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戈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刊于6月7日《环球时报》。
这个夏季,中国将有795万应届大学生毕业。来自招聘网站的一份调查显示,2017届大学毕业生的起薪平均比起他们去年毕业的学哥学姐们下降16%,超过3/4的毕业生的实际薪资低于其期望薪资。
彭博社援引智联招聘的数据称,今年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平均月薪只有4014元
两位数的下降幅度有点让人惊诧,似乎和统计数字中中国经济企稳的指标不太相符。但如果放到中国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去考量,就会看到其中的合理性和必然性。随着中国经济转型不断走向深入,人才的结构性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大量工作岗位会消失,大量新工作岗位会诞生。总体上看,高薪旧岗位消失的速度会超过高薪新岗位产生的速度。
本文刊于6月7日《环球时报》
大学生起薪降低的另一个原因是大学生和非大学生就业人数与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需求结构的矛盾。2017年将有近800万大学生毕业,同一年出生的人将近一半拥有大学学历。而社会提供的新工作中,蓝领和白领的比例却根本不可能是1:1,据一些城市劳动市场的估计这个比例是1:3甚至更高。
从2001年到2017年,中国大学生毕业数量增加7倍,大学教育快速实现由精英教育到普及教育的转变。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现阶段中国大学生就业难恐将长期持续,甚至在一些领域还会重新出现“脑体倒挂”。如果大学生依然希望能从事白领工作同时自身又没有太强的竞争力的话,就只能够接受低薪白领的工作。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集团董事长裘国根先生向母校捐款2亿元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目前,人大重阳被中国官方认定为G20智库峰会(T20)共同牵头智库、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处、“一带一路”中国智库合作联盟常务理事、中国-伊朗官学共建“一带一路”中方牵头智库。2014年来,人大重阳连续三年被选入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推出的、国际公认度最高的《全球智库报告》的“全球顶级智库150强”(仅七家中国智库连续入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