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杰,男,1963年7月生,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禽学分会副理事长,国家遗传资源委员会家禽专业委员会委员。
从1985年到2018年,文杰的工作和生活都与肉鸡的科技发展联系在一起。34年来,文杰先后主持了“八五”至“十二五”国家科技攻关、科技支撑、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以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在肉鸡遗传育种等领域踏实钻研、努力攻关,带领团队继承前辈科技成果,汇聚团队和同行之力,在肉质与抗病基础理论研究、肉鸡生产关键技术创新和新品种培育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为我国肉鸡科学技术进步及肉鸡养殖与生产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技术研究频结硕果
我国鸡肉总产量跃居世界前三位,鸡肉成为百姓菜篮子中仅次于猪肉的第二大肉类产品。但我国肉鸡实现产业优质、高效、健康发展的整体目标,依然任重道远。
黄羽肉鸡生产是我国的特色肉鸡产业,黄羽肉鸡肉质鲜美,产品约占我国肉鸡市场的50%。针对黄羽肉鸡生产中存在的饲料报酬和生产效率低下、生长速度持续提高造成肉品质下降、养殖环境应激导致疾病发生率升高等问题,文杰带领团队充分利用我国优良地方品种资源,经过长期努力,培育出通过国家审定的新品种(配套系)5个,京星黄鸡100和京星黄鸡102被农业农村部作为肉鸡主导品种向全国推介,京星黄鸡103以优良地方品种北京油鸡为基础育成,肉质风味俱佳,在北方地区以“宫廷黄鸡”闻名。研发推广矮小型鸡配套育种技术,在肉鸡育种和生产中被广泛应用。研究获得肉质和抗病性能的重要调控基因,并针对这类不易测量性状建立了有效的选择技术。近年来,文杰和他的团队又率先在国内推出了“京芯一号”肉鸡基因组育种芯片,构建了先进的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平台,推动了全国肉鸡育种技术的实质性升级。2016年,成果“节粮优质抗病黄羽肉鸡新品种培育与应用”,他以第一完成人的身份再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产业发展作出贡献
针对我国肉鸡种业存在的黄羽肉鸡生产效率较低、白羽肉鸡育种滞后等制约种业的发展问题,文杰作为全国肉鸡遗传改良计划专家组组长,带领专家组成员经过3年多调研和讨论,起草制定了《全国肉鸡遗传改良计划(2014-2025)》,于2014年由原农业部正式颁布。改良计划执行四年来,我国肉鸡遗传改良取得显著进展。新培育肉鸡新品种(配套系)16个、新鉴定遗传资源3个,全国黄羽肉鸡核心品种已经超过6个,肉鸡的生产性能、疾病净化、技术应用等多个方面得到同步改良。
周末的文杰比平日还要忙碌。为了不影响单位的科研和管理工作,他尽量利用周末到全国各大肉鸡企业和科研院校实地走访和调研。随着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成为肉鸡产业的发展重点,配合上级主管部门、组织肉鸡体系专家积极行动,成为他心上一根紧绷的弦。2014年,他负责的《标准化养殖场肉鸡》及时制定完成并被颁布执行;截至2017年,已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了389家肉鸡标准化示范场,它们在良种覆盖、高效饲养、节能减排和减少用药等方面起到了显著示范作用,带动全国肉鸡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提升。目前,全国肉鸡规模化率已达到79%,远高于其他畜种的规模化率,肉鸡产业的转型升级效果显著。
科研团队后继有人
“大河有水小河满,我与团队共发展”,是文杰领导的鸡遗传育种创新团队的队训。在团队内部,他倡导做人以德为先,科学研究要严谨求实、顶天立地,重视国际交流、不能闭门造车。他最津津乐道的就是,自己的科研团队后继有人。他带领的鸡遗传育种团队,从60后、70后到80后,都有优秀的中青年人才完美地接续、传承。团队的青年骨干中,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获得“政府特殊津贴”,2人成为研究所青年英才培养候选人。
兢兢业业30载,文杰始终不忘初心,为振兴国产肉鸡种业和实现肉鸡生产优质、高效和安全发展的目标不懈努力。一向低调而随和的他,更喜欢用每一天积极的行动,肩负起做强中国肉鸡业的光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