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复习知识点的总结

①氧气:供呼吸(如潜水、医疗急救)

支持燃烧(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

②氮气:惰性保护气(化性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

③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

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

二、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

①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②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

③氢气:将气体点燃,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或者,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无水硫酸铜

三、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氧元素)发生的化学反应。

剧烈氧化:燃烧

缓慢氧化:铁生锈、人的呼吸、事物腐烂、酒的酿造

物质的溶解性

1、盐的溶解性

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

含Cl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SO42—的化合物只有BaSO4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CO32—的物质只有K2CO3、Na2CO3、(NH4)2CO3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

2、碱的溶解性

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氨水,其他碱不溶于水。难溶性碱中Fe(OH)3是红褐色沉淀,Cu(OH)2是蓝色沉淀,其他难溶性碱为白色。(包括Fe(OH)2)注意:沉淀物中AgCl和BaSO4不溶于稀硝酸。

其他沉淀物能溶于酸。如:Mg(OH)2CaCO3BaCO3Ag2CO3等。

3、大部分酸及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酸性氧化物+水→酸)大部分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能溶的有: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钠(碱性氧化物+水→碱)

化学物质的检验

(一)、气体的检验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二)、离子的检验.

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

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

8、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9、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10、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

11、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12、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

13、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

14、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

15、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

16、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初三化学知识口诀

化合价口诀化合价一:

一价氟氯溴碘氢,还有金属钾钠银。

二价氧钡钙镁锌,铝三硅四都固定。

氯氮变价要注意,一二铜汞一三金。

二四碳铅二三铁,二四六硫三五磷。

常见元素的主要化合价二:

氟氯溴碘负一价;正一氢银与钾钠。

氧的负二先记清;正二镁钙钡和锌。

正三是铝正四硅;下面再把变价归。

全部金属是正价;一二铜来二三铁。

锰正二四与六七;碳的二四要牢记。

非金属负主正不齐;氯的负一正一五七。

氮磷负三与正五;不同磷三氮二四。

硫有负二正四六;边记边用就会熟。

化合价口诀三:

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氮磷;二三铁二四碳,

二四六硫全都齐;铜以二价最常见。

化合价口诀四:

一价氢氯钾钠银

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价磷

二三铁二四碳

二四六硫都齐全

铜汞二价最常见

负一硝酸氢氧根

负二硫酸碳酸根

负三记住磷酸根

初中化学常考知识点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一、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

空气中主要含有哪些气体每种气体分别有哪些用途

二、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燃烧匙中一般放什么物质给物质的量有什么要求目的是什么

(2)能否用木炭、硫磺代替红磷为什么能否用铝箔、铁丝来代替红磷为什么如用木炭来做实验,又如何改进实验

(3)产生什么实验现象得到什么结论实验原理是什么

(4)若测定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偏小,有哪些可能原因

空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有哪些原因是什么空气被污染后会造成什么危害

四、能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和混合物有什么区别例举几种常见的混合物

五、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有什么区别如何判断“硫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六、化合反应氧化物

什么叫化合反应化合反应有什么特点例举几个化合反应什么叫氧化物学会识别氧化物

七、探究S、Al的燃烧有关问题

(1)S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说明什么

(2)Al燃烧时,火柴在什么时机插入集气瓶中,为什么集气瓶底部为什么要放些细纱

八、分解反应

什么叫分解反应分解反应有什么特点例举几个分解反应

知道催化剂的重要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起到什么作用如果要证明MnO2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需要做哪些实验

九、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有三种方法制取氧气,原料分别是什么反应原理分别是什么三种方法的优缺点

(2)用KMnO4制取氧气的装置需要哪些仪器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3)用KMnO4制取氧气时,绵花的作用试管口为什么略向下倾斜什么时候开始收集为什么结束时,如何操作为什么这样

十、探究碳和铁的燃烧

(1)在空气和纯氧中的'现象分别是什么

(2)为什么木炭点燃后要缓缓插入集气瓶中。

(3)铁丝为什么要盘成螺旋状如未发现“火星四射”的现象,原因有哪些分别应如何改进

(4)通过上述实验得出氧气的什么化学性质

十一、本单元的反应符号表达式

(1)碳、硫、磷、铝、铁分别与氧气反应符号表达式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反应符号表达式

(一)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

1.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它们的本质区别。(例如:冰雪融化,钢铁生锈)

2.区分两种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化合和分解),根据反应做出类型的判断。

4.化学用语:

(1)元素符号识记元素符号,熟练书写常用的26种元素符号和名称。(HHeCNOFNeNaMgAlSiPSClKCaMnFeCuZnBrAgIBaWHg)。

(2)各元素符号的意义。

5.化合价和化学式:

(1)知道化合价的概念,熟记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2)根据元素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

(3)根据物质化学式求元素化合价。

(4)应用元素化合价判断化学式的正误。

6.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1)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和性质及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2)知道原子的构成,质子数,电子数和核电荷数之间的关系。

(3)知道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根据最外层电子数来判断元素的性质和类别(NaMgOClNeHe)

(4)识记元素的概念,判断元素存在的'形态(游离态和化合态)。知道地壳,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几种元素(金属和非金属).

(5)能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组成和构成(以水,二氧化碳,氧气为分析对象).

7.物质的分类:

(1)识记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能认识和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

(2)识记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组成和分类(金属和非金属),能判断单质和化合物。

8.溶液溶解度:

(1)识记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以及相互联系。

(2)了解悬浊液,乳浊液与溶液的区别。

(3)识记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掌握两者互相转化的方法。(增减溶质,溶剂,改变温度)。

(4)知道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5)识记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理解几个要素的含义,理解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能利用溶解度曲线查出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比较不同物质在相同温度下溶解度的大小。

(6)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跟压强成正比毛茛温度成反比)

(二)物质的知识

1.水

(1)知道电解水的实验现象(了解气体的体积比),水的组成和电解水的反应表达式,两种气体的鉴别。

(2)知道水的物理性质,化学变化的实质。水的组成,构成。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3)水的化学性质,实验现象以及反应表达式。

(4)水的污染和净化,其中污染的原因,和净化的方法。

(三)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1.物质的式量计算

2.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3.根据化学式计算各原子的个数比

4.化合物中各元素的百分含量(质量分数)。

其中:

(1)根据化合物质量,求它们所含元素的质量

(2)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求相应的化合物的质量。

5.溶解度的计算

(1)已知饱和溶液的质量或溶剂质量,和溶液质量,求溶解度。

(2)已知溶解度,计算溶液,溶剂和饱和溶液的质量。

(四)实验

1.常用仪器的识别。

2.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1)药品的取用固体液体)

(2)物质的加热,酒精灯的正确使用。

(3)量筒,胶头滴管的正确使用。

(4)托盘天平,砝码的使用。

(5)试管中(固体液体)加热的正确使用。

(6)溶液的配制,粗盐的提纯(过滤的操作)(蒸发的操作)。

1.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度/g(20摄氏度)>10>1>0.01<0.01

溶解性易溶可溶微溶难溶

2.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

溶质的分子或离子的.扩散过程,吸收热量,是物理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形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程,放出热量,是化学过程。

NH4NO3溶于水吸热;H2SO4(浓)和水混合、固体NaOH溶于水放热。

3.蔗糖的水溶液、乙醇溶液不能导电,是因为不存在能自由移动的带电的粒子;而不是因为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粒子(事实上蔗糖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蔗糖分子和水分子)。

但凡是酸、碱、盐的水溶液都能导电,因为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带电),而不是自由移动的电子。

纯硫酸是共价化合物,不存在阴、阳离子,故不能导电。当它溶于水形成硫酸溶液后产生自由移动的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才能导电。

4.生理盐水就是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

5.浓盐酸和浓硝酸有强挥发性。在空气中溶质会挥发(H2O挥发的很慢可以忽略),所以溶液质量变小,溶质的质量分数也变小。

1.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生成物中必须有水或气体或沉淀,反应物必须能溶于水或酸

2.金属与酸反应的条件

金属要排在金属活动顺序表里氢的前面,酸必须是盐酸或稀硫酸,不可用浓硫酸或硝酸,否则会产生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

3.金属与【可溶性】盐反应条件

金属不能是钾、钙、钠等活泼金属,它们将先与水反应生成碱,不会先与盐反应

4.常见的颜色与状态

铜离子蓝色,亚铁离子【浅】绿色,铁离子黄色,氧化铜黑色固体粉末,氢氧化铁红褐色絮状沉淀,氢氧化铜蓝色絮状沉淀,氢气火焰淡蓝色(天蓝色),碳酸钠白色固体粉末,氢氧化钙白色固体粉末

检验物质时,常用的.物理性质有: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导电性磁性等

除气体杂质:用固体或液体

例:二氧化碳中有氯化氢气体,可用硝酸银溶液(变为氯化银沉淀)或【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掉氯化氢产生二氧化碳)去除

5.除固体杂质

例:氯化钠中有碳酸钙,可加水溶解,过滤后蒸发结晶;铜粉中有锌粉,可用铜盐溶液(置换)或酸(反应);氧化铜中有碳粉,可直接灼烧(C变为CO2)

除液体杂质:将杂质转化为水或气体或沉淀

例:氯化钠溶液中有硫酸铜,可加【适量】氢氧化钡溶液(硫酸钡和氢氧化铜是沉淀)

6.证明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1.〔酸〕用试管取少量样品,滴加【足量】稀盐酸,若有气泡则变质。

2.〔碱〕用试管取少量样品,滴加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溶液,若有沉淀产生,则变质。

3.〔盐〕用试管取少量样品,滴加氯化钡或硝酸钡溶液,若有沉淀产生,则变质。

如何证明氢氧化钠是否【全部】变质〔检验氢氧根离子时先除去碳酸根离子〕

用试管取少量样品加足量的钡盐或钙盐,产生白色沉淀(碳酸根离子除去),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若溶液变红,则部分变质。不变红则全部变质。

7.除去氢氧化钠中的少量碳酸钠

加【适量】氢氧化钡或氢氧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后过滤,取滤液即可。贴士:适量是指恰好完全反应,要做到很难,说说很简单…产生的白色沉淀是碳酸钙或碳酸钡。

1、扫描隧道显微镜的研制成功,使人们能够清楚的观察到原子的图象和动态的化学变化。交叉分子束技术则可以使人们详细的研究化学反应的微观机理。

2、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物质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而不是得失的多少。物质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可能被氧化可能被还原。物质得电子能力弱,失电子能力也不一定强。

3、有单质参加的反应或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但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4、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不一定得到金属单质;如向FeCl3溶液中加入少量Zn粉,得到Fe2+

5、向HNO3中加入Fe粉Cu粉,最先被氧化的是Fe。向氯水中加入FeBr2、、FeI2的混合物,最先被氧化的是I-离子

6、CaOCl2与H2SO4混合,产生1lCl2转移电子1l。

7、盐酸有酸性、氧化性、还原性。亚硫酸具有酸性、氧化性、还原性、漂白性。

8、CrO5中Cr显+6价,4个O原子显-1价,1个O原子显-2价。H2O2被MnO4(H+)氧化生成O2.

9、Ca(ClO)2溶液中通SO2,FeS+HNO3,Na2SO3+HNO3、Fe(OH)2+HNO3、Fe(OH)3+H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10、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根本原因。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反应放热;反之吸热。不是所有的放热反应都能自发进行,也不是所有的吸热反应都不能自发进行。物质的能量越高越不稳定,能量越低越稳定。物质的键能越大,其本身的能量就越小。燃料充分燃烧一要有适当过量的'空气,二是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11、常见的吸热过程有: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反应;碳和水蒸气反应,碳和二氧化碳反应;弱电解质的电离,水解反应、熔化、气化、NH4NO3溶于水,HI分解,Na2CO3晶体+NH4NO3。

12、常见的放热过程有:中和反应、燃烧反应、金属与酸反应、强酸、强碱溶于水、Na2O2+H2O、Na2O2+CO2。

13、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lH2O的反应热叫中和热。测定中和热时,酸碱之一必须要过量,以保证另一方完全反应;在稀溶液中,强酸与强碱中和生成1lH2O放出57.3热量,弱酸或弱碱中和生成1LH2O放出的热量小于57.3,若用浓的强酸或浓的强碱中和生成1lH2O放出的热量大于57.3。

14、101Pa,1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15、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一定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_,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扩大或缩小的同时,△H的数值也要放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比较△H的大小,须代符号比较。

16、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反应热。一个化学反应不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几步完成,总的热效应不变。

1.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如:HCl==H++Cl-

HNO3==H++NO3-

H2SO4==2H++SO42-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OH==K++OH-

NaOH==Na++OH-

Ba(OH)2==Ba2++2OH-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NO3==K++NO3-

Na2SO4==2Na++SO42-

BaCl2==Ba2++2Cl-

3.酸性氧化物(不一定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如七氧化二锰):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4.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如:Na2CO3·10H2O、CuSO4·5H2OFeSO4·7H2O

5.潮解:某物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的'现象。

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能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的现象。

6.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1.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化合反应)

CO2+H2O=H2CO3

现象:生成了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碳酸。

2.碳酸不稳定分解(分解反应)

H2CO3=H2O+CO2↑

(1)碳酸是一种不稳定的酸,受热易分解;

(2)分解时,二氧化碳从溶液中逸出,使红色石蕊溶液变成紫色。

3.灭火器的反应原理

Al2(SO4)3+6NaHCO3==3Na2SO4+2Al(OH)3↓+6CO2↑

灭火原理:灭火时,能喷射出大量二氧化碳及泡沫,它们能粘附在可燃物上,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达到灭火的目的

4.金属和水的反应(置换反应)

①2K+2H2O=KOH+H2↑

②3Fe+4H2O=Fe3O4+4H2↑

5.水与非金属的反应(置换反应)

C+H2O=CO+H2↑

6.水与氧化物的'反应(化合反应)

①SO3+H2O=H2SO4

②Na2O+H2O=2NaOH

7.碳酸氢铵受热分解(分解反应)

NH4HCO3=NH3↑+H2O+CO2↑

8.用盐酸来清除铁锈(复分解反应)

Fe2O3+6HCl=2FeCl3+3H2O

9.铁丝插入到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反应)

Fe+CuSO4=FeSO4+Cu

现象: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铁表面有红色固体产生

1.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复分解反应)

Ca(OH)2+CO2=CaCO3↓+H2O

现象:石灰水由澄清变浑浊。

最好不用它检验,CaCO3+CO2+H2O=Ca(HCO3)2沉淀消失,可用Ba(OH)2溶液。

2.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2Mg+O2=2MgO

现象: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放热,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

(1)这个反应中,镁元素从游离态转变成化合态;

(2)物质的颜色由银白色转变成白色。

(3)镁可做照明弹;

(4)镁条的着火点高,火柴放热少,不能达到镁的着火点,不能用火柴点燃;

(5)镁很活泼,为了保护镁,在镁表面涂上一层黑色保护膜,点燃前要用砂纸打磨干净。

3.水通电分解(分解反应)

2H2O=2H2↑+O2↑

现象: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气体体积比约为1:2

(2)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

(3)电解水时,在水中预先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增强水的导电性;(4)电源为直流电

4.生石灰和水反应(化合反应)

CaO+H2O=Ca(OH)2

现象:白色粉末溶解

(1)最终所获得的溶液名称为氢氧化钙溶液,俗称澄清石灰水;

(2)在其中滴入无色酚酞,酚酞会变成红色;

(3)生石灰是氧化钙,熟石灰是氢氧化钙。

(4)发出大量的热

5.实验室制取氧气

①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分解反应)

2KClO3=MnO2(作催化剂)=2KCl+3O2↑

(1)二氧化锰在其中作为催化剂,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度或氧气的生成速度;

(2)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改变;

(3)反应完全后,试管中的残余固体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进行分离的方法是:洗净、干燥、称量。

②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分解反应)

2KMnO4=K2MnO4+MnO2+O2↑

③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分解反应)

2H2O2=MnO2(作催化剂)=2H2O+O2↑

共同知识点:

(1)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导管要伸到集气瓶下方,收集好后要正放在桌面上;

(2)实验结束要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避免水槽中水倒流炸裂试管;

(3)加热时试管要略向下倾斜,避免冷凝水回流炸裂试管;

(4)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要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再收集;

(5)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瓶口验满,伸入瓶中检验是否是氧气。

6.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充分燃烧:C+O2=CO2

不充分燃烧:2C+O2=2CO

现象:在空气中发出红光;在氧气中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7.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S+O2=SO2

现象:在空气中是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是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体。

(1)应后的产物可用紫色的石蕊来检验(紫色变成红色);

(2)在集气瓶底部事先放少量水或碱溶液(NaOH)以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THE END
1.碳和炭的区别,一文辨清“炭”和“碳”!笔者近日创作、修改微信新闻稿时对“炭”、“碳”这两字的使用迷糊不已。科技文献中就有不少标题含有“炭”和“碳”两字的论文。你是否对这两字的使用范围也感到疑惑? 因此,辨析二字对于正确理解文献材料、撰写学术资讯及规范用字是十分必要的。笔者因此查阅了相关文献,总结了二者用法的区别,整理成文,供读者参考。 https://www.360doc.cn/article/11604731_1115634780.html
2.“碳”和“炭”在意义有什么不同?5条回答:【推荐答案】碳元素和炭是一对矛盾概念。碳元素是指构成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基本单元,是所有生命体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而炭则指由碳元素组成的一种材料,通常用于工业生产、燃烧和吸附等领域。在自然界中,碳元素以多种形式存在。例如,在煤、石油和天然https://wap.zol.com.cn/ask/x_26847037.html
3.炭与碳的区别.docx炭与碳的区别 碳rdquo;与ldquo;炭rdquo;是与不少学科都有关的常用字,长期以来使用十分混乱,加之 此二字的跨多学科(行业)性,给规范br / ldquo;碳rdquo;与ldquo;炭rdquo;是与不少学科都有关的常用字,长期以来使用十分混 乱,加之此二字的跨多学科(行业)性,给规范化工作带来困难。本刊曾于1999年第4期, 及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3/1120/6020205124010011.shtm
4.炭黑和碳有什么区别炭黑和碳有什么区别 碳和炭的区别“炭”专指碳的单质,包括木炭、炭黑、活性炭等;而“碳”指的是碳元素,并不具体指某种物质。“炭”只能作为单质的名称,在化合物中都要用“碳”字。“碳”与“炭”这两个词,在有关食品和药品的文章中经常出现,如碳水化合物,活性炭等."碳"与"炭"https://m.51sole.com/shop/51sole1467578/companynewsdetail_161910093.htm
5.活性炭和木炭有什么区别权威文章活性炭和木炭有什么区别 我们都了解要想除去残渣,消化吸收房间内的室内甲醛,能够 在家里置放一些活性碳,进而做到消化吸收空气中有害物的作用。可是木碳又是什么呢?想来会出现许多的顾客会将二者混为一谈,觉得木碳便是活性碳,一样具备吸咐残渣的作用;实际上,木碳与活性碳中间是存在一定的差别的,无论在家居装修的https://www.cndzys.com/renqun/teshu/2069283.html
6.[碳和炭的区别]炭和碳的区别以上虽然就“碳”和“炭”两个词的关系和区别进行了基本说明 ,但事物是复杂的 ,有时在区分上可能存在不同的认识 。在此情况下 ,就宜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为准 。 炭和碳有什么区别碳和炭有什么区别https://www.oubohk.cn/huaxue/249874/
7.说说“碳”与“炭”的区别“降低煤炭消耗,提倡低碳生活”,同样都是“tan”为什么一个用“碳”另一个用“炭”两者有什么区别呢?为什么有时有“炭材料”,有时又有“碳材料”见诸报章杂志?对于从事“炭材料”的专业人员来说,这些已不是问题,但一些普通读者却常感到困惑,有时一头雾水,因此研炭翁在说“碳”之前先给大家一个交代。 https://www.fssdss.com/Article/shuoshuotanyutandequ_1.html
8.“炭”与“碳”的区别问题摘要:摘要 本文探讨“炭”与“碳”的渊源和区别,并提出使用范围和正确使用的方法。 “炭”与“碳”二字,一个不带“石”旁,一个带“石”旁,显而易见其字的结构是不同的。目前在一些科技文献中,“炭”与“碳”有时混用,意思表达不清,甚至产生误解。“炭”与“碳”到底有什么区别,如何才能正确使用呢?首先https://www.term.org.cn/CN/abstract/abstract10309.shtml
9.双碳系列碳中和碳排放温室气体弹手指碳储量碳循环及leap掌握该模型不仅有助于高校及科研院所工作人员从事能源系统评价诊断、低碳节能发展技术研判等能源系统工程相关工作,也可为政府决策提供技术支持。特别是可应用于风光储、氢能一体化利用策略在全社会能源供应系统中的作用、电动汽车对终端能源需求及碳排放的影响等热点问题。https://blog.csdn.net/weixin_46433038/article/details/138648182
10.“碳”与“炭”的区别《初中生优秀作文》2013年24期“碳”与“炭”的区别,孙晓利;-初中生优秀作文2013年第24期杂志在线阅读、文章下载。https://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YXZW201324008.htm
11.炭素与石墨的区别,一次说清!金刚石,它是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矿物。金刚石是自然界中坚硬的物质,素有“硬度和宝石硬“的美称。20世纪50年代,美国以石墨为原料,在高温高压下成功制造出人造金刚石,至今人造金刚石已经大量用于生产和生活中。 2.无定形碳 无定型碳一般指木炭、焦炭、骨炭、糖炭、活性炭和炭黑等。所谓无定形碳,并不是指这些物http://www.hongjuntansu.com/h-nd-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