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畜禽养殖业得到快速发展,畜禽粪污措施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重要的污染源之一。据农业专家估计,一头猪的污物排放量相当于10个人的污物排放量,而一头牛的污物排放量相当于35个人的污物排放量,一只鸡、鸭的污物排放量相当于3个人的污物排放量。
随着畜禽养殖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的迅速发展,养殖场粪污排放物越来越多,2007年我国畜禽粪便排放量达26亿t,已达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2.2倍,进入水体的流失率高达25%~30%,全国养殖场的COD(化学耗氧量,表示水质污染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约占全国COD污染负荷的36.5%,高于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
国外畜禽粪污处理现状
粪便处理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从国外最新资料来看,在经济发达国家,粪便作肥料还田成为主要出路,在发展中国家,粪便作饲料仍是主要出路。目前欧美、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基本上不主张用粪便作饲料,东欧和独联体国家主张粪水分离,固体粪渣用作饲料,液体部分用于生产沼气或灌溉农田。
从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的畜禽污染治理状况来看,主要是采取畜牧业和整个大农业高度结合的方式,以充足的土地消化解决畜禽污染,通过技术引导、技术指导、技术规范,结合有关政策、法规和国家法律来进行多层次、多方面的管理,发挥综合技术的效用,在实用技术上不断向独立处理、复合回收、循环共生、远程控制的现代综合利用(处理)技术等方向发展。
我国畜禽粪污处理现状
我国是畜禽养殖大国,畜禽粪便综合利用蕴含巨大潜力。目前我国畜禽粪污处理利用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1)用作肥料,包括自然堆肥(占90%)、大棚式堆肥、生物发酵塔和干燥等方式,但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农业生产用肥存在季节性,一年中有8~9个月粪便废水直接外排,能量物质没有得到利用,产业链短,经济效益差。
(2)用作饲料,存在太多的安全隐患。
(3)能源化利用。我国现有的1万多个规模养殖场中,已建沼气工程的不足10%,杭州浮山养殖场、上海星火农场、北京大兴县留民营生态农场是较为成功的范例,全国集中供气的沼气用户达16万户。大中型厌氧沼气工程初期投资比较大,占用土地面积较大,综合效益难以实现。
(4)食用菌栽培,产品不易贮藏保鲜,风险大,劳动力多,菌渣带来二次污染。
(5)采用蚯蚓生物分解处理,投资少,效益高,占地少,与饲料工业、有机肥和环保产业链接,但受季节限制,污水无法充分利用。
(6)其他如自然生物处理方法(氧化塘、土地处理和废水养殖)、焚烧等,综合效益不高。
相对于畜禽养殖业的发展速度和污染防治的迫切性而言,这些技术手段的成熟程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检验,且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二次污染、占用土地面积较大、浪费水资源、综合效益不高等缺陷,产业化程度不高,技术保证与服务体系不完善,迫切需要在技术整合、消化、重构和拓展等创新上下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