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专题一:整体阅读及巧做选择题
(解析版)
【命题趋势】
1、试题位置:小说,在高中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自2010年国家考试中心将命题卷称为新课标全国卷以来,文学类文本阅读一直聚焦在小说阅读上,小说阅读成为了高考测试中的必考内容,目的就是要全面地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小说阅读而言,它属于文学性较强的体裁,不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是比较有难度的,所以应当加以重视。
2、命题形式
两道选择题加两道主观题。2017年开始选择题由以往的五选二改为四选一,选择不正确的一项。一般选择题为3分,主观题为4+6分,共计16分。
3.选材特点
4、命题内容:主要针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氛围命题。另外,还有揭示标题意义、探究主题多重性等命题形式。
考查内容主要有: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塑造方式,人物形象【人物】;故事情节概括,情节作用的分析【情节】;环境作用【环境】;探究作品的丰富意蕴,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主题】;
物象在小说中的作用【物象】;标题的含义及作用【标题】等。
【小说知识】
(一)文体特征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小说的本质特征是虚构,通过叙述虚构世界与人生。散文的本质特征是写实,贵“我”,言说真诚而自由,以独特的方式表现“我”对生活的独特体验。小说的主体是讲故事,讲究讲故事的技巧以及结构的安排,而散文则不讲究情节安排,所谓“形散神聚”也只是它结构上的特点之一。小说中的人物往往是作者虚构出来的,而散文中的人物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剪裁加工,写意或描绘而成的。
1.小说四要素(一说三要素)关系图
2.小说常见主题
(二)文体种类
【整体阅读方法】
小说阅读步骤——读文“4步法”
第一步:划分层次,初识情节
小说本质上也是一种记叙文,可以按照记叙文的阅读方法先明确记叙的对象、事件及其前因后果,把握事件“发生——经过——结果”的完整过程;也可以按照小说情节的基本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把握。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必须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第二步:依托情节,初识人物
通过情节的发展以及情节发展过程中对人物的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初步判断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生活的具体环境,有哪些言行和想法,与其他人有着怎样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初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在这一步中不要忽视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的直接评价语。
第三步:抓住时空,初识环境
第四步:提炼整合,初识主题
把握住小说的主题是读懂小说、整体把握的具体体现,但小说的主题表达不像论述类文本那样直白,也不似散文用抒情议论来表达,它往往通过象征、暗示、比拟等手法,让读者借助情节、环境等感悟出来。这就是阅读小说“入”和“出”的过程,是“悟”的过程,要在综合归纳上下功夫,除了要联系小说的三要素看主题外,还可联系小说的标题、题材、含有意蕴的段落和语句,这样多方联系综合,才能准确概括出小说的主题。
【巧做选择题】
(一)题型设置
第6题:把握小说的思想内容
第7题:把握小说的艺术特色
(二)选项设误陷阱
1.情节设误
情节设误是指选项曲解某一情节的作用,颠倒情节顺序或夸大某个情节,甚至无中生有。
2.人物形象设误
人物形象设误是指对人物的性格特点的错误解说,考生在解题时要特别注意概述人物形象的词语。
3.环境设误
环境设误是指选项对环境特点、作用及描写的特点进行错误理解分析。
4.艺术技巧和语言设误
艺术技巧和语言设误是指选项对塑造人物、设置情节、描写环境等方面所用手法技巧的判定或解说错误;对小说叙述语言、人物语言的特点、风格、作用的判定或解说错误。
5.主旨(情感)设误
主旨(情感)设误是指选项对小说的主旨(情感)曲解或拔高,甚至无中生有。
(三)方法与对策
四个比对,确认客观题答案
1.比对故事情节。
一是看选项复述的小说情节、细节,与原文相比,有无“添枝加叶”(复述情节的过程中,故意添加小说情节里没有的内容)、“张冠李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