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东高考本科招收爆出最大冷门,广州大学普通物理类204专业组(规划建筑与土木工程组)招生最低分453分,而此前为大专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物理科招生最低分555分,高出广州大学近100分。
“我们这次分低主要是204这一个专业组,其他的专业组都是正常的。”广州大学招生办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跟招生人数有关系,招生组计划这一组招651人,而且这个专业组里面都是比较冷门的专业吧,报考的学生比较少。”
另一边,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于2023年1月专升本,招生质量和数量均有明显提升,往年招的都是专科生,今年全是本科生。“今年这个分数,我们所有老师也很惊讶,因为是本科嘛,比较多的人报,投档分数高的可能把分数线给拉上去了。”
之所以与广州大学的204专业组造成较大差距,该工作人员称,学院内整个物理科招生170人,最低分555分所在的203专业组总计招生62人,所以整体分数区间偏高。“今年刚专升本,所以先设定一个数字。其他院校招收本科的年份比我们多,招收人数也在我们之上,可能他们按照招生人数录取,最后一名就排到那么低的分数了。”
广州大学土建类专业招生“遇冷”
土木工程是“夕阳”专业?
7月19日,2023年广东省普通高考本科批次正式投档。广州大学普通物理类的规划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组最低分453分、最低排位213265,相较往年大幅下滑。为何会出现如此情况?土木、建筑类专业不再“吃香”了吗?广州大学其他专业组投档情况如何?
投档情况:
普通物理类绝大部分专业组
“成绩”均有提升
通过梳理广州大学2023年广东本科批投档情况发现,除规划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组外,其他专业组投档分都正常。
一是投档数量方面。共投出考生6623人,其中:普通类(历史)投出1754人,普通类(物理)投出4151人,体育类投出175人,音乐统考投出120人,美术统考投出270人,舞蹈统考投出39人,广播电视编导统考投出40人,播音与主持统考投出74人。学校所有专业组均一次性满档,投档率为100%。
二是投档质量方面。普通历史类最高投档分数为588分(比去年高13分),平均分553.88分,最低排位15568;普通物理类最高投档分数为609分(比去年高3分),平均分571.62分,除规划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组外,最低排位66714,绝大部分专业组的最高分、最低分及排位都有提升。计算机信息类、数理类、师范教育类保持不断攀升的势头。
规划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组最高分590分、平均分549.18分,但最低分和最低排位却异常地出现大幅下滑。
教育专家:
不能仅凭今年录取分数变化
判断某一专业是否走冷
“评价专业趋势要看多年的数据,而不是一年的数据。一年的数据带有志愿填报的偶然性,专业走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知名教育专家、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分析称,其实在每一年的高考录取过程中,都会出现某一类的专业分数出现大幅下跌的情况,比如说去年外语、外贸类专业,前几年的财经类专业。但是根据某一年分数的变化来判断专业是否冷门,实际上是并不合理的。“这实际上是高考录取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个必然现象,因为每一年考生的走向不同,就可能导致某一类专业的分数走高或降低,今年分数降低,明年有可能又会出现大幅上扬,学生填报志愿是一个信息不充分的博弈。”
业内分析:
土建类专业由热转冷为阶段性现象
然而,任何行业的发展都有其周期。业内专家指出,面对新科技革命的挑战,随着国家发展模式的转变和工业革命的更迭,土建类行业的发展迎来时代挑战,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成为高质量发展新要求。“近年来,因为楼市低迷等多种原因影响,传统土建类专业陷入发展固化和认知偏差的迷局,尤其是一些家长和社会人士对土建行业需求的专业认知存在误区,导致社会面和网络宣传出现诸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该专家表示,广州大学等高校今年的土建类专业招生异常,是传统土建类专业转型升级所面临的阶段性现象,可解读为部分家长、考生对行业发展不确定性的担忧。
一位建筑行业资深从业人员认为,一方面受大环境影响,房地产开发不被看好,也有很多人将建筑学等专业等同于房地产,所以建筑学热度骤降。另一方面,市场上的确存在建筑人才过剩问题,从供求关系来说这属于市场调节行为下的结果。
记者留意到,近年来土建类专业遇冷已不是个别事件,同济大学、清华大学等顶尖名校都意外遇冷,比如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在河南招生的投档分从2021年的667分跌到2022年的564分,清华大学将土木工程专业放入提前批次。
院士观点:
土木工程非朝阳也非夕阳
应是“常阳”“长阳”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大学教授周福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土木工程是一门历久弥新、经久不衰的学科:“人类最基本的需求‘衣食住行’,土木工程承载了其所有的建设需求,是人类和社会所需的重要专业,也是历史上生命力很强的专业。因此,土木工程不是朝阳也不会是夕阳,而应该是‘常阳’‘长阳’。”
周福霖提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2021-202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着力增强智能化、BIM、大数据等信息技术集成应用能力,建筑业的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要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建筑业全面进入智能建造的时代。
周福霖指出,未来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在向“三深”(深地、深海、深空)跨越,地下空间、海洋强国、太空基建都是现代土木工程建设的征途和方向。“所以,不能一提土木工程就联想到房地产,更不是土木工程专业落后于时代,而是土木工程从业者需要更新知识面、‘技能包’和创造力,土木工程专业院校需要适时调整和建构人才培养的新范式。”
目前国内已有多所高校开设智能建造专业。据了解,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科是传统优势学科,有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学科实力强。同时,广州大学依托重“大基础设施安全+智慧运维创新枢纽”、减震控制与结构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等学科资源,结合计算机科学、自动化与控制科学、防灾减灾工程学等专业特色,在土木、建环、给排水三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基础上,于2022年开设“智能建造”微专业,并在今年申请开设智能建造专业,以培养智能规划与设计、智能装备与施工、智能设施与防灾、智能运维与管理的复合人才。
广东高考本科最低投档线排行榜
19日,广东省教育考试院透露,今年广东高考本科批次共投出普通类考生273025人,其中普通类(历史)投出74488人,普通类(物理)投出198537人。绝大部分院校均一次性满档。
需要说明的是,为统一比较标准,本文对比的仅为普通类历史、物理专业组,不包括地方专项、中外合作办学、国际班、协同培养、联合培养、粤台联合培养、少数民族班等专业组。
清北领跑:省外“双一流”非常火爆
今年,省外“双一流”大学在投档中表现稳定,持续受到广东考生青睐。
从投档情况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继续稳居投档线前二,但与去年二校最低排位被“屏蔽”不同,今年他们分出了高低——北京大学在物理类(最低排位84位)位居榜首,而清华大学在历史类(最低排位14位)独占鳌头。
火热比拼:省内“十强”决出胜负
历史类投档中,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深圳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南方医科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大学、广州医科大学闯入“十强”。汕头大学、汕头大学医学院、深圳技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紧随其后。
物理类投档中,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深圳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揭阳校区)、深圳技术大学、华南农业大学闯入“十强”。广东工业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汕头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紧随其后,这5所学校投档最低分仅相差4分,竞争相当激烈。
白热化竞争:谁是“黑马”谁又“爆冷”
同一跑道上赛跑,你追我赶,有进有退。今年广东本科招生格局竞争愈加“白热化”。今年,受招生专业组设置、招生人数等影响,有一些高校的投档最低排位下降明显。
广州大学物理类专业组投档最低分为453分、投档最低排位降至213265位,较去年降低151613位。投档最低分专业组为规划建筑与土木工程组,不过投档最高分590分、平均分549.18分。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历史类投档最低分为529分,排位23907位。物理类投档最低分546分,排位80062位。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整体物理类专业组最低分519分、最低排位115419位,下降812位,而排名前进1名;历史类专业组最低分523分、最低排位26530位,下降1201位。
广州医科大学物理类排在第14名,比去年下降5名,投档最低分出现在专业组203,为554分,排位70299位。
在广东省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的支持下,一批地方本科高校获得长足发展。今年,这些高校继续受到考生欢迎,表现“可圈可点”。不过,个别高校专业组招生也出现“爆冷”情况。整体来看,身处粤东粤西粤北的高校,呈现“你追我赶”的趋势,投档最低分较为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