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教学设计(通用6篇)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教学设计(通用6篇)

教学目标:

1.会认读本课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长句子。

3.知道端午节的由来,理解文中含义。

4.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

教学重点

会认读本课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教学难点

知道端午节的由来,理解文中含义,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

1.同学们,你们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图,是什么?(生:粽子)你们喜欢吃粽子吗?为什么?那你知道怎么包粽子吗?今天咱们就跟着作者到外婆家去看看,怎么包粽子。

2.板书课题学生书空,提出问题。

(1)端午是什么时候?

(2)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3)带着疑问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借助注拼音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并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选择自己的方式记住它。

2小组检查生字,谁对了就是“生字大王”。

组长利用生字卡片检查绳子的实际情况,对全读对的同学奖励小红花。

师:下面老师要检查一下同学们的识字情况,请大家准备好!

课件出示要检查的字,学生开火车读生字、齐读生字。

3检查读文情况。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汇报读文情况。(可小组读,也可个别学生代表)其它同学听后评议

三、指导书写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

教师指名认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2.师:下面请同学们观察这些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并说说你的发现。

学生仔细观察,自由讨论。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给与指导性的评价。

3.指导书写:午、米、真。

师:这三个字书写时,你认为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预设)生:“午”字的第三笔横,书写时要长一些;“米”字在书写时一定要注意笔顺,不要倒插笔顺;“真”字里面的是三横。

教师示范写,学生先进行书空练习,再在田字格本上练写。教师巡视。

4.教师出示带有田字格的生字节“叶、分、豆”。

学生仿写。教师选出写的较好的字进行展示,并授予这些学生“小书法家”的称号。

板书设计

10端午粽

午米真

节叶分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图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教师课件出示,要求学生开火车读。

2.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端午粽这篇课文,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走进课文

1.课件出示“粽子”的图片。

师:一到端午节,外婆总是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通过“盼”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生:外婆特别想念我们,希望我们早点回家

师:是啊,过节了外婆多么希望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谁能带自己的感情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一定要读出“外婆盼望团聚”的心情。教师指名读并给与鼓励评价。

3.教师总结:老是听出来了端午节的时候大多数同学都是和自己父母去看外公外婆或者爷爷奶奶,然后,亲人们聚在一起吃粽子。

4.课件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

预设生:粽子很诱人特别想吃一口。师:是啊,多么“可爱的’粽子,让人看了就想咬一口,请同学们带上自己的感情读一读这个句子。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然后指名读,并及时给与评价。

(2)师:这么“可爱的”粽子,闻起来是怎样的?预设生:清香。师:你是从哪句话知道的?请为大家读一读。预设生: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教师指导朗读,读出粽子的“清香”。

(3)粽子看起来可爱,闻起来香,那吃起来味道如何呢?请用文中的词语来回答。预设生:又粘又甜。

(4)师:多么美味诱人的粽子啊!请同学带着自己的感情自有朗读这一段。学生有感情朗读,教师指名读并给与鼓励评价。

5、课件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

师:外婆包的粽子除了红枣粽,还有红豆粽和鲜肉粽,这说明了什么?用温中的词语来回答。预设生:花样多。师:外婆包的粽子不但好吃而且花样多,外婆还会让我们带回去一些分给邻居吃我想外婆包的不仅仅是粽子,还是一份“节日的祝福。”

6、师:为什么端午节的时候要吃粽子呢?如果有个别同学知道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教师简单介绍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

三、朗读课文

师;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端午节的节日氛围和那份浓浓的亲情,也初步了解了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下面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感情来朗读这篇课文。

四、课文小结。

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10.端午粽

看闻尝

清香青白红又粘又甜

1.认识立字旁和米字旁两个偏旁,会写“午”、“米”和“真”字。

2.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3.了解粽子的制作方法,积累课文中表示颜色的叠词。

4.初步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粽子的制作方法。

难点:学习读好长句子,积累课文中表示颜色的叠词。

课前热身环节

老师提问我发言小小手儿举过肩

紧急情况不能耽紧握拳头把信传

如有补充想表白小小食指伸出来

心有疑问解不开食指一弯头一歪

发言精彩我同意大拇指头赞起来

要是有了新主张中指食指齐上扬

争取发言机会多牢记咱的举手歌

师:希望这节课,孩子们能够认真听讲,积极发言。

一、儿歌导入

1.小诗互动环节,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样幸福的一家人,他们在这一天特别忙,你们看。老师和学生一人读一句,其他同学注意认真听:

今天,爸爸特别有力气,

他说,赛龙舟,他要得第一。

今天,妈妈一早起来就淘米,

她说,要给我们包甜甜的粽子。

晚上,在灯下,

奶奶给我讲屈原的故事,

我知道了,端午节的来历。

2.师:这一天,爸爸、妈妈、奶奶分别要去干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后,师出示准备的卡纸“划龙舟,包粽子,讲屈原”一一贴在黑板上。

划龙舟:你看过划龙舟吗?在哪里看的?最后谁得了第一名?

包粽子:你看过家人包粽子吗?他们怎么包的?

讲屈原:你知道屈原是谁吗?

学生畅所欲言,师:你们知道这一家人在过什么节吗?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我们有吃粽子的习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粽子的课文。——《端午粽》

3.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十课《端午粽》

板书课题:10.端午粽(伸出右手跟着老师书空课题),跟老师一起齐读课题(端午粽)

同学们,端是立字旁,能给端组个词?同学们坐的真端正,我们再来看到这个午字,观察一下“午”在田字格里应该怎么写呢?午的第三笔的横在横中线上,第四笔竖在竖中线上,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书空“午”字,现在把书翻到第47面,写午字,先描红再在空白的田字格里写两个。粽是米字旁,给粽组个词,粽子,跟老师来读一遍粽子,我们再来看到这个单元学的其他词语,粽子、儿子、李子,你们发现了什么吗?粽子、儿子、李子的子都是轻声。

在我们写字时要做到三个“一”,手离笔尖一寸,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

二、品粽子的色、味以及花样

过渡:今天我们一起到外婆家去尝一尝外婆包的端午粽。

(一)初读课文:自由读课文

请同学们找出表示粽子样子的句子。

(二)品味端午粽

1.观端午粽之“色”

谁找到了描写粽子样子的句子?你来说(出示句子),你的发言非常完整,指名来读读这个句子。我们一起合作读这个句子,老师读黑体字部分,你们读红体字部分

师生合作读:师:粽子是用------

生:青青的箬竹叶包的。

师:里面裹着------

生:白白的糯米。

师:中间有------

生:一颗红红的枣。

师提问:粽子是用的箬竹叶包着,里面裹着糯米,中间有一颗枣(出示箬竹叶、糯米、枣的图片)

生: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

师: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这些词语就叫叠词,这些叠词写出了粽子的颜色(板书色)。我们来完成一道连线题。

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叠词吗?指名说,尽量给孩子们发言的机会。

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的小草,绿绿的小草,的房子,高高的房子,谁还能照样子说一说,什么的什么

粽子的外面是用,里面,中间。师小结:介绍事物的时候我们可以从“外表、里面、中间”有条理的介绍。

练习说话,出示图片:西瓜。师:以后,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介绍各种各样的事物。

师:你还可以用这样的方法,介绍橘子吗?

2.闻端午粽之“香”

过渡:刚刚我们了解了粽子的颜色,那它的味道如何呢?(板书味)同学们再看到第二自然段。

指名来读一读。

出示文段: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同学们,在这句话里发现了什么?掀、飘、剥、咬,这四个词都是动词。

谁来加上动作来读读这两句话?指名读。

现在我们站起来,一起加上动作读一读。

3.你做的动作真形象,你刚刚吃的是什么粽子?看来粽子的花样真多。

我们再来看到这个真字,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书空“真”字,在我们写字时要做到三个“一”,手离笔尖一寸,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

这粽子是什么味道?你们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到一个词形容这个味道呢?(美滋滋)你们还吃过什么美滋滋的东西?同学们就带着这种美滋滋的感觉读第二自然段。师:哇,刚刚听你们一说,老师的口水都流出来了。

4.过渡:是啊,同学们,每次到了端午节,家家户户都吃粽子。而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

出示:(1)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

(2)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花样也多。

(3)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分组读这三句话,第一组同学读第一句话,第二组同学读第二句话,第三句话读第三句话。

其实,不管是爷爷奶奶还是爸爸妈妈包的粽子,这里面也都包含着他们的爱。

(三)吃粽子的由来

过渡:为什么我们要在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老师说吃粽子的由来)

(四)拓展延伸

1.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你可以说一说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的习俗吗?

2.孩子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粽子的色、味、花样,知道了这不仅仅是一个粽子,还包含着外婆对我们的爱。一直以来的中华民族就有爱家乡,爱祖国的优良传统,希望孩子们学完这一课,也能成为一个心中有爱的人,先爱家人、家乡,才能爱自己的祖国。

总结:马上就要到端午节了,希望你们跟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到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家去吃粽子,因为这不仅是我们的传统节日的风俗,也包含着他们对我们浓浓的爱。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午、节、叶、米、真、分、豆”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认识“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13个生字,学会“午、节、叶、米、真、分、豆”7个生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

生:端午节。

师:端午节都做什么?

生:吃粽子,赛龙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午、节、叶、米、真、分、豆”,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

在这节课里,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课前准备:

课件。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了端午节吃粽子,那粽子如何包啊?需要我们提前准备什么材料啊?(学生自由回答)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和。

1、教师范读。学生可以轻声跟读。

2、学生分小组读。

3、读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什么?小组之间互相说说,教师抽查一个小组汇报。

三、深入理解课文。

生:箬竹叶、糯米、红枣、线。

师:下面我们来观看一下包粽子的过程吧。(播放视频)

3、师:同学们,平时吃过什么馅的粽子啊

生:红枣、蜜枣、豆沙

师:那外婆给“我们”煮的什么馅的粽子啊?

生:红枣、红豆、鲜肉。

4、师:同学们,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

生: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师:谁能给大家讲讲屈原的故事?(学生可以试讲,教师补充)

屈原的故事

屈原,名平,战国时代楚国人,他是楚国的三闾大夫。屈原早先很受楚王的器重,但他革新政治,推行强国的主张,遭到了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地在楚怀王面前讲屈原的坏话。

公元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的八座城池。看,这里就是秦国,这里是楚国。

秦国攻占了楚国的八座城池后,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他知道秦国的议和是假的,是骗人的。秦国要灭掉楚国才是真的。

屈原冒死进谏,叫楚怀王不要去议和。你们看,这是屈原,这是楚怀王。可是楚怀王不但不听屈原的劝告,反而将屈原赶出了楚国的都城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大家再猜猜会是什么结果呢?对,楚怀王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了。他悔恨交加,忧郁成病,三年后就客死在秦国了。

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了郢都。

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被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他所有的救国救民的理想都破灭了,富国强民更是不可能了,屈原仰天长叹一声,抱着大石头投入了滚滚的汩罗江。

师:同学们,听了故事以后,你能说说屈原是个怎样的人吗?

生:屈原是个忧国忧民的人,爱国的诗人,和祖国共存亡的人。

师:屈原投江以后,老百姓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每年五月初五端午节吃粽子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四、课外拓展。

师:同学们,人们为了纪念屈原,除了吃棕子还干什么?

生:赛龙舟、挂香包等。

师:为什么吃粽子?为什么赛龙舟?(学生可能不知或不完整)

师:因为人们为了防止鱼虾伤害屈原的尸体,就用粽叶包上糯米投入江中。后来就有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因为人们为了防止水怪伤害屈原,就把小船装扮成龙的形象,水怪以为是龙王来了,就会被吓跑。这就形成了赛龙舟。

五、总结全文。

端午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如:饮雄黄酒、游百病、悬钟馗像等。中国传统的端午节,给我们展示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我们要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板书设计:

10端午粽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爱国之情

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本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2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展示端午节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

(1)师生共同欣赏视频,感受端午节的节日气氛。

(2)导问:说一说在端午节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里,人们都会做什么。

预设1:我们家人会煮美味香甜的粽子吃。

预设2:我们家人会起早去山上采艾蒿叶、挂香囊。

预设3:还有一些地方举办端午节赛龙舟活动……

(3)教师追问:端午节,家家户户都有包粽子的习俗。孩子们,你们喜欢吃粽子吗和大家说一说,你都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预设:水果粽、豆沙粽、红枣粽、肉粽……

2.走入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种粽子,想必同学们一定都很喜欢吃粽子,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端午粽》,来共同品味一下课文中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

设计意图:端午粽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上课伊始,创设浓厚的节日气氛,引导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体验中出发,谈一谈自己对端午粽的了解,贴近生活实际的导入法,更能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词

1.自由朗读课文。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教师巡视学情,及时纠正字音。

2.学生认读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2)借助拼音,反复拼读圈画的生字;认识新偏旁“立”“米”。

(3)同桌相互检查,当小老师纠正对方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记忆这些生字的。

3.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词。

(1)游戏环节:我是读词王。

(2)多媒体课件出示生词:端午节、粽子、总是、糯米、中间、十分、鲜肉、带回去、知道、据说、纪念。

(3)以小组为单位,抢读生词,读正确的小组得到词卡,并且领读,得到词卡最多的小组获胜。

(4)齐读课文,注意生词在课文中的读音。

设计意图: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就是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本环节通过初读课文,感受课文大意,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通顺每一句话,增强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设计游戏环节,巧妙地将学生带到主动学习的氛围中,培养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三、再读课文,练习书写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指名学生逐段汇报朗读,把句子读通顺。

3.教师指导学生多种方法朗读。

(1)课件出示朗读要求。

①说一说课文共由几个自然段组成。

②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并读给同桌听。

(2)学生按照要求朗读课文。

(3)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把长的句子画出停顿。

4.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叶。

(1)课件出示:箬竹叶的图片。

(2)学生观察图片,从颜色、形状上来描述箬竹叶的样子。

(3)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叶,看图学习生字。

(4)师生共同书写生字,比一比谁写得工整、漂亮。

5.指导学生书写生字——真。

(1)观察生字结构,总结书写规律,学习书写。

(2)巧记生字:笔画中横最多,中间三横才封口。

6.研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教师提出问题:外婆包的粽子花样很多,结合课文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有哪些种类。

(2)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3)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预设:外婆包的粽子有: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

7.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豆。

(1)图文演示法,理解字义。

(2)书写方法:上横短,下横长,中间一口要扁些。

设计意图:本环节运用了多种方法阅读课文:自由朗读、创设问题情境朗读、合作读等。识字教学与阅读相结合,体会汉字在文中所表述的含义。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指导回顾: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认识了哪些生字宝宝

2.合作交流,向同桌展示自己写得的生字。

3.作业布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梳理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总结能力;作业布置,通过朗读感受课文内容。

一、复习引入,再现情境

1.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端午粽》的字词,这节课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找动物。以小组为单位读词语,看看哪个小组读得准确。

(1)多媒体出示小动物的图片:熊猫、山羊、兔子……

(2)小组派代表选择喜欢的小动物,每个动物后面隐藏一个本课的词语,小组同学认读词语,获胜小组得到相应的小动物图片。

2.师生共同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汉字的学习是反复而又长期的过程,用游戏的方式增加汉字与学生见面的机会,在复习中巩固、加深学生对新学字的印象。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识字的效率,又延续了上节课的教学情境,便于本节课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诵读课文,品味内容

1.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朗读。

(1)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教师提出问题:结合第二自然段内容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的。

(3)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4)指导学生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描述粽子的外形特点。

预设: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5)词语填空读课文。

①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粽子是用________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________糯米,中间有一颗________枣。

预设: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

②教师追问:为什么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而不用“青的”“白的”“红的”

③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朗读比较有什么不同。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粽子是用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的枣。

④指导朗读:这样AAB式的重叠词更能体现出粽子的特点,各种颜色相间,色香味美。朗读时仿佛让人品尝到了香甜的味道。

⑤学生汇报朗读第二自然段。

2.品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课件出示:依据课文内容,说一说,端午节为什么会有吃粽子的习俗

预设:①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②指名学生汇报诗人屈原的历史事迹。

③教师总结屈原的人物事迹,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三、指导观察,正确书写

1.创设情境,出示生字。

(1)老师今天带来了几个美味香甜的粽子,同学们想不想吃

(2)课件出示:写有生字的粽子图片。

(3)导学:你们认识它们吗我们来学写这几个生字,写得好的同学会得到香甜美味的粽子。

2.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生字——午。

(1)观察生字外形,注意书写时悬针竖不出头。

(2)学生描红书写,在本子上写两个。

(3)同桌之间展示,同桌互评。

3.教师指导学习生字——节。

(1)观察生字结构,教师在黑板上范写,学生练写。

(2)引导学生说一说了解了哪些中国传统节日。

预设:中秋节、重阳节、春节……

(3)通过对节日的阐述,给“节”字进行扩词训练。

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米。

(1)导学:我们“品尝”了香甜的糯米粽,一起来认识糯米的“米”字。

(2)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

(3)学生根据汉字“米”的字形演变过程,理解字义。

5.教师指导学习生字——分。

(2)书写要领:上面八字要延展,下面是“刀”不是“力”。

(3)师生讲评,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激励进步。

四、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1.引导学生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2.教师总结:每年端午节我们都会吃粽子,今天通过学习《端午粽》,我们不仅“品尝”了美味香甜的端午粽,还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每当我们吃美味香甜的粽子时,不要忘记缅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是对本节课重点知识的回顾,通过对本节课内容的总结,使学生对端午粽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对端午节这个民族节日有更深的了解,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1.《端午粽》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活动之一。上课伊始,带学生走入情境,感受端午节品粽子的节日气氛。通过“品尝”端午粽,学生们对端午粽从外形、种类及端午粽的由来有了进一步的认知。

2.“品”粽从“读”粽开始,通过多种形式、方法的朗读,增强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并提高了阅读的能力,以读代讲,在读中进行识字教学,使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立”“米”“失”。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立”“米”“失”。

教学难点:

1.读好长句子。

2.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猜谜导入

这个题目里藏了这节课我们要认识的两个生字,分别是“端”和“粽”。有小朋友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记住这两个字的吗你用了什么识字方法(熟字换偏旁认识“端”,把“瑞”字的王字旁换成了立字旁就成了“端”。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认识“粽”字,“米”加上“宗”就成了“粽”。一般米字旁的字都和粮食有关,比如“粮”、“粽”、“糟糠”“籽”等。)

3.读了这个题目,你的小脑瓜里都产生了哪些问号过渡:那我们就带着这些小问号一起走进课文。

二、探秘方法,科学识字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的时候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把自然段标出来。

2.同学们读得都非常认真,文中的词语宝宝忍不住要和你们见面了,你们认识他们么(指名读一遍)

(1)象形字识字。这些字有两个刚刚我们已经认识了,还有两个是象形字,你能找出来吗就是“米”字和“豆”字。这两个字是从古代的实物演变而来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们的演变过程。首先来看“米”字,它的甲骨文就像是六粒米从中间被上下分开,逐渐的中间两粒米相连,慢慢又演变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米”字。再来看“豆”字,甲骨文的“豆”字就像是把一颗豆子细分了,种皮、胚根等都有,后来又慢慢简化为现在我们所熟悉的“豆”字,这两个字你记住了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心字底识字。还有两个字是心字底的字,分别是“总”和“念”。这两个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倒八字头加上口和心字底就成了“总”。今加上心字底就成了“念”,心中有所忆,口中有所吟,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4)巧用字谜识字。猜谜:一人在内,打一字。谜底就是肉字。“内”字里面再加一个“人”就成了“肉”。齐读。

带拼音齐读生字——去掉拼音齐读、指读、开火车读——接下来,我们把生字请到词语中来读一读。

三、细读课文,体会感情

1.生字词掌握了之后,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介绍了端午粽哪些方面的内容(整体感知课文)课文主要介绍了端午粽的用材、花样以及为什么要在端午吃粽子的由来。

接下来,请拿起你的书,静静的听老师读,我们一起走进《端午粽》这篇课文。

2.朗读感悟。

四、逐段分析

(一)学习第一段。

1.过渡:听完后,谁能告诉老师,作者一到端午节总是去谁家(外婆家)

2.每一年的端午节,外婆都会煮好一锅粽子,盼望着“我们”回家吃,说明外婆非常希望“我们”回家,一家人团聚,开心地过节。

3.指名读,读出外婆的期盼。

4.齐读。你们读得可真棒啊,老师也想去外婆家吃粽子了。

(二)学习第二段。

1.过渡:每年端午节“我们”都去外婆家吃粽子,那粽子到底是用什么做的呢谁来告诉大家(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1)我们来看“青青的箬竹叶”这个词组,“箬竹叶”就是我们平常吃的粽子的皮,颜色是青色。那我们还可以说青青的如青青的草地,青青的豌豆等。

(2)再来看“白白的糯米”这个词组,包粽子要用糯米而不是大米,这样包出来的粽子才会吃起来黏黏的。糯米是白色的,可以说“白白的糯米”。那小朋友们还能说出白白的如白白的棉花,白白的雪花。

(3)最后来看“红红的枣”,你还能说出红红的

(4)同学们,你们“青青的箬竹叶”和“青的箬竹叶”哪个更顺口呢那“白白的糯米”和“白的糯米”呢“红红的枣”和“红的枣”呢

这类词语都是用颜色来形容事物,并且所用表示颜色的字是重复的,这样更符合我们的表达习惯。这类的词语搭配你们掌握住了吗

3.粽子是用箬竹叶、糯米、红枣包成的,那作者喜欢吃粽子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指名读第二段的第二、三句话)

(1)我们一起来看第二段的第二句话,句子比较长,先听老师读一遍,看看老师是怎么把长句子缩短读的。(范读时停顿时读的明显一些)谁能来试一试这位同学已经抓住老师范读的精髓了,比老师读的都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停顿,把长句子读短。

(2)接着我们一起来看“又黏又甜”这个词语,粽子吃起来既是黏黏的,又是甜甜的。你还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吗(如又大又圆、又细又长、又快又好)。

4.“我”喜不喜欢吃外婆包的粽子啊谁能把你对粽子的喜爱给读出来(指名读、男生女生赛读、齐读)

(三)学习第三段

1.过渡: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粽子是用什么做的了,那除了红枣粽,还有什么粽(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你能用“除了……还……”说一句话吗(我除了会唱歌,还会画画)

3.从这一段中,你能体会到“我”对端午粽有什么样的感情(喜爱)你从哪体会出来的(指名读第三段第三句)这一句话也比较长,你会像刚才那样断句吗谁来试一试“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我们一起来试试吧!看看谁最喜欢吃外婆包的粽子。

(四)学习第四段

1.过渡:看来大家都非常喜欢吃粽子啊。

2.那你知道端午节这一天吃粽子是为了纪念谁吗(指名读第四段)

3.这一句话也是一个长句子,那应该怎么读好呢谁来给大家提个醒“长大了我才知道,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男生女生赛读)

4.端午节是几月几日你还知道哪些端午节的风俗

五、认真观察、指导书写

1.呈现“午、叶、真、豆、节、米、分”7个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观察这7个字的笔顺、笔画特点。

2.教师整体范写,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位置。“午”的第二笔横写在上半格,第三笔横写在横中线上,并且比第一横长。“叶”是左右结构,写的时候要左窄右宽第四笔横短一些,写在横中线上方一点点,第五笔竖写在右半格。注意“真”字里面有三横。“节”字第四笔横折钩从横中线开始起笔,第五笔竖写在竖中线上。“米”字第一笔点和第二笔撇分别写在左上格和右上格,第三笔横写在横中线上,第四笔竖写在竖中线上。“分”字要注意上面是个八,一撇和一捺要分开。学生跟笔书空。

3.学生在书上先描红再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教师巡视指导。

4.班级展示。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3.通过图文结合,理解“箬竹叶、糯米、裹着”等词语,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红红的枣”等词语。

4.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了解端午节习俗和来历。

德育目标了解传统节日和习俗。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教学难点课后生字的书写。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总结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师:端午节都做什么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午、节、叶、米、真、分、豆”,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书写要领:“分”上面八字要延展,下面是“刀”不是“力”。“午”最后一竖不要写出头。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在这节课里,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师:同学们,知道了端午节吃粽子,那粽子如何包啊需要我们提前准备什么材料啊(学生自由回答)

1.教师范读。学生可以轻声跟读。

2.学生分小组读。

3.读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什么小组之间互相说说,教师抽查一个小组汇报。

师:下面我们来观看一下包粽子的过程吧。(播放视频)

3.师:同学们,平时吃过什么馅的粽子啊

师:那外婆给“我们”煮的什么馅的粽子啊

4.师:同学们,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

师:谁能给大家讲讲屈原的故事(学生可以试讲,教师补充)

屈原冒死进谏,叫楚怀王不要去议和。你们看,这是屈原,这是楚怀王。可是楚怀王不但不听屈原的劝告,反而将屈原赶出了楚国的都城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大家再猜猜会是什么结果呢对,楚怀王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了。他悔恨交加,忧郁成病,三年后就客死在秦国了。

师:同学们,听了故事以后,你能说说屈原是个怎样的人吗

师:屈原投江以后,老百姓又是怎么做的呢

师:同学们,人们为了纪念屈原,除了吃棕子还干什么

师:为什么吃粽子为什么赛龙舟(学生可能不知或不完整)

作业设计

1.把这篇课文读给家长听,要求熟读。

2.有条件的学生和家长共同体验包粽子。

3.搜集端午节其他地方的习俗。

吃粽子、赛龙舟

资料袋

端午食鸭蛋:高邮的端午较为特殊,有系百索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等习俗,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就是挑好看的鸭蛋装在彩线结成的络子中,挂在胸前。

THE END
1.粮怎么读粮组词粮的解释读音笔顺拼音笔画汉字粮 拼音 liáng 怎么读 部首米(左右结构) 笔画数13 五行火 笔顺 粮的意思解释 粮是什么意思《汉语字典版》 「粮」 拼音:[liáng] 怎么读: 1. 可吃的谷类、豆类等。【组词】粮食。粮仓。粮荒。弹尽粮绝。 2. 作为农业税的粮食。【组词】公粮。钱粮。 粮是什么意思《国语字典版》 「粮」 拼音https://zidian.bi0.cn/7CAE__hanyu.html
2.粮组词粮的组词词语词组含义■ 粮组词 五粮液、粗粮、粮食、杂粮、粮票、寅吃卯粮、粮油、粮仓、军粮、干粮、粮食作物、粮草、禹余粮、弹尽粮绝、公粮、商品粮、口粮、粮库、出粮、细粮、余粮、粮店、粮站、粮秣、粮饷、资粮、秋粮、夏粮、原粮、米粮、糗粮、灵粮、食粮、鱼粮、储备粮、钱粮、漕粮、陈粮、米粮川、吃粮。含粮的成语 ■ 拼https://bajiu.cn/zidian/?zc=15308
3.粮组词大全粮 拼音 liáng 解释 名词 谷类食物。【组词】:「乾粮」、「杂粮」。《周礼.地官.廪人》:「凡邦有会同师役之事,则治其粮与 要了解更多,可以查看 【粮怎么读,字义】 文章发到手机:微信QQ好友QQ空间新浪微博复制网址有道云笔记印象笔记一键分享http://www.cihai123.com/xiaoxuezuci/liang5.html
4.粮组词粮可以组哪些词组词粮常用组词:【军粮】、【口粮】、【粮仓】、【钱粮】、【粮食】、【缺粮】、【断粮】。 【粮】字开头能组哪些词 粮仓 粮单 粮食作物 粮栈 粮长 粮食平准基金 粮作 粮草 粮户 粮道 粮税 粮不继日 粮寡兵微 粮秣 粮食 粮饷 粮站 粮车 粮船 https://www.zcdian.com/zuci/w9ofjt.html
5.粮字组词粮字怎么组词粮的词语有哪些gōng liáng公粮 yíng liáng籯粮 hùn liáng混粮 huáng liáng皇粮 hái liáng还粮 hòu bèi liáng后备粮 huà wǎ liáng化瓦粮 hè liáng鹤粮 hé liáng荷粮 hòu liáng后粮 huáng liáng黄粮 hào liáng耗粮 jué liáng絶粮 jiù liáng就粮 jūn liáng军粮粮的组词共收录193个汉语http://cidian.shanxijianzhuzizhi.com/zuci/2832/
6.粮字,粮字拼音,粮字解释,粮字组词,粮字的汉语字典查询粮组词,粮词语,粮怎么组词?含有粮的词语: 糙粮漕粮吃粮粗粮断粮干粮公粮军粮抗粮口粮粮草粮户粮秣粮食粮食作物粮税粮饷粮行粮栈粮站米粮川钱粮商品粮食粮完粮五粮液细粮夏粮余粮原粮杂粮主粮 粮在中文字典中的解释: 粮 音节:liang 注音: 部首:米 部首笔画:6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3 笔顺:4312344511534 浏览:374 http://zi.pldkwz.cn/show.asp?id=11720
7.粮粮拼音粮怎么读粮部首粮意思粮 粮的拼音 liáng 粮的笔画13 粮的部首米 注音 ㄌㄧㄤˊ 部首笔画 6 繁体字糧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造字法形声 粮的笔顺捺撇横竖撇捺捺折横横折撇捺粮的词语 粮的成语 粮的组词 粮的造句 粮的诗句 粮的笔画顺序 粮的意思、基本意思 更新时间:2024-12-17 07:32:35粮http://zidian.q821.com/%E7%B2%AE_zi/
8.粮,粮字,粮字拼音,粮字部首,粮字笔画,粮字含义,粮字解释,粮字典故查询的字:粮 粮 音节:liang注音: 部首:米部首笔画:6 部外笔画:7总笔画:13 笔顺:4312344511534 浏览:1841 liáng ①<名>旅行用的干粮;军粮。 《过秦论》:“赢~而景从。” ②<名>粮食;谷物。 《商君书·勒令》:“民有余~。” ③<名>田赋;田税。 http://www.98655.com/show.asp?q=%E7%B2%AE
9.食粮造句好工具造句栏目为您提供2025年的食粮的造句相关内容,本栏目原创编辑和精选收集了71条食粮的造句一二年级例句供您参考,同时也为您推荐了食粮的解释(永远地;无例外地)、近反义词和组词。 食粮造句 1、充饥的食粮不能缺,精神食粮缺少了也不行。(好工具hao86.com) https://www.hao86.com/zaoju_view_9ab00d43ac9ab00d/
10.场字组词一年级下册(场字组词)1、场:昌。本义:平坦的空地,多指农民翻粮脱粒的地方。单词组合:打、起、追、打。https://edu.iask.sina.com.cn/jy/jeKad2KUK1.html
11.苏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生字表及组词苏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 生字表及组词 (识字1) 春:春天、早春、春节、立春、春风、青春 桃:桃花、桃树、桃子 雨:雨点、下雨、雨水、春雨、雨林 芽:叶芽、花芽、出芽、长芽、嫩芽 布:布谷、花布、公布、发布、分布 梨:梨树、梨花、梨子、梨园 谷:山谷、谷子、谷草、谷雨、河谷 杏:杏花、杏树、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219/21/230124_94410200.shtml
12.一年级语文下册生字组词20240317.docx一年级语文下册生字音节笔画部首组词识字1春夏秋冬我会认生字音节音序部首组词霜shungS雨风霜冰霜风霜霜叶吹chuC口吹打吹牛吹气吹风落luL艹落下落叶落后落日降jingJ阝降落下降降水降温飘pioP风飘落飘下飘雪飘飞游yuY氵游泳旅游游戏https://m.renrendoc.com/paper/318795201.html
13.最新苏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生字表组词(详细带拼音).docx最新苏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生字表组词(详细带拼音).docx,PAGE PAGE #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 生字表及组词 yu cn:d 汗 mgj n yu cn:d 汗 mgj n 远:远大 远方 远近 h 6 ch Qi 很远 远处 any ongy 远见 永远 遥远 识字1 ch mti an z ao jief eng q ng g u ang y uy duk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0/1219/6152151230003035.shtm
14.2017年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写字表》生字组词2017年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 语文《识字表》生字组词 分割线 第一单元识字 1、春夏秋冬 霜(风霜)(冰霜) 吹(吹过)(风吹雨打) 落(落下)(落叶) 降(降落)(下降) 飘(飘落)(飘下) 游(游泳)(旅游) 池(池塘)(池水) 入(出入)(进入) 2、姓氏歌 https://www.jianshu.com/p/cb1163077087
15.2016年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生字表》组词整理版资源描述: 《2016年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生字表》组词整理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生字表》组词整理版(2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6年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生字表》 第一单元 识字 1、春夏秋冬春(春日)(春节)(立春)(春天)风(大风)(风雨)http://www.zhuangpeitu.com/article/26296091.html
16.小学语文16年级生字表(带拼音)(六年级共160个,一、二、三、四、五、六共2460个) 六年级语文(下册)《生字表》生字注音及组词 六年级语文(下册)《生字表》2.匆匆 挪nuó挪用挪动挪移 蒸zhēng 蒸汽蒸馏蒸腾蒸蒸日上 3.桃花心木 秧yāng秧苗秧田瓜秧拉秧病秧儿扭秧歌 萎wěi枯萎萎靡萎缩萎蔫 番fān 番茄番薯番邦番号屡次三番 锻duàn锻造锻炼https://m.360docs.net/doc/236610974.html
17.人教版一年级下拼音及组词人教版一年级下拼音及组词(共4篇) 篇1:人教版一年级下拼音及组词 yǔw?nyīniánjíxiàcaquánbùshēngzìzǔ语文一年级下册全部 生 字组 春[春 chūnchūntiān 天] [春 chūnguāng 光] [春雨] chūnyǔcí词 gāogāoxìng 高[高 兴] [高 gāoshān 山] [高大] gāodàdānyuán第1单元 你[你们]https://www.360wenmi.com/f/fileflz9oaf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