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为兽医行业发展建言献策
一、哈兽研陈化兰院士:做好重大动物疫病和人兽共患病防控工作,助力发展新型动物健康产业
重大动物疫病和人兽共患病防控对我省维护健康养殖、动物源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具有重要作用,也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生物安全的重要工作。加强畜禽良种创新和动物疫病防控对大力发展生物经济意义重大。陈化兰建议:
1、大力推动养殖畜禽的优良品种创新和产业化。要像重视主粮作物种业一样,高度重视畜禽种业发展。
2、做好重大动物疫病和人兽共患病防控工作,助力发展新型动物健康产业。要更加突出政府的主导作用,更加强化养殖业者的主体责任,更加注重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在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上补齐短板。进一步加大奶牛、肉牛等大家畜疫病防控及猫、狗等伴侣动物健康科技创新研发投入,重点扶持动物疫病防治新型疫苗、诊断技术与治疗药物产业,尤其是宠物及伴侣动物健康产业新兴增长点。尽快建立产业化平台基地,力争占据国内外产业竞争有利先机。
3、高度重视并阻断新冠病毒进入动物群体。高度重视疫区和边境等高风险地区易感动物新冠病毒的检测和监测,阻断易感动物成为新冠病毒新的储存库和传染源。
二、普莱柯田克恭:从国家层面,持续统筹各方科研资源、支持非洲猪瘟疫苗加快研发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通过人传染给犬、猫、老虎、狮子等家养宠物和圈养猫科动物陆续得到证实,多国报道了在养殖场发生人与水貂互相传播的情况。因此,从上述动物携带新型冠状病毒导致人间传播风险加大的情况来看,阻断新型冠状病毒可能从动物传染给人的传播链条,从而更加有效地控制人间新冠疫情传播,实属必要。
“基于此,我建议国家层面尽快立项支持动物用新冠疫苗的研发,特别是与人类接触密切的宠物犬猫和高度易感的水貂用新冠疫苗;并建议,国家通过借鉴国内外人用新冠疫苗的快速审批机制,加快动物用新冠疫苗的审批进度,从而实现以科学的方式、较低的投入控制人间新冠疫情。”田克恭说。
专注兽用疫苗研发
田克恭认为:“从国家层面,持续统筹各方科研资源、支持非洲猪瘟疫苗加快研发以及参照国内外人用新冠疫苗的快速审批机制,均是解决这一关键瓶颈问题的重要选择。”
同时,田克恭透露,基于对动物卫生面临挑战和任务的深度认知与研判,近年来,普莱柯正全力推进三个方向的研发:一是在并行发展病毒疫苗基础上,重点开发基因工程疫苗;二是在并行非高致病性病原疫苗基础上,以基因工程疫苗技术重点开发高致病性病原疫苗;三是在并行发展食品动物疫苗基础上,重点开发宠物疫苗。上述重点方向的研发相继取得不错的进展,尤其是在新一代基因工程疫苗开发方面,已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三、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乔晓玲: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鉴于此,乔晓玲提出五条建议:
进一步完善无害化处理基础设施和处理体系建设。根据当地畜牧业发展的实际现状,畜禽养殖数量和分布,设置分布合理、建造科学和方便储存消毒的区域性病死畜禽收储点;建立区域性大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规划修建适当规模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场所,支持利用社会力量投资建设无害化处理设施;加大研发投入,从绿色、生态、环保和可持续科学发展出发,开发新型生物技术与机械融合的处理设备,实现就地处理、肥料还田的增效、减排的良性循环。
健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的责任,强化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健全监管监督机制。加强基层动物卫生队伍建设,加大对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经费投入,确保配备有足够监督执法人员和必要的工作设备,加强动物防疫执法监督,从源头上遏制病死畜禽流入市场。
四、安徽省兽药饲料监察所副所长张莉:让兽医成为大家都想从事的理想职业
近年来,随着畜牧产业发展形势的变化和生物安全要求的提高,兽医体系和服务保障能力已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近年来,国家安排的基层兽医基础设施建设中央投资偏少,财政支持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基层兽医服务能力和保障能力不够,政府对兽医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也有待加强。
张莉建议:
2、加快推进《动物防疫法》配套法规和规章制度建设。“职业兽医基层兽医薄弱,需要靠法律法规来强化体系建设,建议制定《基层动物卫生防疫体系建设条例》,包括基层动物卫生、防疫体系、兽药保障体系建设等内容,来保证动物卫生监督和动物疫病防控的‘最后一公里’。”张莉表示。
3、有关部门应尽快完善和加强兽医体系建设。一方面强化动物防疫机构力量,将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检疫、执法、监管、生产、运输、经营进行整合优化,形成合力,落实人员编制,保障财政预算。另一方面提高兽医待遇与地位,畅通晋升渠道,提高经济待遇,吸引年轻人、优秀人才加入兽医队伍;系统培养一批高素质兽医专业队伍成为未来新一代新生力量,让兽医成为大家都想从事的理想职业。
五、北京食品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乔晓玲: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