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是传统而现代的人造材料,又称活性碳。自从问世一百年来,活性炭应用领域日益扩展,应用数量不断递增。回述炭应用的历史,记载如下:
(1)公元前1550年,埃及又作为医用的记载;
(2)公元前460~359年,希腊医生Hippocrate用以治羊癫疯;
(3)1518~1593年,中国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提及用于治病
(5)1794年,英国有家糖厂用于加速脱色。
上述例证应用的都是木炭,不是活性炭。
活性炭作为人造材料,是在1900年和1901年才发明的,发明者RaphaelvonOstrejko,取得英国专利B.P.14224(1900);英国专利B.P.18040(1900)德国专利Ger.P.136792(1901)。
回顾百年来世界活性炭应用的历史,不妨粗略划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从20世纪初到约20世纪20年代为萌芽阶段:
(2)第二阶段,从约20世纪20年代中期为中期为成长阶段;
(3)第三阶段,从20世纪中期到20世纪末期为发展阶段,发展成为环保大应用阶段。
这三个阶段可用活性炭应用历程中两件历史性大事。作为划分的界限。
第一件大事使活性炭防毒面具,在20世纪20年代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应用。可以次作为划分活性炭应用历史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界限。
活性炭在初期主要应用使粉炭在糖业中逐步代替了原来的骨炭。在20世纪20年代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出现的颗粒大量应用于防毒面具。这是工业化学史辉煌的一页。当时荷兰的Norit和捷克斯洛伐克、德国=法国=瑞士等国的制造商和批发商曾成立一个联合公司,说明在欧洲萌芽的活性炭也是广为看好的新兴产业。
第二件大事是活性炭除臭作用,在20世纪40年代数以百计的自来水厂中采用了活性炭除臭。以此作为划分活性炭应用历史的第二阶段与第三阶段的界限。
此后,随着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政府法令的日趋严格。活性炭不仅在净水方面,而且在净气等方面的用量剧增,使得在20世纪的后半叶,环保产业成为活性炭应用的大户。由此活性炭历史进入了第三阶段,即发展阶段。
我国活性炭在应用历史简分为三个阶段。
活性炭吸附性
吸附性质是活性炭的首要性质。活性炭具有像石墨晶粒却无规则地排列的微晶。在活化过程中微晶间产生了形状不同、大小不一的孔隙,假定活性炭的孔隙是圆筒孔形状,活性炭按一定方法计算孔隙的半径大小可分为二类:
(1)按IUPAC分:
微孔<1.0nm
中孔1-25nm
(2)按习惯分:
微孔<150nm
中孔150-20000nm
大孔>20000nm。
由于这些孔隙,特别是微孔提供了巨大的表面积。
大孔的孔隙容积一般约为0.2-0.5mL/g,表面积只约0.5-2m2/g,其作用一是使吸附质分子快速深入活性炭内部较小的孔隙中去;二是作为催化载体时,催化剂常少量沉淀在微孔内,大都沉淀在大孔和中孔之中。
所提的活性炭表面积理应包括内表面积和外表面积,事实上吸附性质主要来自巨大的内表面积,因此不能误认为:把活性炭研碎磨细会明显提高表面积从而提高吸附力。
活性炭对各气体的吸附能力(单位:ml/cm3):
H2、O2、N2、Cl2、CO2
4.5、35、11、494、97
影响活性炭吸附的主要因素
①活性炭吸附剂的性质
其表面积越大,吸附能力就越强;活性炭是非极性分子,易于吸附非极性或极性很低的吸附质;活性炭吸附剂颗粒的大小,细孔的构造和分布情况以及表面化学性质等对吸附也有很大的影响。
②吸附质的性质
取决于其溶解度、表面自由能、极性、吸附质分子的大小和不饱和度、附质的浓度等
③废水PH值
活性炭一般在酸性溶液中比在碱性溶液中有较高的吸附率。
PH值会对吸附质在水中存在的状态及溶解度等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吸附效果。
④共存物质
共存多种吸附质时,活性炭对某种吸附质的吸附能力比只含该种吸附质时的吸附能力差
⑤温度
温度对活性炭的吸附影响较小
活性炭化学性
活性炭的吸附除了物理吸附,还有化学吸附。活性炭的吸附性既取决于孔隙结构,又取决于化学组成。
这些灰分含量可经水洗或酸洗的处理而降低。
由于活性炭和载持物之间会形成络合物,这种络合物催化剂使催化活性大增,例如载持钯盐的活性炭,即使没有铜盐的催化剂存在,烯烃的氧化反应也能催化进行,而且速度快、选择性高。
活性炭机械性
(3)体积密度和颗粒密度:饮食孔隙容积而不饮食颗粒间空隙容积的单位体积活性炭的重量。
(4)强度:即活性炭的耐破碎性。
(5)耐磨性:即耐磨损或抗磨擦的性能。
这些机械性质直接影响活性炭应用,例如:密度影响容器大小;粉炭粗细影响过滤;粒炭粒度分布影响流体阻力和压降;破碎性影响活性炭使用寿命和废炭再生。
活性碳主要用途﹕
1.用于液相吸附类活性碳
自来水,工业用水,电镀废水,纯净水,饮料,食品,医药用水净化及电子超纯水制备。
油脂、油品、汽油、柴油的脱色、除杂、除味、酒类及饮料的净化、除臭、除杂
精细化工、医药化工、生物制药过程产品提纯、精制、脱色、过滤。
环保工程废水、生活废水净化、脱色、脱臭、降COD
2.用于气相吸附类活性碳
石化行业生产、天然气净化、脱硫、除臭、废气的治理
烟道气的臭气吸附、硫化物吸附,汞蒸汽的去除,降低戴奥辛的生成。
3.用于高要求领域活性碳
催化剂及催化剂载体(钯炭催化剂、钌炭催化剂、铑炭催化剂、铂炭催化剂),贵重金属催化剂及合成金刚石、黄金提取。
活性碳服务﹕
活性炭选型﹕为您的企业量体裁衣,特别定制,即符合本企业的生产需求而同时又能降低企业综合成本。
优化设计﹕我们的应用工程人员将与您的企业一道,对吸附工艺、设备、活性炭品种进行优化设计,使其达到最佳性价比。
新产品研发:如果您认为现有的活性炭规格品种不能满足贵方生产应用的需要,请将您的需求告诉我们,我司工程技术人员可与贵方共同开发。
再生﹕提供活性碳再生、活性炭装填、回收更换等服务。
其它服务:提供应用技术咨询,活性炭价格查询,进口高档活性炭定做等
活性炭价格成本预算:
活性炭采用木质或椰壳为原料,深度活化比表面积较大,因此活性炭内部孔丰富,密度轻,就像海绵内部有很多孔有良好的吸附性,一吨木质活性炭为2.7-3.5m3,煤质活性炭一吨不到2m3,说明他内部孔不丰富密度大。如果按立方算的话煤质活性炭并不便宜,还有活性炭吸附量和使用寿命上差距很大,所以活性炭价格不一定就能决定成本,不能光看吨价,还需算算活性炭体积才知道性价比。10m3活性炭=3吨木质活性炭=4.5吨椰壳炭=5.5吨煤质活性炭.
原理
活性炭是一种很细小的炭粒有很大的表面积,具有丰富的微孔,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由于炭粒的表面积很大,所以能与气体(杂质)充分接触。当这些气体(杂质)被微孔吸附,起净化作用。
一、活性炭的用途
1、空气净化
2、污水处理场排气吸附
3、饮料水处理
5、废水回收前处理
6、生物法污水处理
7、有毒废水处理
8、石化无碱脱硫醇
9、溶剂回收(因为活性炭可吸附有机溶剂)
10、化工催化剂载体
11、滤毒罐
12、黄金提取
13、化工品储存排气净化
14、制糖、酒类、味精医药、食品精制、脱色
15、乙烯脱盐水填料
16、汽车尾气净化
17、PTA氧化装置净化气体
18、印刷油墨的除杂
二、活性炭的种类
1.木质活性炭
2.兽骨、血炭
3.矿物质原料活性炭
4.其它原料的活性炭
5.再生活性炭
按制造方法分
1.化学法活性炭(化学炭)
2.物理法活性炭
3.化学–物理法或物理–化学法活性炭
按外观形状分
1.粉状活性炭
2.颗粒活性炭
3.不定型颗料活性炭
4.圆柱形活性炭
5.球形活性炭
6.其它形状的活性炭
大孔半径>20000nm
过渡孔半径150~20000nm
微孔半径<150nm活性炭的表面积主要是由微孔提供的,
◎石化行业
无碱脱臭(精制脱硫醇)——重催的精制装置
乙烯脱盐水(精制填料)——乙烯装置
催化剂载体(钯、铂、铑等)——苯乙烯、连续重整装置
水净化及污水处理——上水及下水的深度处理
◎电力行业
电厂水质处理及保护——锅炉装置
◎化工行业
化工催化剂及载体、气体净化、溶剂回收、及油脂等的脱色、精制
◎食品行业
饮料、酒类、味精母液及食品的精制、脱色
◎黄金行业
黄金提取——适用炭浆法、堆浸法提金工艺
尾液回收——金矿的废物利用及环境保护
◎环保行业
用于污水处理、废气及有害气体的治理、气体净化
香烟滤嘴、木地板防潮、吸味、汽车汽油蒸发污染控制,各种浸渍剂液的制备等,比如活性炭可以作为活性碳罐的填充物用来生产摩托车碳罐汽车碳罐等。
⑴城市污水处理
由于活性炭对有机物的吸附能力大,在废水深度处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具有以下优点:
①处理程度高,城市污水用活性炭进行深度处理后,BOD可降低99%,TOC可降到1~3mg/L。
②应用范围广,对废水中绝大多数有机物都有效,包括微生物难于降解的有机物。
③适应性强,对水量及有机物负荷的变动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可得到稳定的处理效果。
④粒状炭可进行再生重复使用,被吸附的有机物在再生过程中被烧掉,不产生污泥。
⑥设备紧凑、管理方便。
⑵饮用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
活性炭吸附是建立在常规给水处理基础上,一般设置在砂过滤之后,也可与砂滤料组成双层滤料过滤或以活性炭过滤代替砂过滤。
⑶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很多工业废水很难或不能采用生化处理,采用其他方法时,有的不能达到排放标准,或运行费用较高,或操作较麻烦等,例如有毒的有机化合物和某些金属及其化合物等。工程实践表明,活性炭对这些物质有很强的吸附能力。
活性炭目前在环境保护,工业与民用方面己被大量使用,并且取得了相当的成效,然而活性炭在吸附饱合被更换后,使用单位均将其废弃,掩埋或烧掉,造成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再污染。
活性炭吸附是一个物理过程,因此还可以采用高温蒸汽将使用过的活性炭内之杂质进行脱附,并使其恢复原有之活性,以达到重复使用的目的,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再生后的活性炭其用途仍可连续重复使用及再生。
活性炭再生技术的发展
随着活性炭的应用范围日趋广泛,活性炭的回收开始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如果用过的活性炭无法回收,除了每吨废水的处理费用将会增加0.83~0.90元外,还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活性炭的再生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
1传统活性炭再生方法
1.1热再生法
1.2生物再生法
1.3湿式氧化再生法
传统的活性炭再生技术除了各自的弊端外,通常还有三点共同的缺陷:(1)再生过程中活性炭损失往往较大;(2)再生后活性炭吸附能力会有明显下降;(3)再生时产生的尾气会造成空气的二次污染。因此,人们或对传统的再生技术进行改进,或探索全新的再生技术。
2目前新兴的活性炭再生技术
2.1溶剂再生法
溶剂再生法是利用活性炭、溶剂与被吸附质三者之间的相平衡关系,通过改变温度、溶剂的pH值等条件,打破吸附平衡,将吸附质从活性炭上脱附下来。
溶剂再生法比较适用于那些可逆吸附,如对高浓度、低沸点有机废水的吸附。它的针对性较强,往往一种溶剂只能脱附某些污染物,而水处理过程中的污染物种类繁多,变化不定,因此一种特定溶剂的应用范围较窄。
研究表明经超声波再生后,再生排出液的温度仅增加2~3℃。每处理1L活性炭采用功率为50W的超声发生器120min,相当于每m3活性炭再生时耗电100kWh,每再生一次的活性炭损耗仅为干燥质量的0.6%~0.8%,耗水为活性炭体积的10倍。但其只对物理吸附有效,目前再生效率仅为45%左右,且活性炭孔径大小对再生效率有很大影响。
2.6催化湿式氧化法
传统湿式氧化法再生效率不高,能耗较大。再生温度是影响再生效率的主要原因,但提高再生温度会增加活性炭的表面氧化,从而降低再生效率。因此,人们考虑借助高效催化剂,采用催化湿式氧化法再生活性炭。同济大学水环境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人员正在开展此方面的研究。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人心,活性炭再生工艺与技术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一些传统的活性炭再生技术与工艺在近几年有了新的改进与突破。同时新再生技术也在不断涌现。虽然这些新兴技术在工艺路线上还不成熟,目前尚无法投入工业使用。但它们的出现为活性炭的再生带来了新思路与新探讨。
1、试剂与仪器
2、制备工艺
【加工品原料类别】花生壳
【加工产品名称】活性炭
【加工技术】花生壳制取活性炭。
【产品名称】活性炭。
【工艺流程】备用料→炭化→冷却→活化→洗涤→翻炒→烘干→粉碎过筛→得活性炭成品。
【操作步骤】将备用料加入3倍量的44%氯化锌液(用盐酸调pH=1),充分搅拌浸渍,静置吸收5小时,再充分搅拌复静置吸收5小时,至氯化锌液全被吸收干,移入敞口平底炭化炉中密闭炭化,于400℃炭化3小时,隔30分钟左右彻底搅拌一次,搅拌前将炉温降至100℃以下,搅拌后再升温密闭炭化,直至变成黑焦,表明炭化完成,出料冷却,用2倍量的44%氯化锌液(pH=1)浸渍,充分搅拌,使氯化锌液全部被吸收,移入活化炉中,于650℃活化70分钟,出料冷却,移入木桶内,加入等量的40%氯化铵液,充分搅拌洗涤,静置澄清,虹吸出清液,依次用30%、12%和3%的氯化铵液搅拌洗涤,再用等量的30%盐酸搅拌洗涤,滤取炭粒,入锅,加入等体积的清水,煮沸洗涤几次,至洗涤无氯化铵为止,加热蒸发,搅拌翻炒,弃掉水分,烘干、粉碎,过120目筛,得活性炭,密封包装。
【效益分析】制取活性炭1吨,需耗花生壳4吨左右。
活性炭国家标准
3GB/T7702.7-2008煤质颗粒活性炭试验方法碘吸附值的测定
4GB/T7702.8-2008煤质颗粒活性炭试验方法苯酚吸附值的测定
5GB/T7702.9-2008煤质颗粒活性炭试验方法着火点的测定
6GB/T20449-2006活性炭丁烷工作容量测试方法
7GB/T20450-2006活性炭着火点测试方法
8GB/T20451-2006活性炭球盘法强度测试方法
9GB/T13803.2-1999木质净水用活性炭
10GB/T13803.1-1999木质味精精制用颗粒活性炭
12GB/T12496.4-1999木质活性炭试验方法水分含量的测定
14GB/T12496.16-1999木质活性炭试验方法氯化物的测定
15GB/T17665-1999木质颗粒活性炭对四氯化碳蒸气吸附试验方法
16GB/T12496.12-1999木质活性炭试验方法苯酚吸附值的测定
17GB/T13803.4-1999针剂用活性炭
18GB/T12496.9-1999木质活性炭试验方法焦糖脱色率的测定
19GB/T12496.19-1999木质活性炭试验方法铁含量的测定
20GB/T12496.10-1999木质活性炭试验方法亚甲基蓝吸附值的测定
21GB/T12496.13-1999木质活性炭试验方法未炭化物的测定
22GB/T12496.6-1999木质活性炭试验方法强度的测定
23GB/T12496.15-1999木质活性炭试验方法硫化物的测定
25GB/T12496.2-1999木质活性炭试验方法粒度分布的测定
26GB/T12496.20-1999木质活性炭试验方法锌含量的测定
27GB/T12496.7-1999木质活性炭试验方法PH值的测定
29GB/T12496.14-1999木质活性炭试验方法氰化物的测定
30GB/T12496.8-1999木质活性炭试验方法碘吸附值的测定
31GB/T12496.18-1999木质活性炭试验方法酸溶物的测定
32GB/T12496.1-1999木质活性炭试验方法表观密度的测定
33GB/T12496.21-1999木质活性炭试验方法钙镁含量的测定
35GB/T12496.22-1999木质活性炭试验方法重金属的测定
36GB/T12496.3-1999木质活性炭试验方法灰分含量的测定
37GB/T7702.21-1997煤质颗粒活性炭试验方法--比表面积的测定
38GB/T7702.18-1997煤质颗粒活性炭试验方法--焦糖脱色率的测定
39GB/T7701.7-1997高效吸附用煤质颗粒活性炭
40GB/T7702.20-1997煤质颗粒活性炭试验方法--孔容积的测定
41GB/T7702.9-1997煤质颗粒活性炭试验方法--着火点的测定
42GB/T7702.16-1997煤质颗粒活性炭试验方法--PH值的测定
43GB/T7702.15-1997煤质颗粒活性炭试验方法--灰分的测定
45GB/T7701.3-1997触媒载体用煤质颗粒活性炭
46GB/T7702.19-1997煤质颗粒活性炭试验方法--四氯化碳脱附率的测定
48GB/T7702.2-1997煤质颗粒活性炭试验方法--粒度的测定
49GB/T7702.14-1997煤质颗粒活性炭试验方法--饱和硫容量的测定
50GB/T7702.1-1997煤质颗粒活性炭试验方法--水分的测定
52GB/T7701.5-1997净化空气用煤质颗粒活性炭
53GB/T7701.6-1997防护用煤质颗粒活性炭
54GB/T7702.22-1997煤质颗粒活性炭试验方法--穿透硫容量的测定
55GB/T7702.17-1997煤质颗粒活性炭试验方法--漂浮率的测定
56GB/T7702.8-1997煤质颗粒活性炭试验方法--苯酚吸附值的测定
57GB/T7702.6-1997煤质颗粒活性炭试验方法--亚甲蓝吸附值的测定
58GB/T7701.2-1997回收溶剂用煤质颗粒活性炭
59GB/T7701.1-1997脱硫用煤质颗粒活性炭
60GB/T7702.3-1997煤质颗粒活性炭试验方法--强度的测定
61GB/T7702.7-1997煤质颗粒活性炭试验方法--碘吸附值的测定
63GB/T7702.5-1997煤质颗粒活性炭试验方法--水容量的测定
64GB/T7702.4-1997煤质颗粒活性炭试验方法--装填密度的测定
65GB/T7702.13-1997煤质颗粒活性炭试验方法--四氯化碳吸附率的测定
66GB/T16143-1995建筑物表面氡析出率的活性炭测量方法
67GB/T13805-1992糖液脱色用活性炭
68GB/T13804-1992木质净水用活性炭
69GB/T13803-1992木质味精精制用颗粒活性炭
70GB/T12496.20-1990木质活性炭检验方法--PH值
71GB/T12496.12-1990木质活性炭检验方法--酸溶物
72GB/T12496.17-1990木质活性炭检验方法--未炭化物含量
73GB/T12496.1-1990木质活性炭检验方法--焦糖脱色力
74GB/T12496.19-1990木质活性炭检验方法--粒度
75GB/T12496.10-1990木质活性炭检验方法--钙镁含量
76GB/T12496.13-1990木质活性炭检验方法--重金属含量
77GB/T12496.5-1990木质活性炭检验方法--苯酚吸附值
78GB/T12496.7-1990木质活性炭检验方法--碘吸附值
79GB/T12496.9-1990木质活性炭检验方法--氯含量
80GB12495-1990活性炭型号命名法
81GB/T12496.3-1990木质活性炭检验方法--乙酸吸附值
82GB/T12496.18-1990木质活性炭检验方法--充填密度
83GB/T12496.16-1990木质活性炭检验方法--氰化物含量
84GB/T12496.15-1990木质活性炭检验方法--硫化物含量
85GB/T12496.22-1990木质活性炭检验方法--强度测定
86GB/T12496.6-1990木质活性炭检验方法--硫酸奎宁吸附力
87GB/T12496.11-1990木质活性炭检验方法--灼烧残渣
88GB/T12496.4-1990木质活性炭检验方法--乙酸锌吸附值
89GB/T12496.14-1990木质活性炭检验方法--锌盐含量
90GB/T12496.8-1990木质活性炭检验方法--铁含量
91GB/T12496.21-1990木质活性炭检验方法--干燥减量
92GB/T12496.2-1990木质活性炭检验方法--亚甲基蓝脱色力
93GB10333-1989车间空气中活性炭粉尘卫生标准
94GB7701.4-1987净化水用煤质颗粒活性炭
95GB7702.5-1987煤质颗粒活性炭水容量测定方法
96GB7701.5-1987净化空气用煤质颗粒活性炭
98GB7702.9-1987煤质颗粒活性炭着火点测定方法
99GB7701.2-1987回收溶剂用煤质颗粒活性炭
100GB7701.6-1987防护用煤质颗粒活性炭
101GB7702.14-1987煤质颗粒活性炭硫容量测定方法
103GB7702.3-1987煤质颗粒活性炭强度测定方法
105GB7702.13-1987煤质颗粒活性炭对四氯化碳蒸气吸附率测定方法
106GB7702.7-1987煤质颗粒活性炭碘吸附值测定方法
107GB7701.1-1987脱硫用煤质颗粒活性炭
108GB7702.6-1987煤质颗粒活性炭亚甲蓝吸附值测定方法
109GB7701.3-1987触媒载体用煤质颗粒活性炭
111GB7702.1-1987煤质颗粒活性炭水分测定方法
112GB7702.4-1987煤质颗粒活性炭装填密度测定方法
113GB7702.8-1987煤质颗粒活性炭苯酚吸附值测定方法
114YC/T223.2-2007特种滤棒第2部分:复合滤棒活性炭一醋纤二元复合滤棒
115MT/T1011-2006煤基活性炭用煤技术条件
116MT/T996-2006活性炭丁烷工作容量的测试方法
118MT/T998-2006活性炭吸附SO2饱和容量的试验方法
119MT/T999-2006活性炭水溶物的试验方法
121LY/T1615-2004木质活性炭术语
122DL/T582-2004火力发电厂水处理用活性炭使用导则
123LY/T1616-2004活性炭水萃取液电导率测定方法
124LY/T1617-2004双电层电容器专用活性炭
125LY/T1623-2004木糖液脱色用活性炭
127LY/T1581-2000化学试剂用活性炭
128LY/T1582-2000柠檬酸脱色用活性炭
130HG/T3491-1999化学试剂活性炭
131JISK1474AMD1-1999活性炭的试验方法(修改件1)
132LY/T1400-1999针剂用活性炭
133LY/T1331-1999净水载银活性炭
134LY/T1281-1998味精用粉状活性炭
135DL/T582-1995水处理用活性炭性能试验导则
138WJ2285-1995活性炭、浸渍炭试验用测定管检定规程
139WJ2283-1995活性炭、浸渍炭强度测定仪检定规程
140WJ2249-1994活性炭标准物质通用规范
141WJ2253-1994浸渍活性炭标准物质通用规范
142WJ2250-1994活性炭比表面积测定仪检定规程
143WJ2252-1994活性炭、浸渍炭防护性能试验装置检定规程
144EJ/T824-1994活性炭吸附氡子体Γ测量仪
145LY/T1125-1993提取黄金用颗粒状活性炭
146GJB1468-1992军用活性炭和浸渍活性炭通用规范
147CB1202-1991含鱼推-3的废水处理规范活性炭吸附法
148ZBG13001-1988醋酸乙烯合成触媒载体活性炭
149ZBG13002-1988针剂用活性炭
150HG3-1290-1980活性炭
151HG/T3-1290-1980化学试剂活性炭
152LY216-1979粉状活性炭
现行活性炭国家标准:
截止2009年12月15日,现行活性炭国家标准一共有54个。
最新活性炭专利型生产设备,为一种炭化、活化一步法生产活性碳的内热蒸汽转炉,包括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旋转时,其炉腔内前部为物料活化区,后部为物料碳化区,在炉体的物料活化区和物料碳化区内均设有蒸汽输入装置和空气输入装置,位于物料碳化区的空气输入装置与物料碳化区隔断连接,位于物料活化区的空气输入装置与物料活化区连通;位于物料碳化区的蒸汽输入装置与物料碳化区连通,位于物料活化区的蒸汽输入装置与物料活化区隔断连接。缩短了活性炭生产过程,降低了生产成本。
二、《外热、内热双功能活性碳生产装置》——空卫高级椰壳活性炭由此专利设备精制而成!
最新活性炭专利型生产设备,本专利节能环保、产品质量高,具有以下特点:
1、节能环保生产:利用先进的气体回收系统,使可燃气体充分燃烧和烟气二次回收利用,环保节能。利用科学的蒸汽过热系统,将出料携带的大量热能进行回收过热水蒸气,供生产使用,实现了高效节能。
2、温控均匀、产品得率高:该专利技术能够均匀分配和控制活化炉内的各段温度,确保产品活化合理,得率高。
3、产品品质好:通过先进的工艺调试用,可合理调动硬件设施,实现产品合理活化,生产出多重技术指标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