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工商技师学院的数控实训中心,身穿工作服的同学正在操作机械臂完成各种动作。只见机械臂在他的操作下动如游龙,从简单线条到复杂图形,他都能游刃有余地完成绘制,这是近日广西八桂职教网副总编莫倩春一行在该学院亲眼目睹的一幕。在可容纳各种先进设备的实训大楼里,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生,很多从普通的技术工人成长为企业的技术精英。
优异的育人成果离不开广西工商技师学院对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不懈探索。近年来,该院积极融入国家、自治区经济发展大局,通过构建“工匠班”育人新模式、打造“工学一体化”实训平台等举措,培养出一批批高技能人才,走出一条立足梧州、辐射两广的校企合作新路子。
构建“工匠班”模式培育现场工程师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中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尤为关键。这要求职业学校培养的不能仅是普通的技术工人,更要培养具有复合型能力的高技能人才。随着我国产业向中高端迈进,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的现场工程师成为企业急需的人才。按照《“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到2025年,70%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将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2021年发布的《智能制造领域人才需求预测报告》显示,到2025年,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将有近100万名工程技术人员的缺口。另根据《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预测,到2025年,我国制造业十大重点产业领域的人才需求为6192万人,人才缺口将达到2986万人。这意味着职业院校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迫在眉睫。
“在传统的校企合作中,订单班等培养模式已经显露出其局限性。”该院副院长李勇伟针对人才短缺的问题认真分析道,“由于培养过程短、培养目标单一等原因,培养结果大多是企业的特定岗位,无法适应更加庞大的制造业体系,也就无法有效弥补制造业的人才缺口。”
“工匠班”通过育人新机制、新模式、新标准,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体系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全方位补充传统订单班的短板和弱项,使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行业意识得到质的飞跃,真正做到工学一体、知行合一。
“工匠班里的参训人员主要是预备技师班的优秀学生,前3年在学校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培训导师以学校老师为主,后两年到企业学习进阶技术,导师以企业技术骨干为主。”机械工程系副主任李银桃介绍道,“在企业的教学过程采用‘一对一’模式,并且在培训中通过阶段性考核、常规项目过关考试、毕业考核,对参训学员进行全面综合评价。”
五年磨一剑,在“工匠班”炼成十八般武艺的优质人才,既能根据各种情况制定方案,负责现场设备运维,还能够统筹协调各岗位工作。随着我国制造业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像这样能在生产一线解决复杂问题的现场工程师,无疑成为企业争相追逐的“香饽饽”。
预备技师数控维修专业01班学生黄俊豪、03班学生莫灿坚就是众多杰出学员的代表,他们于2022年3月参加“鸿图工匠班”,在校企双导师“一对一”培养下,2023年4月就通过工程师的全部技术要求考核,分别成为CNC编程工程师和夹具设计工程师,月薪达到9500元。
“我们的培养目标一开始就定为技术骨干、现场工程师,培养出的人才不管在什么企业都会受欢迎。”李银桃对“工匠班”的培养成果感到自豪。“实践证明,我们这边路子走对了!”面对学校培养出来的高技能人才供不应求的局面,李勇伟感慨不已。“工匠班”通过构建适应企业需求的育人渠道,为梧州乃至两广输送了大量高端制造业人才,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动力。
校企双赢打造“工学一体化”实训平台
多年来,“校热企冷、合而不深”一直是校企合作中的难题。许多学校没有真正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导致校企合作的实际效率低下。而广西工商技师学院通过深入企业实地调研,充分了解企业需求,与企业共同构建“工学一体化”实训平台,实现了校企双赢。
2022年5月,该院与佛山市顺德矢崎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共同建设,梧州市合众汽车维修服务有限公司负责运营、技术总监为该院优秀毕业生的梧州首家“天猫养车”旗舰店开业,该店投资额300多万元,在校园临街一侧建设建筑面积1100多平方米的生产性汽车维修厂并购置专业设备,使老师、学生在校内就能参与“工学一体化”的教学和实习。
走进宽阔的实训空间,专业的洗护工位呈现在眼前,工作人员正对不同品牌的汽车进行保养。“这里不单是实训基地,也是直接对外运营的,平台的运营由企业负责,专业人做专业事。”学院汽车工程系主任李俊杰介绍道,“真实的工作场景、一流的设施设备、各种品牌的车辆,这样的条件是学院单方面无法实现的。”该平台将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融为一体,学生在企业培训专员指导下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磨练出过硬技能本领,为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在“工学一体化”的培养模式下,学生的技能水平让企业放心,毕业后的收入同样不菲。据了解,该店的技术总监月薪都过万元,普通技师月薪也有六千元,这样的薪资水平在梧州已属上乘。这意味着作为多方合作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不仅培养了应用型技能人才,还能更好地服务当地经济,让产业发展惠及更多人。
老师、学生、员工共享,学校、企业、运营平台共赢,使得该模式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校企合作新典范。2019—2023年,多个校企合作项目在学院落地,合作企业从梧州扩大到两广,吸引投资达3996.28万元,横跨汽车、电子、移动通信、直播等多个专业。2023年学院引进广东东莞铂隆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目前正在学院内建设学前教育生产性实训基地------广西工商技师学院实验幼儿园。
通过学院对校企合作的不懈探索,“校热企冷、合而不深”的难题得以解决。“我们从企业的需求出发,调整学院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进度和教学方式,与企业深度融合。”李勇伟深有感触地说道,“只有校企协调配合,互通有无,才能真正实现实训平台的‘工学一体化’。”
服务大局推动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
“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是我们办学的初心和使命。”李勇伟坚定地说道。在全体师生的努力下,学院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近年来,学院成功承办多项职业技能赛项,且在全区、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收获颇丰,其中2023年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参赛人员获奖率达70%,高于自治区平均水平。优异的办学水平也使学院成为广西预备技师生源最多的技工院校,得到企业、学生、家长的广泛认可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