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教学设计(精选6篇)

1、阅读故事,理清几个重要人物经历(细节)和小说的基本情节。

2、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理解小说中人物形象随情节变化而变化的特点。

3、引导学生采用合理的方法分析小说的主题。通过分析人物的关系,主次要人物命运的变化以及原因来探究小说主题。

4、引导学生体会小说在当下时代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上面2.3.4点

教学方法:

问答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孔子盛赞颜回安贫乐道来导入。社会以及周围环境千变万化,世易时移,人际浮沉,个人犹如沧海一粟,面对现实的打击,我们普通人该怎么选择?我们来回忆一部小说,讨论一下主人公的人生境遇。

二、了解作者作品,理清故事基本人物与情节。

1、老舍简介

引导学生扣住一下几点介绍,老师做补充或概括:人生经历,主要作品,思想价值,艺术特色等。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即“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1966年,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他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尤其擅长刻画浸透了封建宗法观念的保守落后的中下层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阶级搏斗中,在新的历史潮流冲击下。惶惑、犹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进退维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径。老舍的名字总是与市民题材、北京题材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他是现代中国文坛上杰出的风俗、世态(尤其是北京的风土人情)画家。老舍的作品中往往直接揭露帝国主义侵略罪行,从不同侧面描写它们的经济、文化、宗教渗透和种族歧视所给予中国人民种种伤害。表现出鲜明的反帝爱国的题旨。

2、故事内容

(1)本小说里一共有几个人物?主要人物?

(2)小说情节大多生动曲折,本小说也是起伏跌宕,围绕着祥子和他的黄包车,概括来说有“三起三落”,请大家简述具体有哪些起落过程?每一次起落祥子内心有什么变化?

祥子的三起三落

一起:积极、向上、要强→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自信、对生活充满希望

一落:出于对钱的欲望,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理想第一次破灭。→第一次感到不公、对生活仍是满满的希望、绝不服输

二起:把骆驼卖了,在曹先生家拉包月,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抱有希望、感到温暖和亲切

二落:干包月时,在一次搜捕中,祥子辛苦积攒的钱也被孙侦探敲诈去,第二次希望破灭。→陷入迷茫、认命、麻木

三起:虎妞与祥子结婚了。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车了。→祥子又能拉车了

三落:虎妞难产而死。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又知道小福子死去的消息→混混度日、彻底堕落、失去任何希望

祥子的命运三部曲是“积极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

三、祥子形象

人物言行举止对人物形象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人物表现来揣测人物形象,也可以通过分析其背后的原因来体会。比如祥子为什么会------------?因为他------。

试着以这样的方式来分析祥子的人物形象,概括特点。并和周围同学讨论,把结果写在出来。然后师生共同探讨祥子性格形象。

堕落前:憨厚能干、坚韧好强、以劳动为荣本分、不愿过苟且偷生的生活、好胜、要强、淳朴善良,体面的。

堕落后:懒惰、混日子、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自暴自弃,无依无靠。

四、小说主题

由前面的讨论可知,祥子经历曲折三起三落,命运悲惨,性格前后迥然不同,是什么影响了祥子?其悲惨命运是什么造成的?试从小说中人物关系角度探究其根源。

提示:小说中人物的关系包括(主要人物与他人的关系,主要人物与自己的关系,主要人物与环境的关系,次要人物之间的关系等)

(1)祥子与其他人物关系

刘四爷

虎妞

曹先生

刘侦探

二强子

小福子

(2)祥子与社会环境关系

社会的黑暗是让祥子沦为悲剧的原因。在战争年代,权利社会,对于祥子这种生活在劳动底层的奋斗者,无时无刻不在受权利,钱财的压迫,甚至和祥子同等级别的同事也在算计他。祥子第一辆车被军阀抢走;被假装和祥子熟络的老好人“孙侦探”骗走第二次还没攒够的买车钱。由于被军阀抓走,祥子因偷了几只骆驼回来,车行同事叫他“骆驼祥子”。同事们明知道祥子在风险时期拉客人会被抓走,也没有一人出言相劝,哪怕是叫一句提点也没有。车行老板刚开始看到祥子老实,能干,对自己的财产没有威胁,便一心想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祥子。后来听说虎妞怀孕,祥子来提亲,刘老爷子着急了,便不同意这门婚事,刘老板在圈内是出了名的奸诈,狡猾。祥子的老实便可以任他随便摆布,成了他的一枚棋子。

祥子的起伏不定的人生和以上人物有莫大关系,这些人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他三起三落的人生悲剧,导致他性格的扭曲变形。到这些都是外在的,儒家不是讲慎独吗?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那如果祥子内心足够强大,能不能保持一个初始之心呢?为什么?

不能。因为他内心从小福子死去之时已经没有了温暖希望和光明,他也就如行尸走肉一般了。他的人生悲剧,他性格的变化,不是哪一个人所决定的,而是由多个人组成的这个社会,恶劣之人多行不义,作恶多端,善良的人山穷水尽,走投无路,这就是所说的“旧社会把人变成鬼”吧!

(3)祥子与自己关系

祥子的悲剧和他自己有没有关系?祥子的悲剧真的只是社会原因吗?答案当然不是。祥子第一次丢车,是因为她的.鲁莽,如果他没有那么求急于挣钱,车难道会丢吗?祥子过于坚韧,也忘记他本身自己的形象,悲剧也成了事实。况且在能吃饱喝足的年代,醇厚,老实的特质让他们成了最幸福的人。而一旦灾难出现,吃不饱的他们会将醇厚,老实的特质掩盖下的丑陋一面暴露无遗。祥子因为一系列的打击,后来到处骗钱,喝酒,赌博,这一切所被世人所唾弃的坏习惯他全部沾染,我们不禁为祥子感到悲哀。

(4)其他人物之间存在的关系

冷漠自私欺诈缺少温暖亲情等。

小结:试着总结本小说主题思想:

骆驼祥子以北平(今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行踪为线索,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的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祥子的悲剧让我们在黑暗中看到了曙光——那就是只有推翻黑暗社会旧势力,才可以改变劳苦人民的悲惨命运。

五、阅读本小说现代意义

1、体会旧社会的恶

2、小说人物的普遍性意义。

读过本小说以后,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在当下社会,有类似于小说中人物的遭遇吗?如若自己,该怎么做?

坚守善良热情的内心,善于感受生活的温暖,敢于反抗自己的命运,积极寻找生活的希望。

六、作业

1、依据祥子的经历,写一篇《祥子传》,300字左右。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品的作者和主要内容,感知人物形象。

2.检查阅读情况,交流阅读心得。

3.培养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进行精彩描写的朗读和点评交流。

2.学生学会圈点勾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出读感受人物形象,激起对祥子悲惨命运的同情。

教学重难点

1.分析人物形象,赏读精彩片段

2、探讨祥子的悲剧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骆驼祥子》是老舍三十年代的优秀代表作,它标志著老舍小说的成熟,也是老舍小说的最高峰,是五四以来小说中颇受读者喜爱的,具有世界影响的著名长篇之—。《骆驼祥子》是老舍的长篇小说代表作。

二、简介作者及其作品(课件展示)

1.老舍(1898—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主要作品有小说《二马》、《老张的哲学》、《猫城记》、《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以及话剧《茶馆》等。

2.《骆驼祥子》的背景及人物形象

作品描写的是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北平城内人力车夫的生活,它通过洋车夫祥子买车丢车,攒钱丢钱,劳苦终生,一无所获的悲惨遭遇,表现了在中国半殖民地化过程中,城市下层贫民由“人”蜕化为兽的过程。

小说的主人翁——祥子,是个来自农村的破了产的青年农民,20——30年代正是中国现代史上最黑暗,混乱多灾多难的年代;新旧军阀连年不断地进行争权夺势的战争,再加上各种自然灾害的肆行,中国农村迅速走向破产。因而成批破产的农民为了谋求生路便纷纷涌入城市,祥子就是涌入城市的破产农民中的一个。

祥子——城市个体劳动者的形象。

三、回顾指导要求

1、回顾小说的三要素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的核心内容;

故事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的历史;

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

2、阅读小说应注意的几点:

(1)掌握情节,结合环境,分析人物,揭示社会意义;

(2)学习、品味语言,揣摩写法;

(3)阅读过程和方法的总结:读作品,作笔记(摘抄、批注、后记、摘要、心得体会……),提问题,再读作品,查资料,得观点,出成果(指写成小论文)。

四、人物形象分析

放映《骆驼祥子》的片头,引入小说。

(一)问题探究:

1.这部小说里有哪些人物?(说出人物)(屏展)

2.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屏展)如:父女关系,夫妻关系,师生关系等。

3.这部小说里你最喜欢哪个人物?

(二)重点梳理祥子的人物形象

放映《骆驼祥子》主要情节的短视频

1.引导:祥子都经历了哪些事情?

明确:三起三落(课件展示)

2.祥子的形象在这三起三落中渐渐丰满,哪位同学来对祥子做一个整体评价。

3.关于祥子悲剧的原因有这样一些观点:其一、祥子个人的.性格造成了祥子的悲剧;其二、万恶的社会把祥子推向了悲剧的深渊。你对这些观点有何意见?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4.有人认为祥子最后的欺骗他人等等恶劣行为是自甘堕落的表现;也有人认为这是祥子对这个社会的消极反抗,你赞同或是否定这些看法吗?请说说理由。

五、《骆驼祥子》片段精彩交流,

1.小组汇报形式

2.语文课代表担任主持,组织汇报

3.课件出示例句赏析

六.拓展延伸

虽然旧中国的北平与改革开放的今天不可同日而语,但就个人在市场经济中的求生存发展这一问题上,还是有很多共性的。

假设在今天,有像祥子一样的人物,从农村来到城市,梦想着靠自己个人的努力寻求安稳的生活——

1、我们会怎样对待他的奋斗?

2、应当如何引导他们对社会生活产生更为深刻的认知?

3、对于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我们能从《骆驼祥子》中得到什么启示?

七.教师总结

这堂课我们走近老舍,走近祥子,浏览了全文,感知了人物形象,精读了片段描写,品味了老舍这位语言大师的魅力,希望今后阅读小说要学会精读精彩部分,要进行圈点勾画。

读书,就是与伟人对话,与智者为伍。从《西游记》中,我们读出心有信念,锲而不舍;从《朝花夕拾》中,我们了解到鲁迅先生美好的童年。今天,我们就跟随老舍先生的脚步一起走进祥子的前半生。

二、学习目标:

1、我能学会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

2、我能从祥子的故事中感悟祥子的形象。

三、了解作者及作品影响

老舍,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骆驼祥子》是其代表作。

俗语云:“点铁成金”,有所谓“化腐朽为神奇”,唯有《骆驼祥子》才当得起。--司马长风(1976)

据不完全统计,《骆驼祥子》有31个版本,光人民文学出版社,就再版了14次,还曾被翻译成十几种外文。

设计意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老舍先生及其《骆驼祥子》影响力之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批注阅读法了解祥子

师总结:我们总结一下,可以从字词、内容、描写方法等方面进行批注。还可以赏析、提出自己的疑问等。

五、人称互换阅读法理解祥子

选取祥子车被抢片段

设计意图:第一人称是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所叙述的都像是读者亲身的经历或者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事情,它的优点是能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

师指导学生:祥子视为生命的车被抢,此时此刻,祥子的内心是什么感受啊?愤怒,痛苦,难过,绝望,仇恨。为了更好地理解祥子的心情,现在假设祥子就是你,你就是祥子。把文中的“他”换成第一人称“我”,带着这种感情,请大家自由朗读感受第二自然段,再让两个学生分别读,特别注意后面的两个“凭什么”。

六、角色表演阅读法走进祥子

祥子钱被骗片段

设计意图:表演法属于愉快教学的.一种方法,可以引起学生的一定的态度情感体验,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激发学习热情和阅读兴趣。

两个学生先表演,同学评价。接下来采访祥子的表演者,你认为哪些地方演得不够到位,或者不好演出来的?

七、视频欣赏感悟祥子

欣赏祥子和虎妞结婚的片段

设计意图:初中生大多对形象的东西感兴趣,尤其是生动的视频节目,名著一般都有拍摄的电影,可以为教学所用,恰当地播放一点视频,无疑会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学习兴趣。

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视频,注意里面出现的人物,和他们的表情。

师结语:相信大家感受到了祥子的不情愿、不乐意。他的婚姻生活一定是不幸福的,他的前半生任劳任怨、不甘命运的屈服,他老实、健壮、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而他的后半生会遇到更多的人,这些人对于祥子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呢?祥子的命运又会有怎样的变化呢?下节课再一起走进祥子的后半生。

一、教学目标:

1、应掌握的基础知识:作者、作品的主要内容、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艺术特色。

2、应培养的能力: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作品的主要内容、人物形象的刻画。

2、作品的主题。

三、教学理念:

1、传授知识重精,不在多。

2、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3、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创新精神。

四、教学过程:

(一)前置性作业:

要求学生课外阅读《骆驼祥子》一书,并且做好:

1、上网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品。

2、在阅读中用笔画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在旁边写批注。批注可以从人物刻画的方法、词语的使用、修辞方法的使用、语言上的特点等方面去考虑,也可从自己在读中产生的感想去写。

3、全书共有十五章,每天读一章,争取两个星期读完。各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做好督促检查工作。

(二)引入:

欣赏电影《骆驼祥子》片段,激趣。

(三)明确学习内容。

(四)进行新课:

1、了解作者:

学生根据自己完成“前置性作业1”的情况来谈,教师进行必要的补充。

2、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骆驼祥子》的主要内容、所表现的主题、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

(1)小组成员交流。

(2)全班交流,互相补充。

(3)要求学生阅读课本名著导读p234——235的内容,再次加深《骆驼祥子》一书内容的了解。

3、交流完成“前置性作业2”的情况,交流中互相学习:

在班里找一个小读者,重点推荐书中的其中一章内容,让小读者阅读与欣赏自己做的批注,并听听小读者给自己的评价。

4、全班一起欣赏《骆驼祥子》的其中一章内容,使学生对作品的人物形象、艺术特色有更深的感受:

(1)大家商量推荐欣赏书中其中的一章内容。

(2)全班一起交流阅读体验,结合“前置性作业2”进行,学生畅所欲言,互相补充,教师进行适时的点评。

5、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下列问题,从而把握《骆驼祥子》所要表现的主题:

祥子的命运如此悲惨,你认为是社会的原因,还是他个人的原因?为什么?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提示:可以就书中的人物性格、人物命运、悲剧的社会根源以及祥子的爱情婚姻等方面谈独到的深刻的体会。)

五、教后反思:

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非常重视学生的交流:

一是小读者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在班里找一个小读者,重点推荐书中的其中一章内容,让小读者阅读与欣赏自己做的批注,并听听小读者给自己的评价。这个环节的教学可以促进学生互相学习,学习他人是怎样去做批注,发现自己去阅读中可能忽略的地方,比较对同一内容的理解自己与他人有何异同,在比较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个环节的设计,也使学生体会到了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的一种成就感,得到了心灵上的一种愉悦。

二是全班同学的交流。全班同学一起欣赏《骆驼祥子》的其中一章内容。由于“前置性作业2”学生做足了功夫,所以在课堂上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大胆地发表了自己对作品的解读,而且解读的角度非常广泛,基本上能够从人物的刻画方法、词语的使用、修辞方法的使用、语言上的特点、环境的描写等方面去谈。这样的交流可以看出学生是真正走进了作品,是真正的自己的阅读体验,而不是教师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强加于学生的。这样做也是尊重了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的情感体验,更调动了学生阅读名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更加热爱名著的阅读。

一、导入新课:

《骆驼祥子》是老舍三十年代的`优秀代表作,它标志著老舍小说的成熟,也是老舍小说的最高峰,是五四以来小说中颇受读者喜爱的,具有世界影响的著名长篇之—。《骆驼祥子》是老舍的长篇小说代表作。

二、简介作者及其作品(投影显示)

三、回顾指导

作品整体感知(找同学复述故事梗概,投影显示)

四、问题研讨

1、作者塑造了一个不善言谈的祥子的形象,用了什么方法?结合课文谈谈理解。

2、本文在叙述高妈和祥子的对话中,我们看出,几乎是高妈一个人在喋喋不休,祥子似乎是在陪衬,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结合全文分析。

3、关于祥子悲剧的原因有这样一些观点:其一、祥子个人的性格造成了祥子的悲剧;其二、万恶的社会把祥子推向了悲剧的深渊。你对这些观点有何意见?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4、有人认为祥子最后的恶劣行为是自甘堕落的表现;也有人认为这是祥子对这个社会的消极反抗,你赞同或是否定这些看法吗?请说说理由。

五、拓展延伸

假设在今天,有像祥子一样的人物,从农村来到城市,梦想着靠自己个人的努力寻求安稳的生活。

3、对于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我们能从《骆驼祥子》中得到什么启示?

六、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写小论文

1、阅读小说应注意的几点:

2、明代于谦在其《观书》中这样写道:“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好了,我们刚才通过分析祥子这个人物的形象及其关于祥子命运悲剧的探讨,我想大家对这些问题一定有自己新的看法和见解。下面就请大家选取一个角度来对《骆驼祥子》这部小说进行一个简单的评析,写成500字左右的作文。

教学目标

1、了解《骆驼祥子》中的人物、情节、主题;

2、引导学生从文本到生活有所感受;

3、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养成课外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把握小说人物、情节、主题。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从文本到生活感受主题。

集体备课

二次备课

一、导入:

二、教学过程

(二)课堂主体:

猜一猜,他们分别是谁呢?

片段一: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是的,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他确乎有点像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他天生来的不愿多说话,所以也不愿学着城里人的贫嘴恶舌。他不吃烟,不喝酒,不赌钱,没有任何嗜好,没有家庭的累赘,他老想着远远的一辆车,可以使他自由,独立,像自己的手脚的那么一辆车。有了自己的车,他可以不再受拴车的人们的气,也无须敷衍别人;有自己的力气与洋车,睁开眼就可以有饭吃。他不怕吃苦,也没有一般洋车夫的可以原谅而不便效法的恶习,他的聪明和努力都足以使他的志愿成为事实。

片段二:他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他停止住思想,所以就是杀了人,他也不负什么责任。他不再有希望,就那么迷迷忽忽的往下坠,坠入那无底的深坑。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因为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了去。他只剩下那个高大的肉架子,等着溃烂,预备着到乱死岗子去。他变成个又瘦又脏的低等车夫。脸,身体,衣服,他都不洗,头发有时候一个多月不剃一回。

他的车也不讲究了,什么新车旧车的,只要车份儿小就好。拉上买卖,稍微有点甜头,他就中途倒出去。坐车的不答应,他会瞪眼,打起架来,到警区去住两天才不算一回事!他也学会跟朋友们借钱,借了还是不想还;逼急了他可以撒无赖。一来二去,他连一个铜子也借不出了,他开始去骗钱花。凡是以前他所混过的宅门,他都去拜访,主人也好,仆人也好,见面他会编一套谎,骗几个钱;没有钱,他央求赏给点破衣服,衣服到手马上也变了钱,钱马上变了烟酒。

(两段人物描写都是同一个人——骆驼祥子)

2、刚才我们从文字上看到了祥子的巨大转变,为了让我们更直观的看到祥子的前后差别,老师特意邀请了两位小演员为我们表演小品《祥子拉车》,看看他们是怎样展示祥子的变化的。(两位同学表演小品,分别表现出祥子刚进城和堕落后拉车的不同表现。)

3、差别如此鲜明的两种表现,两个性格竟然是同一个人物,通过这两段描写,我们看到了祥子的巨大转变,那到底是什么导致了祥子的转变呢?

祥子三起三落的经历:

奋斗三年买了车→被大兵抢了车人

买骆驼攒了买车钱→被孙侦探抢走了买车钱↓(堕落)

结婚后靠虎妞买了车→为下葬虎妞卖了车兽

(三)小组讨论:

1、从祥子三起三落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祥子是一个的人(四人一小组开展讨论,派代表将讨论出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并结合课本或课前资料上的文段简要谈谈)

祥子本是一个勤劳、朴实、忠厚、讲信用、积极进取的'车夫,但在理想破灭后变得懒惰狡猾,极端自私。

2、在《骆驼祥子》一书中,围绕着主人公祥子,老舍还刻画了很多其他人物,那么这些人物对祥子的堕落分别有着怎样的影响呢?(学生列举人物,并简要谈谈看法)

刘四爷:霸道残酷的车场主,他赶走了虎妞,酿成了虎妞和祥子的悲剧。

虎妞:泼辣、有心计。她的引诱、骗婚、难产而死一步一步加深了祥子的悲剧。

曹>曹先生:为人温和、热心帮助祥子,却无法挽救祥子的悲剧。

孙侦探:他抢走了祥子的买车钱,直接粉碎了祥子的梦想。

小福子:她是祥子最后的温暖,但她的自尽也彻底将祥子推向了堕落的深渊。

二强子:他的嗜酒嗜赌使他家破人亡,直接导致了小福子的自杀,也间接加深了祥子的悲剧。

老马小马:他们流落街头的惨况让祥子看到了将来的自己,信心和梦想都有所动摇。

杨、夏>夏太太:她们的丑陋行为影响着祥子对梦想的追求。

(四)主题明确:

总的来说,《骆驼祥子》中刻画的人物都或多或少的对祥子的悲剧命运都产生着影响,他们绝不是个别的存在,而是整个社会芸芸众生的缩影。

归根结底,祥子堕落的主要原因?

一个(黑暗、腐朽、不公、动乱、落后)——吃人的社会

(五)课堂交流:

你读过《骆驼祥子》后有什么感受或者收获呢?(学生自主发言,提示结合自身浅谈感受)

THE END
1.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最全知识点整理!!!(一)教育法律关系的概念:教育法律关系是由教育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人们在从事有关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教育法律关系由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三个要素组成。 (二)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1. 主体:指教育法律关系的参加者,也就是在具体的教育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自然人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121/07/4310958_883194492.shtml
2.软件工程概览3、掌握软件工程的三个要素分别是什么? 软件生存期3个时期8个阶段的各阶段的的关键问题和结束标准。 软件生存周期模型瀑布模型,快速原型法,增量模型、螺旋模型、喷泉模型特点等。 4、了解Rup Agile process( extreme programming ), Microsoft process过程 https://blog.csdn.net/QinHebtu/article/details/122080821
3.他人的力量——学会借助他人的力量,是一种智慧一、幸福三要素: 1.大脑:大脑结构,神经递质。 2.思维:认知ABC法则 3.人际关系:可衡量。 例:游泳没劲,队友的鼓励感觉劲从中来;出轨的外科大夫,需要更多外在助力? 二、人际关系四类: 1.孤立状态:像孤单,只有自己一个人。 2.坏的连接:在一起总是指责,亲密但不好的。 https://www.jianshu.com/p/de4a276bfc9f
4.初二语文教案15篇一、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情节、环境 二、复述《芦花荡》和《吴召儿》两篇文章的大概内容。 思考并讨论: 1、老头子和吴召儿两人性格的异同?并找出相应的例子。 相同点:豪爽、干练、乐观、自信、勇敢、机智、爱憎分明、有抗日热情、责任感强。 不同点是:老头子过于自尊和自信。 https://www.fwsir.com/jiaoan/html/jiaoan_20221208110608_2125373.html
5.小升初语文阅读复习知识点三十一、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三十二、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三十三、引号的作用:1表引用2表讽刺或否定3表特定称谓4表强调或着重指出5特殊含义 三十四、破折号用法:1表注释2表插说3表声音中断、延续4表话题转换5表意思递进 https://www.yjbys.com/edu/xiaoshengchu/436835.html
6.中考语文阅读题答题方法(配公式)网页版十、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与环境十一、小说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十二、描写的方法:1、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2、肖像(外貌)描写、行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3、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三、议论文分类:立论、驳论十四、https://www.szxuexiao.com/Examination/html/zx666.html
7.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大全对局部的段意的概括,最主要的是认真、仔细地阅读,弄清句子间的关系、段落之间的照应,抓住各部分最主要、最本质的信息,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概括出来。 三、体会语句丰富含意 所谓“体会文中重要句子的丰富含意”包括三层意思:一是体会句子的表层意义;二是体会句子的语境意义(即深层意义),这方面的理解是高考考查的https://www.eduease.com/mob/zixun_info-id-109395.htm
8.劳动法律关系三要素是()劳动法律关系三要素是( )A.主体、内容、客体B.形式、内容、实质C.时间、地点、人物D.雇主、劳动者、岗位的答案是什么.用刷刷题APP,拍照搜索答疑.刷刷题(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职业搜题找答案,刷题练习的工具.一键将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手机刷题,以提高学习效率,是学https://www.shuashuati.com/ti/607f4208ac8f4769905528a132823004.html
9.牛虻人物分析(通用8篇)二、“三要素”理论下的两个译本对比分析 勒菲维尔指出:翻译总是在一个大的文化环境下发生的, 总是脱离不了原文本所产生的历史背景, 也脱离不了目标文本的时代背景。上世纪50年代中苏关系正处于蜜月期, 《牛虻》在苏联的极高声誉必定会为其进入中国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f6052kfw.html
10.旅游法规与案例分析6篇(全文)1、本案中的建设法律关系三要素分别是什么? 答:本案中的建设法律关系主体是某建筑公司和某学校。客体是施工的教学楼。内容是主体双方各自应当享受的权利和应当承担的义务,具体而言是某学校按照合同的约定,承担按时、足额支付工程款的义务,在按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后,该学校就有权要求建筑公司按时交付质量合格的教学楼https://www.99xueshu.com/w/filecn7srx25.html
11.CISO的文治武功:首席信息安全官必须开发的一些新旧技能具体的安全问题总是符合安全三要素的结构关系——被保护的业务、要危害业务的威胁、要保护业务对抗威胁的防卫措施等三方面。而具体到产业结构中,则必然离不开第三方监管的结构性介入。CISO 要面对的产业结构就是一个四顶点结构:甲方(CISO 所在的需求方、防御方),乙方(供给方、服务方),丙方(监管方),丁方(威胁方https://www.secrss.com/articles/36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