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汉语词性练习(附答案)(共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词,并指出属于什么词类,以及什么小类。
①、我的()个战友来了。()
②、他去过三(次)上海。()
③、我不()这种事。()
④、青年们要到()去。()
⑤、桌子()有什么?()
⑥、我们在路上碰到了三个(熟人)。(名词)
⑦、他刚刚走()山。()
⑧、他会干这种事()?()
⑨、你给我的书我看完了,()是我近年来最喜欢的一本书。()
⑩、这个人非常()。()
参考答案:说明,答案有多样性,以下答案仅供参考。
①一数词②次量词,动量词③管动词④山上名词⑤上方位词⑥、熟人名词⑦进趋向动词⑧吗疑问语气词⑨这指示代词⑩坏形容词
二、标明下列各组词的词性:
坚决决心()可爱热爱()
荣誉光荣()企图意图()
答案答应()气愤气魄()
批语批示(名动)残杀残忍()
诱饵诱惑()兴奋兴趣()
安心担心()道歉抱歉()
安慰欣慰()感激激动()
愉快高兴()
参考答案:
坚决--决心(形容词--名词、副词)可爱--热爱(形容词--动词)
荣誉--光荣(名词--形容词)企图--意图(动词、名词--名词)
答案--答应(名词--动词)气愤--气魄(动词--名词)
批语--批示(名词--名、动)残杀--残忍(动词--形容词)
诱饵--诱惑(名词--动词)兴奋--兴趣(形容词--名词)
安心--担心(动词、形容词--动词)道歉--抱歉(动词--动词)
安慰--欣慰(动词、形容词--形容词)感激--激动(动词--动词、形容词)
愉快--高兴(形容词--动词、形容词)
三、注明下列句中带黑线词的词性:
1、我们马上开始这项工作。()
2、你说应该朝什么方面考虑?()
3、对这个学生的经历,老师们都很了解。()
4、三十岁以上的教师都可以享受休假。()
5、新老同学开始都需要出操。()
1、动词2、能愿动词,疑问代词3、动词4、方位名词,能愿动词5、名词,动词
四、鉴别下列带加粗的词,哪些是形容词,哪些是副词:
1、这里风景的确不错--这里风景确实
不错()
2、长久没有好处()--永远没有好处()
1、副词副词2、形容词副词
五、区别下面的同形词,指出它们各自的词性:
1、弟弟比他小三岁()--你比不上他()
2、你让妹妹一点儿()--他让老师批评了一下()
3、这孩子好聪明(副词)--这是个好孩子(形容词)
4、墙壁挺白的(形容词)--他白来了一趟(副词)
5、说到曹操()--曹操就到()
1、介词--动词2、动词)--介词3、副词)--形容词4、形容词)--副词5、动词)--动词
六、区别下列句子中的“没有”(动词/副词)、“是”(动词/副词)、“的”(助词/语气词)、“了”(助词/语气词)、“一样”(形容词/助词)的词性:
1、你美国去过没有?()
2、一下雪,这里就没有烧的。()
3、他没有工作。()
4、这辆车是他的。()
5、他是个当老师的。()
6、这本书是他借来的。()
7、他买了书就回家了。()
8、妹妹已经是大学生了。()
9、开饭了,吃了再走吧。()
10、脸色跟纸一样。()
11、这支笔跟那支笔一样。()
12、他跟孩子一样。()
1、副词2、动词3、动词4、动词5、动词6、副词7、助词,语气词8、语气词9、语气词,助词10、助词11、形容词12、助词
《二柄》阅读练习附答案
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故世之奸臣则不然,所恶,则能得之其主而罪之;所爱,则能得之其主而赏之;人主者,以刑德制臣者也。今君人者释其刑德而使臣用之,则君反制于臣矣。故田常上请爵禄而行之群臣,下大斗斛而施于百姓,此简公失德而田常用之也,故简公见弑。子罕谓宋君曰:“夫庆赏赐予者,民之所喜也,君自行之;杀戮刑罚者,民之所恶也,臣请当之。”于是宋君失刑而子罕用之,故宋君见劫。田常徒用德而简公弑,子罕徒用刑而宋君劫。故今世为人臣者兼刑德而用之,则是世主之危甚于简公、宋君也。故劫杀拥蔽之主,兼失刑德而使臣用之,而不危亡者,则未尝有也。
为人臣者陈而言,君以其言授之事,专以其事责其功。功当其事,事当其言,则赏;功不当其事,事不当其言,则罚。故群臣其言大而功小者则罚,非罚小功也,罚功不当名也;群臣其言小而功大者亦罚,非不说于大功也,以为不当名也害甚于有大功,故罚。昔者韩昭候醉而寝,典冠者见君之寒也,故加衣于君之上,觉寝而说,问左右曰:“谁加衣者?”左右对曰:“典冠。”君因兼罪典衣与典冠。其罪典衣,以为失其事也;其罪典冠,以为越其职也。非不恶寒也,以为侵官之害甚于寒。故明主之畜臣,臣不得越官而有功,不得陈言而不当。越官则死,不当则罪。守业其官,所言者贞也,则群臣不得朋党相为矣。
人主有二患:任贤,则臣将乘于贤以劫其君;妄举,则事沮不胜。越王好勇而民多轻死;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齐桓公妒外而好内,故竖刁自宫以治内;桓公好味,易牙蒸其子首而进之;燕子哙好贤,故子之明不受国。故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人主欲见,则群臣之情态得其资矣。故子之托于贤以夺其君者也,竖刁、易牙,因君之欲以侵其君者也。其卒,子哙以乱死,桓公虫流出户而不葬。故曰:“去好去恶,群臣见素。”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
(节选自《韩非子·二柄》,有删减)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君人者释其刑德而使臣用之释:放弃,丢掉
B.田常徒用德而简公弑徒:白白地
C.专以其事责其功责:责求
D.任贤,则臣将乘于贤以劫其君劫:胁迫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是明君的制臣之道的一组是(3分)
①所爱,则能得之其主而赏之②民之所喜也,君自行之③功当其事,事当其言,则赏④臣不得越官而有功⑤越官则死,不当则罪⑥人主欲见,则群臣之情态得其资矣
A.①②③B.②⑤⑥C.③④⑤D.①④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田常向君主请求爵禄而赐给群臣,对下用大斗出小斗进的办法把粮食施舍给百姓,结果齐简公失去了奖赏大权。
B.国家的恩威赏罚不可授之以人。君主一旦失去刑赏大权而由臣下执掌,轻则被蒙蔽,重则导致国家危亡。
C.昭侯同时处罚了掌衣官和掌帽官。他处罚掌衣官,是认为掌衣官失职;他处罚掌帽官,是认为掌帽官越权。
D.竖刁、易牙、子之能表面上投齐桓公所好,暗地里欺君篡位,是因为他们掌握了君主齐桓公的爱好和欲望。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觉寝而说,问左右曰:“谁加衣者?”(3分)
(2)非不恶寒也,以为侵官之害甚于寒。(3分)
(3)故子之托于贤以夺其君者也,竖刁、易牙,因君之欲以侵其君者也。(3分)
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宋人有沽酒者,为器甚清洁,置表甚长,而酒酸不售。问之里人其故里人曰公之狗猛人挈器而入且沽公酒狗迎而噬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选自《晏子春秋》)
9、B(徒:仅仅,只是)
10、C(①句是奸臣的.做法。②是子罕的权术⑥是君主的欲望外露后的后果。)
11、D(“子之投齐桓公所好”错,子之蒙骗的是燕王子哙。)。
12、(1)(韩昭侯)睡醒后很高兴,问近侍说:“盖衣服的是谁”(“觉”“说”“左右”各1分)
(2)(韩昭侯)不是不讨厌寒冷,而是认为越权的危害比寒冷厉害。(“恶”“侵官”“甚于寒”各1分。)
(3)所以子之假托贤名来篡夺君位,竖刁、易牙借着君主的欲望来侵害他们的君主。(夺、因、侵各1分)
13、宋人有沽酒者,为器甚清洁,置表甚长,而酒酸不售。问之里人其故/里人曰/公之狗猛/人挈器而入/且沽公酒/狗迎而噬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参考译文:
宋国有个卖酒的人,收拾的酒器很清洁,卖酒的标识挂得很高很显眼,然而酒放酸了也卖不出去。(宋人)去问乡里的一个人是什么缘故。乡里人说:“你家的狗很凶猛,别人提着酒壶去买酒,狗就迎面扑上来去咬他,这就是你的酒放酸了也卖不出去的原因啊。”
《落叶》阅读练习附答案
窗外,有一棵法桐,样子并不大的。春天的日子里,它长满了叶子。枝根的,绿得深,枝梢的,绿得浅;虽然对列相间而生,一片和一片不相同,姿态也各有别。没风的时候,显得很丰满,娇嫩而端庄的模样。一早一晚的斜风里,叶子就活动起来,天幕的衬托下,看得见那叶背面了了的绿的脉络,像无数的彩蝴蝶落在那里,翩翩起舞;又像一位少妇,丰姿绰约的,作一个妩媚的笑。
我常常坐在窗里看它,感到温柔和美好。我甚至十分嫉妒那住在枝间的鸟夫妻,它们停在叶下欢唱,是它们给法桐带来了绿的欢乐呢,还是绿的欢乐使它们产生了歌声的清妙?法桐的欢乐,一直要延长一个夏天。我总想,那鼓满着憧憬的叶子,一定要长大如蒲扇的,但到了深秋,叶子并不再长,反要一片一片落去。法桐就削瘦起来,寒伧起来。变得赤裸裸的,唯有些嶙嶙的骨。而且亦都僵硬,不再柔软婀娜,用手一折,就一节一节地断了下来。
我觉得这很残酷,特意要去树下拣一片落叶,保留起来,以作往昔的回忆。想:可怜的法桐,是谁给了你生命,让你这般长在土地上?既然给了你这一身绿的欢乐,为什么偏偏又要一片一片收去呢!
来年的春上,法桐又长满了叶子,依然是浅绿的好,深绿的也好。我将历年收留的落叶拿出来,和这新叶比较,叶的轮廓是一样的`。喔,叶子,你们认识吗,知道这一片是那一片的代替吗?或许就从一个叶柄眼里长上来,凋落的曾经那么悠悠地欢乐过,欢乐的也将要寂寂地凋落去。
然而,它们并不悲伤,欢乐时须尽欢乐;如此而已,法桐竟一年大出一年,长过了窗台,与屋檐齐平了!
我忽然醒悟了,觉得我往日的哀叹大可不必,而且有十分的幼稚呢。原来法桐的生长,不仅是绿的生命的运动,还是一道哲学的命题的验证:欢乐到来,欢乐又归去,这正是天地间欢乐的内容;世间万物,正是寻求着这个内容,而各自完成着它的存在。
我于是很敬仰起法桐来,祝福于它:它年年凋落旧叶,而以此渴望来年的新生,它才没有停滞,没有老化,而目标在天地空间里长成材了。
1.作者看落叶,得到了什么启示?请从文中找出答案。(3分)
2.揣摩文中画线的语句,简要分析其使用的修辞方法和表达效果。(3分)
3.古人经常会“见落叶而知秋”,那表现的是古人什么样的感思?本文作者见到落叶后的感思与古人有什么区别?请说说你的理解。(4分)
4.你认为本文最突出的写作特色是什么?请简要分析。(3分)
5.生活中有许多人或事物和落叶具有着同样的精神,请你试举几例,并简述你对他们评价。(3分)
【答案】
1.“欢乐到来,欢乐又归去,这正是天地间欢乐的内容;世间万物,正是寻求着这个内容,而各自完成着它的存在。”
2.这句话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方法,动静结合,从颜色、姿态、神韵三个方面写出了春天桐叶的美好形象。
3.古人的感思基调是感伤;作者的感思是积极进取的。
4.例:托物寓意。作者借落叶这一具体事物,通过描写它的精神抒发了自己的感悟。
5.略。
《赤壁》阅读练习附答案
【原文】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问题】
1.(·贵州铜仁)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请问杜牧的《赤壁》属于那一种写法?本诗在运用这种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2.(2011·贵州铜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
3.(·四川成都)如果把诗歌最后一句“铜雀春深锁二乔”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答:
【参考答案】
1.写法:咏史诗;特点:借史实抒情。
2.“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3.不好虽然它们表达的意思基本一样,但“铜雀春深锁二乔”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或:通过以小见大(或借代)的手法,借“二乔”被“锁”的命运来写出东吴失败的命运];而“国破人亡在此朝”则过于直白,缺乏诗味(语意相近即可)。
在实验中学教毕业班的老师,人人都有自己的杀手锏。正因为这样,才任教两三年的姚老师,就调到毕业班任课并兼班主任。
王小路毫不在乎地站起来,手中竟然还拿着一本本子,那分明是一本代数作业本。
姚老师说:“小路,你对老师这一节课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吗”
我们都很惊讶,一般的老师是不会这样问的,这好像在暗示学生来挑老师的.毛病。小路要是真说对你的课不满意,你不是给自己制造麻烦吗
王小路看看四周,低下头不说话。
“没关系,大胆说出来,只要你讲真心话,其它一切都无所谓。”
“我对这一节课非常满意,姚老师。”
姚老师感到意外:“那你上课怎么还做小动作呢”
王小路说:“我没有做小动作,我是在做数学作业。”说完还扬了扬数学作业本。
“为什么要在语文课上做数学作业呢”姚老师问。
“老师,我不是每节语文课都做数学作业的。这一次我做数学作业,是因为昨天上数学课我妈有病,我请假耽搁了。”
姚老师想了想,让王小路到讲台上,给了他两段粉笔,说:“你左手在黑板上画个方框,右手在黑板上画个圆形。注意,两只手要同时动作——同时开始,同时结束。”
听课的老师发出了细微的议论声。我们发现本校校长、教导主任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王小路走到黑板前,两只手同时动作,一手画方,一手画圆,居然同时画完,没有一点破绽!我们都睁大眼睛,一会儿看看王小路,一会儿看看姚老师。在下边听课的老师也发出了窃窃私语声。
姚老师灿烂地笑了。她说:“小路,那么你是说,这节语文课你也完全掌握了”
王小路站了起来,他把这节课的时代背景、重点词语、佳句赏析、意境感悟都说了一遍,简练而又全面。
姚老师得意地走下讲台,来到王小路的课桌前,拉着他的手高兴地说:“好,好!小路,你有特殊的才能!对你就应该用特殊的教学方法。同学们,条条大路通罗马,如果我们发现自己具有某种才能,一定要珍惜,千万不要放过!但是,如果你不能一手画圆一手画方,那么,还是要专心致志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
课堂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1、读完全文,请你说说姚老师的杀手锏是什么(3分)
高超的教学艺术和善于发现和保护学生的特殊才能。
热烈的掌声是对姚老师课堂教学成功的充分肯定。
3、“王小路看看四周,低下头不说话”,请你揣摩当时王小路的心理。(3分)
4、批注是一种良好的读书方法。请仿照下例所示,结合上下文,给下边的语句做批注。(2分)
例:说完还扬了扬数学作业本。批注:细节描写,“扬了扬”表明他未说谎。
姚老师灿烂地笑了。批注:神态描写,“灿烂”写出了姚老师满意的表情和心底的喜悦。
5、读了本文,你一定会喜欢姚老师的,请你谈谈对她的评价。(3分)
姚老师知识丰富,教学本领过硬,热爱(关心)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才能。
【岳阳楼记考点整理】
本文通过描绘洞庭湖雄伟壮阔的景象,描写“迁客骚人”登楼时的两种不同“览物之情”,并由此过渡到议论,从而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态度及旷达胸襟。
第一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记叙)
第二段:(写景)描写岳阳楼周围雄伟景色,引出迁客骚人各不相同的“览物之情”。引出下文。
第三段:(写景、抒情)写“迁客骚人”“以己悲”的心情”。
第四段:写“迁客骚人”“以物喜”的心情。
第五段(抒情、议论)抒发作者阔大胸怀和政治抱负。揭示全文中心。
一、基础练习题
1.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2.解释下面句中的多义词。
A.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B.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C.而或长烟一空()
忽至半空凝结为一()
D.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此乐何极()
3.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微斯人,吾谁与归
D.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4.下列句子译文有误的一项是()
A.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译文:(这时迁客骚人们)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遭到*谤和讽刺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的景象,(必将)感慨而十分悲伤。
B.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译文:依我看来,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不因外物(好坏)而高兴,不因自己(得失)而悲伤。
D.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译文:(这是人们)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被置之度外,(于是)在春风吹拂中举杯痛饮,高兴到了极点。
5.将下列各句填入原文空白处。
原文:若夫霪雨霏霏,______,阴风怒号,浊浪排空;______,山岳潜形,商旅不行______;薄暮冥冥,______。
①虎啸猿啼②樯倾楫摧③连月不开④日星隐耀
二、课内语段阅读题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下面句中画线的词,古义和今义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C.是进亦忧,退亦忧。
2.对下面句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B.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我尝试着探求古代仁人的思想感情)
D.或异二者之为(也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
3.文中显示“古仁人”阔大的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古仁人”阔大胸襟和高尚道德情操而得出的论断是()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然则何时而乐耶
C.噫!微斯人,吾谁与归D.是进亦忧,退亦忧。
5.画线句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__。
6.文中抒写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7.对这段文字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劝导谪守巴陵郡的友人滕子京忘记个人得失。
B.抒发作者宽阔的情怀和政治抱负。
C.批评文中描述的迁客骚人。
D.阐述不应当追求个人快乐的道理。
三、课外语段阅读题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咬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1.给下列画线字注意并释义。
①啖粥而读音:____义:______
②辄以水沃面音:____义:_______
③食不给音:____义:______
④乃至被谗受贬音:_____义:______
2.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译文:范仲淹两岁时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
B.每以天下为己任。
译文:(他)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译文:有时夜里疲惫困倦,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
D.妻子衣食仅自足而且。
译文:他的妻子的衣食仅仅够自己穿罢了。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_____》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起了_______的`作用。
四、阅读测试题
阅读《岳阳楼记》,完成下面练习。
1.概括一、二两段的段意。
3.怎样理解“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4.分别默写描写“岳阳楼之大观”的句子和表达范仲淹忧乐观的句子。
一、1.C
2.A.取胜好,美B.散尽放晴C.全表数量D.到穷尽
3.B
4.C
5.③④②①
二、1.B。A项中,这里的“为”是指心情,不是现代汉语中的“做”;C项中的“是”是代词,“这样”的意思,不是现代汉语中的判断动词“是”。
2.C.“尝”是“曾经”的意思,不是“尝试”。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4.D。
5.对偶
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7.B
三、l.①dan吃②zhe往往,就是③ji供应④chan说别人坏话
2.D。“妻子”古义应为“妻子和孩子”,不只妻子一人。正确译文应是: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仅自足罢了。
四、1.第一段: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盛况,作“记”缘由。
第二段:总写岳阳楼的大观及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2.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属予作文以记之唐贤今人诗赋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4.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下列关于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四部分组成
B.胚是种子的主要结构
C.胚是新植物体的`雏形
D.种子的营养物质都贮藏在胚中
答案:D
2.绿豆芽的白嫩部分主要由种子的哪部分发育而来
A.胚芽B.胚根
C.胚轴D.胚乳
答案:B
3.下列哪一组说法都正确
①玉米种子的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四部分组成②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是新植物体的幼体③将一粒玉米纵切后,在切面滴碘液发现整个切面都变蓝④种子中子叶发育为叶,胚芽发育为芽、胚轴发育为茎,胚根发育为根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答案:A
4.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相同点是: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不同点是裸子植物的__________裸露,无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