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二届生猪产业链大会于2024年5月13-14日在山东潍坊盛大召开,本次会议由山东省畜牧协会、山东省生猪产业技术体系、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由中国肉类协会、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山东省肉类协会指导,特别赞助单位永安期货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其他赞助单位包括山东冠洲股份有限公司、国信期货有限责任公司山东分公司、康地扬翔农牧(潍坊)有限公司等,也得到媒体单位山东电视台农科频道和农视财经支持。
5月14日上午,第二届生猪产业链大会开幕式举行。山东省畜牧协会秘书长逯岩,上海钢联联席董事长、总裁高波先后于开幕式上致辞,对各位来宾相聚潍坊表示热烈欢迎。随后上海钢联农产品事业群总经理王涛宣布会议正式开始!
山东省畜牧协会秘书长逯岩
上海钢联联席董事长、总裁高波
上海钢联农产品事业群总经理王涛
精彩的致辞之后,我们进入主题报告环节。上海钢联农产品事业群副总经理朱喜安进行上午养殖、饲料及期货等专场主持。
上海钢联农产品事业群副总经理朱喜安
首先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农产品处处长王双正为主题《我国宏观经济和畜牧业形势展望》进行演讲。
首先王双正先生认为我国经济增速明显快于美国(2.5%)、欧元区(0.5%)、日本(1.9%),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有望超过30%,仍是全球经济增长重要引擎。2023年四个季度GDP同比分别增长4.5%、6.3%、4.9%、5.2%,呈现前低、中高、后稳态势。同时他认为2023年,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分别拉动经济增长4.3、1.5、-0.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是82.5%、28.9%、-11.4%。猪肉作为家庭主要肉类消费,猪肉产量2018-2020年连续3年下降,从5404万吨降到4113万吨,累计降幅23.9%,尤其是2019年降幅最大,达21.3%;之后2021年快速恢复到5000万吨以上,比上年大幅增长28.8%,到2023年接近5800万吨,比非洲猪瘟爆发的2018年还增长7.2%。
最后王双正老师认为从2022年12月以来,能繁母猪存栏量除了2023年6月有所增加外,总体上呈现持续减少趋势,到2024年3月已降到4000万头以下,比近三年最高点减少398万头、减幅9.1%,但仍略高于新修订的《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规定的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稳定在3900万头左右调控目标。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农产品处处长王双正
接下来,秀博股份副董事长/秀博基因总经理李家连带来《国内种猪行业发展机遇及挑战》的主题演讲。
首先李家连先生表示,近几年以来,种猪性能大幅提升,大白、长白、杜洛克的总产仔数近十年持续增。全国100万头种猪291家猪场实现蓝耳双阴,对种猪健康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养殖企业高度重视品种改良。需求量也有所提升,原因有四点:1、种猪价格相对较低,养殖模式调整,种猪需求增加2、疫病影响提高了能繁母猪年更新率;3、商品猪场外购和参与普惠育种意愿增强;4、竞争越来越激烈,需要更新换代或改良原有品种品系。最后他表示,种猪行业也面临挑战,主要是:疾病威胁、生产效率、结构调整、竞争激烈、现金流量、持续发展。
秀博股份副董事长/秀博基因总经理李家连
随后上海钢联畜牧事业部副总经理陈晓宇做了《钢联数据体系、方法论、ebc介绍》发言,向大会到会嘉宾介绍了钢联数据建设情况。
上海钢联畜牧事业部副总经理陈晓宇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畜牧业经济创新团队首席研究员朱增勇作了题为《国内生猪供需格局分析及展望》的专题报告。
朱增勇老师主要内容包括:(1)目前能繁母猪同比降幅约7%左右,这从饲料端数据也能得到验证。(2)以往周期来看,产能去化需要达到3年以上,才能带来1年的上涨行情。(3)当前产能去化比较温和,1月产能去化主要受到外部因素带来的被动去化。(4)目前消费进入拐点,目前出现缓慢回落,2月进口下降到7万吨,猪肉对国内消费影响比较小。(5)短期来看,替代品禽肉、禽蛋消费一般,受购买力影响,目前恢复有待观察。(6)生猪供应有望小幅回落,而需求还有一定回暖抗价,全年猪价或小幅上涨,出栏量预计回落1-2%。(7)收入和餐饮对消费带来一定支撑。生猪成本下降,生猪全年均价小幅提升,养殖端可实现微幅盈利。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畜牧业经济创新团队首席研究员朱增勇
永安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生猪期现经理王拓做了《永安期货生猪期现套保合作》专题报告。
王拓先生介绍永安期货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13年5月,我国首批首家获批的风险管理子公司,期现结合、场外衍生品为实体企业提供风险管理产品与服务。王拓先生进行了期货和期权介绍,包括与生猪养殖的合作模式进行举例讲解。
永安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生猪期现经理王拓
禾丰集团常务副总裁高全利做了题为《中国猪饲料行业发展分析及展望》的专题报告。
高全利先生表示2023年全国饲料消耗量约为4.87亿吨;散装商品化饲料总量13050万吨,比上年增长21.9%,占比总量的43.7%,年度提高5.4个百分点;也说明了养殖业的规模化进程正在持续加速,养殖结构发生剧烈变化。猪饲料持续增长背后的逻辑基于需求增长的产业繁荣。他还表示近年来,猪饲料的持续增长并不完全是因为养猪出栏总量的增长,更多的是因为养猪结构性变化及使用饲料方式的变化而促成的,近十年来,配合饲料占比呈现明显的上升态势,而浓缩料则逐年递减;这也从侧面说明养殖结构中小散规模养殖量占比的减少。最后他表示随着集团化、规模化养猪的快速发展,全价饲料占比会进一步提高,并且散装饲料占比也会同步提高,技术与产品革命也将层出不穷。
禾丰集团常务副总裁高全利
5月14日下午,上海钢联畜牧事业部副总经理陈晓宇进行下午会议主持。
谋易咨询首席顾问官王中作了题为《中国生猪行业发展形式及展望》的专题报告。
王中老师表示生猪形势表现为产能去化困难,生物安全、市场风险、资金断流三重压力叠加,竞争形式升级,多方力量博弈,消费端需求重构的生猪现状。同时对未来猪价进行展望,他表示猪周期基本消失,体现为规律性不再明显、价格振幅更小、短期产能转换快,认为2025年猪价或愈加困难。同时表示集团发展强弩之末,散户仍会迅速推出,新商业模式诞生,情绪引领市场变化。最后进行简单总结:生猪格局将震荡进入稳定期,猪周期基本消失,产能去化缓慢,传统商业模式必将重构。
谋易咨询首席顾问官王中
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肉食资讯部负责人郭丹丹作了题为《我国猪肉消费现状及发展趋势》的专题报告。
郭丹丹老师表示2023年末国内自给率已回升至97.4%,基本接近非瘟疫情前水平,2023年底猪肉产能基本是近九年最高。禽肉、羊肉、牛肉产能持续增加。消费升级、对牛羊肉及水产需求增加,五年来肉类占比中,猪肉占比下滑,禽肉增幅明显。她介绍了屠宰产能利用率不足30%,折合到猪肉产品的价格就高,价格决定竞争力,大企业失去优势。300样本的家庭消费情况统计1-4月猪肉消费量明显下滑,牛肉消费量明显走高。她预计未来十年猪肉产量下降,均减少0.5%,未来十年猪肉消费量下滑,占比肉类50%。未来消费升级,主要为品质需求升级、品牌化消费、多元化需求。
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肉食资讯部负责人郭丹丹
上海睿创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市场经理倪仁杰作了题为《国内外冻品市场发展及展望》的专题报告。
上海睿创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市场经理倪仁杰
中国乡村发展协会农食加工委员会副秘书长訾占超作了题为《猪肉预制菜的产业现状与趋势》的专题报告。
訾占超老师表示我国猪肉消费占肉类消费的六成左右,占世界半壁江山,健康猪肉是中国消费者心目中首选,猪企纷纷布局预制菜,猪企发展预制菜产业的优势为渗透率高、品牌效应明显、供货频率高、网络化经营。同时表示年销13亿大单品是小酥肉,打造下一个猪肉预制菜大单品。接着他表示猪肉预制菜产业存在的问题为菜品品质、人才短缺、食品安全、全过程标准化;未来发展趋势为BC端双向发力、多元化,健康化、品牌竞争、由乱到治、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产业布局建议有汲取传统美食营养、以消费者为中心、扬长避短、选好赛道、解决渠道难题。
中国乡村发展协会农食加工委员会副秘书长訾占超
浙江创锦汇谷物产有限公司研究总监王李子杰
最后进入圆桌论坛环节。由上海钢联农产品顾问马明超进行主持,新希望六和饲料BU市场中心总经理张新洲、德康牧业市场部总监张向明、重庆小飞侠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田海波、安徽贸易商韩凯、二育大户马宗光、上海睿创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市场经理倪仁杰参与交流。大家就饲料、养殖、贸易、冻品等环节进行热烈讨论。
张新洲老师表示:今年生猪存栏量从饲料端来看是下降的,一是北方猪料下降3-4成左右,主要是因为疫病的影响,二是散户的往年出栏的规律,今年全国存栏减少10%左右。
张向明老师表示:今年一季度西南地区是存栏的低位,标肥价差拉大,饲料原材料下降,西南地区年初轻微压栏,现阶段西南商品猪同期减少8%左右。
田海波老师表示:从调运端来看西南商品猪存栏供应充足,今年仍是供应充足。
马宗光老师表示:现阶段山东地区散户存栏量很低,二育量只有去年4成,周边已经上了4成的二育量,去年同期进场二育8-9成。今年进场体重为100-120公斤。二育的体量在减少的。
倪仁杰老师表示:猪肉的消费处于淡季,冻品也处于季节规律,牛羊肉的供应是充足的,鲜品的需求要好于冻品的需求。
8月20日和12月20日的以河南价格为标的价格的预测,张新洲老师认为8月份高点是9元/斤,年底价格高于8月份的价格。张向明老师认为只考虑供需的话,年底价格会达到全年高点,田海波老师认为高点8月10日-9月,高价看9.5元/斤。马宗光老师认为今天高点为8.5-9.0元/斤,倪仁杰老师认为高点是10元/斤。
2024第二届生猪产业链大会圆满结束,感谢各位与会来宾,期待下一届会议再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