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为天︱为什么说“口粮会有的”?澎湃研究所澎湃新闻

粮食在中国的定义包括谷物、豆类和薯类。正因为分类口径原因,所以中国每年进口近1亿吨大豆“拖累”了粮食自给率,使得自给率水平从97%降到85%。现在不用讨论自给率水平的数字概念,因为无论数字怎么改,进口都在那里。

现在的问题是,这1亿吨大豆进口对中国来说意味着什么?有一部分观点认为,1亿吨大豆进口摧毁了中国的大豆产业,威胁了中国的粮食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大豆进口的确对国内大豆种植构成了影响,但是需要看到的是,正是1亿吨大豆的进口,构筑了中国廉价的肉类生产体系——2019年我国的肉鱼蛋奶产量是2亿吨,人均近300斤动物食品,每人每天8两荤菜。

没有大豆进口的日子并不远。1995年之前中国还是大豆出国口,当时的景象如何,不妨回顾一下。1995年中国肉鱼蛋奶产量是1亿吨,正好是2019年的一半,当年人口12亿人,人均166斤动物性食品,每人每天4两5的荤菜。人均每天的荤菜从4两5到8两的就是这1亿吨大豆的作用。

怎么能没有油水

预期寿命提高的秘诀一是医疗水平的提高,二是营养状况改善。营养不良最容易写在脸上,就是皱纹,主要由于油脂摄入不足。

1995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71岁,2019年是77岁。期间,肉类消费增长了80%,而油脂消费从人均6公斤增长到24公斤,增长了4倍。在这个跨越中,大豆贡献了80%。川菜之所以越过长城、走向世界,完全得益于植物油产量的快速增长。水煮肉片、酸菜鱼、麻小这些美食的诱人卖相相当一部分来自油亮的色泽,跟自拍打光同样的道理。

假设没有1亿吨大豆进口,即完全自给,对应的直观事实是:食物消费水平基本倒退回1995年,饿死人肯定是不至于的,但是想要撸串、小烧烤,那也是不可能的。极端情况下,完全自给当然可以,只是生活不会像现在这样美好,所有人一半以上的开支是购买食品,电影院、手游、健身房……这些还是不要想了。

口粮绝对安全

世界上没什么绝对的事,除了“口粮绝对安全”之外,似乎很难在政策性表述中看到“绝对”这样一个修饰成分。对大多数人来说,粮食概念等同于谷物,大致就是大米、面条、玉米、小杂粮之类。对中国政府而言,“口粮绝对安全”是指谷物当中的水稻和小麦,2019年中国水稻小麦产量是3.4亿吨,人均每年480斤,折算成大米面粉是人均每天接近1斤的数量。

当前的问题是,最近这些年以来,由于人们吃荤吃的越来越多,米面消费量不断下降,从而导致供大于求,使得总有相当数量的水稻、小麦进入国家储备体系。粮食储备数据属于保密数据,所以行业内一般采用估算,并逐年修正。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估算数据来看,当前中国大米、小麦库存数据分别是1亿吨、1.3亿吨,对应的全球数字是1.8亿吨、2.8亿吨。这就意味着:当前全球口粮库存的一半在中国。

所以,在没有大豆进口的条件下,即使不考虑当前的粮食生产,完全凭借中国粮食库存,中国居民也能熬上一年半载。可以提供几个佐证,最直观的佐证是从春节以来,没有发生一起粮油领域的囤积或哄抢,按照危机思维,如果粮油储备跟不上的话,那么哄抢是必然的。还有一个佐证就是3月份政策性小麦拍卖还是2016年的麦子。所以说,口粮绝对安全此言不虚。

“绝对安全”的代价惊人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对粮食进行集中统一的储备管理。任何一个国家,政府都会掌握一部分物资储备,粮油物资储备也不例外,但是最主要的储备方式是依靠商业储备,或者说民间储备。原因很简单,政府储备是有成本的。2019年粮油物资储备的中央财政支出接近1200亿元,相当于每人付了85元,这个仅仅是储备支出。并不是任何一国的政府都能拿出这个预算的。

除了经济之外,粮食安全在中国政治语境中一直都有特殊意义,除了“口粮绝对安全”之外还有“米袋子省长负责制”,“三农压舱石”等通俗表述。饥饿基因会遗传,差不多可以认为:“吃”是中国政府的头等大事。个人并不赞同过度的粮食安全冗余,但是个人观点无法匹敌政府决策,甚至无法说服汹涌民意。从客观来说,中国粮食安全水平可能是全球最好的,原因就是:“不惜一切代价”!

粮食安全,具体到吃这个问题上,对于中国来说,自给率与粮食安全基本上关系不大。进口也好,不进口也罢,该生产多少就生产多少。中国不同于日本,虽然农业生产资源并不优越,但是发起狠来进行生产,也不至于饿死人。粮食也不是光刻机和CPU,只要有了一定的产量基础,也不存在卡脖子的理由,当前的行情是大家都希望中国多买点粮食。美国一方面在高科技领域限制中国,另一方面又要求多买美国农产品。

至于疫情对全球农产品贸易体系的威胁,包括各种自然灾害,都无法动摇中国的粮食安全基础,米面油可以适当买一点,买太多短期吃不完也会影响品质和口感。中国粮食安全是完全有保障的。

THE END
1.概述粮食指植物可供人类食用的部分。狭义的粮食单指谷物(cereal),即禾本科作物的种子(以及例外情形的非禾本科的荞麦种子)。广义的粮食还要包括豆科植物的种子,以及马铃薯等植物可供食用的根或茎部。粮食所含营养物质主要为糖类(淀粉为主),其次是蛋白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对粮食的定义包括三大类谷物,包括麦类、稻谷http://mp2.allhistory.com/detail/5924145555b54278ac0018dd
2.粮食联合国关于饥饿和粮食不安全的解释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将饥饿描述为一种由膳食能量摄入不足引起的不适或痛苦的身体感觉。当一个人无法定期摄入足够的热量来过上正常、积极和健康的生活时,这种身体感觉就会演变为长期饥饿。 而当一个人无法定期获得足够的安全和营养食品来维持正常生长和发育以及积极和健康的生活https://www.un.org/zh/global-issues/food
3.粮普联合国粮农组织对粮食安全的定义这个新定义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1996年11月,在第二次世界粮食峰会上,联合国粮农组织对粮食安全内涵做了新的表述:“只有当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粮食,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求及食物爱好时,才实现了粮食安全。”这一概念在之前的基础上又加人了质量上的https://www.jianshu.com/p/73f48be67de3
4.联合国bai粮农组织对粮食定义主要包括大米d来自ha123联合国bai粮农组织对粮食定义主要包括大米du、小麦和玉米三zhi大类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供数据显示全dao世界10主要水稻种植国依次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越南、泰国、缅甸、菲律宾、巴西和日本其虽国和印度世界上大产稻国因印两国人口众多绝大部分大米都用于国内消耗因此只有少部分用于进行国际贸易世界上前三https://weibo.com/5617270012/JeP9q8O5N
5.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聚焦全球粮食问题越来越多的人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人数继续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他们朝不保夕,急需粮食援助和生计支持,解决导致粮食危机的根源也因此空前紧迫,而不仅仅是在危机发生后才做出反应。这是5月4日发布的年度《全球粮食危机报告》传达的关键信息。报告由全球应对粮食危机网络发布,该网络是由联合国、欧盟、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组建,http://www.gicdc.com.cn/data/detail/ff80808181759034018185490af20a41
6.建议科学界定“粮食安全”的概念2001年9月,在波恩召开的世界粮食大会把可持续发展战略引入“粮食安全”概念中,它要求无污染、无公害,向消费者提供增强健康、保证延年益寿的粮食和其他食物。可见,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不同阶段对“粮食安全”的定义都是站在人类社会发展角度的,对具体国家而言并不能完全适用,这也无助于厘清粮食安全保障法的权利义务主线http://e.mzyfz.com/paper/2066/paper_55354_11436.html
7.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http://www.fao.org)是联合国内执行为农业发展提供资助和技术咨询的计划,搜集、分析和传播关于营养、粮食和农业方面的信息,向成员国政府提供政策和计划方面的咨询,组织成员国讨论世界粮食和农业问题的常设专门机构。该组织的活动包括四大领http://www.igsnrr.cas.cn/cbkx/kpyd/zybk/slzy/202009/t20200910_5693045.html
8.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中国是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积极力量“全球粮食安全治理需要我们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发挥各国政府、国际组织、企业和个人的作用。”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赵兵近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 10月16日是第四十四个世界粮食日。今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粮安天下,共建更好生活,共创美好未来”。 https://www.cfsn.cn/news/detail/22/270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