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指的是路粮,表示上路的干粮要计算好。“食”指的是家食,表示居家中所吃的米饭。两者合在一起称“糧食”,直到1956年公布汉字简化方案才改为“粮食”。
“粮食”,一个熟悉的名字。在人类字典里是一个最亲切的一个字眼和音节,因为粮食是人类生存之本。唐代诗人李白曾写出“虽有数斗玉,不如一盘粟”的赞美诗句。我们难以说清人类到底咀嚼了多少年。有时人性可以拒绝理想和真理,但唯独对粮食却永远不能。
纵观古今中外,粮食事关国计民生,决定战争胜败。每当战火燃起之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已成千古名训。
古人云:“王者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意为帝王以老百姓为基础,老百姓以吃饭为根本。秦朝末年,西汉高祖刘邦与项羽争霸,谋士郦食其曾用这两句话劝刘邦据守荥阳,抢先占领敖仓。刘邦依计而行,因得关东最大的粮库而得天下。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说: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2008年席卷全球的粮食危机已给世人证实,粮食安全必须重新解读与定义。
二
一甲子光阴轮回,六十多年沧海巨变。而这当中,我们粮食人是风雨兼程,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为祖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与稳定作出应有贡献!省粮食局负责人多次肯定地说:“广大粮食干部职工是无名英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功不可没。”
你可追忆:当新中国成立不久,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断言:人民的吃饭问题是中国政府没有办法解决的现实问题。而事实胜于雄辩,经过不懈的努力,中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浙江省从1953年到1985年期间,年平均调出粮食36万吨,也为全国作贡献而载入史册。浙江日报报道绍兴任老太“一碗玉米糊的故事”,原来当主食的玉米糊又回到生活中来!这是浓缩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千百万浙江家庭生活变迁,是老百姓解决粮食温饱后向小康生活迈进的真实写照,它温暖着浙江万家灯火的家国的记忆。
四
“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是老粮食人的精神写照;“余杭四无粮仓陈列馆”的开馆,她向世人展现浙江粮食文化人的新时代精神。太湖波清,鉴湖浪碧,孕五谷丰登鱼米乡;吴歌声远,越酒味醇,育千载风流文化邦;这是绍兴江南粮食文化陈列馆的脚注,展现浙江购销调存加粮食人的风采。“德清库经验”名传四方,“用手更用心、储好百姓粮”的企业文化得到倡导,这如同钱江之水,水色层层分,浪花纷纷开。有力推动粮食蓬勃发展。
五
有一条大江,叫钱塘江,她已奔流了几万年,许多奇迹在这里创造;有一条大河,叫京杭大运河,她已流淌几千年,有许多梦想在这里出现;他们已见证浙江儿女共同战困难的昨天、硕果累累的今天。生命珍贵美丽,粮食功不可没。如果说,把浙江粮食系统比作一艘大船,那么省粮食局党组就是一轮朝阳,照亮我们前进的航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已吹响了号角。我们要心系百姓,不辱使命,当好粮食卫士,实践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建设流通强省,确保浙江粮食安全。
一粒粮食份量很轻,很轻,但又是沉甸甸的。我感到粮食人身上担子很重、很重。天大地大,没有饭吃,不如米大,百姓吃饭无小事,粮食安全大于天,这就是一粒粮食的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