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脏腑娇嫩,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抗病能力差,寒暖不能自调,加之小儿活泼好动,经常玩耍得满头大汗,一旦安静下来很容易受凉感冒。
孩子患感冒后如果症状不重,没有发烧,根据孩子出现的症状和表现可在家中休息治疗,如果仅有轻微发烧,精神状态好,也可以向医生咨询,分清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然后在医生指导下酌情服用一些中成药。
风热感冒
风热感冒有这些表现:发烧较高,出汗多,口唇红,咽部干痛,鼻塞,有黄鼻涕,咳嗽声音重浊,痰少不易咳出,舌苔黄腻。
风热感冒用药:小儿清热解毒口服液、儿童清咽解热冲剂、板蓝根冲剂等。
风寒感冒
风寒感冒有这些表现:受风寒引起的感冒,一般发烧较轻,不出汗,孩子会有怕寒怕冷的表现,小婴儿喜欢让妈妈抱在怀里。同时孩子还有流清水鼻涕,咳嗽、喷嚏阵阵,痰清稀易咳出,舌苔薄白的症状。
风寒感冒用药:小儿感冒冲剂、午时茶、柴防冲剂等。
吃中药,饮食有禁忌
吃中药在饮食搭配上有一些讲究,不能太随意了。
吃双黄连忌吃大蒜:双黄连是清热解毒、治疗外感风热的常见药物。双黄连性凉,而大蒜性热,同时食用就会降低药效。
吃板蓝根忌吃冷饮:板蓝根性凉,如果服用前后又喝了冷饮,会凉上加凉,孩子的肠胃难以承受,就会发生腹泻。同样的,绿豆、香蕉、黄瓜等凉性食物都不宜与板蓝根同食。
服发汗药忌吃醋和生冷食物:醋和生冷食物有收敛的作用,在服发汗药物时如果同时食用醋和生冷食物,就会与药效相抵,起不到发汗的作用。
服用清内热的中药忌吃热性食物:葱、蒜、胡椒、羊肉、狗肉等热性食物都不宜与清内热的中药同服,否则药效就会大打折扣。
TIPS: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一年之中如何根据季节保养身体《黄帝内经》中提到:春天要养“生”,夏天要养“长”,秋天要养“收”,冬天要养“藏”,养的都是不同的“气”。生发、生长起来到了一定的时候,必须要有收敛、收藏的阶段,否则事物就不能长久,身体也一样。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违背了这一规律,就会惹病上身。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999小儿感冒灵颗粒一般不可以治好风寒的,因为这个药物比较适合风热感冒,而且其中也含有西药的成分,服用后可能会出现嗜睡、犯困的情况,孩子如果出现感冒症状建议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对症和适量的使用儿童装的抗感冒药物治疗,并且多喝点温开水,饮食要清淡,注意观察体温变化。三九小儿感冒颗粒对于小儿发热恶风,头疼鼻塞流鼻涕,咳嗽并且咳脓痰,口干而渴,这种情况效果很好。流感见上述证候者。7个月的宝宝可以口服三九小儿感冒颗粒,这个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在口服药物期间需要注意多喝白开水,检查有没有咳嗽呼吸困难,如果出现了严重的呼吸道感染,必须要配合口服抗生素消炎药,一定要注意是不是出现咳嗽,咳痰,咳痰不爽的现象,如果有细菌性炎症需要配合抗生素。
小儿感冒宁合剂是一种中成药,主要成分是牛蒡子,黄芩,薄荷,桔梗,六神曲,麦芽,金银花连翘芦根组成,具有疏风散寒清热止咳的功效,主要用于小儿感冒导致的咳嗽,流鼻涕,发热,咽喉肿痛等不适症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治疗,副作用有可能会导致孩子厄腹泻,但是一般情况下影响不大,不用过于紧张。正常按照医嘱服用小儿感冒宁合剂,对孩子的身体没有什么危害,孩子出现发烧咳嗽等症状,考虑是着凉或者是炎症引起的感冒现象,平时应该给孩子多喝水,适量的服用一些感冒的药物,如果发烧超过38度,可以给孩子服用一些退烧类的药物,如果孩子的症状比较严重的话,应该及时就医诊治。小儿感冒宁合剂是一种中成药,不仅可以减轻感冒患者体温升高的症状,也可以减轻感冒患者咳嗽咳痰,头疼,流鼻涕等感冒症状,能够对感冒的预防和治疗起到一个很好的作用。喝小儿感冒宁合剂一定要注意监测小儿的体温变化情况,注意小儿身体的保暖,适当的补充水分,避免出现脱水的症状。
小儿感冒宁合剂的主要成分为薄荷、荆芥穗、苦杏仁、牛蒡子、黄芩、桔梗、前胡、白芷、栀子(炒)、山楂(焦)、六神曲(焦)、麦芽(焦)、芦根、金银花、连翘。由此可见其成分都是中草药,应用比较广泛,家长可以根据小儿的症状自主在药店购买,按说明书合理服用。但是这种感冒药主要是和风热感冒的患者孩子现在有可能是风寒感冒导致的,所以不适合服用这个药物,避免加重病情。小儿感冒宁合剂属于一种中成药,有清热解毒、止咳化痰、疏风散热等作用,一般不会出现什么副作用。建议带宝宝去医院儿科就诊,进一步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肺炎支原体抗体及胸片等,明确诊断后再给予针对性治疗为好。根据您介绍的情况分析,宝宝可能患了支气管炎或肺炎。
如果体温下降了,孩子还是蔫,爱睡觉,需要提高警惕,尤其是半夜的时候,这种情况有可能是感染引起的心肌炎或者脑炎、脑膜炎等。
小儿患有病毒感冒,在临床上的症状表现为,身体发热或者是高热,还会出现咳嗽以及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的症状比较严重的情况
小儿感冒由于家长护理不当以及受寒着凉导致的孩子感冒期间可以配合中医推拿的,也具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需要在专业中医大夫的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