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教案(集锦1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悯农》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活动准备

课件,图片,录音,米饭,场地布置(杂草地)。

活动目标

初步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农民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引出主题,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师角色扮演并提出问题。

提问:你们知道香喷喷的大米是从哪儿来的`吗?农民伯伯是怎样种地的呢?

2、看图片,理解古诗大意。

(1)师:当太阳高高地挂在天空的时候,我扛着锄头去种地。(出示教师角色表演时的种地图片)

你种过地吗?和我一起去怎么样?今天你们可要帮我的忙,把地里的杂草拔光,要仔细地一个挨一个地拔,千万别漏掉哦。(幼儿体验拔草,体会农民锄地的辛苦)

提问:为什么不想拔了?(太累了,太辛苦了)

小结:拔了这么一点就累了,每天我不仅要拔这么多草,而且还要种粮食,你说我累吗?我辛苦吗?

(2)边出示图片,边提问。(出示第二张图片)

太阳照到身上什么感觉?热了会怎么样呢?(流汗)

(出示第三张图片)

小结:我看到粮食变成餐桌上的美食时,就更高兴了。

(出示第四张图片)

提问:可有时候我还是会生气,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出示第五张图片)

提问:为什么我会生气呢?

3、看动画,听录音,进一步理解古诗。

(1)听古诗,说诗名。

提问:谁听到了古诗的名字,是什么?

(2)看动画,欣赏古诗。

(3)观看动画,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提问:大米和所有的粮食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呢?我们吃饭时,应该怎么做呢?

活动名称:

语言

活动内容:

古诗《悯农》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听古诗的兴趣,理解大意;

2、使幼儿了解粮食来之不易,要爱惜粮食。

活动准备:

幼儿教材

准备一些米和面

活动过程:

一、谈话爱惜粮食

1、提问:小朋友你们每天都吃什么呀?

引导幼儿说出米饭和馒头等。

2、观察与体验,区分米和面

(1)、提问:香喷喷的米饭和馒头是用什么做的?

(2)、粮食是从哪里来的?鼓励幼儿大胆发言

(3)、教师总结

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每一粒米都应该珍惜。

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悯农》

二、教师将书发给幼儿

三、教师有感情的朗读

四、背诵古诗,情景表演

1、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背诵;

2、集体背诵。

活动设计背景

1、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让孩子从小走进经典,接受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可以很好地提高幼儿综合素质;2、在平时,班上还是有很多孩子不爱惜粮食,用餐时饭粒经常掉得满地都是,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进一步了解农民的辛苦,粮食来之不易,使孩子们懂得珍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1、培养幼儿对古诗的兴趣,在会朗诵基础上,理解诗的大意和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2、指导孩子仔细观察图画,能用较完整的语言描述画面,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理解诗中“辛苦”一词,并能说一句话,发展孩子词汇的运用能力。

4、懂得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激发孩子热爱农民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有节奏的诵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的大意和所表达的情感。

3.学会运用“辛苦”一词。

《悯农》flash动画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1、播放《悯农》flash动画:一个古代装扮的农民在种地。

动画片里的人是什么时候的人?他穿的衣服、发型和我们有什么不同?你看见他在干什么?

2、继续播放动画:一位诗人来到田间散步,看到农民在辛苦的种地,有感而发地念《悯农》。

又来了一个人在干什么?你觉得这首诗写的是什么事?

引入:今天,我们来学习古代诗人李绅写的这首诗《悯农》

二、出示诗歌,分析欣赏诗句。

1.现在我们跟着动画片里诗人的节奏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

2.帮助理解:“锄禾日当午”的意思。

诗句里的“锄禾”是什么意思?这里的“日”又是什么?(定格flash动画)看看画面,想一想“日当午”是什么意思?

3、(引导观察画面)有太阳的时候,农民在种地,出现什么情景呢?

说说“汗滴禾下土”这一句诗的意思。

请小朋友把自己的理解跟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4、“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两句是什么意思呢?请小朋友把自己的理解跟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5.“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两句教师和幼儿共同解释。

“辛苦”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农民伯伯种地很辛苦,你知道在你身边还有谁也很辛苦呢?(学习用“辛苦”说一句话。)

你还知道哪些词句的意思?还有哪些不知道?大胆的说说自己的想法。

6.请小朋友用自己的话完整的把诗的.意思讲一讲。

7.根据诗歌情境,配上动作再读古诗。(能背诵的背一背)

8、读完了诗歌,现在你知道了什么?

三、老师小结。

农民伯伯这么辛苦,在我们身边这么多人都很辛苦,我们应该怎么做呀?(教育幼儿要从小爱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教学反思

1、本次活动由flash动画导入,引出主题。然后朗读古诗理解诗意,教育幼儿要从小爱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在这一过程中借助画面、想象等手段,知道古诗的大概意思,让孩子们找到共鸣,并抓住了诗眼“辛苦”二字,通过唤醒孩子的生活经验来品诗中之情,让幼儿懂得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激起孩子对农民的热爱尊重之情,达到了预期目的。

2、创设情境,激发孩子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我将flash动画引入活动,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很自然的把他们带入学古诗的状态。在理解诗歌大意的过程中,flash动画让孩子有了直观的印象,很好的帮助他们表情达意。

3、注重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活动中,我引导孩子勇于表达:观察画面,说出自己看到的,读读古诗,说出自己想到的。并给孩子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孩子在同伴间相互学习,鼓励他们在同伴间相互讲解,为他们营造一个自由发挥,宽松的语言交流空间,孩子们在一起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相互欣赏,提高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背景

在讨论食物的营养时,我们提出了“粮食有营养吗”给幼儿讨论,在讨论中很多幼儿了解了粮食均为谷类,能帮助我们长身体、长力气,是必不可少的食物,逐渐改变了认为粮食仅供吃饱没有什么营养的错误看法。秋季到周边农家乐的劳动,更使幼儿增加了许多直观体验,此时,我们不失时机地将一首古诗《悯农》教给幼儿,古诗寥寥数语的诗句,再现了农民辛勤劳作的情境,深得幼儿喜爱。

但是,要画出农民在烈日下弯腰耕作的形象,对习惯于表现直立造型的幼儿具有很大的挑战。过去,我们采用教师示范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其结果是幼儿只会画出和教师相同的图像。这种重复图像的画法,不但不可能形成幼儿自己的图式,反而会妨碍幼儿独立思考解决疑问的能力。为此,我们一方面借助幼儿对农民耕作的直观体验和对古诗的兴趣,另一方面又为幼儿提供了许多欣赏材料,给幼儿更多富有美感的直观感受。在讨论中,采取观察不同的人物造型,在分辨谁拾到了稻穗谁没有拾到的基础上纠错的方法,让幼儿用自己的图像进行表。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并不要求幼儿画得合理,而是鼓励幼儿自主地创造。

目标:

1、大胆表现农民收割的辛劳,表达个人对古诗《悯农》的感受。

2、尝试打破已有直立人物的造型习惯,初步把握低头弯腰的人物动态。

准备:

1、欣赏作品:书法作品、优秀绘画作品。

2、比较辨别人物动态画面数张。

3、印有稻穗的长条纸、打印的古诗《悯农》、勾线笔、白纸。

过程:

一、吟诵古诗,再现经验

1.出示书法作品,吟诵古诗。

2.谈论这首古诗的意思,逐句解释。

3.农民除了种大米还种些什么(教师协助归类——粮食、水果和蔬菜)了解我们经常吃的水果、蔬菜和粮食都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

二、欣赏艺术作品

1.欣赏画面一(拾穗者):收割的时候,农民怎样在田野的劳动发现农民整天在田地里,低着头弯着腰不停地劳动,不丢弃一颗粮食,多辛苦啊1

2.欣赏画面二(田问儿童):画面上的小朋友也在田野里,他们在干什么他们是怎样拾土豆的呢小妹妹在干什么了解小妹妹年纪小,不能干这样累的活,所以哥哥姐姐就让她帮着捧卜豆。

三、比较、判别——从四张相似的动作中判别IE确与错误,说出原因,设法纠正。

1、四个小朋友第一次到农村学做小农民,从动作上分辨谁干得好。

2、对不会干农活的小朋友用另一种颜色的笔进行纠错。

四、操作表现

1、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一本画古诗《悯农》的书,了解老师已经把古诗打印在每一页上,由小朋友来画低头弯腰地辛占劳动的农民。

2、四位幼儿为一组,各用勾线笔将农民劳作的情境画在白纸上,并适当涂色。

3、依次粘贴在图画书的内页上。

五、观赏诵读

1、观赏每个小组的图画书,找一找哪几个小组的小朋友最勤劳。

2、用自制的图画书颂读占诗。

延伸:

开展庆丰收的运动游戏,学唱歌《悯农》。

纠错——儿童主动学习的好方法

美术教学活动离不开美术技能的学习,美术教学活动时常会出现教师不教幼儿则学不会画,教师教了幼J乙又学死了的两难境地,如何来解决这一矛盾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我结合美术教学活动为古诗《悯农》画插图,尝试采取“纠错”这一教学方法,获得了一些新的认识。

《悯农》是一首幼儿较易理解的`古诗,但是在表现农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情景中,必须把握低头弯腰的动态,这对习惯表现直立人物动态的幼儿来说有较大的挑战。我在教学时采用了纠错的方法,通过观赏、分辨、解释、纠正等步骤,引导幼儿自己来发现错误纠正错误,自如地表现个人的感受。

一、观赏

选择众多农民劳作的实景照片和《拾穗者》和《拾土豆》两幅欣赏作品,引导幼儿通过欣赏强化印象,发现问题:

接着又拿出第二幅画:《三个拾土豆的孩子》一。农村的孩子们也在帮助成人干活。在欣赏中提出:三个小朋友都在拾土豆吗,引导幼儿从人物弯腰和直腰两种不同的姿态中发现哥哥姐姐在忙着拾土豆,小妹妹年纪小,只能帮着捧3=-豆,将动作和内容建立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动作的意义。

二、分辨

在活动前,从幼儿日常作品中寻找表现弯腰的画面,发现一般都会出现以下图像:

1、身体垂直,腿弯曲,双手距离地面很远(尚未摆脱画直立人的习惯)。

2、身体水平,四肢垂直,如同动物一般(尚未把握身体的倾斜与四肢弯曲)。

3、身体倾斜,腿从身后像管子一样弯曲到地上(尚未把握人物动作时各部位活动的特点)。

我们将这些错误图像和许多其他正确图像放在一起,提出“这些第一次到田间的小朋友,他们都能拾到稻穗吗’’的疑问,引导幼儿一一对应地比较和判断,找出错误图像。有了比较,就降低了找出错误图像的难度,也使他们发现表现弯腰动作同样可以创造无限丰富的图像。

三、解释

在请幼儿谈论错误的原因时,却发现幼儿有着与成人完全不同的解释:

1、身体垂直,腿弯曲,双手距离地面很远。

幼儿的解释:这是蹲着,没有弯腰,他一根麦穗也没拾着,倒马上要摔跤了。

2、身体水平,四肢垂直,如同动物一般。

幼儿的解释:这是动物,添上耳朵和尾巴就可以画成小花猫、小狗,还有……,小动物怎么能当农民呢

3.身体倾斜,腿从身后像管子一样弯曲到地上。

幼儿的解释:一条腿长,一条腿短,是残疾人啊

从以上解释中不难看出幼儿与成人不同的视点和思维方式,成人总是善于从具体事物中寻找抽象的规律(例如:关节活动的特点),幼儿则是用直觉生活经验解释一切。由此领悟到以前在讨论后教师惯用的简短总结,自以为很清晰,实际上时常不自觉的拉大了和幼儿的距离,只有让幼儿自己去发现问题、解释问题,才会让幼儿信服。

四、纠错

1、将“身体垂直,腿弯曲,双手距离地面很远”修改为把身体垂直改为向下倾斜。

2、将“身体水平,四肢垂直,如同动物一般”修改为四肢弯曲或倾斜。

3、将“身体倾斜,腿从身后像管子一样弯曲到地上”修改为表现双腿的前后位置,并找出“找到身下的衣角画双腿”的办法。

师生的共同修改,使幼儿发现即便错误的图像,也不是全盘皆错,只要局部稍加修改,就能创造出另一个图像。也使我们发现,在操作讨论时,多听取幼儿的意见(而不是勉强幼儿顺从自己的做法),哪怕有些看法并不十分合理,只要有可取之处,教师也应加以考虑,努力创造平等对话的氛围,才能了解幼儿的所思所想,因势利导。

纵观幼儿的绘画过程,面对这一极有挑战的尝试,竟然没有一位幼儿束手无策。幼儿笔下的拾穗者也立刻鲜活起来了,不再是千篇一律。幼儿作品中创造的众多拾稻穗的图像,虽然并不像成人那样结构合理,却多了几分大胆与自信,同时保持了儿童的稚拙。我体会到把主动权交给幼儿以后,他们所表现的惊人创造力,相信幼儿在今后观赏、比较、判断和纠错中会越来越有自己的新发现。

教学目标

★掌握本课的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诗歌。

★培养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赏析诗歌的语言特点。

★了解古代劳动人民悲惨生活,教育学生尊敬劳动人民,尊敬劳动成果。

教学重难点

尝试自读,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对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导入

1、复习《悯农(一)》

2、板书课题,学习“悯”字。

(设计意图:《悯农》是一首组诗,联系旧知有利于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悯”字的学习意在培养高年级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和习惯。)

二、初读求节奏

1、谁来给大家流利地读读古诗?

2、古诗文是有韵律的,自己试着有节奏地读一读。

3、配乐范读古诗。

(初读环节通过流利读、节奏读、配乐读这三个坡度地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三、品读悟情感

1、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有哪些学习古诗的'好办法。

2、根据学生的需要提供注释。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试着读懂诗句的意思。

4、交流汇报

(1)交流一、二行诗

①指名读,交流诗句的意思。

②赏析诗句的语言特点,我们还知道哪些含有数字夸张的诗句?

③语言训练:仔细观察图,说说从春种到秋收需要经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④男、女生轮读这两行诗。

(2)交流三、四行诗

①交流诗句的意思

②这两行诗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我们还知道哪些含有对比的诗句?

③创设情境对话:粮食都到哪儿去?

④观察图,了解时代背景。

⑤语言训练:被活活饿死的农民,临死前会说什么?我们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⑥有感情地朗读这两行诗。

(在学生读懂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引入时代背景、链接相同写法的诗句,意在引导学生感悟诗歌语言特点,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表达的情感。语言训练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与文本对话、激发情感。)

四、小结

1、师小结

2、布置作业

1、学习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了解农民劳作的艰辛,指导粮食来之不易。

物质准备:各种米饭的图片(白米饭、南瓜饭、菠萝饭等)

经验准备:幼儿在家长的带领下参观家乡的风景名胜,对其有初步的了解。

1、出示各种米饭的图片,引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讨论:我们每天都要吃饭,你指导我们吃的'米饭是从哪里来的吗?

2、引导幼儿了解农民种田劳作的艰辛

引导幼儿自由说说,你见过农民伯伯种地吗?他们是如何种田的?请你学一学。农民伯伯劳作这么辛苦,你有什么想法。

3、引导幼儿学习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理解诗歌表达的内容。

(1)引导幼儿倾听诗歌朗读《悯农》,欣赏理解古诗。

(2)讨论理解古诗的含义。

(3)学习词语辛苦,并用辛苦说一句话。

(4)引导幼儿学习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味美。

4、通过讨论表达对农民的敬意,懂得爱惜粮食,不浪费粮食。

小结:《悯农》这首诗歌描写出农民劳作的艰辛,提醒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一粒粒米粉,不要浪费。

1、在会朗诵基础上,理解诗的大意和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2、懂得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要爱惜别人的`劳动成果,萌发幼儿热爱农民的情感。

3、理解“辛苦”一词,并能用语言表达一句话。

挂图四幅、视频朗读古诗、小孩用餐照片、。

一、幼儿复习古诗引出主题。

师:我们已经学过好几首古诗了,小朋友还记得吗?

幼:记得。

师:哪我们一起来朗读一遍吧,《春晓》、《咏鹅》、《七步》。

师:小朋友真棒,都已经记得这么多的古诗了,今天啊罗老师还想交小朋友一首古诗你们想不想学啊?

幼:想。

师:好,在我们学古诗之前我们先来看看罗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什么?(出示挂图)师:小朋友请看挂在天空中红红的是什么?

幼:太阳。

1。在会朗诵基础上,理解诗的大意和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2。理解诗中“辛苦”一词,并能用语言表达一句话。

3。懂得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要爱惜粮食。

古诗、图片

活动难点:

1。理解诗的大意和所表达的情感。

2。学会运用辛苦一词。

一、幼儿念儿歌《大馒头,哪里来》,引出主题。

师:“老师这里有一首儿歌,想请我们小朋友来听听,竖起耳朵听仔细了哦!”

1。师:我的儿歌念完了,请你来说说看“大馒头是从哪里来的?”(白白的面粉做出来)白白的面粉哪里来?(黄黄的小麦磨出来)黄黄小麦哪里来?(农民伯伯种出来)

2。农民伯伯种出来容易吗?(不容易)

附:大馒头,哪里来?

大大馒头哪里来?白白面粉做出来。

白白面粉哪里来?黄黄小麦磨出来。

黄黄小麦哪里来?农民伯伯种出来。

农民伯伯劳动忙,大家都要爱惜粮。

二、朗诵古诗,解释诗意。(重点)

师:还记得《悯农》这首古诗吗?请我们小朋友来念一念。先听沃老师来念一遍,听听我是怎样来念的。

1。指导幼儿朗诵韵律节奏及重读音(日、午、土、餐、粒粒、辛苦)。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出示悯农的图片。

师:沃老师这里有一张农民伯伯锄地的图片,你能看着图片说说古诗中“锄禾日当午”的意思吗?锄禾日当午”:“锄”指锄草的动作,“禾”指庄稼,“日当午”指到了中午太阳当头照。中午太阳当头照的时候,农民在地里松土、锄草。“汗滴禾下土”:农民的汗水一滴滴都滴在禾苗下面的土里,形容农民劳动很辛苦。“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盘”指碗,“餐”指粮食,“皆”都的`意思。有谁知道碗里的饭,一粒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

三、学习词汇“辛苦”,来说一句话。(难点)

师:古诗里有个词语“辛苦”,你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很累,很忙)

例如:爸爸工作很辛苦。妈妈干家务辛等。

师:哪除了农民伯伯,和老师辛苦之外,在你身边还有谁也很辛苦呢?(请个别幼儿说说)

幼:爸爸上班很辛苦,妈妈做饭很辛苦,爷爷奶奶送我们上幼儿园很辛苦。(再次出示阿姨打扫卫生的照片及幼儿吃饭的照片)师:小朋友知不知道我们幼儿园除了老师还有谁很辛苦啊?比如:(保育员阿姨每天给我打扫卫生很辛苦,还有给我们做饭的厨师阿姨很辛苦)。

四、老师小结。

我们应该怎么做呀?教育幼儿要从小爱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我们要爱惜粮食,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厨房阿姨辛苦把饭菜烧好,阿姨每天给我们打扫卫生,我们要爱惜粮食,把饭菜都吃完,而且要保持地面桌面干净……)

2、理解诗中“辛苦”一词,并能说一句话,发展幼儿词汇的运用能力。

3、懂得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萌发幼儿热爱农民的情感。

挂图42号、古诗、小米粒的头饰若干。

1、理解诗的大意和所表达的情感。

2、学会运用辛苦一词。

一、儿歌《大馒头,哪里来》,引出主题。

1、大馒头是从哪里来的?

2、农民伯伯种出来容易吗?

附:

大馒头,哪里来?

二、出示挂图,朗诵古诗,解释诗意。

1、指导幼儿朗诵韵律节奏及重读音(日、午、土、餐、粒粒、辛苦)。

3、“锄禾日当午”:“锄”指锄草的动作,“禾”指庄稼,“日当午”指到了中午太阳当头照。中午太阳当头照的时候,农民在地里松土、锄草。

“汗滴禾下土”:农民的汗水一滴滴都滴在禾苗下面的土里,形容农民劳动很辛苦。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盘”指碗,“餐”指粮食,“皆”都的意思。谁知道碗里的饭,一粒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

4、学习词汇“辛苦”,来说一句话。例如:爸爸工作很辛苦。(出示图片)妈妈干家务辛苦等。

5.爸爸、妈妈、农民伯伯这么辛苦,我们应该怎么做呀?教育幼儿要从小爱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三、游戏:(捡米粒),教育幼儿日常中要爱惜粮食。

附:小小一粒米呀,来得不容易,小小一粒米呀,别把它看不起,农民伯伯早出晚归,忙着种田地,小小一粒米呀,来得不容易。

四、简要评析: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幼儿不知道粮食是从哪里来的,更有一些幼儿不爱惜粮食,用餐时饭粒经常掉得满地都是,为了让幼儿知道:每天吃得饭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懂得粮食来之不易,要爱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使幼儿萌发热爱农民的情感。本次活动由儿歌导入,引出主题,然后通过挂图,老师讲述朗读古诗理解诗意,教育幼儿要从小爱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最后通过游戏《捡米粒》教育幼儿日常中要爱惜粮食。达到了预期目的。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不需要逐字逐句地去理解,去解释,但可以借助图画、想象等手段,知道古诗的大概意思。让幼儿找到共鸣,找到切入点。在这一片断中,抓住了诗眼“辛苦”字,通过唤醒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看图想象,转换角色,层层深入,激起幼儿情感的涟漪,品诗中之情,让幼儿懂得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萌发幼儿热爱农民的情感。突破了体味诗意的难点。

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悯农》教案

1、能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并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地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爱惜粮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

教学重点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并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地书写。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一、谈话导入,借助画面,引入课题

孩子们,我们今天吃的大米饭是怎么来的?(出示挂图)图上画的是什么?齐读课题,解题义。悯:哀怜。悯农:同情农民。

二、教师范读,学生看书听读,注意听清楚每个字的读音

三、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诗句,把不认识的字作上记号

1、不认识的字,请大家帮帮忙(抽学生上台展示)。

2、觉得哪些字的读音要提醒小朋友们注意,教一教大家。

3、教师检查,注意指导读准“谁”、“知”、“辛”、“农”的读音。

4、你用什么好办法把这些生字娃娃给记住。

(1)注意区别“午—牛”的字形。

(2)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光字头)这个偏旁。

(3)鼓励学生用联系生活实际和“合一合”的方法记忆生字。

5、这些生字娃娃都有好朋友,它们手拉手就成了朋友,你愿意给它们找几个朋友组成词吗?

生生、师生交流,学会积累词语。

教师总结:平时注意从生活中、课外读物中积累词语。

四、再读诗句,注意读通顺、流利

1、听朗读录音带。

2、读给同伴听。

3、读给老师听(跟录音带)。

五、借助画面了解古诗的意思

1、农民伯伯在干什么?这是什么时候?可以用书上的哪句诗来表达?(锄禾日当午)

2、正在为禾苗锄草的农民伯伯怎么样?(汗水一滴一滴地往下流)可以用书上的哪句话来表达?(汗滴禾下土)

3、孩子们,农民伯伯种粮食多么辛苦啊!请听朗朗的妈妈是怎样对朗朗说的(录音):朗朗,我们碗里的每一粒饭都是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你一定要爱惜粮食啊!你能把朗朗妈妈的话用诗句表达出来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六、美美地朗读诗句,要注意读出感情

朗读停顿参考: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采用多种形式美读。采用多种形式抽背。

七、你学了诗句,明白了什么

八、自主探究,指导写字

1、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看看怎样写才漂亮。

2、生生、师生交流,教师范写。

3、学生书空,自己写。

4、评价。

(1)自评:在你认为写得最满意的字下画颗星,以表鼓励。

(2)互赏、互评。抽生上台展示,评好在哪儿。

九、教师推荐古诗,欣赏古诗

1、小结学习古诗的方法。(读、悟)

2、出示李绅另一首《悯农》诗,小组讨论学习,熟读成诵。

春种一粒栗,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3、课外你还读过哪些诗?全班交流。

十、作业:(任选)

1、写写生字或背背诗歌

2、收集古诗。

《悯农》教学反思

《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二、三岁的小孩就能倒背如流,因此,今天教学这首古诗,对于中班幼儿要求背诵并不难,能作过多的要求。于是,教学中关键重点引导小朋友体会粮食来之不易,懂得要珍惜粮食。为此,我从看图了解“辛苦”到读诗感受“辛苦”来展开教学活动。

1、让小朋友感受“辛苦”:幼儿教学要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所有的教学活动不能凭空开展,一定要在幼儿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我他们做弯腰姿势保持五分钟来感受“辛苦”,他们个个都觉得累。这种亲身体验比凭空解释效果好。另外,为了让幼儿真正了解粮食,特准备了水稻,让幼儿进行实物观察。看到幼儿脸上摆出好奇和惊喜,我别提有多高兴。我讲解了水稻的生长过程到收获,再到稻谷变成米饭的漫长经历以及期间的农民伯伯的付出等,小朋友们都听得很认真,并知道粮食是来之不易的。

2、看图了解“辛苦”: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插图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实现早期阅读教学的自主化、个性化。让幼儿仔细观察图片时,我不作任何要求,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空间。在他们充分交流的基础,再让他们举手发言。有个孩子的发言出乎我的意料。那就是蔡均易,他说:“我知道这是夏天,很热很热的,我外公去种田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图上有太阳的。”这时,妞妞也说是夏天,我也要她说明理由。她说:“那农民伯伯都流汗了。”我便问:“农民伯伯这么热,还在干活。那你们觉得怎样的太阳好一点?”这一问,激发了孩子热情,课堂就热闹了。在孩子们讨论的基础上,我重点引导孩子们对比春天与夏天的太阳。孩子们就更加了解了农民伯伯在火辣辣的太阳下劳动的辛苦。

3、以朗读感受“辛苦”: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师生合作读,引读,范读等,让幼儿从朗读中体会劳动的辛苦。如,“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这种表示劳动艰辛的句子,我作了重点引导。更是提醒他们中午用餐时要珍惜每一粒粮食。因为每一粒粮食里面都包含着农民伯伯的汗水,孩子们爱惜粮食的情感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

【教学设想】

能用自己的话说清楚古诗的意思。会背诵课文。体会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粮食来之不易,初步养成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我们吃的米饭哪里来的?

看课文插图。你们看,我们吃的米饭就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劳动出来的。(出示课题《锄禾》)

2.教学“锄禾”。禾:禾苗,各种作物的幼苗。(插图上画的是玉米苗。)

锄:翘舌音。不要读成“cú”,左中右结构,锄头的锄,课文中指的是动作。

谁能说说“锄禾”的意思?(课文中指农民除草、松土)。

农民为什么要为禾苗除草、松土呢?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读这首古诗,结合观察插图,想想这首古诗告诉我们什么,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3.讲读诗句,学习字词,理解内容。

(1)看图。农民伯伯是在什么时候锄禾的?你从哪里看出来?

看看图,自由说说,想想“锄禾日当午”的意思。

(中午,烈日当头照。农民伯伯却在地里给禾苗除草、松土。)

(2)仔细看图,你从哪里看出农民伯伯很辛苦?(他热的满脸通红,口干舌燥,汗水不断的从脸上一滴一滴的淌下来,滴到禾苗地下的泥土里。)

读一读“汗滴禾下土”,讲讲“汗滴禾下土”的意思。(农民伯伯热得汗水一滴一滴,不断地滴到土里)

(3)农民种粮这么辛苦,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想法。)

读一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谁知盘中餐”:有谁知道这碗里的饭是从哪里来的.?

读一读“粒粒皆辛苦”教学“粒”“皆”“辛苦”

谁能说说“粒粒皆辛苦”的意思: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

(4)朗读课文。

(5)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4.用生字卡片巩固、复习字词。

5.用自己的话讲讲整首古诗的意思。

(1)同桌一个读诗,一个释诗。在交换。

(2)指名讲讲整首诗的意思。(说清楚,说通顺。)

6.指导朗读。

7.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

(农民种粮很辛苦,粮食来之不易,我们要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爱惜粮食。)

8.平时你是怎么爱惜粮食的?(正面教育学生,表扬学生中爱惜粮食的好人好事。)

9.背诵课文。(形式多样)

10.总结谈话。

这首诗讲了农民伯伯种粮食很辛苦,粮食来之不易。所以我们要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爱惜粮食。

1、在反复感受歌曲旋律的基础上,学习用齐唱、轮唱等方式演唱歌曲

2、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懂得要爱惜粮食

1、PPT课件

2、《悯农》情景剧

3、节奏卡农游戏经验

4、会念古诗《悯农》,了解古诗大意

一、进场

师:(出示郊外风景图片)今天,老师带你们去郊游,好不好?背好你的小书包,我们出发了!

(教师弹奏歌曲旋律,师幼作郊游状)

二、复习古诗《悯农》

师:(出示农民锄禾图片)看,这是谁?他在做什么?(农民伯伯在种粮食)

师:这么大的太阳,农民伯伯还在地里干活。粮食真的来之不易。有一首古诗也是说的这个意思,你们知道古诗的名字叫什么吗?(悯农)。你们会念吗?我们一起来念一念。(启发幼儿有节奏地念,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三、节奏卡农游戏《悯农》

师:现在农民伯伯两小块地,要我们分成两组,第一组先种,第二组后种,你们行吗?

师:现在有一个问题了,我们是一起出来的,肯定要一起回家的。第一组先种肯定会先种完,想个什么样的办法等等第二组,一起完成任务再回家?

(启发幼儿说出同时结束规则)

四、看情景表演,完整感受歌曲

师:有一群乐于助人的'小朋友,他们也在帮助农民伯伯种地,我们一起去看看。

五、初步学唱歌曲

师:刚才这群乐于助人的小朋友种地的时候,唱的什么歌啊?怎么唱的啊?谁来学学看.

(幼儿说出一句,教师重复唱出,配钢琴伴奏)

六、齐唱歌曲

师:(出示农民锄禾图片)农民伯伯种地这么辛苦,我们也去帮帮他。

(启发幼儿唱出强弱规律:锄地要用力)

七、轮唱歌曲

师:(模仿农民)谢谢你们帮我的忙。可是在另外一个地方,我还有两小块地要种,你们愿意继续帮助我吗?

(启发幼儿轮唱歌曲,尝试同时结束)

八、活动结束

(钢琴伴奏)

设计意图: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适合小班幼儿朗读和背诵,本首古诗读背并不难,关键是要从中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从小要爱惜粮食。为此,在设计时围绕一个“辛苦”,从谈话引出古诗,看图了解“辛苦”,读诗句感受“辛苦”,到情景中演绎“辛苦”。从而把幼儿并不容易体会到的“辛苦”突破了。

1.指导幼儿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2.通过诵读,让幼儿感受农民劳动辛苦,粮食来之不易。

3.渗透爱惜粮食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培养读诗兴趣,感受农民劳动辛苦,懂得粮食来之不易。教学难点:

感受诗的节奏美,韵律美,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1.古诗悯农图一张,小朋友吃饭图一张(做成幻灯片)

2.古诗《悯农》朗读视频

3.适量的米和面

一、谈话,引入课题

1、提问:宝宝们每天肚子饿了,都吃什么呀引导幼儿说出米饭和馒头等;

2、出示米和面,让幼儿观察和体验,区分米和面。然后提问:

(1)、香喷喷的米饭和馒头是用什么做的(米和面)

(2)、粮食是从哪里来的鼓励幼儿大胆发言

(3)、教师总结: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我们要爱惜粮食,珍惜每一粒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悯农》。

二、学习古诗《悯农》,感受古诗特点,理解古诗内容。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后说说图片上的内容。

2.帮助幼儿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意思。

3.教师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解释古诗的含义,中午的太阳,红红的照在地上,农民在地里松土除草,汗水一点一点落在禾苗下面的土地里,可有谁知道碗里的饭呀,颗颗粒粒都是农民辛辛苦苦的劳动得来的。

4.播放古诗朗读视频,让幼儿完整欣赏一遍,感受古诗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5.出示古诗图片,让幼儿看着图片,跟着教师朗读古诗。

6.指导幼儿有感情的、完整的朗读古诗。

三、背诵古诗,情景表演

1、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背诵古诗。

2、集体背诵。指导幼儿进行情景表演

四、课堂小结

1.教育幼儿从小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

2.我们应该如何做才算爱惜粮食(让幼儿说说吃饭时的常规。)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明透、背桶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读古诗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和作者对农民的同情。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指导学生观素描图,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说说

小朋友,我们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从哪儿来的?

二、学习古诗《锄禾》

1、出示古诗图文:看图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解题:唐代诗人李绅写的。

锄:锄头,这里表示动作。禾:禾苗。锄未是什么意思呢?

3、讲读诗句第1句。

(l)自读。看图:图上画了什么?

(2)看图理解;日当午:太阳当头照的意思。汗;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

(3)这幅图以及第一句诗说明了什么?应该怎样朗读呢?

(4)小结:古诗1、2两行写了农民顶着烈日在内田间辛勤劳动的情景,这是诗人所看到的。

4、讲读第2句。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自己边读边想;这句诗告诉我们什么?

(2)指名说一说。

(3)指导朗读。

(4)小结:这两行告诉我们粮食来得不容易,这是诗人所想到的。

三、巩固诗意,练习背诵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2。轻声地和老师一起说。

3、指名说。

4。背诵表演古诗。

5。这首《锄禾》告诉我们什么呢?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想?

四、指导写字

1。禾独体字,与木比较,书写时笔画舒展,字居田字格正中。

午独体字,与干、牛相比较。

粒左窄右宽。

辛、苦:这两个字都有一长横,要写得稳而长。

2、师范写禾、粒、辛、苦

3、生描红、临写。

教学后记:学生懂得了粮食来之不易,学会要爱惜粮食。

第二课时

一、课前说说:

我们吃的粮食来之不易,平时要怎么样做?

二、指导看图

问:这幅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三、讲读诗句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粟:小米。泛指谷拉。

子:这里读第三声,也指谷粒。

2、体会春——秋、种——收、一粒粟——万颗子的对比,感受农民一年到头的辛劳和取得丰收的不易。(指导朗读)

3、联系词句,学会扩展成语,积累成语。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精耕细作、千仓万箱

4、可是面对一片丰收,农民为什么会出像诗句中的悲惨象呢?

5、学习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四海:普天下,全中国。无闲田:没有丢弃不种的`田地。

犹饿死:还是饿死了。

6、指导朗读。

体会无闲田与犹饿死的强烈对比,让学生感受遍地丰收景象与农民怕死荒野这两幅图,在心中激起为什么的疑问。

7、此时此刻,你们想说什么?想问什么?

8、小结:农民在黑暗的社会里受到剥削阶级的残酷剥削,过着悲惨的生活。

三、巩固诗意,指导背诵

1、收:左窄右宽。

夫:注意撇捺的舒展与平稳。

闲:门字框要写得舒展些。

2、师范写,生描红,仿写。

教学后记:学生对旧社会的农民的悲惨生活,懂得粮食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要爱惜粮食,不吃剩一粒米饭。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认识8个汉字,并会口头组词,会写4个生字“农、当、午、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古诗,并试着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大意,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懂得爱惜粮食。

1、学会8个生字,会写四个生字“农、当、午、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教学难点:

1、“农”、“当”的写法

2、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爱惜粮食。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稻穗图、小黑板、磁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向老师有一个难题,想请小朋友们帮我解决一下。你们愿意吗?

(出示“一碗打倒的饭”图)学生观察。

这就是向老师遇到的难题,有个孩子每天吃饭都吃不完,而且漏得满桌子都是。我想请会讲道理的小朋友替向老师给他讲讲道理。(……这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

师出示“辛苦”,教读。

你见过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粮食吗?

老师带来了一幅图,就是农民伯伯平常劳作的情景,请小朋友翻开书,看看图上都画了什么?

二、观察图画

1、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农民伯伯在锄草,他很辛苦。)

2、再次齐读“辛苦”,并贴在黑板上。

3、你怎么看出农民伯伯很辛苦?(头上的汗珠一颗颗地往下掉。)

4、今天,我们就要学一首配这幅图诗——《悯农》。跟老师一起写写“农”。(师写,生书空。)

全班齐读课题。

三、学习生字

(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1.听录音

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古诗,要听清字的读音,用右手的食指指着字,看谁最认真?如果会的同学能跟录音机一起读,也不必加以制止,追问一句:“你从哪里学会的?”提示学生:我们可以从许多地方学习知识,希望小朋友们做个有心人。

2.过渡:由于这首诗绝大多数同学都能熟练背诵,所以直奔本课的生字。这首诗你们会背了,里面的生字你们都认识吗?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中的生字词,看谁学得又对又快。

(二)认读生字

1.下面请你轻声读课文,用手指指着课文,圈出带红色音节的生字。

2.引导学生回忆平时学习生字的主要方法:你们平时都用哪些方法来学习生字?(拼读音节、问同学、问家长、问老师。)

3.小朋友们归纳得真好,那就请你赶快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吧。(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点播。)

4.学习完生字以后,请你给同桌读一读,注意用手指指着字读。

5、抽生教读生字。

6、这些生字娃娃又交上了新朋友,你能把它们读出来吗?(出示词语:悯农日当午谁知汗滴粒粒辛苦)

抽生读,齐读。

7、在词语中你认识了生字,那么老师把生字单拿出来你还能认出它们吗?如果你认识就站起来大声说出来。(当读到“午”时进行扩词,从而理解“日当午”。)

8、现在这些生字都躲到诗里面去了,你还能认出它们吗?(引导学生再读课文)

抽生读课文,其他小朋友用手指着书,认真听,听他哪个字音读准了,哪个跟你不一样,等会儿请你给他指出来。

9、齐读。

四、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1、刚才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同学们学得特别好,下面,请你们再读课文,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2、抽生答。(……我知道了农民伯伯很辛苦)

3、你从哪些诗句中感受到了农民伯伯很辛苦?自己读一读。

重点指导: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

指导方法:先通过做锄草的动作体会辛苦应表现得行动缓慢,吃力,在朗读时语气应重而稍慢,基本领悟即可。

4、师范读全诗。

5、齐读。

6、能背的同学背一背,不会背的同学可以再看看书。

五、巩固练习,指导书写

(一)捡稻穗游戏,复习生字

1、秋天来了,农民通过辛勤的劳动,庄稼获得了大丰收。你们看:金黄的稻穗在秋风中摇摆,好象在向人们微笑。收割后,还有一些稻穗遗留在了田地里,下面咱们一起去捡稻穗。你可以任选一颗,读出后面的生字,然后放到篮里。(师贴稻穗图,画篮子)

2、抽生上台拾稻穗,然后反过面贴于篮子里。

3、你打算把带哪个字的`稻穗送给谁?为什么?

(二)指导写字

(出示“农、当、汗、午”)

1、你记住了哪个字?怎么记住的?

2、重点指导“当”,认识小字头,学生认真观察书上的笔顺,然后书空。

指导“农”,你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一笔?

3.教师在田字格中书写学生认为难写的字。

4.学生练习写一个字,同桌互评,然后再写一个。

五、总结全文

(板书)

辛苦

教学点评: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两三岁的小孩都会背诵,因此,读背并不难,关键是要从中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从小要爱惜粮食。为此,教师在设计时可以围绕一个“辛苦”,从帮老师解决难题引出“辛苦”,看图了解“辛苦”,到读诗句感受“辛苦”,从而把学生并不容易体会到的“辛苦”突破了。

1、开头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并乐于去解决。

2、现在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生字的学习,诗句的感悟,全是学生自主观察,学习。

THE END
1.粮,粮字,粮字拼音,粮字部首,粮字笔画,粮字含义,粮字解释,粮字典故查询的字:粮 粮 音节:liang注音: 部首:米部首笔画:6 部外笔画:7总笔画:13 笔顺:4312344511534 浏览:1841 liáng ①<名>旅行用的干粮;军粮。 《过秦论》:“赢~而景从。” ②<名>粮食;谷物。 《商君书·勒令》:“民有余~。” ③<名>田赋;田税。 http://www.98655.com/show.asp?q=%E7%B2%AE
2.粮怎么读粮组词粮的解释读音笔顺拼音笔画汉字粮 拼音 liáng 怎么读 部首米(左右结构) 笔画数13 五行火 笔顺 粮的意思解释 粮是什么意思《汉语字典版》 「粮」 拼音:[liáng] 怎么读: 1. 可吃的谷类、豆类等。【组词】粮食。粮仓。粮荒。弹尽粮绝。 2. 作为农业税的粮食。【组词】公粮。钱粮。 粮是什么意思《国语字典版》 「粮」 拼音https://zidian.bi0.cn/7CAE__hanyu.html
3.李字少了木念什么?“校运会社死瞬间”太尴尬了,还是换个学校吧 搞怪羊 4974跟贴 叔叔教你怎么做人,女儿被小三插足,男人直接使出断子绝孙脚! 老茗见闻 2914跟贴 唯一被酒店老板拉黑的情侣,堪称行走的病毒,不愧是广西尤物! 海豚搞笑 4934跟贴 我就没见过这样人,挨揍也能上瘾 北漂80艳姐 115跟贴 丈夫在家打老婆,没想到婆婆https://m.163.com/v/video/VFJ64F5SP.html
4.粮能换什么偏?粮能换什么偏旁爱问知识人粮可以换偏旁好几个:狼,浪,琅,锒,稂,莨,埌,烺,哴,蜋,艆。https://iask.sina.com.cn/b/7Cyzpmb3diZ.html
5.粮换偏旁组成新字粮换偏旁组成新字 扫码下载作业帮搜索答疑一搜即得 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 解答一 举报 更多答案(23) 特别推荐 热点考点 2022年小升初真题试卷汇总 2022年小升初期中试卷汇总 2022年小升初期末试卷汇总 2022年小升初月考试卷汇总 二维码 回顶部?2021 作业帮?联系方式:service@zuoyebang.com?作业帮协议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5d9390a6efc8b36fa5a84b0c32dcfb12.html
6.花去掉草字头可以换什么偏旁花去掉草字头可以换偏旁组成囤。 囤dùntún 部首:囗 笔画:7 五行:火 繁体:囤 五笔:LGBN 笔顺名称 :竖、 横折、 横、 竖折/竖弯、 竖、 竖弯钩、 横、 基本释义 [ dùn ] 1.用竹篾、荆条、稻草编成的或用席箔等围成的盛粮食的器具:粮食~。大~满,小~流。 2.(Dùn)姓。 [ tún ] 储存:~http://www.kaoshibaike.com/607852557.html
7.良加偏旁:良可以加什么偏旁组新字,再组词。6.良字加什么偏旁可以换成新字组词组词 7.良加一个偏旁能组成什么字?1.良可以加什么偏旁组新字,再组词。加三点水,浪,浪花加王字旁,琅,书声琅琅加米字旁,粮,粮食加足字旁,踉,踉跄加右耳朵,郎,儿郎加反犬旁,狼,狼心狗肺2.“良”字可以加什么偏旁?可以怎么组词?liáng释义:的意思”组词。感到舒畅、高兴http://www.82dz.55xw.net/show-363797.html
8.西安市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杂普谈围食射源例致酸旧却充足短划剂宣环落首尺波承粉践府鱼随考刻靠够满夫失包住促枝局菌杆周护岩师举曲春元超负砂封换太模贫减阳扬江析亩木言球朝医校古呢稻宋听唯输滑站另卫字鼓刚写刘微略范供阿块某功套友限项余倒卷创律雨让骨远帮初皮播优占死毒圈伟季训控激找叫云互跟裂粮粒母练塞http://www.xaeduyun.cn/s26ag/acommonapp/csite/ablog/cblog/ablog/cblog.mblogBrowse.do?blogid=2c90816679e42f6d017a09f1cff3042c
9.书法知识▲注意:耳(取、职、联)——做左偏旁时末笔改提,可出头。 9.非字的笔顺与笔画 非(罪、韭)笔顺:[左]竖(不是撇),三小横(最后一小横不为提),[右]竖、三小横。 三、撇 1.应该撇通下来 免(兔、挽、勉)、奂(唤、换、涣)、象(像)、鬼(傀、愧)、卑(婢、碑)——第六笔都是一撇通下来。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1128/21/1003261_516575084.shtml
10.米字加偏旁可以组成什么字米字加偏旁可以组成很多字,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字: 1. 糖 2. 粥 3. 粉 4. 粒 5. 粮 6. 粗 7. 粘 8. 粹 9. 精 10. 粪 11. 粼 12. 粽 13. 精 14. 粮 15. 粘 16. 精 17. 粟 18. 糕 19. 糖 20. 糊 还有很多其他组合,请根据具体的意思来选择合适的字。https://m.yxlady.com/jingyan/2700258.shtml
11.断的部首断的部首和组词问题二:断的部首是什么 斤 查斤就可以了,如图 问题三:断的偏旁部首是什么 断的偏旁: 斤 拼音: [duàn] 释义: 1.长形的东西从中间分开:~裂。~层。~面。截~。~肠。~魂。~线风筝。2. 不继续,禁绝:~粮。~水 问题四:断是什么结构偏旁是谁总共几画? 一共有11画 笔顺:捺撇横竖撇http://www.stockbrokergs.com/cyjs/8317.html
12.《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教案(精选8篇)王(玉)”作偏旁的字与美玉珍宝有关。何故怀瑾握瑜 《屈原列传》 ﹙瑾、瑜:美玉,此处比喻美好品格﹚课堂练习: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1、丰则贵籴(dí),歉则贱粜(tiào)。“籴”、“粜”大家比较陌生。可根据字形,推断为会意字,跟“粮食”有关,意思是买进粮食、卖出粮食。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e6o98e4.html
13.什么高大填空四个字动人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试卷八、连词成句6分 1、辛辛苦苦 我们 农民伯伯 种出来的 粮食 吃的 是 ___。 2、休育馆 一同 到 王小林和同学 打篮球 星期日 ___。 3、白鲸 努力 得救 经过 了 大家 的 ___https://blog.csdn.net/weixin_39596090/article/details/112885757
14.把慌,刨,粮,换偏旁组词把慌,刨,粮,换偏旁组词 扫码下载作业帮搜索答疑一搜即得 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 解答一 举报 焕然一新。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答 更多答案(2) 特别推荐 热点考点 2022年小升初真题试卷汇总 2022年小升初期中试卷汇总 2022年小升初期末试卷汇总 2022年小升初月考试卷汇总 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6064c934e05cd2f021158e704abfe465.html
15.《蚂蚁和蝈蝈》精彩教学设计13篇(全文)2、精读训练:通过对蚂蚁和蝈蝈在夏天的对比和在冬天的对比,夏天蚂蚁辛勤劳动搬粮食,蝈蝈在大树底下乘凉,冬天蚂蚁在洞里吃粮食过冬,而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让学生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语文堂网) 3、识字教学:“由、冬 呼、粮”会写会读,知道字的结构,能组词。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shb12wb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