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11.07.18
(全市畜牧兽医工作会议交流材料)
工作情况汇报
泗县畜牧兽医水产局
2011年3月
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
标准化规模养殖加速发展
良种繁育体系不断完善
区域优势进一步显现
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成效显著
主要成就
(一)畜牧业整体实力增强,总量增长加快
2009年,实现生猪年存栏53万头,当年出栏84万头,比2005年分别增长18.3%、33.8%;山羊年存栏28万只,当年出栏58万只,比2005年分别增长8.5%、5.5%;家禽年存栏700万只,年出栏1300万只,比2005年存栏量增长21%;肉类总产量达到10万吨,比2005年增长1%;畜牧业总产值突破21亿元,比2005年增长32%。
2010年全县生猪存栏53.7万头,同比增长1.32%,出栏89万头,同比增长5.95%;牛存栏5.1万头,同比下降1.92%,出栏5.3万头,同比增长6%;山羊存栏28.75万只,同比增长2.67%,出栏59.7万只,同比增长1.2%;家禽存栏712万只,同比增长1.71%,出栏1360万只,同比增长4.6%;肉类总产10.7万吨,同比增长7%;禽蛋产量4.6万吨,同比增长4%。
(二)畜牧业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效果显著
(三)畜牧业结构调整加快,优质产品比重明显上升
在稳定发展生猪生产的基础上,节粮高效的草食畜禽快速发展,畜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2010年,全县良种畜禽的养殖比例猪、牛、羊、禽分别达到89%、85%、60%和85%;在出栏畜禽中,以西门塔尔、夏洛来为主的优质肉牛占50%,优质瘦肉型三元杂交商品猪占40%,波杂肉羊占30%,优质肉鸡占80%;在畜产品中,肉蛋产量比由2005年的3.4:1调整为2.5:1;在肉类中,禽肉及牛羊肉比重分别达到23.66%和17.64%。
(四)规模养殖迅速发展,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
2、生产基地建设:在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并结合商品猪生产基地、山羊板皮生产基地和国家级秸秆养羊示范项目、世行贷款发展肉牛项目建设的基础上,我县立足区域资源优势,围绕主导产业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相对集中,建立了长期、稳定、优质、高效的畜产品生产基地。生猪生产以泗县龙牧猪业(集团)公司和泗县沃得利畜牧科技发展有限为龙头,大力发展优质瘦肉型三元杂交猪生产,促进了生猪生产基地的不断巩固和发展;家禽生产以新联种鸡场为基地中心,辐射带动全县家禽业发展;山羊生产有新亚牧业有限公司坐阵,稳固山羊生产基地建设;这些畜牧区域化格局的形成,不仅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更有利于实现我县畜牧业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对提高畜牧业的规模效益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目前,全县已建设市级安全优质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10个,即:泗县龙牧猪业瘦肉型猪养殖基地、泗县波尔山羊优质肉用羊养殖基地、泗县良种猪繁殖基地、泗县无公害兔肉生产基地、泗县黄圩安全优质商品猪标准化养殖基地、泗县新联禽业养殖标准化基地、泗县肉牛标准化养殖基地。
据统计全县各类畜牧龙头企业及规模养殖场共带动20600个农户发展养殖业生产,2010年新增带动8000户。
(五)科技兴牧取得可喜成果
(六)基础服务和生产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一是依靠国家政策和基础投资优势,全县基础服务设施得到加强。县畜牧兽医水产局成立了畜牧技术推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动物卫生监督所两个主要机构;建成了近200平方米的化验室;构建了县乡村猪、牛、羊人工配种网点近20个;基本健全了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体系。二是依靠国家项目优势,畜牧生产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国家准化规模养猪场(小区)建设、标准化肉牛生产、标准化肉羊生产等项目为县畜牧产业发展奠定基础。至目前全县已改造标准化规模养殖场42个,完成改造和新建生态发酵床猪舍0.8万㎡,利用生态发酵床养猪技术饲养保育猪1.2万头,育肥猪2.8万头。
(七)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成效显著
存在的问题1、资金不足是制约发展的一个瓶颈。当前金融信贷门槛高、程序繁、额度小、用款周期短的问题一直未得到很好解决。2、疫病问题持续困绕畜牧业发展。从疾病角度看,当前养殖环境不容乐观,表现为老病未除,新病不断,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严重,广大养殖业主反映畜禽越来越难养,这在养猪生产方面尤为突出。这对于规模养殖场建设与疫病综合防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对从业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3、规模养殖标准化水平参差不齐。疫病频发也暴露出规模养殖选址不当,建设不规范,管理不科学,缺乏配套的粪污综合处理设施,与周围环境不和谐等问题,这在老的养殖场表现十分明显。
4、龙头企业数量不多,规模不大,带动力不强。现在多数龙头企业还处在自身积累的发展阶段,受自身实力等因素影响,与养殖户的联系处于一种较为松散状态,在出现市场波动和其它风险时,难以发挥支撑和保障作用。5、畜牧发展配套政策措施尚不完善。畜牧业还是一个弱质产业,但却担负着城乡居民肉食品供应的重任,还需要各方面给予更多扶持,创造更为宽松的发展环境。目前比较突出的共性问题有规模养殖用地问题、环境保护问题、信贷融资问题等
二、下一步工作重点
切实抓好国家各项政策落实
加快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
着力加强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毫不松懈地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主要措施
(一)、以转换畜牧业生产方式和增长方式为重点,积极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现代畜牧业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质量安全型、持续高效型的畜牧业。为此,我们应该把转换畜牧业生产方式和增长方式作为工作的重点,进一步做好科学规划布局,优化产业结构,突出比较优势与特色,一是要加速将传统的散混养殖方式转变为现代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方式,加快畜牧业规模化、专业化建设步伐。二是要转变资源利用方式,积极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畜牧业,实现畜牧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三是要转变增长方式。尽快使传统数量型畜牧业增长方式向数量、质量和效益并重的方向转变,最终形成以科技进步为主的内涵式增长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