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文言文(15篇)

在日常的学习中,大家都背过文言文,肯定对文言文很熟悉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为了让更多人学习到文言文的精华,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文言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逾(yú)

动词。

①翻越,越过。如: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石壕吏》)

②超过,越过。如:逾时,楼渐进,可见其顶(《山市》)

阴(yīn)

(1)名词。

①山的`北面,河流的南面。如: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

②阴影,树荫。如: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

(2)形容词。

①日月没有光亮,阴暗。如: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阳楼记》)

②寒冷,阴冷。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岳阳楼记》)

引(yǐn)

①延长,伸长。如: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三峡》)

②引用。如: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③拉。如: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

远(yuǎn)

偏远的地方。如: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2)动词。

疏远,不亲近。如: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3)形容词。

①差别大。如: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伤仲永》)

②长远,深渊。如: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再(zài)

(1)数词。

①两次(顿)。如: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送东阳马生序》)

②第二次。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2)副词。

再次,又,表示多次重复或继续。如: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活板》)

造(zào)

大自然。如: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望岳》)

①建造,制造。如: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公输》)

②至,到。如:造饮辄尽,期在必醉(《五柳先生传》)

朝(zhāo)

名词。

早晨。

如:a.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三峡》)

b.朝晖夕阳,气象万千(《岳阳楼记》)

c.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醉翁亭记》)

知(zhī)

读zhì,同“智”,智慧,聪明。如: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①了解。如: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②知道,懂得。如:臣诚知不如徐公美(《五柳先生传》)

③读zhì,记忆,记住。如:子曰:“由!诲女知之乎!”(《论语为政》)

直(zhí)

同“值”,价值。如:手把文书口称敕,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

不弯曲,与“曲”相对。如: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

(3)副词。

①径直,一直。如: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与朱元思书》)

②却,竟然。如: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题临安邸》)

致(zhì)

①招引,招纳,招致。如: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隆中对》)

②传达,表达。如:听妇前致词(《石壕吏》)

③获得,得到,取得。如: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1—3题。

⑴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⑵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天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粗的字词。

张()目对()日

明()察秋毫()

项()为之强()

徐()喷以()烟

2、翻译下列句子。

⑴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中。

⑶果如鹤唳云端,为之依然称快。

3、解释下列句中“之”字的含义。

物外之()趣

心之()所向

昂首观之()

为之()怡然称快

参考答案:

1、张开;对着,向着;清楚;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羽毛;脖子同“僵”,僵硬慢慢用

2、⑴看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

⑵夏天蚊子的叫声像雷声一样,我私下把它比作一群白鹤在空中飞舞。

⑶果然像一群白鹤在云中鸣叫,我为此感到很高兴。(意对即可)

3、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它;此,这

教学目标:

1、能读通课文,理解课文意思。背诵课文。

2、能了解古今语言的区别,能根据课后的注释理解课文。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对文言文产生浓厚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

2.教学难点是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奕》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出示常见的文言警句(投影片):

三人行,必有我师。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些警句,再把你理解的意思讲一讲。

2.跟我们平时所用的书面语言比较一下,这些警句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总结出文言文的一般特点:有些字与现代的读音、意义不同;言简意赅,语意深远……)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今天我们学习的《学弈》这篇文言文,仅有5句话,70个字,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其中蕴含着警示世人的道理。

二、读通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1.师范读课文(能有声有色背诵更好),也可读两遍。

2.总结老师读文言文的特点:一是速度比较慢,二是句中停顿较多。

3.学生小声跟老师读两遍。

4.学生自由练读,读通为止。

5.学生边读边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句话。

6.讨论交流。(只要能说出每句话的大致意思就行。)

三、读熟课文,读懂故事

1.学生自由反复诵读,重点指导读好“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前一句读出疑问的语气,后一句读出肯定的语气。

2.再联系前后句子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

3.同座互相说说故事的内容。

四、读书明理

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总结出一个什么道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总结。)

2.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联系实际谈谈,目的是进一步认识专心致志对待学习、工作的重要性。)

五、练习背诵

六、课后扩展

教师把以前学过的“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等文言成语故事,印发给学生,练习读文言文,还可以试着背诵一篇。

七、布置作业:

1、(书面作业)抄写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意思;

2、(表演作业)分小组、分角色,演课本剧;

3、(搜集作业)搜集文言文形式的成语故事:揠苗助长、守株待兔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两小儿辩日

一、提示课题

1、今天学习第30课《两小儿辩日》(齐读课题)

2、学生汇报预习收获。

3、根据学生汇报,补充有关知识。

二、展示目标

我们已经学过文言文《对弈》,你能结合学习文言文的体会和本课要求,说说这篇课文我们该完成些学习任务(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明确重点学习任务)

三、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初读课文。

2、学生谈课文大意。(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将学生意见分歧较大的词句写在黑板上)

3、质疑:在预习过程中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二)小组交流

1、重点理解分歧较大的词句以及不懂的问题。

2、小组内质疑、释疑。

(三)汇报讨论,交流情况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用或联系旧知识等方法理解重点词句,突破教学重、难点。

(1)住关键词理解句意。

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中“以”、“去”各是什么意思你能把它们的解释放在句中说这名话的意思吗

(2)联系旧知识理解词意。

(3)古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理解词意。

如“孰为汝多知”中“为”在这两课的注释中有“说”、“是”等意思,它们用在这儿恰当吗想想现在“为”一般可组哪些词,它在这句话中是什么意思

同样的,“知”可以变成什么词(此外,“问其故”可补充主语孔子;“车盖、盘盂”不必照注释说,可直接说名称┅┅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只要解释清楚、通顺,可创造地采用多种方法理解词句。)

(四)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同桌互说。

4、指名说。

5、集体评说。

6、想一想:这两个小孩争的是什么问题,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7、引导学生理解两个小孩是根据不同的感觉说明地面距离太阳的远近。

8、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吗(引发学生争辩,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9、刚才你们已经深入理解了内容,你们能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吗(学生运动自由组合表演,在表演过程中指导学生把两个孩子说话的语气表演出来。)

10、大家再读读这篇课文,看谁能把两个孩子说话的语气给读出来,齐读课文。

(五)自学方法,背诵课文

1、理解课文结构,即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2、自己背诵课文,比比谁背得快,背得巧。

3、指名背诵,说方法。

4、集体背诵。

5、总结全文。

重点总结同学们在学习文言文时所用方法,充分肯定学生见解,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查阅有关资料,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

3、向学生推荐阅读《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

板书设计:

日初盘盂

日初远日中车盖

孔子不能决也孰为汝多知乎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

语文文言文阅读技巧

第一步

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

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学生应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

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第四步

“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也太不聪明了。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主语)。”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

怎样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

基本原则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

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用“非”、“乃”、“悉”、“为”、“则”等,表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也有用“是”表判断的)、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介宾短语)、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借助于被动词,如“被”、“于”、“为……所……”表示被动;不借助被动词,而在句子意念上表示被动)。

第三,要掌握文言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翻译文言句子是考试的难点,也是重点。

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

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留、补、删、换、调。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

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与长子受之

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①,不待远离膝下②,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你在家汩③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④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⑤故旧耶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无忝尔⑥所生!”在此一行,千万努力。

导读:朱熹教子珍惜学习机会,对儿子的良苦用心清楚可见;语重心长,发人深醒。

注释:①义理:指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②膝下:借指父母。③汩(g):搅乱,扰乱。④伎俩:原指不正当的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⑤乡党:乡里、家乡的人。⑥无忝(tin):不要辱没。忝,辱。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在家足可读书作文()2.汝既不能如此()3.然今遣汝者()4.汝若到彼()5.则吾犹可望()6.不然,则徒劳费()

二、辨析下列短语中的“故”字,选出正确的意义

A.所以,因此B.故意C.老朋友D.旧有的,原来的

1.力改故习()2.故令汝一行()

3.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故旧耶()4.故弄玄虚()

三、写出“然今遣汝”的原因。(用文中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B.批评儿子不求上进,学业无成。

C.希望儿子改掉旧习,发愤学习,有所作为。

D.想让儿子摆脱家庭,改变学习环境。

五、文中“奋然勇为”之义为________________.

【参考译文和答案】

一、1.足够、充分2.既然3.打发,让……走4.从师的地方5.希望。6.这样

二、1.D2.A3.C4.B

三、恐你在家汩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

四、C

五、奋发图强,有所作为。

文言文在高中生的语文学习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进行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的教学策略研究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重大的影响意义。在文言文的学习与授课中,改善教学策略,引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成为高中语文教学值得思考的课题。

一、引导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功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进行高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功课。教师在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的时候,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将任务进行合理的分配,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对工具书的使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让学生自主地进行预习,在预习的过程中将课本中遇到的难点进行解答,让学生独立地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

二、借助多媒体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三、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1.字形趣味教学对比翻译

在汉字的学习中,有绝大部分的汉字都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字的形式中隐藏着字的意思,例如,“从”“即”等字。所以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古代字与现代字的对比探索汉字的意义,此类教学法不仅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可以帮助学生降低学习文言文的难度,给学生的`学习带来积极的作用。在平时的课堂测试或者考试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错译进行分析,与正确的翻译进行对比,通过讨论与学习使学生的翻译水平得到提升。

2.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与学习

四、教学中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一、认真审读,整体感知鉴赏诗歌。

首先应读懂诗歌,力求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内容、主旨、情感倾向。这当然要从诗的文字符号入手,在文本上下一番苦功,反复咀嚼,但一些提示性的信息,如标题、作者、注释等也是不可忽视的。

二、合理想像,感悟意境

鉴赏古诗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意境。所谓意境就是诗人的主观情意与诗中描绘的图景相融合而形成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品味诗歌的意境,离不开想像。鉴赏诗歌应抓住具体的意象,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像去补充、拓展、丰富诗歌的意境。

三、吟咏推敲,品味语言

诗贵含蓄。由于诗歌要用极小的篇幅容纳丰富的`意蕴,所以,与其它文学作品的语言相比,诗歌语言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鉴赏诗歌,如果对诗歌的语言意思不了解,就很难把握作者的情感。品味语言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其次,品味变化了的句式。诗歌为了格律的需要,给读者留下艺术想像的空间,不仅改变词性,还常常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品味语言,还需将这些诗句还原,把握诗意诗情。如“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秋兴八首》)读起来不知所云,但实际上是运用了倒装,正常的语序应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倒装的目的只是要强调“香稻”、“碧梧”,通过稻粒的富足、梧叶的茂盛来反映盛世气象。

第三,品味修辞技巧。弄清修辞手法及其所指的具体形象,把握表达效果,有助于正确把握诗句的深刻内涵。如20xx年高考浙江卷第16题“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杨万里《暮热游荷池》)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的娇羞之态,表露了诗人的怜爱喜悦之情。

四、明辨技法,赏析妙处

古典诗歌常通过各种表达技巧的运用曲折而艺术的抒情言志。鉴赏诗歌,也应从整体着眼,立足主旨,赏析表达技巧运用的妙处。如20xx年高考全国卷Ⅱ鉴赏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在把握了诗人冬至夜客居邯郸驿站时思念家乡亲人的情感后,就很容易理解“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了。这两句诗是诗人想像夜深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议论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从而将自己对家人的深切思念表达得含蓄而深沉。

【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李传鹏

【乙】蔡洪赴洛,洛中人问曰:“幕府初开,群公辟命①,求英奇于仄陋②,采贤俊于岩穴③。君吴、楚之士,亡国之余④,有何异才而应斯举?”蔡答曰:“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⑤;盈握之璧⑥,不必采于昆仑之山。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圣贤所出,何必常处⑦。昔武王伐纣,迁顽民于洛邑,得无诸君是其苗裔⑧乎?”(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辟命:征兆、任命。②仄陋:指地位底下的人。③岩穴:指隐士。④亡国之余:亡国的遗民。蔡洪为三国时吾人,魏灭吴,所以这样说。⑤孟津之河:黄河。⑥盈握之璧:一手握不过来的美玉。⑦何必常处:何必一定产生在固定的地方呢?⑧苗裔:后裔、后代。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李传鹏

16.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1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D)

A.每自比于管仲。采贤俊于岩穴。

B.先主器之。君吴、楚之士。

C.而智术浅短。有何异才而应斯举。

D.将军岂愿见之乎。得无诸君是其苗裔乎?

18.解释句中加点词。

⑴凡三往,乃见。(总共)⑵先主遂诣亮。(拜访)

⑶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⑷昔武王伐纣。(讨伐,征讨)

19.翻译【甲】文中画线句。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这个人值得登门拜访,不应该委屈他前来。将军应该屈尊亲自前去拜访。

20.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B)

A.【甲】文在诸葛亮出场之前,先对其进行了侧门描写。

B.“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用了对比的写法,就像《陋室铭》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C.“诸葛孔明者,卧龙也。”是一个判断句。

D.“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21.刘备为求贤而三顾茅庐(填一成语),由此可知,在对才人的认知上他与蔡洪是有共识的。蔡洪的主要观点是英雄不问出处(或“圣贤所出,何必常处?”)。由此我们进一步想到了瞬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还有“举于海”的孙叔敖,“举于市”的百里奚。

《滕王阁序》王勃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心;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一、原文

苏秦谓齐王曰齐秦立为两帝王以天下为尊秦乎且尊齐乎?王曰:尊秦。释帝,则天下爱齐乎?且爱秦乎?王曰:爱齐而憎秦。两帝立,约伐赵,孰与伐宋之利也?对曰:夫约然与秦为帝,而天下独尊秦而轻齐;齐释帝,则天下爱齐而憎秦;代赵,不如伐宋之利。故臣愿王明释帝以就天下,倍约傧秦,勿使争重,而王以其间举宋。夫有宋,则卫之阳城危;有淮北,则楚之东国危;有济西,则赵之河东危;有阴、平陆,则梁门不启。故释帝而贰之以伐宋之事,则国重而名尊,燕、楚以形服,天下不敢不听,此汤、武之举也!敬秦以为名,而后使天下憎之,此所谓以卑易尊者也。愿王之熟虑之也!

注释:帝:帝号

【小题1】解释加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则梁门不启()(2)愿王之熟虑之也()

【小题2】请你试着读一读下列句子,看哪些字的后面需要加上标点符号,在相应的位置上用/线标示出来。(3分)

苏秦谓齐王曰齐秦立为两帝王以天下为尊秦乎且尊齐乎

【小题3】苏秦要齐王放弃帝号的理由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2分)

【小题4】本文出自《战国策》,由于齐王听信了苏秦的话,最终造成了五国伐齐,由此,你得到了什么启示?(3分)

二、答案

【小题1】(1)打开(2)仔细

【小题2】苏秦谓齐王曰/齐秦立为两帝/王以天下为尊秦乎/且尊齐乎

【小题3】夫约然与秦为帝,而天下独尊秦而轻齐;齐释帝,则天下爱齐而憎秦;代赵,不如伐宋之利。

【小题4】我们做事不要好大喜功,贪婪愚蠢,见利忘害

三、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启与现代汉语的意思一样,根据语境可推断出来。熟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有学过,译为仔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对于课外文言文中的字词,其一是产生联想,想一想课内文言文中该字词的意思,并判断一下是否相同。其二是根据语境去推断。

【小题2】试题分析:要断句,首先要把它的意思大致理解一下,本句的意思是苏秦对齐王说:齐国和秦国都建立了帝号,大王认为诸侯将尊重秦国还是尊重齐国呢?。根据意思,本句的停顿应是苏秦谓齐王曰/齐秦立为两帝/王以天下为尊秦乎/且尊齐乎。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曲的理解和诵读能力。

点评:给文言语句标出停顿,其实是把几个句子断开。所以要注意其整体特点和语段的意思,画出合适的.停顿。当然,句子意思不能改变,语意要完整。

【小题3】试题分析:苏秦要齐王放弃帝号的理由,在原文中有明显的语言标志,故臣愿王明释帝以就天下句中的故是所以的意思,表明前面的语句即是臣愿王明释帝以就天下的理由,即本题的答案所在。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点评:对于要求用原文回答的题目,一定要在理解原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文中的标志性语句,从文中提取出切题的答案。

【小题4】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可知,由于齐王听信了苏秦的话,最终造成了五国伐齐。根据对原文的理解可知,齐王听信苏秦之话的根本目的在于国重而名尊天下不敢不听,却没有想到会出现五国伐齐的被动局面。因此本文告诫我们:做事不要过于贪婪,更不能见利忘害,这样只会陷自己于困境。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阅读本文内容,回答下面试题:

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②。金陵为明之留都③,社稷百官皆在④;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其士女之问桃叶渡⑤、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⑥。梨园以技鸣者,无论数十辈⑦,而其最著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

一日,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⑧,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⑨,与夫妖姬静女⑩,莫不毕集(11)。列兴化于东肆(12),华林于西肆,两肆皆奏《鸣凤》所谓椒山先生者(13)。迨半奏(14),引商刻羽(15),抗坠疾徐(16),并称善也。当两相国论河套(17),而西肆之为严嵩相国者曰李伶,东肆则马伶。坐客乃西顾而叹(18),或

大呼命酒,或移座更近之,首不复东(19)。未几更进(20),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21)。

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也。既去(22),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23),乃竟辍其技不奏(24),而华林部独著。

去后且三年(25),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26),请于新安贾曰:“今日幸为开宴(27),招前日宾客,愿与华林部更奏《鸣凤》(28),奉一日欢。”既奏,已而论河套(29),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30)。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31)。

其夜,华林部过马伶曰(32):“子(33),天下之善技也,然无以易李伶(34)。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35),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36)”马伶曰:“固然(37),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即又不肯授我。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38),严相国俦也(39)。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40),久乃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41)。

马伶名锦,字云将,其先西域人(42),当时犹称马回回云。

侯方域曰: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夫其以李伶为绝技,无所于求(43),乃走事昆山(44),见昆山犹之见分宜也;以分宜教分宜(45),安得不工哉!呜乎!耻其技之不若(46),而去数千里为卒三年,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尔(47)。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耶(48)

一、选择题

1.本文是一篇()

A.人物传记

B.叙事散文

C.抒情散文

D.说理散文

【答案】A

2.下列句子中,运用侧面描写渲染演出效果的是()

A.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

B.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进之

C.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

D.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

【答案】B

3.本文在记叙马伶与李伶第二次较量时所用的方法是()

A.顺叙

B.倒叙

C.插叙

D.分叙

二、填空题

1.侯方域,字__________,是__________时期人。

【答案】朝宗;明末清初

2.《壮悔堂文集》的作者是__________。

【答案】侯方域

3.《马伶传》是一篇__________。

【答案】人物传记

4.“今相国昆山顾秉谦,严相国俦也”的'意思是__________。

【答案】权奸顾秉谦和严嵩是一丘之貉。

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

竹林七贤中的王戎,是个抠门的人。抠门到什么程度呢他家有好李子,要卖掉,心里想啊,别人要是把我这种子拿走了种该如何是好愁啊,晚上睡不着啊。后来他做了一件颇有毅力的`事情,把每一个李子的果核都抠出来留着了。这下睡得着觉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6—20题(15分)

王尊字子赣,涿郡高阳人也。少孤,归诸父,使牧羊泽中。尊窃学问,能史书。年十三,求为狱小吏。数岁,给事太守府,问诏书行事,尊无不对。太守奇之,除补书佐,署守属监狱。久之,尊称病去,事师郡文学官,治《尚书》《论语》,略通大义。复召署守属治狱,为郡决曹史。数岁,以令举幽州刺史从事。而太守察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数上书言便宜事,事下丞相御史。初元中,举直言,迁虢令,转守槐里,兼行美阳令事。

后上行幸雍,过虢,尊供张如法而办。以高弟擢为安定太守。到官,出教告属县曰:“令长丞尉奉法守城,为民父母,抑强扶弱,宣恩广泽,甚劳苦矣。太守以今日至府,愿诸君卿勉力正身以率下。”又出教敕掾功曹,“昔孔子治鲁,七日诛少正卯,今太守视事已一月矣,五官掾张辅怀虎狼之心,贪污不轨,一郡之钱尽入辅家,然适足以葬矣。丞戒之戒之!”辅系狱数日死。威震郡中,盗贼分散,入傍郡界。豪强多诛伤伏辜者。坐残贼免。起家,复为护羌将军转校尉,护送军粮委输。而羌人反,绝转道,兵数万围尊。尊以千余骑突羌贼。功未列上,坐擅离部署,会赦,免归家。涿郡太守徐明荐尊不宜久在闾巷,上以尊为郿令,迁益州刺史。先是,琅邪王的阳为益州刺史,行部至邛郲九折阪,叹曰:“奉先人遗体,奈何数乘此险!”后以病去。及尊为刺史,至其阪,问吏曰:“此非王的阳所畏道邪?”吏对曰:“是。”尊叱其驭曰:“驱之!王的阳为孝子,王尊为忠臣。”尊居部二岁,怀来徼外,蛮夷归附其威信。

迁东郡太守。久之,河水盛溢,泛浸瓠子金堤,老弱奔走,恐水大决为害。尊躬率吏民,投沉白马,祀水神河伯。尊亲执圭璧,使巫策祝,请以身填金堤,因止宿,庐居堤上。吏民数千万人争叩头求止尊,尊终不肯去。及水盛堤坏,吏民皆奔走,惟一主簿泣在尊旁,立不动。而水波稍却回还。吏民嘉壮尊之勇节。

16.下列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孤,归诸父诸:各B.治《尚书》、《论语》治:研究

C.后上行幸雍幸:有幸D.而水波稍却回还却:退

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尊窃学问,能史书B.威震郡中,盗贼分散

C.奉先人遗体,奈何数乘此险D.怀来徼外,蛮夷归附其威信

18.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而太守察尊廉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①以令举幽州刺史从事②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C.①因止宿,庐居堤上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①吏民嘉壮尊之勇节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19.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体现王尊“为忠臣”的一项是

①问诏书行事,尊无不对②数上书言便宜事

③尊供张如法而办④出教告属县曰:“为民父母,抑强扶弱,宣恩广泽”

⑤尊以千余骑奔突羌贼⑥尊躬率吏民,投沉白马

A.①②④B.②④⑤C.②③④D.①③⑥

2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尊担任书佐时,假说自己有病离职,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从师学习。

B.王尊仕途上几起几落,多次被人推荐任官是因为他有才华,是忠臣,业绩突出;多次被职是因为没依附权贵。

C.面对九折阪,王的阳认为作为孝子不应冒生命危险来爬阪,而王尊认为作为忠臣,就不应畏惧这九折阪。

D.当河水猛涨,面临决堤的时候,王尊能镇静自若,表现出一种与大堤共存亡的勇气。

21、翻译文言文语段中划线的句子(8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字形推断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百分之九十以上,其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

形旁从“钅(金)、木、氵(水)、灬(火)、土”者,词义与五行有关;

形旁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者词义与兵器有关;

“马、牛、羊、犭、鸟、虫”等与动物类有关;

“讠(言)、忄(心)”与心理有关;

“辶(辵)、彳(行)”等与行为有关;

“禾”与五谷关;“贝”与金钱关;“皿”与器具关;“宀”与房舍有关;

“阝”与地名关;“求”与毛皮关;“旨”与美味关;“隹(zhuī)”与鸟雀关;

“能”与熊罴关;“尸”与身体关;“女”与妇人关;“冖”与笼罩有关;

“系”与捆绑关;“纟”与丝织品有关;“攴(pū)”与敲击关;“歹”与死亡关;

“月”关肉;“页”关首;“自”关鼻;“目”关眼。

1、率以货窜名军伍中《段太尉逸事状》

财物(从贝化声,“贝”与钱财有关,字形分析法)

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伶官传序》

绳索

3、至七月,乃扶病入觐《谭嗣同传》

朝觐,拜见

二、字音推断

古代汉语中,语音和语义有一定的关系,我们可以运用声训原理(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则),当根据本字的`义项无法讲通时,可以借助声旁,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则,大胆逆推。

1、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景”用本义在此解释不通,借助读音推断其通“影”,名词作状语。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受”以“授”代之,则通,可推断为“受”通“授”。

三、组词推断

古汉语单音词占多数,一词多义的现象很普遍,确定一个多义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意义,可先把这个多义词素组成若干个双音词,然后用“代入法”把这些词放在具体语境中去体会,可以推断一些词语的意义。

1、太尉尽辞去《段太尉逸事状》

推辞去除

2、奈何欲以乱败郭氏《段太尉逸事状》

败坏

3、罪且及副元师《段太尉逸事状》

涉及,牵连

四、修辞推断

古人行文,好用整齐句式。这类句式一般上下句结构整齐,相对应的词语往往词性相同,意义相近或相反。即利用上下文中并列、对偶、同义复用等修辞,来推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意义。

1、并列

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2、对偶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3、同义复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师表》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五、语境推断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古已有之的阅读准则,对于一眼不能识别的文言实词,我们就必须结合具体语境,瞻前顾后,披文入理,依靠情节呼应和逻辑关系推断出其意义。

六、选项推断

借助题干所给的义项推断词义。

王敦初尚主,如厕,见漆箱盛乾枣,本以塞鼻,王谓厕上亦下果,食遂至尽。既还,婢擎金澡盘盛水,琉璃碗盛澡豆,因倒箸水中而饮之,谓是干饭。群婢莫不掩口而笑之。

权臣王敦刚和公主结婚的时候,就闹过这样的笑话。人贵族上厕所,怕臭,用枣子堵鼻孔,王敦不知道啊,还乐呵,上个厕所还有果子吃,结果把人枣子吃完了。出来,侍女端着装水的金澡盘和装澡豆的`琉璃碗让他洗手,这澡豆,就跟我们今天用的香皂一样,可王敦没见过啊,以为是吃的,倒进水里搅合搅合吃了,还以为是干粮。

THE END
1.粮怎么读粮组词粮的解释读音笔顺拼音笔画汉字粮 拼音 liáng 怎么读 部首米(左右结构) 笔画数13 五行火 笔顺 粮的意思解释 粮是什么意思《汉语字典版》 「粮」 拼音:[liáng] 怎么读: 1. 可吃的谷类、豆类等。【组词】粮食。粮仓。粮荒。弹尽粮绝。 2. 作为农业税的粮食。【组词】公粮。钱粮。 粮是什么意思《国语字典版》 「粮」 拼音https://zidian.bi0.cn/7CAE__hanyu.html
2.食粮造句3、洗簌器具不乱用,买菜购物戴口罩。出门自带喝水杯,集体餐饮消毒碗。疾控中心常检验,烟酒不沾肝舒安。蚊虫苍蝇消灭掉,杂食粮蔬身体康。愿你远离肝炎。 4、不知什么东西在使他从陈腐的学说里摄取精神食粮,仿佛他那壮硕的体格的唯我主义已经不再能滋养他那颗唯我独尊的心了。 https://www.hao86.com/zaoju_view_9ab00d43ac9ab00d/
3.一词一世界讲物说词话历史之“五谷”(第一期)潍博资讯一词一世界 | 讲物说词话历史之“五谷”(第一期) 一些耳熟能详的词汇 竟然有意想不到的来源 追光少年团线上带你追溯字词本源 品鉴国家宝藏! 点击链接收听音频:追光主播:马菲悦——一万年前有了耕 中耕除草,不稂不莠 “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今天,当形容一些人不爱劳动又缺少农业常识时,我们往往爱说“四体http://www.wfsbwg.com/content/?4668.html
4.糧糧拼音糧怎么读糧部首糧意思liáng ㄌㄧㄤˊ◎见“粮”。 八字精批 八字合婚 八字起名 八字财运 2025运势 测终身运 姓名详批 结婚吉日 您的姓名: 您的性别: 男女 出生日期: 立即测算 糧的诗句 更多> 自今以始大岂美,行旅不用齐餱糧。 -- 绍兴朝会十三首 · 未知 · 未知 糧http://zidian.q821.com/%E7%B3%A7_zi/
5.饭店里的腌萝卜为啥那么好吃?看完你也能学会,酸辣脆爽,放一播放出现小问题,请 刷新 尝试 0 收藏 分享 0次播放 饭店里的腌萝卜为啥那么好吃?看完你也能学会,酸辣脆爽,放一 粮虏嘉忧扰 发布时间:1分钟前 关注 发表评论 发表 相关推荐 自动播放 加载中,请稍后 设为首页?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意见反馈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01号https://quanmin.baidu.com/sv?source=share-h5&pd=qm_share_search&vid=4772319479865889986
6.粮组词粮字可以怎么组词能组什么词粮的基础释义粮怎么读: 粮,读音为:liáng,偏旁部首:米(米字旁),左右结构,共13画。 粮的意思: 粮liáng (1) 名词 粮食组词:五谷杂粮|干粮仓|广积粮|粮店 (2) 名词 作为税的粮 组词:钱粮|公粮|完粮 上一篇:蚯字组词 下一篇:鞔字组词粮字组词http://zidian.gjcha.com/7CAE__zuci.html
7.粮字可以组什么词1、寅吃卯粮。释义:比喻经济困难,收入不够支出,预先支用了以后的进项,入不敷出。2、粮尽弹绝。释义:在作战中弹药用完,粮食断绝。指无法继续作战的危险处境。3、兵粮精足。释义:兵士精壮,粮草充足。形容军https://m.tianqiyubao4.com/news_3043984.shtml
8.粮组词,粮在开头能组哪些词粮中间的能组哪些词粮在结尾组词有粮运 粮栈 粮站 粮仗 粮饷 粮械 粮饩 粮糒 粮料 粮廪 粮秣 粮农 粮票 粮石 粮食 粮仓 粮涂 粮草 粮长 粮串 粮道 粮重 粮子 粮台 粮库 粮馈 粮糗 粮荒 粮户 粮斛 粮店 粮斛院 粮料使 粮料院 粮食作物 粮多草广 粮尽援绝 粮在中间能组哪些词?(粮在中间的词语大全) https://www.netshop168.com/article-114135.html
9.粮字可以组什么词粮字可以组什么词看清人心 精选回答 1、寅吃卯粮。 释义:比喻经济困难,收入不够支出,预先支用了以后的进项,入不敷出。 2、粮尽弹绝。 释义:在作战中弹药用完,粮食断绝。指无法继续作战的危险处境。 3、兵粮精足。 释义:兵士精壮,粮草充足。形容军力强盛,战备充分。 4、积草屯粮。 释义:储存粮食和草料,https://edu.iask.sina.com.cn/jy/gMYvvcuVAp.html
10.粮组词粮可以组哪些词组词粮常用组词:【军粮】、【口粮】、【粮仓】、【钱粮】、【粮食】、【缺粮】、【断粮】。 【粮】字开头能组哪些词 粮仓 粮单 粮食作物 粮栈 粮长 粮食平准基金 粮作 粮草 粮户 粮道 粮税 粮不继日 粮寡兵微 粮秣 粮食 粮饷 粮站 粮车 粮船 https://www.zcdian.com/zuci/w9ofjt.html
11.粮组词大全粮 拼音 liáng 解释 名词 谷类食物。【组词】:「乾粮」、「杂粮」。《周礼.地官.廪人》:「凡邦有会同师役之事,则治其粮与 要了解更多,可以查看 【粮怎么读,字义】 文章发到手机:微信QQ好友QQ空间新浪微博复制网址有道云笔记印象笔记一键分享http://www.cihai123.com/xiaoxuezuci/liang5.html
12.粮组词粮字怎么组词可以组什么词「粮」字怎么组词 粮 读音 [liáng] 英语 grain 笔画数 18画 部首 米 意思 名词 谷类食物。【组词】:「乾粮」、「杂【查看粮字意思】 「粮」字开头的词语 粮料使 粮饩 粮胥 粮料院 粮料 粮涂 粮长制 粮仓 粮户 粮囤 粮台 粮串 粮械http://www.yuwenke.com/zuci/liang20.html
13.粮汉字释义拼音笔画笔顺粮组词语4个字 馈贫之粮[kuì pín zhī liáng] 馈贫之粮[/v/普通动词] 粮尽援[liáng jìn yuán jué] 粮尽援[/v/普通动词] 粮多草广[liáng duō cǎo guǎng] 粮多草广[/v/普通动词] 兵精粮足[bīng jīng liáng zú] 兵精粮足[/a/形容词] 寅支卯粮[yín zhī mǎo liáng] 寅支卯https://www.xiediantong.net/zidian/0f3947e75c34c6ed/
14.启封故园这四组词语就是对朱仙镇历史的高度概括, 是朱仙镇的四张名片, 分别反映了朱仙镇的漕运盛况、豫剧起源、木板年画和岳飞的朱仙镇大捷。 四面牌坊周围的是几面精美的砖雕、石雕照壁, 每一面照壁上都雕刻着一幅经典的木板年画的代表作, 故事人物栩栩如生。 https://www.meipian.cn/29cqepeo
15.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炮烙寅吃卯粮籍贯A.炮烙、寅吃卯粮、籍贯、义愤填膺 B.伶俐、挺而走险、债券、措手不及 C.顶撞、顾影自怜、迅捷、试目以待 D.尚飨、流言蜚语、师付、秘而不宣请仔细审题,看清楚题目要求,认真作答!正确答案 验证码: 查看正确答案试题解析 “挺”“试”“付”分别应为“铤”“拭”“傅”。 标签:下列以下各组词语没https://www.ggtiku.com/wtk/111377/3088849.html
16.“赢”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赢是能组什么四字词语中国文化以上就是高考网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赢”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赢是能组什么四字词语问题,想要了解的更多关于《“赢”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赢是能组什么四字词语》相关文章,请继续关注高考网! 文章《“赢”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赢是能组什么四字词语》整理和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只是出于对https://www.027art.com/gaokao/HTML/11906314.html
17.珍惜粮食诗词专辑临江仙?惜粮 王亚杰 八亩薄田如至宝,精耕细作年年。 忙中成长苦中甜。 艰辛惜饱暖,忧乐总增删。 春种夏耘秋入廪,方得老少心安。 清香一碗解饥寒。 莫言粳米小,粒粒似珍丸。 === 惜粮有感两首(新韵) 刘星河(一然) 一 五谷丰登虽靠天,汗滴禾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9184381
18.政治关键词统购统销生活中曾离不开的那些票证是咋回事?今天的政治关键词是“统购统销”。 什么是统购统销? 统购统销制度在我国实行了40年,从1953年开始到1993年结束。2018年1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说:“粮票、布票、肉票、鱼票、油票、豆腐票、副食本、工业券等百姓生活曾经离不开的票证已经进入了历史博物馆,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生活https://www.sssa.org.cn/mtbd/680850.htm
19.粮食的解释粮食的意思汉典“粮食”词语的解释[grain;food;cereals]古时行道曰粮,止居曰食。后亦通称供食用的谷类、豆类和薯类等原粮和成品粮。供食用的谷物、豆类和薯类的统称 --- ? 汉典 粮食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粮食(汉语词语) 粮食(grain)是指烹饪食品中各种植物种子总称,又称为“谷物”,含营养物质丰富,主要为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脂肪等。 https://www.zdic.net/hans/%E7%B2%AE%E9%A3%9F
20.项字在开头能组哪些词项字在开头能组哪些词 “项”字开头的组词:项圈、项领、项链、项髻、项羽、项目、项背、项王。“项”字结尾的组词:缺项、设项、多项、某项、条项、此项、事项、专项、拗项、几项、正项、款项、奖项、弱项、前项、存项、立项、长项、后项、两项、出项、一项。http://www.chusan.com/zhongkao/243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