然气价格体制的改革,增强天然气的竞争力。而国际上,像美国的天然气,工业用气大致上是9毛钱每立方米。据统计,我国2016年进口天然气总量预计在2480万吨左右,而12月一个月的接收量就占了全年总接收量的五分之一,到船数量甚至接近较为清淡的3~5月份三个月总量。
煤炭与电力市场:
炼焦煤价格预警。1月6日普氏冶金煤中国港口价格指数:峰景主焦:CFR208.5美元,较最高值308美元下跌近100美元。一类主焦:CFR207美元,二类主焦:CFR187美元,低挥发喷吹:CFR121.5美元,中挥发喷吹:CFR118美元。可以看出,进口焦煤与国内焦煤价格已接近。听闻近期一向无人问津的进口焦煤开始有人接单了。这将可能打破近期国内焦煤的购销平衡,部分煤种将出现下跌。综上,价格的走势并不是一两个因素决定的,但是我们可以从中提前发现一些信号。目前看,炼焦煤总体是平稳的,维持目前价格下的平衡是可能的,除非供需又有大的变化。
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市场:
印度太阳能新增装机2017年有望达到9GW。根据该报告,2016年印度新增太阳能装机,从2015年的2.3吉瓦增长至约4吉瓦,累计装机则已经达到9.6吉瓦。此外,印度的太阳能发展规划装机目前已经超过14.2吉瓦,其中有约6.3吉瓦的项目完成了招标和拍卖。印度政府方面的数据显示,2016年9月至12月期间,印度对约3780兆瓦的太阳能项目进行了招标,最终完成了1311兆瓦装机的拍卖。不过,MercomCapitalGroup首席执行官RajPrabhu表示,虽然印度太阳能市场前景预测普遍看好,但仍存在很大挑战。“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印度的太阳能场发展还有欠缺。有时开发商需要同时承担清理土地、修建道路等工作,这些影响了项目的成本和盈利能力。”
气候变化与节能减排:
2016年全球清洁能源投资同比下降18%。根据彭博社新能源财经最新发布的报告透露,2016年,全球清洁能源投资达到2875亿美元,同比下降18%,部分是因为受到太阳能光伏等产品设备价格大幅下降的影响,但是两大市场降幅明显,分别是中国和日本。2016年,中国清洁能源投资达到878亿美元,较之2015年度的1191亿美元大幅下降26%,日本清洁能源投资达到228亿美元,同比下降43%。彭博社新能源财经亚洲区负责人JustinWu解释道,“经过多年来创纪录的投资以及全球最慷慨的上网电价补贴,中国和日本正在减少建设新的大型项目,并逐渐转向消化产能。中国正面临着电力需求减缓,而中国政府目前的重点是投资电网和改革电力市场,使可再生能源发挥最大潜力。对于日本来说,未来的增长不是来自公共电力企业的规模性项目,而是来自于消费者安装的屋顶太阳能系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