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见100个错别字辨析

〖辨析〗音近义混致误.安、按二字声调有别,一为阴平,一为去声。在用作动词时,宝盖头的“安”有装的意思,故“安”“装”可以联合成词;提手旁的“按”,《说文》的解释是:“下也,从手,安声。”清代训诂学家段玉裁在注释时特意强调,“下”是“以手抑之使下也”,即用手往下揿。“安装”必须按照一定的设计要求,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施工,当然不是用手揿一下便能解决问题的,因此不能写成“按装”。

2.甘败(拜)下风

〖辨析〗误解字义致误。“下风”即风向的下方。“上风”和“下风”常用来比喻有利和不利,优势和劣势。“甘拜下风”即自愿迎风站在不利地位、劣势地位,向对方行礼参拜,表示心悦诚服的认输。这里的“拜”是一种礼节,通过“拜”表明自己的态度。因为这一成语只用于失败者、技不如人者,在这一意义的暗示下,有人把“拜”误写成了同音的“败”了。

3.自抱(暴)自弃

〖辨析〗音同致误。这则成语出自《孟子·离娄上》:“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自暴”即自己糟蹋自己,“自弃”即自己抛弃自己。孟子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的言行若背离仁义道德标准,就无异于自甘堕落”。这里的暴、弃都具有明显的消极倾向,“自暴自弃”的“暴”,就是“暴殄天物”的“暴”。而“抱”虽然和“暴”同音,但这是一个以手相围的动作,和“暴”表达的意思不同。

4.针贬(砭)

〖辨析〗音近义混致误。砭,音biān,指古人用来治病的石针。明代有个叫张萱的说过:“针本以石为之,名曰砭,后世乃易以金耳。”古籍中提及的“药石”,其中“石”就是指“砭”,而非金石之“石”。“针砭”可作名词,如“痛下针砭”;也可作动词,如“针砭时弊”。贬,音biǎn,从贝,本义指减少,引申指给予低的评价,如贬低、贬抑、贬损。而凡“针砭”皆有批评义,也许正是这一意义上的联系,导致“砭”、“贬”不分。

5.泊(舶)来品

〖辨析〗误解字义致误。泊、舶,读音均为bó。“舶”从舟,义为大船。旧时从国外进口的物品,多用大船从海上运来,故称舶来品。“泊”从水,本义指浅水,因浅水易停,故“泊”有停靠义,杜甫绝句中便有“门泊东吴万里船”的名句。原来仅指停船,在某些方言里也指停车,现“泊车”的说法已呈蔓延之势。泊字的水旁,容易让人联想到海,联想到海上运输,于是“舶来品”误为“泊来品”。

6.脉膊(搏)

〖辨析〗字形类化致误。脉为月(肉)字旁,“脉搏”的“搏”也成了月(肉)字旁,这是想当然类推的结果,膊、搏二字声符虽相同,其实意义却大别。“膊”是名词,指人的胳膊、肩膀,“赤膊”即赤裸上身,和“脉”没有多少直接关系。“膊”是动词,本义指搏斗,引伸指跳动。“脉搏”是一种生理现象,当心脏收缩时,由于输出血液的冲击,引起动脉的跳动,于是便称之为“脉搏”——脉的搏动。

7.松驰(弛)

〖辨析〗音同形似致误。弛、驰读音均为chí,右半部又都作“也”,一不留神便会混淆。“弛”左边是“弓”,其本义自和“弓”有关,《说文》的解释是;“弛,弓解也。”意思是放松弓弦。由此引申指放开、松懈、解除、延缓等义。“驰”左边是“马”,其本义自和“马”有关,《说文》的解释是:“驰,大驱也。”意思是拼命赶马。由此引申指车马疾跑、快速传播等义。认清形符是辨别“弛”、“驰”的一条捷径。

8.一愁(筹)莫展

〖辨析〗误解词义致误。“一筹莫展”确实令人犯愁,但“筹”没有“愁”的意思。筹,南朝梁时的字典《玉篇》解释说:“算也。”其义为筹码。通常以竹片或木片制成,故其字从竹。“筹”的功用主要是计数,由此可引申为名词“计策、智谋”,又可引申为动词“筹划、筹措”。所谓“一筹莫展”,其中的“筹”便是计策,即一条计策也想不出来。“一筹莫展”自会让人愁肠百结,但此“愁”是结果,彼“筹”才是原因,不能“筹”、“愁”不分。

9.穿(川)流不息

〖辨析〗误解词义致误。成语“川流不息”,从《论语·子罕》演化而来。原文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川”即河流。孔子站在河边,说:“消失的如这河水一样,昼夜不停。”孔子以“川流不息”感叹时光的飞速流逝,后多用来比喻连续不断。然而,无论是古义还是今义,都以“川”为喻体。把“川”误解为穿来穿去的“穿”,整个词义便失去了依托,变得含糊不清。

10.精萃(粹)

〖辨析〗音同义混致误。萃、粹读音均为cuì。“萃”为草头,《说文》的解释是;“萃,草貌。”清代训站学家朱骏声在《说文通训定声》中更明确地指出:“草聚貌。”故“萃’常用来表示聚集义,如“荟萃”“集萃”。“粹”以“米”为形符,本义指纯净的没有杂质的大米,由此引申指精华,如“精粹”“国粹”,也可指高纯度,如“粹白”“纯粹”。草头“萃”有动词义,米旁“粹”只能作名词或形容词,两者语法功能不同。

11.重迭(叠)

12.渡(度)假村

13.防(妨)碍

〖辨析〗形似义混致误。“妨”为女旁,本义是伤害、损害,形符表示男女之私不加节制容易伤身。后引申有阻义、即影响事情的顺利讲行。“碍”就是“妨”,两者为同义语素。“防”为阜旁,《说文》的解释是:“防,堤也。”本义指堤坝,后由堤坝的挡水功能,引申出防备、戒备义。妨、防作为动词,它们最大的区别是:“妨”——阻碍他人,“防”——提防他人;前者是主动的,后者是被动的。

14.幅(辐)射

〖辨析〗音同形似致误。两字形符不同:“幅”从巾,本义和布帛有关,指布帛此端到彼端的宽度;“辐”从车,本义和车辆有关,指车轮中连接车毂和轮圈的直条状物。车毂是车轮中心可以插轴的部分。所谓“辐射”,即像车辐一样,由中心沿着直线向四周伸展出去。这是一个非常形象的说法。想象一下车轮的结构特点,也许便不会误“辐射”为“辐射”。

15.一幅(副)对联

〖辨析〗音近义混致误。“幅”、“副”皆可用作量词,但适用对象不同。“幅”,音fú,《说文》:“布帛广也。”本义指纺织品的宽度,用作量词时,计量物必须具有平面的、有一定幅度的特点,如一幅图画、一幅窗帘。“副”,音fù,《说文》:“判也。”义为破开、裂开。一物破开成二物,故量词“幅”适用的对象通常是成对的或成组的,如“一副对联”、“一副象棋”;也可用于指面相、表情等陪含多种因素的对象,如“一副冷面孔”、“一副学生腔”。

16.天翻地复(覆)

〖辨析〗简化不当致误。“复”原是“覆、複、復”的简化字,1986年公布的《简化字总表》作了调整,明确“覆”字恢复使用。复、覆的分工是:“复”作为“復”的简化字,意思是来回往复,如去而复返;作为“複”的简化字,意思是重复、繁复。而“覆”字的意思是上下颠倒,如“覆巢之下,岂有完卵?”“翻云覆雨”。“天翻地覆”写作“天翻地复”,是不符合现行汉字规范标准的。

17.言简意骇(赅)

〖辨析〗误读误解致误。赅,音gāì,有人误读成hài(骇),又将“骇人听闻”的“骇”理解成引人注目,非同凡响。于是,“言简意赅”成了“言简意骇”。其实,简和“赅”是相对的。所谓“言简意赅’,即言语简洁而意思赅括、详备。赅为形声字,“贝”为形符,取贝类常将整个身体藏在贝壳之中来表示完整义;“亥”为声符,兼有表义作用,“亥”为十二地支之末,地支至“亥”可谓无一遗漏。故“赅”有全义。

18.气慨(概)

〖辨析〗形似致误。概,音gài,本义指量谷物时刮平斗斛用的刮板,故以“木”为形符,“一概”即一律,其义便由此而来;“气概”的“概”为借用,表示一种豪迈的气度、神情,常用词有节概等。慨,音kǎi,《说文》的解释是:“忼慨,壮士不得志也。”忼慨即慷慨,“慨”指激昂、愤慨的样子,是一种精神状态,故以“心”为形符。概、慨字形相似,但读音不同,词义有别。

19.一股(鼓)作气

〖辨析〗同音致误。“一鼓作气”是个常用典故,出自《左传·庄公十年》“曹判论战:“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善于掌握士气和选择时机,在敌方“三鼓”后才“一鼓”发动进攻,从而把战士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后多用“一鼓作气”表示保持高昂士气,乘势出击,一举成事。“一鼓”误作“一股”,和鼓、股读音相同,而使用者又忽略了词语的典故意义有关。

20.悬梁刺骨(股)

〖辨析〗同音致误。“悬梁”和“刺股’,说的是两个刻苦读书的故事。一个见于《汉书》,孙敬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一个见于《战国策》,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后用“悬梁刺股”,形容发愤苦读。股,大腿,从胯至膝盖部分。“悬梁刺股”有两个常见错误,一是把股误解为臀部,二是把“股”误写为“骨”。后一个错误显然和读音有关。

21.粗旷(犷)

〖辨析〗误读致误。犷,音guǎng,不读kuàng(旷)。“犷”从犬,本指兽类的凶猛不驯。《说文》的解释是:“犷,犬犷犷不可附也。”“犷犷”就是凶狠、狰狞的样子。“粗犷”’,义为粗野而蛮横,原是一个贬义词,后逐渐演变为褒义词。形容一种狂放不羁的个性。旷从“日”,本义指光明、开阔,如“空旷”“开旷”,也可用于精神层面,如“心旷神怡”。

22.食不裹(果)腹

〖辨析〗音同致误。果,本指树木结的果实。大凡果实,皆饱满而圆胀,庄子便用“果”来形容人的饱足的样子。他在《逍遥游》中写道:“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腹犹果然”就是肚子像果实一样圆滚滚的。成语食不果腹,则是说吃不饱肚子。常用来形容贫苦的生活。裹虽和'果”同音,但意思是指在外部包扎、缠绕,“衣不裹腹”也许还可以说,“食不裹腹”让人如何理解?

23.震憾(撼)

〖辨析〗形似音同致误。撼、憾二字皆为形声字。“撼”义为摇,即以手晃物,故形符从“手”。唐诗中有“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句。隶书“撼”字声符为“咸”,“咸”有全、都义,因凡摇动皆全体受到波及。现流行的“撼”字是后起的俗字。“憾”字从“心”,《玉篇》的释义是:“憾,恨也。”此处的“恨”字不是仇恨、冤恨,而是心中有所缺失,即遗憾的意思。白居易《长恨歌》的最后两句便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可见,“撼”是外动于物,“憾”是内感于心,词义有明显的区别。

24.凑和(合)

〖辨析〗音同义混致误。“凑”本作“湊”,从水,指水流汇聚处。合,甲骨文为器盖相合形,义为闭合、合拢。“凑合”一词本指聚集,由聚集引申指拼凑,又由拼凑引申指将就。所谓“凑合着用吧”,就是“将就着用吧”。和,本指声音的协调、和谐,由此又引申出和睦、平和、融洽等义。“合”强调的是彼此间的联系,“和”强调的是彼此间的关系,两者侧重点不一样。

25.侯(候)车室

〖辨析〗形似致误。侯、候二字仅一小竖之差。在甲骨文中,“侯”是个会意字,前面是一块布,后面是一支箭,义为射箭用的布靶。上古以善射者为长,故“侯”后引申指尊者,是“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中的第二等。“候”为形声字,从人,矦声。《说文》的解释是:“候,伺望也。”本义指守望、放哨,后引申出等待、探望等义。“候车室”的“候”即用其引申义,中间的一小竖是不能少的。

26.迫不急(及)待

〖辨析〗音同义混致误。“迫不及待”是一个常用成语。“迫”义为急迫、紧迫;待,义为等待,此处可指耽搁。整个成语的意思是:事情紧迫得来不及等待,即不能再有片刻耽搁。也许因为成语强调的是一个“急”字,而“急”义和“及”同音,因此“及”字容易误为“急”字。但“迫不急待”在字面上是说不通的。

27.既(即)使

〖辨析〗音近致误。即,音jí,“即使”是现代汉语中的常用连词,表示让步关系,常和“也”“还”等副词搭配使用。既,音jì。“既”也可作连词,表示推论因果关系。如“既生瑜,何生亮”;或者表示并列关系、递进关系,如“既美观又实用”,“既没有迟到,更没有旷课”;但既、使二字不能成词。比如,在“既使国家获利,又使群众得益”这一句子中“使”是一个独立的动词,和“既”没有意义上的关联。

28.一如继(既)往

〖辨析〗词形纠缠致误。“既往”义为过去、以往。“一如既往”即完全和过去一样。这里的“既”是已经的意思,副词性语素。“继往”见于成语“继往开来”,义为继承前人,继承传统,“继”是接续、连续的意思,动词性语素。“一如继往”这一误例,是成语“一如既往”和“继往开来”相互干扰、相互拼接的产物。(联想:既往不咎)

29.草管(菅)人命

〖辨析〗形近误读致误。菅音jiān,不读guǎn。从草,义为野草。所谓草菅人命,就是把人命看得如同野草一样,任意残杀。语本《大戴礼记·保傅》:“其视杀人若芟草菅然。岂胡亥之性恶哉?”管从竹,义为竹管或竹管制成的物品,也可泛指管状物。“管窥”“管见”是常用的谦词。管、菅二字字形十分相似,但音、义迥然有别。

30.娇(矫)揉造作

〖辨析〗形似义混致误。“娇揉造作”义为过分做作,很不自然而“撒娇”正是做作的一种表现,故常有人误“矫”为“娇”。其实,矫、揉二字是有特定含义的。矫,意思是让弯的变直;揉,则是让直的变弯。这两种做法都不是顺其自然,从而留下了人为的痕迹。可见,“矫、揉”是造作的原因,造作则是“矫、揉”的结果。“娇”和“揉”无法搭配成词。

31.挖墙角(脚)

〖辨析〗音同致误。墙角,指两堵墙相接而形成的角落;墙脚,则是指墙根,是支撑整幢建筑的基础部分。“挖墙脚”是一种比喻性的说法,形容一种极其危险的破坏行为。“挖墙角”虽然会对建筑物产生影响,但一般来说不是致命的;只有“挖墙脚”才会产生整体颠覆作用。因此,“挖墙角”写成“挖墙脚”才符合表达的意图。

32.一诺千斤(金)

〖辨析〗音同致误。“一诺千金”的典故,说的是西汉时楚人季布的故事。此人豪爽仗义,楚地流传的谚语说:“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诺”,承诺的意思。后来用“一诺千金”表示做人的信用极高,凡答应别人的,一定能够兑现。“千金”是相对于“得黄金百”而言的。这里强调的是价值,而不是指重量,因此下能把“千金”写成“千斤”。

33.不径(胫)而走

〖辨析〗误解词义致误。“径”义为小路《老子》第五十三章:“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此处的径便是荒山野道。“胫”则指下肢从膝盖到脚跟的部位,即通常说的小腿。成语“不胫而走”是固定结构,不宜随意改变,何况“不胫”要比“不径”更有力度。世间没有路可以走出路来,只要迈动双腿,路便在你的脚下。而没有腿却能飞速奔跑,才是令人惊讶的奇迹。“不胫而走”正是以此来形容消息传布的迅速和影响的巨大的。

34.峻(竣)工

〖辨析〗形似音同致误。“峻”从山,形容山势高而陡,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有“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的名句。“竣”从立,立者不动也,“竣”的本义即停止。这个“立”和事情做完有关。张衡《东京赋》:“千品万官。已事而竣。”“已事”就是完事。“竣”是因为“已事”的缘故。由此,“竣”又引申出完成、结束的义项。竣工就是完工,和山势高低无关,当然不能写成“峻工”。

35.不落巢(窠)臼

〖辨析〗误读致误。窠,音kē,不读cháo。“窠”是象形字,下面是树木,上面是鸟窝。“窠”其实也是巢,但《说文解字》认为两者有位置的不同:“穴中曰窠,树上曰巢。”即洞中做窝是“窠”,树上做窝是“巢”。“累臼”一词是比喻用法字面意思为动物的窝和舂米的臼,比喻一成不变的老套路、老格式。“不落窠臼”便是能自成一格。窠、巢虽然意思接近,但历来只有“窠臼”,未见“巢臼”。

36.烩(脍)炙人口

〖辨析〗误读致误。脍音kuài,不读huì。“脍炙人口”中的脍、炙,前者指切细的肉,成语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后者指烤熟的肉;它们被用来指代美味。所谓“脍炙人口”,意思是美妙的诗文传诵一时,如同美味一般,受到人们的普遍赞赏。脍、烩二字有明显不同的形符:“脍”字从“月”即肉,而“烩”字从火。一个是烹调成品,一个是烹调方法,不是一回事。

37.打腊(蜡)

〖辨析〗音同形似致误。腊、蜡均为简化字,两字的区别在形符。“腊”从月,其实这个“月”字是“肉”,因“腊”本是一种祭祀众神的仪式,“月”便是供祭祖用的牺牲。举行腊祭的月份称为腊月。现以夏历十二月为腊月,据考是从秦代沿袭下来的。“蜡”指出动物植物或矿物产生的一种油质,因虫蜡是一种常见的蜡质,故其字从“虫”。打蜡是指在器物上面涂抹蜡质,以达到美观和保护的作用,和“腊祭”无关。

38.死皮癞(赖)脸

〖辨析〗音同致误。赖,《说文解字》的解释是“赢也”。故字从“贝”。“贝”即经济,是人的立身之本,故“赖”有依靠义。一旦失去依靠,人会铤而走险,故“无赖”一词可指品行恶劣的人。“死皮赖脸”极言人的不顾廉耻。癞为病字头,本义指麻风病或癣、疥等皮肤病。赖、癞两字的区别是:一为品行判断,一为病理判断,自是不能混为一谈。

39.兰(蓝)天白云

〖辨析〗简化不当致误。兰本是“蘭”的简化字,指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兰花。1977年12月22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根据国务院的批示,发表了《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兰”又成了“蓝、篮”的简化字,“蓝天白云”据此可以写成“兰天白云”。然而,这一方案因遭到强烈反对,不到一年便停止使用,1986年6月24日,国务院明令废止“二简字”。今天。再把“蓝天白云”写作“兰天白云,“兰字只能视为别字。

4O.鼎立(力)相助

〖辨析〗音同致误。鼎为古代的一种烹饪器。相传夏禹曾收九州之金,铸成九鼎,作为传国的重器,鼎于是成了王位、帝业的象征,“定鼎”便是定都,“问鼎”便是觊觎王位。因鼎常见的形制为三足,故三方并峙可称鼎立,《三国演义》便是说的“三国鼎立”的故事。鼎可供“煮牲”,容积巨大,是日用器具中的“庞然大物”,故大力可称“鼎力”,大姓可称“鼎姓”。“鼎力”是对人表示感谢的敬词,误为“鼎立”便无从索解。

41.再接再励(厉)

〖辨析〗词义误解致误。“再接再厉。虽然常用于鼓励的场合,但“厉”并不是鼓励的意思。此语出自韩愈、孟郊的《斗鸡联句》。全诗长达五十句,斗鸡的壮烈场面被描绘得栩栩如生。其中孟郊有两句是:“一喷一醒然,再接再励乃。”接,交战;励,磨砺。意即公鸡每次相斗前,都要把嘴磨锋利。后用“再接再厉”比喻一次又一次不懈努力。因“厉”可通“砺”,通常写作“再接再厉”。

42.老俩(两)口

〖辨析〗误读致误。“俩”是个多音字,通常读liǎng,义为“巧也”,如伎俩;在表示数字时读liǎ,指两个或不多的几个,如姊妹俩、仁瓜俩枣。作为数字用字,“俩”已包含着量词,故后面不能再接“个”字或其他量词,对此,《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都有专门提示。或许因为这种用法流行于北方地区,南方人不太熟悉,往往该“俩”为liǎng,并按习惯加上量词,从而导致俩、两不分。

43.黄粱(粱)美梦

〖辨析〗形似致误。梁、粱均为形声字,“梁”从木,指桥梁或屋梁;“粱”从米,指谷类中的小米,“黄粱美梦”典出唐沈既济的《枕中记》。卢生枕着道士吕翁的青瓷枕睡觉,在梦中享尽荣华富贵,待他一觉醒来时,店家的小米饭还没煮熟呢。后用“黄粱美梦”指虚幻的空想。“黄梁”是不能用来做饭的。

44.了(瞭)望

〖辨析〗简化不当致误。“了”原是“瞭”的简化字,1986年国家语委重新公布《简化字总表》时作了调整::“瞭”字读1iǎo(了解)时,仍简作“了”,读liào(瞭望)时作“瞭”,不简作“了”。这两个字调整后的分工是:“了”为明白、知道,如“了如指掌”、“一目了然”;“瞭”为从高处看,重新公布《简化字总表》的“说明”里,特地举了“瞭望”的例子。

45.水笼(龙)头

〖辨析〗音同致误。龙为中国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它身为水族之长,有行云布雨的本事,故古人常把液体的出口处喻称为“龙头”。宋范成大“但促小槽添压石,龙头珠滴夜珊珊”,诗中的“龙头”便指酒液流淌口。“水龙头”则是现代人对装有阀门的自来水管出水口的俗称。“笼头”通常指套在骡马等头上用来系缰绳挂嚼子的用具。“水”是既不能做笼头也不必上笼头的。

46.杀戳(戮)

〖辨析〗形似致误。戮,《说文》的解释是“杀也”,故从戈;戳,本义为以枪刺物,故亦从戈。两字的形符相同。“戮”多用于上杀下。从其声符可看出一种不可阻挡的气势;“戳”的声符为“翟”(dí),其义为雄雉,以尾部长而挺为特征,正和以枪刺物、枪杆大部留在体外的特点相合。“杀戮”为同义语素联合成词,“杀戳”没有这种说法。

47.痉孪(挛)

〖辨析〗形似致误。痉挛,多为中枢神经系统受到刺激而引起的一种反应,其特征是肌肉紧张,并不自然地收缩。痉,《说文》的解释是:“强急也”。身体突然收缩以致强直难伸。挛,《集韵》的解释是:“手足曲病”。义为手足蜷曲,故其字从手。痉、挛这两个语素分别对“痉挛”作出了形象的描绘。“孪”义为双生,即一胎生两个。故以“子”为形符。它和“挛”完全是两码事。

48.美仑(轮)美奂

〖辨析〗音同致误。“美轮美奂”语出《札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新屋落成,一批人前往祝贺,其中有位张老说:“美哉轮焉,美哉奂焉。”郑玄作注时认为是“心讥其奢也”。轮,指轮囷,一种圆形的仓库建筑,其特点是高;奂,本义为大。“美轮美奂”的意思便是:“美哉,高啊!美哉,大啊!”后多用来形容建筑物的壮观和美丽。误“轮”为“仑”,在字面上无法和建筑物联系起来。

49.罗(啰)唆

〖辨析〗简化不当致误。罗原是“囉”的简化字,1986年国家语委重新公布《简化字总表》时作了调整“囉”字恢复使用,并依据类推简化规则简化为“啰”。啰,从口罗声,本义指小儿语。小儿多无意识,说话重复交错,故“啰”有喋喋不休的意思。(另外,“啰唆”写法同“啰嗦”)

50.蛛丝蚂(马)迹

〖辨析〗音同义混致误。蛛丝,蜘蛛结网的细丝;马迹,马蹄踩过留下的蹄痕。比喻隐约可寻的线索和依稀可辨的痕迹。“马迹”另有一说,指灶马爬过的印迹。灶马是一种在厨房中活动、体形较蟋蟀为大的昆虫。但无论是指马还是灶马“马迹”均不能写作“蚂迹”。有人误以为指蚂蚁。其实“蚂蚁”一般简称为“蚁”,而未见有称之为“蚂”的。

51.萎糜(靡)不振

〖辨析〗形似致误。糜,《尔雅·释言》郭注;“粥之稀者曰糜。”这是煮米至烂的产物,故其字从米。由此引申出糜烂义。“靡”,义为“分散下垂之貌”,“分散下垂”有相违意,故其字从非。《曹判论战》:“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靡”即指下垂,“风靡一时”“所向披靡”的“靡”皆有倒伏义。“萎靡不振”即精神状态下垂,这和稀饭是不相干的。

52.沉缅(湎)

〖辨析〗音同形似致误。缅,《说文》的解释是:“微丝也。”即最细的丝。由丝的细长引申出遥远义,“缅怀”的意思便是“遥远地思念”。“湎”从水,《说文》的解释是:“沉于酒也。”即通常说的贪杯。由酒引申开去,可泛指一切失去理智的迷恋。“缅”隐约有褒义,“湎”明显有贬义。沉、湎为同义语系,皆含溺于其中的意思。

53.名(明)信片

〖辨析〗音同致误。明信片是一种专供写信用的硬纸片,因为在付邮时不用另加信封。故称“明信片”。“明”是公开的意思。也指用这种硬纸片写成的信,如鲁迅在致日本友人增田涉的信中说:“明信片早已收到。”“名”的本义是名字,引申指名声、名誉,如“名闻遐迩”“名不虚传”;又可指有名的、出名的,如“名师出高徒”“名山大川”。还可用作动同、量词,但都不能和“信”组合。

54.默(墨)守成规

〖辨析〗不解出处,词义误解致误。墨指墨翟,战国时墨家的创始人。《墨子·公输》:“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于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后因以牢固的防守为“墨翟之守”。在实际语言运用中“墨守”逐渐演化为固守成见,不知变通,词的感情色彩由褒转贬。不论褒义还是贬义,“墨守”均不能写作“默守”,因为它不是默默遵守的意思。

55.大姆(拇)指

〖辨析〗音同形似致误。姆,《说文》的解释是:“女师也。”本义指对未出嫁的女子负有教导责任的女教师,故从女母声,母兼表义。现泛指照管儿童料理家务的女子。拇,说文的解释是:“将指也。”

即手、脚的大拇指。大拇指在手、脚中的地位,犹如母亲在家庭中的“一家之上”的地位,故其字从手母声。拇指专指第一个指头。

56.沤(呕)心沥血

〖辨析〗形似音近致误。呕者,吐也;沥者,滴也。所谓“呕心沥血”意思是差点呕出心来,滴下血来,以此形容苦思冥索,费尽心血。《新唐书李贺传》:“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即以“呕心”极言李贺在创作上的投入。“沤”从水,《说文》的解释是:“久渍也。”

57.凭(平)添

〖辨析〗音同致误。在现代汉语中,平、凭二字经常纠缠不清,如把“平心而论”写作“凭心而论”,“平白无故”写作“凭白无故”,等等。“平添”写作“凭添”,也是其表现之一。所谓“平添”,是自然而然地增添,这是由“平”的平静、平和的意义演化而来的。“平”表达的是一种状态,而不是依照或凭借的意思。

58.出奇(其)不意

〖辨析〗音同致误。“出其不意”,就字面意义解释,是趁别人没有想到。《孙子·计篇》中的名句:“兵者,诡道也。……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现泛指出乎意料。这里的“其”是代词。写作“出奇不意”,可能是因为其、奇同音而受到了“出奇制胜”的干扰,但这是说不通的。“其”和“不意”可以搭配,“其”是他、他们,“不意”是没想到,常见的主谓结构;而“奇”和“不意”搭配,则有点不知所云。而“出奇制胜”的写法则是对的。

59.修茸(葺)

〖辨析〗形似误读致误。葺,音qì,从草,本义是指用茅草覆盖房屋,引申义泛指修理建筑物。“修葺”是同义语素构成的合成词。“茸”,读róng,《说文》的解释是:“草,茸茸貌。”本义为草初生时的柔软纤细的样子,引申义可泛指具有类似特征的东西,如细密的兽毛、松软的织物等。“茸”又是“鹿茸”的简称。但以上“茸”字均不能作动词用,更不能和“修”字搭配组词。

60.亲(青)睐

〖辨析〗音近义混致误。“青睐”没有“亲自”或“亲切”的意思。所谓“青睐”即青眼,和“白眼”相对,这里的“青”指黑色。《世说新语》说三国魏名土阮籍“能为青白眼”,见凡俗之土,眼睛上翻,以白眼对之;见到喜欢的人,则眼睛平视,以黑眼对之。后因以“青白眼”表示欢迎和厌恶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青睐”便由此而来。

61.磬(罄)竹难书

〖辨析〗音同形似致误。磐、罄二字读音均为qìng。“磬”,从石,《说文》的解释是:“乐石也。”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甲骨文形体左上方悬挂一物,右下方以手执物作敲击状。“罄”从缶,缶者,瓦罐也,《说文》的解释是:“器中空也。”引申指尽、完。成语“罄竹难书”,见《旧唐书·李密传》:“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古人曾用竹片作书写材料,“罄竹”便是用完所有的竹子,理应用“罄”而不用“磐”。

62.入场卷(券)

〖辨析〗形似致误。两字的区别在下半部分。“卷”的形符为“巳”,像一个跪着的人,其本义指膝盖弯曲。古代书籍无论是竹简还是帛书,皆可卷起伸开,具有弯曲的特征,故书册、画轴之类皆可称卷,并可用卷来计量,如手不释卷、卷帙浩繁。“券”的形符为“刀”,《说文》的解释是:“券,契也。”即用作凭证的契据,大都以竹木分割而成,双方各执一半,以便相合验证,故其字从“刀”。“人场券”是入场的凭证,理应用“券”而不用“卷”。

63.声名雀(鹊)起

〖辨析〗音同义混致误。雀,小鸟也,特指麻雀。其特点是脚短,翅短,整日跳跳蹦蹦,所以人们常用“雀跃”来表达一种欢快的气氛。“鹊”指喜鹊,《诗经》上说它善于做窝,成语有“鹊巢鸠占”。其生物学的特点是嘴尖尾长,翅膀有力,一飞冲天。“声名鹊起”是说-个人名声大振,就像喜鹊一样一下子到了很高的位置。“雀”是不具备这一特点的。(联想:门可罗雀,鸦雀无声,鸠占鹊巢)

64.发韧(轫)

〖辨析〗音同形似致误。两字皆为形声字。“韧”从“韦”,“韦”指皮革,以坚韧为特征,成语有“韦编三绝”。“韧”便是柔软而坚固的意思。“轫”从车,指支住车轮不让它转动的木头。车子要启动,第一件事便是要搬掉这块木头,这便是“发轫”。后用来比喻新事物或某种局面开始出现。《字汇·车部》:“去韧轮动而车行,故凡初为则曰发轫。”

65.搔(瘙)痒病

〖辨析〗形似义混致误。瘙痒病,医学上指一种有明显瘙痒感而没有原发性病变的皮肤病。瘙,音sāo,古书上指疥疮,故以“疒”为形符。搔,用指甲或其他物体轻轻抓挠,故以“手”为形符。瘙、搔两字词性不同,瘙是名词,搔是动词;“痛痒”是皮肤的一种感觉,“搔痒”,则是止痒的一种动作。瘙痒病患者难免会搔痒,但搔痒者不一定都患有“瘙痒病”。

66.欣尝(赏)

〖辨析〗简化不当致误。尝,音cháng,“尝试”的尝,“誉”的简化字;赏,音Shǎng,“赏识”的赏,“赏”的简化字。尝、赏读音不同,字义有别,本是两个互不相干的字。也许因为“补償”的“償”简化为“偿”,于是有人误以为“赏”简化为“尝”,“欣赏”便常常误写为“欣尝”。为此,1986年10月10日《简化字总表》重新公布时,曾针对这一常见差错,特地加了一条注释:“尝:不是赏的简化字。賞的简化字是赏。”

67.谈笑风声(生)

〖辨析〗音同致误。成语“谈笑风生”,形容说话轻松自如,又说又笑,言辞诙谐,似乎搅动了周围的空气,营造了一种欢快活跃的气氛。“风生”其实就是“生风”,“生”是动词。“风声”,从字面看,是指风的声音,也可指消息,如“听到风声”“走漏风声”等。在“谈笑风生”这一结构中,“谈笑”是因,“风生”是果,浑然一体,词意显豁;误为“谈笑风声”,“风声”成了“谈笑”的对象,自是说不通的。

68.人情事(世)故

〖辨析〗音同致误。“人情世故”原或作“人情世务”“人情世态”,指人世间的习俗和情态。通常说的是懂得人情世故,即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这里“人情”和“世故”并举,高屋建瓴,大处着眼,“人情”中包含“世故”,“世故”中包含“人情”。“事故”原用来指变故或缘故等义,现多用来指意外发生的损失或灾难。“事故”属于“世故”,但无法代替“世故”。“人情”和“事故”是无法对应的。

69.有持(恃)无恐

〖辨析〗形似误读致误,恃,音shì,不读chí。《说文》的解释是:“赖也。”即心中有所凭借、有所依仗的意思,故其字从心。《诗经·小雅·蓼莪》:“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古人把失母称为失恃。常用成语有恃才傲物、恃强凌弱等。持,义为拿着、握着,故其字从手;引申指主管、掌握等义。“有恃无恐”强调的是一种自以为有靠山的心理状态,自应用“恃”而不用“持”。

70.额首(手)称庆

〖辨析〗音同致误。额,眉毛以上、头发以下的部位,俗称“脑门子”。“额手”,是指以手加额,即把手放在脑门子上,这是人们在表示庆幸时的一种常见动作。首,本义为头.引申指最上面的、最前面的。“额首”,“首”如指头,额、首形成了包容关系,在逻辑上说不通;如果指最上面的,额之首称庆,同样让人莫名其妙。

71.追朔(溯)

〖辨析〗音近形似致误。朔,音shuò,《说文》的解释是:“月一日始苏也。”意思是每逢农历初一,月亮“复苏”,由暗转明,故字形从月,屰(ni)声,“屰(逆)”亦表义,有逆转的意思。初一便称“朔日”。溯,音shù,本义指逆流而上,故从水,朔声。溯,暗含逆义;引申指往前推求、回想,如成语“追根溯源”。追、溯二字同义,都是动词。

72.鬼鬼崇崇(鬼鬼祟祟)

〖辨析〗形似误读致误。祟,音suì,不读chóng。“祟”是会意字,从示从出,“示”代表鬼神,所以《说文》的解释是:“祟,神祸也。”古人把天祸称为灾.人祸称为害,神祸称为祟。“祟”是鬼神出来作怪,贻祸人间。“崇”是形声字,其形符为山,本义指高大,由高大又引申出祟敬、崇拜义。鬼、祟有内在的逻辑联系,所以可以重叠连用,表达一种不光明正大的行为。

73.金榜提(题)名

〖辨析〗音同义混致误。古代科举考试,共分三个等级:乡试、会试、殿试;殿试是最高一级。“金榜”是殿试公布考试结果的榜。所谓“金榜题名”,即在殿试的榜上写有名字,表示该考生已经被录取。后来常用来比喻获得某种资格或荣誉。“题名”和“提名”虽然同音,但意义有明显区别:“题名”是题上名字,这是已经揭晓的结果;而“提名”,是提到名字,只是获得一种候选资格。“提名”,并不意味着入选。

74.走头(投)无路

〖辨析〗音同致误。走,奔走;投,投靠。成语“走投无路”,说的是四处奔走,八方投靠,依旧无路可走,形容已经陷人绝境。巴金《谈(秋)》:“我的继母给逼得走投无路,终于卖尽一切还清了大哥经手的债。”走、投是两个可以并列的动词,表示想尽一切办法。“走投”误作“走头”,在语义上说不通,不少辞书都指出这是“以讹传讹”的产物。

75.趋之若骛(鹜)

〖辨析〗音同形似致误。“骛”从马,《广韵·遇韵》:“骛,驰也,奔也,驱也。’,本义指马的纵横奔驰,引申指追求、致力、从事,如成语“好高骛远”。“骛”也可写作“务”。“鹜”从鸟,通常认为指野鸭子,王勃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的名句;也有人认为指家鸭。“鹜”的特点,是喜欢成群结队,所谓“趋之若鹜”,就是像鸭子一样一个接一个跑过去,比喻争相追求。从马的“骛”不具备这一特点。

76.迁徒(徙)

〖辨析〗形似致误。徒、徙皆为双人旁,说明和行走有关。徒,《说文》的解释是:“步行也。”步行无所凭借,引申指空的,如徒手搏斗;又引申指白白的,如徒劳无益。徙,音xǐ,会意字。甲骨文从才从步,表示两只脚在路上走动;篆书变成从走从止,后隶化为徙。《说文》的解释是:“连也。”“连”同移,即迁移的意思。“迁徙”是同义语素联合成词,历来没有“迁徒”的说法。

77.洁白无暇(瑕)

78.九宵(霄)

〖辨析〗音同形似致误。宵,肖声。《说文》的解释是:“夜也。”如成语“通宵达旦”。宝盖头,表深屋,有晦暗义,突出夜色浓重。“肖”亦表意,象征白日消尽,夜幕降临。霄,从雨,肖声。《说文》的解释是:“雨霰为霄。”“霄”即霰(xiàn),一种落地即化的小冰粒。这是“霄”的本义。又引申指云,指天,如云霄、重霄。“九霄”即九天,极言天高处,所谓九霄云外。写作“九宵”,成了九个晚上。

79.渲(宣)泄

〖辨析〗音近致误。宣,音xuān。《说文》的解释是:“天子宣室也。”段玉裁注“宣室”即“大室”。后引申指广、大,或使之广,使之大。宣布、宣扬、宣传,都是通过“宣”让有关思想、知识或信息得到传播、散发,从而扩大影响;宣泄则是通过“宣”让情绪从里向外吐露、发泄,以达到精神调节的目的。“渲”音xuàn,即渲染,中国画技法的一种,指用水墨或颜色加以烘染,以增添作品的质感,和情绪无关。

80.寒喧(暄)

〖辨析〗音同形似致误。“寒暄”指一种礼貌行为,即见面时嘘寒问暖的意思。暄、喧二字,声符皆为“宣”,但形符不同。“暄”字从日,字义和热量有关,指温暖;“喧”从口,字义和声音有关,指喧闹。“寒暄”是一正一反两个语素联合构成的词,和“动静”“好歹”“咸淡”的构词方式一样。“寒冷”的寒和“喧闹”的喧,无法搭配。

81.弦(旋)律

〖辨析〗音近义混致误。弦,音xián,指乐器上用以发音的丝线、铜丝或者钢丝;旋,音xuán,义为转动、盘绕。所谓“旋律”,其实就是通常说的曲调。它是若干乐音在某一特定的音乐构思中,通过时值长短的变化和音符高低的交替而有组织地表现出来的。这种乐音的组合,具有回旋反复的特点,故名旋律。“弦”只和弦乐器有关,除了弦乐器,还有管乐器、打击乐器、键盘乐器等等,弦律是无法代替旋律的。

82.膺(赝)品

〖辨析〗形似致误。膺、赝皆为形声字。膺,形符为月(肉),其本义指胸,如“义愤填膺”。李白《蜀道难》诗中,有“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的名句。赝,声符为“雁”(yàn),原形符为火,其本义指火色。古代陶器以火色别优劣,弄虚作假者往往通过改变火色以次充好,故“赝”引申指伪造的东西。从“月”的“膺”和肉体有关,从“贝”的“赝”和价值有关,这是识别“膺”、“赝”的关键。

83.不能自己(已)

〖辨析〗形似致误。己、已二字,一个不封口,一个半封口,另外还有一个“巳”字全封口,这三个字在字形上十分相近。“己”即自身,在现代汉语中,“自己”是一个常用词,“自已”却是一个文言结构,如果对“已”字没有充分的了解,“不能自已”是很容易写成“不能自己”的。《广韵·止韵》:“已,止也。”《三国志》说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到死才能停止。“兴奋得不能自已”,是指自己不能控制自己,无法让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从语法角度来说,“不能”是无法修饰“自己”的。

84.尤(犹)如猛虎下山

〖辨析〗音同致误。“尤”为指事字,在甲骨文、金文中,从又从一,指手上生出的赘物,此义后写作疣。“尤”被借用指特异的、突出的,如“无耻之尤”;又引申为副词,义为更加、格外,如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名句:“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犹”繁体字写作“猶”,指一种猿类动物;后假借为动词,义为如同,并可用作副词,义为尚且、还。“犹如猛虎下山”即如同猛虎下山,这是一种比喻用法,指出两者状态的相似,而没有程度的比较,故不能写作“尤如”。

85.竭泽而鱼(渔)

〖辨析〗音同致误。鱼为象形字,在甲骨文中便为游鱼的形状。《说文》的解释是:“鱼,水虫也。鱼尾与燕尾相似。”此义古今相同。渔为会意字,从水从鱼,即捕鱼的意思。鱼和渔的最大区别是,前者是名词,后者是动词。成语“蝎泽而渔”,即排尽湖泊或池塘中的水捕鱼,比喻贪图眼前利益而缺乏长远眼光。此处的“渔”是一种行为,理应用“渔”而不用“鱼”。

86.滥芋(竽)充数

〖辨析〗形似致误。“芋”指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地下茎富含淀粉,即日常食用的芋头,故其字从“艹”。“竽”为一种古乐器,类似于现在的笙,多用竹管制成,故其字从“竹”。成语“滥竽充数”见于《韩非子》,说的是一位南郭先生,本不擅长吹竽,也装模作样成了皇家乐队里的演奏员,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南郭先生吹的是“竽”而不是“芋”,芋头是只能食用而不能吹奏的。

87.世外桃园(源)

〖辨析〗音同致误。一个是“公园”的园,一个是“水源”的源,字义迥然有别。“桃源”其实是“桃花源”的简称,典出陶渊明的千古名作《桃花源记》。“桃花源”一名因“夹岸数百步”的“桃花林”而来。这是作者虚构的一个丰衣足食、和谐安宁的美好世界。“桃源”误作“桃园”,“理想国”便成了种植桃树的园林,大大减弱了词语的典故色彩。记住词语的出处,也许有助于避免差错。

88.脏(赃)款

〖辨析〗形似致误。赃、脏均为简化字。“赃”的繁体字写作“贓”,从贝藏声,藏亦表义,表示藏纳。《正字通·贝部》对“赃”的解释很明确:“赃,盗所取物,凡非理所得财贿皆曰赃。”本义指“盗”所窃取的财物,引申指一切“非理所得”的“财贿”。“赃款”即通过非法手段牟取的钱财。“脏”对应的繁体字有二:一为“内髒”的“髒”,一为“骯髒”的“髒”。前者无法和“款”搭配,从来没有“髒款”一说;后者只是指不干净,也无法揭示“赃款”的特殊性质。

89.醮(蘸)水

〖辨析〗形似致误。蘸、醮虽只是一个草头之差,但它们是形、音、义皆不同的两个字。醮,音jiào,古代结婚时的一种仪式,因举行时须以酒敬神,故其字从酉。女子丧夫后再嫁称“再醮”,意思是再行一次醮礼。蘸,音zhàn,《说文》的解释是:“以物没水也。”指在液体或液状物中沾一下再离开。宋诗人徐俯在《春日游湖上》中写道:“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这个“蘸”字便用得十分传神。“蘸水笔”是一种蘸着墨水书写的文具,和“醮”自是毫不相干。

90.蜇(蛰)伏

〖辨析〗形似音同致误。蜇即海蜇,海里的一种生物,形如张开的伞,下面有许多触手,可以食用。餐馆里往往把“海蜇”误为“海蛰”。蛰,本义指动物冬眠,藏在一处不吃不动。《说文》关于'蛰”的解释便是“藏也”。“蛰伏”是形容冬眠的一种状态,也可引申指像冬眠一样巧妙隐身,尽力不引人注意。《玉篇·虫部》形容“蜇”是“形如覆笠,常浮随水”,可见“蜇”并不具备“蛰伏”的特点,“蛰伏”是不能写作“蜇伏”的。

91.装祯(帧)

〖辨析〗形似致误。“祯”为示旁,《说文》的解释是“祥也”,指表示吉祥的符瑞,故多用于人名。“帧”本指画幅,因用料多为绢,故其字从“巾”。绢张于竹格之上,犹如油画布张于木框之上,由此“帧”可引申作量词,一幅画可称一帧画。“装帧”一词当和书画有关,但现已成为出版的专门用语,指对出版物形式的一种总体设计,包括封面、版式、插图、装订以及材料等等。从语法角度分析,“装帧”是动宾结构,“祯”显然不能作为“装”的对象。

92.饮鸠(鸩)止渴

〖辨析〗形似致误。鸩,音zhèn,传说中的一种毒鸟;据说用这种鸟的羽毛泡酒,可以致人于死。成语“饮鸩止渴”或源于《后汉书》,其中的“鸩”便是指这种毒酒,这一成语常用来比喻只顾眼前的困难而不顾致命的后果。鸠指像鸽子一类的鸟,常见的有斑鸠、山鸠等。这种鸟的名声虽然也不算好,什么“鸠形鹄面”、“鸠占鹊巢”之类,但“毒鸟”是绝对说不上的。

93.坐阵(镇)

94.旁证(征)博引

〖辨析〗音近致误。“旁征博引”义为说话或作文时广泛地引用材料。就构词角度来说,这是“征引”一词通过“镶嵌”的手法扩充而成。如“仇恨”镶嵌成“深仇大恨”,“是非”镶嵌成“惹是生非”,“见识”镶嵌成“远见卓识”,等等。“征引”一词不作“证引”,故“旁征博引”也不宜写作“旁证博引”。词形同样应该遵守约定俗成的原则。

95.灸(炙)手可热

〖辨析〗形似致误。灸,音jiǔ,形声字,从火久声。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说文》的解释是:“灸,灼也。”即用艾绒熏灼人体的穴位。此字古今同义。炙,音zhì,会意字,上面是肉,下面是火,本义即为以火烤肉。成语“炙手可热”,意思是把手靠上去,手立即可以烧热,以此形容权势逼人。“灸手”是无法表达这层意思的。

96.九洲(州)

〖辨析〗音同义混致误。州,本义指水中陆地,《说文》说“水中可居者曰州”。传说大禹治水将中国分成九个区域,《书·禹贡序》说“禹别九州”,于是,“州”又用来指称行政区划。“九州”成了中国的别称。“州”的本义则另加三点水写作“洲”。“洲”可大可小,大的如欧洲、亚洲,小的如橘子洲、鹦鹉洲、瓜洲。有“七大洲”,却没有“九洲”。

97.床第(笫)之私

〖辨析〗形似致误。“第”本指“以韦束物”,因为“束之不一”,便分出了次第。这是“第”的本义。第、笫均从竹,但下半部分写法有别。笫,音zǐ,和“姊妹”的“姊”同一声符。“笫”本义为床上竹编的席子,所以又可作床的代称。“床”和“笫”联合构成“床笫”一词.常用来指闺房之内或夫妻之间的隐秘,这便是“床第之私”。自古以来,没有“床第”一词。

98.姿(恣)意妄为

〖辨析〗音近形似致误。姿、恣均为形声字。姿,从女次声,《说文》的解释是:“姿,态也。”“姿态”一词,便是两个同义语素联合成词。也可特指容貌,多用于女性,如“国色天姿”。恣,从心次声,《说文》的解释是:“恣,纵也。”指主观上不加约束,如“恣情享乐”“暴戾恣睢”。恣意妄为的“恣意”,意思也是由着性子乱来。总之,姿是名词,恣是动词,只有“恣意”才会导致“妄为”。

99.编篡(纂)

〖辨析〗形似致误。“纂”形符为丝,本义指赤色的丝带。凡丝带皆按一定的规则编织而成,由此引申出编排整理的意思。所谓“编纂”,既可指出版意义上的编辑,也可指写作意义上的撰修。篡,音cuàn,形符为古“私”字。《说文》的解释是:“逆而夺取曰篡。”古代多指臣子夺取君主的地位,也可指为了一己之私利、用作伪手段来改动文件或典籍。“纂”是中性词,“篡”是贬义词,在感情色彩上不能混为一谈。

100.做(坐)月子

〖辨析〗音同致误。“坐”是个会意字,“象二人对坐土上形”,《说文》的解释是:“坐,止也。”坐是一种止息方式。所谓“坐月子”,是指妇女在生下孩子后一个月里休息和调养。“坐”是这一个月的主要任务。如果说“坐”是一种静态的话,“做”则是一种动态,指从事某种工作或活动。妇女生孩子已经付出极大的心力和体力,生下孩子后还要“做”一个月,如何承受得了?

THE END
1.杀是什么意思杀的拼音杀怎么读汉语字典汉字杀 (笔顺、组词) 拼音shā 繁体字殺bbb 怎么读 注音ㄕㄚ 部首木 笔画6 五笔QSU 仓颉XKD 郑码OSF 电码3010 笔顺编号341234 四角号码40904 UNICODE6740 笔顺 【杀】的基本字义(怎么读,拼音) 「杀」 拼音:[shā] 怎么读: 杀shā 使人或动物失去生命:~生。~敌。~鸡取卵。~一儆百。 https://www.zidianwang.cn/zidian/6740.html
2.杀杀拼音杀怎么读杀部首杀意思◎ 勒紧,扣紧:杀车。◎ 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笑杀人。恨杀。 英文翻译 ◎ 杀 kill fordo raduce 杀的详细解释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杀 殺shā 〈动〉 (1) (形声。从殳,杀声。古字作“杀”,甲骨文字形,在人(大)的下方做上一个被剁的记号,表示杀。殳( shū):兵器。从殳表示与杀有关。本义:http://zd.025773.com/%E6%9D%80_zi/
3.杀杀拼音杀怎么读杀部首杀意思杀怎么读,杀拼音,杀部首,杀意思,杀组词,杀字解释,杀是什么意思,杀的含义,杀字组词,杀有几笔几划,杀怎么拼,杀的部首是什么是由查询网新华字典提供的关于杀的内容。了解更多教育知识敬请关注查询网新华字典。http://zidian.q821.com/%E6%9D%80_zi/
4.杀杀拼音杀怎么读杀部首杀意思杀怎么读,杀拼音,杀部首,杀意思,杀组词,杀字解释,杀是什么意思,杀的含义,杀字组词,杀有几笔几划,杀怎么拼,杀的部首是什么是由保卡通新华字典提供的关于杀的内容。了解更多教育知识敬请关注保卡通新华字典。http://zidian.baokatong.com/%E6%9D%80_zi/
5.杀组词杀字组词杀的组词杀怎么组词⒉ 战斗,搏斗:杀出重围。⒊ 消减:杀风景。⒋ 药物等刺激身体感觉疼痛:肥皂水杀了眼睛。⒌ 收束:杀价。杀尾。⒍ 勒紧,扣紧:杀车。⒎ 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笑杀人。恨杀。 杀字组词 杀字组词一共收录 305 个。其中杀字在开头的组词 113 个,鼠字在中间的组词 61 个,杀字在结尾的组词 131 个。https://cidian.yw11.com/zuci/%E6%9D%80
6.杀组词杀的组词词语词组含义杀的组词、含义 ■ 杀组词 南京大屠杀、杀生、杀毒、赶尽杀绝、自杀、杀戒、借刀杀人、杀人、杀青、职业杀手、杀戮、七杀、杀人犯、五杀、虐杀、谋杀、屠杀、爱杀、杀鸡取卵、暗杀、二桃杀三士、杀鸡儆猴、卸磨杀驴、杀虫剂、杀人如麻、斩尽杀绝、封杀、三杀、刺杀、杀人狂、杀手锏、肃杀、杀菌剂、杀一儆百https://wocha.cn/zidian/?zc=9764
7.杀组词杀字组词杀组词 “杀”字在开头的组词 “杀”字在末尾的词语 艾杀 爱杀 广袤丰杀 按杀 案杀 暗杀 夭杀 八杀 摆杀 荆刘拜杀 榜杀 棒杀 旁杀 暴杀 逼杀 一笔抹杀 辟杀 鞭杀 贬杀 镳杀 并杀 搏杀 捕杀 不杀 不丰不杀 不教而杀 残杀 胜残去杀https://www.chazidian.com/%E6%9D%80-zuci/
8.杀组词杀可以组哪些词组词杀常用组词:【打杀】、【杀机】、【杀价】、【杀生】、【射杀】、【屠杀】、【暗杀】、【捕杀】、【劫杀】、【抹杀】、【杀气】、【杀青】、【宰杀】。 杀才 杀口甜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 杀人犯 杀伤 杀虫器 杀掠 杀坯 杀千刀 杀人不过头点地 https://www.zcdian.com/zuci/taaq83.html
9.杀组词杀字可以怎么组词能组什么词“杀”字在结尾组词有哪些 没乱杀 冲杀 率杀 并杀 戒杀 擅杀 案杀 五杀 屈杀 砸杀 少杀 諕杀 独杀 强杀 秋杀 搏杀 曲杀 渰杀 搤杀 噍杀 邀杀 喊杀 鲜杀 缢杀 阵杀 自杀 嗜杀 抹杀 夹杀 虐杀 诈杀 坑杀 一击必杀 谋杀 幽杀 中杀 纤杀 智杀 水尾杀 死杀 以杀去杀 扑杀 大杀 苦杀 http://www.zooee.cn/zuci/sha3.html
10.杀组词杀字怎么组词3. “杀”字处于末尾的高频词汇包括五杀、七杀、暗杀、虐杀、捧杀、决杀 以上由给力汉语词典汇总的杀字的组词有哪些,共计 个词语,如有错漏请向我们提供反馈意见。 杀组词 杀字怎么组词 杀能组什么词 杀的组词有哪些 杀的多音字组词 两个字 三个字 四个字 读音 拼音https://zuci.gei6.com/shazuci__od3ddsod.html
11.带杀的成语含杀字的成语成语词典八九网词典,带杀字的成语大全,可以查询包含有杀的成语和带有杀的词语,还可以查询以杀字开头的成语词组。https://bajiu.cn/chengyu/?list=9764
12.杀字组词有哪些带杀字的成语词语词语组词解释汉语学习汉语词典组词杀组词 杀的组词100+ 杀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杀的组词只列出前 100 个 杀的拼音、意思 汉字杀 拼音shā 解释基本字义杀(殺)shā(ㄕㄚ)⒈ 使人或动物失去生命:杀生。杀敌。杀鸡取卵。杀一儆百。⒉ 战斗,搏斗:杀出重围。⒊ 消减:杀风景。⒋ 药物等刺激身体感觉疼痛:肥皂水杀了眼睛。⒌ 收http://hanyu.dongrv.com/zuci/1227/
13.杀字组词杀组词杀字怎么组词组词杀字组词二个字 宰杀 枪杀 劈杀 暗杀 他杀 诱杀 仇杀 绞杀 误杀 杀毒 自杀 杀气 斗杀 曲杀 杀哀 杀码 大杀 囚杀 剿杀 杀矢 杀菌 虐杀 肃杀 杀戮 厮杀 杀青 掩杀 谋杀 凶杀 捕杀 故杀 刺杀 杀伤 惨杀 搏杀 封杀 拼杀 杀机 冲杀 抹杀 杀节 矫杀 刭杀 杀合 赚杀 杀药 谗杀 杀才https://www.027art.com/xiaoxue/HTML/13886641.html
14.杀组词,杀字怎么组词在线组词“杀”字组词的词语 找到用“杀”字组词的词语有581个,其中“杀”字在开头的词语有171个,“杀”字在中间的词语有110个,“杀”字在结尾的词语有110个。 “杀”字开头的词语 杀菌杀戮杀青杀伤杀机杀气杀毒杀坏杀矢杀药杀节杀材杀礼杀止杀哀杀定杀获杀跨杀内杀殉杀着杀缝杀码杀损杀灭杀合杀伐杀决杀收杀缚http://www.jianfanti.com/zuci/zcxxvb.html
15.杀的艺术字杀头像图片杀的笔顺杀字组词杀笔顺分步演示图(一笔一画写杀字) 杀的读音 杀有1种读音 杀是单音字杀shā 杀部首 杀笔画数 杀繁体字 杀真笔字 杀笔顺ノ丶一丨ノ丶杀读音shā杀部首木杀笔画数6杀五笔编码QSU杀郑码编码OSF杀仓颉编码KD杀四角编码40904Unicode编码U+6740杀的繁体字殺杀的真笔字殺杀火星文字摋 杀组词(2个字) 七杀三杀http://www.yishuzi.com/font/236496.htm
16.杀的拼音杀的拼音是什么杀怎么读读音部首杀的拼音杀字共有1个读音:shā杀的拼音: shā 杀的部首: 木 杀的笔画: 6 杀怎么读: 杀的结构: 上下结构 五行属性: 水杀的基础释义杀怎么读: 杀,读音为:shā,偏旁部首:木(木字旁),上下结构,共6画。 杀的意思: 杀shā (1) 动词 使人或动物失去生命;弄死 组词:杀鸡|杀敌 (2) 动词 战斗组词:杀http://zidian.gjcha.com/6740__pinyin.html
17.杀怎么读杀的读音杀怎么念拼音部首杀字共有1个读音:shā 杀的拼音: shā 杀的部首: 朩 杀的笔画: 6 杀怎么读: 粤语读音: 五行属性: 水 『杀』基本释义 杀怎么读: 杀,汉语文字,读音为:shā,偏旁部首:朩(),上下结构,共6画。 杀的意思: (1)使人或动物失去生命:杀生。杀敌。杀鸡取卵。杀一儆百。(2)战斗,搏斗:杀出重围。(3)消减:https://zidian.bi0.cn/6740__pinyin.html
18.杀组词怎么用杀字组词语组词大全杀场 杀虫剂 杀敌致果 杀地 杀定 杀毒 杀断 杀剁 杀伐 杀伐决断 杀风 杀风景 杀缝 杀父之仇 杀富济贫 杀缚 因篇幅关系,杀字在开头的组词只列出前 60 个 杀字中间组词 杀字结尾组词 因篇幅关系,杀字在结尾的组词只列出前 60 个 杀的成语http://zuci.customsnews.cn/g5qaip28.html
19.快3彩票app免费下载最新版正式版快3彩票app免费下载最新版看到南方巨兽龙、风神翼龙,甚至体型庞大的雷龙,目前已有100多种形态各异的生物,而这些均是基于真实的史料,将“侏罗纪时代”栩栩如生地还原在我们眼前。 阅读并同意条款 在注册过程中,快3彩票app免费下载最新版会提供使用条款和规定供您阅读。这些条款包括平台的使用规范、隐私政策等内容。在注http://www.rtw.cn/so/%E6%9D%80.html
20.杀组词有哪些杀的组词轻松自动在线组词 杀组词查询shā 1、shā rén fàn:(1)杀了人的人 2、zhé shā:(1)指因享受过分而折福折寿(迷信),也用来表示承受不起 3、wǔ shā:指墨、劓、剕、宫、大辟五刑。犹五行。 4、jiǎo shā:谓假托君命以杀人。 5、léng shā:击毙。 https://m.hao86.com/zuci/6740_0_10.html
21.杀组词,杀组成语杀 结尾组词: 妨杀 笑杀 喊杀 格杀 夹杀 减杀 大杀 按杀 毒杀 追杀 虐杀 捕杀 斫杀 诛杀 自杀 误杀 谋杀 鴆杀 鸩杀 屠杀 残杀 忒杀 幽杀 掩杀 牲杀 肃杀 收杀 掠杀 猛杀 抹杀 扑杀 双杀 射杀 情杀 枪杀 厮杀 噍杀 亏杀 劫杀 扼杀 逼杀 剿杀 坑杀 烂杀 故杀 打杀 苦杀 砍杀 绞杀 拉杀 https://wap.chacihai.com/zuci/9812.html
22.杀字组词杀字怎么组词杀的词语有哪些因篇幅关系,杀的组词只列出前 200 个词语词性 拟声词 代词 动词 名词 形容词 副词 量词 介词 连词 数量词 数词 助词 疑问词 成语 古诗文 词语组合 生肖 四季 数字 动物 植物 颜色 方位 味道 自然 身体 器具 组词 词语组词 AA式 ABCC式 AABB式 AABC式 ABB式 ABAC式 AAB式 ABCB式 ABBC式 ABAB式 ABCAhttp://cidian.shanxijianzhuzizhi.com/zuci/400/
23.杀的成语与组词,杀组词详解四字成语解释及历史典故人不杀眼眨 杀人不眨眼拼音 shā rén bú zhǎ yǎn 杀人不眨眼的意思 本来是禅宗用语。杀人连眼睛都不眨一下。形容嗜杀成性;极端的暴虐凶残。结构:五字成语 杀人不眨眼造句或示例 杨林是个杀人不眨眼的魔头,见了不觉毛发直竖,身子寒抖不定。(清陈 http://chengyudiangu.cn/tags.php?/%E6%9D%80/2/
24.杀的多音字组词有哪些杀的多音字怎么组词是什么读音“杀” 字共有 3 个读音: 【shài】 【shā】 【shà】 读音为【shài】 杀的多音字怎么组词 汉字 杀 拼音 shài 解释 名词 等差。《礼记.文王世子》:「其族食世降一等,亲亲之杀也。」汉.郑玄.注:「杀,差也。」动词 减、削。《周礼.地官.廪人》:「若食不能人二釜,则令邦移民就谷,诏王杀邦用。http://www.cihai123.com/duoyinzizuci/sha3.html
25.杀的拼音和组词和部首知识分享拼音教学汉语拼音杀的拼音和组词和部首2021-11-30 01:11:47 你个熊脑袋 举报 0 分享至 0:00 / 0:00 速度 洗脑循环 Error: Hls is not supported. 视频加载失败 你个熊脑袋 883粉丝 娱乐源于生活始与生活 00:12 李静年轻时的照片被公布杨澜认不出李响却想娶回家太漂亮了 00:09 故事不长也不难讲 00:12 https://www.163.com/v/video/VMP35JIR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