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为姓的人(西京杂记等等。但最为重要的一个转义是,炭也指煤炭,如正字通:“炭、石炭,今西北所烧之煤。”现在日本人仍把煤叫做石炭,发音也和汉语基本相同,这显然是古汉语的遗迹。自古以来,炭是一个常用的字,出现了很多有关的名词、成语和典故,如“炭妇羞”、“抱炭希凉”、“吞炭为哑”、“握炭流汤”、“生灵涂炭”、“炭场”、“炭皮”等等。白居易的名作卖炭翁,更是家喻户晓,在短短的一百多字的诗歌中,一共用了七个炭字。炭字出现频率之高,令人惊异。由此可见,不管是天然的炭,还是人造的炭,在我国一直是用不带石旁的炭来命名的,这种用法,至少已有2000年的历史。目前,我国拥有500万职工的煤炭部、一直用这个炭
10、徐寿。徐寿(18181884,字雪村,江苏无锡人,是中国近代化学的先驱和杰出的开拓者。他和英人傅兰雅(JohnFryer,18391928合作,介绍和翻译了:化学鉴原六卷(1871年刊行、化学鉴原续编二十四卷(1874年刊行、化学鉴原补编六卷(1879年刊行、化学分原八卷(1872年刊行、化学考质八卷(1883年刊行、化学求数十六卷(1883年刊行、物体遇热改易记十卷(1899年刊行、法律医学二十六卷(1899年刊行等等。其中最早译出的化学鉴原(WellsPrincipleandApplicatonsofChemistry的原文是1858年在纽约和芝加哥出版15。十三年后,由徐寿和傅
11、兰雅在江南制造局翻译馆译出。这本书对我国化学界影响很大,三十年后出版的东西学书缘还称之为善本。这是我们系统地介绍西方近代化学的最早的一本书。在江南制造局开译化学鉴原的同时,广州博济医院的美国医师嘉约翰(KerrJohnGla和中国学者何了然也合译此书,名为化学初阶共四卷,同治九年(1870年刊行,内容较化学鉴原略简,但早一年刊出。当时已知64种元素,元素的名称,鉴原和初阶的译法大体相同。金属元素都加金旁,如钡、锰、镁、锂等,至今沿用。但非金属元素,并未都加石旁,如磷,两书都译为燐;硅,初阶译为“玻”,鉴原译为“矽”;氢、氮、氧,初阶译为“轻”、“淡”、“养”,鉴原译为“轻气”、“淡气”
13、160;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前民国政府教育部公布了化学命名原则3,其中第七条把历来已通行的化学元素的订名原则,加以总结,说得很清楚:“元素之名,各以一牛表之,在平常状况下为气态者,从气;为液态者,从水;金属元素之为固态者,从金;非金属元素之为固态者,从石。”同条附元素表,把第6号元素第一次正式订名为“碳”。确定这些原则,费了不少周折,看来比较慎重。从当时国立编辑馆的负责人陈可忠1933年为化学命名原则写的序言上,可知其概略:“化学之入中国,垂五十年,译名时有变更。董其事者,在清季前后,有江南制造局及京师译学馆。民四,教育部颁布无机化学命名草案;民七,医学名词审查会,又有
19、理学(丛书名TheCarbonSocietyofJapan日本炭素学会(正式译名BiennialConferenceonCarbon炭素双年会(定期举行的国际会议Scienceofcarbonmaterials炭素材料科学(大学中的一个专业NipponCarbonCompany日本炭素公司(正式译名GreatLakesCarbonCorporation大湖炭素公司(美国公司名CarbonProductsDivision,UCC炭素制品部(联合碳化物公司3.炭质、炭质材料、非石墨质炭素材料用例:CarbonandGraphiteHandbook炭和石墨手
26、或两者互为因果,而逐渐形成的。再加上国外同行在用字上的混乱,使我们的混乱更有所加剧。四、当前使用情况的调查“贪石”现象的发现从现在已出版的通用的英汉、俄汉、德汉、法汉等化学化工词汇中,逐条进行检查和统计的结果,十分令人高兴,元素碳和材料炭,这两个字互相用错的情况,并不严重,即使是错用情况较多的俄汉词汇5,在含有碳或炭字的条目中,用错也只有约5。具体情况,前面已作了介绍。现在来看一下收词最多(120,000条,屡经全国化学化工专家审订、1984年才增订出版的英汉化学化工词汇第三版3中所收有关词汇的情况。含有碳或炭字的词条约250条,其中关于元素碳的条目,都用带石旁的碳,没有一条搞错。关于材料炭
29、粒子carbondust碳尘carbonfiber碳纤维carbonmolecularsieve碳分子筛carbonfilament碳灯丝3.同一个词,有时用了正确的炭字,有时又误加了石旁;只找到5例:glassycarbon玻璃化炭黑(正vitreouscarbon玻璃碳(误carbonizationofwood木材炭化(正carbonizationprocess碳化过程(误carbonburning烧炭(正carbonburningload碳燃烧负荷(误carbonplate碳板,炭精板(前误、后正carbonsteel碳钢,炭素钢(前正、后误英汉词汇中,没
33、,这种情况,目前逐渐增多,如金属学会炭素学术委员会,冶金部炭素制品情报网、炭素技术、炭素工艺与设备、广州炭素厂、四川省炭素厂、兰州炭素厂、苇河炭素厂等。特别是最近才出版的关于炭素材料检验标准方法的书,一本译自ASTM、一本译自JIS。两本书都在封面上醒目地标示了四字大字“炭素材料”,“炭素”两字作为炭石墨材料的总称,不但很合理,而且有相当长的历史。1930年出版的王云五大词典12在炭字条下,列有“炭精”、“炭精纸”两条;对前一条的解释是“纯粹的炭质,如电灯中所用的炭丝便是”,对后一条的解释是“复写用的炭纸”。“炭精”后来又叫“炭素”,正如把味精叫味素一样。综合英汉大字典6(1936在c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