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公开课教案(通用3篇)

1、弄清什么是搭石,感悟作者家乡搭石的美;

2、通过对重点词语“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理所当然”的理解,体会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善于从生活细节中发现情感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3、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围绕一道风景,层层深入地研读乡亲们走搭石的画面,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搭石。

石》这篇课文,知道了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很美。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可以作者每每回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个美丽的地方,一起去走走搭石,感受它的平凡和美丽。(看板书——21搭石,齐读)

2、孩子们,上节课学习的生词都记住了吗?我们有节奏的读,(两个字的词)变换节奏(四字个词)真棒,读出了词语的节奏美。回忆一下,你都记住了哪些四字词语(生:我记住了….师:写下来,我也说一个,说意思,根据这个意思应该写出哪个词语写下来)(只出示听写的词语,自行改正)全对的举手,祝贺你们,上节课的内容掌握得非常好。错误的马上改正。

(设计意图:良好的导入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础。在复习生字新词时让学生读出词语的节奏美,在听写本文体现美的词语时,让美在无意中进入孩子们的大脑,同时巧妙地将根据意思写词语的方法在课堂上渗透了。)

二、初读课文,了解搭石

1、打开书103页,浏览一下,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生浏览)主要内容是什么?(生主要内容)(板书:家乡的一道风景)

2、孩子们,主要内容你们知道的很清楚,还记得上节课的疑问吗?(生:什么是搭石?师打问号,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师打问号)

(设计意图:思考从疑问开始,回忆上节课内容,以疑促思。)

3、要想解决这两个疑问,我们必须再次走进课文,静心阅读,认真思考。首先解决第一个疑问(课件出示一自然段)来,一起读。(齐读)什么是搭石?(生)真聪明,知道用书中的句子来回答问题。什么是搭石?(生)是啊,这些平整方正的石头,加上美丽的小溪,形象地展现出了乡村的自然美。所以,作者说搭石构成了(指板书,生齐读)

4、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又是怎样过小溪的呢?谁能用书上的语句为我们说说?(生发言)

5、师:是啊,如果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生:脱鞋挽裤);人们收工就必须(生:脱鞋挽裤);人们赶集就必须(生:脱鞋挽裤);人们访友就必须(生:脱鞋挽裤);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生:脱鞋挽裤)。一次又一次地脱鞋挽裤,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生谈体会,可能有:不方便、麻烦等)的确,如果没有搭石,人们过小溪会不便,甚至是辛苦。所以说,没有搭石就没有(指板书,生齐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学,在阅读实践中提高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变换条件引读“脱鞋挽裤”,引导学生从正反两面体会搭石,让学生读出搭石为人们带来的方便,搭石之美逐步浮出文字。)

6、师:看,我们静心阅读,认真思考,很快就解决了第一个问题。(边说边擦去第一个问号)可无非就是一块块平常的石头,作者怎么会觉得它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呢?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第二个疑问,(指板书)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还是要怎么办?(生:再次

走进课文)对呀,带着第2个疑问再次走进课文2---4自然段,静心阅读,认真思考,为什么说搭石是家乡的一道风景?(生默读课文,谈体会。)孩子,你说的真好,是从文中的哪个自然段体会到的(生,课件出示学生说的句子)

三、研读课文,体会美丽

研读内容预设以下几个方面,教学顺序将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安排。具体教学内容视学情和课堂生成情况灵活处理。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一)研读重点一:“上了点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课件出示)

1、学生谈体会,引导学生抓住“无论”、“只要”、“一定”、“直到”等词语,感悟家乡老人的可亲可敬,(生谈体会: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师鼓励:你学会了抓关键词来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真棒!

2、引导学生在想象画面的同时想一想不到:①老人踩到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样想,表情、动作又会怎样?②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③满意离去时,又会是怎样的心理、表情、动作?通过交流各自想象的画面,体会老人的心灵美(生谈体会)。师鼓励,来,带着体会一起读(齐读)这种无私奉献的美的确构成了(指板书,生齐读)孩子们,我们写作的时候也要学习能恰当的运用关联词,这样会增强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细节描写和用词的精妙,训练学生理解

语言文字的能力。)

(二)研读重点二:“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当学生读到这段话,并简单地说出自己的体会时,师鼓励:这个多音字你读得真准,我们来给它组组词。

(设计意思:引导学生学会遇到多音字就应该联系上下文,判断它的正确读音。)

2、孩子们,这些句子中哪些词语让你体会到搭石的美呢?(生: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两个词的确很美,尤其是“人影绰绰”这个词,(贴词语卡片一)咱们以前很少见。孩子们看,“绰”有三种意思(出示课件)在这个词语中“绰”字是什么意思?(生)你能把“绰”的意思放入词语,谈谈对词语的体会吗?(生)孩子,你学会了抓关键字体会词语的意思,体会到了水光、人影两相刻的美,真棒!(贴学习方法卡片一)那“清波漾漾”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贴词语卡片二)生)说得真美,你学会了用想象来丰富、用心来体会词语(贴学习方法卡片二)能美美地读读这两个词语吗?(生)来,一起读(齐读)读得多美呀,多美的画面啊,这,就是家乡的自然美,所以作者说搭石构成了(指板书,生齐读)。

3、还有哪个词也体现了美呢?(生:协调有序)(贴词语卡片三)书中的哪个句子描写了“协调有序”的画面呢?(生,课件出示)了不起,孩子,这样联系上下文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好方法。(贴学习方法卡片三)让我们一起加入到走搭石的行列中“前面的、后面的;(3组)”(怎么不走呀?)“前面的------后面的------(3组)”原

来这样默契、有序的动作就叫做(生:协调有序)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生:轻快的音乐)乡亲们不仅踏出了音乐美,还踏出了和谐美。

4、是啊,这既像一幅美丽的画,又像一首奇丽的小诗。(课件出示诗)谁能为我们读一读。(抽读,鼓掌)师引读:孩子们,刘章爷爷在大山里生活了13年,每一年都有两百多天是走在搭石上,每一天他要走上62道搭石,他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生齐读课件出示的语句)孩子们想着画面读这段文字读得真美,其实想象画面也是帮助我们体会语境的好方法。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走出了画面美,体现了家乡人们的和谐美,搭石的确构成了(指板书,生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理解词语等方式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从中发现美、体会美、感受美。学生用朗读将这美好的画面呈现在了大家面前。这样一来,学生更从语言的背后看到了一幅和谐之美的画面。)

(三)研读重点三:“如果两个人面对面同时来到溪边才相背而行。”

1、一行人走搭石是一道风景,当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生自由读第4自然段,课件出示描写两个同到溪边的语句)我想问问,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回答)其他同学体会到了什么?(生:“谦让”)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的“谦让美”(齐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反复品读中感受“搭石”,从而走进淳朴

的民情,感受美好的民风。)

2、师质疑:假如遇上年轻人和老人来走搭石,那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生回答,课件出示学生朗读的句子“假如遇上了老人理所当然的事。”)

(设计意图:让学生抓住文本的空白点进行想象,进行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的训练。)

3、“伏”是本课的生字,这个字让我听着心头轻轻一颤。瞧,它的左边是(生:一个人),右边是(生:一条犬)是的,在甲骨文时代,犬是人类最崇敬的一种向征,左边的人弯得是那样的恭敬,弯得是那样的心甘情愿(课件演变“伏”字)这个字放在这幅画面中,咱们再来体会体会。读着读着有的词语也会在你的心头轻轻一颤,你就抓住它。(生自由朗读)

4、哪个词语也让你的心头轻轻一颤?(生举手回答“理所当然”)文中的理所当然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生:背老人过小溪)现在我是那位老人,我想问问年轻人,过了小溪之后,你们需要我向你们千恩万谢吗?(生:不需要)为什么?(生回答“理所当然”)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是教给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边读边想象文字描写的画面;抓关键词谈体会;联系上下文谈体会;进行个性化朗读等。让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设身处地、入境入情地读书。)

5、是啊,年轻人不需要老人的千恩万谢。听了你们的回答,我仿佛看到了这位老人年轻时,也伏下身子去背别的老人,因为这是(生:“理所当然”),当那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会有(生:别的年轻人

来背他)因为这是(生:“理所当然”)从家乡人们眼中的“理所当然”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这种尊老、敬老、爱老的美好心灵的确是(指板书读)(配乐)多么温馨的画面啊,一块块搭石上仅仅就是书中描写的这几个画面吗?让我们来到小溪边看一看,描绘出更多、更美的画面!来,写一写吧!(生动笔写后,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朗读中读出诗意,品出画面,悟出美感。之后,从读学写,掌握规律,以读促写,逐步提高。)

7、透过这个“伏”字,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家乡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感受到了家乡人们美好的(生:心灵)是啊,这些看得见的乡村自然美,和看不见的和谐美、心灵美,不仅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还使这道风景变得更加(生:美丽板书,擦问号)

四、回归课文,整体感悟

2、刘章爷爷难忘搭石、赞美搭石,他仅仅是在表达对搭石的赞美吗?(生)是啊,课文以“搭石”为题,它赞美的不仅仅是那些普普通通、平整方正的石头,他还赞美了(生:家乡的人们)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一种新的写作方法——借物喻人。准确的讲就是借搭石喻家乡的人们,这种写作方法我们以后要学会运用哟!

3、学到这里,我相信“搭石”在每一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了新的诠释,它还是什么(课件出示:搭石是-------。)孩子们,把你们想象的画面定格在纸上吧!(生写,交流5个师表扬)孩子们描绘得真美。

(设计意图:写几个比喻句从而构成一个排比句,更像一首诗。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能感受并体会到小山村的那种淳朴的美,那种人性的美。美在孩子心中流淌。)

4、小结:(展台)是啊(重复学生的诗,指板书)刘章爷爷从不起眼的搭石中发现了美,感受到了美,也许我们一生都不曾走过搭,但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却有着许许多多像搭石一样的人,他们是(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这些平凡的搭石,带给了我们感动和温暖,相信,因为有了这一块块搭石,孩子们一定会踏出你们亮丽的人生!

5、课后练笔:.罗丹说过,“这个世界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本文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发现了美,让我们也睁大眼睛去寻找生活中的美吧!(学生口头交流自己生活中发现的美。)

1.小练笔:我眼中的美

用心观察周围的人、事、物,写一写平凡事物中的“美”。

2.召开“寻美交流会”:学生交流自己的小练笔,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评价、交流、学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交流自己在平凡生活中发现的美,学习作者用自己的笔表现平凡事物中的美,召开“寻美交流会”,意在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会阅读和写作的技巧,把小练笔这一项作业扎实地落实。)

板书:21搭石?

家乡的一道(美丽)风景(一个大问号)

教材分析:

搭石在农村是司空见惯,而城里的孩子却是见所未见,缺少农村生活体验的城市学生,要领会文中搭石的美以及联结着家乡的小路,联结乡亲美好的情感,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字里行间的意思,更要让学生透过朴实的文字感受乡村人们走搭石的情景,感受山里的人朴实、善良的人性之美。设计理念: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学习重、难点:

1.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美的。

2.理解“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出示小溪流动图,并插入《秋天溪流之歌》歌曲)

“哗啦啦,哗啦啦”,小溪唱着欢快的歌向前流淌,它流过田野,经过果园,滋润着土地,浇灌着良田,它就像一条铺满水晶的路,蜿蜒曲折,缓缓向前,咦,溪中那一块块、一排排石头是谁摆放的?它为人们带来了什么?我想学了课文《搭石》你就会明白的,今天我们学习《搭石》。

二、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1)搭石是什么?

(2)怎么搭?

(3)谁在什么地方搭?

(4)为什么要搭石?搭石有什么作用?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出示课件)

脱鞋挽裤谴责懒惰伏下协调有序人影绰绰间隔猛涨理所当然平衡汛期

2、自学生字,会组词,并注意字的书写(出示课件)。裤惰隔衡谴

四、再读课文,从文中找出句子,回答课前提出的问题:

1、什么是搭石?(课文第一自然段)

2、怎么搭?(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稳方正的石头,根据水的深浅……)

3、谁搭的?(家乡的人。)

4、为什么搭石?搭石的作用?(方便了家乡的人从河的对岸到这边来。)(出示课件)

五、小结。

六、作业:

书写生字,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搭石》这篇课文,了解了什么是搭石,搭石的作用,这节课我们围绕搭石发现搭石的美,从中感悟搭石的美。

二、学习课文,从课文中发现美,寻找美

1.自读课文,思考:文中有一句话从整体上概括了搭石的美,是哪一句话?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2~4段,边读边画出人们走搭石的句子。慢慢感悟美,品味美。

三、欣赏美,品味美

(出示课件)“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思考“哪个词语打动了你?”

2.课文中“理所当然的事”指什么?

举例说说我们身边哪些是“理所当然的事”?

3.透过这个“伏”,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4、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读出美。

5、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几句话,要求把美放在句中读。

四、感悟美

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被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1、找到的句子读读,好好体会(出示课件)

2.“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才相背而行。”请生说说这幅画面的感受。

3.“在家乡上了点岁数的人“无论……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稳”他为什么“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石块搭上而且还要在再上边踏上几个来回?这是什么美?所以这一段应带着什么语气来读这句?

找出文中描写人们摆搭石的关联词(“无论……只要……直到……才……”)读读,从这些关联词中你读懂什么?

4.这里的人心真美。还有哪些句子是写家乡人们走搭石的美?请找出来。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给人画一般的美感。”轻声读这段话,想象那优美动人的画面,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什么情景。(出示课件)

文中“紧走搭石慢过桥”、走搭石不能抢路、不能突然止步、一行人走搭石人影绰绰,协调有序,给我们画一般的美感,让我们感受到了乡村人们走搭石的美景。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中悟美,变换成诗的语言读

6、生练习朗读,读出美感,读出叠词给人的韵律感。

五、拓展思路,深化主题

1、同学们,你们觉得搭石仅仅是石头吗?(不是)那么作者借搭石赞扬了什么?

2、如何理解“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者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出示课件)

3、是啊,美是永恒的主题,美无处不在,就连搭石这么不

起眼的小事物上都蕴含着美,而这种美正是作者用心发现,用心感受到的。有一句话说:“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请你仔细观察我们的周围,想想我们的身边哪些是美?

六、小练笔

七、布置作业

必做: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

选做:课下搜集有关“美”的图片,一起交流

写写自己发现的平凡事物中的美。

板书:

一道风景

搭石人美

【设计者】新密市青屏长乐路小学刘超磊

【教材】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第103页

1、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2、会读会写文中出生的生字新词,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能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

5、在朗读中感悟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使学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内容分析】

《搭石》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二篇课文。课文通过质朴感性的笔触把我们带入了乡间人们秋凉摆搭石、路人修搭石、人们协调有序走搭石、相互谦让走搭石、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的一幕幕如画的风景图。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二是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教学的重难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风景、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评价设计】

1、对于目标1,可以采用同桌互读、指名认读等方式,通过倾听、观察、来评估学生的目标落实情况。目标达成度应在95%以上。

2、对于目标2,可采用指名读,自由读、创设情景读等方式进行评价落实朗读浅层次目标应达到95%以上,深层次目标达到85%。

3、对于目标3,可采用画出关键词句、想象画面等方式,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观察、倾听来评价目标落实情况。目标达成度在95%左右。

对本课学习目标达成度的评估,我采取了随堂评估和课下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设计了以下评价样题:基础训练

一、扩词

暴()俗()序()

二、读拼音,写词语。

shānhóngměngzhǎngpínghénglǎndupingwěn

()()()

1、近义词:

平稳——()谴责——()联结——()唯独——()

2、反义词:

懒惰——()轻快——()收工——()谴责——()

四、下面的多音字该读哪个音呢?请选择。

1、涨:zhǎnɡzhànɡ

(1)秋天到了,高粱涨()红了脸。

(2)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

2、间:jiànjiān

(2)家乡的人们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搭石。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谴责这里的人。上了点年岁的人,怎样急着赶路发现哪块搭石不,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搭上,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满意了才肯离去。”这段文字表现了老人的优秀品质。

2、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的事。

3、“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这句话在文中含义深刻,可以理解为。

六、仔细阅读课文,你明白什么是“搭石”了吗画一画你想象中的搭石。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谈话,并课件出示: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同学们,我们的家乡新密,有着许多的风景名胜,你认为什么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师生交流。

3、在作家刘章的家乡──河北承德,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教师板书课题:

搭石

4、学生质疑:

看了这个课题,你联想到了什么?或者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刘章?

(预设归纳学生的话题: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用?为什么刘章认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设计意图:出示课文的中心句,导入新课,并且看课题质疑,在“搭石”和“风景”之间划上联系的同时,也打上了问号,使学生产生阅读兴趣和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随文解词,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明确目标:用自己喜欢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划出生字新词和难读的词语,并思考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设计意图:我们的语文课堂要书声朗朗,也要静思默想。让学生朗读课文,可以有效解决生字的读音问题,而让学生再朗读的基础默读课文,则能让学生更好的思考。)

3、检查反馈:

(1)课件出示:

谴责懒惰协调有序轻波漾漾人影绰绰理所当然

师:看得同学们读得入情入境的样子,一定是成竹在胸,看看这些词语,谁能读正确。

(2)理解“脱鞋绾裤”:

师:还有一个词,虽然不是生字词,但是它比较难读,请大家看老师写这个词。

师板书:

脱鞋绾裤

把“绾”字突出

指名读,查字典了解“绾”的意思,再创设情景理解“脱鞋绾裤”的意思。

读着这个词的时候,我们是否可以看到刘章所描述的情景:没有搭石时,人们出工、收工需要──(生:脱鞋绾裤),赶集、访友需要──(生:脱鞋绾裤),来来去去,需要──(生:脱鞋绾裤);有了搭石后,人们出工、收工不再需要──(生:脱鞋绾裤),赶集访友、来来去去,都不需要──(生:脱鞋绾裤)。

师:也许正因为如此,(手指课件,引读)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风景。

(3)学法迁移,理解其它重点词语:

师:再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屏幕上的这些词语,还有哪些词语让你似乎看到了一道家乡的风景。结合理解运用:协调有序、轻波漾漾、人影绰绰。

把这些词带入中心句“(),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朗读。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评价。

(设计意图:词语教学应该是有层次,有质量的,“脱鞋绾裤”的教学先从读准字音开始,让学生查字典理解字意,做动作理解词义,再结合课文语境理解,然后把“脱鞋绾裤”带入课文中心句朗读,再把这种学习方式迁移到“协调有序、轻波漾漾、人影绰绰”的教学中,力图把词语教学高效、丰满、立体。)

三、初品“搭石”,小结本课,引发深思

1、思考:

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作用?学生自由阅读第一个自然段,划出相应的记号。

2、出示句子:

进入秋天,天气转凉,家乡的人们这就是搭石。

(1)指名朗读。相机评价。

(2)自由朗读,质疑:

你读懂了什么?

(解决学生之前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感悟:正是因为有了人们的“搭”,两岸普通的石头才能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搭石,它们构成一条“路”,架起了一座“桥”,联结了两岸的小村庄,也联结了乡亲们的生活。)

(3)小结本课,引出下节课要讨论的话题:

师:这节课,我们不仅读通了课文,还初步了解了什么是搭石,它有什么作用,那么,为什么作者刘章深情地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那又是一道怎样的风景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设计意图:第一课时的'结尾,教师出示下节课需要研究的话题,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既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延伸,又能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向课外,他们会在课后思考下节课将要研究的问题,学习动机被唤醒,真正做到主动学习。)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在刘章爷爷家乡这条无名的小溪上,一排排搭石是那么普通,那么不起眼,但就是这小小的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1课《搭石》。

二、自主感悟——寻找美

自读课文3-4自然段走搭石的部分,把你认为最能体现美的词语和句子做上记号,边读边想象画面。好,开始吧。

(设计意图:采用画出关键词句、想象画面等方式指导学生学习。)

三、交流品味——欣赏美

师:你找到美的词语和句子了吗?举手告诉老师。

(一)一行人走搭石

1、指名读、板书、找词。用文中的话说说:这是谁在走搭石?(学生说板书:一行人走)

再找找看,文中的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美呢?

2、协调有序

师:我们也来读读这几个词语。谁来说说什么叫“协调有序”?(指名说)课前你查了字典,这是很好的预习习惯。来,自己读一读课文,看看文中的协调有序指的是什么?(生回答)是啊,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有人跌入水中吗?(没有)该是有人在指挥吧?(没有)没有人指挥,没有人跌入水中,他们的动作配合得如此默契而有序,这就叫——协调有序。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动作配合得默契而有序,这就叫——(板书:协调有序。)懂了吗?这是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设计意图:把文字之美跃然与耳,情文并茂。学习方法再次体现。)

3、理解“绰”

就这样,每当上工,下工,总有一行人协调有序地走过搭石,我们总能听到——在清澈的溪水中总能看到——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绰”有三种意思,你来看看,在词语“人影绰绰”中选哪一种意思?现在你知道“人影绰绰”的意思了吗?

4、结合这些字词的理解,你能想象出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吗?

5、读诗指名读——评价——齐读。师:这样的美景,如诗如画!谁想来美美地读一读?

6、读得真好,你把我们带到了画里。来,自己试试,把它背下来。

7、能背吗?我们试试。(评价:你们真不错,不仅发现了课文中的美,还把这种美保存到了记忆中。)(设计意图:这段话对“一行人走搭石”的描写,实实在在体现了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作者写一行人走搭石的动作协调有序,“像轻快的音乐”,“给人画一般的美感”,仿佛在我们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抓住关键的词句,学生边读边展开想象,充分说出眼前浮现的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美,感受美。)

(二)面对面过搭石

师:如果一行人走搭石的协调有序和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那两个人面对面过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让我们到书中去读读吧。课件出示:如果有两个才相背而行。

1、指名读。读到这,你体会到了什么?

2、生交流,(评价:你真会读书,读懂了文字含着的美。你这是在用心去感受啊!)

3、你是从哪看出他们互相谦让的?

4、学法指导:师:是啊,(板书:相互谦让)互相谦让、先人后己,使乡亲们的关系格外融洽,而这份深情通过简简单单几个动作很自然地表现出来,阅读时,抓住了这些动词,就能品出味道来。

5、人们面对面过搭石的相互谦让仅仅是刘章爷爷偶然遇见的吗?那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词句看出来的呢?

(三)背老人过搭石

师:两个人面对面地过搭石,让我们看到的是相互谦让的美。那被老人过搭石,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让我们来读读吧。

课件出示: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成理所当然的事。

1、齐读,再齐读。

2、来,用心去感受,文中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美?

3、找得好!假如遇上老人来过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伏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4、谁来做做这个动作?对比“弯”“蹲”理解,感受刘章爷爷观察仔细,用词准确。

5、再读句子。透过“伏”这个动词,你又感受到了什么?(板书:尊老爱老)

6、过了小溪之后年轻人需要老人千恩万谢吗?为什么?

7、理所当然:字典——结合上下文说说——指着图说——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总是伏下身子去背老人过搭石,因为他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别的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过去,因为——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正是这一代又一代的理所当然,形成了纯朴的民风、乡风。

(设计意图:采用看画面、找关键词、谈体会的方式,感受画中人物的美好)

四、升华情感

1.师:对,正是这些理所当然的事,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2.师:一年365天,乡亲们在这一排排搭石上来来去去,他们相互谦让,先人后己,他们尊老敬老,相亲相爱。这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3.刘章爷爷把他对家乡炽热如火的情感,寄托在这一排排搭石,因为它——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五、拓展延伸,发现美

同学们,搭石的美,我们看在眼里,搭石人的美,我们记在心里,其实,这样的美也在你我身边,就蕴含在那一件件微乎其微的小事中。

读读句子:美就在身边,美就是上了点年纪的人平整搭石;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协调有序的走搭石。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妈妈千万次的唠叨。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校园中伸手捡纸的弯腰。

美就在身边,

请大家也用这种句式把找到的美说一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中寻找美,发现美,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现出平凡事物中的美.)

六、总结全文,升华课文人文内涵

1、师小结:

今天,我们走进了作者刘章的家乡,和他一起欣赏了搭石构成的美丽风景。同学们,现在你们觉得这搭石还是普通的石头吗?它是什么?

2、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这普普通通的搭石就像善良淳朴的乡亲,就让我们饱含着赞美之情,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3、罗丹说道:“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者从不起眼的搭石发现了美,我想,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平凡的事物,你发现了哪些蕴含着美的事物?

4、总结全文:

同学们,一块搭石,就是一曲善良的歌,曲调优美;一块搭石,就是一段谐调的舞,姿态婀娜;一块搭石,就是一首谦让的诗,娓娓动听;一块搭石,就是一幅尊老的画,赏心悦目。然而,这些美好的行为,在乡亲们的眼里,是那么的──(生:理所当然),而在我们眼里,却构成了最美的风景,这就是──(生齐:搭石)。

THE END
1.语组词语字可以怎么组词能组什么词语柄 语燕 语例 语録体 语言特点 语默 语源 语塞 语不惊人 语铃 语助 语泄 语丝 语气词 语言污染 语境 语谶 语怪 语体 语焉 语汇 语言规范化“语”字在中间的能组哪些词 目语额瞬 刮语烧书 文语转换 英语思维 非语言传播 汉语言文学专业 一语中人 成语大词典 视听语言 古语词 福传语言 款语温言http://www.zooee.cn/zuci/yu22.html
2.语组词语字怎么组词以上由给力汉语词典汇总的语字的组词有哪些,共计 个词语,如有错漏请向我们提供反馈意见。 热门组词 咨组词 咧字组词 咦组词 咙字组词 和组词 咖字组词 呢组词 呜组词 语组词 语字怎么组词 语能组什么词 语的组词有哪些 语的多音字组词 两个字 三个字 四个字 读音 拼音组词https://zuci.gei6.com/yuzuci__n0es9cbk.html
3.语组词语字可以怎么组词能组什么词语字组词http://zidian.gjcha.com/8BED__zuci.html
4.语字怎么组词和拼音解释,带有语的组词两个字词语四字成语.pdf10页内容提供方:176***8341 大小:999.22 KB 字数:约8.07千字 发布时间:2023-10-15发布于河南 浏览人气:15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语字怎么组词和拼音解释,带有语的组词两个字词语四字成语 .pdf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https://m.book118.com/html/2023/1013/8127055041005141.shtm
5.三和四组成的成语,带有三四两个字的四字词语组词大全连三并四、 怕三怕四、 三朋四友、 急三火四、 挑三嫌四、 推三推四、 横三顺四、 拉三扯四、 不三不四、 低三下四、 传三过四、 三番四覆、 张三李四、 带有三四两个字的四字词语组词大全 【成语】: 低三下四 【拼音】: dī sān xià sì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1223/10/67691349_952989112.shtml
6.和组词两字词语1、和字开头的 词语 2、和第二声可以组什么词 3、和的多音字组词 4、和字开头的两个字词语,第一个字是和的2字组词 5、和的四个读音怎么组词? 和字开头的 词语 和风细雨,和光同尘,和颜悦色 和字开头的四字词语 和风细雨、和颜悦色、和睦相处、和蔼可亲、和衷共济、和盘托出、和平共处、和气生财、和https://www.edusy.net/75143.html
7.会字组词有哪些词语组词会字组词两个字的词语 会钞、风会、官会、会醼、延会、会论、会绍、夜会、会儿 会絮、杂会、会饮、会址、会见、神会、会城、会悟、会立 会语、时会、会送、财会、会圣、李会、会稽、会战、劫会 灵会、会话、会兵、至会、会剿、会偶、会稿、会委、会报 https://www.027art.com/xiaoxue/HTML/13771800.html
8.日和月组成的成语,带有日月两个字的四字词语组词大全带有日月两个字的四字词语组词大全 【成语】: 日积月累 【拼音】: rì jī yuè lěi 【解释】: 一天一天地、一月一月地不断积累。指长时间不断地积累。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日积月累,有了一大包银子。” 【成语】: 日月如梭 https://www.360doc.cn/article/67691349_952989004.html
9.啊组词有哪些词语啊字组词有词语啊ā 叹词,表示赞叹或惊异:啊,这花真美呀!啊哈。啊呀。啊á 叹词,表示疑问或反问:啊,你说什么?啊ǎㄚˇ 叹词,表示疑惑:啊,这是怎么回事? 第一个字是啊字开头的两个字词语组词第一个字是啊字开头的四个字词语和成语组词 【啊】 知识扩展分享:关于啊字的汉字解释 啊 ā 叹词,表示赞叹或https://youxi.xkyn.com/wy-rh9er22ee9b2n2nen5.htm
10.两个字的词语爱问知识人方位词。左右两边:卫队站在门口~。马路~种着整齐的梧桐树。两个字的词语 组词是两年。造句 光阴荏苒https://iask.sina.com.cn/b/new2JxFGT0dwvV.html
11.带有游字的组词词语大全1、带有游字的组词词语大全带有游字的两个字的组词词语大全游氛、 游文、 游灵、 游夫、悠游、 郊游、 出游、 游痴、 游程、 边游、 游神、 游倡、 游踪、 游魂、 游庠、 游辞、 游娱、雅游、宴游、 游预、游禽、 游财、游情、 游寇、攸游、游门、佚游、纪游、道游、游侈、游伎、逸游、游廊https://m.renrendoc.com/paper/151721567.html
12.言还可以组什么两个字的词求!木然 萧然 亦然 皓然 愀然 迥然 既然 泫然 哗然 忽然 卓然 喟然 恬然 翕然 使然 不然 幡然 陶然 油然 25774 请用两个字组词 镇江(江苏地名)钱清(浙江地名)钱江(钱塘江)洁银(牙膏品牌)镜湖(安徽芜湖市地名)锦江(上海一游乐园名)铜液、锌液.(融化的金属)锚泊(航海用词)油锤海钓 27628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ae8478cc327b2db7efe486474705f9f9.html
13.一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单元云梦县城关二小(3)想一想:这里的“一块儿”还可以换成哪个词?(预设:一起) (4)学习提土旁和足字旁。 ①观察“块”字,它是什么部首?猜一猜带有提土旁的字与什么有关?“块”字还可以和什么组词?[课件出示:块(泥块)(土块)] ②观察“跟”字,它是什么部首?猜一猜带有足字旁的字与什么有关?“跟”字还可以和什么https://yun.xgjy.cn/index.php?r=space/school/portal/content/view&id=130095
14.听课笔记古诗词教学四步走剩下两个字:布和川。 段老师依旧用字源和像形的形式,帮助孩子们进行了识记。 同时对每一个字也都进行了组词,有两个字的词,也有四个字的词。 如,川,两个字的词语山川,四个字的词语名山大川。 词语说完了之后,又把古诗诵读了一遍,形成了一个读的始终连环。 https://www.jianshu.com/p/1e608964db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