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汇编-对
比阅读(含解析)
浙江省宁波市2023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汇编-对比阅读
一、对比阅读
(2023年浙江省余姚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班级开展“爱国人
物故事会”活动。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
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
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
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
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选自《左传》)
【乙】
冬,晋侯围原,命三日之粮①。原不降,命去之。谋出,曰:“原
将降矣。”军吏曰:“请待之。”公曰:“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
得原失信,何以庇之?所亡滋多。”退一舍而原降。迁原伯贯于冀②。
赵衰为原大夫,狐藻③为温大夫。
卫人平莒④于我。十二月,盟于洗,修卫文公之好,且及莒平也。
晋侯问原守于寺人勃鞋⑤。对曰:“昔赵衰以壶倏⑥从,径⑦,
馁而弗食。”故使处原。
【注释】①三日之粮;携带三日之粮。②冀:在今山西河津县东
北。③狐漆(zhen):人名。④莒(jd):古时国名。⑤寺人勃鞋:
人名。⑥殖(sun):指晚坂,亦泛指熟食,饭食。⑦径:指晋侯行
大路,赵衰走小路,两人失散。
1.疏通故事。请解释下面“原文例句”中的加点字,补全表格。
文言现象原文例句解释加点字释义方法(供参考)
古今异义肉食者鄙(1)【查阅字典】①浅陋;②
看不起;③边远的地方;④谦辞,用于自称。
词类活用神弗福也(2)【联系语境】民弗从(听
从,跟从)也
盟于洗(3)【课内迁移】为坛而盟
词类活用所亡滋多(4)【联系成语】亡羊补牢
亡处亡气没有【参照注释】
2.读懂人物。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
3.表演人物。请分析人物语言,完成讨论。
小余:我觉得鲁庄公说''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这句
话时,连用三个四字短语,句式工整,语势强烈。表演时要注意语气,
应该读出庄公那种以为凭小恩小惠就能获得民众支持的自信,从而表
现他的“未能远谋二
小姚:我同意你用这样的语气去表演。【乙】文中晋侯说“得原
失信,何以庇之?所亡滋多。”这句话也很值得玩味。
小余:我再来试试:—
小姚:再次同意你的解读和表演。抓住人物的语气,能帮助我们
更好地走进故事与人物内心。
4.理解内涵。结合【甲】文中的曹刿和【乙】文中的赵衰面临
国家外患时的言行,说说他们的爱国精神。
5.充实活动。为了丰富故事内容,活动组从经典名著中撷取爱
国人物。请从下面备选人物中选择一个,结合人物事迹,讲讲他(她)
的爱国之情。
备选人物:A.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B.尼摩船长(《海
底两万里》)
C.周恩来(《红星照耀中国》)D.江姐(《红岩》)
(2023年浙江省余姚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班级开展“爱国人
物故事会”活动。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
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
(选自《左传》)
冬,晋侯围原,命三日之粮①。原不降,命去之。谍出,曰:“原
晋侯问原守于寺人勃醍⑤。对曰;“昔赵衰以壶飨⑥从,径⑦,
【注释】①三日之粮:携带三日之粮。②冀:在今山西河津县东
北。③狐藻(zhen);人名。④莒(iu):古时国名。⑤寺人勃提(d
I);人名。⑥飨(sun);指晚饭,亦泛指熟食,饭食。⑦径;指晋
侯行大路,赵衰走小路,两人失散。
6.疏通故事。请解释下面“原文例句”中的加点字,补全表格。
文言现象原文例句解释加点字释义方法(供参考)
古今异义肉食者鄙(1)______【查阅字典】①浅陋;②看不
起;③边远的地方;④谦辞,用于自称。
词类活用神弗福也(2)【联系语境】民弗从(听从,
跟从)也
盟于跳(3)【课内迁移】为坛而盟
一词多义所亡滋多(4)【联系成语】亡羊补牢
7,读懂人物。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
8.表演人物。请分析人物语言,完成讨论。
小余:我觉得鲁庄公说“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这句
现他的“未能远谋”。
小余:我再来试试:___
9.理解内涵。结合【甲】文中的曹刿和【乙】文中的赵衰面临
10.(2023年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请你阅读
下面的文言诗文,从欧阳修和梅尧臣的交往中探求交友之道。
梅尧臣字圣俞,宣州宣城人,侍读学士询从子也,工为诗,以深
远古淡为意,间出奇巧,初未为人所知。……欧阳修与为诗友,自以
为不及。……尧臣家贫,喜饮酒,贤士大夫多从之游,时载酒过门,
善谈笑,与物无忤,诙嘲刺讥托于诗,晚益工。有人得西南夷布弓衣
①,其织文乃尧臣诗也。名重于时如此。
(选自《宋史梅尧臣传》)
[注]①弓衣:装弓的袋。
余尝问诗于圣俞,其声律之高下文语之疵病可以指而告余也;至
其心之得者,不可以言而告也,余亦将以心得意会,而未能至之者也。
圣俞久在洛中,其诗亦往往人皆有之。今将告归,余因求其稿而
写之。然夫前所谓心之所得者,如伯牙鼓琴、子期听之,不相语而意
相知也。余今得圣俞之稿,犹伯牙之琴弦乎。
(选自欧阳修《书梅圣俞稿后》)
(1)用“/”给【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其声律之高下文语之疵病可以指而告余也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诙嘲刺讥托于诗,晚益工。
②余今得圣俞之稿,犹伯牙之琴弦乎。
(3)【甲】文中多处运用侧面描写,请指出其中的一处并说说其
作用。
(4)在历史上,欧阳修和梅尧臣是相知相交三十年的挚友。请你
谈两点感悟。
【链接】
(5)欧阳修和梅尧臣都有秋日抒怀的五言律诗,请阅读下面的诗
歌,回答问题。
秋日家居
梅尧臣
移榻爱晴晖,脩然①世虑微。
悬虫②低复上,斗雀堕还飞。
相趁入寒竹,自收当晚闱。
无人知静景,苔色照人衣。
秋怀
欧阳修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
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感事悲双鬓,包羞③食万钱。
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④田。
[注]①愉然:无拘无束,超脱的样子。②悬虫:蜘蛛。③包羞:
对所做事感到耻辱。④颍东:指颍州(今安徽阜阳)。欧阳修在皇祐
元年知颍州,翌年,约梅圣俞买田于颍州。
A.梅尧臣《秋日家居》中的“无人知静景,苔色照人衣”和欧
阳修《秋怀》中的“,”都带有一种淡雅的韵味。
B.两首诗都写秋日,请你结合诗句体会两位诗人的不同心情。
(2023年浙江省宁波市南三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一)陈太丘
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
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
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
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
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世说新语方正》)
(二)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
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日:“老父在太丘强者绥"袁公曰:“孤
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
“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②,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
孔子亦不师周公。”(《世说新语政事》)
(三)遭父忧,每哀至,辄呕血绝气,虽衰服已除,而积毁消瘠,
殆将灭性。豫州刺史嘉其至行,表上尚书,图象百城,以厉风俗。(《后
汉书陈纪③传》)
[注释]①绥:安抚,体恤。②周旋动静:这里指思想和行动。③
陈纪(129-199),字元方,以至德称。
11.文言词语积累
类型字词义项例句
一字多义法①法令,制度;②方法,做法;③效法,仿效;④
标准,法则。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问:符合例句中“法”
的应是哪项(填序号):(1)
一义多字则、辄(2)____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②每哀至,
辄呕血绝气
法、(3)____效法,学习①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②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词类活动期,名词作动词约定陈太丘与友期行
通假字不通“否”,表示否定。相当于“吗”尊君在不?
1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四处)
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
其所安久而益敬。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友人惭,下车引之。
(2)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14.俄国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才华总是通过独立的活动才能
成长起来的。”请结合材料(三)里陈纪的具体活动,说说他成长了
哪些“才华”。
(2023年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甲】
小石潭记
(唐)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琳环,心乐之。伐
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
纸,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
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
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
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
恕已,曰奉壹。
游盘山①记(节选)
(明)袁宏道②
其山高古幽奇,无所不极。述其最者:初入得盘泉,次曰悬空石,
最高曰盘顶也。泉莽莽行,至是落为小潭,白石卷而出底皆金沙纤鱼
数头尾鬣可数,落花漾而过,影彻底,忽与之乱。游者乐,释衣,稍
以足沁水,忽大呼曰“奇快”,则皆跃入。没胸,稍溯而上,逾三四
石,水益哗,语不得达。间或取梨李掷以观,旋折奔舞而已。悬空石
数峰,一壁青削到地,石粘空而立,如有神气性情者。亭负壁临绝涧,
涧声上彻,与松韵答。其旁为上方精舍,盘之绝胜处也。
盘顶如初抽笋,锐而规,上为窣诸波③,日光横射,影落塞外④,
奔风忽来,翻云抹海。住足不得久,乃下。迂而僻,且无石级者,曰
天门开。从髻石取道,阔以掌,山石碍右臂,左履虚不见底,大石中
绝者数。先与导僧约,遇绝险处,当大笑。每闻笑声,皆胆落。扪萝
探棘,更上下仅得度。两岩秀削立,太古⑤云岚,蚀壁皆翠。下得科
石,方广可几筵。抚松下瞰,惊定乃笑。世上无拼命人,恶得有此奇
观也?
【丙】
独秀峰
(清)袁枚
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
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
三百六级登其巅,一城烟水来眼前。
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
【注释】①盘山:在北京平谷区与天津蓟州区之间。②袁宏道:
明代文学家,湖北公安县人,文学思想主张"性灵说"。袁宏道生活时
期正值晚明最好的时期,四海升平,万物安宁。袁宏道先后七次上疏,
辞官后去江南各地游玩,开启他一生中最为闲适最为愉悦的山水之行。
③窣诸波:梵语"塔"。④塞外:长城。⑤太古:远古。
【任务一】字斟句酌
1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白石卷而出底皆金沙纤鱼数头尾鬣可数
16.请你参照表格中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的文言词汇。
文言词汇方法借鉴字词释义
影彻底成语联想法:响彻云霄(1)
亭负壁临绝涧课内迁移法: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
(2)
独秀峰尤冠其首查找字典法:①帽子②戴帽子③超出众人,居
第一位。(3)()(序号)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两岩秀削立,太古云岚,蚀壁皆翠。
【任务二】情感体悟
较“乐”之不同。
19.【乙】【丙】都以议论结尾,但表达的游山收获不同,请比读
分析。
【乙】世上无拼命人,恶得有此奇观也?
【丙】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
(2023年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同学们最难
忘的事就是过节日,请你阅读下面五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________观竞渡
(明)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材料二]
蝶恋花密州
(宋)苏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
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
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背景]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词人到密州任知州,正遇佳
节,上街游玩时有感而作。
[材料三]
江城子
(宋)秦观
天气醉游郎。莺儿狂。燕儿狂。翠盖红缨,道上往来忙。
记得相逢垂柳下,雕玉佩,缕金裳。
春光还是旧春光。桃花香。李花香。浅白深红,一一斗新妆。
惆怅惜花人不见,歌一阕,泪千行。
[材料四]
重午(节选)
[宋]吴自牧
杭都风俗,自初一日至端午日,家家买桃、柳、葵、榴、蒲叶、
伏道①,又并市美、粽、五色水团、时果、五色瘟纸,当门供养。自
隔宿及五更,沿门唱卖声,满街不绝。以艾与百草缚成天师,悬于门
额上,或悬虎头、白泽②。或士宦等家以生朱于午时书“五月五日天
中节,赤口白舌尽消灭”之句。此日采百草或修制药品,以为辟瘟疾
等用,藏之果有灵验。杭城人不论大小之家,焚烧午香一月,不知出
何文典。其日正是葵榴斗艳,桅艾争香,角黍包金,菖蒲切玉,以酬
佳景。不特③富家巨室为然,虽贫乏之人,亦且对时行乐也。
(节选自《梦粱录》)
[注释]①伏道:祈福消灾的神符。②白泽:辟邪神兽。③不特:
不只。
【裨补缺漏】
20.前三则材料的空缺处都有节日名,请你为空缺处选出正确的
一项是()
A.端午、上元、清明B.重阳、除夕、上元
C.端午、除夕、上元D.重阳、上元、清明
【划分句读】
21.给材料二中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
B.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
C.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
D.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
【梳通文意】
22.根据语境和方法提示,请你解释加点字和句子。
原文词语释义方法策略
江亭暇日堪高会(1)成语推断法:目不暇接
满街不绝(2)字形推断法:古字形像以刀断丝。
以为辟瘟疾等用(3)(填序号)查字典法:①开垦,
开辟②同“避”,躲开,避免③偏僻④打比方,通“譬”
以酬佳景(4)课内迁移法: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
赠
不特富家巨室为然,虽贫乏之人,亦且对时行乐也。翻译句子:
(5)
【探究意义】
23.阅读以上四则材料,同学们展开讨论,请你参与探究活动。
小慈:传统节日本该欢乐,我却感觉这些诗人都有“愁绪”,如
《观竞渡》诗人通过热闹喜庆节日的场面描写,触景生情,抒发对屈
原的思念,吐露诗人生活中的哀愁。
小溪:另外两首词中我选一首,谈谈节日中的“愁绪”:(1)
小赵:节日的欢乐氛围能让诗人的愁情更加强烈,这就是“以乐
衬哀”写法。同样道理,"(2),"(《野望》)
中田园牧歌景象是对王绩孤独无依,悲痛欲隐的心情的衬托。“(3)
,"(《行路难》)里豪华宴饮是对李白求仕无
路,壮志难酬的心境的衬托。
小慈:尽管传统节日中我们经常读到“愁绪”,但我们仍然喜欢
过传统节日,原因是(4)(请联系材料四,以“重午”
为例来谈)。
小溪:所以我们在享受节日的同时,也要用自己的行为赋予传统
节日更丰厚的内涵。
(2023年浙江省宁波市邦州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书事
[唐]王维
轻阴阁①小雨,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注释】①阁:同“搁”,阻止,延滞,停下来。
行香子-述怀
[北宋]苏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庐山草堂
[唐]白居易
匡庐①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
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
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明年春,草
堂成。
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傍睨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
接不暇。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
然嗒然②,不知其然而然。
自问其故,答曰:是居也,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注润云,秋
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噫!凡今我为是物主,安得不外适内和,体
宁心恬哉?
一旦蹇剥③,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天
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
(节选自《白居易集庐山草堂记》,有删改)
【注释】①匡庐;即庐山。②嗒然:物我两忘的样子。③蹇(ji
an)录心指时运不济。
24.小语和小文做了字词梳理卡,请你补充完整。
文言词句方法解释
应接不暇参考成语:无暇顾及(1)
傍睨竹树云石课内迁移:睨之,久而不去(2)
乐天既来为主字源推测法:字形像一个吃饱的人张嘴,背着器
皿掉过头去。指吃完转身准备离开。(3)
其境胜绝查阅字典:①胜利;赢(跟“负”或“败”相对)。②
打败(对方)。③胜过;超过。④优美的:美好的。⑤优美的地方或
境界。⑥(旧读sheng)能承担;能担任。(4)
2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
26.翻译句子。
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
27.小语和小文还对内容展开了讨论,请你一同参与。
小语:我发现,王维的《书事》与《竹里馆》有异曲同工之妙。
《书事》中的“欲上人衣来”和《竹里馆》中的诗句都使用了(1)_
的修辞手法,来抒发人在自然中的心境情怀。
小文:《书事》中,深院青苔(2)_(环境特点),诗人心境
(3)—o
小语:一个诗人情怀的身影总会在不同的作品中一次又一次地闪
现。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意思
是(4)_0在《行香子抒怀》也说“作个闲人”。
小文:但是我觉得两个“闲人”包含的情感有所不同。《行香子抒
怀》的上片“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强烈地表达了苏轼(5)—0
而《记承天寺夜游》中的“闲人”则表达了(6))o
小语:不同的诗人也会有相似的志趣,白居易的《庐山草堂》,
让我联想到刘禹锡的《陋室铭》,皆以“陋”显美。来看看我整理的
阅读卡片吧。
《陋室铭》
摘抄旁批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巧用对偶,句式齐整;描绘了陋室
环境的清幽,陋室生活的闲适;表现了刘禹锡高洁雅致的情趣。
调素琴,阅金经。
《庐山草堂》
摘抄旁批(仿照《陋室铭》的阅读卡片,补充完整)
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注润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7)
仰观山,俯听泉,傍睨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8)
小文:读王维的诗,苏轼的词,白居易的文,我感受到斗室中有
天地,映照文人心。
(2023年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
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
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郭买良田数千亩
为义庄以养群从①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
一升,岁衣嫌②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仅百口。公殁逾
四十年,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北宋王辟之《遢水燕谈录》节选)
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
流涕,日:“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土待轼,日:
“恨子不识范文正公。”其后三年,过许,始识公之仲子今丞相尧夫
③。又六年,始见其叔彝叟④甲京师。又十一年,遂与其季德孺⑤周
同僚于徐。皆一见如旧,且以公遗稿见属为叙。又十三年,乃克为之。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⑥甲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叙而传。然不
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
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
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北宋-苏轼《范文正公集叙》节选)
【丁】
江上渔者⑦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纳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释】①群从:指堂兄弟及诸子侄。②嫌:细绢。③尧夫:范
纯仁,字尧夫。范仲淹次子。④彝叟:范纯礼,字彝叟,范仲淹第三
子。⑤德孺:范纯粹,字德孺,范仲淹第四子。⑥待:依靠。⑦此诗
是范仲淹于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主政苏州时,为治理水患,在
苏州一带察看水情时所作。
【通其文】
28.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三处)
既贵于姑苏近郭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
29.下面是关于文言词学习方法的梳理。请根据提示,解释下列
加点词。
文言字词方法关联点解释
恨子不识范文正公勾连成语法相见恨晚(1)
且以公遗稿见属为叙课内迁移法属予作文以记之(2)—
聚族人仅百口查阅字典法“仅”有以下义项:①只,不过②几
乎,将近(3)_____(填序号)
30.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赏其诗】
31.蒙曼老师在《中国诗词大会》上说,“渔夫”在中国古代文
学中常被赋予隐士的形象,但范仲淹《江上渔者》里的“渔夫”却另
有内涵。请根据提示,补充下列表格。
诗句创作背景渔夫形象探究结果
青箸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驾舟访
友,即兴唱和从容自适,悠然脱俗(4)不同的内涵源于不同的关
注点。张志和、柳宗元笔下的“渔夫”都是隐者的形象,而从范仲淹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谪居永州,寄情
山水(1)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范仲淹《江上渔者》)(2)(3)
【识其人】
32.丙文中“岂非命也欤?”“岂非畴昔之愿也哉!”都用到了“岂
效果。
33.苏轼在丙文中评价范仲淹“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
亦不待叙而传”,请结合上述诗文内容和你的阅读体验,谈谈你对这
句话的理解。
(2023年4月浙江省宁波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
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
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懦,
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
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
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
曰:“可矣。”齐师败绩。
(选自《曹刿论战》)
庞勋反,攻杜憎于泗州。说①闻之,孥②舟趋泗口,贯③贼栅以
入。情素闻其名,握手曰:“何意临教?吾无忧矣!”说亦谓情可共事,
乃请还与妻子决,同恪生死。时贼张甚,众皆南走,独说北行。俄而
至,憎喜曰:“围急,飞鸟不敢过,君乃冒白刃入危城,古人所不能。”
贼将焚淮口,说曰:“事棘④矣,独出可以求援。”乃戊夜⑤逾淮,
见戍将郭厚本告急。厚本许出兵,大将袁公异等曰:“贼众我寡,不
可往。”说拔剑瞋目呼曰:''泗州陷在旦夕,公等逗留不进,欲何为?
大丈夫孤⑥国恩,虽生可羞。且失泗,则淮南为寇场,君尚能独存?”
厚本决许付兵五百,说曰:“足矣!”已济,恪亦出兵,表里击,贼大
败。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①[说(dang)]辛说,唐朝中后期人。庞勋反唐,围攻泗
州,辛说两次冒死外出求救,帮助刺史杜恪守住了泗州城。②[孥]
通"檄',划船。③[贯]穿过。④[棘]通“急”,急迫。⑤[戊夜]五更
的时候。⑥[孤]辜负。
34.与甲段文字中“忠之属也''的"属''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神情与苏、黄不属B.属引凄异
C.属予作文以记之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2)众皆南走,独说北行。
36.甲段文字中曹刿与庄公围绕“①”展开对话,曹刿在
庄公的三次回答中,肯定其中的“②”这个回答可以成为与齐
军作战的条件;乙段文字中辛说与袁公异等围绕是否“出兵”进行激
辩,辛说从③和④两个方面严厉地驳斥了袁公异等,终
于搬来援兵,打败了贼军。(①②用原文回答,③④用自己的话概括
回答)
37.甲乙两段文字分别记述了长勺之战与泗州解危这两个战例。
请从这两个战例中总结出两个共同的获胜原因。
(2023年3月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读书足
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语文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以下三则古
读书
清-法式善
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植诸空山中,日来而月往。
露叶既畅茂,烟条渐苍莽。此理木不知,木乃遂其养。
我读古人书,辄作古人想。掩卷了无得,心中时快快。
忽然古明月,照见天怀朗。前境所造非,后境改观赏。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
尺,足肤皱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
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
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烽然若
神人;余则缢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
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
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①,犹不遗忘;
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壤②,失于
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魏武、袁遗,老而弥笃,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曾子七十乃学,名
闻天下;荀卿③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公孙弘四十余,方读春
秋,以此遂登丞相;朱云亦四十,始学《易》《论语》;皇甫谧二十,
始受《孝经》《论语》,皆终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世人婚冠未
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亦为愚耳。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
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节选自《颜氏家训》)
【注释】①理:练习,温习。②坎壤[Idn]:困顿,不得志。③
荀卿:与后面的“公孙弘”“朱云”“皇甫谧”皆为人名。
38.为了加深理解,小宁以表格的形式对材料中重点词句进行了
梳理。
文言词句学习方法加点字释义
持汤沃灌课内积累法(1)_
老而弥笃课内迁移法:博学而笃志(《论语》)目似暝,意暇甚。
(《狼》)(2)_
瞑目而无见者(3)_
可以无大过矣词性推断法:“朝服衣冠”中的“服”是动词,解
释为“穿戴”(《邹忌讽齐王纳谏》)(4)_
39.用“/”给【丙】文中的划“”句断句。(限断3处)
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亦为愚耳
40.请从下列选项中找出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日来而月往足肤破裂而不知
B.当余之从师也如日出之光
C.始来游学蒙乃始就学
D.曾子七十乃学乃不知有汉
41.请用现代汉语解释划横线句子的意思。
(1)余则缢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
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
暝目而无见者也。
42.阅读后,小宁将三篇古诗文进行了整合,请你合作完成读书
笔记卡。
读书笔记卡
篇目说理方式摘抄句感悟
【甲】(1)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3)
【乙】对比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余则缢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4)
【丙】举例(2)(5)
(2023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模拟押题语文试题)阅读下面文言
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愚公移山(节选)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
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
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
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
蜕,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卖蒜老叟
【清】袁枚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
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
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
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
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
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日:
“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
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注释】①睨:眼睛斜着看。②揶揄:出言嘲笑、讽刺。
43.用“/”标出乙文中下面句子的停顿。(限断两处)
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
4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叩石垦壤叩头曰:“晚生知罪矣。”
B.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
C.跳往助之旁睨而揶揄之
D.杂然相许陷入尺许
45.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装土石)B.始一反焉(始:
开始)
C.观者如堵(堵:墙)D.老人鼓腹纵之(纵:放开)
46.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②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
47.乙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参考答案:
1.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赐福,保佑发誓,起
誓丢失,失去2.(1)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
解得清楚,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诚心处理。(2)诚信,是国家的珍宝,
是百姓所赖以庇护的。3.晋侯的话也连用三个四字短语,句式
工整,语气强烈。晋侯认为得到原但失去信用是得不偿失的,表演时
要读得坚定有力,特别是“何以庇之”,用的是反问语气,更应该读
出晋侯对“信”的坚守和按时撤军的决心,从而表现他的坚定与守诺。
4.曹刿在齐师攻打鲁国时能挺身而出,以平民的身份为国事忧虑,
为国君分忧,能入朝谏言,指出取信于民的重要性,并主动要求一同
上战场,做到了忠君与爱国的统一;赵衰与晋侯相约同行,因为与晋
侯失散,即使饿了也不独享食物,他的爱国表现在于他对国君的守信
与忠诚。5.【示例一】我选A(或“保尔”),保尔积极参加保家
卫国的战斗,在与波兰白军战斗时受伤并患伤寒,但没等痊愈就回到
部队。他的爱国之情表现在为国战斗、不怕牺牲。
【示例二】我选B(或“尼摩船长”),尼摩船长用海底沉船里的
千百万金银来支持陆地上人们的正义战斗,为反对殖民战争贡献自己
所有的力量。他的爱国之情表现为强烈的正义感和反抗压迫的勇气。
【示例三】我选C(或“周恩来”),周恩来在1919年学生运动
中遭遇逮捕,获释后在巴黎帮助组织中国共产党,组织“南昌起义”
“广州起义”。他的爱国之情表现在立志报国、矢志不渝为国奉献。
【示例四】我选D(或“江姐”),江姐被关押在渣滓洞时,面对
敌人的酷刑毫不动摇,坚守党的秘密,最后英勇牺牲。她的爱国之情
表现为忠诚坚定、英勇无畏。
【解析】1.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
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1)“肉食者鄙”句意:当权者目光短浅。鄙:浅陋,这里指目
光短浅。故选①。
(2)“民弗从(听从,跟从)也”中的“从”为动词,提示我们
“福”也是动词。“神弗福也”句意:神是不会赐福于你的。福:赐
福,保佑。
(3)“为坛而盟”句意:(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盟:
发誓,起誓。“盟于跳”句意:(鲁僖公和卫成公、莒庆)在洗地结盟;
盟:发誓,起誓。
(4)“亡羊补牢”意思是: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亡:丢失、失去。“所亡滋多”句意:所失去的东西更多。亡:丢失、
失去。
2.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
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1)重点词语有:狱,案件;必,一定;察,明察;情,诚,
诚实;这里指诚心。
(2)重点词语有:信,诚信;宝,珍宝;庇,庇护。
3.考查语句理解。
“得原失信,何以庇之?所亡滋多”意思是:得到原国而失去信
用,用什么庇护百姓?所损失的东西更多。连用三个四字短语,句式
工整,语气强烈,用语简单而语意很明确。认为因得到原国而失信,
是不值当的,会损失很多;”何以庇之?”为反问句,要读的有气势
而坚定,体现其坚持守信的决心与撤军的理所当然,从而体现晋侯信
守承诺的形象。
4.考查内容理解与人物形象。
根据甲文''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可知,在国家危难之时,身为平民百姓的曹刿认为当权者
不能远谋,故而“请见”,可见其关心国事,有抗敌御侮、护卫宗国
的责任感;
根据甲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可以一
战”“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可知,在鲁庄公提出根据诚
心处理案件后,曹刿认为鲁庄公尽了职分,能够取信于民,得到百姓
的支持,可以凭此作战,认识到了“取信于民”的重要性,并主动要
求一同上战场,做到了忠君与爱国的统一;
乙文结尾段“昔赵衰以壶飨从,径,馁而弗食”可知,赵衰与晋
侯相约同行,因为与晋侯失散,即使饿了也不享用食物,他的爱国表
现在于他对国君的守信与忠诚。
5.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和人物形象分析。解答时,结合阅读积
累选取人物,围绕人物事迹,讲讲他(她)的爱国之情即可。答案不
唯一。
示例一:我选A。十月革命爆发后,在布尔什维克朱赫来的影响
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参加苏俄红军,先后当过侦察兵和骑兵。在一
次战斗中头部受到重伤,死里逃生后开始投入国家建设,从事共青团
和肃反工作。在波耶卡窄轨铁路快要修筑完成时,保尔患上伤寒并引
发了肺炎,并被误传死讯。痊愈之后,保尔重回工作岗位并加入联共。
他的爱国之情表现在为国战斗,不畏艰苦。
示例二:我选B。尼摩船长是反抗殖民主义斗争的烈火中成长起
来的民族志士。他搜集海底金银财宝,支援被压迫民族做正义的斗争。
当祖国沦为殖民地后,他带领少数志同道合的人潜入海底,用反抗的
行动和不满的言论,支持和唤醒被压迫民族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他
的爱国之情表现为强烈的正义感和反抗压迫的勇气。
示例三:我选C。广州公社失败后,周恩来转入地下活动,1931
年,他终于“闯破封锁”,到达江西和福建的苏区;周恩来和上海的
工人领袖起组织了五方名工人纠察队,从车阀那里得到经验,训练了
武装力量,进行了上海工人总罢工,占领了城市,使上海不攻自破。
他的爱国之情表现在为民族矢志不渝。
示例四:我选D。江姐被送到重庆的“渣滓洞”监狱后,惨遭手
指钉竹签等毒刑的残酷折磨,仍坚贞不屈,并领导狱中的难友同敌人
展开坚决的斗争。她的爱国之情表现为忠诚坚定、英勇无畏。
【点睛】参考译文:
甲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
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
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
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
一类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
“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
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
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
会保佑你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
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是尽了本职一
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
去。”
乙
冬季,晋文公率军包围原国,命令携带三天的粮食。到了三天原
国不投降,就下令离开。间谍从城里出来,说:“原国准备投降了。”
军官说:“请等待一下。”晋文公说:“信用,是国家的宝贝,百姓靠
它庇护。得到原国而失去信用,用什么庇护百姓?所损失的东西更多。”
退兵三十里,原国投降。晋文公把原伯贯迁到冀地。任命赵衰作为原
地的地方官,狐榛作为温地的地方官。
卫国人调停营国和我国的关系。十二月,鲁僖公和卫成公、莒庆
在洸地结盟,重温卫文公时代的旧好,同时和营国讲和。
晋文公向寺人勃提询问镇守原地的人选。勃提回答说:“以前赵
衰用壶盛饮料并携带了食物跟随您,他一个人走在小道上,饿了也不
去吃它。”所以晋文公让赵衰作为原地的地方官。
6.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答“①”亦可)赐福,
保佑发誓,起誓丢失,失去7.(1)大大小小的案件,
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诚心处理。
(2)诚信,是国家的珍宝,是百姓所赖以庇护的。8.【示
例】晋侯的话也连用三个四字短语,句式工整,语气强烈。晋侯认为
得到原但失去信用是得不偿失的,表演时要读得坚定有力,特别是“何
以庇之”,用的是反问语气,更应该读出晋侯对“信”的坚守和按时
撤军的决心,从而表现他的坚定与守诺。9.【示例】曹刿在齐师
攻打鲁国时能挺身而出,以平民的身份为国事忧虑,为国君分忧,能
入朝谏言,指出取信于民的重要性,并主动要求一同上战场,做到了
忠君与爱国的统一;赵衰与晋侯相约同行,因为与晋侯失散,即使饿
了也不独享食物,他的爱国表现在于他对国君的守信与忠诚。
【解析】6.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选①。“肉食者鄙”句意:当权者目光短浅。鄙:浅陋,这
里指目光短浅。
发誓,起誓。“盟于洗”句意:(鲁僖公和卫成公、莒庆)在洗地结盟;
(4)“亡羊补牢”意思是: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7.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
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
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
有:
(1)之:的;狱:诉讼事件;虽:虽然;察:明察;情,诚、
诚实,这里指诚心。
(2)信:诚信;宝:珍宝;庇:庇护。
8.本题考查语句理解。
工整,语气强烈,用语简单而语意很明确。认为因得到原国而失信,
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人物形象。
根据甲文“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肉食者鄙,
乙文结尾段''昔赵衰以壶飨从,径,馁而弗食”可知,赵衰与晋
【点睛】【甲】参考译文:
一类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
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
按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
不会赐福于你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
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是尽了本
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
一同去。”
【乙】参考译文:
冬季,晋文公(率军)包围原国,命令携带三天的粮食。(到了
三天)原国不投降,就下令离开。间谍从城里出来,说:“原国准备
投降了。”军官说:“请等待一下。”晋文公说:“信用,是国家的宝贝,
百姓靠它庇护。得到原国而失去信用,用什么庇护百姓?所损失的东
西更多。”退兵三十里,原国投降。晋文公把原伯贯迁到冀地。任命
赵衰作为原地的地方官,狐濠作为温地的地方官。
卫国人调停莒国和我国的关系。十二月,(鲁僖公和卫成公、莒
庆)在洸地结盟,重温卫文公时代的旧好,同时和莒国讲和。
晋文公向寺人勃里询问镇守原地的人选。勃霆回答说:“以前赵
去吃它所以晋文公让赵衰作为原地的地方官。
10.(1)其声律之高下/文语之疵病/可以指而告余也
(2)①(梅尧臣)将诙谐嘲讽、指责讥刺(嬉笑怒骂)之情皆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