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汇编:对比阅读(含解析).pdf

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汇编-对

比阅读(含解析)

浙江省宁波市2023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汇编-对比阅读

一、对比阅读

(2023年浙江省余姚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班级开展“爱国人

物故事会”活动。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

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

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

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

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选自《左传》)

【乙】

冬,晋侯围原,命三日之粮①。原不降,命去之。谋出,曰:“原

将降矣。”军吏曰:“请待之。”公曰:“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

得原失信,何以庇之?所亡滋多。”退一舍而原降。迁原伯贯于冀②。

赵衰为原大夫,狐藻③为温大夫。

卫人平莒④于我。十二月,盟于洗,修卫文公之好,且及莒平也。

晋侯问原守于寺人勃鞋⑤。对曰:“昔赵衰以壶倏⑥从,径⑦,

馁而弗食。”故使处原。

【注释】①三日之粮;携带三日之粮。②冀:在今山西河津县东

北。③狐漆(zhen):人名。④莒(jd):古时国名。⑤寺人勃鞋:

人名。⑥殖(sun):指晚坂,亦泛指熟食,饭食。⑦径:指晋侯行

大路,赵衰走小路,两人失散。

1.疏通故事。请解释下面“原文例句”中的加点字,补全表格。

文言现象原文例句解释加点字释义方法(供参考)

古今异义肉食者鄙(1)【查阅字典】①浅陋;②

看不起;③边远的地方;④谦辞,用于自称。

词类活用神弗福也(2)【联系语境】民弗从(听

从,跟从)也

盟于洗(3)【课内迁移】为坛而盟

词类活用所亡滋多(4)【联系成语】亡羊补牢

亡处亡气没有【参照注释】

2.读懂人物。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

3.表演人物。请分析人物语言,完成讨论。

小余:我觉得鲁庄公说''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这句

话时,连用三个四字短语,句式工整,语势强烈。表演时要注意语气,

应该读出庄公那种以为凭小恩小惠就能获得民众支持的自信,从而表

现他的“未能远谋二

小姚:我同意你用这样的语气去表演。【乙】文中晋侯说“得原

失信,何以庇之?所亡滋多。”这句话也很值得玩味。

小余:我再来试试:—

小姚:再次同意你的解读和表演。抓住人物的语气,能帮助我们

更好地走进故事与人物内心。

4.理解内涵。结合【甲】文中的曹刿和【乙】文中的赵衰面临

国家外患时的言行,说说他们的爱国精神。

5.充实活动。为了丰富故事内容,活动组从经典名著中撷取爱

国人物。请从下面备选人物中选择一个,结合人物事迹,讲讲他(她)

的爱国之情。

备选人物:A.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B.尼摩船长(《海

底两万里》)

C.周恩来(《红星照耀中国》)D.江姐(《红岩》)

(2023年浙江省余姚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班级开展“爱国人

物故事会”活动。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

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

(选自《左传》)

冬,晋侯围原,命三日之粮①。原不降,命去之。谍出,曰:“原

晋侯问原守于寺人勃醍⑤。对曰;“昔赵衰以壶飨⑥从,径⑦,

【注释】①三日之粮:携带三日之粮。②冀:在今山西河津县东

北。③狐藻(zhen);人名。④莒(iu):古时国名。⑤寺人勃提(d

I);人名。⑥飨(sun);指晚饭,亦泛指熟食,饭食。⑦径;指晋

侯行大路,赵衰走小路,两人失散。

6.疏通故事。请解释下面“原文例句”中的加点字,补全表格。

文言现象原文例句解释加点字释义方法(供参考)

古今异义肉食者鄙(1)______【查阅字典】①浅陋;②看不

起;③边远的地方;④谦辞,用于自称。

词类活用神弗福也(2)【联系语境】民弗从(听从,

跟从)也

盟于跳(3)【课内迁移】为坛而盟

一词多义所亡滋多(4)【联系成语】亡羊补牢

7,读懂人物。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

8.表演人物。请分析人物语言,完成讨论。

小余:我觉得鲁庄公说“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这句

现他的“未能远谋”。

小余:我再来试试:___

9.理解内涵。结合【甲】文中的曹刿和【乙】文中的赵衰面临

10.(2023年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请你阅读

下面的文言诗文,从欧阳修和梅尧臣的交往中探求交友之道。

梅尧臣字圣俞,宣州宣城人,侍读学士询从子也,工为诗,以深

远古淡为意,间出奇巧,初未为人所知。……欧阳修与为诗友,自以

为不及。……尧臣家贫,喜饮酒,贤士大夫多从之游,时载酒过门,

善谈笑,与物无忤,诙嘲刺讥托于诗,晚益工。有人得西南夷布弓衣

①,其织文乃尧臣诗也。名重于时如此。

(选自《宋史梅尧臣传》)

[注]①弓衣:装弓的袋。

余尝问诗于圣俞,其声律之高下文语之疵病可以指而告余也;至

其心之得者,不可以言而告也,余亦将以心得意会,而未能至之者也。

圣俞久在洛中,其诗亦往往人皆有之。今将告归,余因求其稿而

写之。然夫前所谓心之所得者,如伯牙鼓琴、子期听之,不相语而意

相知也。余今得圣俞之稿,犹伯牙之琴弦乎。

(选自欧阳修《书梅圣俞稿后》)

(1)用“/”给【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其声律之高下文语之疵病可以指而告余也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诙嘲刺讥托于诗,晚益工。

②余今得圣俞之稿,犹伯牙之琴弦乎。

(3)【甲】文中多处运用侧面描写,请指出其中的一处并说说其

作用。

(4)在历史上,欧阳修和梅尧臣是相知相交三十年的挚友。请你

谈两点感悟。

【链接】

(5)欧阳修和梅尧臣都有秋日抒怀的五言律诗,请阅读下面的诗

歌,回答问题。

秋日家居

梅尧臣

移榻爱晴晖,脩然①世虑微。

悬虫②低复上,斗雀堕还飞。

相趁入寒竹,自收当晚闱。

无人知静景,苔色照人衣。

秋怀

欧阳修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

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感事悲双鬓,包羞③食万钱。

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④田。

[注]①愉然:无拘无束,超脱的样子。②悬虫:蜘蛛。③包羞:

对所做事感到耻辱。④颍东:指颍州(今安徽阜阳)。欧阳修在皇祐

元年知颍州,翌年,约梅圣俞买田于颍州。

A.梅尧臣《秋日家居》中的“无人知静景,苔色照人衣”和欧

阳修《秋怀》中的“,”都带有一种淡雅的韵味。

B.两首诗都写秋日,请你结合诗句体会两位诗人的不同心情。

(2023年浙江省宁波市南三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一)陈太丘

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

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

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

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

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世说新语方正》)

(二)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

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日:“老父在太丘强者绥"袁公曰:“孤

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

“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②,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

孔子亦不师周公。”(《世说新语政事》)

(三)遭父忧,每哀至,辄呕血绝气,虽衰服已除,而积毁消瘠,

殆将灭性。豫州刺史嘉其至行,表上尚书,图象百城,以厉风俗。(《后

汉书陈纪③传》)

[注释]①绥:安抚,体恤。②周旋动静:这里指思想和行动。③

陈纪(129-199),字元方,以至德称。

11.文言词语积累

类型字词义项例句

一字多义法①法令,制度;②方法,做法;③效法,仿效;④

标准,法则。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问:符合例句中“法”

的应是哪项(填序号):(1)

一义多字则、辄(2)____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②每哀至,

辄呕血绝气

法、(3)____效法,学习①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②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词类活动期,名词作动词约定陈太丘与友期行

通假字不通“否”,表示否定。相当于“吗”尊君在不?

1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四处)

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

其所安久而益敬。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友人惭,下车引之。

(2)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14.俄国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才华总是通过独立的活动才能

成长起来的。”请结合材料(三)里陈纪的具体活动,说说他成长了

哪些“才华”。

(2023年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甲】

小石潭记

(唐)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琳环,心乐之。伐

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

纸,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

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

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

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

恕已,曰奉壹。

游盘山①记(节选)

(明)袁宏道②

其山高古幽奇,无所不极。述其最者:初入得盘泉,次曰悬空石,

最高曰盘顶也。泉莽莽行,至是落为小潭,白石卷而出底皆金沙纤鱼

数头尾鬣可数,落花漾而过,影彻底,忽与之乱。游者乐,释衣,稍

以足沁水,忽大呼曰“奇快”,则皆跃入。没胸,稍溯而上,逾三四

石,水益哗,语不得达。间或取梨李掷以观,旋折奔舞而已。悬空石

数峰,一壁青削到地,石粘空而立,如有神气性情者。亭负壁临绝涧,

涧声上彻,与松韵答。其旁为上方精舍,盘之绝胜处也。

盘顶如初抽笋,锐而规,上为窣诸波③,日光横射,影落塞外④,

奔风忽来,翻云抹海。住足不得久,乃下。迂而僻,且无石级者,曰

天门开。从髻石取道,阔以掌,山石碍右臂,左履虚不见底,大石中

绝者数。先与导僧约,遇绝险处,当大笑。每闻笑声,皆胆落。扪萝

探棘,更上下仅得度。两岩秀削立,太古⑤云岚,蚀壁皆翠。下得科

石,方广可几筵。抚松下瞰,惊定乃笑。世上无拼命人,恶得有此奇

观也?

【丙】

独秀峰

(清)袁枚

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

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

三百六级登其巅,一城烟水来眼前。

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

【注释】①盘山:在北京平谷区与天津蓟州区之间。②袁宏道:

明代文学家,湖北公安县人,文学思想主张"性灵说"。袁宏道生活时

期正值晚明最好的时期,四海升平,万物安宁。袁宏道先后七次上疏,

辞官后去江南各地游玩,开启他一生中最为闲适最为愉悦的山水之行。

③窣诸波:梵语"塔"。④塞外:长城。⑤太古:远古。

【任务一】字斟句酌

1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白石卷而出底皆金沙纤鱼数头尾鬣可数

16.请你参照表格中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的文言词汇。

文言词汇方法借鉴字词释义

影彻底成语联想法:响彻云霄(1)

亭负壁临绝涧课内迁移法: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

(2)

独秀峰尤冠其首查找字典法:①帽子②戴帽子③超出众人,居

第一位。(3)()(序号)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两岩秀削立,太古云岚,蚀壁皆翠。

【任务二】情感体悟

较“乐”之不同。

19.【乙】【丙】都以议论结尾,但表达的游山收获不同,请比读

分析。

【乙】世上无拼命人,恶得有此奇观也?

【丙】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

(2023年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同学们最难

忘的事就是过节日,请你阅读下面五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________观竞渡

(明)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材料二]

蝶恋花密州

(宋)苏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

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

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背景]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词人到密州任知州,正遇佳

节,上街游玩时有感而作。

[材料三]

江城子

(宋)秦观

天气醉游郎。莺儿狂。燕儿狂。翠盖红缨,道上往来忙。

记得相逢垂柳下,雕玉佩,缕金裳。

春光还是旧春光。桃花香。李花香。浅白深红,一一斗新妆。

惆怅惜花人不见,歌一阕,泪千行。

[材料四]

重午(节选)

[宋]吴自牧

杭都风俗,自初一日至端午日,家家买桃、柳、葵、榴、蒲叶、

伏道①,又并市美、粽、五色水团、时果、五色瘟纸,当门供养。自

隔宿及五更,沿门唱卖声,满街不绝。以艾与百草缚成天师,悬于门

额上,或悬虎头、白泽②。或士宦等家以生朱于午时书“五月五日天

中节,赤口白舌尽消灭”之句。此日采百草或修制药品,以为辟瘟疾

等用,藏之果有灵验。杭城人不论大小之家,焚烧午香一月,不知出

何文典。其日正是葵榴斗艳,桅艾争香,角黍包金,菖蒲切玉,以酬

佳景。不特③富家巨室为然,虽贫乏之人,亦且对时行乐也。

(节选自《梦粱录》)

[注释]①伏道:祈福消灾的神符。②白泽:辟邪神兽。③不特:

不只。

【裨补缺漏】

20.前三则材料的空缺处都有节日名,请你为空缺处选出正确的

一项是()

A.端午、上元、清明B.重阳、除夕、上元

C.端午、除夕、上元D.重阳、上元、清明

【划分句读】

21.给材料二中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

B.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

C.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

D.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

【梳通文意】

22.根据语境和方法提示,请你解释加点字和句子。

原文词语释义方法策略

江亭暇日堪高会(1)成语推断法:目不暇接

满街不绝(2)字形推断法:古字形像以刀断丝。

以为辟瘟疾等用(3)(填序号)查字典法:①开垦,

开辟②同“避”,躲开,避免③偏僻④打比方,通“譬”

以酬佳景(4)课内迁移法: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

不特富家巨室为然,虽贫乏之人,亦且对时行乐也。翻译句子:

(5)

【探究意义】

23.阅读以上四则材料,同学们展开讨论,请你参与探究活动。

小慈:传统节日本该欢乐,我却感觉这些诗人都有“愁绪”,如

《观竞渡》诗人通过热闹喜庆节日的场面描写,触景生情,抒发对屈

原的思念,吐露诗人生活中的哀愁。

小溪:另外两首词中我选一首,谈谈节日中的“愁绪”:(1)

小赵:节日的欢乐氛围能让诗人的愁情更加强烈,这就是“以乐

衬哀”写法。同样道理,"(2),"(《野望》)

中田园牧歌景象是对王绩孤独无依,悲痛欲隐的心情的衬托。“(3)

,"(《行路难》)里豪华宴饮是对李白求仕无

路,壮志难酬的心境的衬托。

小慈:尽管传统节日中我们经常读到“愁绪”,但我们仍然喜欢

过传统节日,原因是(4)(请联系材料四,以“重午”

为例来谈)。

小溪:所以我们在享受节日的同时,也要用自己的行为赋予传统

节日更丰厚的内涵。

(2023年浙江省宁波市邦州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书事

[唐]王维

轻阴阁①小雨,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注释】①阁:同“搁”,阻止,延滞,停下来。

行香子-述怀

[北宋]苏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庐山草堂

[唐]白居易

匡庐①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

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

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明年春,草

堂成。

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傍睨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

接不暇。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

然嗒然②,不知其然而然。

自问其故,答曰:是居也,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注润云,秋

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噫!凡今我为是物主,安得不外适内和,体

宁心恬哉?

一旦蹇剥③,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天

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

(节选自《白居易集庐山草堂记》,有删改)

【注释】①匡庐;即庐山。②嗒然:物我两忘的样子。③蹇(ji

an)录心指时运不济。

24.小语和小文做了字词梳理卡,请你补充完整。

文言词句方法解释

应接不暇参考成语:无暇顾及(1)

傍睨竹树云石课内迁移:睨之,久而不去(2)

乐天既来为主字源推测法:字形像一个吃饱的人张嘴,背着器

皿掉过头去。指吃完转身准备离开。(3)

其境胜绝查阅字典:①胜利;赢(跟“负”或“败”相对)。②

打败(对方)。③胜过;超过。④优美的:美好的。⑤优美的地方或

境界。⑥(旧读sheng)能承担;能担任。(4)

2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

26.翻译句子。

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

27.小语和小文还对内容展开了讨论,请你一同参与。

小语:我发现,王维的《书事》与《竹里馆》有异曲同工之妙。

《书事》中的“欲上人衣来”和《竹里馆》中的诗句都使用了(1)_

的修辞手法,来抒发人在自然中的心境情怀。

小文:《书事》中,深院青苔(2)_(环境特点),诗人心境

(3)—o

小语:一个诗人情怀的身影总会在不同的作品中一次又一次地闪

现。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意思

是(4)_0在《行香子抒怀》也说“作个闲人”。

小文:但是我觉得两个“闲人”包含的情感有所不同。《行香子抒

怀》的上片“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强烈地表达了苏轼(5)—0

而《记承天寺夜游》中的“闲人”则表达了(6))o

小语:不同的诗人也会有相似的志趣,白居易的《庐山草堂》,

让我联想到刘禹锡的《陋室铭》,皆以“陋”显美。来看看我整理的

阅读卡片吧。

《陋室铭》

摘抄旁批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巧用对偶,句式齐整;描绘了陋室

环境的清幽,陋室生活的闲适;表现了刘禹锡高洁雅致的情趣。

调素琴,阅金经。

《庐山草堂》

摘抄旁批(仿照《陋室铭》的阅读卡片,补充完整)

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注润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7)

仰观山,俯听泉,傍睨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8)

小文:读王维的诗,苏轼的词,白居易的文,我感受到斗室中有

天地,映照文人心。

(2023年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

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

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郭买良田数千亩

为义庄以养群从①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

一升,岁衣嫌②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仅百口。公殁逾

四十年,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北宋王辟之《遢水燕谈录》节选)

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

流涕,日:“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土待轼,日:

“恨子不识范文正公。”其后三年,过许,始识公之仲子今丞相尧夫

③。又六年,始见其叔彝叟④甲京师。又十一年,遂与其季德孺⑤周

同僚于徐。皆一见如旧,且以公遗稿见属为叙。又十三年,乃克为之。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⑥甲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叙而传。然不

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

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

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北宋-苏轼《范文正公集叙》节选)

【丁】

江上渔者⑦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纳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释】①群从:指堂兄弟及诸子侄。②嫌:细绢。③尧夫:范

纯仁,字尧夫。范仲淹次子。④彝叟:范纯礼,字彝叟,范仲淹第三

子。⑤德孺:范纯粹,字德孺,范仲淹第四子。⑥待:依靠。⑦此诗

是范仲淹于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主政苏州时,为治理水患,在

苏州一带察看水情时所作。

【通其文】

28.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三处)

既贵于姑苏近郭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

29.下面是关于文言词学习方法的梳理。请根据提示,解释下列

加点词。

文言字词方法关联点解释

恨子不识范文正公勾连成语法相见恨晚(1)

且以公遗稿见属为叙课内迁移法属予作文以记之(2)—

聚族人仅百口查阅字典法“仅”有以下义项:①只,不过②几

乎,将近(3)_____(填序号)

30.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赏其诗】

31.蒙曼老师在《中国诗词大会》上说,“渔夫”在中国古代文

学中常被赋予隐士的形象,但范仲淹《江上渔者》里的“渔夫”却另

有内涵。请根据提示,补充下列表格。

诗句创作背景渔夫形象探究结果

青箸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驾舟访

友,即兴唱和从容自适,悠然脱俗(4)不同的内涵源于不同的关

注点。张志和、柳宗元笔下的“渔夫”都是隐者的形象,而从范仲淹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谪居永州,寄情

山水(1)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范仲淹《江上渔者》)(2)(3)

【识其人】

32.丙文中“岂非命也欤?”“岂非畴昔之愿也哉!”都用到了“岂

效果。

33.苏轼在丙文中评价范仲淹“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

亦不待叙而传”,请结合上述诗文内容和你的阅读体验,谈谈你对这

句话的理解。

(2023年4月浙江省宁波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

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

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懦,

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

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

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

曰:“可矣。”齐师败绩。

(选自《曹刿论战》)

庞勋反,攻杜憎于泗州。说①闻之,孥②舟趋泗口,贯③贼栅以

入。情素闻其名,握手曰:“何意临教?吾无忧矣!”说亦谓情可共事,

乃请还与妻子决,同恪生死。时贼张甚,众皆南走,独说北行。俄而

至,憎喜曰:“围急,飞鸟不敢过,君乃冒白刃入危城,古人所不能。”

贼将焚淮口,说曰:“事棘④矣,独出可以求援。”乃戊夜⑤逾淮,

见戍将郭厚本告急。厚本许出兵,大将袁公异等曰:“贼众我寡,不

可往。”说拔剑瞋目呼曰:''泗州陷在旦夕,公等逗留不进,欲何为?

大丈夫孤⑥国恩,虽生可羞。且失泗,则淮南为寇场,君尚能独存?”

厚本决许付兵五百,说曰:“足矣!”已济,恪亦出兵,表里击,贼大

败。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①[说(dang)]辛说,唐朝中后期人。庞勋反唐,围攻泗

州,辛说两次冒死外出求救,帮助刺史杜恪守住了泗州城。②[孥]

通"檄',划船。③[贯]穿过。④[棘]通“急”,急迫。⑤[戊夜]五更

的时候。⑥[孤]辜负。

34.与甲段文字中“忠之属也''的"属''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神情与苏、黄不属B.属引凄异

C.属予作文以记之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2)众皆南走,独说北行。

36.甲段文字中曹刿与庄公围绕“①”展开对话,曹刿在

庄公的三次回答中,肯定其中的“②”这个回答可以成为与齐

军作战的条件;乙段文字中辛说与袁公异等围绕是否“出兵”进行激

辩,辛说从③和④两个方面严厉地驳斥了袁公异等,终

于搬来援兵,打败了贼军。(①②用原文回答,③④用自己的话概括

回答)

37.甲乙两段文字分别记述了长勺之战与泗州解危这两个战例。

请从这两个战例中总结出两个共同的获胜原因。

(2023年3月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读书足

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语文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以下三则古

读书

清-法式善

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植诸空山中,日来而月往。

露叶既畅茂,烟条渐苍莽。此理木不知,木乃遂其养。

我读古人书,辄作古人想。掩卷了无得,心中时快快。

忽然古明月,照见天怀朗。前境所造非,后境改观赏。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

尺,足肤皱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

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

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烽然若

神人;余则缢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

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

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①,犹不遗忘;

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壤②,失于

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魏武、袁遗,老而弥笃,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曾子七十乃学,名

闻天下;荀卿③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公孙弘四十余,方读春

秋,以此遂登丞相;朱云亦四十,始学《易》《论语》;皇甫谧二十,

始受《孝经》《论语》,皆终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世人婚冠未

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亦为愚耳。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

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节选自《颜氏家训》)

【注释】①理:练习,温习。②坎壤[Idn]:困顿,不得志。③

荀卿:与后面的“公孙弘”“朱云”“皇甫谧”皆为人名。

38.为了加深理解,小宁以表格的形式对材料中重点词句进行了

梳理。

文言词句学习方法加点字释义

持汤沃灌课内积累法(1)_

老而弥笃课内迁移法:博学而笃志(《论语》)目似暝,意暇甚。

(《狼》)(2)_

瞑目而无见者(3)_

可以无大过矣词性推断法:“朝服衣冠”中的“服”是动词,解

释为“穿戴”(《邹忌讽齐王纳谏》)(4)_

39.用“/”给【丙】文中的划“”句断句。(限断3处)

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亦为愚耳

40.请从下列选项中找出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日来而月往足肤破裂而不知

B.当余之从师也如日出之光

C.始来游学蒙乃始就学

D.曾子七十乃学乃不知有汉

41.请用现代汉语解释划横线句子的意思。

(1)余则缢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

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

暝目而无见者也。

42.阅读后,小宁将三篇古诗文进行了整合,请你合作完成读书

笔记卡。

读书笔记卡

篇目说理方式摘抄句感悟

【甲】(1)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3)

【乙】对比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余则缢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4)

【丙】举例(2)(5)

(2023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模拟押题语文试题)阅读下面文言

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愚公移山(节选)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

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

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

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

蜕,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卖蒜老叟

【清】袁枚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

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

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

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

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

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日:

“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

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注释】①睨:眼睛斜着看。②揶揄:出言嘲笑、讽刺。

43.用“/”标出乙文中下面句子的停顿。(限断两处)

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

4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叩石垦壤叩头曰:“晚生知罪矣。”

B.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

C.跳往助之旁睨而揶揄之

D.杂然相许陷入尺许

45.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装土石)B.始一反焉(始:

开始)

C.观者如堵(堵:墙)D.老人鼓腹纵之(纵:放开)

46.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②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

47.乙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参考答案:

1.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赐福,保佑发誓,起

誓丢失,失去2.(1)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

解得清楚,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诚心处理。(2)诚信,是国家的珍宝,

是百姓所赖以庇护的。3.晋侯的话也连用三个四字短语,句式

工整,语气强烈。晋侯认为得到原但失去信用是得不偿失的,表演时

要读得坚定有力,特别是“何以庇之”,用的是反问语气,更应该读

出晋侯对“信”的坚守和按时撤军的决心,从而表现他的坚定与守诺。

4.曹刿在齐师攻打鲁国时能挺身而出,以平民的身份为国事忧虑,

为国君分忧,能入朝谏言,指出取信于民的重要性,并主动要求一同

上战场,做到了忠君与爱国的统一;赵衰与晋侯相约同行,因为与晋

侯失散,即使饿了也不独享食物,他的爱国表现在于他对国君的守信

与忠诚。5.【示例一】我选A(或“保尔”),保尔积极参加保家

卫国的战斗,在与波兰白军战斗时受伤并患伤寒,但没等痊愈就回到

部队。他的爱国之情表现在为国战斗、不怕牺牲。

【示例二】我选B(或“尼摩船长”),尼摩船长用海底沉船里的

千百万金银来支持陆地上人们的正义战斗,为反对殖民战争贡献自己

所有的力量。他的爱国之情表现为强烈的正义感和反抗压迫的勇气。

【示例三】我选C(或“周恩来”),周恩来在1919年学生运动

中遭遇逮捕,获释后在巴黎帮助组织中国共产党,组织“南昌起义”

“广州起义”。他的爱国之情表现在立志报国、矢志不渝为国奉献。

【示例四】我选D(或“江姐”),江姐被关押在渣滓洞时,面对

敌人的酷刑毫不动摇,坚守党的秘密,最后英勇牺牲。她的爱国之情

表现为忠诚坚定、英勇无畏。

【解析】1.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

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1)“肉食者鄙”句意:当权者目光短浅。鄙:浅陋,这里指目

光短浅。故选①。

(2)“民弗从(听从,跟从)也”中的“从”为动词,提示我们

“福”也是动词。“神弗福也”句意:神是不会赐福于你的。福:赐

福,保佑。

(3)“为坛而盟”句意:(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盟:

发誓,起誓。“盟于跳”句意:(鲁僖公和卫成公、莒庆)在洗地结盟;

盟:发誓,起誓。

(4)“亡羊补牢”意思是: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亡:丢失、失去。“所亡滋多”句意:所失去的东西更多。亡:丢失、

失去。

2.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

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1)重点词语有:狱,案件;必,一定;察,明察;情,诚,

诚实;这里指诚心。

(2)重点词语有:信,诚信;宝,珍宝;庇,庇护。

3.考查语句理解。

“得原失信,何以庇之?所亡滋多”意思是:得到原国而失去信

用,用什么庇护百姓?所损失的东西更多。连用三个四字短语,句式

工整,语气强烈,用语简单而语意很明确。认为因得到原国而失信,

是不值当的,会损失很多;”何以庇之?”为反问句,要读的有气势

而坚定,体现其坚持守信的决心与撤军的理所当然,从而体现晋侯信

守承诺的形象。

4.考查内容理解与人物形象。

根据甲文''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可知,在国家危难之时,身为平民百姓的曹刿认为当权者

不能远谋,故而“请见”,可见其关心国事,有抗敌御侮、护卫宗国

的责任感;

根据甲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可以一

战”“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可知,在鲁庄公提出根据诚

心处理案件后,曹刿认为鲁庄公尽了职分,能够取信于民,得到百姓

的支持,可以凭此作战,认识到了“取信于民”的重要性,并主动要

求一同上战场,做到了忠君与爱国的统一;

乙文结尾段“昔赵衰以壶飨从,径,馁而弗食”可知,赵衰与晋

侯相约同行,因为与晋侯失散,即使饿了也不享用食物,他的爱国表

现在于他对国君的守信与忠诚。

5.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和人物形象分析。解答时,结合阅读积

累选取人物,围绕人物事迹,讲讲他(她)的爱国之情即可。答案不

唯一。

示例一:我选A。十月革命爆发后,在布尔什维克朱赫来的影响

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参加苏俄红军,先后当过侦察兵和骑兵。在一

次战斗中头部受到重伤,死里逃生后开始投入国家建设,从事共青团

和肃反工作。在波耶卡窄轨铁路快要修筑完成时,保尔患上伤寒并引

发了肺炎,并被误传死讯。痊愈之后,保尔重回工作岗位并加入联共。

他的爱国之情表现在为国战斗,不畏艰苦。

示例二:我选B。尼摩船长是反抗殖民主义斗争的烈火中成长起

来的民族志士。他搜集海底金银财宝,支援被压迫民族做正义的斗争。

当祖国沦为殖民地后,他带领少数志同道合的人潜入海底,用反抗的

行动和不满的言论,支持和唤醒被压迫民族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他

的爱国之情表现为强烈的正义感和反抗压迫的勇气。

示例三:我选C。广州公社失败后,周恩来转入地下活动,1931

年,他终于“闯破封锁”,到达江西和福建的苏区;周恩来和上海的

工人领袖起组织了五方名工人纠察队,从车阀那里得到经验,训练了

武装力量,进行了上海工人总罢工,占领了城市,使上海不攻自破。

他的爱国之情表现在为民族矢志不渝。

示例四:我选D。江姐被送到重庆的“渣滓洞”监狱后,惨遭手

指钉竹签等毒刑的残酷折磨,仍坚贞不屈,并领导狱中的难友同敌人

展开坚决的斗争。她的爱国之情表现为忠诚坚定、英勇无畏。

【点睛】参考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

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

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

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

一类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

“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

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

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

会保佑你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

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是尽了本职一

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

去。”

冬季,晋文公率军包围原国,命令携带三天的粮食。到了三天原

国不投降,就下令离开。间谍从城里出来,说:“原国准备投降了。”

军官说:“请等待一下。”晋文公说:“信用,是国家的宝贝,百姓靠

它庇护。得到原国而失去信用,用什么庇护百姓?所损失的东西更多。”

退兵三十里,原国投降。晋文公把原伯贯迁到冀地。任命赵衰作为原

地的地方官,狐榛作为温地的地方官。

卫国人调停营国和我国的关系。十二月,鲁僖公和卫成公、莒庆

在洸地结盟,重温卫文公时代的旧好,同时和营国讲和。

晋文公向寺人勃提询问镇守原地的人选。勃提回答说:“以前赵

衰用壶盛饮料并携带了食物跟随您,他一个人走在小道上,饿了也不

去吃它。”所以晋文公让赵衰作为原地的地方官。

6.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答“①”亦可)赐福,

保佑发誓,起誓丢失,失去7.(1)大大小小的案件,

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诚心处理。

(2)诚信,是国家的珍宝,是百姓所赖以庇护的。8.【示

例】晋侯的话也连用三个四字短语,句式工整,语气强烈。晋侯认为

得到原但失去信用是得不偿失的,表演时要读得坚定有力,特别是“何

以庇之”,用的是反问语气,更应该读出晋侯对“信”的坚守和按时

撤军的决心,从而表现他的坚定与守诺。9.【示例】曹刿在齐师

攻打鲁国时能挺身而出,以平民的身份为国事忧虑,为国君分忧,能

入朝谏言,指出取信于民的重要性,并主动要求一同上战场,做到了

忠君与爱国的统一;赵衰与晋侯相约同行,因为与晋侯失散,即使饿

了也不独享食物,他的爱国表现在于他对国君的守信与忠诚。

【解析】6.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选①。“肉食者鄙”句意:当权者目光短浅。鄙:浅陋,这

里指目光短浅。

发誓,起誓。“盟于洗”句意:(鲁僖公和卫成公、莒庆)在洗地结盟;

(4)“亡羊补牢”意思是: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7.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

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

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

有:

(1)之:的;狱:诉讼事件;虽:虽然;察:明察;情,诚、

诚实,这里指诚心。

(2)信:诚信;宝:珍宝;庇:庇护。

8.本题考查语句理解。

工整,语气强烈,用语简单而语意很明确。认为因得到原国而失信,

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人物形象。

根据甲文“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肉食者鄙,

乙文结尾段''昔赵衰以壶飨从,径,馁而弗食”可知,赵衰与晋

【点睛】【甲】参考译文:

一类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

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

按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

不会赐福于你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

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是尽了本

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

一同去。”

【乙】参考译文:

冬季,晋文公(率军)包围原国,命令携带三天的粮食。(到了

三天)原国不投降,就下令离开。间谍从城里出来,说:“原国准备

投降了。”军官说:“请等待一下。”晋文公说:“信用,是国家的宝贝,

百姓靠它庇护。得到原国而失去信用,用什么庇护百姓?所损失的东

西更多。”退兵三十里,原国投降。晋文公把原伯贯迁到冀地。任命

赵衰作为原地的地方官,狐濠作为温地的地方官。

卫国人调停莒国和我国的关系。十二月,(鲁僖公和卫成公、莒

庆)在洸地结盟,重温卫文公时代的旧好,同时和莒国讲和。

晋文公向寺人勃里询问镇守原地的人选。勃霆回答说:“以前赵

去吃它所以晋文公让赵衰作为原地的地方官。

10.(1)其声律之高下/文语之疵病/可以指而告余也

(2)①(梅尧臣)将诙谐嘲讽、指责讥刺(嬉笑怒骂)之情皆寄

THE END
1.食粮造句好工具造句栏目为您提供2025年的食粮的造句相关内容,本栏目原创编辑和精选收集了71条食粮的造句一二年级例句供您参考,同时也为您推荐了食粮的解释(永远地;无例外地)、近反义词和组词。 食粮造句 1、充饥的食粮不能缺,精神食粮缺少了也不行。(好工具hao86.com) https://www.hao86.com/zaoju_view_9ab00d43ac9ab00d/
2.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生字及组词全面汇总课文1《古诗二首》(《村居》《咏柳》) 诗(古诗)(诗歌)(诗人)(诗句)? 村(农村)(乡村)(村子)(村民)? 童(儿童)(童话)(童年)(学童)? 碧(碧绿)(碧玉)(碧空)(碧石)? 妆(化妆)(补妆)(红妆)(妆台)? http://m.kingdee51.com/post/149.html
3.粮结尾两个字的词语汉语辞海在汉语辞海中粮结尾两个字的词语的检索结果,基本涵盖了全部的常用词语。https://m.zbyw.cn/hych/lm.asp?a=2&cid=11706&xs=2
4.粮字结尾的成语200个粮结尾的词语大全200个包含粮字的成语及词语 粮库,liáng kù 干粮,gān liáng 口粮,kǒu liáng 主粮,zhǔ liáng 原粮,yuán liáng 粮草,liáng cǎo 赍粮藉寇,jī liáng jiè kòu 粮食作物,liáng shí zuò wù 粮店,liáng diàn 粮食,liáng shí 食粮,shí liánghttps://www.hujiang.com/cidian/listl_e7_b2_ae/
5.粮组词粮的组词粮字怎么组词组词“粮”字在结尾的词语 种粮 裹糇粮 裹餱粮 谷粮 裹粮 路粮 餱粮 糇粮 行粮 黄粮 见粮 餽粮 糗粮 干粮 食粮 糙粮 粳粮 籴粮 米粮 舂粮 禀粮 鹤粮 齎盗粮 盛粮 盐粮 钱粮 稻粮 税粮 秔粮 秋粮 皇粮 正粮 挂脚粮 肴粮 月粮 斋粮 瓦粮 禄粮 栖粮 杂粮 断粮 焚钱粮 灵粮 斗粮 转粮 长粮https://www.027art.com/xiaoxue/HTML/13855810.html
6.中考语文教材知识梳理检测篇1.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 邑人奇之 , 稍稍宾客其父 , 或以钱币乞之。 3. 贤于材人远矣。 4. 还自扬州。 孙权劝学 一、作家作品 《孙权劝学》选自编年体通史《 ___》 , 它是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___主持 编纂的。 二、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通___,http://www.360doc.com/document/23/0422/22/82044647_1077713480.shtml
7.有关秋天的句子范文2.自读第二自然段,感悟“五彩缤纷”,明确颜色的归属。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画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生自由轻声读第二自然段,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画出描写颜色的词语。 生汇报颜色。描写颜色的词语有:黄色、红色、金黄色、橙红色、紫红、淡黄、雪白…… https://www.gwyoo.com/haowen/58336.html
8.七年级语文校本作业校本作业2、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欢欢喜喜的样子。() (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3)、比喻姿态优美。() (4)、舒展、活动。() 3、本文作者(),字(),是我国现代著名()家、诗人,民主战士。我们曾学过他的散文《》。 二、整体感知课文: http://www.fjxyyz.com/ptyz_news_show-694.html
9.粮字组词粮的拼音和组词粮字开头的词语粮拼音liang部首米笔画数13读音liáhttp://bk.jingyingxx.com/operate11/8828.html
10.2023年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单招复习大纲答案(语文)15.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B) A.窈窕盘桓酒樽欣欣向荣 B.孤鹜请缨雕甍良晨美景 C.舂粮逍遥鲲鹏扶摇直上 D.赝品希冀沐浴茕茕孑立 16.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B ) A.慧星 收讫 挺而走险 振聋发馈 B.汇编 狙击 急公好义 彪炳春秋 http://hlj.danzhaowang.com/kstk/lnzt/291791.html
11.江西省五市九校协作体2023这有什么不好?不是为了宣传我们城市的文化嘛。 老妇人终于同意了。 明天您先准备两百朵花吧,我和您一起送过去。 不麻烦你了,我自己去吧。第一次我还是陪您去吧,我坚持道。老妇人见我这样的态度也就只好答应了,我们说好了第二天中午我去她家接她。 https://blog.sina.com.cn/s/blog_464934350102z81w.html
12.2021年广东语文高考真题及答案材料二: 《拉奥孔》所讲绘画或造型艺术和诗歌或文字艺术在功能上的区别,已成老生常谈了。它的主要论点——绘画宜于表现“物体”或形态,而诗歌宜于表现“动作”或情事,中国古人也浮泛地讲过。晋代陆机分划“丹青”和“雅颂”的界限,说:“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这里的“物”是“事”的同义字。邵雍有https://www.liuxue86.com/a/4273115.html
13.2022萍乡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word版1. 文中加点字“滋”的读音正确的是( ) A. chī B. zhī C. cī D. zī 2. 在文中横线①处填入汉字正确的是( ) A. 迫 B. 魄 C. 魂 D. 泊 3. 在文中横线②处填入词语,恰当的是( ) A. 浩如烟海 B. 花团锦簇 C. 高谈阔论 D. 富丽堂皇 http://www.chusan.com/zhongkao/208390.html
14.粮汉字释义拼音笔画笔顺异体字: 糧 五行: 火 造字法: 形声 粮组词语2个字 粮罂[liáng yīng] 粮罂[/n/普通名词] 粮甖[liáng yīng] 粮[/n/普通名词]甖[/v/普通动词] 粮[yíng liáng] [/v/普通动词]粮[/n/普通名词] 籯粮[yíng liáng] 籯粮[/n/普通名词] 粮糒[liáng bèi] 粮糒[/n/普通名词] 糙粮[cāo lihttps://www.xiediantong.net/zidian/0f3947e75c34c6ed/
15.粮粮字的拼音,意思,字典释义《新华字典》异体字糧 【粮】字本义为旅行用的干粮;行军作战用的军粮。 【粮】字造字法为形声。从米,量声。 【粮】字五行属火, 字形结构为左右, 可拆字为“米良”。 【粮】字拼音为liáng, 部首为米, 笔画为13画, 笔顺为“丶ノ一丨ノ丶丶フ一一フノ丶”。 https://www.hancibao.com/zi/7c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