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视角:中国科技期刊如何走向“卓越”?|中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文献和数据平台,发起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鼓励重大基础研究成果率先在我国期刊、平台上发表和开发利用。”这为我国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指明了方向。

2019年中国科协、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强调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夯实进军世界科技强国的科技与文化基础。为贯彻落实《意见》,中国科协等7部门联合组织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推动科技期刊改革发展,努力探索中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之路。

5年来,在“卓越计划”的支持下,我国高水平期刊数量持续增多,部分优秀期刊跻身世界一流阵营,学术水平与发文规模同步提升,国际学术影响力显著增强,集群化办刊改革取得实效,期刊发展生态明显改善,中国科技期刊界的信心得到了空前提升。

科技期刊作为科技成果发布和交流的重要载体,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有助于增强我国在全球科技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进而提升国家整体科技创新能力。

自2019年“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启动以来,我国科技期刊整体面貌发生显著变化。根据《科学引文索引》最新统计数据,我国已有166种期刊国际学科排名进入前25%;55种期刊学科排名位居前5%;43种期刊学科排名前三;19种期刊学科排名第一;5种期刊影响因子进入全球百强……

面向未来,如何实现科技期刊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的根本转变,培育出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如何以期刊为载体,进一步提升国家的科技影响力和学术话语权,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在“卓越计划”有深入了解或在科技期刊领域耕耘多年的专家学者观点中,可以得到答案。

影响因子飞升背后,如何切实提升期刊国际影响力?

刘兴平(中国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部长):

近年来,我国科技期刊影响因子显著增长,但是在国际学术界的认可度还不够高,发表重要原始创新成果还不够多,在提升国际影响力方面还需持续努力。

要吸纳国际优秀办刊人才,建立与全球顶尖学术会议、一流科研机构、知名学者社区的常态化联系,积极邀约优质稿件。

要应用先进的数字出版平台,增强发表服务能力。通过多种渠道加大成果传播推广,扩大品牌影响力。还要从“小而精”向“大而强”转变,有意识地提升期刊载文量,扩大期刊作者群体。

吕建华(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

如何发挥科技期刊桥梁平台的作用?

刘兴平:

一是展示重要成果。既要密切联系一线专家学者,发现、组织优质论文,也要扩大稿件范围,提升发文规模,把自身打造成承载高水平成果的平台。

二是引领催化学科发展。要积极研判学科前沿发展方向,围绕热点策划组织重大学术会议,繁荣学术交流,促进学科传承和创新。

三是深化产学研融合。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重大科研项目、重大技术创新,发表在工程实践中所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推动创新成果更好、更快地转化到生产应用中去,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程宗明(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园艺研究(HorticultureResearch)》主编):

期刊要充分发挥平台作用,积极为科学家、为产业发展服务。

如何更好地培育期刊人才?

吴尚之(中国期刊协会会长):

要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落实和完善人才政策措施。在科技期刊人才管理使用方面,给予一定的选人用人自主权。期刊主管主办单位要在岗位设计、业绩考核、职业荣誉等各个方面,针对优秀期刊人才出台相应的专项支持措施。要优化人才结构,加强人才布局。

科技期刊人才培养,要适应事业发展、技术进步、产业转型的要求,加强针对性、前瞻性,逐步解决人才结构失衡问题。在科技期刊出版单位中,青年编辑出版人员是主体。除了以事业留人外,还要以待遇留人、以服务留人,让青年人才能够安身、安心、安业。

毕永华(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出版传媒集团总经理):

人才是办好期刊的关键,为此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及其附属期刊管理单位采取了针对性的措施。一是从制度层面确保编辑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例如,明确规定编辑团队的人员结构、编辑人员和科研人员同薪同酬,以及设置对优秀编辑人员的奖励等。二是为编辑人才提供H型职业发展路径,解决编辑人员晋升通道的问题。编辑人员可以选择行政类岗位,成为编辑部主任、出版传媒集团总经理等,也可以选择技术类岗位,成为行业期刊的技术专家。

此外,我们还采用了多元化、多维度的培训方法,以提高编辑人员的全面素质,致力于构建一支具有高素质和专业化特点的办刊团队。

程磊(《细胞研究(CellResearch)》编辑部主任):

目前,大部分国内科技期刊在编辑人员待遇、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空间等方面有待提高。近年来,国外出版集团纷纷在国内设立办事机构,抢滩布局。面对竞争,国内科技期刊亟须进行制度创新,在引才、留人等方面探索更灵活的制度,以激发编辑人员办刊的工作积极性。

“卓越计划”带来哪些改变?

毕永华:

“卓越计划”的实施,在中国科技期刊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科技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也激发了中国期刊人投身于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的热情,并且牵引了越来越多的机构参与办刊当中,为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程宗明:

“卓越计划”的实施对《园艺研究》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依托于该计划,期刊获得了经费资助。这为扩大期刊的国内、国际影响力起到了关键作用,吸引更多国外知名学者参加我们组织的学术会议。

接下来,我们将不断汲取“卓越计划”带来的养分,持续加强与国内外期刊同行、学者等的交流,维护期刊通过宣传积累起来的用户黏性,共同促进科技期刊的成长。

对“卓越计划”二期工程有何期待?

杜海涛(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卓越计划”第一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从我们的角度来讲,第一,希望第二期在覆盖面上可以进一步扩展,第一期主要覆盖英文期刊和少数中文期刊,第二期希望在科研成果的各个环节,包括基础研究环节、工程技术应用环节和技术普及环节,尤其是技术普及环节进一步地扩展;第二,在示范引领性方面,无论是集团化还是数字化、产业化,都要有一些示范引领的作用体现在新一期的“卓越计划”中,从而使第二期取得更好的效果。

白雨虹(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Light学术出版中心主任):

对下一阶段的“卓越计划”,我的建议主要有三点。

第一点是人才支持,希望加大人才支持力度。第二点是集群化和集团化,过去“卓越计划”支持的集群化主要以出版社为单位,这肯定是一个大的方向,但同时我也期待多样性,让我们有机会做一些小、精、强的集群或者集团。第三点是不提倡平均主义。

THE END
1.《煤炭科学技术》煤炭科学技术杂志社投稿影响因子:2.223964 被引频次:102208 数据库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2017);统计源期刊(2018);CSCD中国科学引文库(2019-2020);期刊分类:矿产开采 期刊介绍 煤炭科学技术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该刊为实用性的技术类刊物。辟有技术经验、实验研究、问题探讨、专家论坛、新产品、科技https://www.mtkxjs.cn/
2.煤炭科学技术杂志的期刊影响因子是多少?当然,影响因子只是衡量期刊影响力的一个指标,它不是唯一,如果过分依赖影响因子肯定是不理智的,还是需要根据自身情况,找到适合自己专业的期刊,如果期刊选择错误,文章再优秀也是没用的。 煤炭科学技术杂志创刊于1973年, 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主办, 北京出版, 邮发代号为80-337, 国内刊号为11-2402/TD。本刊重视学术导向https://www.youfabiao.com/mtkxjs/wenti/03.html
3.最新出炉!《煤炭科学技术》期刊引证指标稳居学科第二!2024年9月20日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召开了“2024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报告发布会”,会议发布的2024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显示,《煤炭科学技术》核心影响因子为2.644,总被引频次为7285。《煤炭科学技术》在22种“能源科学综合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的“核心总被引频次”、“核心影响因子”、“综https://www.chinacaj.net/news/88527.html
4.煤炭科学技术杂志期刊级别是什么?煤炭科学技术杂志期刊级别是北大期刊。 煤炭科学技术杂志简介 创刊时间:1973年 国内刊号:11-2402/TD 发行周期:月刊 主管单位: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邮编:暂无 杂志荣誉包括: 百种重点期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优秀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科双百https://www.haotougao.com/mtkxjs/wenda/03.html
5.《煤炭科学技术》曾用刊名:煤炭科学技术 主管单位: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创刊时间:1973年 国内刊号:11-2402/TD 国际刊号:0253-2336 所属专业:科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2.502 出版周期:月刊 本刊语言:中文 本刊开本:大16开 全年定价:¥360.00 https://www.91xueshu.com/q-mtkxjs/
6.煤炭科学技术期刊官网理想股票技术论坛提供关于煤炭科学技术期刊的官方信息,包括期刊简介、最新文章、投稿指南等。可查阅煤炭科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支持在线投稿及查询影响因子等期刊信息。 ,理想股票技术论坛https://www.55188.com/tag-8799306.html
7.煤炭科学技术杂志是什么期刊《煤炭科学技术》杂志创办于1973,是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统计源期刊,影响因子2.10,现被国家图书馆馆藏等机构收录,主要征稿方向:技术经验、试验研究、问题探讨、专题讨论、科学管理、新技术、新 煤炭科学技术杂志简介 本站主要从事期刊订阅及增值电信业务中的信息服务业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并非https://m.ais.cn/news/featured/3023
8.《煤炭科学技术》编辑部来我院访问交流2021年《煤炭科学技术》核心总被引频次达5791次,核心影响因子达2.167,学科综合排名第2位。https://sres.cumt.edu.cn/info/1052/10103.htm
9.《煤炭科学技术》杂志投稿须知煤炭科学技术2012年S1期1《煤炭科学技术》(月刊)创刊于1973年,是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主管、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主办的综合性煤炭科技期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其总被引频次与影响因子均居同类期刊前列,是煤炭行业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的主要发布媒体。2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1)本刊只接受网络投稿https://wap.cnki.net/touch/web/Journal/Article/MTKJ2012S1002.html
10.煤炭科学技术期刊《煤炭科学技术》1973年创刊,是Scopus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收录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中国地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T1类、中国煤炭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T1类。2020年《煤炭科学技术》核心总被引频次达4524次,核心影响因子达1.587,学科https://cqvip.com/journal/11441/11441/1991
11.国际煤炭科学技术学报期刊投稿邮箱杂志编辑部审稿同类刊中综合影响因子期刊主管部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煤炭学会 编辑部:《国际煤炭科学技术学报(英文)》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十三区35号煤炭大厦811室 邮编:100013 电话:010-87986415 刊内邮箱(202306期):jcst@chinacs.org.cn 网址:https://link.springer.com/journal/40789 国内https://www.eshukan.com/displayj.aspx?jid=10158
12.期刊介绍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2016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煤炭学报》核心总被引频次达到了7749,核心影响因子达到了1.966。 获奖情况: 1992年荣获首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二等奖,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优秀学术期刊二等奖,获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北京市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全优期刊奖; 1996年荣获第二届http://mtxb.izhengao.com/introduce/
13.国际煤炭科学技术学报(英文)期刊《国际煤炭科学技术学报(英文)》是由中国煤炭学会主办,为季刊,国际煤炭科学技术学报(英文)期刊同时被CSTPCD数据库收录。想了解更多国际煤炭科学技术学报(英文)期刊,杂志,导刊信息上钛学术文献服务平台。https://doc.paperpass.com/journal/gjmtkxyckgcxb-e/
14.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期刊/杂志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PDF 6页内容提供方:tina0229 大小:650.83 KB 字数:约3.32万字 发布时间:2021-11-10发布于浙江 浏览人气:425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中国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1109/5320312111004103.shtm
15.104个受认可地质学专业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近日,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编制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23版》正式发布。 2015年起,《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发布了反映期刊学术影响力的综合评价指标——学术期刊影响力指数(CI),将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二者结合起来考量,并对每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22881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