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姜智敏:2017年中国煤炭市场回顾与2018年展望2018年大宗商品市场高峰论坛暨“我的钢铁”年会会议报道

我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煤炭工业的一些情况。主要讲三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讲一讲煤炭行业改革发展所取得的新的成效,另外介绍一下当前煤炭行业的运行情况,最后是分析煤炭市场的走势。

一、煤炭行业改革发展所取得的新的成效。

(一)煤炭行业,建国以来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2016年煤炭产量和消费量分别占世界煤炭生产总量45.71%和消费总量的50.59%。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煤炭开发规模、产业结构、现代化水平、全员效率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全国累计生产煤炭约790亿吨,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70%以上的一次能源,也支撑了每年近10亿千瓦的煤电装机,每年近五万亿千瓦时占全国70%以上的发电量和19亿吨左右的电煤需求,也支持了8亿吨粗钢产量和5.9亿吨的煤炭需求,支撑了24亿吨水泥产量,建材行业5.2亿吨煤炭需求,支撑700多万吨化肥生产用煤2.5亿吨的需求。没有煤炭工业的发展,就没有我国现在的工业体系,就不会有60多年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

第一方面,关闭淘汰有序退出进展顺利。到今年8月份末,全国退出煤炭产能超过4亿吨,超额完成了2016年、2017年去产能目标任务;从目前看,2018年有望完成或提前完成煤炭去产能目标任务。去产能的企业职工现在基本得到了妥善安置,资产债务处置工作也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具体政策措施在制定当中。

第二方面,依法办矿得到了落实,通过持续不断的专项整治和联合执法专项行动,煤炭生产秩序进一步规范,违法违规建设行为基本没有再发生。未批先建的煤矿项目停产停建,一部分拟继续建设的项目已经落实了减量置换的方案,超能力生产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2014、2015年煤炭供大于求主要是违法违规生产,使产量大于需求。

第四方面,行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第一个表现,原来煤矿是用人开采的,现在智能化的开采技术在逐步推广。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已经建成了“有人巡视、无人值守”的智能化采煤工作面47个,部分应用这个技术的工作面达到70个,进展非常快。现在一个千万吨的工作面,一个班下井也就是一两个人进行巡视,大部分操作在井上。第二个方面表现,大型技术装备的国产化水平在提高,这里举两个方面的例子,一个是我国首台矿用全断面硬岩快速掘进机研制成功,掘进效率原来一直低于采煤效率,这个机器可以解决掘进效率低的难题,提高煤矿效率奠定重要的基础。另一个就是我国首座全断面的施工长距离大坡度煤矿斜井,在神东煤炭集团补连塔煤矿2号辅运斜井建成启用,用盾构机掘进工作面,这样也保证了工作面的质量。第三个方面,煤制乙醇项目获得了成功,全球首套——陕西延长石油集团10万吨/年的合成气制乙醇工业示范项目打通了全流程,继煤化工在煤制油、煤制乙二醇之后,又取得的一个重大的成果。

第六个方面,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显著好转。到今年11月份,全国共发生事故192起,死亡325人,按照百万吨死亡率达到了0.01的水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也没有发生重特大事故。

第七个方面,行业良性发展信心提振。煤炭行业的融资环境得到了改善,银行授信、企业发债等工作,前几年举步维艰,现在明显改善。根据银行业的数据,煤炭主体大幅度减少的同时,贷款余额保持基本稳定。企业财务状况有所好转,货款回收加快,10月末大型煤炭企业应收账款净额同比下降8.5%,煤炭拖欠货款、拖欠员工工资、社保欠费、安全欠账、技改创新投入不足等问题有所缓解。

(三)下一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方向,还是按照构建现代煤炭经济体系,提高煤炭发展质量方面考虑。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新矛盾、新征程的重大政治判断,也对我们煤炭行业提出了新要求。煤炭行业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构建现代化的煤炭经济体系,加快煤炭行业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着力提升煤炭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煤炭供给体系的质量。大体上我们考虑做这么几项工作。

1、进一步优化煤炭的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的供给。我们去产能任务大头已经基本落地,但是仍然存在很多资源枯竭、开采效率低、成本高的煤矿,这还是今后去产能的重点。2、不断提高职工安置的质量,来加快处置资产债务,资产债务处置的问题仍然在去产能中,躲不过去绕不过去。3、深入推进煤电联营,促进企业兼并重组。4、大力推动转型升级,持续优化我们的产业布局。因为产业布局也发生了重大变化。5、推动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现代金融业的融合发展,全面推动煤炭市场化改革和企业的商业模式的创新,在这方面要提高供给质量。

我们感觉到煤炭市场的供需关系将由总量总体平衡向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方向发展。

这是我介绍的第一方面的情况。第二个,跟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当前行业的运行情况。一个是基本情况跟大家通报一下。

二、当前煤炭行业的运行情况

今年煤炭的形势总体平稳,呈现“两增两降、一上升一好转”的特点。

(一)基本情况与特点

1、“两增”是消费增、供给增,根据主要用煤行业的测算,前十一个月全国煤炭消费量35.9亿吨,同比增加1.12亿吨,增长3.2%,主要增加在电力上。10月份到11月份这两个月,由于水力、风力、核电、太阳能发电增加,煤炭消费量同比分别下降了2.2%和1.6%,因为前九个月的消费量都是在增长的。冬季取暖对煤炭需求影响非常大,12月前十天全国统调电厂日均耗费566万吨,比11月份增长12.7%,冬季季节性耗费对煤炭的影响非常大。

再就是供给增加,从这么几个方面,一个是国内的产量增加,前十个月规模以上煤炭企业产量完成了31.36亿吨,同比增加1.1亿吨,增长3.7%,但是11月份的产量同比下降了832万吨,下降2.7%,与我们释放先进产能基数高也有关系。当月日均产量1000万吨,同比减少26.8万吨,环比增加85万吨,预计全年煤炭产量在35亿吨左右。去年11月份的日均产量是1027万吨,现在是大概是1000万吨。另一个是供给增加,进口也在增加,前11个月全国进口煤炭24817万吨,同比增加8.5%,累计出口煤炭747万吨,同比下降6.9%。第三点,运输业的大幅度提高,前11个月,全国铁路发运煤炭19.7亿吨,同比增加2.6亿吨,增长15.1%,主要港口发运煤炭6.6亿吨,同比增长13.6%。

2、“两降”,即库存下降和投资下降。

(1)库存下降从这几个方面,

煤炭企业的库存在下降,1月末重点煤炭企业存煤6500万吨,同比下降31.8%。发电企业存煤上升,全国统调电厂存煤1.18亿吨,同比增长11.2%,存煤还可以用24天,大家现在看电厂的存煤天数还是比较高的,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是15天比较正常。主要港口存煤也在增加,11月末达到3394万吨,同比增加12.4%,主要是我们煤矿的库存下降得比较快。

(2)投资下降,前11个月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435亿元,同比下降11.3%,降幅比上年收窄11.9个百分点,民间固定资产的投资下降的比重比全国的比重达,达到19%。

(3)“一上升”是市场价格在上升,市场价格我们分析首先是中长期合同价格保持平稳,因为实行了基础价加浮动价的定价比例,还是比较稳定的。再就是市场价格振荡波动,CCTD秦皇岛5500大卡动力煤市场价格由年初的639元/吨下降到6月12号的565元/吨,之后逐渐回升到9月18号的623元/吨,近期再次下降,12月11号为613元/吨,比年初下降了26元/吨,降幅4.1%,今年以来价格比去年上升138元/吨,增长29.2%。

(4)“一好转”是行业效益好转,前十个月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35万亿,同比增长32.9%,实现利润2500亿。我们协会统计直报的90家大型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含非煤),这不光是煤炭产品,大数是2.7万亿,同比增长了23.3%,利润总额(含非煤),1183.5亿元,去年同期不到二百亿。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

(二)炼焦煤的市场运行情况

总的看炼焦煤市场,前11个月表现相对平稳,需求下降,国内产量和进口的量增加,库存偏低,局部偏紧,价格上升。

1、炼焦煤消费量减少,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前11个月粗钢、生铁产量测算,炼焦煤消费量5.5亿吨,这是洗精煤,同比下降2.4%,主要原因,一个是焦炭产量下降,二是废钢利用量增大。

2、2017年前11个月全国炼焦原煤产量10亿吨,同比增长.0.2%,全国炼焦煤现在的产量也没有做统计,我们只能做一些测算。预计今年炼焦原煤的产量与去年持平,或者略高于去年。

3、进口增长也比较快,11月份的品种数还没有拿到手,前10个月累计进口5851万吨,同比增长20.2%,进口总量接近2016年的全年水平。

4、再有用户库存在低位波动。上半年炼焦煤需求处于较高的水平,企业库存一直低位波动。下半年受环保限产、重大活动等因素影响,钢厂高炉检修增加,炼焦煤库存低位回升。根据我们的数据监测,截止到12月中旬,炼焦煤库存在12.5天,接近正常水平。

5、炼焦煤价格在震荡波动,国内价格应该说震荡,2017年上半年炼焦煤价格下跌,7月开始回升,进口煤价格持续上涨,12月8号青岛港进口澳洲风景煤矿优质炼焦煤到港价212美元/吨,比5月末最低点上涨28.9%,上涨比较快。

(三)行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发展不平衡问题凸显

一是煤矿数较多,小煤矿仍居较大比重。大型企业逐步成为煤炭供给主力军的同时,安全保障能力差的小煤矿依然比较多。30万吨以下的煤矿还有3500处,资源枯竭、长期停产、开采成本高、扭亏无望的“僵尸煤矿”数量依然比较大。前几天在贵阳开会,刚从美国作为访问学者回来的一个教授跟我介绍,美国现在的产量达五亿吨,只有780处煤矿。我们现在的煤矿数量仍然比较多。

二是利润分配不均衡,在向大型优势企业集中。前十个月,神华、山东能源、陕煤、伊泰、中煤等五家利润占90家大型会员企业利润额的69.9%,其中神华集团一家占47.01%,多数企业仍处于微利,有些企业还处于亏损。10月底全行业亏损面仍有20.42%,在90家大型企业中还有13家亏损。

2、去产能面临的问题,我们感觉到还有一个就是面对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1)职工安置难度比较大;(2)资产债务处置比较困难,这些方面的政策还在细化当中;(3)三供一业移交难度比较大,虽然中央作了部署,但是由于煤矿大部分在欠发达地区,当地财政有限,移交起来困难非常大;(4)僵尸企业处置比较难,一些地方因为僵尸企业成因比较复杂,历史遗留问题比较多,处置难度比较大,主动处置的积极性不高。

3、企业负债高、资金紧张的问题依然存在。刚才刘书记讲了钢铁的情况,实际上煤炭的情况和钢铁的情况基本上差不多,规模以上企业总负债大数是3.7万亿,同比增长2%,资产负债率68.24%,其中大型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在70.7%,如果要资产负债率降到60%左右,难度困难相当大。

特别是部分承担去产能任务的企业,由于债务得不到及时处理,资产负债率上升明显,企业融资成本进一步提高。另外,企业货款回收虽有好转,但总额依然较大,我们到企业调研,安全生产和工程欠账、职工工资和社保基金的压力仍然很大,有些地区的社保基金仍然还是拖欠的。

我们存在的最大问题也是对长远发展的影响,

4、人才流失和采掘一线招工解体问题突出,一方面需要大量高素质员工,但是人才流失严重,招人困难。另一方面煤矿存在大量富余人员,新老交替问题非常突出。现在井下工人基本上是个断层。

5、区域供应格局发生变化,随着关闭退出落后产能,煤炭产业布局发生了变化。

原煤生产逐步向资源条件好、竞争能力强的地区集中。前十个月,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4个地区同比增速达到6%、10.6%、12.6%、7.8%,而中小型煤矿比例高的江西、湖南、湖北、重庆、四川等地区同比降幅为39.2%、27.9%、27.3%、51.8%、15.4%。部分地区供应不平衡的问题开始显现,对资源品种运力配置提出了挑战,全国煤炭产能过剩和区域供给不足的矛盾不容忽视。

当前煤炭经济运行面临的形式是多因素的耦合。

既有宏观经济调整、国内煤炭需求减少影响,也有近年来大规模投资、产能过剩的问题;既有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煤炭产能过剩的冲击,也有我国能源结构优化、非化石能源比重不断提升的影响,更有煤炭行业竞争力低问题;既有国家能源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煤炭转化输送能力大幅提升,也有国家推动节能减排、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控制煤炭消费总量的影响,更有体制机制不完善的影响。

这些是发展中的问题,也是结构调整中的阵痛,必须抓住机遇,加快转型,克服困难,重新获得更大的发展。

三、煤炭市场走势分析

介绍一下今后的煤炭市场走势。

(一)煤炭作为主体能源,基础产业低位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1、煤炭仍然是我国能源基石,是我们经济运行的“压舱石”。

第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不能没有煤。

(1)从我国的资源获得性看,煤炭占6.14%,保障程度高。

(2)从能源构成上看,虽然近些年煤炭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比重有所下降,由2010年的生产消费比重76.2%和69.2%,下降2016年的69.6%和62%,但仍居主体地位。

(3)从发达国家发展经验看,经历了能源转型的西方国家,出于能源安全和多元化发展的考虑,仍然保持了一定的煤炭比例。

(4)从发展趋势上看,有关部门预计2017年煤炭消费比重不会低于60%,规划到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预计50亿吨标煤,煤炭消费还在41亿吨,占比58%,国内外权威机构预测未来中国煤炭能源消费的比重表明,2030年应为45%,2050年还在40%。

综上我们认为煤炭仍然是我国的能源按照的基石。

第二,煤炭是可以洁净利用的能源。未来我国终端能源消费的主要品种是电力,电力来自于多元化的清洁能源发电系统。清洁能源不但包括各种可再生能源,还包括从清洁的传统化石能源转化而产生的电力。

目前我国煤电技术效率和排放水平技术可以做到世界一流,粉煤锅炉燃烧技术的提高,排放水平也可以达到天然气水平,近零生态环境损害的煤炭开采与利用颠覆性技术正在孕育和取得突破,生物、化学去二氧化碳技术取得若干进展,煤电实现清洁化和无害化在不远的将来将不无可能。

我国煤炭的未来,只须在能源市场上与其他能源比拼综合实力,任由市场规则和标准来检验和抉择。国家在能源战略期内对煤炭的定位必须鲜明,不能被过度“去煤化”的思潮左右,而要为煤炭自身清洁化革命创造有利的环境。

第三,从经济运行实践看,煤炭是我国能源供给的压舱石。水电、风电等清洁能源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保障电力的稳定供给必须有调峰电源,煤电是最可靠的电源。

2、我国煤炭企业发展空间广阔。

只要经济发展就需要能源,只要能源需求增加就会增加对煤炭的需求。同时,我国“以煤为主、多元发展”的能源方针不会改变,每年40亿吨的消费总量,巨大的煤炭市场,煤炭清洁利用的前景,煤炭企业的发展空间还是非常广阔的。

(二)煤炭市场发生的新变化

1、煤电在发电结构作用的变化,使煤炭需求峰谷差越来越大。国家政策导向是鼓励清洁能源的多发和满发,同时电力供应受极端天气、季节影响,波动幅度非常大。冬季取暖和迎峰度夏空调用电负荷增大,影响煤炭需求短时波动频率和范围越来越大,供需短期平衡难度越来越大。

2、煤炭产业布局西移,煤炭供求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煤炭铁路运输压力增大。

3、煤炭产品金融属性增强。加上供应链金融的日益扩大,贸易商通过借贷,运用金融工具扩大煤炭贸易,煤炭交易的风险在增大。

4、市场预期影响很大(蝴蝶效应)。从实践看,煤炭交易量大,每年消费近40亿吨,绝大多数通过交易实现。供需稍有变化,我们分析消费总量1.5%到2%的变化,市场预期就会发生颠覆性的改变。放大效应非常明显,进一步加剧波动。

5、煤炭库存变化是市场供需晴雨表。煤炭库存分为煤炭生产企业库存、用户库存和流通领域库存,其中煤矿和中转港库存对用户心理影响最大,影响最大的还是煤炭库存。从历史经验的数据分析,当煤矿库存超过一亿吨,用户的采购积极性会下降,低于七千万吨的时候用户采购积极性会上升。目前看七千万吨应该是煤矿账面库存,平均一个煤矿存煤不到一万吨,几乎没有存煤。煤炭市场供需平衡的难度还是很大的。

(三)煤炭市场的供求关系平衡还是比较明显的

2、煤炭供给结构优化,有效供给质量显著提升。

3、国际市场的供应还会继续增加,进口煤价格优势依然存在,进口量或将继续保持高位。

4、煤炭价格将保持总体稳定

一个是中长期合同制度。再就是从今年2018年的煤炭产运需衔接比较顺畅,主要钢厂和主要的炼焦煤企业都已经签订了中长期合同,大家应该说基本都吃了定心丸。所以中长期合同的覆盖面和比重,要比2017年有很大的增长。

二是定价机制。今年确定的“基础价+浮动价”的定价机制,执行比较好,中长期合同价格稳定,得到全社会的广泛认同。

三是我们明年的供需合同引入了诚信机制。煤炭企业也非常重视,尽量把合同要签实,执行兑现要有力。

四是要建立煤炭储备制度。发改委已经发了文,将来储备制度建立以后,对市场稳定供应将发挥积极作用。

国家推动“三去一降一补”也不支持煤炭价格大幅度上涨,煤炭价格还将保持总体稳定。

综合分析,当前我国煤炭产能过剩、市场供大于求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全国供应逐步向宽松转变,今冬明春,总体供应保持平衡,部分地区受资源、运输约束将出现时段性偏紧问题,预测2018年总体供需平衡向更高水平发展。

最后用一句话结束我今天的报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煤焦钢产业协同发展。谢谢大家。

THE END
1.2025由于煤炭产能释放周期较长,后续新增产能将主要取决于煤炭产业固定投资情况。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后行业投资热情开始回暖,2021年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再度回升至4000亿元以上的高位,同比增长11.1%,2022年达到4988.5亿元,同比上涨24.4%。在2023年,中国煤炭行业的发展现状显示出一些显著的特征。首先,该行业的生产保供https://t.10jqka.com.cn/pid_413002170.shtml
2.煤炭板块行情,机遇与挑战并存特价商品煤炭板块行情当前充满机遇与挑战。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和煤炭资源的日益紧缺,煤炭行业的发展前景广阔。环保政策、市场供需变化等因素也给煤炭行业带来压力。投资者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政策变化,审慎把握机遇,同时应对挑战。整体而言,煤炭板块行情仍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https://www.bjljykj.com/post/1680.html
3.煤炭洗选业(精选八篇)从好的一方面来看, 煤炭作为能源行业产业中的基石作用依然不可动摇, 无论是石油, 还是各种精炼油的生产, 都离不开煤炭这一原料;而且国家的产业政策也依然重视煤炭行业的发展, 十二五政策中明确规定煤炭行业朝着低碳经济的方向快速稳步发展;于此同时, 宏观经济的高速发展也为煤炭需求的持续增长产生了强大的助推力;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91k39sp.html
4.进出口贸易管理系统范文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的不断关注,全球经济贸易格局的不断变化,使得我们对煤炭的使用情况提出了新的要求,长期以来,我国在煤炭入洗率方面比较低,洁净煤所占到的比例较少,尽管近几年有所提升,但是大多数选煤企业的工艺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十分落后,设备陈旧、效率低下。同时,按照当前世界贸易组织的国民待遇原则,多个成员国https://www.haoqikan.com/haowen/40936.html
5.煤炭行业循环经济12篇(全文)我国煤炭业发展至今基本呈现出六个方面的现状特征,分别是:煤炭产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由于资源赋存依赖性强,在我国的分布不均衡;总体上煤炭资源利用方式粗放、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煤炭业属于一个高危行业;煤炭业的进入壁垒较为复杂;开采技术决定煤炭产品生产效率与效益而非煤炭产品质量。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berp0sht.html
6.海外煤炭系列之一:海外煤炭供应全景梳理原煤天然气煤炭煤炭企业煤长期“去煤化”趋势和煤价下行周期,导致全球煤炭供应弹性下降。政府、煤炭企业及金融机构都对“去煤化”做出适应性挑战,减排目标的制定、煤炭行业投资下降、行业集中度提高、新建项目减少等一系列措施,推动能源结构去碳化成效明显,2020年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较十年前下降4.3%,但也导致全球煤炭供应弹性下降。 https://3g.163.com/dy/article/HD535S550519QIKK.html
7.煤炭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煤炭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煤炭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披露报告,二十一世纪,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前所未有地加速了地球生态资源的消耗,直接威胁着地球的生态系统,使全球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https://wap.cnki.net/lunwen-1022070228.html
8.钒钛股份:2022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说明书(三)本次发行后即期回报摊薄、填补措施及承诺情况 ?(1)主要假设和前提条件 ①假设宏观经济环境、行业政策等经营环境没有发生重大不利变化。 ②假设不考虑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到账后,对公司生产经营、财务状 https://stock.stockstar.com/SN2023022800002261.shtml
9.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以中国近些年来,国内的学者们对环境会计的信息与披露问题 也开始关注,并展开了大量的研究与分析。但是从目前公开的研究数据中,可以看 出,在没有明确的环境会计准则的情况下,许多的企业都不能积极地进行自身会计 信息的披露。 针对煤炭行业这类造成严重污染的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方式与内容展开了研究, 结果表明,即使是被动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316/8077050045006046.shtm
10.2021年塞尔维亚煤炭资源储量及产量分析行业动态根据丝路印象投资分析塞尔维亚事业部环保矿产课题组发布的《2022-2026年塞尔维亚煤炭行业投资前景及风险分析报告》数据显示,塞尔维亚(包括科索沃)煤炭的地质储量为189.83亿t,可采储量为133.92亿thttps://www.zcqtz.com/news/264799.html
11.双碳系列碳中和碳排放温室气体弹手指碳储量碳循环及leapLEAP模型允许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数据可获取度、研究对象特点等灵活构建模型结构,十分适用于能源数据不全面情况,现已广泛应用于国家、区域、部门、行业的能源战略研究中。掌握该模型不仅有助于高校及科研院所工作人员从事能源系统评价诊断、低碳节能发展技术研判等能源系统工程相关工作,也可为政府决策提供技术支持。特别是https://blog.csdn.net/weixin_46433038/article/details/138648182
12.大决策近些年,煤炭行业的竞争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行业整合和产能优化导致竞争格局向头部企业集中,这些企业往往拥有更优的资源、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强的市场议价能力。如中国神华、兖矿能源等龙头企业,不仅在产能规模上占据优势,更在技术创新和环保标准上引领行业发展。 https://www.djc888.com/info/15682?typ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