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地理中国第一露天煤矿:55米厚的煤层开采了118年,如今成什么样了?高考地理中的泥炭沼泽煤田

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同时也是人类火力发电的主要原料,可用于钢铁、化工等重要行业的发展,其在人类生活发展中的重要性,使它被称为“黑黄金”也不为过。

【抚顺煤矿】

而一说到中国的煤炭开采,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山西,不过我国最大的露天煤矿却在东北地区的辽宁抚顺,且开矿至今已经有123年了。

历史悠久的抚顺煤矿

1901年时,几个俄国和东北的商人一起在辽宁抚顺开始了我国第一块商业煤矿的开采,这块煤矿就是抚顺西露天煤矿。

但没多久,日俄战争后的1905年,抚顺煤矿就被日本侵略军给强行霸占了,原本就资源匮乏的日本把抚顺煤矿视作珍宝,加派重兵看守,且这个煤矿被迫为日本工作了40年。

据统计,日本起码从抚顺煤矿抢走了超过2亿吨煤炭资源,还有至少25万名中国劳工死在了日本占领期间的抚顺煤矿。

后来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日本侵略者终于被赶出了华夏土地,抚顺煤矿也终于回到了我们的手中。

在之后的几十年里,作为彼时中国最大的煤矿,同时也是亚洲第一露天煤矿的抚顺煤矿,始终在为新中国的建设做贡献。

据勘探,整个抚顺煤矿矿坑长6.6公里,宽2.2公里,总面积达到了13.2~14.52平方公里,垂直深度为424米(煤矿底部的海拔甚至是-324米),年产煤量为260万吨,其中55米厚的煤层,就开采了118年。

这里的煤种主要为气煤、长焰煤,低灰、低硫、发热量高的煤质非常优秀,甚至部分致密坚韧的块煤还可以雕刻成工艺品“煤精”。

那些含油量达到了2%~10%的厚层油页岩,还能用于开发炼油。那么抚顺煤矿的煤炭为什么这么丰富呢?

抚顺煤炭的诞生

世界上有超过一半的煤主要形成于石炭纪,这从该时期的名字也可见一二,因为在这个时期,陆地植物大量繁殖出现了各种高大的蕨类、石松类等植物。

但是分析发现,抚顺煤矿的煤炭并不是出自于石炭纪,而是诞生于侏罗纪和白垩纪时期。

当时的抚顺地区,因为气候适宜,诞生了大片大片的植被树林,但因为大灭绝等重大事件,这些植物死亡倒伏,堆积在地面的低凹地区,沼泽或海洋边缘地带,后经过地壳变动,被泥沙掩埋。

之后同样是受到压力、地心热力和细菌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植物遗体慢慢的经过泥炭、褐炭、烟煤、无烟煤等一系列的碳化作用,最终造就了抚顺煤田。

【煤炭的形成】

此外,因为这些煤炭质量非常高,且煤田开阔,抚顺煤矿也成了少有能露天开采(最低成本且最安全的开采方式)的煤矿。

但是这样一块优质煤田却在开采118年后彻底停工,为什么?

日益枯竭的资源和严峻的环境

虽然抚顺煤矿的煤炭非常优质,但以前人们的开采方式并不先进,这也导致采出来的煤矿利用率并不高,造成了不少优质煤炭的浪费。

为了弥补利用率低的短板,抚顺煤矿只能加大采矿的力度,提高产量,但这也使得煤炭储备急剧下降。

哪怕到八九十年代,我们终于更换了西方较为先进的开采技术,抚顺煤矿较大的龙凤矿和胜利矿两个矿井也最终因为无煤可采,不得不在2005年关闭。

而后抚顺煤矿在2018年成为了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的第一批项目,并在2019年全线关闭,这座被开采了118年的煤矿终于落下了帷幕。

除了资源枯竭以外,抚顺煤场关闭还有一个重大的原因就是周围环境的变化。

煤矿开采使得煤田周围几十公里几乎没有任何植被。

放眼望去,除了煤渣就是石头块,都不需要吹风,只需要运煤车路过身边,地上的黑沙就会漫天飞舞,如果戴了口罩,口罩外部也会蒙上黑黑厚厚的一层。

【光秃秃的矿山】

要是再这样下去,当地的生态环境无法恢复不说,居民们的身体肯定要先出问题了。

等把凹凸不平的矿坑填平后,就可以继续下一步的生态建设。

【煤炭博物馆】

这些经历也向后人诉说着这座功勋煤矿的历史和中国发展的艰辛。地理图文综合整理

泥炭地是一种沼泽,属于湿地类型。湿地多水和厌氧的环境条件为泥炭地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在欧洲、亚洲和南美的湿地里都有大片的泥炭沼泽。

沼泽是地表土壤充分湿润、季节性或长期积水,丛生着喜湿性沼泽植物的低洼地段。如果沼泽中形成并积累着泥炭,则称为泥炭沼泽。泥炭沼泽既不属于水域,又不是真正的陆地,而是地表水域和陆地之间的过渡形态。

泥炭沼泽的形成和发育是地质、地貌、水文、土壤、植物等多种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概念

地表土壤经常过湿或有薄层积水,生长大量沼泽植物,且有泥炭形成和积累的地段。

二、形成条件

1.气候:潮湿多雨的气候利于植物生长和有机物积累,如高纬度冷湿地区或热带雨林气候区。

2.地形: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的盆地、洼地等易积水,为泥炭形成提供条件。

3.水文:河水、地下水等稳定缓慢补给,使湿地长期水淹,促进泥炭积累。

4.植被:苔藓、芦苇等易积累且不易快速分解的植物,为泥炭形成提供物质基础。

三、主要类型

1.草本泥炭沼泽:由多种草本植物组成,多分布在湖滨、沟谷等地,以地表水和地下水补给为主。

2.藓类泥炭沼泽:以泥炭藓为主,靠大气降水补给,矿物养分贫乏,多分布在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

四、分布地区

1.国内: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的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和三江平原,以及青藏高原地区如若尔盖湿地。

2.国外:如北欧、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印度尼西亚的热带湿地等有广泛分布。

五、生态功能

1.碳汇功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储存,对减缓全球气候变化意义重大。

2.蓄水功能:有助于调节区域水文,在洪水调蓄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生物多样性:为众多珍稀动植物提供独特生存家园,维护生物多样性。

六、面临威胁

1.人为破坏:过度开发、排水、开垦等人类活动导致泥炭沼泽退化和碳释放。

2.气候变化:气温升高、降水变化等可能影响泥炭沼泽的水文和生态平衡。

七、保护措施

1.加强立法监管:明确保护责任和处罚措施,严格监管开发利用行为。

2.科学规划管理:制定保护规划,实行分区管理,确保资源可持续利用。

八、考点分析

1.概念及特征的考查

需掌握泥炭沼泽是有大量沼泽植物且有泥炭形成、积累,地表常过湿或积水的地段这一概念。常考其区别于普通沼泽的特征,比如泥炭积累这一关键特点,可能在选择题中通过描述不同湿地状况让考生判断是否为泥炭沼泽。

2.形成条件的考查

(1)气候因素:冷湿、多雨等利于泥炭沼泽形成的气候特点是重点,像高纬度地区气温低蒸发弱、降水多,热带雨林区降水丰沛等情况,会考查其如何助力泥炭沼泽发育,可能出现在综合题中分析某区域泥炭沼泽成因里。

(2)地形因素: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的地形利于积水,进而促成泥炭沼泽形成,常通过地形图等资料考查考生对地形与泥炭沼泽关联性的理解,如判断山谷、盆地等地形处是否易形成泥炭沼泽。

(3)水文因素:稳定的水源补给如河水、地下水、大气降水等的影响会考查,例如分析靠大气降水补给的藓类泥炭沼泽的分布特点及形成条件差异。

(4)植被因素:苔藓、芦苇等植物残体是泥炭形成物质基础,会考查哪些植被更易促成泥炭积累,在综合题里可能让考生结合植被类型分析泥炭沼泽发育情况。

3.分布规律的考查

国内的东北、青藏高原等地,国外的北欧、西伯利亚等典型分布区要牢记。考查形式有选择题考查分布地区对应,或者在综合题中结合某陌生区域让考生类比分析其是否可能有泥炭沼泽分布及原因。

4.生态功能的考查

(2)蓄水功能:考查其对河流水量调节、洪水调蓄等方面的作用,比如给出河流流量变化图,让考生分析泥炭沼泽在其中发挥的蓄水等作用。

(3)生物多样性维护:为众多野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保障生物多样性,可能在分析区域生态系统完整性等综合题里涉及这一考点。

5.面临问题与保护的考查

考查人类活动如开垦、排水对泥炭沼泽的破坏,以及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例如问哪些人类行为会导致泥炭沼泽退化。同时针对破坏情况,考查相应保护措施,像制定法律法规、开展生态修复等方面的知识,常在综合题中考查考生提出合理保护建议的能力。

九、高考真题

(2024年新课标卷)在寒冷地区的高(台)地上,流水少量汇于局部洼地,同时带来氮磷等营养元素供洼地内湿(水)生植物生长。这些洼地中植物死亡残体分解缓慢且不彻底,以泥炭形式积累,形成典型泥炭湿地(图7a),当泥炭堆积高于周围区域时,水流方向发生变化,湿地水中氮磷等营养元素缺乏,只能生长藓类等耐贫营养生物,积累成过湿的垫状泥炭藓层,形成雨养型泥炭湿地(图7b)。

图7

(1)分析寒冷的气候在泥炭湿地发育中的作用。(6分)

(2)简述典型泥炭湿地和雨养型泥炭湿地水流方向与生物量的差异。(6分)

(3)指出雨养型泥炭湿地发育的地形条件。(4分)

(4)说明雨养型泥炭湿地发育过程中,水中营养元素逐步减少的原因。(6分)

(5)分析垫状泥炭藓层高于周边地面但仍能处于过湿状态的原因。(6分)

【答案】

(1)气候寒冷,湿(水)生植物生长慢,有机质积累多;气候寒冷,微生物活动弱,生物残体分解缓慢;蒸发较弱,有助于洼地积水,厌氧环境分解不彻底,有机质合成腐殖质;冻土发育,下渗和淋溶作用弱,有利于泥炭的积累。

(2)典型泥炭湿地:水流由四周向中部汇集,生物量较大。雨养型泥炭湿地:水流由中部向四周散开,生物量较小。

(3)总体以台地或平原为主,地势平坦,起伏小;中部地势略高于四周。

(4)生物量减小,且以贫营养的藓类为主,生物残骸分解提供的营养物质少;水流由中部向四周流动,缺少周边营养物质的汇集,且营养物质向外流失;积水减少,营养物质分解加快;下部泥炭层较厚,营养物质易向下淋失。

(5)气温低,地表水分蒸发弱;藓类能够拦截雨水,涵养水源;下部泥炭层较厚,蓄水能力强;冻土广布,蓄水量大;与周边地面高差小,地表径流流速慢,流失水量小。

(2022年山东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泥炭地约占全球陆地表面的3%,却储存了全球约1/3的土壤碳。泥炭地开发利用方式的不同会导致碳排放量的差异。下图示意泥炭地开发利用的两种生产模式(a和b)。

(假定:a模式产出的“畜产品”恰好可满足该模式需求;b模式中的“畜产品”与a模式中的等量,但从非泥炭地牧场中获取。)

(1)计算两种生产模式碳排放量的差值(仅写出计算结果)。

(2)我国三江平原某湿地保护区周边的大面积耕地曾经是泥炭沼泽,目前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结合图文资料,论述该地区在退耕还湿的过程中,借鉴香蒲生产模式可能对国家安全产生的影响。(要求:角度全面,逻辑清晰,表述准确。)

【答案】(1)21.7

a牧场生产模式排放的温室气体为32.7+2.7=35.4,b香蒲生产模式排放的温室气体为11.1+2.6=13.7,a模式与b模式碳排放量的差值为35.4-13.7=21.7。

(2)有效的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通过其封存和储存碳的能力遏制气候变暖,维持湿地面积,保护地球的生物多样性,降低未来流行病发生的风险,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构建绿色价值链,提高经济发展的韧性和可持续性,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短期来看,退耕还湿减少了粮食种植面积,导致粮食产量减少;长期来看,通过退耕,改善了生态环境,保障了粮食种植的环境,提高农业生产力,确保粮食安全。(角度全面,逻辑清晰,表述准确,言之有理即可)

15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THE END
1.我们使用的煤炭和石油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看完就知道了我们使用的煤炭和石油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看完就知道了 举报 梦楠观世界 关注30,371 信息 分享: 直播热点 下载APP领会员 直播中 小言儿~ 直播中 丽丽感谢家人宠爱 直播中 悠然~ 千帆直播 人气主播 直播4725 小肥沫吖 古筝国风仙女沫沫吖 点击观看 直播7798 晴天辣妹子 辣妹子晴天已上线 点击观看 直播13068https://www.56.com/u41/v_MTkzODQ1NjM4.html
2.煤炭在全球氢经济中仍可以拥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据“世界煤炭”(World Coal)网站12月30日发表的知名环境记者简·马什 (Jane Marsh)的文章,Jane Marsh 阐述了煤炭在新兴氢经济(hydrogen economy)中的潜在作用,特别是如何通过与煤炭气化与碳捕获和储存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CCS) 技术相结合,发挥出由煤转氢的重要转型作用。 https://www.ccera.com.cn/web/67/202412/24790.html
3.煤炭是树木变成的吗?煤可不是光植物变成的,石头也能变成煤炭,煤甘石就是还没完全变成的石头。不要说的那么绝对,煤和石油的形成,任何一种学说都不能完全让其他观点的信服!或多或少都有不能解释的疑点。大部分是藻类。行了吧,煤绝对不是树转过来的,他就跟人的分泌物一样。石头中也有整根植物化石,难道石头也是植物形成的。傻干活https://www.meipian.cn/51hpbx0w
4.煤和石油到底是怎么形成的煤、石油、石油气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 传统理论认为:煤是远古时代的繁盛的植物及其堆积物在地壳变迁中被埋在地下,经过长期高温、高压的复杂碳化过程而形成的;石油和石油气是古代湖泊及海洋中的动物、微生物及其沉积物被地壳变迁埋于地下,经过长期的高温、高压地质作用而形成的。该理论的证据是:在煤炭中发现了植物的枝https://www.kechuang.org/t/15078
5.煤怎样能变成油?全球单套装置规模最大煤制油项目日前在神华宁夏煤业集团建成,第一条生产线产出的首批合格油品装车发运。该项目概算投资550亿元,建设规模为年转化煤炭2036万吨,年产合成油品405万吨。 那么,煤是怎么变成油的呢? 1.煤制油有现实物质组分基础 其实,煤变油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容易让人联想到当年的“水变油”伪科学https://www.360doc.cn/article/17747993_1126958429.html
6.国家节能中心记者:您认为煤炭有哪些更好地增值途径? 金涌:实际上,相比于煤制油、煤制气,煤炭有更好的增值途径。煤制甲醇后,可以代替石油生产烯烃和芳烃,补充油气原料的不足,并且完全没有污染。比如大量在建的MTO、MTP等项目,技术已经成熟,甲醇制芳烃(苯、二甲苯)、煤制乙二醇等也都有实践。目前我国乙二醇60%需要进口,烯烃https://www.chinanecc.cn/m/MNews!view.shtml?id=164026
7.国际油价创新高石油板块怎么投?石油ETF投资价值解析我们再来看全球还有一个很大的产区就是美国,美国供给情况是怎么样的状态?大家知道美国页岩油革命是一个比较历史性的事情,带来了国家整体石油期产量的快速提升,把美国也是从全球第一大能源的进口国变成了能源出口的大国,但经过了很多年开采之后,美国一些优质的页岩油库存已经处于比较消耗的状态,客观整体的生产能力可能存https://wap.eastmoney.com/a/202310182873428022.html
8.变煤炭为石油——南非解决能源供应的一步妙棋照理说,南非应该能源供应紧张,汽油和柴油的价格非常昂贵,但实际上南非的能源制品价格却十分低廉,即使在20世纪50年代国际社会对南非实行石油禁运的时候,能源都能照常供应,这一切全都依赖南非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煤炭液化技术这个“杀手锏”。煤炭液化是指把煤通过高温高压的办法变成富含各种烃类的气体,然后将这些气体经过提https://www.cas.cn/xw/kjsm/gjdt/200206/t20020612_1005602.shtml
9.煤炭是什么怎么形成优缺点煤炭的优缺点有哪些 1、煤的优点 煤炭资源量丰富,且因世界各地都有煤炭矿藏,因此开采及供给皆很稳定,价钱也较石油及天然气便宜。 2、煤的缺点 煤炭的发热量比石油或天然气小,煤炭在燃烧时,所排放出的二氧化碳量高于石油及天然气。产量有限,是不可再生能源。 https://www.cnpp.cn/focus/25292.html
10.化石燃料有哪些煤,石油,天然气的区别宜城教育资源网www.ychedu.com化石燃料有哪些-煤,石油,天然气的区别-化石燃料的优缺点化石燃料" 概念:化石燃料是由古代动植物的遗骸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化石燃料包括煤(工业的粮食),石油(工业的血液)和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化石燃料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这些埋藏在地下不能再生的燃料资源。化石燃http://wl.ychedu.com/WLJA/GLJJA/605408.html
11.煤和石油是怎么形成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 解答一 举报 1、煤的形成在各大陆、大洋岛屿都有煤分布,但煤在全球的分布很不均衡,各个国家煤的储量也很不相同.中国、美国、俄罗斯、德国是煤炭储量丰富的国家,也是世界上主要产煤国,其中中国是世界上煤产量最高的国家.中国的煤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答 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c448e95c192f0463bba79044fafaabd6.html
12.石油会退出世界舞台?煤炭倒是有可能煤炭倒是有可能 智通财经APP获悉,9月28日,欧佩克发布了《世界石油展望报告》。在报告中,欧佩克表示到2023年,全球燃料需求将完全从疫情中恢复过来,并将持续增长,直到2035年到达稳定水平。 该报告基于5大假设:1)新冠疫情以多种方式影响了全球经济;2)预计在预测期内(2020-2045 年)全球GDP平均每年增长为3.1%;3)2045https://m.zhitongcaijing.com/article/share.html?content_id=568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