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5期粮情快讯

十二月份中旬福州市场粮油价格涨跌不一

品种

等级

本月上旬

平均价

本月中旬

涨跌率

早籼谷

(19-21)

中等

2450

持平

晚籼谷

2550

早籼米

3860

晚籼米

(江西923)

一级

6040

(安徽)

4450

4400

-1.12%

浦城

东北米

4840

江苏粳米

1.14%

红小麦

江苏中等

2700

白小麦

河南中等

2720

玉米

2350

大豆

5350

豆粕

3380

籼糯米

6440

麦皮

中粗

2020

2070

2.48%

大豆色拉油(散装)

8500

8600

1.18%

大豆色拉油(20L)

8900

9000

1.12%

市场动态

近期小麦价格继续回落,截至本周,不少制粉企业小麦收购价格徘徊在1.2元/斤,而虽然最近有粉企适当上调收购价格,但也是补涨为主,贸易商大多反映当地面粉厂收购小麦并不积极,那么后续小麦价格何时企稳、或迎来上涨呢?库存小麦是年前走货还是继续挺价、观望年后行情呢?

需求低迷粉企压价

现阶段小麦市场需求一直都较为疲弱,而主要原因还是面粉走货欠佳。近期,尤其中小粉企,面粉多出现累库情况,因此面粉厂在开机率整体偏低的情况下,虽然部分企业原料库存不多,但考虑到基层库存还算充裕,目前对小麦收购还是以维持刚需为主。此外,因近期玉米价格重心继续下移,饲料厂也大多已停售小麦,小麦饲用流向受阻,因此短期小麦供需格局仍难以改变的情况下,小麦或缺乏足够涨价动力。

跌幅过深普遍倒挂

目前小麦价格早已跌穿贸易商库存成本线,同时因最近小麦价格仍未能完全企稳,部分地区粮点小麦收购价格已跌至1.15元/斤,而目前越来越多的地区小麦装车价格跌至1.16-1.17元/斤。同时因小麦价格破位下行,部分贸易商放弃挺价,陆续认赔离场,不过也有一些贸易商因库存小麦明显倒挂,且今年小麦质量良好,计划挺价至年后。12月5日,河南省粮食和储备局、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召开2024年河南省收购小麦质量品质信息发布会,发布《2024年河南省收购小麦质量品质报告》。根据报告,在质量调查方面,今年全省共采集样品4018份,覆盖全省18个地市122个县区3647个村组,涉及品种636个。综合全部检验样品各项指标,本年度河南省小麦整体质量较好。

国际偏强轮出持续

据外媒消息,截至2024年12月6日当周,全球小麦价格上涨,主要因为入冬时的俄罗冬小麦作物状况创下历史最差,市场继续消化俄罗斯政府削减出口配额以及上调出口关税的影响;不过南半球正在收获的小麦产量规模庞大,制约了小麦市场的反弹空间。2024/25年度澳洲小麦产量将同比增加23%但强降雨威胁小麦质量。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周五发布报告,将2024/25年度全球小麦产量预测下调至7.89亿吨,与2023年持平。但国内购销氛围仍较为低迷,各级储备成交情况也并不理想,如12月10日中储粮拍卖北京分公司小麦竞价销售结果:计划销售18、19、20、21年小麦21345吨,实际成交8511吨,成交率40%,起拍均价2395元/吨,成交均价2397元/吨,溢价2元/吨。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短期内小麦价格或震荡运行,12日至14日较强冷空气继续影响我国大部地区,华北、山东北部和半岛地区等地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局地大雪,因此粮源流通或有所减弱,但短期小麦市场需求难有明显起色,即便年前面粉或迎来一定备货需求,但小麦价格全面上涨的难度较大,尤其最近华北玉米价格也跌跌不休。因此建议各位粮友,库存较小的粮友可以考虑适当挺价,观望后续行情,而对仍有较大库存体量的贸易商来说,分批走货、考虑如何减小损失可能才更加稳妥。

11月份,国内玉米现货市场价格下跌势头大幅放缓,部分区域行情企稳甚至反弹。月底政策端的发力,算是给行情筑底配发了一个重大的筹码。政策增储收购在很大程度上提振市场信心,12月份玉米市场或走出企稳行情。

12月份第一周,国内玉米市场整体呈现出期现两市共振式下跌态势。其中,在12月3日~5日玉米价格更是呈现出“闪崩”局面,12月5日锦州港晨间收购报价急速下跌40元/吨。东北、华北两大产区市场随之大幅下跌,市场悲观情绪再度蔓延。

直至12月5日中午,中储粮官网发布新季玉米增储公告,伴随着期货盘面触底反弹,现货市场整体下跌势头方有所放缓。增储公告表明“积极入市收购”态度,在很大程度上提振了市场信心。烘干塔及贸易环节或将因此开始入市收购,基层压力也将大幅缓解。

12月或迎购销高峰,玉米价格或逐步企稳

考虑到2025年春节相对较早,今年12月份国内玉米现货市场或将迎来一个购销高峰阶段,基层售粮规模和下游采购力度或呈现“双增”局面。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稻谷播种面积4.35亿亩,比上年增加86.8万亩,增长0.2%,在连续三年下降后,实现恢复性增长;稻谷单产477.0公斤/亩,比上年增加1.2公斤,增长0.3%;稻谷总产量4150.7亿斤,比上年增加18.6亿斤,增长0.5%。

十月稻田,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大米之王”,如今却深陷泥潭。上市仅一年多,市值就蒸发了六成,令人唏嘘。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是大米卖不动了,还是另有隐情?

玉米成救命稻草,主营业务却岌岌可危

十月稻田2024年上半年财报显示,玉米品类收入同比增长高达152.08%,达到7.26亿元,成为支撑公司业绩的重要支柱。然而,大米和干货收入却分别下滑1.84%和6.03%,核心业务增长乏力。这表明,十月稻田对玉米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一旦玉米市场出现波动,公司业绩将面临巨大风险。过度依赖单一产品,并非长久之计。

渠道转型阵痛,投资策略雪上加霜

国储收购支撑力不足

东北产区的大豆价格全靠国储收购支撑,但随着国储收购量不及预期、价格没有达到业内预期的前提下,东北大豆价格表现疲软,不过看得出国储也一直在默默地努力着:12月1日,黑龙江省五大连池直属库有限公司开启直属库计划收购几千吨,但是在收购的具体公告发布前,仓库门口的排队车辆所载的粮源就足以填满库容,甚至超出了仓容,离得近的内蒙地区也加投入排队大军。12月7日,黑龙江省拜泉和牡丹江直属库有限公司开启直属库计划收购大豆,但是在收购的具体公告发布前,仓库门口就开始排车入库,但粮库收购量比排队的车辆要少。现在国内大豆市场的难题依旧在如何能够提高需求,增强大豆消耗能力。光靠国储收购,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国储库容有限,大豆轮换不成比例,这反而增加了市场压力,所以如何更好的转化豆源才是解决大豆市场低迷的根本所在。

暖冬需求偏淡

本周国内油脂期价呈大区间震荡态势,跌多涨少的行情。其中棕榈油因产地报告中库存高于预期而出现了大幅的回调,跌破了10000关口。菜籽油受市场担忧中加关系紧张而大幅走高,但随着消息消化而于昨日大幅下行,未能站稳9000点。豆油期价虽有反弹,但缺乏利好支撑同样出现了回调。眼下元旦、春节临近,油脂能否再次上涨?

豆油现货市场参考价,截至12月12日午间,国内沿海主要厂商一级豆油现货平均报价8300元/吨,其中大连地区约8190元/吨。天津地区约8180元/吨、青岛地区约8190元/吨、张家港地区约8350元/吨、东莞地区约8470元/吨、防城港地区约8350元/吨左右。

报告落地偏中性

棕榈油价格下跌

本周棕榈油期货下跌为主,截至周四基准合约的交易区间位于4762令吉到4938令吉之间。12月10日马来西亚棕榈局MPOB发布了11月月度供需报告,此次报告中性略偏空,主因是其库存略高于预期。数据显示,11月底马来西亚棕榈油库存为183.6万吨,环比降低2.6%,这也是连续第二个月下降,但是高于分析师们平均预期的180万吨,借此马来西亚棕榈油价格连跌两日。不过从马来西亚船运调查机构数据来看,马来西亚12月上旬的棕榈油出口环比提高1.1%到3.9%。同时市场分析师预计,由于季雨降雨持续,且出现典型的季节性产量下滑,未来几个月,马来西亚毛棕榈油产量预计将进一步减少,叠加半个月后印尼将推进实施B40政策,因此棕榈油价格仍存一定的潜在支撑。

国内油脂基差平稳运行

本周国内油脂基差延续涨跌互现态势,市场成交略有好转,但主体方面仍是谨慎。截至当前东北地区一豆基差在05+220之间,较周初相比略有下跌,前期基差较虚高、华北地区贸易商一豆基差在05+210、山东地区工厂一豆01+130~170、华东地区主流05+380、华南地区主流在05+450~500。棕榈油方面,本周棕榈油基差稳定,局部地区小幅上涨。华北地区贸易商24度棕油01+350~400,货源紧张、华东地区基差在01+70、华南24度基差多在01+50~100。菜油方面,本周菜籽油行情呈先震荡反弹再回调走势,本周二加拿大以侵犯人权为由对八名中国官员实施制裁,中使馆驳斥。市场担忧中加关系紧张,使得多头资金涌入,主力合约明显反弹,创逾两周新高,周四随着此消息逐步消化,盘面大幅回调,现货无明显变化,谨慎观望。当前川渝地区三级菜油基差为01+290~300,华东地区三级菜油01+170、华南广西地区三级菜油现货01+0或+20、东莞地区三菜01+200、一级菜籽油基差在01+300,基差坚挺,基差略高,成交一般。

油脂后市展望

政策动态、

12月10—11日,农业农村部在江苏省连云港市召开全国农垦“两大行动”“三大建设”推进会。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麦尔丹·木盖提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指出,推进“三大建设”要围绕更好服务国家战略需要,聚焦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坚持系统设计、分类推进,市场导向、政府引导,改革创新、科技驱动,增强工作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要立足主体功能区战略,结合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布局现代农业功能区,加强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融合,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要深化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土地管理利用,增强核心功能和核心竞争力,建设现代农业大企业。要将国有资本更多向粮油、棉花、天然橡胶等基础性产业集中,向农业产业链高端环节布局,把主导产业做强、特色产业做优,建设现代农业大产业。

综合信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农业强国要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今年以来,我国深入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粮食产量迈上新台阶;各地不断拓展农业现代化发展空间,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数据显示,我国粮食产量在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的基础上,预计今年将首次突破1.4万亿斤。

这是来之不易的丰收,今年,我们克服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等不利影响,实现夏粮增产、早稻稳产,全年粮食有望再获丰收,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这是成色更足的丰收,今年通过深入实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单产对粮食增产的贡献超过了七成。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今年以来,在春耕、夏收、秋收的关键农时,习近平总书记走进田间地头,察看粮食生产。从种子到耕地,从种植技术到销售情况,总书记都进行了深入了解。对于增加农民收益,他提出,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对于进一步推动实现粮食增产提质,他指出,要加大良种、良机、良法推广力度,在精耕细作上下功夫。他强调,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农业强国,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让科技为农业现代化插上腾飞的翅膀。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涂圣伟: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全面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提供了根本遵循。这些年我国粮食产量之所以能够长期维持高位并实现新的跃升,根本上在于我们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红线,攥紧中国种子,保护好了地方政府抓粮和农民种粮两个积极性,全领域、全过程、全环节保障粮食安全。从而为我们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坚实支撑,也为我们有效应对国内外的风险挑战赢得了先机。

粮食高位增产的背后,是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有力支撑。今年中央财政加大对粮食生产支持力度,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现了全覆盖,提高了小麦、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有效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粮食高位增产的背后,是农业科技的持续突破。300马力级混动拖拉机样机成功研制,丘陵山区拖拉机在西南地区实现推广应用,北斗终端设备应用超过220万台(套),全国农机保有量已超过2亿台(套),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4%,其中三大主粮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

粮食高位增产的背后,是不断壮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目前,全国农民合作社超过220万家、家庭农场近400万个,同时,全国搭建起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更好地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首席韩一军:全国有109万个社会化服务主体,年服务面积超过21亿亩次,服务小农户9400多万户。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改革是根本动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针对农业农村改革提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这些改革举措,正在不断激发农业农村发展的新活力。

今年,我国启动实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省试点,因地制宜探索延包具体路径和办法。位于试点省湖南的道县新立村,承包户已经全部签订了延包合同,这不仅让他们吃下了定心丸,也让他们有了更多的干劲。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工程。全国已累计建成10亿多亩高标准农田,能够稳定保障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今年我国继续探索健全高标准农田质量监管长效机制,创新监管方式手段。粮食主产省江苏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信息化监管,逐步实现所有高标准农田“上图入库”,建立数字化农田管理系统,实现“以图管田”。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中央财政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逐年提高,现在已经达到了60%以上。通过产业或就业等开发式帮扶举措,我国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全国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

如今的中国乡村,每天有1亿多件包裹进出,全国建制村快递服务覆盖率达到90%以上;农村网民超过3亿人,这意味着超过60%的农村常住人口跨越数字鸿沟,主动融入数字化生活。

全国14.7%的村约50万农户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年接待游客超过30亿人次,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达到8400亿元。越来越多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成为农民的幸福家园。

迈上新征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广大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正一步一个脚印,把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奠定基础。

今年粮食再获丰收。12月13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根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调查,202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70650万吨(14130亿斤),比2023年增加1109万吨(222亿斤),增长1.6%。其中谷物产量65229万吨(13046亿斤),比2023年增加1086万吨(217亿斤),增长1.7%。

记者注意到,这是我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的基础上,首次迈上1.4万亿斤的新台阶。

值得一提的是,上周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明年重点任务时提到,严守耕地红线,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管理。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保护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积极性,健全粮食价格形成机制。

我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19319千公顷(178979万亩),比2023年增加351千公顷(526万亩),增长0.3%。其中谷物播种面积100458千公顷(150687万亩),比2023年增加532千公顷(797万亩),增长0.5%。

全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5921公斤/公顷(395公斤/亩),比2023年增加75.8公斤/公顷(5.1公斤/亩),增长1.3%。其中谷物单位面积产量6493公斤/公顷(433公斤/亩),比2023年增加74.1公斤/公顷(4.9公斤/亩),增长1.2%。

在克服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等不利影响情况下,今年我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主要得益于哪些因素?

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副司长魏锋华在解读粮食生产情况时表示,2024年,中央持续加大粮食生产支持力度,继续提高小麦、早籼稻最低收购价,稳定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稻谷补贴等政策,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实施范围,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多措并举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与此同时,各地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推进土地综合整治,扩大复播粮食面积,充分挖掘面积潜力。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90亿亩,比上年增加525.8万亩,增长0.3%,连续5年保持增长。

李国祥对记者表示,“据我自己调研的体会,首先是得益于党政同责制度,各地领导会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一个重中之重的任务来落实。”他说,另外,前几年玉米价格比较高,农民也愿意扩大玉米的种植,这样粮食种植面积就得到了保障。

在李国祥看来,虽然今年局地自然灾害比较严重,但因为我国地域广阔,未受灾地方的产量能把受灾较严重地方的产量损失补回来。另外,近年来高产创新成效显著,高产品种比较受欢迎。“特别是玉米,高产密植的优良品种在其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此外,“我们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水利条件;通过机械化、社会服务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这些因素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李国祥说。

健全粮食价格形成机制

全国粮食产量迈上新台阶,我国的粮食供给更有保障。不过李国祥认为,接下来仍然应当重视可能面临的结构性矛盾。

“大豆的问题还是比较突出。”李国祥表示,现在玉米产能上去了,但今年大豆出现了减产。未来从需求来看,口粮总体应该还是稳中有紧的局面,但提高单产还有潜力。

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大豆播种面积达1.55亿亩,比上年减少223.2万亩,下降1.4%;大豆产量413.0亿斤,比上年减少3.9亿斤,下降0.9%。

不过,魏锋华提到,为巩固大豆扩种成果,国家在内蒙古及东北三省继续实施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促进大豆产销衔接,全力稳定大豆生产,大豆播种面积连续3年稳定在1.5亿亩以上。

记者注意到,上周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明年重点任务时提到,严守耕地红线,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管理。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保护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积极性,健全粮食价格形成机制。

对于健全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李国祥认为,以玉米、大豆为代表的饲料粮,产能提升之后价格可能会下跌,而价格下跌将影响到农民的种粮收益。“如果农民种粮不赚钱,谷贱伤农,那么种粮积极性就会成为一个问题。所以价格形成机制跟农民种粮积极性其实是一个问题。”

对于如何健全价格形成机制,李国祥认为,粮食价格不能过低,各级政府要发挥引导作用,价格要基本与国际市场接轨,不能完全脱离国际市场,要发挥市场一定的调控作用。“这几年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上升还是比较快,可以先探索能否把土地成本等降下来。”

“政府要更加有智慧地发挥作用。”李国祥说,一方面不能完全放任价格,政府无所作为;另一方面也要避免政府直接干预价格。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每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规格最高的经济会议,是下一年经济发展和政策走向的重要风向标。

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在重要讲话中总结2024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严守耕地红线,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管理。

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保护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积极性,健全粮食价格形成机制。

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发展现代化都市圈,提升超大特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对比来看,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

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标准。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俊说,会议对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作出重要部署,为做好“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下一步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毫不动摇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保护好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积极性,进一步夯实国家粮食安全的根基,确保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全力以赴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战略后院,为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大局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202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粮食总产量70650万吨,比2023年增加1109万吨,增长1.6%。稻谷产量20753.5万吨,比上年增加93万吨,增长0.5%;小麦产量14009.9万吨,比上年增加350万吨,增长2.6%;玉米产量29491.7万吨,比上年增加607万吨,增长2.1%。

历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涉农方面主要内容:

2024年保护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积极性,健全粮食价格形成机制

2023年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

2022年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

2021年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2020年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

2019年要狠抓农业生产保障供给,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

2018年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2017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016年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5年推进农业现代化

2014年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2013年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2012年夯实农业基础,保障农产品供给

国家统计局12月13日公布,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14130亿斤,比上年增加222亿斤,连续10年稳定在13000亿斤以上,首次突破14000亿斤,创历史新高,为安民心、稳预期、稳大局打下了坚实基础,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各地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的重要指示精神,压实责任落面积、综合施策提单产,克服华南“龙舟水”、超强台风,长江中下游“暴力梅”、持续高温,黄淮海干旱、旱涝急转,东北阶段低温、极端暴雨等灾害影响,实现了抗灾夺丰收。

粮食面积落得实。今年粮食面积达到17.90亿亩,增加525.8万亩,对增产贡献近两成。经国务院同意,年初农业农村部继续向各省级人民政府明确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各地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调整种植结构、发展间作套种、推进撂荒地复垦,多措并举挖掘面积潜力。中央财政继续加大支持粮食生产力度,小麦、早籼稻最低收购价继续提高,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保持稳定,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现全覆盖,稳定了农民种粮收益预期。

单产提升成效好。今年粮食亩产394.7公斤/亩,比上年提高5.1公斤/亩,单产提升对粮食增产贡献超八成。今年继续实施玉米、大豆单产提升工程,加快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五良”集成,季季紧抓、茬茬接续、环环紧扣挖掘单产潜力,推动大面积均衡增产。重点抓了四个方面:一是以“增密度”为切入点,亩均株数不断增加。玉米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亩株数增加100—300株。二是以“创高产”为着眼点,关键技术加快推广。重点推广了玉米精准调控、大豆大垄密植、小麦精细整地播种、油菜直播密植等高产技术模式。三是以“高性能”为突破点,农机装备升级明显。针对播种质量不高这一薄弱环节,加快高性能精量播种机普及推广,辅助加装北斗导航、无人驾驶等智能装备。四是以“整建制”为着力点,带动均衡增产。比如,小麦整建制推进县亩产较上年提高5.1%,带动全国小麦平均亩产提高10公斤左右。

防灾减灾抓得紧。及早制定发布防灾减灾工作预案和技术方案,加密灾害监测预警,先后对28个省(区、市)启动农业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提早做好防灾准备。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包省包片下沉一线联系指导,组织专家制定发布40个技术意见,派出30多个科技小分队蹲点指导服务,推动抗灾救灾和灾后恢复生产。中央财政累计下拨农业生产救灾资金61.5亿元,支持灾区排涝降渍、抗旱浇水,支持开展小麦“一喷三防”、秋粮“一喷多促”,促进防灾减灾稳产增产。

病虫防控损失小。立足“抓早治小、关口前移”,以小麦赤霉病、条锈病、水稻“两迁”害虫等重大病虫为重点,开展大区联合监测、分区协同治理,大力推进统防统治、绿色防控,派出28个工作组分片包干,深入主产省指导落实种子包衣、病虫防控、化学除草等措施,坚决遏制重大病虫重发危害。主要作物病虫危害实际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实现了“虫口夺粮”保丰收。

价格信息

福州市粮食批发交易市场粮饲批发价格

(19-21)中等

晚籼米(江西923)

晚籼米(安徽)

4500

浦城晚籼米

35

2024年12月20日

总9038期

(责任编辑:郝剑)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荆溪镇厚屿村216号TEL:0591-22627298FAX:0591-22613463E-mail:fzgrain@163.com

THE END
1.2023江西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一亩地多少钱?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调动种粮农民积极性,稳定农民预期,合理保障农民种粮收益。近日,多地下达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下面农交网小编带来2023江西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一亩地多少钱? 一、2023江西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 近日,江西省财政厅下达2023年中央财政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3.2106亿元,向全省https://m.nongjiao.com/news/read-36746.html
2.2024年江西永丰县粮食生产补贴政策:每亩补贴多少钱?粮食补贴是国家对种田农户进行补贴,不是对有田农户进行补贴。粮食补贴与土地承包没有关系,只要你种了田,不管是否该田是你承包,国家只对该田种植者进行补贴。下面带来2024年江西永丰县粮食生产补贴政策,每亩补贴多少钱? 一、2024年江西永丰县粮食生产补贴政策 https://www.tuliu.com/read-151737.html
3.2024年四川粮补一亩地多少钱2024年四川粮补一亩地多少钱 四川省在对实际种粮农民的一次性补贴资金的具体数额并未直接提及。然而,可以从相关政策和补贴标准推断出一些信息。 四川省政府在对粮食生产进行了多项补贴,包括播种面积稳定在9500万亩以上的地区,每亩90元,以及丘陵山区每亩100元的补助。此外,还有关于稻谷种植补贴2449.9万元,以及农机购置补https://m.66law.cn/laws/148807.aspx
4.2024年粮食直补一亩多少钱粮食直补及综合直补:各县区标准不一,约100元/亩,其中粮食直补约10元/亩。 补贴原则: 1、按照谁种地补给谁的原则,承包地转包给他人的,按承包协议处理; 2、抛荒地和非农业征(占)用的耕地不予补贴; 3、补贴不得用于高效农业,成片粮田转为设施农业用地常年不种粮的,不予补贴。https://www.64365.com/special/18154290
5.2022年粮食补贴新消息粮补多少钱一亩?2021年粮食补贴最新消息 2021年国家粮补多少钱一亩 2021年农村粮食补贴下来啦,都说今年涨钱了,2021年粮食补贴一亩地可以领多少钱不同地方补贴标准也不同。看看各地农村,农民能领到多少钱补贴标准是怎样的 看看各地农村,农民粮食补贴能领到多少钱 补贴的粮食作物主要包括玉米、小麦、水稻、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而且在发http://m.yibao.cdmj888.cn/bz/bz35667.html
6.2020年粮补一亩地多少钱?一般来说,粮食补充会在每年的6月30日之前分发给农家,有些地区粮食早熟,分发时间会提前到3月到5月.目前还没有取消2020年粮食补充的消息,2020年粮食补充可以继续领取,很多农民不必担心. . 以上是金投财经网小编介绍的2020年粮食补充一亩土地多少的问题,更多财经知识请关注金投财经网. https://m.cngold.org/xianhuo/xw5329715.html
7.XX镇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3公寻网公小文网2024年至今,我镇共调处江西信访网上服务中心系统平台信访案件6起,“12345”抚州政务热线平台诉求案件232件,区政府办下派交办函13件,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转办抚州市问题线索1件。XX司法所及平安办共排查矛盾纠纷182人次,调解纠纷16件,成功调解并制作调解文书9件,普法宣传10次,法律咨询78人次。 https://www.qingsongxiezuo.com/228863.html
8.承包一千亩地国家补贴多少钱律师普法2、种粮大户在购置农机时,享受政府的农机补贴。 3、国家给予农民的其他补贴,可根据流转大户与土地流出农户之间合同约定,由谁享有。 4、对承包100亩以上土地,从事粮食生产的种粮大户,由各镇政府审核、确认、上报到市财政局,当年可享受国家给予的10元/亩的补助。 https://www.110ask.com/tuwen/13500868426200515708.html
9.2024年05月浙江金华东阳市公安局招考聘用警务辅助人员90人(三2024年05月浙江金华东阳市公安局招考聘用警务辅助人员90人(三)笔试上岸试题历年高频考点难、易错点摘选附带答案详解.docx,2024年05月浙江金华东阳市公安局招考聘用警务辅助人员90人(三)笔试上岸试题历年高频考点难、易错点摘选附带答案详解 一、常识判断。根据题目要求,在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612/6233022004010144.shtm
10.耕地补助一亩多少钱?近年来,中国政府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农民权益以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出台了一系列针对耕地的扶持政策,其中就包括耕地补助制度。那么耕地补助一亩多少钱?下面一起来了解下吧。 耕地补助一亩多少钱? 耕地补助的具体金额因地区而异,不同省份、县市甚至乡镇都可能有不同的标准。比如: https://news.cnhnb.com/mrdzx/detail/464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