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画》教案(通用11篇)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画》教案(通用11篇)

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画》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两个部首“竖弯勾”、“横折弯勾”理解文中的反义词。会认读11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观察图画和学习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感受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识字。写字和朗读

2.难点:了解诗意。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实际导入

同学们,老师带来一幅挂图(出示挂图),看看这幅画上画了些什么?(板书:山、水、花、鸟)画的是什么季节?(春天)从哪些地方看出是春天?

1、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看见过“山、水、花、鸟的情景吗?那老师问你几个问题,请想好后回答

(1)如果从从远处看山上的景色能看清楚吗(模模糊糊、没有颜色、看不清)

(2)如果水从山上直往下流,从近处听会有什么声音?(有哗哗的流水声)

(3)各种花过了开花季节就会怎样?(看不到花)

(4)鸟停在树上,人来到鸟的前面,鸟就会怎么样?(鸟会飞走)

小结: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山、水、花、鸟是这样的,那么画上的山、水、花、鸟是怎样的?作者又是怎样写画上的山、水、花、鸟的呢?请跟老师学习课文

板书:1画

二、分散识字

1、试读课文

A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B找出生字并圈出来,多读几遍记住字音。

C谁愿意把课文读给老师听一听(指名读)

D愿意读的站起来一起读。

2.问题引路,学文识字

A请一位同学站在教室最后排看画中的“山”有没有颜色?要求学生把看到的告诉同学。(板书:远看有色)

B请一位同学来到画的前面听一下“水”有没有声音?要求把听到的告诉同学。(板书:近听无声)为什么人走近了听,还是听不到水声?

C请一名同学说说,图上面的是什么花?(桃花)桃花是什么时候开的?(春天)为什么春天已经过去,花还没谢?(板书:春去还在)

D请一同学到画前面来模仿一下平时赶鸟的情景,让别的同学看看鸟怕不怕?它会不会飞走?(板书:人来不惊)

E把课文再读一遍,圈出的生字同桌读一读,互相当小老师。

3.巩固练习

A试读全文,小组检查朗读,班上朗读比赛。

B检查生字(卡片,指名读)

C生口头组词语

D认识两种笔画“竖弯勾”、“横折弯勾”和偏旁“走之”

三、集中识字

1自学课文

A自读课文B小组读课文

2学习字词,读音说义

A指名读课文

B师配音读课文,生表演,加深记忆

C开火车、指名、做游戏读生字(卡片)

D说说不懂的问题,集中讨论解决。(小组)

E齐读课文,试着背诵(以板书的山、水、花、鸟四个字为线索来背)

四、课堂练习:开火车每人一句背诵课文。

五、小结: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能说一说吗?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背诵课文

2找搭档背诗句,说诗意。(一人背一人说)

二、学习生字

1、学习“竖弯勾”、“横折弯勾”。

2、分析字形。(说说是怎么记的)

3、师范写,出示带有田字格的小黑板,师边说边写,重点指导“竖弯勾”、“横折弯勾”。“二”、“七”、“无”竖弯钩中的“竖”都在竖中线起笔。同学们在课本剩余格中写。师巡视指导。

三、认识反义词

1、学生自己找出课文中意思相反的词。同桌交流。(师板书:远---近、去——来)

2、你还知道那些意思相反的词?谁来说一说。自由发言,师订正。

四、课堂练习:

在田字格本上写本课的生字,每个字写4遍。

五、拓展延伸:

课外收集谜语,开展猜谜活动。

六、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谜语古诗和很多意思相反的词你们都能背上来。真聪明!在以后的学习中也有很多意思相反的词和更多的知识,希望同学们留心学习,多多识记,语文水平会大大提高。

板书设计: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反义词:远——近

有——无

去——来

教学目标

1、巩固7个生字,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并猜出谜底。

3、会正确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不少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其中的一首:“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是个谜语,谁知道谜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谜语诗,学完课文,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

由学生已知的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课文,同时又为本课猜出谜底作了铺垫。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多媒体课件映出山水画,引导学生引导整体观察图画,再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教师播放优雅的古典音乐,范读课文,让学生很快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的情境中。

2、方法多样,学习生字。首先,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在此基础上,用同位互读,抽卡片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巩固读音。最后来一个拼字游戏,四人小组合作,用生字卡片在桌上拼出这首诗,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好。既巩固了生字的认读,又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三、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这一步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及动作演示等手法去感悟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感受画的美,语言文字的美。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位听,这里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兴趣盎然地读诗。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好哪一句。导读方法如下:

“远看山有色”,多媒体课件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我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3、指导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读好。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此时,让学生猜出谜底:画。引导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多媒体课件展示整幅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还可请学生上台来当小诗人表演这首诗。最后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四、趣味练习,书写生字,课外延伸

1、找朋友游戏,把“我会说”中的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上,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找到了朋友就用头饰上的词说一两句话。

2、指导书写“人、义、火、文”

3、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谜语,课间玩谜语竟猜游戏。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汉字,能找出字与画的关系。

2.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认识图标“小话筒”。

4.练习口头组词,丰富学生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学认8个汉字,知道字与画的关系。

【教具准备】

图卡、字卡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在很早以前还没有汉字的时候。有兄妹俩,哥哥负责打柴,妹妹管洗衣做饭。有一天早晨,哥哥很早起来要到他家后面的一座山上去砍柴,可是怎样告诉还在熟睡的妹妹呢?他想了一个好办法,拿起树枝照着远处山的样子在地上画了一座山(贴图),旁边放上一根柴。哥哥走后妹妹醒来,看到地上的图知道了哥哥的去向。中午,妹妹要去河边洗衣,她也向哥哥学在地上画图,她照着小河的样子画了几道弯曲的水流(贴图),旁边放上一件衣服。哥哥回来看到图后到河边去果然找到了妹妹,兄妹俩可高兴了。从此以后,他们就用山、水图来表示字,慢慢地变成现在的字。汉字多有意思呀!古人多聪明啊!

二、比较字与图,找关系

请同学们把字与画对照起来看,说一说图中哪一部分与汉字的哪一笔相似,小组合作。

三、看图猜字练习

过渡:我国古代人民在劳动中发明了汉字,多么不简单!像这样的汉字还有很多,请大家看图猜字。

1.观察图画,启发学生猜字。

2.猜中后说说自己是怎样猜的。

四、学习“日”和“土”

1.观察图画,启发:太阳用一个字表示是什么?小幼芽从什么地方钻出来?

2.读字。

3.学生讨论对比图与字的想象之处。

五、课中休息——找朋友

8人举图片,8人拿字卡,大家一起唱找朋友。

六、学认图标,口头组词

1.出示小话筒,讲要求,教儿歌。

小话筒,嘴边放,比比谁的声音最洪亮。

2.练习口头组词。

发“一字开花”卡,学生练习组词。

请同学们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哪些词语中有这些字,发现一个记住一个,增加一个花瓣,比比谁的花瓣多。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讨论,了解自己的外形、性格等特征。

2、能抓住自己的主要特征用简练流畅的线条画出自画像。

3、通过夸自己、畅想未来培养爱自己的情感,从而培养自信心及理想教育。

教学重点:

了解并抓住自己的主要特征进行描绘。

教学难点:

抓住自己的主要特征用简练流畅的线条画出自画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范画工具。

学生准备:

小镜子、画纸、彩笔等。

一、导入新课:

1、猜一猜(多媒体课件出示三张自画像和照片找出对应的人物)。让学生说出自画像突出了人物的哪些特征。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灵巧的手,你们想不想画画自己今天我们来学一学《画自己》

2、板书课题——画自己

二、讲授新课:

1、我们自己到底长的什么样,请小朋友拿出镜子照一照。观察自己。

请小朋友对着镜子仔细观察自己,看看自己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2、请同学们上来说说自己面部最突出的特征,同学们也可以说说对他的印象(脸型、五官、表情、神态)

3、给你1分钟请你后面的同学说说你最美的地方是哪里老师请几组同学来互相夸夸对方。

三、欣赏绘画大师作品。

1、师:许多绘画大师也经常画自画像,好,我们共同来欣赏

(1)这是著名艺术大师达芬奇,长长的胡须仿佛蕴藏了他在艺术、科学、医学方面的成就,他把绘画中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建筑学中,他设计的建筑物结构合理而美观。

(2)他就是现代绘画大师徐悲鸿,严肃的表情,忧郁的眼神表现出他的忧国忧民,他在抗日战争中举办画展,救济灾民,他的《奔马图》永远鼓舞着中国人的士气。

2、师总结:我们从这些自画像中不仅看到了人物的外形特征,而且好像看到了他们鲜明的个性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四、教师示范:

1、下面请大家猜一猜,这个人是谁是老师。老师小时侯是爱画画的小姑娘,后来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成为了一名同学喜爱的老师。

2、老师也来画画自己好吗教师即兴示范对镜画自己,在画的过程中让学生在事先画好并排好序数的各种基本脸形、基本五官形、基本发型、身材、个头、衣服、色彩等图中选择类似的一种或说说是由哪几种的变化组合。说说相同的是什么,不同的又是什么,对号入座但又不定死,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对待。

3、示范画法:找特征、构图大、画出头像、画表情及神态。

五、学生作画

1、看了老师画了自己,你们想不想再来画画自己那请你说说你准备怎样画自己

(1)画出面部特点;

(2)表现性格特点;(通过表情、眼神等)

2、允许学生说悄悄话进行讨论,帮助同学认识自己。

3、及时表扬落笔肯定、大胆表现,画出自己特点和个性的作业。

4、对表现拘谨的学生作鼓励性指导。

5、教师巡回指导。(构图、找特征、绘画大胆等)

6、教师引导学生在画面中添加兴趣爱好等。

六、作品展示及评价:

老师评价,学生互评。

教材分析:

《画》是第一册中的第一篇课文,学生入学才两个月,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与能力正在逐步培养过程中。这篇课文的内容是一则谜语,谜底即题目——画。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对这首诗,基本上的学生在幼儿园时就已滚瓜烂熟,倒背如流了。)我决定采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来完成学习内容。

师:今天学的这首古诗,实际上是一则谜语,我们来猜一猜,谜底是什么

生:(兴奋的,异口同声)画。

师:(故作惊讶)你们为什么猜它是画呢你的根据是什么

生:一部分学生举手要求发言,一部分学生呆住了,根据是什么,还从来没去想过。

师:别急着说,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分四人小组讨论讨论,每位小朋友要大胆地说出你的看法。小组长要把小组内同学的意见向大家汇报。

生:马上四人一小组围在一起,说开了。

师:慢慢巡视,时而凑过去听听小朋友都在议论些什么。教师走到一个小组旁边,弯下腰加入了他们小组的讨论。

生A说题目是画,所以猜是画。

生B说书上画着一幅画,所以猜是画。

生C表示赞同B的说法。

生D说如果是真的水在流动,肯定是有声音的,现在走近水旁没有听到水的声音,肯定是一幅画,所以猜是画。教师认真地听完每位同学的发言后,微笑着点点头,离开了。

看大家讨论得差不多了,教师示意停下,请小组选代表汇报交流。

生:我们组毛琪认为这则谜语边上挂着一幅画,因此说是画。陈子熙说题目是画,因此就猜是画。我认为,书上写着“人来鸟不惊”,如果是真的鸟,没等人走近,鸟就老早飞走了,而现在人来了,鸟也不飞走,肯定是画着的,所以猜是画。还有黄天宇说,春天过去了花还开着,说明花不是真的,是一幅画。

师:你们小组讨论得很认真,还有哪一组要汇报

生:(马上又有一位小组代表站起来发言)远看山有色,就是远远看去山是有颜色的,近听水无声就是站在水边听不到水的声音,春去花还在,就是春天过去了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就是人来了鸟也不飞走。

生:(马上反驳)她汇报的不是他们小组的意见,而是她自己一个人的意思。

生:(另一位学生马上又接着说)她说的是这首诗的意思,不是我们讨论的问题。

师:你们两位同学真了不起,会倾听,会思考。你们才真正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带头为他们的精彩发言热烈鼓掌,其他小朋友也鼓起了掌。

教学反思:

1、要相信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完全能扮演好这一角色。他们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欲望,他们有交流、评价的能力。我们教师完全可以提供他们一个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在这一宽松、和谐、民主的平台上,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共享学习成果。如,那两位提出质疑的学生,他们是具有何等强的学习力,他们已经学会了倾听、学会了思考,能有自己的主张和见解。

2、毕竟是刚入学的七、八岁的孩子,一切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还需要我们耐心细致地培养,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的规范教育。这在小组学习的起始阶段里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发言、交流和倾听的礼貌教育。要培养学生清晰、连贯地讲话;文明有序地交流;认真、专注地倾听的良好习惯,以保证小组学习能够有序、有效地进行。

3、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点拨显得尤为重要。它有利于从学生学习习惯较差、缺乏自主、合作能力的特点出发,充分发挥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对教学目标,方法和过程实施有效控制,避免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放任自流,从而提高学习有效性。

一、通过语言与音乐的结合,帮助学生语言智能的发展和语感、乐感的培养。

二、感受2/4拍子的强弱规律,认识2/4拍子的节奏规律。

最后一句乐句的:“rit符号,听出和唱出渐慢和渐弱的效果。

唱好一字多音的地方,也可随机根据学生掌握的程度来发现新的难点并解决。

一、课前热身活动:全班一起背古诗两三首。(同学们,你们刚才朗诵得真好听,那时你们读出来的,可是你们听过唱出来的古诗吗?让我们来一起听听下面的音乐,唱出来的古诗。、刚才的音乐旋律美不美?你们听了有什么感觉?)

二、欣赏伴奏音乐,学生听后说出感受。(同学们可以跟着音乐做适合的动作、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音乐旋律美不美?你们听了有什么感觉?)(是的,非常优美,宁静、抒情、动听,其实这是我国的一首古曲《春江花夜月》的旋律,它也,配上歌词就更好听了。、)

三、欣赏范唱音乐,说说出自哪一首诗。(相信同学们已经听出是哪一首诗了。原来古诗除了能读出来,还可以唱出来。)

四、学生谈听到歌词后的感受。(请同学们再听一次音乐,不要打开书,也不要唱,听听唱歌词时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看谁的小耳朵最尖、最灵敏)(同学们,你们有注意到最后一句吗?让我们来重听一次最后那一句音乐、这种唱法叫渐慢渐弱,用拉丁字母“rit”表示,以后我们唱歌遇到这个标记就要怎么唱啊?、)

五、认识2/4拍子,感受其强弱规律。(接下来我们再听音乐,请同学们找出这首歌的强弱规律,并拍出来、)(同学们的耳朵和小手真棒,都能听出来,也能拍出来了,表扬你们自己。)

六、学唱歌词,解决难点“一字多音“的唱法。(现在我们来学唱这手歌,同学们可以边听边学唱。)(你们觉得哪里最难唱,告诉老师,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

七、运用:将学过的古诗套进本曲旋律来唱。(我们已经会有感情地唱《画》了,大家注意一下,古诗“画”每一句是几个字,那我们可部可以也选一些五个字的`古诗套进去唱呢?同学们自己试一下。、)(有哪位同学准备好了吗?请你来、好听吗?老师也来唱、)

八、身体动作表现音乐(我们学习了用朗读和唱的方法来表现音乐,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可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和小乐器伴奏表现音乐)(你们见过古人是怎样读书的吗?让老师来模仿、)

九、小乐器伴奏表现音乐(请请到的同学自己到台上选乐器,选要快,还要互让,不能抢、)(另外叫两位同学来学古人朗读、)

十、整合:(全班朗读一次,音乐响起,没表演的同学唱,其他的表演和演奏,让老师们听听是唱的同学唱得好还是演奏的好还是乐器伴奏好。)

十一、总结:这节课我们学到什么?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叮嘱、准确、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造句。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4.学习发现与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养成读书时画出重点词句的习惯。

课时安排:

2课时。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生字、词。

一、导入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篇与杨桃有关的课文。(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老师出示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读生字词。

2.指读课文。

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想当然: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该是这样。联系课文内容,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

四、质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五、布置作业

l.熟记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由于老师的仔细观察,善于分析而找到了“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从而懂得看问题或做事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进行认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2.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3.熟读课文。

一、明确目标

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1)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是……就……不要)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叫“想当然”?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读。

这两个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

(1)第二自然段分为几层?

(2)找一找哪几层是回答“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①老师根据桌上的杨桃讲解现在看到的杨桃就象五角星一样。

②出示投影片,一椭圆形带棱的杨桃。

③实物演示,让从不同角度看的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样子。(让学生亲自实践看一看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④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⑤“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讲一讲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这是通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

让学生把两个原因结合起来讲。(再一次加深理解。)

3.学习第四至六自然段

默读第四至六自然段。

(1)出示讨论题:

①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指导朗读,注意语气的变化。

(3)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进一步明确学生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4.学习第七自然段,自由读这一自然段。

(l)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

(2)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3)举例子说说怎么就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4)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

(5)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受别人影响。)

在逐句分析这一自然段的基础上,再读,并试着背诵。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1)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

(2)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板书:一生受用)

(3)父亲和老师所讲的画画上的事。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板书要……不要,是……就)

谁能用“要……不要”说一句话?

三、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倒数第一、二自然段并试背诵。

教案点评:

1、知识与能力:知道课文是谜语诗,理解课文的基本含义。

2、过程和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课堂上小组合作、图文结合加深对课文的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谜语、诗词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激发学生喜爱古诗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了解诗句中所说特点与画的关系。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生字回到课文中,谁会读?媒体的出示:课文内容(指名读课文)

二、研读课文

1.学习前两行诗句。

(1)媒体出示:第一、第二行诗句

自己小声读读这两行。边读诗句,边看图边思考,这两行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2)指名读这两行诗句,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板书:远山有色近水无声

(3)认真看图,远处的山、近处的水怎么样?

①眺望远处的山峰,你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色?(朦朦胧胧)

②看图水流从高处往下流,会发出什么声音?那么诗中却说走近了还是听不到水的声音,这是怎么回事呀!(因为这是一幅画)

(4)指导朗读。

①媒体出示: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②教师范读,学生练习朗读,同桌读,指名读。

2.学习后两行诗句。

(1)总结学法:

媒体出示学法:

①读诗句,对照图,说说这两行的大致意思。

②想想诗句中是怎样写画中的山和水的。

③联系实际想,应该是什么样的景色,而书中为什么这样写?找到诗句与画的联系。

(2)学生结合学习方法自学后两行的内容。媒体出示:图片和诗句

(3)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4)指名说说对后两行诗句的理解。板书:去花还在来鸟不惊

(5)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又是什么样的情况?

(春天过去了,花就谢了,当人们走近鸟时,鸟一定会飞走的。)

(6)指导朗读。

①教师范读,突出“去、还在、来、不惊”这几个词

②学生练习朗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二、感悟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媒体出示:课文内容

2.在诗句中找找意思相反的词。

媒体出示:“远”、“近”、“有”、“无”、“来”、“去”变红

3.把这些意思相反的词连起来读一读。

媒体出示:远——近有——无来——去

4、谁能有好办法说说这几个词是什么意思?

5、游戏:找朋友找14名同学到前面,每人手里拿一张卡片,找到与自己手里卡片意思相反的字,站在一起,其它同学做裁判,给找对的同学以掌声鼓励。

(这14个字是远---近、高----低、来----去、笑----哭、白----黑、晚----早、有----无)

6、你还能说出其它的反义词吗?

三、背诵课文

结合板书,自己练习背诵。

2.看看图片,同桌互背。

媒体出示:图片

3.指名背诵。

4、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一幅画,而且是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鸟的山水画呢!

四、拓展作业

作业:把课文背诵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感受。2.你喜欢这幅画吗?喜欢的话就动动你的小巧手把这幅画画出来吧!

板书:画远山有色近水无声去花还在来鸟不惊

1、能对照图画用自己地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懂得为什么说谜底是一幅画。

2、学会“画、远、近、无、声、惊”七个生字,认识土字旁,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3、认识两个偏旁“辶”“忄”。了解文中出现的反义词(远-近,有-无,来-去)

一、观察图画导入新课(课件)

1、教师范读诗歌猜谜,出示挂图,并揭课题。

a、上课之前,老师先让小朋友们猜个谜语,听仔细了(范读课文)

b、学生动脑筋猜

c、出示挂图(课件):好极了,就是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画》(板书课题)。

2、仔细看这幅画,画上画了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提出自学要求,自己读一读这首古诗,带拼音的字多读几遍,边读边想一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呢?

2、学生自读课文。

3、指名试读,正音:色、近、惊

三、对照图画,再读课文

1、看看图画再读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行主要说什么?

2、指名交流(教师板书:山、水、花、鸟)

3、请小朋友在这几个字下画上小圆圈,说明这首古诗主要写这些景色,课文主要写的景色,我们要读重音。

四、讲读课文,理解诗意

(一)讲读第一、二行

1、看图说话:小朋友们,画多美啊,有山有水,用自己的话说说山怎么样,水又怎么样?

2、想一想:我们平时出去玩,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得清吗?水从山上直往下流,如果我们在近处听,会听见什么声音啊?你能学一学吗?(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流水声)

3、小结:这幅画画得太像了,把山和水都画得像真的一样,那么究竟是一幅图画,还是真正的山水景色呢?为什么?

4、扮演诗人,远看山,近听水。

a、指名扮演诗人,到教室后面看画中的山,问:现在你看这画中的山,有没有看到它的颜色?

b、这就叫“远看山有色”

c、教学生字“色”:读准字音;说说怎样记字型;说说色是什么意思?(颜色,课文指景色)

d、指名扮演诗人,到画前听听流水:问,你听到流水的声音了吗?为什么?

e、小结:因为是画,所以说听听——(水无声)

f、教学远近:远近是一组反义词,说说怎样能记住这两个字;无声是什么意思;无的反义词是什么?

g、教学声:强调字形,声的上面是“士”不是“土”。

h、指导朗读第一、二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二)讲读第三、四行

1、想一想,春天,许多花都怎么样了?可是课文里是怎么说的,为什么?

2、要是鸟停在树枝上,人来到鸟的面前,鸟会怎么样呢?

3、指名扮演诗人,走近画,做赶鸟的动作。问:有没有看到鸟儿飞走?课文是怎样说的?

4、教学惊:说说你是怎样记住惊的?惊是什么意思?(吃惊、害怕)

5、指导朗读第三、四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五、朗读全文

六、资料

1、课件准备“资料城”模块,学生朗读。

2、学生阅读。

3、学生汇报。

七、说话训练,评价交流。

1、资源准备:课件中的说话训练材料。

2、学生思考交流。

3、学生表达,教师评价。(鼓励为主)

八、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一幅画,而且是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鸟的画呢!

九、作业:

在田字格中指导书写7个生字;画:先中间,后两边;声:强调上面是士;色:注意刀字头;远近:注意走字底。

1、通过观察图画和学习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受到美的熏陶。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3个部首,理解文中的反义词;会认读5个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大概意思。

4、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背诵课文。

1、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2、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和部首。

教具准备:

投影仪、生字卡片、挂图。

两课时。

一、谈话揭题。

1、以前我们学过谜语吗?背背看,对,背的是谜面,那谜底是什么?

2、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谜语诗,诗的名字叫“画”(板书)。

3、出示画。

二、导入新课。

1、师:老师这儿也有一张画,是一张我们中国传统的山水画。

2、指导观察画、理解诗的前两句。

(1)山是什么颜色?(先请前排一位学生说,再请后排一位学生说。)远看也看得清楚,我们户外活动时,很远的大山的颜色是不是也看得很清楚呢?

(2)为什么这儿山的颜色站得很远都看得清呢?(因为这是“画”)

(3)听山上流水的声音,仔细听。

(4)如果到九溪去玩,水的声音听得到吗?水声音是怎么样的,学学看。

(5)看,这儿的水从那么高的山上流下来,声音是很大的,可我们都听不见,为什么呢?(因为那是画!)

三、朗读指导。

1、这两句诗里,有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请每一个小朋友都找一找,用笔把它们圈出来,指名回答。

2、看,听,都是可以做出动作来的。

山和水,都在大自然中找得到。

3、古代的诗人很讲究用词的,看上下句,有一对反义词,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多整齐。

4、看手势,朗读。

(手势打高,语调升高,手势打低,语调放轻,把诗的美念出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四、指导观察、理解诗后两句。

1、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开什么花?

2、春天来了,桃花还开吗?秋天,桃花、迎春花还在不在?冬天呢?

3、那为什么这儿春天过去了,桃花还是开着呢?(是画!)

4、出示小鸟。

(1)这里有只小鸟,你用手扇扇它,小鸟怎么啦?

(2)害怕了,你用一个字来说是什么?

(3)“惊”就是心里害怕了,所以是竖心旁,左边一个北京的“京”,左义右声,这样的字,被称为什么字?(形声字)。

(4)请一位学生走至画前)请你用手扇扇,小鸟惊吗?为什么不惊?

(5)请在这两句诗里圈出反义词。指名回答。

5、朗读指导。

(1)古代的诗很讲究用词,这后两句诗也不例外,名词对名词,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看手势朗读后两句。

(手势移动长,语调加长,手势起伏加大,语调快。)

(3)朗读全文。

(4)背诵全文。

五、小结。

这首诗的谜底是什么呢?(画)诗抓住了画上山水花鸟的特点,写得很美,也写得很整齐。

六、写字指导、讲评。

重点:色、声、无、惊。

1、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3、初步感受古诗文化的优美,激发学习古诗的积极性。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文

二、指导观察,看图说话

1、看了这幅画,你看到了什么景物呢

2、谁来说说这幅画上都画了些什么

三、根据情景,初读课文

师: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说得真好,那我们回到故事里,书生只看了几眼这幅画,就拿起大笔“刷、刷、刷”写下一首诗,皇帝看了直叫“这不仅是首诗,还是一个谜语,用词还很有意思,好好好,真好呀!”,你们想不想看看书生到底写了什么诗让皇帝这样连说三个好呀。(出示古诗正文)

1、首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

2、(出示生字卡片)请谁来当小老师教小朋友们读这些字呢,读时要注意什么。

3、既然都能读好这些字了,那么谁能来读读这首古代人写的古诗

4、学生自评正音:重点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

四、理解诗文,感受诗意

1、指导理解诗意:读了这首诗我真是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你们有不明白的地方吗(学生质疑)

(1)书生是怎样来写“山”、“水”、“花”、“鸟”这些景物的

(2)“山有色”,那山会是什么颜色

(3)流水会发出哗哗的声音,为什么书生却说走近流水仍然听不到声音呢

(4)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5)鸟儿为什么看到人来也不惊飞,这是一种什么境界

……

2、范读:这么美的画,这么美的诗,老师也忍不住想读一读,可以吗(教师示范读)你们注意到老师读的停顿和重音了吗(板书停顿、重音处)然后根据学生模仿能力强的特点,通过范读给学生的朗读指明方向。

多形式学生读:个别读,小组读,组合读。

3、听你们读着读着,我脑袋里突然想通了一件事情,皇帝不是说这也是一个谜语,我已经知道这个谜底是什么了,你们知道谜底是什么吗(根据生答板书:画)为什么是这个谜底是画呢

4、找出反义词:我们明白了皇帝说这首诗是谜语的原因,但是他还说了一句话,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说用词也很有意思呢我们一起来想一想。

教师走来走去口中念念有词,好象在思考。学生若答不出来教师可以装作无意地念念“远”“近”这些词,再找不到就装作自己找到原因,点明一组,让学生找出其他组。

五、拓展练习,指导背诵

1、指导看图背诵,同桌背诵。

越大越好过,越小越难过。

越短越好过,越长越难过。

白天还好过,晚上更难过。

迷底:独木桥。

露湿鞋,

清晨早起搭花台。

隔墙喊妹妹不应,

对面招手妹不来。

迷底:镜子

六、课后拓展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听了一个故事,学习了一首谜语诗,其实我们中国古代的诗文化是非常有意思,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谜语诗,下课你们自己去找一找,看谁找的谜语诗能难得到别人。

课后反思:

积极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故事情境中快乐学习,在生活化的学习情景中体会成功。我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将教材与学生生活的实际联系在了一起,让学生能在触手可及的故事中体会语言的魅力,激起他们对于古诗的热爱。这也是符合语文教学中的大语文观和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中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给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舞台,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他们自己教自己,教师只是提示他们学习。另外,如果能将这个故事的视频播放给学生看,将会更加有趣,效果会更好。

THE END
1.地组词,概括地怎么组词,议论地的笔顺演示地组词有哪些?铺天盖地的地组词有什么?还有地的笔顺是什么呢?好多初学练字者不是很熟悉,接下来解答地组词有哪些及地的笔顺笔画顺序怎么写。 一、地组词二个字: 实地、地权、地貌、地雷、道地、整地 地瓜、地温、地铁、斥地、营地、地肤 种地、林地、地洞、领地、园地、平地 http://www.lifugui.com/uzuci/1586313066851.html
2.地字组词地字组词有哪些?地的多音字组词语有什么?地组词包括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地字怎么组词?地字组词大全:地蛋、地道、地德、地底、地点、地电、地丁、地东、地动、地洞、地豆、地段、地碓、地耳、地方。https://www.54dir.com/zuci/jo2n76fp.html
3.地组词地字组词部首查字 | 拼音查字 | 笔画查字地组词【地】字在开头的组词(共204个词语)dì bǎn地板dì bǎo地保dì bǎo地堡dì biǎo地表dì bū地鵏dì chǎn地产dì chang,dì cháng地场dì chū地出dì cí地磁dì dài地代dì dài地带dì dé地德dì dīng地丁dì dōng地东dì dòng地动dì duàn地段dì https://www.tatiao.com/zidian/zuci_1116.html
4.土字旁的字有哪些字土字旁的字有: 1、垃: 拼音:lā。 释义:尘土和扔掉的脏东西。 笔顺:横、竖、提、点、横、点、撇、横。 组词:垃圾、垃圾箱、垃圾袋、垃圾堆、垃圾站。 2、塘: 拼音:táng。 释义:本义是堤岸;方形水池中古时圆的叫池,方的叫塘;小坑;驿站关卡,明、清驻军警备的较小辖地,比“汛地”小。 https://edu.iask.sina.com.cn/bdjx/10vmRiZH7gJy.html
5.土字组词大全土字组词大全(共12篇) 篇1:土字组词大全 刘字的本义 (2008-02-13 15:44:01)在现代汉语里,“刘”字除了用来当作姓氏外,别无其它任何意义。因此,也就难怪很少有人能解释得出来刘姓的刘是什么意思。 其实,在古代汉语中,“劉”字有着极其丰富而神奇的含义。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lr2c63e9.html
6.一年级语文重叠词句子量词汇总,都是常考知识点,收藏好一年级足字旁:跟、跳 王字旁:球、玩、 之走旁:远、连、送、过、边、这、进、近 走字旁:赶、起 女字旁:妈、奶、姐、 木字旁:桥、林、树、桃、 虫字旁:蚂、蚁、 耳刀旁:阳、都、 心字底 :想、念、急、忘 给下列字加偏旁并组词 人( )巴( )无()马( )儿( )关( )去( )车( )元( )干()https://m.163.com/dy/article/JDAPSSE1055695S2.html
7.土字旁比较旺的字看看都有什么字1、墒:读音——shāng 与商 同音 。墒的字义:田地里土壤的湿度。 组词:墒情、底墒、保墒、抢墒、水土保墒。 2、土字旁比较有气势的字:屹:读音:yì 释义:山势高耸,喻坚定不可动摇。 3、圻:读音:qí 释义:方千里之地,地的边长。 4、壮:读音:zhuàng https://m.yxlady.com/jingyan/426323.shtml
8.二年级字词基础:27个常考偏旁60形近字组词(珍藏版)日(日字旁) 春晴时音晚星 忄(竖心旁) 情快怕忙性 纟(绞丝旁) 红细经纯绳结 攵(反文旁) 故放教 ?(足字旁) 跟跑跳踢 雨(雨字头) 雪霜露霞雷 禾(禾木旁) 种秋香 刂(立刀旁) 到别 宀(宝盖头) 字家官害 土(提土旁) 地块场 门(门字框)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0112/05/67691349_885712462.shtml
9.唐+1个土字旁的组词唐+1个土字旁的组词 扫码下载作业帮搜索答疑一搜即得 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 解答一 举报特别推荐 热点考点 2022年高考真题试卷汇总 2022年高中期中试卷汇总 2022年高中期末试卷汇总 2022年高中月考试卷汇总 二维码 回顶部?2021 作业帮?联系方式:service@zuoyebang.com?作业帮协议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7d87bb6596da3925310e0c7e6f565dcb.html
10.土字旁的字部首为土的字有哪些土字旁常用字 cháng、chǎng 场 解释 组词 chéng 城 解释 组词 dǔ 堵 解释 组词 duī 堆 解释 组词 fén、fèn 坟 解释 组词 jí、sè 圾 解释 组词 jūn、yùn 均 解释 组词 kēng 坑 解释 组词 kuài 块 解释 组词 lè 垃 解释 组词 mái、mán 埋 解释 组词 pō 坡 解释 https://www.zcdian.com/bushou/lznbt8c.html
11.土字组词长尾关键词挖掘土字组词 登录PC版查看 土字组词一年级 登录PC版查看 -土字组词有哪些 登录PC版查看 土字组词语 登录PC版查看 土字组词大全 登录PC版查看 提土旁的字组词 登录PC版查看 土字组词造句 登录PC版查看 土加偏旁组成新字组词 登录PC版查看 -土三个字组词 登录PC版查看 土字组词有哪些两字 登录PC版查看 https://m.5118.com/ci/dcb84ce775b5f175/
12.曾字加偏旁组词令加偏旁组词组成新字土字旁 坎坷 ke第三声 口字旁 呵呵 金字旁 钶? ke第一声 此字可以加什么部首,组成新字? 疵呲茈龇髭眦泚跐玼骴佌皉庛紪頾頿訿柴些紫雌砦赀觜訾胔祡飺鴜鮆歶姕鈭呰啙眥 曾加偏旁再组词 增:增减 赠:赠送 蹭:磨蹭 僧:僧侣 憎:憎恨 嶒:崚嶒 http://www.zzfmdn.com/article/834805
13.一年级下册书法教案提土旁和王字旁通用版提土旁和王字旁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掌握提土旁和王字旁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 2.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带有这两个偏旁的一般书写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写好例字,要求写得正确、端正,结构比例恰当。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能正确、端正、快速的写好提土旁和王字https://www.360docs.net/doc/7a502876.html
14.小学低年级字词基础:27个常考偏旁60形近字组词(珍藏版)很多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对于根据偏旁写汉字、形近字组词,这类题目,积累得还不够,导致做题的时候总是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对此,今天总结了一些比较常考的偏旁,和形近字的https://www.jianshu.com/p/9f386a084bb2
15.土字旁与什么有关简笔画土字旁与土地有关。土字旁的字有:墩、塔、墙、型、址、域、坝、坑、坚、垄、堵、基、垫、坟、坊、坨、坎。组词有桥墩、树墩、墩子、上坟、坟山、坟地、街坊、作坊、基数、基础、地基。 土字旁的字有: 圾、地、坐、塞、坻、在、垢、墨、坷、垃、埋、塘、壁、塌、垒、圩、均、堤、圻、堪、壤、https://shipu.jiangzi.com/tuwen/jianbihua/85286.html
16.给成字加偏旁组新字2、加言字旁就是诚,组词: 真诚,诚信,诚意,诚实,诚心,诚恳,诚挚,诚邀,诚聘,诚品,诚接,诚服 3、成加皿字底就是盛,组词: 盛开,盛世,盛夏,盛情,盛大,盛夏,盛宴,盛典,盛唐 盛达,盛饭,茂盛,盛泽。 1、讠+成=诚,组词:忠诚 真诚 诚挚 竭诚 诚服 2、土+成=城,组词:长城 京城 城市 城楼 城乡 3、皿+成http://www.kaoshibaike.com/744852545.html
17.地字笔顺笔画顺序地字笔画顺序为:横、竖、提、横折钩、竖、竖弯钩,共6画,字形结构为:左右结构。以下是地字的笔顺动画、笔顺详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地字笔顺动画 汉字地(组词) 拼音di 部首土 (土字旁) 笔画数6画 结构左右结构 地字笔画顺序 共6画地笔顺 1横 https://bihua.gei6.com/dizibishun__p6nmgrln.html
18.在的意思在组词在字组词怎么读读音拼音是什么?在,存也。——《说文》。按,字从土,与坐同意。 见龙在田。——《易·乾》 父母在,不远游。——《论语·里仁》 疾在腠理。——《韩非子·喻老》 病在肌肤。 则无所不在。——《淮南子·原道》 在往者,在来者。——《大戴礼·曾子立事》 http://www.hydcd.com/zidian/hz/9436.htm
19.小学一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复习优秀教案(通用8篇)正确拼读音节,看图选音节填空;复习学过的同偏旁的字;区别形近字;巩固要求会认的字;能正确地搭配词语;正确朗读短文;能按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写字。 课前准备 1.音节、词语卡片。磁心小黑板。 2.投影片或挂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点击放大 https://m.yuwenmi.com/jiaoan/yinianji/1089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