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请从下面的选项选择正确的填入空格中:
A.戏班B.昆曲C.梨园D.京剧E.《牡丹亭》F.《天仙配》
唐玄宗通晓音律,专门在宫中设立教练宫廷歌舞艺人的场所,挑选数百人在宫廷学习歌舞,并亲加教正,后来这一场所被称为(2)。
(3)是中国现存戏曲艺术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曲调高雅,辞章优美,被称作“雅部”。2001年,该剧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4)为该剧种的代表曲目。
5-11.看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5.《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相传成书于哪一时期?()
A.西周到春秋B.春秋到战国C.秦汉D.南北朝
6.相传《诗经》是由谁所辑?()
A.孔子B.老子C.孟子D.左丘明
7.贾政所言“古文”指的是:()
A唐宋诗词B商晚期的甲骨文
C.起源于南北朝的骈文D.先秦两汉及唐宋八大家的散文
8.贾政所言“虚应故事”的“事”的读音是:()
A.sìB.siC.shìD.shi
9.贾政所言《四书》指的是:()
C.《论语》《孟子》《大学》《诗经》D.《论语》《孟子》《大学》《周礼》
10.“掩耳盗铃”的故事最早出自:()
A.《论语》B.《列子》C.《战国策》D.《吕氏春秋》
11.《春秋》是我国编年体史书之祖,书中体现的“春秋笔法”对后人产生了很大影响。“春秋笔法”指的是:
A.寓衰贬于记事B.以年代为纲记叙
C.客观记录历史事件D.记录事件同时记录人物心理
12.“望、闻、问、切”统称为中医:()
A.四法B.四诊C.四纲D.四格
13.奠定中医理论基础的医学著作是:()
A.《黄帝内经》B.《本草纲目》
C.《神农本草经》D.《伤寒杂病论》
14.成语“病入膏肓”与下面哪位医学家有关?()
A.葛洪B.扁鹊C.皇甫谧D.张仲景
15.《三国演义》里为关羽刮骨疗毒的是:()
A.华佗B.仓公C.孙思邈D.李时珍
答案:1-5.ACBEA;6-10.ADCBD;11-15ABABA.
1.当在国外的社区举办中华文化时,最需要避免的是()
A.在网络上宣传B.要求学生及其家长一同参与
C.对比和批评当地文化D.同时使用汉语和学生母语介绍
2-5根据以下材料选择。
开皇三年(583年)正月,隋文帝曾下诏举“贤良”。开皇十八年(598年)七月,又令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四月,诏令文武官员有职事者,可以“孝烯有闻”“德行敦厚”“结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饶”“学业优敬”“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背力骄壮”等十科举人。大业五年(609年)正月,又诏令诸郡以“学业该通,才艺优洽”“背力骄壮,超绝等伦”“在官勤慎,堪理政事”“立性正直,不避强御”等四科举人。
2.上文主要介绍了我国的科举制度,科举考试中殿试的第三名被尊称为:()
A.进士B.举人C.榜眼D.探花
3.文中隋炀帝的“炀帝”是其:()
A.庙号B.谥号C.尊号D.年号
4.除了科举制度,隋朝还开创了:()
A.推丁入亩B.一条鞭法
C.九品中正制D.三省六部制
5.深刻抨击了科举制度的文学作品是:()
A.《儒林外史》B.《醒世恒言》
C.《隋唐演义》D.《孔雀东南飞》
6-10下面是一位汉语教师设计的庆祝中国春节的活动方案:
A.播放介绍中国春节的视频短片。
B教学生掌握各种春节拜年的吉祥话。
C让学生用汉语对老师说“过年好”,教师给每个学生发一个红包,学生回家也要对父母说“过年好”。
D(①)
E.教师制作中国龙身,每个学生裁剪8块“龙鳞”,在其中的5片上写上不同的新年贺词,在另外3片上写上新年愿望,让学生把“龙鳞”贴在龙身上
F学习“福”字,告诉学生倒贴“福”字的典故,让学生学会写“福”字
G选几幅有代表性的对联,让学生逐字学习,了解意思。
H让学生上网搜索关于中国新年的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比如:(②)?
6.这个方案最适合下列哪个年龄段的学生?()
A.3~6岁B.7~15岁C.35-50岁D.50-60岁
7.如果在括号①处要设计中西文化比较的内容,下列哪项比较合适?()
A.汉服与西装B.烤鸭与烤火鸡
C.牡丹花与郁金香D.中国春节与西方圣诞节
8.对联是一种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又是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它是在哪种文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A.辞赋B.律诗C.乐府诗D.拼体文
9.“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的“新桃”“旧符”是指写在什么上的对子?()
A.木板B.门框C.竹片D.石墙
10.下列哪项不适合出现在括号②处?()
A.“过年”是什么意思B.你们国家有什么怪兽
C.年”这种怪兽怕什么D.中国的春节每年都是同一天吗
11-14.中国古代教育起源很早,据文献记载,在夏代就已经有了正式的学校。不论官方还是民间都十分注重教育,产生了多种形式的教育机构。
11.夏代正式的学校的名称为:()
A.校B.庠C.序D.辟雍
12.书院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教育机构类型,至今仍在办学的是:()
A.岳麓书院B.龙门书院
C.石鼓书院D.白鹿洞书院
13.下列哪项的诗句与科举有关?()
A.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C.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B.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D.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14.下列哪个国家最早受到科举制的影响建立了文官制度?()
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
答案:1-5CDBDA,6-10BDDAB,11-14AAAA
中华文化练习题(三)
1-5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盘古死后,身体化成三山五岳,其中头化成泰山。历经几千年文化积淀,泰山逐渐成为政权的象征。自秦以来,中国古代有12位帝王来此封禅朝拜。来封禅祭祀的多是异姓而起或功高德显的帝王。第一个在此举行大规模封禅仪式的是秦始皇。泰山自然景观融入了帝王封禅、宗教神话、书画意境、诗文渲染、工匠艺术等文化因素,构成了庞大的泰山美学文化。孔子、杜甫等名人雅士更曾到访此山,并留下诗句以及琳琅满目的碑刻、摩崖、楹联石刻。1987年,泰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双遗产之一。
1.在其他国家的神话中,与盘古同属创世神的是()
A.亚当B.宙斯C.梵天D.阿波罗
2.皇帝封神是为了祭祀()
A.天地B.祖先C.社稷D.鬼神
3.文中画线处提到的12位皇帝包括:()
A.汉武帝刘彻B.隋炀帝杨广
C.唐太宗李世民D.崇祯帝朱由检
4.秦朝代替周朝,从“异姓而起”角度是指()
A.赢姓代替周姓B.秦姓代替周姓
C.姬姓代替赢姓D.赢姓代替姬姓
5.除泰山外,下列哪项也属于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A.黄山和武夷山B.九寨沟和张家界
C.都江堰和大运河D.香格里拉和布达拉宫
6-8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子谓《部》:“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论语·述而第七》
6.“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的意思是:()
A.孔子在齐国欣赏韶乐后,三个月吃不到美味的食物
C.孔子到齐国的韶地,风景宜人,三个月,无法品味到肉之美味
7.《韶》与《武》分别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A.虞舜汉武帝B.唐尧周武王
C.虞舜周武王D.大禹汉武帝
8.为什么孔子认为《韶》“尽善尽美”,而《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A.韶乐为宫廷雅乐,武乐为乡间民乐
B.韶地喻指儒家的大同社会,武地喻指蛮夷之地
C.韶乐曲调优雅,内容祥和;武乐音韵豪放,有杀伐之气
D.韶地风景宜人,当地人品性高尚;武地风景宜人,当地人品性顽劣
9-12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华文化强调“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贵”,主张以德治国、以文化人;强调“君子坦荡荡”“若子义以为质”;强调“言必信,行必果”;强调“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扶贫济困”,等等。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9.“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这句话出自:()
A.《尚书》B.《左传》C.《传习录》D.《日知录》
10.“君子坦荡荡”的后一句是:()
A.小人长戚戚B.小人长闷闷C.小人长昭昭D.小人长察察
1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幼以及人之幼”代表了儒家的哪种治国理想?()
A.理想国B.乌托邦C.大同社会D.小康社会
1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