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4.02.08北京
生活在农村,五谷丰登和六畜兴旺寄托着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五谷丰登和六畜兴旺也经常在农村生活中被用作一种吉祥的祝福。
“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这两个成语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知识点来了,您知道五谷丰登和六畜兴旺的出处典故吗?五谷和六畜又分别指的是什么?
五谷丰登
“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登,社稷安宁。”————《六韬·龙韬·立将》
这是五谷丰登的出处,《六韬·龙韬·立将》的作者是封神榜里的姜太公姜子牙。
当时,某天,周武王问姜子牙:“驭将之道如何?”
姜子牙先是讲了:当国家处于不安,遇到战争威胁时,君王与将帅之间的交接仪式应该于偏殿行召将征讨外寇的礼仪。
后姜子牙又讲到:出征前的占卜,讨个黄道吉日,由君王亲授斧钺于将帅,后又提到君臣兵权交接仪式的诸多礼仪和出征临敌的警告语。
将帅接过斧钺表示领命,后将帅于君王面前畅快地表达顾虑,也就是山高水长、天高皇帝远,恐完全按君王之意行军打仗会延误战机,无非是“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提醒。
君王授意后,将帅领兵出征,军中大小事情无须送君王检阅,将帅自行决断,如此不受制于天子权威,将帅可专心攻城拔寨抵御外寇,一路所向披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班师回朝,将帅建功立世,朝廷安稳强大。
将帅因此封官加爵,君臣一心建立大同社会,如此黎民百姓不受战火摧残之苦,则能安心从事农耕生产,风调雨顺便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说到底,五谷丰登是一种“四海之内皆祥和”的理想社会,百姓因远离战火才能安心事农,而君王驭将有道才能战无不胜保国之平安,便有了五谷丰登的美好生活景象。
“五谷丰登”最早指的“五谷”是:麻、黍(黄色的米)、稷(小米)、麦(曾叫来)、菽(大豆),受黄河流域“政治体系”的影响,后世五谷变更为“稻(大米)、黍、稷、麦、菽”,去“麻”添“稻”,是政权交替、民族融合与长江流域文化兴盛的体现。后世所指的“五谷”则更宽泛,数量更多种,皆为粮食作物。
六畜兴旺
积于不涸之仓者,务五谷也;藏于不竭之府者,养桑麻育六畜也。《管子.牧民》
《管子.牧民》篇章是《管子》之存世根本,而《管子》是后世由管子的学生(继承者们)收录的齐相管仲(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经济学家,真正的集大成者)的长远治国思想。
在治国救世的背景下,《管子.牧民》提出了“国颂、四维、四顺、十一经、六亲五法”。
“国颂”具体细化到农耕立国的重要性,粮食用度的保障和重要性,君王立法的尺度,祭祀、天时对农耕的影响和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等。
“四维”可以理解为存世的“礼、义、廉、耻”,是立国之重。
“四顺”则指的是“顺应民心”,毕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十一经”指的是国家稳定发展的十一条基础,粮食、执法(有道德的执法者)、财富储蓄、政令溯源、刑罚(立法)、用人等方面,在“十一经”中明确指出“积于不涸之仓者,务五谷也;藏于不竭之府者,养桑麻育六畜也”,意思是【努力从事粮食生产,才能保障民生;种植桑麻,饲养六畜,才能提升发展经济】。
“六亲五法”则主要是讲的“上行下效”,不多赘述,感兴趣可以搜索《管子.牧民》原文。
“六畜”指的是“牛、马、羊、猪、鸡、狗六种家畜”,这是被人类文明最早驯服的家养牲畜,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农耕文明一直延续至今的根源所在。
如此,“五谷丰登和六畜兴旺”的出处和分别指示阐述完毕,五谷丰登和六畜兴旺正是农耕文化中的理想大同,往小了说“包含的是丰产增收且富足的农家生活”,往大了说“包含的是国泰民安且祥和富裕的民生根本”,您认可笔者的解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