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名称:塔里木盆地西南缘锰多金属矿产地质调查
承担单位:中国冶金地质总局
项目负责人:陈贺起
项目概况:项目采用资料收集整理、路线地质调查、遥感解译、地质剖面测量、岩矿测试等技术方法,对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开展锰多金属矿产地质调查。
取得以下主要成果:(1)初步查明玛尔坎苏、盖孜、下巴扎等重点找矿区的成矿地质背景,总结了成矿规律,对玛尔坎苏一带沉积型锰矿、盖孜地区砂岩型铜矿开展了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建立了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估算玛尔坎苏地区2000米以浅锰矿预测资源总量22348.69万吨,助推形成玛尔坎苏大型锰矿资源基地。(2)初步建立了适合阿勒泰地区的资源基地综合地质调查方法体系,建立了阿勒泰哈巴河成矿带(资源基地)综合评价的指标和专家评判模型。(3)在科学理论创新和技术方法进步方面,总结了遥感在西昆仑高寒山区区域地质填图和沉积型锰矿调查方面的应用,初步建立了阿勒泰哈巴河成矿带(资源基地)综合评价的指标和专家评判模型。(4)在成果转化应用和有效服务方面,项目成果拉动地方和商业地勘投资总额超过6000万元,引导科邦锰业、广汇锰业等疆内矿业企业持续加大区内锰矿勘查,勘查成果显著。同时,旅游地质调查成果突出,有助于地方旅游经济发展。(5)在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方面,通过野外实践和技术交流,造就了一批热爱南疆、勇于献身南疆地质事业的青年科技人才。同时,发表学术论文14篇,出版“塔里木盆地西南缘锰多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二级项目论文专辑”1部。
2.项目名称:冈底斯-喜马拉雅铜矿资源基地调查
承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
项目负责人:李光明
项目概况:项目采用资料收集整理、地质测量、物探、化探、遥感、钻探、槽探、测试分析等技术方法,对冈底斯-喜马拉雅开展铜矿资源基地调查。
3.项目名称:龙门山-滇中成矿带通安和宁蒗地区地质矿产调查
项目负责人:孙志明
项目概况:项目采用资料收集整理、地质测量、遥感、物探、化探、槽探和测试分析等技术方法,在龙门山-滇中成矿带通安和宁蒗地区开展地质矿产调查。
4.项目名称:南盘江成矿区贞丰和富宁地区地质矿产调查
项目负责人:张启跃
项目概况:项目采用资料收集整理、野外地质测量、遥感、物探、化探、槽探、测试分析等技术方法,对南盘江成矿区贞丰和富宁地区开展地质矿产调查。
5.项目名称:特提斯-青藏高原科技长廊和主要成矿带构造背景综合地质调查
承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张建新
项目概况:项目采用资料收集整理、专题调查、剖面测量、物探、同位素测年等技术方法,对特提斯-青藏高原科技长廊和主要成矿带开展构造背景综合地质调查。
6.项目名称:西藏雅江与班怒成矿带铬铁矿综合调查
项目负责人:杨经绥
项目概况:项目采用资料收集整理、野外路线调查、地质填图、钻探、测试分析等技术方法,对西藏雅江与班怒成矿带开展铬铁矿综合调查。
7.项目名称:青藏高原拉萨-羌塘地块构造热年代学填图和矿产调查
承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项目负责人:王成善
项目概况:项目采用资料收集整理、遥感解译、野外地质调查、化探、槽探和测试分析等技术方法,对青藏高原拉萨-羌塘地块开展构造热年代学填图和矿产调查。
8.项目名称: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武当-随枣地区地质矿产调查
承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
项目负责人:彭练红
项目概况:项目采用遥感解译、区调、矿调、物探、化探、钻探及测试分析等技术方法,对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武当-随枣地区开展地质矿产调查。
9.项目名称:阴山成矿带小狐狸山和雅布赖地区地质矿产调查
承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
项目负责人:辛后田
项目概况:项目采用野外地质测量、物探、化探、槽探、遥感解译及测试分析等技术方法,对内蒙古北山地区开展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对内蒙古北山造山带的结构进行了精细调查。
10.项目名称:内蒙古黑鹰山地区矿产地质调查
承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马生明
项目概况:项目采用资料收集整理、野外地质测量、遥感解译、物探、化探、槽探及测试分析等技术方法,对内蒙古黑鹰山地区开展矿产地质调查。
11.项目名称:燕山-太行成矿带丰宁和天镇地区地质矿产调查
项目负责人:王惠初
项目概况:项目采用资料收集整理、业务地质调查、矿产地质调查等技术方法,对燕山-太行成矿带丰宁和天镇地区开展地质矿产调查。
12.项目名称:中条-熊耳山成矿区地质矿产调查
项目负责人:李承东
项目概况:项目采用野外地质测量、物探、化探、遥感、槽探及测试分析等技术方法,对中条-熊耳山成矿区开展地质矿产调查。
13.项目名称:胶东成矿区栖霞-牟平地区地质矿产调查
项目负责人:唐文龙
项目概况:项目采用资料收集整理、野外地测量、遥感解译、物探、化探、钻探、槽探及测试分析等技术方法,对胶东成矿区栖霞-牟平地区开展地质矿产调查。
14.项目名称:内蒙古集宁浅覆盖区矿产地质调查
项目负责人:成秋明
项目概况:项目采用资料收集整理、遥感解译、野外地质测量、物探、化探、钻探和测试分析等技术方法,对内蒙古集宁浅覆盖区开展矿产地质调查。
15.项目名称:永定河冲积平原区域地质调查
项目负责人:邓晓红
项目概况:项目采用地面路线调查、遥感、剖面测量、物探、钻探等技术方法,对永定河冲积平原开展区域地质调查。
16.项目名称:华南重点矿集区稀有稀散和稀土矿产调查
承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王成辉
项目概况:项目采用地质测量、遥感解译、钻探、槽探、测试分析等技术方法,对华南重点矿集区开展稀有稀散和稀土矿产调查。
17.项目名称:东部地区硼磷萤石等重要非金属矿产调查
承担单位:中化地质矿山总局
项目负责人:商朋强
项目概况:项目采用资料收集整理、地质测量、路线调查、物探、化探、遥感、钻探、槽探及测试分析等技术方法,对东部地区开展硼磷萤石等重要非金属矿产调查。
18.项目名称:中西部地区晶质石墨等特种非金属矿产调查
承担单位: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
项目负责人:高树学
项目概况:项目采用资料收集整理、遥感解译、区调、矿调、物探、槽探、钻探、化探等技术方法,对中西部地区开展晶质石墨等特种非金属矿产调查,以晶质石墨、高纯石英、金刚石等为主攻矿种。
19.项目名称:特殊地质地貌区填图试点(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承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胡健民
项目概况:项目采用资料收集整理、野外试点填图等技术方法,对戈壁荒漠区、平原区、高山峡谷区、森林沼泽区、强风化层风化区、岩溶区、黄土区等特殊地质地貌区开展填图试点。
20.项目名称:内蒙古中东部荒漠草原浅覆盖区1∶5万填图试点
承担单位:北京探矿工程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宋殿兰
项目概况:项目采用地质调查、剖面测量、物探、遥感、钻探、测试分析等技术方法,对内蒙古中东部荒漠草原浅覆盖区开展1∶5万填图试点。
21.项目名称:秦岭及天山等重点成矿区带航空物探调查
承担单位: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项目负责人:范正国
项目概况:项目采用资料收集整理、航空物探、岩石物性测量、异常查证等技术方法,对秦岭及天山等重点成矿区带开展航空物探调查。
22.项目名称:国产卫星数据质量改进与地质矿产综合应用示范
项目负责人:郑雄伟
项目概况:项目采用目视解译、计算机信息自动提取、野外验证等技术方法,对国产卫星数据质量改进与地质矿产综合应用示范开展研究。
23.项目名称:天山-北山重要成矿区带遥感调查
项目负责人:闫柏琨
项目概况:项目对天山-北山重要成矿区带(新疆若羌镍(铜)整装勘查区-甘肃营毛沱多金属整装勘查区一带、吉林公主岭地区、新疆准噶尔盆地乌伦古坳陷西北缘)开展地质矿产、土地质量、油气地质遥感调查。
24.项目名称:西北地区重要盆地和成矿带无人机航空物探资源调查
项目负责人:崔志强
项目概况:项目采用1∶5万高精度无人机航空磁测、1∶5万直升机航空物探(磁/放)综合测量等技术方法,对西北地区重要盆地和成矿带开展无人机航空物探资源调查。
25.项目名称:新疆东天山中段有色金属基地综合地质调查
承担单位: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毛启贵
项目概况:项目采用野外地质测量、遥感解译、槽探、钻探、物探等技术方法,对新疆东天山中段有色金属基地开展综合地质调查。
26.项目名称:川西稀有金属矿集区综合地质调查
承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张贻
项目概况:项目采用资料收集整理、野外地质调查、遥感、物探、化探等技术方法,对川西开展稀有金属矿集区综合地质调查。
27.项目名称:祁连-天山及周缘盆山结合带深部地质调查(中国地质科学院)
承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
项目负责人:陈宣华
项目概况:项目采用物探、构造填图、遥感解译、地质热年代学分析、岩石探针与化学地球动力学示踪等技术方法,对祁连-天山及周缘盆山结合带开展深部地质调查。
取得以下主要成果:(1)取得了对祁连山、天山及周缘盆山结合带深部地壳结构、物质组成、深部过程与构造演化历史的新认识。(2)厘定了早古生代北祁连洋(原特提斯洋)双向俯冲“化石”俯冲带的存在;揭示了祁连造山带及周缘印支期以来构造事件与盆山演化历史;精细厘定祁连山北缘早白垩世早期复杂逆冲推覆、双重构造和飞来峰构造,以及挤压构造变形与早白垩世晚期伸展断陷盆地形成及右行走滑断裂发育之间的关系;提出青藏高原北缘多阶段高原隆升与扩展的新模式;建立祁连造山带新元古代以来的构造演化新模式;发现榆木山飞来峰之下油气显示。(3)在西天山,超宽频大地电磁测深剖面揭示天山造山带及周缘全地壳/岩石圈电性结构与盆山耦合关系,预示可能具有向造山带之下延伸的油气资源远景区。(4)深部地质调查研究团队形成了深部地质与深地科学、地球物理(含深地震反射、宽角反射/折射和大地电磁测深)和地球化学(含同位素示踪与填图)研究的中坚力量。
28.项目名称:显生宙重大岩浆事件调查与岩浆岩试点填图
项目负责人:薛怀民
项目概况:项目采用资料收集整理、区域地质调查、遥感解译、同位素测年、探针等技术方法,对典型地区开展显生宙重大岩浆事件调查与岩浆岩试点填图。
29.项目名称:内蒙东南部地区三维地质调查应用示范
项目负责人:郭磊
项目概况:项目采用资料收集整理、野外地质测量、物探、化探及测试分析等技术方法,对内蒙东南部地区开展三维地质调查应用示范。
30.项目名称:渤海海峡、台湾海峡、琼州海峡等海域地应力观测与地壳稳定性评价
项目负责人:彭华
项目概况:项目采用资料收集整理、物探、钻探、地应力测量等技术方法,对渤海海峡、台湾海峡、琼州海峡等海域开展地应力观测与地壳稳定性评价。
31.项目名称:羌塘盆地金星湖-隆鄂尼地区油气资源战略调查
项目负责人:付修根
项目概况:项目采用资料收集整理、物探、化探、测井等技术方法,对羌塘盆地金星湖-隆鄂尼地区开展油气资源战略调查。
32.项目名称:松辽外围东部断陷盆地群油气基础地质调查
承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
项目负责人:张交东
项目概况:项目采用资料收集整理、野外油气地质调查、钻探、物探等技术方法,对松辽外围东部断陷盆地群开展油气基础地质调查。
33.项目名称:准噶尔盆地及周缘油气基础地质调查(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
项目负责人:周新桂
项目概况:项目采用资料收集整理、地质剖面测量、地质路线调查、岩心观察、物探、钻探、测试分析等技术方法,对准噶尔盆地及周缘开展油气基础地质调查,重点针对博格达山前带、乌伦古坳陷、伊犁盆地等油气矿权空白区开展调查工作。
34.项目名称:柴达木盆地及周缘油气基础地质调查
项目负责人:李宗星
项目概况:项目采用资料收集整理、重磁、地震、电法综合解释、1∶2000地质剖面测量、槽探、钻探、测井、气相色谱录井、岩心编录、页岩气现场解吸、采样与测试等技术方法,对柴达木盆地及周缘开展油气基础地质调查。
35.项目名称:四川盆地下古生界海相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
项目负责人:余谦
项目概况:项目采用资料收集整理、地表地质调查、物探、钻井、测试分析等技术方法,对四川盆地开展下古生界海相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
36.项目名称:南方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
项目负责人:郭天旭
项目概况:项目采用资料收集整理、野外地质调查、地质调查井钻探、老井复查、测井资料解释,钻井编录、广域电磁测量、地震资料重新处理解释、样品分析测试、岩心高光谱扫描和数据库建设等技术方法,对南方开展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
37.项目名称:南方地区1∶5万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填图试点(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
项目负责人:金春爽
项目概况:项目采用野外地质测量、物探、钻探、槽探及测试分析等技术方法,对南方地区15个工作区开展1∶5万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填图试点。
38.项目名称:特殊用煤资源潜力调查评价
承担单位:中国煤炭地质总局
项目负责人:宁树正
项目概况:项目采用资料收集整理、地质调查、采样测试、综合编图等技术方法,对特殊用煤开展资源潜力调查评价。
39.项目名称:全国特种煤资源综合评价与信息系统建设
项目负责人:周凤英
项目概况:项目采用资料收集整理、野外调查、实地调研、采样测试、分类编图、综合分析、数据库集成、信息系统建设等技术方法,对全国开展特种煤资源综合评价与信息系统建设。
40.项目名称:青海西宁-贵南地区地热资源调查
承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项目负责人:张森琦
项目概况:项目采用遥感、野外地质调查、物探、钻探、测试分析、数值模拟等技术方法,对青海西宁—贵南地区开展地热资源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