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常用储粮知识

粮食的安全储藏基本条件是:(1)良好的粮质。即粮食籽粒要饱满,破损粒少;粮食干净,杂质少;粮食干燥,含水量低;粮食中没有害虫。(2)性能良好的粮仓。储藏粮食的粮仓或装具要具有良好的密封、隔热、防潮和防鼠性能。(3)整洁的储粮环境。放置粮仓的房间要保持整洁的环境,屋内不堆放杂物,地面不留散落的粮食,屋顶不漏水,地坪不返潮,屋内通风及干燥条件良好。达到以上三条储粮的基本条件,结合平时的日常管理就可以保证粮食的安全储藏。

2.入仓时要达到“一干、二净、三饱满”

要保持粮食在储藏期间的质量稳定性,必须在入仓时达到“一干、二净、三饱满”的基本要求。一干:即粮食要干燥,水分低,达到安全水分标准。需通过晾晒,使粮食充分干燥,达到手握干滑,口咬脆响的要求。二净:即粮食要干净,无虫杂。杂质和不完善粒越少越好。储藏前可通过风扬、风车、筛子等清理除杂,除去粮食中的害虫、各种有机和无机杂质,以减轻虫霉感染,均匀粮食品质,增大粮堆孔隙度,利于散发湿热。三饱满:即粮食籽粒成熟、丰满,未熟粒、不完善粒少。粮食的收割要适时,脱粒方法要恰当。

一是粮食收获时就感染了害虫。有些害虫将虫卵产在还未收获的水稻、小麦、玉米、豆类等农作物的穗上,孵化出来的幼虫随即钻进粮粒内部取食生活、生长、发育,并随着收获的粮食进入仓内。在入仓前的曝晒中,绝大部分害虫已被晒死,只有少数幸存的个体,在储藏1~2个月内不易被发现,经过子子孙孙地繁殖,粮食中害虫的数量便会不断增加。

二是人为因素。仓内原来存放的粮食有虫,未进行过整理清消或杀虫处理,又入新粮;或对已腾空的仓房、装粮工具、器材和运输工具等清消不彻底。结果是本来无虫的粮食被已经生虫的粮食感染,使得整仓粮食生虫。

三是粮食储藏期间感染了害虫。粮食储藏期间感染害虫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装粮的粮仓密封不严,使外界的害虫飞入或钻入仓内,储粮害虫通常大小只有几毫米,即便是细小的缝隙它们也可以轻松地进入。第二个原因是粮仓外部环境中存在着害虫,在以往储存或堆放过粮食的地方一般都有害虫。因此,要避免粮食储藏期间害虫的感染,最重要的是粮仓要严格密封,不给外界害虫侵入的机会;同时放置粮仓的房间要搞好清洁卫生,不留残存的粮食、食物和其他杂物,不使害虫有滋生、藏身的场所。

4.储粮害虫的防治方法

(1)日晒杀虫法:在无风炎热的夏季晴天,太阳直射可使粮温高达45~50℃,上午9点钟以后,将生虫的粮食薄摊在晒场上曝晒,厚度不超过10cm,下午3点钟后可将粮食收拢,然后热闷l~2小时,对绝大多数粮粒内外的仓虫,如玉米象、米象幼虫和蛹等均可被杀死,其杀伤效果可达99.5%~100%。

(3)过筛除虫法:根据粮粒和虫体大小,选择合适筛孔的清理筛进行过筛除虫处理。筛除害虫时应与储粮场所隔离,对筛下物要做焚烧、深埋等处理。该方法只适宜在低温季节进行,且不能彻底清除粮食中的害虫和粮粒内部的害虫。对麦蛾等有飞翔能力的害虫不宜采用此法。

5.玉米穗藏防潮防霉方法

6.储粮鼠害的防治措施

(1)装具防鼠:鼠害是造成农户粮食储藏损耗的主要原因,选用的储粮装具必须有较好的防鼠性能。如钢板仓和地下仓等装具都具有较好的防鼠害效果。

(2)环境防鼠:要求保持储粮周围环境干净、整齐是避免老鼠孳生的有效措施,在粮囤周围和顶部不要乱堆杂物。

(3)化学防鼠:采用国家允许使用的杀鼠药剂治鼠,但要注意其它牲畜及人员的安全。

(4)器械防鼠:采用市场上出售的鼠夹、鼠笼、鼠胶、驱鼠设备等器械防治鼠害。

7.使用灭鼠剂时应注意的问题

选用灭鼠剂一定要购买国家规定可以使用的鼠药,如溴敌隆、大隆和杀它丈等,应到防疫站或爱卫会购买鼠药,一定不要从小商贩那里购买国家禁用的剧毒鼠药。注意事项:(1)不能同食物、饲料混放,以防人畜误食中毒。(2)要按规定用量投放毒饵,且要投到安全隐蔽的地方。灭鼠期间要照顾好幼儿,管好禽畜,数天后将鼠药全部收回,集中处理,并组织人员收集和掩埋鼠尸。(3)发现有人中毒应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8.农户储粮禁止使用磷化铝片熏蒸杀虫

磷化铝是一种剧毒熏蒸剂,磷化铝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湿气)后产生有毒的磷化氢(PH3)气体,磷化氢的穿透力较强,因农户储粮设施密封性能较差,熏蒸作业时距人、畜达不到安全熏蒸距离,因此在农户储粮中禁止使用磷化铝片熏蒸杀虫,以免发生人畜中毒。

9.稻谷储藏的注意事项

(1)保证入库质量:稻谷水分大、杂质多、不完善粒多的稻谷,容易发热霉变,而不耐久藏。因此,提高入库稻谷质量,是稻谷安全储藏的关键。稻谷的安全水分根据品种、季节、地区、气候条件等有所不同,一般籼稻谷在13%以下,粳稻谷在14%以下。杂质和不完善粒越少越好。稻谷耐高温性差,曝晒会造成加工的时碎米多、出米率低、成色差,所以稻谷应以晾晒或烘干为主,避免高温曝晒。在日光下晒稻谷要摊厚一些,并勤翻动,以防局部高温影响品质。

(2)适时通风:新稻谷由于呼吸旺盛、粮温和水分较高,应适时通风,降温、降水。特别一到秋凉,粮堆内外温差大,这时更应加强通风,结合深翻粮面,散发粮堆湿热,以防结露。有条件的可以采用机械通风。

(3)低温密闭:充分利用冬季寒冷干燥的天气,进行通风,使粮温降低到10℃以下,水分降低到安全标准以内,在春季气温上升前进行压盖密闭,以便安全度夏。

10.小麦储藏的注意事项

(1)严格控制水分:由于小麦吸湿性能力强,小麦储藏应注意降水、防潮。应充分利用小麦收获后的夏季高温条件进行暴晒,使小麦水分控制在12.5%以下,再行入库。入库后应做好防潮措施,并注意后熟期可能引起的水分分层和上层“结顶”现象。

(2)热入仓密闭储藏:小麦趁热入仓密闭储藏,是我国传统的储麦方法。通过日晒,可降低小麦含水量,同时在曝晒和入仓密闭过程中可以收到高温杀虫灭菌的效果。对于新收获的小麦有促进后熟作用。可减弱小麦呼吸强度,有利于长期安全储藏。另外,热入仓密闭储藏所使用的仓房、器材、用具等均需事先杀虫。

小麦还可以处于冷冻的条件下,保持良好的品质,如干燥的小麦在-5℃的低温条件下储藏,有利于生命力的增强。因此,利用冬季严寒低温,进行翻仓、除杂、冷冻,将麦温降到0℃左右,而后趁冷密闭,对于消灭麦堆中的越冬害虫,有较好的效果。低温密闭可以长期储藏,但要严防与湿热气流接触,以免造成麦堆表层结露。

11.玉米储藏的注意事项

(1)分等级:分水分不同入仓。玉米入仓时要做到按含水量不同、按等级不同分开储藏。为安全储藏打下初步基础。水分含量高的玉米入库前应进行烘干。

(2)低温密闭:根据玉米的储藏特性,适合低温、干燥储藏。其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干燥密闭,一种是低温冷冻密闭。南方地区收获后的玉米有条件进行充分干燥,在降低到安全水分之后过筛入仓密闭储藏。北方地区玉米收获后受到气温限制,高水分玉米降到安全水分是很有困难的,除有条件进行烘干降水外,基本上可采用低温冷冻入仓密闭储藏。其作法是利用冬季寒冷干燥的天气,摊凉降温,粮温可降到-10℃以下,然后过筛清杂,趁低温晴天入仓密闭储藏。

12.大豆储藏的注意事项

(1)充分干燥:大豆含有较高的油脂和蛋白,相比其他粮食更不容易储藏。大豆脱粒后要抓紧晾晒,降低水分。需要长期储藏的大豆水分不得超过12.5%,超过安全水分就容易霉变。

(2)适时通风:新入库的大豆籽粒间水分不均匀,加之后熟作用,呼吸旺盛,大豆堆内湿热积聚较多,同时正值气温下降季节,极易产生结露现象。因此,大豆入库3~4周应及时通风,散湿散热,以确保储藏安全。

(3)低温密闭:在严冬季节将大豆进行冷冻,采用低温密闭储藏,既可以隔绝外界温、湿度的影响和害虫感染,又能防止浸油、赤变现象的发生,有利于保持大豆的品质。

13.稻谷产生黄粒米的原因

稻粒的胶体结构松弛,对高温的抗性较弱,每经一次高温,就会引起品质变劣,产生黄粒米。稻谷收获后因遇雨未能及时晾干就会产生黄粒米。稻谷水分在18%以上,气温在20~30℃时,堆放1周就有10%的黄粒米产生。

稻谷在贮藏期间,无论仓内仓外,稻谷含水率越高,发热次数越多,黄粒米的含量越高,黄变也越严重。

一般情况下,黄粒米的发生,晚稻比早稻严重,这是因为晚稻收获时节,气温低、阴雨天多、稻谷降水困难的缘故。但是,在北方一些地区稻谷成熟时,有时也会遇到连阴雨天,如不能及时脱粒、干燥,稻谷也会发生严重的黄变。

14.农户储粮发霉的处理措施

粮食发热霉变后,首先要查明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处理。处理的原则是“安全、经济、有效”。对发热霉变的粮食可采取以下措施:

(1)因储粮害虫集聚而引起的发热霉变,应采取曝晒、过筛除虫等办法处理。

(2)由于下层粮食浸水、受潮等引起的发热霉变,则要采取倒仓措施,将底部发热霉变的粮食取出单独处理,同时检查仓底和铺垫情况,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

(3)对于发热霉变的粮食,应根据品质劣变情况确定取舍及用途。发热霉变的粮食经过处理后,应单独存放,尽快处理。

THE END
1.关于粮食,这些知识点值得了解来源标题:关于粮食,这些知识点值得了解 责任编辑:刘阳(QE0016) 热点排行 1 冬季用气高峰,警惕管线风险——燃气安全系列调查之一 2 本市将新添两大物流基地 3 北京口腔医院新建主院区后天试运行!已开始投放号源 4 京蔚高速在建工程进入验收阶段 通车后将与涿鹿县实现1小时通达 至蔚县用时不到2小时 5 怦然https://china.qianlong.com/2024/1017/8357546.shtml
2.关于粮食,这些知识点值得了解时政要闻关于粮食,这些知识点值得了解2024-10-17 15:50:33 | 来源:新华社[责任编辑:王雅岚]扫一扫关注我们 主管:中共河北省委 指导:中共河北省委组织部 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 主办:中共河北省委共产党员杂志社 版权所有:河北共产党员网 关于我们 工作人员查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7 冀ICP备13012861号-1 http://www.hebgcdy.com/szyw/system/2024/10/17/030818207.shtml
3.关于粮食,这些知识点值得了解新闻频道原标题:关于粮食,这些知识点值得了解策划:王宇 记者:王立彬、于文静、唐诗凝 设计:栾若卉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编辑:甄涛 返回央视网首页 返回新闻频道 望海热线望海热线 最新推荐 今年盛夏,全国天气如何?最新预测! 7月4日,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盛夏全国气候趋势及主要气象灾害预测。今年盛夏时期,我国气候状况为一https://news.cctv.com/2024/10/17/ARTIkVjO52c5n2N4XMysTzJ0241017.shtml
4.粮食安全粮食安全知识你知道多少呢?一些消费者不了解超标的食品添加剂对人体的危害,一味认为面粉越白越好,面条和米粉越筋道越好,从而使各种造假行为愈演愈烈。因此有必要提醒广大消费者转变观念,科学消费,提高对粮食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对粮食安全的自觉性,才能在根本上维护粮食安全。 (2)学习食品安全基本知识,提高认购的辨别能力。 https://sdxw.iqilu.com/share/YS0yMS0xMjcwNTY4NQ.html
5.关于粮食,这些知识点值得了解关于粮食,这些知识点值得了解 策划:王宇 记者:王立彬、于文静、唐诗凝 设计:栾若卉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https://news.cri.cn/20241017/b77e2a78-591a-41f7-8477-dc1eb402e653.html
6.#节约粮食#知识帖!#一组图了解五谷的前世今生##文化中国行#节约粮食#【知识帖!#一组图了解五谷的前世今生#】#文化中国行探寻古今五谷#国家统计局消息,2024年全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人们常用“五谷”来指称粮食,你知道“五谷”都有哪些吗?从古至今,“五谷”的叫法经历了怎样的变迁?稻、黍、稷、麦、菽,你都认识吗?戳图,一起了解↓↓节约粮食,杜绝浪费!(人民https://weibo.com/5140591723/P6EDHtBk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