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知识要点范文

序论:在您撰写初中化学知识要点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1)金刚石是一种具有空间网状结构的原子晶体。每个C原子以共价键与其他4个C原子紧邻,由5个碳子形成正四面体的结构单元,由共价键构成的最小环结构中有6个碳原子(见图4),由于每个C原子拥有所连4个C-C键的1/2(2个),所以碳原子个数与C-C键数之比为1:2。

(2)二氧化硅晶体可以看成是金刚石结构中,C原子被Si原子代替,且在C-C键之间插入O原子后形成的,即每个硅原子与周围的四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正四面体,构成二氧化硅晶体结构的最小环是由12个原子构成椅式环,键角∠(O-Si-O)=109°28'(见图5)。每个Si原子拥有所连4个O原子的1/2(2个)(见图6),因此si、O原子个数比为1:2,即化学式表示为SiO2。

3.干冰――分子晶体

干冰晶体中的CO2分布在立方体的顶点和面心上,分子间由分子间作用力结合形成晶体(见图7)。C02分子内存在共价键,因此晶体中既有分子间作用力,又有共价键,但熔、沸点的高低由分子间的作用力决定,影响分子间作用力的主要因素是相对分子质量,从晶胞的结构可知与一个CO2分子距离最近且相等的CO2分子共有12个。

4.石墨――混合型晶体

石墨晶体为层状结构,层与层之间的作用力为范德华力,每一层内C原子间以共价键形成正六边形结构(见图8)。由于层内C原子以较强的共价键相结合,所以石墨有较高的熔点。但由于层间的范德华力较弱,层间可以滑动,故石墨的硬度较小。因此石墨晶体又称为过渡型晶体或混合型晶体。石墨品体中每个C原子只拥有其所连接的3个C-C键的1/2(3/2个),因此晶体中C原子与C-C键数之比为2:3。

例2氮化硼(BN)晶体有多种相结构。六方相氮化硼是通常存在的稳定相,与石墨相似,具有层状结构,可作高温剂。立方相氮化硼是超硬材料,有优异的耐磨性。它们的晶体结构如图12所示。

(1)基态硼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

(2)关于这两种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立方相氮化硼含有σ键和π键,所以硬度大

b.六方相氮化硼层间作用力小,所以质地软

c.两种晶体中的B-N键均为共价键

d.两种晶体均为分子晶体

(3)六方相氮化硼晶体层内一个硼原子与相邻氮原子构成的空间构型为_____,其结构与石墨相似却不导电,原因是

(4)立方相氮化硼晶体中,硼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该晶体的天然矿物在青藏高原下约300km的古地壳中被发现。根据这一矿物形成事实,推断实验室由六方相氮化硼合成立方相氮化硼需要的条件应是一。

(5)NH4BF4(氟硼酸铵)是合成氮化硼纳米管的原料之一。1molNH4BF4含有_____mol配位键。

解析:(1)基态硼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分别位于1s、2s、2p能级,根据构造原理知其基态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1。

(2)a.立方相氮化硼N原子和B原子之间存在共价单键,所以该化合物中含有σ键而不存在π键,故错误。

b.六方相氮化硼层间的范德华力较小,其质地软,故正确。

c.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所以N原子和B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故正确。

d.立方相氮化硼为空间网状结构,不存在分子,为原子晶体,故错误。

(3)六方相氮化硼晶体层内一个B原子与相邻N原子形成3个共价单键,且B原子不存在孤电子对,所以构成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该物质的层状结构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所以不导电。

(4)立方相氮化硼晶体中,B原子和四个N原子形成4个共价单键,所以B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sp3杂化,在地壳内部,离地面越深,其压强越大、温度越高,根据题干知,实验室由六方相氮化硼合成立方相氮化硼需要的条件应是高温高压。

(5)NH4BF4中的NH4r有一个配位键(NH),BF--中有一个配位键(FB),则1molNH4BF4含有2mol配位键。

关键词:电化学氧化法;作用机理;影响因素

1试验装置

试验用水为制药废水经生化处理后的二沉池出水,COD初始浓度为2500mg/L左右,电解槽为10×10×15cm的有机玻璃槽,阳极板采用钛涂钌氧化电极,阴极采用石墨电极,电源采用电源使用MPS702直流电源(最大电压36V,

最大电流30.7A),试验装置如图2所示。

图2试验装置图

2检测方法

试验中COD浓度的检测采用K2CrO6氧化还原滴定法,采用的仪器为COD微波消解仪。本试验采用单因素理论,通过对其他试验条件的控制,达到对原水COD初始浓度重要性的考察。

3试验结果与讨论

3.1初始浓度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

本试验通过原水不同稀释倍时的控制,达到对处理水质COD浓度的有效控制,分别采用稀释0倍(COD浓度2000mg/L)、稀释1倍(COD浓度1000mg/L)、稀释两倍稀释2倍(COD浓度670mg/L)。

试验条件:电流:4A;初始pH:8.0;电解质:0.01mol/L的Na2SO4;极板间距:10cm

试验结果如图3所示:

图3初始浓度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

3.2电流密度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

电流密度是影响电化学氧化法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电极表面积恒定时,单位面积提供的电量随电流强度的增大而增大,电化学氧化法反应速度也随之增大[3]。但试验中的电流密度不能无限增大,当电流密度超过某一电流阈值后,电路中过量的电子不经过电极反应而直接流进溶液,使电流效率下降[4]。

本试验通过电源电流的恒定控制,达到对试验条件中的电流密度的有效控制,本试验将电流强度先后分别控制在1A、2A、3A、4A、5A、6A。

试验结果如图4所示:

图4电流密度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

3.3初始pH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

本试验将初始pH先后分别控制在2、4、6、8、10、12。

试验结果如图5所示:

图5初始pH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

3.4铁试剂(Fe2+)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

铁试剂(Fe2+)不仅具有催化Fenton氧化反应的作用,而且同时可作为絮凝胶团的前体,对COD的去除具有显著影响,铁试剂(Fe2+)的加入使得整个COD去除过程成为电絮凝与电化学氧化作用的耦合体。为考察铁试剂(Fe2+)对电化学氧化法处理效果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单因素理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通过铁试剂(Fe2+)加入前后COD去除效果的对比,达到铁试剂(Fe2+)对电化学氧化法处理效果的验证。

本试验先后控制铁试剂(Fe2+)的有无,达到考察铁试剂(Fe2+)对电化学氧化法处理效果验证的目的。

试验结果如图6所示:

图5铁试剂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

4试验结论

2)从考虑到COD去除效果及节约能耗,本试验的最佳电流强度为4A。

3)本试验确定最佳初始pH为8。

参考文献

[1]肖羽堂,张飞白.电化学氧化技术去除有机物的研究进展[J].江苏化工,2007,35(1):6-10.

[2]王静,冯玉洁,崔玉虹.电化学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应用进展[J].工程与技术,2003,12:19-22.

关键词:初中化学;中考;复习策略

2016年云南省初中化学中考进行了一定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一是课程目标与内容要求的变化;二是试卷结构的变化;三是题型、题量、分值的变化。结合上述变化,将对初中化学中考复习提出一定建议。

一、初中化学中考复习中易出现的问题

1.复习的教学观念需改善

在新课改的深入推进中,每年初中化学中考的考点、考情都将发生一定的变化。但由于现阶段大多数的学校和教师仍然将考试成绩作为重要的评价依据,因此,复都抱有较强的功利性,复习时也只是为了应付中考采取题海战术,学生只是单纯背诵、练习。这种方式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违背了新课改的要求,无法取得良好效果。

2.未对复习进行合理规划

二、初中化学中考复习策略

1.紧抓《考试说明》

每一年公布的《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标准与考试说明》(简称考试说明)都会将本年度中考命题的范围与上一年的变动进行比较说明。因此,紧抓《考试说明》不但可以了解到考试命题重点,而且还可为复习指明方向,这对教师而言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如此这就要求教师应当对说明中的各个要点做到心中有数,并根据各要点制订出复习策略。同时在复习时能让学生自行解决的,应当让其自行解决,教师则将重点放在知识规律与信息的挖掘上,进而探究可能的出题点及知识的可扩展点。此外,教师还应当处理好《考试说明》与教材的关系。无论怎么样教材依旧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资源,且当前的中考命题不会出现“偏、难、怪”的题型,不出带有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色彩的题型,更加强调:立足教材基础,培养学生能力。中考考点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只有紧紧抓住教材,才能抓住中考考点,也才能避免中考复习的盲目性。

2.精心规划

3.注重答题训练

从今年的《考试说明》中可以看出,选择题和填空简答题仍占据重要的分值,分别为45分和33分,且选择题和填空简答题主要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如,基本化学用语、物质的变化及规律、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等。针对选择题而言,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及化学学科特性,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和指导学生来复习,并要采取一定的激励方式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学习;针对填空简单题,在复习时除了对知识的巩固外,还要加强学生答题规范的训练,增强学生的审题能力,使学生会读题、审题、分析题,并可根据题目的问题进行科学、规范的解答。

4.加强实验教学

初中化学教材中的基本实验是中考考试中的必考点,且占据的分值为16分,考查的教材实验主要为燃烧的条件、电解水、二氧化碳的性质、金属的锈蚀、分子运动现象等。中考考点中的实验大多来自于教材或是略微改动后的,相对而言难度并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日常积累。故而在复习时教师可利用实验教学作为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激发学生积极性的突破口,对教材中出现的探究实验进行重点讲解,针对实验中提出的问题,可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的同时进行思考,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其中原理,在实验后再选取典型的试题进行讲解,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通过上文分析可知,在初中化学中考复习中有许多有效的策略,但由于各省区考试大纲和教材的不同,要求教师根据当地考试说明及教学实际,研究化学中考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和特点,以把握好复习的要点。如此结合行之有效的复习策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成绩的提升。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要点

一、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在学习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过程中小组中各人员有明确地分工,以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为目的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生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要注重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合作探究进行合理引导,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参与其中,针对学生所遇到的难题进行分析引导,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能有明确的方向,进行更好地学习[2]。

二、明确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目标

三、根据探究内容和学生特点进行合理地分组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都有自己独有的个性特点,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思维方式、学习方式等的不同,也会呈现出不同的学习特点。初中化学是一门抽象性地学科,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需要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这就要求学生要有抽象的思维能力和善于观察、善于联想的能力。另外,在化学学习中,有些学生对文字理解能力比较好,有的学生擅长实验,而有的学生擅长推理,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时,教师就要了解学生的特点,根据教学内容把学生进行合理地分组,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能得到充分发挥,实现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整体提高[3]。

四、建立评价机制,对学生进行适当评价

初中生处于青春期,比较叛逆,且自尊心比较强,在教学中如果教师一味的采用批评教育的方法会适得其反,使学生对学习和老师都会产生抗拒心理,特别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一些学生因为学习成绩不好会产生自卑心理,如果再受到老师的批评,那么会对学习失去信心,从而放弃学习,这对学生的个人发展非常不利。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教师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对学生进行适当评价,对表现好的学生要进行表扬,对小组中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要多鼓励,让小组成员之间多交流沟通,促进其相互学习。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要对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予以肯定,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能使学生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学生的整体成绩,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的运用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为学生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对学生进行合理评价,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优势得到有效发挥。

[1]王莉秋.初中化学教学中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之我见[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5(1):137.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思维导图运用实践

引言

思维导图主要由词汇、编号、线条及图形等构成,本质上为中心朝四周进行扩散的一个图形,其通过运用颜色不同的笔将各级具体的分支画出来。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可根据一定的结构、类别及逻辑将一些零散知识组织在一起,在形成全新且完整的知识系统的同时,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提升。

1.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课前预习中的运用

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促进发散思维,通过对某个学习要点进行分析,进而找出自己在这个要点中依然存在的疑惑之处。例如,在预习《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这一课时,学生在运用思维导图的基础上,就会根据教学的要点,将这一小节中关键知识点找出。其中,有的知识点学生可以凭借已有知识进行直观理解,有的知识学生则难以充分理解,且纵观自己整个知识结构体系,未能找到落脚点的部分,那么学生在预习时就要对这部分展开仔细研习。通过运用思维导图模式,学生不但能将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理清,而且还会对存在疑惑的地方加大研习力度,进而展开有针对性且高效的课前预习。

2.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探究式学习为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将思维导图模式恰当引入教学中,将会极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在课堂上收获更多。例如在开展《质量守恒定律》这一课时,教师可根据以下方式进行,首先,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前后各种物质的总质量是否是相等的?”随后,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形式就问题展开谈论和研究,讨论结束后,由小组推选代表回答这个问题,并向大家详细说明理由。与此同时,教师需安排一名记录员将大家讨论的观点及内容运用思维导图全部记录下来,这时我们发现,学生有的认为质量相等有的认为不相等。当得出各种结果后,学生们便会就采用何种方法来验证各自观点进行讨论,最后大家决定采取实验的方法。得出这个结果后,学生们便会就实验过程中需要的药品、实验器材、实施步骤以及评价方法等展开激烈讨论,当完成这个共同的思维导图时,学生便已经清晰地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在课堂的最后,小组选派代表向大家展示总结出的思维导图,全班师生再对各个小组的方案共同进行评价,最后确定统一的方案。

在上述化学探究学习过程中,各个小组成员的意见均得到了重视,不但进一步加强了学生之前知识的交互,同时也产生出了许多不同的观点。在讨论结束之际,教师还可向学生们公布自己的总结,不但全面归纳了所有学生的思维成果,同时也帮其理顺了探究思路,使学生更为清晰地认识到讨论的结果。

3.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复习课中的运用

开展化学复习课的主要作用便是通过概括性整理与深化之前学过的知识,让学生形成全新的认知结构。作为从部分至整体的教学阶段,复习课的教学过程通常是整体有关联的知识,从横向与纵向两个角度出发,将已学过的基本原理、概念以及方法等进行合并与分类,进而形成一套完善的知识网络[2]。在化学复习课中,思维导图的一种典型运用模式便是教师引导所有学生对部分知识点进行共同归纳与整理,从而达到有效梳理已学知识的目的。由于全班同学在共同完成一幅作品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可与学生对主题与次主题进行共同确定,首先确定大致框架,学生再以小组形式对次主题进行讨论后,再由各个小组的代表将相应的次主题绘制在黑板上,最后所有师生将整个复习课题共同完成。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化学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复习课等教学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模式,不但提升了学生预习的效果及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归纳整理已学过的知识点,找出仍旧存在疑惑的地方,在实现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的基础上,使学生得到了更多的收获与成效。

【参考文献】

关键词:知识可视化;初中化学教学;应用

一、知识可视化的意义和理论基础

(一)知识可视化的意义

知识可视化是研究如何应用视觉表征改进两个或两个对象之间复杂知识创造与传递的学科。知识可视化强调复杂知识的创造和传递,认为简单易懂的知识仅仅靠文字就能够传递、表达,没有借助知识可视化的必要。在教学领域中,知识可视化将抽象的知识和概念以图解的形式表达出来,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从而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创新[2]。

(二)知识可视化的理论基础

知识可视化的理论基础为双重编码理论,以视觉形式和语言形式呈现信息能够增加记忆和识别。知识可视化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视觉表征、知识的传播和创新,所以,现阶段的学习理论、传播理论和脑科学理论在知识探讨的过程中也可以借鉴知识可视化理论。

二、知识可视化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一)利用视觉表征特点,直观展现化学魅力

通过研究表明,化学教学中的视觉表征主要有思维导图、概念图、动画、图像和图表等形式,多数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常常使用图像和图表来辅助教学,视觉表征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缺乏从知识可视化的角度去深度的剖析和制定教学策略,知识可视化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还待进一步的发展和研究。

思维导图是一种优秀的教学工具和教学策略,教师利用设计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率的方式,整合知识,简化板书,在学生思维中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动画的作用主要分为两个方面:揭示事物的微观结构,反映物质的本质结构,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微观知识,了解微观世界;演示化学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错误操作,帮助学生规范操作,防止意外发生,起到警示作用。图像和图表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主要起到发散思维、整理思路和浓缩知识的作用。利用图像创设教学情境,向学生展示试验器材结构,利用图表浓缩课本知识,便于学生整理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和区别,方便记忆。丰富的视频、动画能够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化学学习体验,视觉表征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感知化学、学习化学,在充分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乐趣,在化学的世界中自由的遨游,并能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真正发挥初中化学教学的价值,避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活动成为“单一”、“枯燥”的代名词。

(二)应用知识可视化理论,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在刚开学的阶段,由于讲的知识较少,课后没有作业,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介绍给学生,说明思维导图的用法,教给学生具体的画法,并要求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整理笔记,最后上交验收。教师应当对学生的笔记进行点评,使学生熟练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的方法。

在《物质构成的奥秘》和《溶解现象》这两章的教学中,可以使用概念图的方法,因为这两章的化学概念较为集中,通过概念图的方法,可以向学生展示概念的来龙去脉和概念之间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概念图帮助学生将概念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构建属于学生自己的知识网络。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利用动画可以展示电子的得失和化学反应的实质,展示原子分子的结构图,帮助学生理解“最外层电子层数”的意义。通过动画的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元素和分子结构上的不同,从而从根本上理解化学的本质,为以后的化学学习打下基础。

图像和图表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也大有用武之地,利用图像和图表,利于学生深刻的认识概念。通过图像和图表,纵横对比,明确概念,例如教师在讲解元素的意义时,可以利用表格列举氢原子和碳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让学生总结出“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结论。浓缩要点,简化笔记,例如在《常见的碱》的教学过程中,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研究和学习都是从俗称、性质等几个方面去进行的。通过浓缩要点的方式,以便学生在复习时总结归纳相近的知识。灵活运用表格,简化笔记,例如二氧化碳、氧气和氢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都有着相似之处,可以将其整理归纳在同一个表格中,让学生自主总结知识规律,将初中化学学习变得更加生动,学生主动的发现知识的特点和区别,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记忆,区别于传统的死记硬背,提高学习效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知识可视化概念的出现,适应了信息时代的发展,迎合了对知识创造和传播方式改变的新需求。视觉表征的概念给初中化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内涵,为教学方式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和道路。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视觉表征的概念精心设计教学概念,尽可能的将抽象的化学知识形象化、量化,提高初中化学课程的教学效率,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得到提升。

关键字:新课改;初中化学;生活化

新课改作为现阶段我国教育方式的重要改革手段之一,其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角度,为教学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从初中化学角度来看。新课改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积极探索的学习能力,也为教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根据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及教学目的的特点及要求,结合新课改下教育教学的新要求,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方面,将生活与初中化学知识结构体系相结合,在提升学生多元智能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人本主义与构建主义思维,为培养全方位多元化发展的学习型学生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教育现状

二、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新方法

(一)融入生活常识,将化学教学与生活相结合

化学知识的生活化,不仅能够提升学生认知水平,还能够教会学生日常生活中发现的有关化学现象,因此说在化学教学中融入生活常识,具有重要意义。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从教学的主导者教师来看,融入生活化常识,要求教师必须要充分了解初中化学的知识结构与教材构成,同时要求教师要有日常生活的洞察力,能够将日常生活与初中化学知识点相结合,从教学主体学生来看,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思考老师在课堂中提出的有关化学知识生活化的问题,通过生活化的化学知识,学习课本知识要点,以此来实现教学主导者与教学主体间的沟通,同时也实现了初中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化的结合。

(二)引导学生思考,将学生日常生活与化学知识相结合

学生作为新课改中的教学的主体,是构成课堂教学的最主要的环节,因此,要想实现初中化学教学与日常生活常识的有机结合,就必须要做好课堂教学每一个环节的工作,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化学知识,引导学生将课本知识与生活相结合具有重要意义,从新课改“创新教学方式,创新教育理念,创新课程功能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质量观[2]”的角度来看,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遇到的化学问题,并能在课堂中结合课本知识积极探索,不仅是创新教学方式,创新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更是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最为重要的是,它实现了传统教育下难以达到的课本知识与生活常识相结合的教育目标,对提升学习兴趣、完成学习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三)积极开展化学实验,将生活问题与化学实验相结合

(四)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将课后作业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新课改下的化学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自主实践能力,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开展团队合作,将课堂作业融入到生活中去,能够在提升学生团队合作学习的同时,更能增强学生积极探索生活细节,探索化学知识的能力,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开展学习与生活结合的实践活动,对化学教学的生活化起到一个推动作用。如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就可安排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观察家中煤气、煤炭、木柴等燃料燃烧的颜色,燃烧后产物等化学现象,已达到化学教学的生活化。

三、结论与讨论

[1]李绍美.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教学创新思维培养策略探析[J].数理化学习,2010(10):36-37.

[2]李金芳,罗杨合.新课改下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贺州学院学报,2009,25(3):76-77.

THE END
1.思维导图煤炭是怎样形成?不仅学习了煤炭开采的相关知识,最重要的是模拟了下井采煤,真实感受了采煤工人在井底工作的艰苦! 这样的工作环境,实属不易,向他们致敬! 借此机会,也向所有劳动人民道一声:辛苦了!尤其是,还在一线加班的朋友们! 煤炭是亿年前,植物通过复杂作用之后形成的,而且也有不同的分类,开采也是非常有讲究的! https://www.jianshu.com/p/56484554f3e0
2.煤矿安全培训范文12篇(全文)思维导图重点强调的是通过工具直白的表达自己的思考方式, 同时根据自己的需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他是教人更好、更全面思考的工具。如果只是线性思维的话有可能错过好点子, 发散式的思考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在煤矿安全培训中使用此方法, 不仅能使课堂内容丰富多彩, 并且让学员对知识更加容易接收和记https://www.99xueshu.com/w/ikeyx0fugptf.html
3.煤炭是如何形成的?成煤过程的思维导图已经准备好啦,有需要的小羊羔可以直接保存哟~ 作者自制 02 成煤条件及环境 说完了煤的形成过程,我们再总结一下煤形成的必要条件及环境有哪些? 物质基础:大量植物的持续繁殖; 环境条件:植物遗体在水中(沼泽、湖泊等)堆积、被覆盖,导致不能完全氧化; https://www.360doc.cn/article/924893_1095604036.html
4.人力资源管理经典案例(集团人力资源与企业文化管控体系设计主要目前,福特公司内部已形成了“员工参与过程”的气氛。员工投入感、合作性不断提高,福特公司现在一辆车的生产成本减少了195美元。从福特二世和今朝重振雄风的事例中我们也可以得到许多关于员工管理的启示。 一、尊重每一位员工 这个宗旨就像一条看不见的线,贯穿于福特公司管理企业的活动,同时也贯穿于企业领导的思想。这个https://city.shenchuang.com/scnews/20240811/1822306201925455873.html
5.煤炭工业石家庄设计研究院贵州分院人脉圈怎么样发现1+脉友个人简介 煤炭工业贵州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直属站·中国矿业大学 职业标签 勘探项目质量管理化工工程化学实验室研究建筑设计空间/建筑设计项目管理创新精神word使用政府关系(GR)销售采矿技术演讲能力自制力部门管理工业用品/机械设计团队精神谈判能力适应能力ppt制作环境评价工业/产品设计塑料工程思维导图集团公司经营英语时间管理化https://maimai.cn/mai/sFfKH-xZeL0KNXEOAV3DawDN4hqS8PHQmF0a3FuelRY
6.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归纳七思维导图模板3、煤炭液化:煤炭液化是把固态状态的煤炭通过化学加工,使其转化为液体产品(如汽油柴油)等产品的技术。 4、煤焦油:煤焦油是生产樟脑丸、沥青、农药、塑料、合成纤维、染料、橡胶、医药、耐高温材料等的重要原料,可以用来合成杀虫剂、糖精、染料、药品、炸药等多种工业品。 https://www.processon.com/view/63eb34392a0c1369e3a9f4de
7.思维导图可以应用在以下哪些方面?采用惰性电极,以去离子水和氧气为原料通过电解法制备双氧水的装置如图所示。忽略温度变化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https://www.shuashuati.com/ti/0632aac0ec414021920eac05969fbcee.html
8.2023版思维导图甲醇一时还分不清是煤炭还是甲醇紫金天风期货研究所具备多年的甲醇投研经验,我们根据近两年的实际情况,制作了全新版本的甲醇投研框架思维导图,内容覆盖了市场格局、供需、利润、库存等各大不同要素。 欢迎联系对口销售免费索取高清版思维导图!如无对口销售,也可留言索取。 免责声明 本报告基于紫金天风期货股份有限公司及其研究人员认为可信的公开资料或https://finance.sina.cn/2023-09-04/detail-imzkpxea2444899.d.html
9.数据治理专业认证CDMP学习笔记(思维导图与知识点)本文档基于数据治理相关学习资料整理,为数据治理专业认证CDMP的学习笔记(思维导图与知识点)整理。 文章较长,建议收藏后阅读。 后续的文档请关注公众号大数据流动,会持续的更新~ 本文档为数据架构部分笔记,思维导图与知识点整理。共分为6个部分,由于页面显示原因,部分层级未能全部展开。结构如下图所示。 https://blog.csdn.net/xiangwang2206/article/details/128859837
10.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全册21小结提纲思维导图巴燕中心学校__七__年级地理_学科学(教)案 一周一课时课题: 地球的运动(2 设计者__李生月___ 评价组长签字___ 上课时间___学习目标: 了解地球五带的划分级界线 2.知道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极昼极夜现象 重点难点 五带的划分 情景链接:情景https://m.360docs.net/doc/1d12783689.html
11.看完纳瓦尔宝典,第一次迫不及待的做了思维导图和读书笔记汇总8:互联网极大地拓展了职业空间,但多数人还没有清晰的认识到这一点, 9:培养迭代思维。生活中所有的回报,无论是财富,人际关系,还是知识,都来自复利。 10:选择聪明过人精力充沛的商业伙伴,但更重要的是,他们要正直诚信。 11:不要跟愤世嫉俗和消极悲观的人合作。他们的语言会自我实现。 12:学会销售,学会构建,两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5185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