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西、陕西、内蒙古等省区的储量最为丰富。晋陕蒙(西)地区(简称“三西”地区)集中了中国煤炭资源的60%,另外还有近9%集中于川、云、贵、渝地区。经探测,内蒙古是煤炭资源储量最多的省份;山西省是第二,占全国总储量的30%。与资源分布相对应的,是煤炭生产也集中于这些地区。在漫长的地质演变过程中,煤田受到多种地质因素的作用;由于成煤年代、成煤原始物质、还原程度及成因类型上的差异,再加上各种变质作用并存,致使中国煤炭品种多样化,从低变质程度的褐煤到高变质程度的无烟煤都有储存。按中国的煤种分类,其中炼焦煤类占27.65%,非炼焦煤类占72.35%o中国虽然煤炭资源丰富,但适于露天开采的煤炭储量少,仅占总储
4、量的7%左右,其中70%是褐煤,主要分布在内蒙、新疆和云南。二、中国煤炭资源的特点(1煤炭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中国煤炭资源虽丰富,但勘探程度较低,经济可采储量较少。所谓经济开采储量是指经过勘探可供建井,并且扣除了回采损失及经济上无利和难以开采出来的储量后,实际上能开采并加以利用的储量。在目前经勘探证实的储量中,精查储量仅占30%,而且大部分已经开发利用,煤炭后备储量相当紧张。中国人口众多,煤炭资源的人均占有量约为2344t,而世界人均的煤炭资源占有量为312.7t,美国人均占有量更高达1045t,远高于中国的人均水平。煤炭资源的地埋分布极1、半衡。中国煤炭资源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煤炭资源
5、的分布与消费区分布极不协调。从各大行政区内部看,煤炭资源分布也不平衡,如华东地区的煤炭资源储量的87%集中在安徽、山东,而工业主要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南地区煤炭资源的72%集中在河南,而工业主要在武汉和珠江三角洲地区;西南煤炭资源的67%集中在贵州,而工业主要在四川;东北地区相对好一些,但也有52%的煤炭资源集中在北部黑龙江,而工业集中在辽宁。各地区煤炭品种和质量变化较大,分布也不理想。中国炼焦煤在地区上分布不平衡,四种主要炼焦煤种中,瘦煤、焦煤、肥煤有一半左右集中在山西,而拥有大型钢铁企业的华东、中南、东北地区,炼焦煤很少。在东北地区,钢铁工业在辽宁,炼焦煤大多在黑龙江;西南地
7、我国煤炭行业也像所有其他行业一样,完全在计划经济的环境下运行,所有的煤炭生产任务都由国有企业承担。企业的建设与发展基本上依赖国家投资,企业的生产、销售、定价完全遵从政府计划。2、80年代和90年代上半期的粗放发展时期:III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各个行业的发展趋于活跃,社会经济对作为基础能源的煤炭的需求量猛增,煤炭供应紧张。煤炭供应紧张成为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的因素。针对这一情况,国家放宽了对煤炭行业的管理政策,在加快发展国有重点煤矿发展的同时,鼓励发展乡镇小煤矿。1983年4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乡镇煤矿的八项措施的文件,提出要”积极发展地方国营煤矿和小煤矿”,倡导”大中小
8、煤矿并举的政策。随后的1984年和1985年,政府分别提出”有水快流”和”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大中小煤矿一起搞”的方针。其结果是我国煤矿数量迅速增加,产业集中度极低。截至到1997年底,我国共有大小矿井6.4万处,其中61万处为小矿井,占比接近总数的94%。3、1998年至2007年的整顿治理期:11111但质量相当=JIH,由于前一阶段粗放型管理政策的引导,煤炭行业在80年代和90年代前半期虽然发展速度迅低下。过低的产业集中度造成供需两端信息传导不畅,市场竞争极度激烈,价格秩序混乱,全行业陷入不景气。1996年第二季度开始出现了煤炭供大于求的局面,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2000年。在这种混乱
9、的行业秩序下,我国国有大型煤矿经营举步维艰。针对这一情况,中央在1998年撤销了煤炭工业部,将重点煤矿下放给各地方政府,并针对煤炭行业的问题相继颁布了若干政策,整个煤炭行业进入了整顿期。四、中国煤炭行业现状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近年来,受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我国煤炭产量和消费量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目前中国煤炭行业现状是:1、在能源生产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我国是“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这一特点决定了煤炭将在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且长期不会改变。目前我国煤炭可供利用的储量约占世界煤炭储量的11.67%,位居世界第三。我国是当今世界上第一产煤大国,煤炭产量占世界的35%以上。我国也
10、是世界煤炭消费量最大的国家,煤炭一直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重要原料,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煤炭始终占一半以上。2、需求和供给:供需总体平衡,局部供不应求in我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也是最大的煤炭消费国。2004年至2006年,我国煤炭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0.3%,2006年、2007年上半年我国煤炭总产量分别为23.8亿吨和10.82亿吨。受煤炭进出口税率变化、国内煤炭需求旺盛和人民币升值影响,预计中国煤炭未来一定时期内出口量进一步减少,进口量进一步增加。煤炭消费结构日趋多元化并向关键行业集中。目前我国的煤炭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长期以来电力、冶金、化工和建材4个行业是主要耗煤
13、矿安全监察和检查指导地方政府监管煤矿安全工作的职能。国土资源部负责对煤炭资源勘查、开采的监督管理,对无证非法开采、超层越界开等乱采滥挖煤炭资源违法行为的查处。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协助政府制定煤炭行业规范和标准,推动和促进煤矿企业加强安全基础管理。五、我国煤炭行业存在的问题自1949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煤炭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煤炭行业各方面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我国煤炭行业目前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整体技术水平较低我国煤炭工业通过多年技术改造,技术水平有很大提高,建成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型煤炭企业,这些企业基本上实现了采煤综采化、掘
14、进综掘化、运输机械化、监测监控自动化、管理手段现代化。173年产400600万吨煤炭的综采技术装备实现了国产化。2005年,国有重点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82.7%,批煤炭企业的生产和安全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煤炭行业整体技术水平较低,特别是中小型煤炭企业,小型矿井生产技术装备水平极低;乡镇煤矿生产工艺落后,浪费资源现象严重。2、市场集中度过低,无序竞争严重在我国,除了大型国有煤炭生产企业以外,还有数量众多的小型企业进行煤炭开采和销售。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能源紧缺的问题愈加凸现,安全、环保和煤炭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性日益增加。鉴于上述原因,我国政府加快煤炭行业整合的
15、调控力度,促进加快发展大型煤炭基地和大企业集团,坚持整顿关闭小煤矿。国家发改委规划2007年底前将3万吨以下的小煤矿全部关闭。尽管目前我国煤炭产业集中度较低,但未来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必将成为煤炭工业结构的主体,对平衡国内市场供需关系起重要作用。根据安监总局的统计数据,2006年我国最大的10家煤炭生产企业的产量总和为595.0百万吨,约占当年国内煤炭总产量的25.6%o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1家大型私营煤炭公司煤炭年产量在2亿吨以上,约占美国煤炭总产量的18%左右;俄罗斯1家大公司产煤2.50亿吨,占全国95%;印度1家大公司产煤2.40亿吨,占全国77%o煤炭行业竞争的趋势将由价格竞争转为
16、资源竞争。近几年,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发展,对煤炭产品的需求逐年递增,煤炭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情况得到缓和,由价格竞争转为对资源的竞争。国务院正在大力整合煤炭资源,规划建设十三个国家级煤炭基地,涉及14个产煤省区,拥有煤炭保有储量6,908亿吨,占全国70%,规划2010年年产量达到17亿吨,届时我国煤炭企业将形成较为集中的市场态势,煤炭市场竞争格局将得到根本改变。煤炭销售量主要受市场需求、自身生产能力和运输能力的影响,煤炭企业在煤炭供应的稳定性、供货的可靠性和及时性、客户服务、煤炭质量和价格等方面面临来自于国内其他煤生产商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煤炭企业集中度过低,形成了煤炭产业的无序竞争。一方面不能
18、趋势主要体现在煤炭行业的十一五”发展规划中,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对我国未来一段时期煤炭行业发展态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十一五”时期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方针、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1、基本发展趋势(1)煤炭需求将继续保持稳步上升势头。“十一五”期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约为7.5-83%,年均煤炭消费增长量约为4一4.5%o综合考虑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节能降耗等因素,预测2010年全国煤炭需求总量为26亿吨。(2)煤炭价格将继续保持平稳上升态势。从价格方面分析,旺盛的市场需求、煤炭价格市场化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等因素将推动煤炭价格平稳上扬。预计未来几年煤炭价格总体平
19、稳,略有上扬。同时,近两年来国家集中调整煤炭产业政策,政策性增支因素较多,煤炭生产成本大幅上升,也必然推动煤炭价格上扬。此外,适度提高煤炭价格,是促进用煤行业结构调整与节能技术进步,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必然选择。煤炭供需将保持紧平衡态势。若从2006年开始,年投资达到500-600亿元,年投产规模达到1.2-1.5亿吨/年左右,到2010年全国产煤2527亿吨,同时考虑到“十一五”期间,我国煤炭出口将逐步减少,进口逐步增加,因此煤炭供应基本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煤炭的需求,煤炭市场的总体形势是可以做到供求基本平衡。但不排除煤炭市场可能出现优质煤炭供应偏紧,劣质煤炭供大于求的局面。(4)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