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宁夏粮食生产与畜牧业发展实现历史性突破

宁夏农业生产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有“天下黄河富宁夏”的美誉。宁夏境内地形地貌差异明显,主要分为引黄灌区、南部山区和中部干旱带三个区域。宁夏拥有天然草场3600多万亩,适宜的气候条件和地理优势,丰富的耕地资源,非常适合种植业发展,具备了发展粮食生产和农区畜牧业、草原畜牧业的双重优势。解放前,生产力水平低下,农业生产发展十分缓慢。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家庭联产责任制的实施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宁夏农业和农村经济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党和政府对“三农”的重视、指导、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调动了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出现了历史性的转变。粮食生产和畜牧业生产得到了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由粗放型向集约化方向发展,由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经过60年的发展,粮食生产和畜牧业生产实现历史性突破。

一、粮食生产取得历史性突破

新中国建立六十年来宁夏粮食生产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1984年实现了粮食自给有余,结束了从外地调入粮食的历史,1993年粮食总产突破200万吨大关,2002年突破了300万吨大关,2009年达到329.2万吨。

(一)发展历程

宁夏具有发展粮食生产的优越条件,60年来,历届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基本建成了引黄灌区水利灌排骨干工程,完善了田间配套工程,灌溉面积不断扩大,改变了农业生产条件。纵观宁夏粮食生产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78年):粮食恢复发展期。新中国建立初期的1950年,宁夏粮食播种面积658.4万亩,1978年发展到1146.7万亩,增长74.2%,年平均递增1.9%,其中,小麦、水稻、马铃薯播种面积分别增长1.4倍、1倍、5.9倍;粮食总产量只有33.5万吨,1978年达到117.0万吨,增长2.5倍,年平均递增4.6%,其中,小麦、水稻、马铃薯产量年均分别增长6倍、4.5倍和2.4倍。这一时期,在生产方面,以稳定扩大播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发展传统优势品种为主。在政策方面,通过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解放了生产力,同时在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为粮食生产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1978~1998年):粮食快速增长期。1998年宁夏粮食播种面积1226.1万亩,年均递增4.9%,其中,小麦、水稻、玉米、马铃薯播种面积分别递增5.1%、40.8%、698%和18%;粮食总产量达到295.0万吨,20年间年均递增4.7%,其中,小麦、水稻、玉米、马铃薯产量年均递增3.4%、4.2%、15.1%和4.5%,是自治区成立以来粮食产量增长最快的时期。这一时期,在生产方面,以继续扩大粮食面积为基础,稳定传统优势产品,大幅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在政策方面,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我国在农村实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特别是大幅度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的政策支持,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生产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第三阶段(1998~2008年):粮食结构调整期。2008年宁夏粮食播种面积1239.2万亩,10年间递增1.1%,其中,水稻、玉米、马铃薯播种面积分别递增1.9%、3.8%和9.1%,小麦呈现递减的态势,2008年宁夏全区粮食总产量达到329.2万吨,10年间年均递增1.1%,其中,玉米、马铃薯产量呈现递增态势,年均分别增长4.2%和7.6%,小麦、水稻呈现递减态势,是自治区成立以来粮食结构调整最大的时期。这一时期,在生产方面,继续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通过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单产水平;因地制宜地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压缩夏粮面积、扩大秋粮面积,大力发展玉米、马铃薯等优势特色产品。在政策方面,国家加大对粮食生产的补贴力度,特别是2005开始实施的减免农业税政策,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虽然粮食增长速度较前一时期有所减缓,但由于前期粮食总量大幅增加,特别是高效优质粮食品种比重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二)发展成就

引黄灌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粮食生产水平比较平稳,解放初期到改革开放前的30间,粮食生产总量一直徘徊在六七十万吨。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党对农村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逐步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食积极性。随着农业科技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得到了快速提高。2008年引黄灌区粮食总产214.5万吨,比1958年的40.1万吨增加174.4万吨,增长4.3倍;比改革初期1978年的77.5万吨增加137万吨,增长1.8倍。

南部山区自然条件较差,长期以来靠天吃饭,农业生产力水平低,粮食生产广种薄收,解放初期到改革开放前人均占有量不足20公斤,吃粮基本全靠国家救济。改革开放以来,自治区在引黄灌区的边缘陆续兴建了固海、同心、南山台子、甘城子、扁担沟、盐(池)环(县)定(边)等高扬程引黄灌溉工程以及12座小型扬水灌溉泵站,开发灌溉面积近百万亩。同时大力推广地膜覆盖等节水种植模式,积极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扩大秋粮种植面积,减少夏粮种植面积,使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得到了大力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也在逐步提高。到2008年粮食生产总量突破100万吨,达到114.7万吨,比1958年的29.5万吨增加85.2万吨,增长2.9倍;比1978年的39.5万吨增加75.2万吨,增长1.9倍。

二、畜牧业生产实现跨越式发展

60年来,宁夏畜牧业从人民公社集体经济条件下的自然放养,到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再到今天的产业化、规模化、集中连片,科学化养殖,宁夏畜牧业生产发展走过了一条由家庭副业向支柱产业转变;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自给型向外向型转变;由生产导向型向消费导向型转变;由小农经济的粗放经营向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经营的生产方式转变的发展历程。实现了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1949年,全区猪存栏仅为9.0万头,牛存栏14.3万头,羊存栏88.9万只。到2008年,猪存栏发展到89.0万头,牛93.4万头,羊461.7万只;肉类总产量达到23.2万吨,禽蛋产量6.4万吨,牛奶产量89.2万吨。

综观宁夏区畜牧业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78年):计划经济时期。畜牧业生产方式主要以集体经营,自然放养为主。牛作为生产资料,主要用于农业生产耕作。居民肉食供应实行“统购统销,凭票供应”。畜牧业生产发展缓慢,到1978年,牛存栏为17.9万头,30年间增加了3.5万头,增长了24.7%,年平均递增速度为0.8%。生猪存栏72.0万头,比1949年的8.9万头增加63.1万头,增长7倍多,年平均递增速度7.4%,出栏71.1万头,出栏率100%。羊只存栏296.0万只,比1949年的88.9万只增加207.1万只,增长2.3倍,年平均递增速度4.2%,出栏295.1万只,出栏率110%。这一时期,随着国民经济“五年计划”的逐步实施,畜牧业生产得到了较快发展,但主要依靠扩大规模,增加畜禽数量来实现。

第二阶段(1979~1985年):过渡时期。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逐步实施,畜牧业经营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这一时期畜牧业生产由集体经济向私营经济过渡,畜牧业发展出现了一定波折,到“六五”末期,主要畜禽生产逐步恢复,与改革开放初期的1980年相比,猪、牛存栏分别增长了8.1%和18.4%,年平均递增速度为1.5%和3.4%;羊只存栏略有下降。猪、牛、羊出栏分别增长了19.6%、1.0倍和41.3%,年平均递增速度分别为3.6%、14.9%和7.2%。“六五”末期出栏率分别为78.8%、5.3%和22.5%。

第三阶段(1986~1995年):快速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畜牧养殖积极性,畜牧业生产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畜牧业生产大幅增长,特别是猪、牛得到快速发展。10年间,猪、牛存栏分别增长了52.1%和1.2倍,年平均递增速度分别为4.3%和8.4%;出栏分别增长了1.3倍和14.4倍,年平均递增速度分别为8.7%和31.4%,比“六五”时期年平均递增速度分别提高5.1个百分点和16.5个百分点。出栏率分别为104.6%和35.9%,比“六五”末分别提高了25.8个百分点和30.6个百分点。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快速提高,不仅为城乡居民提供了充足的畜产品供应,同时大大提高了畜牧业生产效益。

1.畜牧业生产实现了数量与质量的“双重”突破。经过60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宁夏畜牧业充分发挥地域优势,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产业化经营为手段,极大地提升了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了畜牧业生产提质增效。从生产水平看,2008年,全区肉类总产量23.2万吨,比1980年增长11.2倍;牛奶产量89.2万吨,比1980年增长222倍。其中,猪、牛、羊肉产量分别为8.5万吨、6.8万吨和5.9万吨,比1980年分别增长4.7倍、67倍和13.8倍,年平均递增分别为6.4%、20.1%和10.1%。存栏分别为89.0万头、93.4万头和461.7万头,比1980年分别增长59.2%、3.8倍和43.2%;出栏118.0万头、47.7万头和341.9万头,分别增长了2.6倍、94.4倍和7.0倍,年平均递增速度分别为4.7%、17.7%和7.7%。从畜群结构看,畜种之间的构成发生了明显变化,结构不断优化。肉类总产量中,猪肉、羊肉的比重分别由1980年的78.9%和21.1%调整为2008年的36.6%和25.4%,猪肉所占的比重下降了42.3个百分点,羊肉的比重提高了4.3个百分点,到2008年在肉类总产量中所占的比重达到了29.3%。

2.产业布局趋于合理,集中度显著提升。根据宁夏不同区域的资源特点,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和优化畜牧业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发挥资源优势,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目前宁夏区重点规划建设了五个畜产品产业带:一是银川—吴忠奶牛产业带;二是卫宁青隆现代化养猪产业基地;三是沿黄城市群清真牛羊肉产业带;四是盐—灵—同—红—海滩羊产业带;五是环六盘山草畜产业带。截至2008年,奶牛主产区吴忠市利通区和银川市区奶牛存栏18.4万头,占全区奶牛存栏的59.7%;生猪主产区青铜峡市、中宁县、沙坡头区和隆德县生猪存栏达到38.5万头,占全区总量的43.3%;肉牛主产区固原市肉牛存栏18.9万头,占全区总量的30.2%;羊只主产区仅中部干旱带盐池、同心、海原三县存栏达到181.1万只,占全区总量的39%。

3.结构调整效果显著,特色产业快速发展。为增强宁夏畜牧业发展后劲和畜牧业市场竞争力,按照“适应市场、发挥优势、培育特色、提高效益”的原则,在稳定生猪发展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以牛、羊为主的节粮型畜种,畜种之间的构成发生了明显变化。肉类总产量中猪、牛、羊、禽肉的比重由1985年的70.6%、2.9%、23.5%和0.3%调整为2008年的36.4%、28.5%、25.0%和9.2%。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23年间下降了34.2个百分点;牛、羊、禽肉的比重呈上升趋势,其中,牛肉、禽肉在肉类总产量中的构成变化最为明显,23年间比重分别提高了25.6个百分点和8.9个百分点。在优化品种结构的基础上,近年来,自治区把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做好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大力加以扶持,奶产业、清真牛羊肉产业作为宁夏畜牧业的特色产业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逐渐成为宁夏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2008年全区牛奶产量达到89.2万吨,比1980年增长222倍,年均递增21.3%;牛羊肉产量达到12.7万吨,比1980年增长31倍,年均递增13.1%。

三、前景展望

在种植业生产上,将继续加大耕地的保护力度,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保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00万亩左右。发展优质小麦、优质水稻、优势玉米,发展传统小杂粮优势作物和马铃薯产业,依靠科技不断提高单产水平。继续做好结构调整,充分发挥农业优势,推进粮食生产发展,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300万吨以上,力争在2012年达到330万吨,满足社会供给,为实现宁夏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在畜牧业发展上,坚持发展与保障并重,当前与长远兼顾,质量与效益同步的原则,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切实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实施现代畜牧业推进计划为主线,着力构建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全面提升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能力,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

THE END
1.吉木萨尔县:加强畜牧补贴护航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在吉木萨尔县各乡镇农业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办公室里畜牧业补助资金发放工作正如火如荼开展,养殖户们有序排队,签名,按手印领取自家畜牧业补助资金。补贴发放工作按照“自愿申请、逐级审核、据实补贴”的原则开展。大家表示要持续引进优良品种,壮大牛羊养殖规模,拓宽增收渠道,全力助推畜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赋能。 https://www.jmser.gov.cn/p192/bmdt/20241227/303634.html
2.宁夏吴忠市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宁夏吴忠市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宁夏吴忠 751100 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是指用物理、化学等方法处理病死动物尸体及相关动物产品,消灭其所携带的病原体,消除动物尸体危害的过程。随着畜牧业生产迅速发展和动物疫病日趋复杂,加之人们对动物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如果https://www.fx361.com/page/2019/0225/17897980.shtml
3.[宁夏新闻联播]蒋齐:畜牧业转型发展要做好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宁夏新闻联播]苏州工业园区:在创新转型路上加速奔跑 [宁夏新闻联播]肩负使命 为国计民生建言献策 [宁夏新闻联播]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宁夏代表团及出席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住宁全国政协委员抵京 [宁夏新闻联播]蒋齐:畜牧业转型发展要做好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宁夏新闻联播]银川: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让农民https://tv.cctv.com/v/v3/VIDEevIMNTGQx5Vb93HTWa9M190302.html
4.盐池滩羊肉批发羊肉白条批发羊肉简分割批发羊肉 羊排 羊寸排 宁夏羊肉 盐池滩羊肉 滩羊排批发 禧泰翔滩羊厂家直销 ¥72.00上新 羊肉 羊羔子 宁夏羊肉 盐池滩羊 烤全羊 生鲜整羊羔子 白条羊羔批发 产品推荐 面议 宁夏盐池滩羊肉送礼就选羊礼记盐池滩羊 这才是吃的羊肉 ¥2.00 RFID羊耳标畜牧业滩羊羔羊山羊养殖管理电子标签 http://ssjt668.cn.china.cn/
5.晚间公告丨干货!12月19日晚间重要公告速读宏辉果蔬公告,公司将作为有限合伙人,以3000万元参与投资井冈山中证焦桐扶贫产业基金(有限合伙)。该基金主要投资于贫困地区的农业、畜牧业、养殖业、旅游业等能带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企业股权。 上海建工:拟12亿投资产业基金 参投城市更新项目 上海建工公告,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建工投资与上海建工安皓、珠海安石宜颖签署https://www.yicai.com/news/100083065.html
6.2024年肉牛养殖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 二、《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 三、《全国畜牧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指导意见》 四、《关于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意见》 五、中国肉牛养殖产业相关标准 第三节 中国畜牧业发展环境分析 一、中国草地面积及资源情况 二、中国畜牧业区域基本分布 三、中国畜牧业产值情况 第https://www.cir.cn/R_NongLinMuYu/08/RouNiuYangZhiHangYeXianZhuangYuFaZhanQuShi.html
7.#代表声音#喜清江代表:助力畜禽废弃物变来自宁夏日报#代表声音#【喜清江代表:助力畜禽废弃物变废为宝】近年来,宁夏大力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现代畜牧业保持了健康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畜牧业对农民可支配收入贡献率达到50%左右。随着畜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畜禽养殖粪污量不断增加,环境承载压力不断增大,去年全区畜禽粪污产生总量达到2363万吨。 我区规划到2020年,以生猪https://weibo.com/3675657612/HkSdn6ZPI
8.天康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招聘信息天康集团以高新生物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畜牧业、实现畜牧业现代化为方向,以服务 三农 、造福社会为已任,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天康是全国饲料工业30强企业、新疆优秀高新技术企业、新疆重点支持30户成长型企业。新疆天康畜牧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农业部批准的全国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企业之一,是国家定点生产口蹄疫疫苗的六http://ningxia.xumuzx.com/company/c_show-id_58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