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高中起点专科、本科语文模拟试卷(一)
一、基础知识
1.下列括号中字的读音全都不同的一组是B
A.(剽)窃(瓢)虫(漂)亮(缥)缈(膘)满肥肠
B.(砧)木(毡)帽(鲇)鱼(站)立(拈)轻怕重
C.(假)日蒹(葭)闲(暇)(遐)想白璧微(瑕)
D.(匮)乏昏(聩)(馈)赠(溃)退功亏一(篑)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B
A.安详耸人听闻揣摹踌躇满志
B.瑕疵融会贯通笼络负隅顽抗
C.廉耻明辩是非诠释按部就班
D.芜秽金碧辉煌企慕水泄不通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D
1事实俱在,证据确凿,无论他怎样()也是没有用的。
2心脏病患者常常有()脉搏,病人对此要有心理准备。
3虽然工程浩大,涉及人员众多,但只要全组成员同心协力,对这一件事还是可以()清楚的。
A.辩白间隙考察
B.辩解间隙考查
C.辩白间歇考查
D.辩解间歇考察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B
A.李刚的作文在杂志上发表了,王飞对他说:“你不应该把那本杂志藏起来,应该让大家奇文共赏。”
C.我们有的老师讲课,对于那些学生本来看看书稍加思考就能解决的问题,也力求讲得十分清楚透彻,这种越俎代庖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D.陈寅恪先生是一个学贯中西的大家,上课时旁征博引,一些外语尚未过关,文史知识贫乏的学生对此不知所云。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D
A.工业经济海外联谊会第一批发展团体会员上百家,海外理事近百人,已成为本市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群众社团。
D.适度的自我批评,实际上是把心理之船停泊在一个平静的“码头”,而超越个人实际的高目标,则容易造成心里的失衡。
6.下列新闻标题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B
A.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出席了隆重的葬礼
B.近期汇市美元对日元的比价有小幅攀升
C.教师节中老师希望学生别送礼品送祝福
D.这是名模孙杰摄于2002年11月的照片
7.下列词语中相同字的读音与所给的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
A.片(piàn)片面片刻分片片言只语
B.强(qiáng)强大强制坚强强词夺理
C.供(gòng)供销口供提供保证供给
D.仆(pú)仆人仆从公仆前仆后继
8.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词语是C
A.授奖立功受奖洪慌仓慌失措
B.蜚语飞短流长缥悍虚无漂缈
C.连网连锁反应丰姿丰姿绰约
D.震撼振聋发聩赏光爽心悦目
9.下列各句中括号内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D
A.现在的电视连续剧,十几集、几十集的(习以为常)。
B.这次在浦东的参观尽管(浮光掠影),但是仍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他俩同窗八载,一直是(相敬如宾),从来没为琐事吵过架。
D.“新的文化观念”日趋多元化,常常让我们(莫衷一是)。
10.依次填入下列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D
1进入新世纪后,我们再也不应该以一个“模子”来要求学生,锻出一个个标准产品。如何依照学生的不同特长,()其创造性思维,是教育的新课题。
2在工业发展上,我们要谨慎选择产业和产品结构,技术起点要高,坚决()那种消费高、污染重的落后工艺和设备,这样就可直接走向清洁生产之路。
3这部影片感人至身深,故事主人公的(),就是著名的体操运动员桑兰。
A.启示抛弃原形
B.启示摒弃原形
C.启迪抛弃原型
D.启迪摒弃原型
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A
A.对大家的开导,他不但一句都听不去,反而像受了多大委屈;大家只好什么都不说了。
B.重新设定程序以后,打印速度不仅提高了一倍,而且清晰度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C.大家终于认识到,如果把这次事故的影响不彻底肃清,那么今后就埋下了巨大隐患。
D.要不要实行新奖励方法、大幅度提高奖励金额,一个月来广泛了在各部门展开了讨论。
12.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C
A.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14毫米的厚度给人的视觉感受,并不像索尼公司的产品那样,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
B.美国政府表示依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C.世界抗击艾滋病会议的代表中有中国中央电视台台长和东方电视台台长,香港凤凰卫视总裁也应邀列席了会议。
D.这一桩发生在普通家庭中的杀人悲剧在亲戚当中也有着不解和议论,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信。
1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D
A.杨树浩浩汤汤溃疡一场大雨
B.飞镖剽窃行为骁勇飘零蓬断
C.樵夫急流暗礁香蕉面容憔悴
D.谒见揭竿而起蝎子残碑断碣
14.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B
A.错愕措手不及服侍昼伏夜出
B.命题金榜题名劳骚任劳任怨
C.掩饰拭目以待干预咸与维新
D.战乱狼狈不堪缔结屏息谛听
15.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C
A.落成(建筑物完成)落荒而逃(流落到荒野,并逃走)
落空(没有达到目的或目标)落英缤纷(各种花瓣纷纷落下)
B.发问(口头提出问题)发扬光大(发展提倡,使日益盛大)
发家(使家变得富裕)发纵指示(发出纵向的号令)
C.举国(全国)举不胜举(列举不尽)
举目(抬起眼睛)轻举妄动(轻率地采取行动)
D.流行(广泛传布;盛行)流离失所(到处流浪,没有安身的地方)
流弊(传播弊端)流金砾石(能使金石熔化,比喻天气极热)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A.老师,您的好意我只能敬谢不敏,因为我有自知之明,我做一名普通学生尚可,班长一直实难胜任。
B.作为物理学家的爱因斯坦,离我们大多数人实在过于遥远,我们永远无法感同身受。
D.我们班有个同学写作文从来都是文不加点,常常被老师批评。
1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D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的星球。它有着一道道的“防线”。尽管这些“防线”是天然的,但都像人为安排的那样()。靠着这些铜墙铁壁般天然(),地球才能抵挡多样的天外袭击、()着地球上的生命。
A.“设防”奇妙障碍保护
B防卫巧妙屏障保证
C.防卫奇妙障碍保证
D“设防”巧妙屏障保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C
A.对于老年人的膝关节骨质增生,虽然治疗方法很多,但老年人大多数喜欢外用敷药。
B.本店急聘,本市户口的、初中以上文化的1、年龄在20岁左右的女导购小姐8名。
C.阿蒂亚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几十年的情况证明,油价大起大落,不但对石油消费国不利,对生产国也有影响,保持油价的稳定符合双方的利益。
D.各国推行的新法规为投资者提供了法律武器,投资者可以通过法律手段对付那些行为不端的公司,保障及提高他们的长远利益和投资风险。
19.下列词语中括号中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C
A.(浦)口逮(捕)(逋)逃(哺)育黄(埔)
B.比(较)(皎)洁(姣)好(狡)猾(佼佼)
C.(黢)黑辛(酸)怙恶不(悛)(逡)巡英(俊)
D.(芳)香作(坊)画(舫)查(访)(放)达
20.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D
A.稽查声名狼藉矫饰味同嚼蜡
B.泥淖阴谋诡计抹煞别出心裁
C.脉搏融会贯通湮灭相形见绌
D.祛疑怙恶不悛皈依委屈求全
二、文言文阅读
邓弼,字伯翊,秦人也。身长七尺,双目有紫棱,开合闪闪如电。能以力雄人,邻牛方斗不可擘,拳其脊,折仆地;市门石鼓,十人舁,弗能举,两手持之行。然好使酒,怒视人,人见辄避,曰:“狂生不可近,近(则)必得奇辱。”
一日,独饮娼楼,萧、冯两书生过其下,急牵入共饮。两生素贱其人,力拒之。弼怒曰:“君终不我从,必杀君,亡命走山泽耳,不能忍君苦也!”两生不得已,从之。弼自据中筵,指左右,揖两生坐,呼酒歌啸以为乐。酒酣,解衣箕踞,拔刀置案上,铿然鸣。两生雅闻其酒狂,欲起走,弼止之曰:“勿走也!弼亦粗知书,君何至相视如涕唾?今日非速君饮,欲少吐胸中不平气耳。四库书从君问,即不能答,当血是刃。”两生曰:“有是哉?”遽摘七经数十义扣之,弼历举传疏,不遗一言。复询历代史,上下三千年,纚纚如贯珠。弼笑曰:“君等伏乎未也?”两生相顾惨沮,不敢再有问。弼索酒,被发跳叫曰:“吾今日压倒老生矣!古者学在养气,今人一服儒衣,反奄奄欲绝,徒欲驰骋文墨,儿抚一世豪杰。此何可哉!此何可哉!君等休矣。”两生素负多才艺,闻弼言,大愧,下楼,足不得成步。归,询其所与游,亦未尝见其挟册呻吟也。
(安德王)上章荐诸天子,会丞相与王有隙,格其事不下。弼环视四体,叹曰:“天生一具铜筋铁肋,不使立勋万里外,乃槁死三尺蒿下,命也,亦时也。尚何言!”遂入王屋山为道士,后十年终。(节选自《宋文宪公全集》卷三十八)
21、对下列语句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两生雅闻其酒狂,欲起走雅:向来,素来
B、今日非速君饮,欲少吐胸中不平气耳速:邀请
C、亦未尝见其挟册呻吟也呻吟:发出痛苦的声音
D、会丞相与王有隙,格其事不下格:阻止
22、下列各组句中,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A、1狂生不可近,近(则)必得奇辱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B、1弼止之曰:“勿走(也)!弼亦粗知书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1不使立勋万里外,(乃)槁死三尺蒿下2嬴(乃)黄门抱关者也
D、1命也,亦时也。尚(何)言2徐公(何)能及君也
23、下列各组句子中,表现邓弼“能以力雄人”和怀才不遇的一组是B
A、1身长七尺,双目有紫棱,开合闪闪如电2酒酣,解衣箕踞,拔刀置案上,铿然鸣
B、1市门石鼓,十人舁,弗能举,两手持之行2不使立勋万里外,乃槁死三尺蒿下,命也,亦时也
C、1君终不我从,必杀君,亡命走山泽耳2四库书从君问,即不能答,当血是刃
D、1邻牛方斗不可擘,拳其脊,折仆地2今日非速君饮,欲少吐胸中不平气耳
24、下列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B
A、邓弼身高七尺,目光锐利有神,“能以力雄人”,加上“好使酒”,“怒视人”人人敬而远之。
B、萧冯两位书生向来轻视邓弼,一日邓弼有意强拉他们一起喝酒,两位书生极力推辞。无奈在邓弼的强力威逼下只能从命。席间,遭到邓弼一翻羞辱、报复,恼羞成怒,下酒楼时,脚不成步。
C、邓弼虽然素好喝酒,性情狂放,但博学多才,即使与他交往的人未尝见他拿着书诵读,但“四库”“七经”无不通晓,历代史书滔滔不绝。
D、邓弼身怀绝技博学多才,虽有德王举荐,但仍无用武之地,只有慨叹生不逢时,听天由命,遁入王屋山,做一个无为道士。
三、现代文阅读
深海的发现:从"大洋中脊"到"深部生物圈"
人们看惯了绵亘的山岭和曲折的海岸,一般不会问"为什么"的问题。90年前,A·WEGENER发现大西洋两侧的非洲和南美洲海岸线可以拼合,又有同样的化石,从而提出"大陆漂移"的假说,但当时回答他的只是嘲笑和冷漠。半个世纪后,深海测量技术发现深海洋底也有高山峻岭,全世界有8万公里长的山脊蜿蜒在各个大洋,而大西洋的中脊恰好与非洲和南美洲的海岸线平行,人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大陆和大洋的岩石圈是分成若干"板块"的整体。
同样,沐浴在阳光下的人们,看惯了飞禽走兽、树木花草,决不会对"万物生长靠太阳"产生怀疑,又是深海洋底"黑暗生物圈"的发现,开辟了新的视野。上世纪70年代,"ALVIN"号深潜器在东太平洋发现了近百度的高温区,原来海底有"黑烟"状的含硫化物热液喷出,冷却后形成"黑烟囱"耸立海底。更为有趣的是在热液区的生物群。现在,这类热液生物群在各大洋被发现的地点已经数以百计,离我们最近的就在日本冲绳海糟。
黑暗食物链的基础,是在还原条件下进行化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的原核心生物,据推测与生命起源时的生物群相近。不只是海底,近年来发现在数千米深海海底下面数百米的深处,还有微生物在地层的极端条件下生存。这种"深部生物圈"虽然都由微小的原核生物组成,却有极大的数量,有人估计其生物量相当于全球地表生物总量的1/10。
"深部生物圈"的发现,大大拓宽了"生物圈"的分布范围。原来从极地冰盖到火山热泉,从深海海底到地层深处,生物的分布几乎无处不在,人类迄今研究和熟悉的,只不过是生物圈中的一小部分。不但海底,海水层里也是一样:运用新技术,发现了普通显微镜下看不见的微微型浮游生物。
深海大洋的发现,纠正了我们对生物界的偏见:我们用肉眼甚至用光学显微镜见到的只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上层,只占生物圈的一小部分;地球生态系统的真正基础,在于连细胞核都没有的原核生物。生物的一级人类,应当是古菌、细菌与真核生物三大类,而我们熟悉的动、植物只是真核生物中的一部分。
生物圈概念的扩展,也改变了地球科学与生命科学的关系。传统地质学里生物的"主角"是大化石,而实际改造地球的首先是原核生物,它们几首没有形态化石可留,只靠生态过程影响着化学元素周期表里几乎所有的元素,在三四十亿年的地质历史上默默无声地"耕耘",直到今天才有可能得到重新的评价。总之,深海大洋的研究,不仅是地球科学,也是生命科学的突破口。
A.与非洲和南美洲的海岸线平行的大西洋海底山脊,构成了大西洋的"中脊"。
B."大洋中脊"的发现证明了"大陆漂移"的假说和"板块"现象的存在。
C.组成"深部生物圈"的原核生物生存于深海海底及其下面数百米的深处。
D.海洋"深部生物圈"的数量极多,其生物量是全球地表生物总量的1/10。
26.对"我们对生物界的偏见"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B
A.混淆了地球生态系统的上层与基础,把原核生物看作是这个系统的上层。
B.对生物圈的认识局限在只占生物圈一小部分的地球生态系统的上层。
C.以为地球生态系统的真正基础,在于那些连细胞核都没有的原核生物。
D.把生物分为古菌、细菌和真核生物,把动、植物看作是真核生物的一部分。
27.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B
A.原核生物作为生命起源时的生物群,能在还原条件下进行化合作用转化为有机质。
B.热液生物群可生存于因含硫化物热液喷出而形成近百度高温的深海海底。
C."深部生物圈"的分布范围可以拓宽到极地冰盖、火山热泉、深海海底和地层深处。
D.微微型浮游生物是运用新技术对"深部生物圈"进行探测的又一新的发现。
2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C
A.深海测量中对"大洋中脊"的发现,为后来"黑暗生物圈"的发现开辟了新视野。
B.现代地质学研究要重视的几乎没有形态化石的原核生物而不再是大化石。
C.数十亿年来原核生物在改造地球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已开始得到人们的重视。
D.对深海大洋的研究,将是今后开展地球科学和生命科学研究的主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