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激发学生对数控加工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门新的课程的学习学生总是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当然数控实习也不例外,所以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许多高职院校数控专业都有校企合作单位,我院更是有一家校内企业,专门从事铝件数控加工。学生可以在参加实习前到企业车间参观,通过观看零件加工过程再结合在课堂所学知识,能有一个相互深化认知的作用,同时追踪某一零件的整个加工过程,便于了解数控机床零件加工工艺。提前进入企业对学生的个人能力培养也大有好处,老师讲再多都不如他自己去观察、去思考。有了这些作为铺垫,更能激发学生参与数控实习积极性。没有条件的高职院校也可以在网上收集一些数控机床加工视频,让学生对这门课程有一个直接的感观印象。
2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创新意识
(1)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开展现场教学。数控实习过程中,需要先给学生讲授基本的机床操作知识及加工理论,这样学生才能真正驾驭机床。因此,安排适当的理论教学课必不可少。当然不是说单独拿出几节课或几天来上理论课,而是在实习过程中将学生集合起来,现场讲解操作、编程、加工工艺等方面的知识,讲完后马上进行实际操作。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自学能力、知识拓展能力较差,理论课老师将他们带入书本,他们很难在大量的内容中整理出头绪来,反而采取这种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针对性更强效果更好。笔者在带实习的过程中明显感到在实习过程中采用讲解演示加动手操作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起来明显要轻松些。
3促进实习教师和学生共同提高
关键词:教学方法;探讨;微机原理与接口
PrinciplesofMicrocomputerandInterfaceTeachingMethodareDiscussed
ZHAOJian-heng,MENGFei
(SchoolofPhotoelectronicEngineering,ChangzhouInstituteofTechnology,Changzhou213002,China)
Abstract:Itisveryimportantthatprinciplesofmicrocomputerandinterfacecourseteachinginacollegeofengineering.Fromthecharacterandcharacteristicofcourse,thepaperssuggestedthattheorycontactsreality,traditionalteachingmethodsandadvancedteachingmethodscombined,thelaboratorytoplaytheimportantroleofteaching,focusoncapacitytraining,todiversifytheteachingandassessmentmethods.
Keywords:teachingmethod;principlesofmicrocomputer;interface
1引言
2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与特点
课程的特点表现在:理论性强,概念抽象,难以把握;实践性强,实际应用能力要求高。并且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又取决与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与把握能力,较强的应用能力又能促进抽象概念的理解。这样抽象概念与应用能力相互交织,对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极具挑战。
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应该不断通过改革与实践,研究和探索各种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夯实学生的专业技能基础,提高学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实力的方法。
3把握课程特点,寻找教改突破口
鉴于微机原理与接口课程在教学中的性质与地位,以及理论性与实践性兼备的教学特点,不仅是能使学生掌握微机基本原理与接口技术,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接口电路设计能力的一个有效的教学环节,其教学活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了一个承前启下的作用。
另外,微机原理与接口课程具有软硬件结合紧密的特点,内容复杂。与单纯的软件课程或硬件课程相比,教学难度明显增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该门课程内容复杂、概念抽象、缺乏感性认识,难懂、难学、难运用。教学效果也难以尽如人意。
根据课程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如何才能达到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知识与良好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的教学目的,应该积极调动教与学双方面的因素,共同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方面进行系统全面的探索与改革。
4联系实际加强教学针对性
微机原理与接口涉及较多的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在实际中有很大用途。可以考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尽可能的联系实际,利用现处于信息化社会的当代学生,能较容易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计算机等信息产品的优势,引导学生充分了解所学知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应该注意维护课程教学体系的完整性,以利学生自我总结,从整体上完整把握和理解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应将知识点和教学目标的层次与教学手段相结合,并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尽可能进行情境的创设,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手段的优势,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以利学生对各知识点的正确理解,并进而融会贯通,以致灵活运用,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5注入式和启发―联想式相结合
教学形式上采取以从单纯讲授的注入式转变到以讲授为主的注入-启发-联想式的教学模式。并鼓励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从单纯的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向教师讲授、启发学生联想与学生自学、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转变,即课堂讲授――启发――思考、自学――讨论――总结、再讲授――实验验证――讨论总结。
再如,讲授定时器/计数器8253A一章时,在介绍了计数缓冲器、计数初始值、重载寄存器等的作用,以及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原理后,不妨要求学生将其与人类古老的“沙漏计时方法”的工作原理进行比较,学生自然能够将计数缓冲器与“沙漏”、计数初始值与“沙”等抽象概念与实际物体一一有机地联系起来。
教学内容上,注意加强教学内容的应用环节,适当选择一些实际工程应用例题,贴近日常生活,加强学生的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训练。
6充分发挥实验教学手段的作用,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由于微机原理与接口课程的实践性很强,课堂讲授的内容大都较为抽象难于立即消化,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根据课程的进度和教学的需要合理地安排实验环节,并在实验教学中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实验中,应注意先易后难,软硬搭配,验证型实验与综合、设计型实验相结合,对日常生活中会碰到的问题,设计一些较具有实用性的题目(如利用并行接口8255A设计模拟的交通灯管理系统、定时器/计数器8253A设置秒表等)。同时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努力创造一个相互协作、相互学习的良好氛围。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验中独立操作的反馈信息(如在实验操作中碰到的各种问题等),通过学习交流,共享整个群体的思维和智慧,从而形成对客观事物规律更全面的认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兴趣的学习只能是教师单向的灌注式学习,学习的目的成了为完成学分而不得不为的苦差,没有任何积极意义,更谈不上达到培养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具有较强实际运用能力的教学目标了。
有经验的教师不难发现,学生在开始学习微机原理与接口课程之前,一般都有实际操作微型计算机的经验,多少具备一些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尤其是计算机软件方面的知识。对计算机的硬件结构以及工作原理方面的知识,既好奇,又有些敬畏,对即将开始的学习往往跃跃欲试。
作为教师,应该善于保护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不至于一开始就搅入繁杂抽象的概念中无力自拔,迅速消退进一步学好的积极性。
讲解知识的切入点上应该尽可能由浅入深,在讲清“是什么”的基础上,侧重“为什么”,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各知识点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在把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侧重实际运用能力。例如,在学习CPU芯片各引脚部分时,应该侧重到具体有什么用途,怎么使用。
尽可能利用多媒体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通过视频、音频、图像、动画等,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利于学生生动、有效地掌握。在习题课中,利用多媒体投影设备,对学生典型汇编程序习题进行分析、讨论、讲解也能收到极好的教学效果。
8考核方式多样化
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中,考试乃是督促学生学习、检验学习成果、检查与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工作的进一步深入,针对传统的考核方法,不利于素质教育的种种弊端,在考核改革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强调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和考核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突破、创新意识,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大平时考核力度(包括日常出勤、习题作业和课堂表现等)。考核形式多样化(采取开卷与闭卷,小论文与大作业、期末考试与平时考查、实验成绩相的多种方式)。侧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要求,能促使学生认真对待学习,有效杜绝考试突击的现象。
9结束语
参考文献:
[1]杨素行,刘慧银,唐光荣,等.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