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案例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学设计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

教学要求:

1.会认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断、楚、孤、帆”等13个字。

2.能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4.能正确默写《望天门山》。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

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田字格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赏图片,揭示课题。

1.导语: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大家看--(课件播放天门山图片)

2.师: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这就是位于安徽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又被叫做天门山,谁来说说自己看了这些图片之后有什么感受

3.师抽答。

4.大家都说了自己看了天门山的图片之后的感受,很多年前,诗人李白也去到了天门山,看到了这样的美景,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5.下面请大家齐读课题--《望天门山》(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导生字的读音。

3.全班齐读,分小组读,反馈读。

4.教师出示节奏划分,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及古诗的韵律。(课件出示)

三、逐句品读,理解诗意。

1.再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标示出不理解的字、词。(教师将诗句写在黑板上)

2.指名反馈:哪些字、词无法理解(天门:天门山。中断:从中间割断。至此回:到这里回旋。出:耸出来。孤帆:单独一只船。帆:船上的风帆,指代船。)

3.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图文结合,理解古诗的意思。(先抽同学逐句解释,再指导全诗一起说一说。)

诗文解释: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碧绿的江水到这里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四、再现画面,体会意境。

1.教师示范阅读,学生闭目想象。

2.指名反馈: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一句诗,一幅画)

3.感悟动词“断、开、流、回”的气势磅礴。

4.指导学生读出雄伟磅礴的气势。

5.教师:同学们,这首古诗,紧扣一个“望”字,通过对天门山两岸景色的描绘展示了祖国山河的壮丽雄伟,诗人借景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板书“雄伟秀丽、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6.配乐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指导书写“断、楚”。

2.教师总结:丽日照着江水,一叶轻舟在江上而行,驶过临江两岸的青山翠峰,这是一幅十分惬意和美好的图景。李白借助这些雄丽的景色,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以及自己豁达、宽阔的胸襟。

3.背诵并默写古诗。

4.为生字“断、楚、孤、帆”组词。

板书设计: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气势磅礴雄伟秀丽

青山—相对出

孤帆—日边来

山水相映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饮湖上初晴后雨》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训练学生自我感悟诗句意思的能力。

3.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4.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自然之美,语言文字之美,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播放古曲《春江花月夜》

2.激发想象:请同学们仔细聆听这首著名的曲子,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这使你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3.迁移导入:诗歌和音乐一样,它们的美需要我们用心去想象、感受、体会。提起这首诗的作者苏轼,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你愿意读读他的诗歌吗(学生可以朗读、背诵、或用歌唱等多种形式来汇报,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吟唱《水调歌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对苏轼的了解。)

4.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欣赏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师范读。

二、引导自学,学有所得。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学古诗的方法,再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学习。学生交流自己设计的学习方法。

2.教师推荐学法,(1)熟读中理解题意、诗意。(2)借助字典、资料来理解题意、词意,讲出重点词的意思。(3)由词到句串讲诗意。(4)熟读成诵。(5)提出疑问,合作解决。

3.学生自学、教师参加入学习小组中,适时引导。

4.学生进行自学汇报:教师在汇报环节中主要起到引领作用,使学生汇报有序进行。可以先朗诵古诗,然后汇报题意,再讲词意诗意。

教师提出认真听取他人汇报的要求:

(1)学会聆听,找出优点。(2)不足之处,加以补充。(3)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三、欣赏古诗,体会意境。

1.过渡:刚才我们初步通过学习这首古诗,了解这首诗的大意,但如果我们想领略其中的美,还远远不够,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2.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对好的方法要予以肯定。

3.教师提出诗歌审美三法:

第一法:读中感受诗歌韵律美。

第二法:想象中感受诗歌画面美。

第三法:用心体会诗歌意境美。

4.学生分组合作学习。

5.进行审美收获的汇报交流。

(1)学生汇报通过划停顿,标重读,来朗读诗歌感受到韵律美。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各种形式,来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2)学生汇报通过想象看到的美丽画面。教师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喜欢表达的同学说说这里的山、水、雨是怎么样的美丽。喜欢画画的同学来画画西湖晴雨时不同的景象,从而感受画面美。

(3)感受西湖的人性美。(课件出示:美女西施)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一下她的美,注意体会浓妆与淡妆两种不同风格的美,同时教师要渗透正确的审美思想,使学生从小树立起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诗人把西湖比做西子呢(课件展示:西湖晴天、雨天时两种不同的风光)

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联想,体会作者用西子的两种美丽来比喻西湖的晴雨不同之美,妙不可言。

(4)感悟意境,体会情感。

空蒙的山,闪动光影的水,迷蒙细雨构成了西湖的美,如果你置身其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样的意境呢,你想说些什么。

再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诗人的感受——饱含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这时可以适时补充:杭州是苏轼的第二故乡,他深受百姓爱戴,所以对西湖有着特殊的爱恋之情。

(5)有感情的配乐朗读。

四、课外延伸:朗读描写西湖的诗词。

五、师生互相交流学习的收获。

饮湖上初晴后雨

西湖晴:水——潋滟

雨:山——空蒙比西子(娇艳、迷人)

《望洞庭》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凭借课文插图或通过理解古诗大意;课外吟诵刘禹锡的其它古诗。

3.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想像这首诗描绘的优美景象,感受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洁和精美绝伦,背诵古诗。

理解词语“两相和”、“白银盘”和“青螺”,感悟诗境,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1.资料搜集:作者刘禹锡的生平,君山的传说。

2.电化教具:投影片、课文录音磁带。

3.实物准备:白盘子、青螺。

一、整体读,感知美。

1.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山青水秀,美不胜收。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追随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足迹,到湖南岳阳的洞庭湖走一走,看一看。

板书:望洞庭

2.指名说对刘禹锡和洞庭湖的了解。

刘禹锡,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人。刘禹锡工诗能文,兼擅书法。所著有《刘宾客集》。

洞庭湖,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绵延八百里,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读,整体感知美。

4.自己练读,达到正确、流利。

5.同位互相查读,力争人人过关。

二、理解读,洞察美。

1.导入:学习古诗,意在读出它的韵味,它的意境,读好古诗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2.学生各抒己见。

3.学生读诗,先说说能够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1)自由理解。

(2)小组内研讨。

(3)全班交流。

相:相互和:和谐镜:铜镜,比喻洞庭湖水面

镜未磨:未被磨拭过的铜镜

遥望:远望

重点研讨“镜未磨”:为什么把湖面比喻成未经磨拭的铜镜呢

引导学生想象:作者观察时恰逢晚间,在月光照映下,湖面迷迷蒙蒙,不是很清楚,而未经磨拭过的铜镜应该就是一种模糊的感觉。

4.凭借课文插图,叙说古诗大意。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发挥想象,大胆述说古诗意思。

(2)小组内练说,让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先说,其余同学做好补充。

(3)指名到台前看投影上的插图解说。

重点指导理解“白银盘里一青螺”:

教师演示:一个大白盘子里放着一颗青螺。让学生谈看到的感受。

质疑:诗中的“白银盘”是指什么“一青螺”又指什么再与课文插图对照,洞察艺术之美。

古诗大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5.练读,读出诗的韵味,感受诗的意境。

(1)自由练读,想象画面。

(2)同位赛读,欣赏插图。

(3)展示评读,美化诗境。

6.背诵古诗,水到渠成。

三、对比读,深化美。

1.投影映示:

望洞庭

潭面镜未磨,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光秋月和。湖光秋月两相和。

洞庭山水翠,遥望洞庭山水翠,

盘里一青螺。白银盘里一青螺。

2.对比读,比较内容的不同之处,说说原诗的精妙之处。

3.自由理解的基础上,同位交流。

4.指名汇报。(正因无风,湖面才会如此宁静、和谐;正因作者在远望洞庭的山山水水,君山才显得小巧玲珑;之所以是“白银盘”,正因是在皓月银辉下。)

5.再读原诗,深化美。

四、延伸读,升华美。

题君山

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

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

一螺青黛镜中心。

方干

曾于方外见麻姑,

闻说君山自古无。

元是昆仑山顶石,

海风吹落洞庭湖。

2.自由练读后,指名读。

3.师:自古君山的来历便充满神奇色彩,众说纷纭,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

4.指名讲述课前搜集的有关君山的传说。

相传在远古时代,洞庭湖中并没有岛。每当狂风大作、白浪滔天时,来往船只无处停靠,常被恶浪吞没,当地人民苦不堪言。这事引起了水下72位螺姑娘的同情。她们忍痛脱下身上的螺壳,结成一个个小岛,后来连在一起,就成了今天的君山。君山上的72峰,就是72位螺姑娘变成的。

五、多样作业,表现美。

1.写一写: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写下来。

2.画一画:把这首诗描绘的景色用多彩的画笔表现出来。

3.找一找:收集刘禹锡的其它诗作,与同学交流。

看到联想比喻

湖面镜未磨→把湖面比作铜镜

银盘→把湖面比作银盘

君山→青螺→把君山比作青螺热爱

教学反思:

关键词:网页设计与制作,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一、教学目标

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网站”的设计与制作,并在网上。在完成上述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会:

1)掌握网站开发流程

2)学会网页的设计和制作

4)通过开发网站的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5)通过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结协作能力,问题解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

二、学习内容分析

以下是本次学习活动的教学内容知识结构图,也是本课程的重点。它是对网页设计全过程的总结,也是最终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过程设计

1.项目名称:“心理健康教育网站”的设计与开发

2.项目负责人:学习委员张红梅

3.项目的提出:

大家阅读过学校的心理健康报吗?看过几期呢?你们只能看到这学期出版的心理健康报。咱们想一个办法让学生可以随时阅读任意一期的心理健康报。就是设计一个心理健康教育网站。通过这个网站,大家不仅能够查阅校报,还可以学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全校的师生可以给校辅导员留言。

4.教学活动过程

从学生设计网站的过程中反映出学生已经掌握了网站开发的流程,但是网页设计的基础知识中有一部分掌握的不太好。如:站点的建立,模板的使用,CSS样式表的定义等。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这些知识的学习。

在网站设计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解决。仍然有些没有解决的难题,需要进一步的解决:

(1)在模板的可编辑区域添加内容后,模板的不可编辑区域布局增加,使得表格中的内容和表格间距增大,重新修改模板也不能调整表格间距。

(2)使用了模板的网页中不能添加SPRY构件。

(3)如何解决层起始位置发生移动问题

五、总结

基于项目的学习内容呈现方式很适合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要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只是学生刚刚接触项目教学法,在制定项目计划时考虑不全面,不明确,造成后期的探究活动目标不明确,容易造成学习混乱。今后在教学中要加强练习项目教学的流程。

参考文献

[1]李龙.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415

一、教学设计思路

学生学习方式多以强调合作与交流的小组形式进行。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可以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统一的效果。该次教学采用围绕教学内容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以“汽车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故障诊断与维修”学习任务为驱动,通过创设独特的学习情景,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分析能力和沟通能力在内的各种职业能力,体现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特点。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活动反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思维过程,学会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境界。

二、教学资源分析

1.教材分析

选用的教材是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汽车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以及配合使用《THCEZX-1A型汽车整车电气系统实训考核装置技术手册》。

2.学情分析

3.教学环境分析

教学地点:汽车电控实训室。

教学设备:10台THCEZX-1A型汽车整车电气系统实训考核装置。

教学工具:X-431解码仪10台、汽车专用万用表10块、世达工具车10台、帕萨特全车电路图10册,理实一体化教室。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会使用解码仪读取故障码和数据流;会正确使用万用表在实训考核装置上检测帕萨特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各连接点的电压、电阻等参数;会对所测电压、电阻参数与正常参考电压及标准电阻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查找故障原因,确定故障点。

2.职业能力目标

通过帕萨特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检修过程,发展职业能力。通过“解读用户报修阅读电路图确定电路图中的测量点编制检测计划、准备工量具检测并进行故障分析实际修理交车验收”等实际工作流程体验,养成全程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小组成员进行探讨,借助教材、电路图、任务书来制订计划并加以实施,养成手脑并用、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3.情感目标

模拟接待客户流程,养成知文明,懂礼仪的现代客服理念。培养学生的安全文明意识。小组成员互相协作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增强团队意识。评价分步跟进,引导学生手脑并用、主动参与,养成“先思而后行”的习惯,灌输快乐修车理念。

四、教W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解码仪调取故障码及数据流,帕萨特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故障分析,帕萨特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原理解读及电路图应用分析,故障检测流程及实训检测与维修练习。

2.教学难点

电路图中电气元件或接插件插脚位置与实际车辆的对应查找及数据测量,电气故障的诊断思路及方法。

五、教法和学法

1.教法

案例教学法:为学生提供有关背景材料,让学生对材料进行处理、分析,最后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观点。

任务驱动法:在案例中包含任务,学生以完成此任务为目标,通过自主探索,进行完成任务的实践。

2.学法

(1)分组实训法。设置帕萨特全车线路考核装置K31的故障(EPC灯常亮,加速踏板失效)。教师通过多媒体、实操演示后,将40名同学分为10个小组。每组选出一名组长,组长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在任务实施过程中,一名同学完成实训操作,其余同学观摩评价,并对该同学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建议。

在课堂上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采用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学法。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采用多媒体和理实一体化教学。

六、教学过程分析

1.教学流程设计

根据该章节内容,设计了汽车维修工作流程模拟图,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汽车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故障诊断与检修”工作任务,实现学生对帕萨特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工作过程的理解,掌握线路分析检修和工量具使用的基本技能。

2.教学环节设计(2课时,90分钟)

(1)温故知新(5分钟)。待同学们分组坐定后,提问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本次课的实习做铺垫。

(2)案例导入(10分钟)。通过实际案例导入本课,在实训考核装置设置K31故障,演示故障现象。每组学生利用实训考核装置观察故障现象,并且使用解码仪读取故障码及数据流。

(3)分析原因及诊断流程(20分钟)。启发引导学生讨论并对学生提出的各种可能原因帮助他们进行梳理归纳。

(4)任务实施(45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摄像设备对本次实习的过程及注意事项提出建议,巡回指导并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实训操作。每个组的学生利用本组的帕萨特实训考核装置、仪器及帕萨特全车电路图,参考上述思路和方法进行故障诊断,确定故障部位。

(5)评价小结(10分钟)。梳理本项目涉及的知识点和技能点。点拨学生将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其他领域,实现知识迁移。教师参与学生评价过程,协助学生进行检修经验总结,教师讲评。

七、教学感悟

第一,加强学法指导是该节课成功的关键。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采用自主探究、协作学习。

第二,该节课在案例导入环节通过引入具体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任务实施环节让学生结合实车进行故障诊断,缩小了实训考核装置与实车的差异。

第三,该次教学过程始终贯穿了“任务驱动”教学法,体现了“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从实践操作中养成规范良好的工作习惯。

《核苷酸代谢》是生物化学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章节,为以后学习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等课程奠定基础,本文对《核苷酸代谢》章节的教学设计进行了探讨,并从教学内容,学情分析,教学目的,教学策略,教学设计环节和教学互动环节等八个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讨论,探索中药学专业学习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致力于提高教学水平。

关键词:

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过程设计;教学互动环节;教学反思;核苷酸代谢

1教学内容分析

本章节教学设计内容选自金国琴主编的《生物化学》教材中第十二章《核苷酸代谢》,本教材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1],特别适用于中药学,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等专业学生学习。本章任务共4学时。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核酸化学,糖、蛋白质、脂类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和生物氧化等内容,为本章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因本章内容相对抽象,不易理解,如核苷酸的抗代谢物的作用原理等,给本章的学习增加了难度,因此有必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2学情分析

3教学目的

3.1知识目标(1)掌握嘌呤核苷酸和嘧啶核苷酸的从头合成途径。(2)理解核苷酸的分解代谢和核苷酸的补救合成途径。(3)了解核苷酸的抗代谢物的作用机理。

3.3学习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核苷酸代谢的学习,要求中药学专业学生掌握核苷酸代谢的从头合成途径,抗代谢物的作用机理等内容,了解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有关的疾病如痛风症,并分析其病因和治疗原理;了解哪些临床药物是通过影响核苷酸代谢的过程以达到抗肿瘤生长的疗效等。(2)通过学习与讨论,提高课堂活跃度,提升学生的参与度;通过对教学问题的思考,大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学重难点

4.1教学难点核苷酸的合成代谢;包括从头合成途径和补救合成途径;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4.2教学重点核苷酸的合成代谢,包括从头合成途径和补救合成途径;核苷酸抗代谢物的作用机制。

5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采用以PPT多媒体教学为主,板书教学为辅的原则,充分利用PPT图片生动直观,信息量大的优点,同时因板书能突出重点,更加直观,因此两种教学方式的结合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策略实施过程中主要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对比式,案例导入式等方式进行,提高师生互动,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整合原有的知识体系,提取最有联系的旧知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最后进行提问和分组讨论,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又能提高个人的表达能力。另外对于相似内容进行对比教学,分析其异同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2]。

6教学过程设计

7教学互动环节设计

7.1课堂互动(1)用现在市面上销售的某品牌核酸口服液引出问题,“核酸口服液是营养品吗,有无必要补充核酸营养品?”启发学生分析思考核酸的消化吸收,和分子组成等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意识,为导入新内容奠定基础。(2)多种形式的课堂大讨论:①用对比和类比引入课堂讨论:嘌呤核苷酸和嘧啶核苷酸在分解代谢过程有何异同点,可从代谢中间产物,酶等方面进行比较;嘌呤核苷酸和嘧啶核苷酸在合成过程中有何异同点,可从合成原料,合成部位,合成步骤,合成阶段,所需酶类和补救合成途径的异同等内容进行比较记忆,加深对本章重点内容的理解。②启发式提问引起课堂讨论:启发学生分析引起痛风的原因,以及临床多采用别嘌醇治疗痛风症的原理。思考“食用高蛋白的食物为什么更容易引起痛风?”③举例引起课堂讨论:举出治疗抗肿瘤的一些药物如5-氟尿嘧啶,氨甲喋呤,6-巯基嘌呤等,讨论这些核苷酸的抗代谢物是如何治疗肿瘤的,通过讨论进一步加深核苷酸的抗代谢物的作用机制。

7.2课下互动布置作业,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合成核苷酸所需的能量,如从5-磷酸核糖开始合成一分子AMP需要多少能量(用ATP表示)?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核苷酸合成的理解。

8教学反思与改进

尚有部分同学对前期所学内容掌握不牢固,如核糖和脱氧核糖的分子组成,嘌呤碱和嘧啶碱的分子结构等内容,后期应多通过强化练习和课堂提问等环节加强学生对前面所学内容的掌握。部分学生课堂互动环节积极性不高,不能进行认真思考或讨论,或不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课下应加强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积极性不高的原因,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1]金国琴.生物化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秦崇涛.中医院校生物化学“核苷酸代谢”说课设计[J].学园,2014(21):63-65.

关键词:指数函数;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多媒体;有效教学

指数函数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之一,从教学要求看,一是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二是掌握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下面是笔者在公开教学中对指数函数教学设计的三处改进。

案例一:新课引入的改进

(一)原始设计

1.复习旧知:

②函数y=x的定义域是

2.引入新课:师问:函数y=()与函数y=x,从形式上看有什么不同生答:从形式上看,前者指数是自变量,后者底数是自变量。(引入课题)

(二)改进设计

1.创设情境:有人说,将一张白纸对折50次以后,其厚度超过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你认为可能吗设白纸每张厚度为0.01mm,已知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约为380000千米。

对折的层数y与对折次数x的函数关系式是什么设纸的原面积为1,对折后纸的面积z与对折次数x又有什么关系(y=2x,z=()x)

2.提出问题:师问:能发现y=2x,z=()x的共同点吗

学生思考片刻,教师提示:从形式上,有什么共同点并用红粉笔标出指数x。

生答:指数x是自变量,底数是大于0且不等于1的常数。(引入课题)

(三)教学反思

案例二:多媒体使用的改进

1.电脑作图:教师用多媒体演示y=2x、y=()x的作图过程。

2.观察猜想:教师引导学生观察y=2x、y=()x的图像,猜想y=3x的图像形状。

3.电脑验证:教师用几何画板做出y=3x的图像,验证猜想。

4.归纳猜想:由特殊到一般,给出指数函数的图像分为01两类,并用多媒体演示它们的图像特征和性质。

1.学生作图: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组后用几何画板作y=2x、y=()x的图像。然后,让学生在电脑上作y=3x,y=5xy=10x,y=0.2x,y=0.7x等函数的图像,并对图像形状的变化加以观察与讨论。

2.猜想形状:让学生猜想函数y=8x,y=0.3x的图像形状,师生讨论,并列出有关观察结论。

3.分组探究1:一般地指数函数的图像大致有几类(几种走势)

4.分组探究2:分别满足什么条件的指数函数图像大致是图1、图2

5.电脑验证:用几何画板作y=ax(a>0且a≠1)图像,任意改变a的值,展示底变化对图像的影响。

原始设计,多媒体演示放在猜想之后,仅仅起了一个验证的作用,体现不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目的,有点画蛇添足,成了一种花架子。

我们在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千万不要忘记“辅助”二字,辅助在不用多媒体教学时的难点处,辅助在点子上,而不能为了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

案例三:指数函数的性质发现过程的改进

1.师生作图:教师作y=2x的图像,以作示范。然后学生模仿作y=()x的图像,以巩固作图方法。

2.电脑演示:教师用多媒体演示y=2x、y=()x的作图过程。

3.观察特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上述两个图像的特征,并推广到一般情形。

4.归纳性质:根据图像特征,写出它们的性质。

在前面学生分组用多媒体做出y=2x,y=()x,y=3x,y=5x,y=10x,y=0.2x,y=0.7x等函数图像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归纳得出性质。

1.自主观察:对一般的指数函数,图像有哪些特征

2.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后,展示讨论的结果。除得到图像的一般特征,更值得一提的是,有的学生还说出了函数y=2x与y=()x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等特征。

3.归纳性质:根据图像特征,写出它们的性质。

4.作示意图:根据指数函数的性质,教师让学生作出y=8x,y=0.6x等函数图像的示意图。

师:观察与猜想是一种感性认识,并不表示结论一定正确,还需要进行理性证明……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主动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知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

上述两种设计都注重让学生从事有意义的数学活动,都涉及了学生的探索活动和经常使用的研究方法,如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类比、联想、猜想等。

原始设计在实际教学中,活动缺乏内在联系,加上教师的束缚,活动单一,学生得出图像分两类显得较为生硬,接着研究的一般情形又似乎来得“突然”,从特例到一般情形并未起到搭桥引渡的作用,形成了一个认知难点。这样的设计没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际上还是教师主导着课堂,牵着学生走,还是在教知识、教教材,是一种主导性教学模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是他们的天然权利,任何硬性灌输和强制训练都是侵犯学生学习主权的行为。

[1]罗文杰.指数函数的教学设计[J].广东教育,2007,(7):205-207.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教学设计是教师在课堂进行之前对学生、教学内容进行分析,通过制定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与教学任务、设计教学过程、记录教学反思等环节预设课堂内容.教师作为设计者,会以不同的教学技巧去改进教学,以期达到预想的教学目标.

分析教学设计对教学的重要性

教学设计是以学生为对象制定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是运用系统的方法来解决小学数学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将生硬的教学原理转化为小学数学的教学材料和课堂教学计划,以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与决策性.教学设计根据小学数学的教学特点,安排布局,使教学有创造性地发展,解决教师如何教的问题.教学设计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起到了系统指导的作用,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能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分析课堂教学中教学设计的

误区

教学设计是体现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方面,尤其是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但是,在教师设计案例的时候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来讨论教学设计中存在的误区.

1.教学设计流于形式

新课程标准提倡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合作交流、探究学习的形式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教师为了贯彻这一理念,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大多采用合作小组的教学模式,这就导致教师盲目选择这一方式,使得课堂教学流于形式.

2.教学设计前后脱节

教学课程知识是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以螺旋上升的方式构建的,强调按照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但现在很多小学数学教师都不能整体把握课程内容,这源自教师对小学数学知识体系结构没有透彻了解,课程之间的关联性没有准确把握,过分依赖教学参考及教学建议,造成高年级与低年级的内容严重脱节,有时高年级所讲的某些内容,低年级已经讲过,甚至是低年级忽略的基础知识,这使得教授的知识不全面、不合理.

3.教学设计模式单一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案例分析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设置活动,引导探究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预设活动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有效手段.一般情况下,在一个课时的教学中,会设置1~2个教学活动,且活动的设计有一定的层次性,以期将学生引入探究活动中.学习“确定位置”时,教师设置的活动是根据班级的座位找数对.教师首先设计了根据位置写数对的活动――“你能说出班上某某的具置吗?”学生独立书写,全班交流.这是比较简单的活动引入.深入探究时,教师设计了根据数对找位置,分别写出了下面的数对:(7,2),(5,3),(8,3),(3,4),(7,4),(5,4),学生则根据数对,准确地找出同学的位置.

3.自主探究,观察记录

4.启发思考,交流归纳

春天的江南,处处黄莺鸣叫,绿叶中映着红花,河边村庄,山边城郭,酒旗随风摇动。南朝以来所建的许许多多座寺庙,又多少楼台笼罩在迷蒙的烟雨里。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语文古诗三首教学案例资料,提供参考。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了解诗句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欣赏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诗句及整首诗的大意。

2.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诗句描绘的景色。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当时的感情。

第一课时

1.读懂《浪淘沙》,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感受古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黄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

课件

一、谈话导入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如画。这节课我们要到黄河边上,去听听黄河的涛声,去看看黄河的气势。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唐代诗人刘禹锡作的诗《浪淘沙》。【出示课件2】(板书:浪淘沙)

二、自主学习

1.在学古诗之前,请同学来回顾一下古诗的学习方法。【出示课件3】

解诗题,知作者——诵古诗——抓字眼,明诗意;理解大意——品意境,悟感情。

2.【出示课件4】自学提纲

1.“浪淘沙”怎样理解互相交流资料,了解作者刘禹锡。

2.将古诗读正确、流利。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①九曲:

②簸:

③天涯:

④直上:

4.结合重点词语说说古诗大意。

三、合作学习

1.《浪淘沙》是由九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是其中的一首。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刘禹锡(772年-842年),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他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

2.指名朗读古诗。

①九曲:弯曲,形容黄河弯弯曲曲的样子。

②浪涛风簸:波浪滔天,大风颠动。

③天涯:天边。

④直上:一直到达。

4.学生连起来说说诗意。

(弯弯曲曲的黄河汹涌奔腾,卷来万里泥沙,大浪翻涌,狂风怒吼,仿佛来自天涯。如今可以沿着黄河直上九天银河,一起走进牛郎织女的家。)

(适时板书:黄河雄伟壮美的景象)

5.【出示课件5】课文配套图片借用图片理解。

四、质疑探究

1.【出示课件6】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品读,深化理解。

牵牛织女:指牛郎星和织女星。神话传说中把它们说成牛郎和织女两个人。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在鹊桥上相会一次。

这首绝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生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奔波。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女家,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表现诗人奋发有为的精神和豪迈浪漫的气魄。

(适时板书:奋发有为的精神豪迈浪漫的气魄)

五、小结检测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浪淘沙》,古人用他们的双脚踏遍了祖国山川河流,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写下无数千古不朽的名篇。课余请大家再收集有关的古诗读一读,去领略中华民族特有的古诗古韵!

第二课时

1.读懂《江南春》和《书湖阴先生壁》,体会诗人感情,感受古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刘禹锡的《浪淘沙》。

2.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刘禹锡的《浪淘沙》,领略了黄河宏大的气势,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江南的景色和乡村风光。

3.继续用学习上节课古诗的方法来学习《江南春》和《书湖阴先生壁》。(板书: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

二、学习目标

【出示课件7】《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自学提示:

1.解释题目,了解作者。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古诗。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重点词语。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大意。

第一部分:《江南春》

(一)合作学习

1.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全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2.介绍作者:杜牧(803年-852年),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3.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4.理解重点词语,想想“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的意思,结合注释理解。

5.说一说诗句的大意:春天的江南,处处黄莺鸣叫,绿叶中映着红花,河边村庄,山边城郭,酒旗随风摇动。南朝以来所建的许许多多座寺庙,又多少楼台笼罩在迷蒙的烟雨里!

(板书:江南美景烟雨楼台)

(二)质疑探究

1.重点词句【出示课件8】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品读,深化理解

现在大江东去,南朝的统治已经灭亡,那些荒的当权者也已经不在了,只留下了当年这--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所以我们从后两句诗中,不仅读到了江南春雨的美,也读到了诗人慨叹南朝的灭亡,借古喻今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板书:忧国忧民之情)

第二部分《书湖阴先生壁》

1.解题:《书湖阴先生壁》是作者访问朋友湖阴先生,被湖阴先生的人格及家周围清新环境所吸引而写下的诗,并将它题写在湖阴先生的墙壁上。“书……壁”,即题写在墙壁上的诗。

2.了解作者:王安石,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3.理解重点词语:

长扫:即常扫,指经常打扫。

畦:这里指种有花木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土地周围有土埂围着。

一水护田:指一条小河环绕田野流过。

两山排闼送青来:排,推的意思;闼,指门。这句采用拟人手法,说两座青山推开院门,送来莽莽青翠。

3.说说诗句的大意:茅屋檐下经常打扫得干净,一畦畦的花木是主人亲手栽种的。一溪流水环绕着绿油油的农田,两座青山破门而入送来了莽莽青翠。

(板书:院里:茅檐花木院外:一水两山)

1.【出示课件9】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2.品读:第一二句暗示了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第三四句表现了主人的高洁。

(板书:景美人更美)

三、总结拓展

1.黄河的磅礴气势,江南的美丽春色,乡村的青山绿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们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的祖国而骄傲。

2.描写自然风光的诗还有很多,同学们在课下可以自己找来读一读,背一背,积累下来。

浪淘沙

黄河雄伟壮美的景象

奋发有为的精神

豪迈浪漫的气魄

江南春

江南美景烟雨楼台

忧国忧民之情

书湖阴先生壁

院里:茅檐花木

院外:一水两山

景美人更美

教学反思

《古诗三首》选编了《浪淘沙》《江南春》和《书湖阴先生壁》三首诗歌。从内容上看,都是描写自然景色的;从形式上看,都是七言绝句。

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的,第一节课教学刘禹锡的《浪淘沙》,基本教学步骤是导入后,出示自学提纲,让学生释题、了解作者,熟读古诗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重点词语,说说诗句的大意。接下来,学生合作学习,按照提示逐步完成练习,教师检查指导。最后的环节是质疑探究,抓住重点句子,深入理解,从中读懂诗句蕴含的感情,进而深刻理解全诗。

第二课时,按照同样的学习方法来学习第二首和第三首诗。学生在掌握了学习方法后再来学习新课,没遇到什么障碍,可谓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在第一句中的“绿映红”中的“映”字,学生体会得很好,学习完第二句后,我想让学生通过对比体会前两行的江南的明朗绚丽之美,但在这一环节中,我的引导还不够巧妙,让学生体会得不够细,其实这两种美也是相互映衬的,可惜我没有点到。

关键词:高职;安全管理;法规;案例教学

一、课程背景和教学目标

二、教学主要内容

三、“案例”教学设计与实践

《安全管理基础与法规》课程案例教学的主要环节按课前备课准备、课上导入以及动态评价,可以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教师始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居于次要地位;而学生是参与者和思考者,是主要角色。论文接下来按照一个完整的教学流程来具体介绍这几个环节的实施安排和遵循原则。

3.案例导入问题的设置。最大限度发挥问题导入法的优势,首先要确定案例导入问题的设置标准,据此提出案例分析的分析问题。①有针对性,案例导入问题的设置既要与知识点环环相扣,又要具有针对施工安全管理与法规的启发意义;②突出章节重点,问题不能偏离章节教学的主要内容;③问题设定不易过难,提问语言不易过偏,更不要引起歧义;④问题长短以一句话为宜。根据以上四条原则,针对第二章安全生产管理法规与制度第三次课安全生产法规已选定案例为例,设定问题如:“该工程项目应当至少配备几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说明理由。”以上案例我们还可以通过变化问题的方式,扩充案例情景内容,用在讲授第六章劳动保护第二次课工伤保险时的案例:“某城市环路立交桥工程,长1.5km,其中……。若在施工过程中,工程项目组甲工人在施工期间忽发心脏病,即刻被工友送往医院,但经抢救无效于当天死亡。该事故可被认定为工伤事故吗?说明理由。”

5.案例点评和知识点总结。这一环节是对案例导入、问答互动环节、学生案例分析与分组讨论环节以及专业知识的经验性总结和归纳。案例分析、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及时总结本次讨论。总结理清案例讨论的思路、讨论的重点难点和主要问题,达到熟练应用道路与桥梁工程安全管理及法规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目的。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应及时进行评定和考核,完善对这门课的学生成绩评定方式,在平时成绩过程管理与考核中重点加以体现、记录在案。采用这种平时成绩实行动态管理和过程考核,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法规知识点和安全管理基础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进行考核评定。

四、案例教学评价

《安全管理基础与法规》课程案例教学,是教学双方所作努力的集中体现,是一种互动式教学的探索过程,是需要师生相互配合才能予以完成的,因此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很高。为突出理论联系实际,教学中应当侧重启发式互动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积极进行独立思考,彻底改变过去课堂上死啃书本的传统方式,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计算机辅助教学,加大道路与桥梁工程实践真实案例情境容量,提高学生掌握道路与桥梁工程安全管理与法规知识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谢正文,周波,李薇.安全管理基础[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

工科教育及课程思政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视课程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是从根本上解决好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问题。其中教学设计是教师课堂教学一项创造性工作,是对教师灵活性和自主性发挥的空间更大,“食品微生物学”是研究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以及微生物与食品关系的一门科学,内容主要有: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有益微生物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应用;有害微生物在食品加工、贮藏等过程的预防和消除等。工科教育及课程思政使得“食品微生物学”教学的综合性、实践性、人文性加大,教师融合信息技术,丰富课程资源更有创造性发挥的空间。因此在原有教学教案设计中加入思政内容,对思政素材进行精炼,提取核心内容,将思政内容具体导入章节如种子般散播在专业知识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思政内容融入时机和频次做到渗透式和潜移默化式,让学生不觉得突兀、乐于接受。

一、“食品微生物学”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总体设计理念就是激发学生天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注重培养学生能力本位理念,从普遍的认识出发——(学生已知或感兴趣或表象),剖析里面蕴含的食品微生物学知识点(识记),以此点深入细致讲解(环环相扣,细致解决问题),小结知识点,提问启发学生并进行反思讨论。

二、教学案例设计

(一)不畏浮云遮望眼,曲颈瓶的实验思考

2、单元教学目标分析

本节是食品微生物学发展简史巴斯德贡献的学习,巴斯德被誉为“微生物学之父”其曲颈瓶实验推翻了古老的“自然发生说”,开启了微生物学的发展,通过巴斯德实验设计思路学习,启发同学经后学习要有细致严谨的态度更要有批判性思维,建立独特的分析能力,不要“人云亦云”。知识目标:掌握巴斯德的贡献,了解“曲颈瓶”实验思路。能力目标:实验设计思路的萌生。素质目标:严谨认真科学态度及批判性思维建立。

学生已知:巴斯德对人类的贡献,知道食物的腐败是由微生物所引起。未知:如何推翻当时盛行的“自然发生说”。能知:彻底否定自然发生说是通过曲颈瓶实验。想知:巴斯德曲颈瓶实验的思维过程。怎么知:通过介绍“自然发生说”理念以简单的方法、结果、结论三段论方式展示“曲颈瓶”实验的设计思路,提问同学每一个设计的合理性,启发同学思考,并引入实际生产企业酱油胀袋问题,同样以简单的方法、结果、结论三段论实验思路设计提示同学们深入思考,最后揭示在微生物学学习中要具备严谨认真科学态度更要有批判性思维。

3、教学过程

本节课教学方法是启发式、案例教学法。

课程导入:“不畏浮云遮望眼”——引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登飞来峰》下一句是什么呢?(设问)“只缘身在最高层”,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曲颈瓶实验的思维过程。

巴斯德对人类的贡献: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说、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狂犬病疫苗的研发等。当时深入人心的“自然发生说”: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所推崇,认为生物是自然发生的,而巴斯德却认为这个说法是错误的,为此开展了曲颈瓶的研究。

三段论式(方法、结果、结论)展示“曲颈瓶”实验设计思路。“实验设计一”方法:封闭玻璃容器加热肉汤;结果:肉汤澄清;结论:自然发生说不成立。“实验设计二”方法:曲颈瓶容器加热肉汤;结果:肉汤澄清;结论:自然发生说不成立。“实验设计三”方法:曲颈瓶肉汤倾斜;结果:肉汤腐败;结论:自然发生说不成立。每次设问“同学们觉得实验设计的合理性”

启发今日眼光来看巴斯德“曲颈瓶”实验设计完美吗?拓展简单加热能杀死肉汤的所有微生物吗?引入真实某企业酱油胀袋案例,三段论式(方法、结果、结论)案例分析“酱油胀袋”实验设计思路。

“酱油胀袋实验设计一”方法:同步分离胀袋酱油与正常酱油,可疑微生物接种产气培养基验证;结果:分离到Z1、Z4菌株;结论:引起酱油胀袋微生物是Z1、Z4。“酱油胀袋实验设计二”方法:Z1、Z4接种正常酱油;结果:正常酱油产气;结论:引起酱油胀袋微生物是Z1、Z4。“酱油胀袋实验设计三”方法:接种酱油中分离菌落对比;结果:接种前后菌落形态一致;结论:引起酱油胀袋微生物是Z1、Z4。每次设问“同学们觉得实验设计的合理性”

课程思政:实验设计需要充分考虑论证,需要严谨的科学设计更要有批判性思维。

4、单元教学目标分析

(1)教学过程

本节课教学方法是案例教学法结合讲授法。

课程导入:我们知道在人体的皮肤和体内都存在着大量微生物,首先来看人体体表微生物分布图,皮肤表面微生物数量平均10万个细菌/平方厘米,口腔中微生物的种类超过500种。

正常菌群:概念及意义,在肠道中微生物数量达到100万亿,由此引入肠道菌群概念。

肠道菌群:通过《细菌-肠道菌群》动画视频来看肠道菌群中微生物的分布情况。

赵立平教授的健康新三观:以赵立平教授的研究肥胖与肠道菌群的关系。

课程思政:“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3.1.1单元教学目标

学生已知:从第二章微生物主要类群及其形态与结构中掌握了微生物的结构,细菌、霉菌、酵母的形态及构造等。未知:对于某些食品——茯砖茶、毛豆腐中的主要微生物仍不清楚。能知:也知道很多食品与微生物有着密切关系。想知:到底其中的微生物是什么,起什么作用。

本节课教学方法是情境教学,通过配图片和音乐构筑美感,启发同学思考。

课程导入:设问从图片中找到所有食物的共同点是什么?重点讲解茯砖茶、毛豆腐。

视频辅助讲解:茯砖茶加工关键——冠突散囊菌、毛豆腐制作关键——霉菌、细菌、酵母菌等。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绩效管理课程设计

【基金项目】湖南科技大学潇湘学院教改科研项目(G31397)(G31463)。

《绩效管理》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经济学、经济管理等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是一门研究企业绩效管理的流程设计和技术方法的系统学科,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并重。从教学的角度看,《绩效管理》的教学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循序渐进、相辅相成。借助案例教学这个知识整合平台,学生在角色扮演和情景分析环节,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融会贯通,进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能,提高本学科的教学效果。

一、课程教学的三个阶段

(一)教学计划阶段

在课程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法,必须首先制定好教学计划,需要明确教学对象、教学目的、期望达到的教学效果和优化教学过程设计。通过课程教学实践,笔者发现要保证较好的案例教学效果,需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学生的实践经验的多少是和课堂参与程度及其通过案例讨论得到的收获启发,通常是成正比的,选择那些和学生的工作及其经验背景有关的案例则会形成较好的课堂反响。第二、在案例教学法的整个应用过程中,特别需要注意考虑整体教学计划的进度,每一次案例课的过程控制,教学效果的反馈,保持案例、理论和实践三者之间的平衡。

(二)理论体系构建阶段

本阶段教学主要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首先老师要介绍学科思维和学科定位,再完善各模块知识的理论框架,厘清课程大纲便于学生整合复杂理论背后的逻辑体系。再在老师的指引下,通过习题和演练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消化理论知识。绩效管理涉及管理流程、指标设计与选择、权重的赋予以及绩效考核各种方法和技巧等专业理论,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和掌握需要大量的讲解与练习。其次,教师通过理论教学交叉互动,更充分地掌握学生对于理论内容的掌握程度和知识盲点,及时补充教学,再进入下一个理论的学习,这样循序渐进,师生互动。最后,所有绩效管理理论的知识点讲授完成后,再回到总体的理论知识框架上来,结合学生互动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各个知识点学习的薄弱环节,通过理论串讲的形式,再一次巩固加强――为随后的案例教学构建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案例运用阶段

运用案例教学法,既深化了对抽象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在案例互动中活跃了学科思维也丰富了学生看待实际问题的思考角度,是对前面理论教学的升华。本阶段案例教学可分为两个层次:

1.企业案例分析与解读

由教师选择知名企业的绩效管理模式作为案例分析,通过成功案例向学生分析具体企业的绩效管理策略的选择逻辑,重点讲解案例中涉及到的理论知识点和抽象模型在实际企业中的运用方法。首先,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将案例分解成为逻辑联系清晰的若干核心部分,给定范围却不在案例细节上束缚学生的思维,不给任何先入为主的具体措施建议,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完成细节上的分析填补。这样,学生既能体会到企业优秀案例的成功逻辑,又能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其次,在案例分析解读中,启发学生跳出案例中既定方案的束缚,发挥自己的见解和创新思维去分析该案例的可推广性,鼓励学生对成功案例进行批判和改进,拓宽学生的思维,做到既能深入案例又能从案例中走出来。

2.学生角色扮演与绩效管理方案设计

通过模拟企业实际,要求学生分为6-8人一组的项目小组;借助工作分析、岗位设计和绩效流程设计等方式,确定不同类别人员的绩效管理方案设计。关键绩效指标,平衡积分卡和目标管理是目前主流的三种企业绩效考核模式,利用学校已有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学会数据收集、数据处理和工作分析,分析不同工种人员的工作性质,学会制作项目计划表、绩效管理方案、ppt展示以及团队管理等,有助于深化对工作分析以及绩效管理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动手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环节

(一)做好案例教学前期准备工作

(二)案例教学有条不紊地实施

在案例教学中“企业案例分析与解读”环节,学生拿到案例后,先要消化,然后查阅各种他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捕捉这些理论知识后,他还要经过缜密地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一步应视为能力上的升华。同时他的答案随时由教师给以引导,这也促使教师加深思考,根据不同学员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

下面详细解释一下“学生角色扮演与绩效管理方案设计”环节的操作步骤:

1.项目分组:案例讨论分组,分组通常以6-8人为宜;分组讨论应由组长协调组织;要充分发挥各个讨论组的积极性,讨论结束后应及时安排各组展示或报告小组讨论的情况,并简要评述。

2.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小组成员临时组成项目小组,组长担任项目经理角色,首先由组长根据成员特点和任务的特性,制定绩效管理方案设计计划,将工作分配给组员,组长在整个过程中,需要协调控制好绩效管理计划的制定、方案的文案组织以及成果的汇报安排等工作,组员需要有团队意识,在整体思路协调下,完成各自模块任务,并为团队整体工作提供有效的建议。

3.项目小组成果展示:模拟企业项目报告环节,由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讲解项目ppt,主要阐述项目小组绩效管理方案分析设计的思路,考核对象分类方法,绩效考核运用的技术、方法以及考核结果运用等,并提出在方案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4.课堂案例讨论:在此环节中,在项目小组陈述完毕后,教师和其他小组成员针对设计方案和展示内容,提出问题和交流意见,在自由讨论环节,思维之间的碰撞,知识理论的整合,促进了理论的吸收和内化。随后,教师对整个小组以及小组成员进行反思和点评,对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这将最大化的提高绩效管理理论学习的效能。

(三)案例教学的总结归纳工作

案例教学课后的总结归纳是十分必要的。通过课后总结,梳理归纳分歧的意见,分析各种观点的优劣,并在归纳的基础上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进一步进行梳理,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更为牢固。教师对学生答案给以引导,加深思考,根据不同学员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无疑,这种双向的教学形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结论

在案例教学中,要求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和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要自己去试错、去思考、去创新,使得枯燥乏味变得趣味生动。案例教学一方面,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论,内化专业知识,最大程度上整合教育教学中那些“不确定”的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解决问题等能力和品质,大大缩短教学情境和实际企业情境的差距,其次,帮助教师理解教学中所出现的两难问题,掌握对教学进行分析和反思的方法。

[1]郭萍.案例教学在“管理学原理”中的应用现状与反思[J].中国电力教育,2013(22):115-116.

[2]肖冬平.基于案例教学法的管理学教学方法研究[J].考试周刊,2009(33):2-204.

THE END
1.紊是什么意思紊的解释紊怎么读紊的解释 紊怎么读 「紊」怎么读拼音 汉字紊 拼音 wěn 怎么读 部首糸(上下结构) 笔画数10 五行金 紊的意思解释 「紊」 拼音:[wěn] 怎么读: 1. (旧读wèn)乱。【组词】紊乱。有条不紊。 上一篇:紀 下一篇:紁紊是什么意思 紊的解释 紊怎么读https://zidian.bi0.cn/7D0A__xinhua.html
2.紊怎么读1、紊读wěn。 2、形声。从糸( mì),文声。本义:乱 3、同本义 [disordered],紊,乱也。——《说文》,有条而不紊。——《书·盘庚上》 4、又如:紊纷(纷乱);紊淆(紊乱);紊弃(杂乱并弃失);紊绪(混乱序分);紊入(参杂进去);紊淆(混乱) http://www.waiyuyun.com/E57E5190d804F188.html
3.紊组词遗紊 散紊 弛紊 隳紊 僭紊 亏紊 扰紊 堙紊 繁紊 淆紊 枉紊 愆紊 侵紊 缪紊 雕紊 讹紊 彫紊 頽紊 带紊的成语 有条不紊 一丝不紊 紊 的拼音及部首 汉字 紊(字典、笔顺) 拼音 wěn 部首 糸 上一篇:蜖字组词 下一篇:骼字组词 紊组词 紊的组词有哪些 紊能组什么词 紊字可以怎么组词 热门https://zuci.gjcha.com/7D0A.html
4.紊字组词《紊》组词 紊字组词_小学生组词_智能组词 「紊」怎么读拼音、笔画笔顺、组词 汉字紊 拼音wěn 怎么读 部首糸(3) 笔画数10 五行金 「紊」字在开头的词语 紊乱 紊烦 紊碎 紊緖 紊纷 紊绪 紊裂 紊弃 紊斁 紊淆 「紊」的成语 有条不紊 一丝不紊https://zidian.gei6.com/7D0A__zuci.html
5.欢什么乱什么词语这样它就会20字一组发文。你可以熟练这20个字后,再进行下一组的练习。 2021-07-03 其他 平湖秋月是哪里的风景 平湖秋月,西湖十景之一。南宋时,被列为西湖十景之三,元代又称之为“西湖夜月”而列入钱塘十景。“平湖秋月”景观是指:每当清秋气爽,西湖湖面平静如镜,洁的秋月当空,月光与湖水交相辉映,颇有“http://m.qicaisi.com/bk-57037.shtml
6.乱组词组(乱组词两个字)乱组词组(乱组词两个字) 摘要:乱的拼音 luàn 乱的意思 无秩序,无条理 使混乱,使紊乱 战争,武装骚扰 任意,随便 心绪 不宁 乱的组词 乱兵 乱来 乱抢 乱世。乱的解释乱 亂 luàn 没有秩序乱套紊乱凌乱 社会动荡,战争, 乱的拼音 luàn 乱的意思 无秩序,无条理 使混乱,使紊乱 战争,武装骚扰 任意,随便 https://www.jidajia.com/cidian/5016.html
7.紊字的意思,紊字组司造句wěn 紊 部首:糸笔画:10结构:上下 繁体:五行:金五笔:yxiu 编码:32010笔画:查看紊字的笔顺 释义 混乱,凌乱。 紊乱紊纷一丝不紊有条不紊纲颓纪紊 组词 紊乱紊弃紊烦紊纷紊淆https://www.miniword.cn/dict/%E7%B4%8A
8.紊组词紊可以组什么词?按使用频繁程度为顺序,常用紊字组词包括: 1. 以“紊”字为开头的常见组词包括:紊乱、紊乱如麻、紊流。 2. 没有以该字在中间的词语。 3. 它处于末尾的高频词汇包括有条不紊、一丝不紊。 以上参考资料就是本汉语词典详细汇总出的紊组词有哪些的共计5个词语,如有错漏请向我们提供反馈意见。https://www.xx5515.com/zuci/837634
9.紊组词紊乱如麻wenluanruma紊流wenliu 以紊组词的使用频繁程度为顺序: 1. 以「紊」字为开头的常见组词有紊乱、紊乱如麻、紊流。 2. 没有以该字在中间的词语。 3. 它处于末尾的高频词汇包括有条不紊、一丝不紊。 以上就是本站详细整理出的紊能组什么词,供大家参考一下。http://www.sibidadoor.com/zuci/83510.html
10.紊怎么读,紊的发音,紊的成语/组词/笔顺,紊的拼音,紊是什么意思,紊索 紊 紥 累 紮 絜 絷 更多和“糸”同部首 >> 紊组词: 紊流 有条不紊 紊乱 淆紊 侵紊 更多“紊”组词、组成语 >> 紊相关成语组词: 暂无,后续开通功能紊拼音,紊怎么读,紊是什么意思,紊组词,紊成语组词读音:wěn 拼音:wen 笔划:10 部首:糸https://www.chacihai.com/zidian/15468.html
11.紊组词一年级紊组词有哪些轻松自动在线组词 紊的组词 反馈 紊字开头的组词 1、:(1)杂乱 (2)纷乱 2、:混乱序分。 3、:纷乱。 4、:(1)杂乱 (2)纷乱 5、:1.犹紊乱。 6、:紊乱败坏。 7、:混乱序分。 8、:犹言支离破碎。 9、:1.杂乱并弃失。 10、:犹紊碎。 https://www.hao86.com/zuci/%E7%B4%8A/
12.流组词流可以组哪些词组词【流】可以组哪些词 流常用组词:【潮流】、【流动】、【流泪】、【流水】、【流言】、【物流】、【电流】、【流畅】、【流量】、【流失】、【流域】、【流程】、【外流】、【流星】、【引流】。 流拼音、解释 拼音:liú 笔数:10部首:氵 " 流解释 " https://www.zcdian.com/zuci/pnnhq0.html
13.紊烦(紊煩)的意思紊烦是什么意思紊烦的含义紊烦的寓意紊的拼音和组词语 紊 紊的拼音:wěn紊的注音:ㄨㄣˇ紊的简体笔画:10画 紊的五行:金紊的吉凶:平紊的结构:上下结构 紊的部首:糸 紊的意思:⒈ 乱:紊乱。有条不紊。纲颓纪紊。 紊字组词:愆紊、侵紊、扰紊、遗紊、僭紊、堙紊等 烦的拼音和组词语 https://cidian.yw11.com/ci/%E7%B4%8A%E7%83%A6
14.枉组词枉字怎么组词可以组什么词枉紊 枉 枉宪 枉苦 枉杀 枉谬 枉屈 「枉」字在中间的词语 冤枉钱 小枉大直 矫枉过甚 纵曲枉直 毋枉毋纵 冤枉路 贪赃枉法 矫枉过当 举枉措直 勿枉勿纵 舞文枉法 人不轻狂枉少年 挠曲枉直 矫枉过正 不枉此生 矫枉过中 徇情枉法 徇私枉法 http://www.yuwenke.com/zuci/wang20.html
15.伤组词伤字可以怎么组词能组什么词拼音“shāng” 伤组词 伤[shāng]字在开头的词语回顶部 伤害[shāng hài] 使受到损害:伤害自身|伤害他人|伤害了孩子的心灵|伤害自尊心。 伤化[shāng huà] 损害教化。 伤麟[shāng lín] 《春秋·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公羊传·哀公十四年》:“麟者仁兽也,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有以http://kk163.com/zuci/1/4F24.html
16.紊斁解释紊斁拼音紊斁造句查字典 > 汉语字典 > 组词 > 紊斁的解释 《紊斁》 更新时间:2023-06-27 07:58:39词语 紊斁 拼音 wěn wěn 书写 紊 斁 解释 1.紊乱败坏。紊斁造句 紊斁的同音字 厑 吖 呵 啊 嗄 嬶 腌 錒 锕 阿 伌 佁 僾 凒 叆 呆 哀 哎 唉 啀 嗌 嗳 嘊 噫 https://m.chazidian.com/zuci-%E7%B4%8A%E6%96%81/
17.以一丝不*组词,除却一丝不苟,不屑,不挂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参考解析: 一丝不紊一点儿也不乱.形容极有条理. AI解析 重新生成最新题目 【单选题】如果将人眼比作照相机的话,则相当于暗盒的是(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依据社会舆论、( )和内心信念,以善恶评价为标准的意识、规范、行为和活动的总称。 查看完整题目与https://www.shuashuati.com/ti/c879dc23173047918f73d05d8d4b61c7.html
18.紊的笔顺紊字的笔顺有条而不紊。——《书·盘庚上》又如:紊纷(纷乱);紊淆(紊乱);紊弃(杂乱并弃失);紊绪(混乱序分);紊入(参杂进去);紊淆(混乱)繁盛其运风,其化呜,紊启坼。——《素问》。张隐庵集注:“紊,繁盛也。”〈动〉扰乱恐众官齐言,有紊太师清听。——明· 许仲琳《卦神演义》 组词: 紊乱、遗紊、雕紊http://bishun.shufaji.com/0x7D0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