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我省将启动第三次全省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完成畜禽遗传资源基本情况普查(面上普查)和现场核查;完成家禽、蜂遗传资源性能测定;完成家禽、猪、蜂遗传资源DNA特征信息收集;将基本情况普查数据录入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数据库;省级鉴定一批新资源。
2022年,我省将完成猪、牛、羊、蚕遗传资源性能测定;完成牛、羊、蚕遗传资源DNA特征信息收集;向全国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申请鉴定一批新资源;根据国家濒危等级标准,收集保护一批珍贵稀有濒危资源,制作保存遗传材料1万份。
2023年,我省完成全部普查任务,第三次全省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数据存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数据库;制作保存遗传材料1万份;发布海南省畜禽遗传资源状况报告。
地方品种是本次普查的重点
根据《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2021年版)》,我省地方品种和培育配套系共10个,其中:地方品种9个,包括五指山猪、海南猪、两广小花猪(墩头猪)、雷琼牛、兴隆水牛、雷州山羊(海南黑山羊)、文昌鸡、中国番鸭(嘉积鸭)、定安鹅,配套系1个,为潭牛鸡配套系。未列入畜禽品种名录的地方品种按新发现资源进行普查。
普查数据将录入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数据库
此次普查行动的重点任务为:畜禽遗传资源基本情况普查;畜禽遗传资源特征特性评估和抢救性收集;新遗传资源的发掘评估;编写资源状况报告,普查数据录入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数据库。
海南建省前于1979年—1983年开展了第一次畜禽遗传资源调查,建省后于2006—2009年开展第二次全省性畜禽遗传资源调查。第二次调查,摸清了畜禽遗传资源家底,并编纂出版《海南省畜禽遗传资源志》,收录畜禽、蜂品种(类群)16个。结合调查结果,省农业厅公布了《海南省第一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名录》,确定11个地方品种列入名录。由于工作基础、交通条件、人文地理等多种原因,前两次调查均未做到两个全覆盖:一是所有行政村全覆盖,二是地方品种、培育品种及配套系、引入品种及配套系全覆盖。
因此,当前,迫切需要组织开展第三次全省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摸清畜禽和蜂、蚕遗传资源家底,发掘一批新资源,科学评估资源珍贵稀有程度和濒危状况,实施有效保护,为打好种业翻身仗奠定种质资源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