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技术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治理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一、瓦斯的结构

瓦斯在煤体或围岩中是以游离状态和吸着状态存在的。游离状态也称为自由状态,这种瓦斯以自由气体状态存在于煤体或围岩的裂缝、孔隙之中,其量的大小主要决定于贮存空间的体积、压力和温度。

吸着状态又称结合状态,其特点是瓦斯与煤或某些岩石结合成一体,不再以自由气态形式存在。按其结合形式不同又可分为吸附及吸收两种。吸附状态是由于固体粒子与气体分子之间分子吸引力的作用,使气体分子在固体粒子表面上紧密附着一个薄层;吸收状态是气体分子已进入煤分子团的内部。

二、煤矿瓦斯抽采现状

1、难度大

煤矿是经过上亿年才演化形成的特殊物质,加上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后,煤矿开采的难度越来越大,瓦斯抽采工作的现状很不乐观。在我国,95%以上的煤矿都是井下开采,瓦斯含量高、煤层透气性较差,导致不能在开采前抽放瓦斯,所以传统的抽采方式并不是治理瓦斯抽放的长久之计,同时开采的后续工作往往跟不上开采的节奏,导致工作难以顺利进行。

2、危险系数高

煤矿瓦斯危险系数高是路人皆知的,其主要危害包括:井下的空间过于狭小,煤矿瓦斯容易泄露,导致井下浓度突然上升,危害井下工作人员,甚至造成死亡;经过抽采的瓦斯比未处理过的瓦斯更容易燃烧,井下的“火星”在所难免,会致使瓦斯爆炸;井下的压力非常大,如果瓦斯在这种强大的压力下突然涌出,再结合其他物质,危险系数瞬间暴增。

三、加强矿井瓦斯治理的措施

1加大对矿井通风的管理力度

在开展煤矿生产过程中,为有效避免瓦斯事故的发生,首要工作任务便是加大对矿井通风的管理力度。这是因为矿井中的瓦斯浓度在通风状态下,会发生降低,当其浓度下降至不可燃烧范围以内时,便可大大降低发生瓦斯事故的概率。由此可知,井下开采人员在工作时,就需要建立起完整的一套通风系统,并以矿井中煤炭的实际开采量为依据,对矿井中的通风量进行合理调整,从而确保矿井维持在良好的通风状态。除此之外,在地形比较复杂的开采地段,工作人员更是需要重视此处矿井的通风状态,并定期检修矿井通风设施,做好日常维护工作,在确保其正常运行的基础上,为瓦斯事故的减少及煤矿生产的安全性提供可靠保障。

2.注重技术革新,制定应急措施

在进行矿井瓦斯治理的过程中,有关工作人员不仅要注重实践工作的进行,同时也要重视技术以及安全问题,这些都是保障瓦斯治理顺利进行的基础。具体而言在实际的工作中,有关工作人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建立预测体系,注重技术革新。瓦斯问题之所以难以治理就是因为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对于瓦斯的位置,含量等难以预测。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有关人员应加大技术的投入,建立起有效的瓦斯预测体系,提高瓦斯的预测质量,提高瓦斯治理的效率。②注重安全管理,制定应急措施。安全是煤矿工作的重中之重,良好的安全管理制度可以有效避免井下事故的产出,因此有关煤矿企业应积极制定出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应针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应急措施,以保障井下施工的安全。

3对矿井瓦斯事故的范围展开全面控制

4.进一步加大企业安全投入力度

随着煤矿瓦斯治理过程难度的不断提升,传统的治理控制方法已难以满足各项治理工作需求。在此种形势下,煤矿企业就需要进一步加大安全投入力度,充分引进并利用现代化技术与手段,加快科学、完善的瓦斯治理控制技术的建立。与此同时,煤矿企业还应在人力、物力等安全生产因素上面加大投入力度,切不可为了促进生产及开采成本的降低而将安全生产投入进行缩减。此外,开采人员还应严格遵循煤矿体系安全标准来开展各项井下工作,通过加大先进科技的应用力度,从而促进瓦斯治理控制方法、技术以及安全生产工艺的提高。煤矿企业只有重视安全生产,才能在提高控制设备水平的基础上,将瓦斯事故的发生率降至最低。

5.加强对煤矿瓦斯治理的监督

四、结语

煤矿瓦斯治理工作的任务是艰巨的,是一项多方面的工程,虽然我国在瓦斯治理技术上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还是要不断的进行完善。本文阐述了我国煤矿瓦斯危害的现状,又对煤矿事故的特点以及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几点煤矿瓦斯治理的技术措施。只有明确目的、选好合理的方式、对煤矿瓦斯治理进行严格管理,以尽量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才能对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加以保障,从而令煤矿事业能够更安全、平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传远.论当前煤矿瓦斯治理的过程控制方法[J].河南科技,2013,19(11):232.

[2]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人事培训司.矿井瓦斯防治[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煤矿瓦斯治理

一、关于我国煤矿瓦斯危害的现状

(一)煤矿发展现状

(二)煤矿事故的特点

1.煤矿事故发生频率过高。据统计,近年来在我国煤矿事故中,每年死亡人数在6000人左右,损失比较惨重。

2.一些特别大的事故在事前没有进行有效的遏制,没有得到及时的控制,每年都要发生数十起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

3.在煤矿事故中,瓦斯发生事故所占比例比较高,达到80%以上,每年在瓦斯事故中死亡的人数为2000人左右,将近占事故总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一,所以预防瓦斯事故是要重点注意的。

(三)煤矿事故频繁发生的原因分析

4.煤矿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水平不够高,着就增加了安全管理的难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煤矿生产工作的安全。

5.目前我国经济水平正在快速增长,煤炭的需求量也随之增长,煤炭供应的缺口在不断扩大,这就导致了煤炭超能力生产状况的发生。

二、关于煤矿瓦斯治理技术分析

(一)关于瓦斯抽放技术原则

治理煤矿瓦斯灾害,重点就是开展瓦斯工作,一定要以先抽后采为原则。这个顺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开采工作的安全。在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之前,为了降低开采难度,要从煤矿井下或地面下抽取瓦斯。当矿井中煤层的瓦斯压力在0.74Mpa以下、含量在8m5/t以下时,这表明煤矿层不存在突出的危险,可以使开采工作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要结合当地的地壳结构等状况来选择抽放方式,因为地质的历史问题,会导致具体状况存在差异。所以要根据不同的地质来确定不同的抽放方式与措施。如果这个地区有一定的生产条件,可以将瓦斯作为资源来进行有效的开发。在地质条件不稳定的地区,要对井下瓦斯抽取的过程全面掌握,这是对煤矿开采进行的保障。

(二)健全瓦斯抽放技术体系

(三)合理尝试各种新技术

在煤矿瓦斯的治理过程中,除了可以应用瓦斯抽放技术以外,还可以对各种技术进行合理尝试,比如可以通过低浓度瓦斯气水二相流安全输送技术来解决低浓度瓦斯易爆问题,瓦斯发电后会产生余热,要采取制冷技术,再将冷气输送到高温井下。我国的地形比较复杂,煤矿矿井构造也具有着一定的差异,所以要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不断发掘适宜的煤矿瓦斯治理方法,从各种方法中吸取经验。企业一定要加强对煤矿瓦斯的治理,尽最大可能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

1.关于预抽煤层瓦斯的方式

当采用一种以上的钻孔方式对煤层瓦斯进行预抽时,要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相同瓦斯抽放率所需钻孔密度、相同钻孔密度下的瓦斯抽放率、钻孔施工作业的难易程度。

2.关于交叉钻孔与瓦斯抽放机理

交叉钻孔的夹角、高程差、孔间距和交叉点的数量处于适宜状态时,斜向钻孔与平行钻孔之间的应力会产生空间叠加,会有充分影响带和相互影响带在钻孔的破坏区形成,这样就造成了钻孔破坏区体积增加的状况,从而孔周破坏区的连通性也会增大,控制区内煤层的透气性也会有所提高。

因为孔周破坏区连通性的增大,所以有无数相互连通点的网络会在控制区内的煤层钻孔与煤层之间形成,这样会克服钻孔抽不出瓦斯或者抽出瓦斯的量小的状况。如果有小部分钻孔发生塌孔,不会因为抽放塌孔而报废。

在交叉钻孔的布置方式中,斜向钻孔和平行钻孔是呈相间布置的,这样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比如会增加节理和裂隙之间的连通率、钻孔和煤层的节理、频度,从而使钻孔的连通性和煤层裂隙之间的连通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四)加强对煤矿瓦斯治理的监督

1.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2.管理制度要加强

要想实现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就一定要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并且要加强管理、执行力度。要建立完整、科学、公平的激励机制,安全检查活动要时常进行,保证煤矿企业的管理制度的规范化运行。在建立各项制度时,要结合实际,具体规范要尽量细化,使其具备一定的标准性、规范性和可行性。

结束语:煤矿瓦斯治理工作的任务是艰巨的,是一项多方面的工程,虽然我国在瓦斯治理技术上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还是要不断的进行完善。本文阐述了我国煤矿瓦斯危害的现状,又对煤矿事故的特点以及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几点煤矿瓦斯治理的技术措施。只有明确目的、选好合理的方式、对煤矿瓦斯治理进行严格管理,以尽量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才能对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加以保障,从而令煤矿事业能够更安全、平稳的发展。

关键词:钻井液池治理技术工艺综合利用

油气勘探开发钻井不可避免的会使用大量钻井液并产生大量的废弃钻井液,废弃钻井液是石油工业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它是一种含粘土、加重材料、各种化学处理剂、污水、污油及钻屑的多项稳态胶体悬浮体系,危害环境的主要成分是烃类、盐类、各种聚合物、木质素磺酸盐、某些金属离子(汞、铜、砷、铬、锌及铅)和重晶石中的杂质。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多年来绝大部分废弃钻井液多以直接排放或自然蒸发、沉积、干化、就地掩埋等方法进行简单处理,废弃钻井液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污染,盐、碱及岩盐导致土壤板结甚至无法返耕,重金属、化学添加剂和生物降解后产物滞留土壤或水泽,影响微生物繁殖和植物生长、人畜健康。同时,治理工艺的混乱,导致每年花费大量的治理资金,却达不到治理要求,不仅造成了企业的经济负担,而且给企业形象造成了不良影响。

随着国家对环保工作的不断重视,要求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的呼声也不断提高。对钻井液池治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处理技术已经很难适应现今的治理要求,必须不断发展新的处理工艺,研究新的发展方向,才能赶超其他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1从根源上减少钻井废物的产生量。

1.1小井眼钻井工艺

当钻井深度一定时,井眼尺寸越小,废钻井液和钻屑的产生量就越小,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采用小井眼钻井工艺会大幅度降低钻井废物的产生量。而且,小型钻机甚至大型作业井架就可完成小井眼钻井,既节约日常费用,又可节省固定资产投入费用。因此,小井眼钻井工艺值得推广应用。

1.2减小井眼冲蚀

钻井作业是在未下表层套管的裸眼情况下进行的,要实现安全快速钻井就必须保持井壁稳定,减小井眼冲蚀。具体做法为:采用具有抑制泥页岩水化作用的钻井液;改进钻井工艺、提高钻井操作水平。

1.3强化环境管理,控制污染发生

进行科学控制,避免钻井液的频繁稀释及反复加药,这样可以使钻井液量减小,耗药量降低,从而使完井后的废钻井液处理量降低。在钻井液设计时,充分考虑钻井液用量和钻井液性能,避免对其进行重复处理。同时充分对储备罐进行使用,避免因钻井液量过大或不足而进行的外排或配制。

减少起下钻、接单根时的钻井液喷溅。调整适宜的钻井液性能,坚持用防喷盒。

设置专门的储砂坑堆放钻屑,有可能的情况下,井队配置岩屑不落地装置,便于回收利用,切不要把钻屑直接冲入废水池中。

一口井完井后,对剩余钻井液应组织回收再利用。

1.4减少钻井液及添加剂对环境的影响

钻井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性差别很大,这主要取决于所用钻井液及其添加剂的类型,因此,积极开发并尽量选用低污染或无污染钻井液及添加剂,是非曲直控制钻井液的根本措施。2O世纪9O年代以来,为了减轻钻井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国外一些公司特别注重各种新型低污染钻井液的开发,包括研制各种新型低毒无害的化学添加剂,以替代传统的化学添加剂。

2开发综合利用新技术

2.1钻井废液回收再利用

随着勘探开发的需要,定向井、丛式井占钻井施工的比例增加,对钻井液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钻井液材料耗量增加,回收钻井液对降低钻井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意义重大。几种主要方法为:

用物理方法将钻井液转化成干料再利用。此法采用钻井液回收处理装置将钻井液干燥固化处理后可获得钻井液干粉制剂。固化回收装置回收后的钻井液干粉水化后虽然不能恢复原有的性质,但仍可以作为加重剂使用。

老井钻井液回用技术。此法是将一口井的钻井液完井后移至另一口相似的异地的井,再加一些处理剂调整钻井液的性能达到设计要求后再使用。该法简单易行,回收成本低,无需中转处理,回收过程中所需设备和人员比较少,是一条降低钻井液成本、防止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非常适合胜利油田目前的治理现状。

老井钻井液用于新井压井液。转运罐车将高密度的完井钻井液转运到钻井废弃物堆放场进行储备,根据情况和需要再转到现场利用。钻井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用科学问题,是要寻找一个最方便,耗费最小的废钻井液利用方法。而使钻井液能够多次利用,是最有前途的方法。

利用固相分离技术将钻井液再利用。结合固液分离技术,分别利用脱出水和脱出固相再配淡水钻井液、盐水钻井液及饱和盐水钻井液。这种再配钻井液性能与现场钻井液和室内按常规方法配制的钻井液性能相近;用脱出固相再配置的钻井液原材料成本只是常规钻井液材料成本的1/6。

针对胜利油田地质特征,钻井技术的需要,运用大型普通离心机把钻井液进行初步固液分离,可脱出钻井液中30%~60%的水分,取得剩余固相集中收集。在新井钻井需要时,只需把回收固相液加入少量药剂和水,即可配制适用型钻井液再利用。此方法既可节省运输和贮存费用,又可以节省新井钻井时钻井液成本。

2.2废弃钻屑的综合利用

当对钻井废液进行循环利用后,井场残留的钻屑,因没有钻井液中的有害物质,可以通过如下方法进行处理:

用于建筑上。如将废弃钻屑和固化剂制造泵房,其中主要用于构筑泵房的墙体、底座和顶盖,房体框架则用铝合金构成。

用于水泥原材料。钻屑主要由粘土和矿石组成,主要成分为氧化钙、氧化铝、氧化硅,这些正是水泥的主要成分。因此钻屑完全可用作水泥原材料。

3结束语

综合利用手中的资源,从生产工艺和钻井废物回收利用两方面为突破口,在减少钻井废物产生量的基础上,逐步实行废弃钻井液的回收利用。小井眼钻井,岩屑不落地回收,完井后钻井液干料利用、回用新井和固液分离用于新井等技术研究是胜利油田废弃钻井液治理今后发展的大趋势。只有这些技术中得到广泛应用,才能从源头上减少污染、过程中控制污染、最终消灭污染,才能对企业的和谐、清洁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从而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孙玉学,张新发,龙安厚.大庆油田废钻井液固化处理技术研究.钻井液与完井液,2006(02).

[2]赵雄虎,王风春.废弃钻井液处理研究进展.钻井液与完井液,2004(02).

[关键词]有机废气处理技术发展趋势

引言

1、有机废气处理技术的重要性

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为化工企业的崛起提供了外部环境,但是,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却忽略了对环保的投入,工业废气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日益严重。当大量的废气排放到空气中,不仅会对空气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同时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为了重现绿水蓝天,就需要不断加强工业废气的处理,而对工业废气处理的技术研究也就摆在人们面前。有机废气是工业废气中污染性较强、处理难度较大的一种,而且有机废气进入到人体呼吸道之后,对人体的呼吸、血液、肝脏等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有机废气的处理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2、有机废气治理技术现状

目前而言,治理有机废气比较普遍的方法有吸附法、吸收法、氧化法等。这些方法虽然目前使用广泛,不可回避一个问题是效率不高,经济性低,因此在有限的环境治理投入下,带来的环境改善效果也很有限。

2.1活性炭吸附法

2.2吸收法

吸收法一般情况是指的是液体吸收法,其基本的原理是废气和吸收剂接触很充分,吸收剂对于有害物质进行吸收,再经过接吸收过程,从吸收剂中除去废气并提取吸收剂,这样就使得吸收剂能够被循环利用。目前废气处理设备中喷淋装置是使用吸收的原理进行制作的。物理吸收剂是利用的物质具备相似相容的物质特性,比如常见的吸收剂水,可以用于去除那些易溶于水的气体,像丙酮、甲醇、醚,但是对于水溶性差的物质水无法起到作用。这就需要使用化学吸附的方法,其主要的原理是吸附剂上面的基团与有机废气发生,就当前国内外对吸收法的应用,可以获得以下经验总结。一是国内外研究者研究了不同溶剂吸收法对各种有机废气污染成分的处理效果,吸收剂主要包括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和水,还包括新型环保型吸收剂环糊精;因此废气种类不同,采用的吸附剂的种类也就不同。

2.3催化氧化燃烧法

对于处理那些有毒、有害、没有回收价值的气体,如VOCs,氧化法是最佳的处理手段。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VOCs同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氧化反应就好比燃烧过程一样,最后得到的成分是对空气无害的水和二氧化碳。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促使氧化反应的顺利进行:一种是加热升温,即热氧化法,使得废气达到氧化反应必需的最低温度;另一种是催化氧化,催化氧化是指不改变反应的温度和压强,向反应环境中添加金属催化剂,例如Pt、Pd、Ni等,废气中的有机污染物同氧化剂发生的氧化反应,催化剂的存在可以大大降低催化燃烧所需要的温度。如何获得高效的催化剂是催化氧化法的关键。近些年来,人们一直致力与整体催化剂的研究,同颗粒状催化剂比较,其在传质、传热、压降性能等诸多方面表现出优点。

3、有C废气治理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在上述分析过程中,对有机废气几类传统处理技术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此,加大有机废气处理技术研发工作非常关键。下面针对有机废气处理技术未来发展前景进行论述。

3.1生物处理技术

针对有机废气采取的生物技术,指的是基于特定状态下,以有机废气的有机成分为依据,把有机物有效地分解成为水以及二氧化碳,同时遵循“有机氨氨气硝酸”、“硫化物硫化氢硫酸”的两大转化过程。通过生物技术装置,有机废弃物的处理效率超过90%,恶臭物处理效率则更高。和传统处理技术相比,此项技术在设备上显得比较简单,并且很少发生再次污染的情况,所以生物处理技术具备很好的未来发展前景。

3.2放电等离子体技术

在新的有机废气处理技术中,利用高压放电技术进行废气处理,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技术。高压放电技术可以产生大量的高能电子和活性离子,构成平衡等离子体,这样就会使得C-C和C-H等化学键发生断裂,进而实现与废气中F,H和CI等原子的置换,得到大量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另外,在等离子体中引入金属氧化物,可以形成一个催化体系,使得副产物的产量极大的降低,这时可以增强对污染物的剔除率。与传统的处理技术相比,高压放电技术操作更加简便.而且具有很好的节能效果,适用于对低浓度有机废气的处理。

3.3PSA技术及光催化氧化技术

PSA技术在有机废气处理过程中其应用得到了初步的肯定。此项技术主要是以有机废气组成和吸附材料在吸附方面的差异性为依据,同时结合周期压力的改变,进而使有机废气被净化和分离。PSA技术具备的优势包括成本低廉、能耗小以及具备较高的自动化能力。在有机废气的分离及其回收过程中,合理地采纳此项技术前景良好,值得考虑。此外,光照状态下部分半导体材料可能有自由基活性的物质存在,利用光催化氧化技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能够使有机废气发生无毒反应,此过程是不会受到溶剂分子的影响的,其主要优势是反应速度快以及易于回收,因此光催化氧化技术在部分有机废气处理上也值得考虑应用。

3.4综合处理技术

综合处理技术就是对多种有机废气处理进行综合运用,使每种处理技术的优点都可以获得最大程度的发挥,从而达到更好的废气处理效果。如今,在工业废气处理中应用的处理技术主要有如吸附催化技术、吸收一解吸一变压一吸附组合工艺等等。通过吸附催化技术可以对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吸附,并且降低有机废气中污染物的浓度;利用复合吸收技术可以增强对废气中甲苯、乙酸丁醋的吸收效率,使得废气中的污染物含量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

4、结束语

总之,减少环境污染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从源头入手,降低有机气体的排放,这就需要高效、节能、经济的有机废气处理手段,因此在传统的处理技术上,研发新的处理技术就显得格外重要了。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性的有机废气处理技术也会被应用到工业生产中去,降低甚至消除大气中有机气体的排放指日可待。

[1]胡焰宁.有机废气处理技术及前景展望[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01).

关键字:城市污水,污水监测,治理措施,关键技术

Abstract:thispaperdiscussedwiththemanagementofurbansewagedetectiontechnology.Fromtheurbansewagemonitoringandmanagementofthepresentsituationandabroad,sewagedetectionsystemofcomponentandfunction,sewagedisposalmethodsandtechnology,severalaspects.

Keyword:urbanwastewater,sewagemonitoring,managementmeasures,keytechnology

0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无论是农村居民,还是城市居民,其生活质量得到了长足的进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部分发达城市在工业、旅游业、商业等领域甚至跨入了世界领先位置。我国属于淡水资源较为匮乏的国家,尽管淡水资源总量较大,但是分布极不均匀。另外,我国人口基数大也是人均水资源不足的重要原因,只约占世界的1/4。我国很多城市都建立于重要的河流流域周围。这些城市在发展道路中充分利用了地理优势,依靠淡水资源,开发城市潜力。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随着发达程度的提高,城市污水的排放量也愈来愈多,可是与之配套的污水处理系统和方法却有待发展。可以说,为保证城市科学、合理的全面发展,对于城市污水的检测和处理至关重要。

一.城市污水概述

1.1现状分析

在城市工业方面,工业用水量一直占据着重要的比例,同时对不同的水质需求也有着较高的要求,然而其污水排放量也对城市污水处理有着重要影响。对于工业用水的合理配置和节约处理,同时对污水的及时处理,对于节省新鲜水和污水回收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如在2000年,我国某电厂经过污水处理技术后,每月平均节约新鲜水45万立方米。而对于城市生活用水方面,虽然其危害度和数量都小于工业污水,但是若不及时处理,仍然阻碍着城市的发展。

因此,在我国城市污水的监测和处理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例如我国现今城市污水处理过于集中,覆盖范围并不全面;污水回用系统尚未建立;监测与处理技术相比国外仍有一定距离,同时在处理成本上也是一个不小的开支[1]。

1.2国外污水处理进展

1.2.1美国

1.2.2欧洲

1.2.3日本

日本在开发经济的同时,一直注重城市污水的监测与处理系统的研究。例如日本为了提高东京地区水环境的质量,不但发动全体居民积极参与城市污水治理的管理工作,以身作则;同时还在水管内部安置生物膜,用于过滤和吸收水管内的污染物[2]。

1.3危害

城市污水不但影响城市经济的提高,拖慢了其发展步伐;对于长远来看,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而且,还影响着居民的正常生活。总之,城市污水若不及时的进行处理和监测,则对于城市的生产、生活和环境都具有消极意义。

二.污水检测

2.1污水监测系统

城市污水的监测系统包括在线监测仪器、数据传输网、数据处理、应用设施以及业务信息系统等部分[3]。在污水监测过程中,要遵循市场化、先进化和全面化的原则。首先要有统一的标准、设备和指标,对此,在线监测设备具有重要的意义,包括采配水系统、过滤系统等组成部分;在数据处理上要科学合理,尊重事实,多向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学习;而在检测过程中,力图全面。主要体现在对工业污水、生活污水等的综合考虑和监测。而在监测过程中,还需要一些诸如供配电及稳定单元、自来水及纯水单元、废液处理排放单元、自动留样单元等辅助系统。

2.2治理措施

城市污水的治理措施与监测相辅相成,在通过对污水的实时监测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处理。治理过程中,先要对治理区域进行分类和划区域处理,即对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进行分类,由于污水种类不同,因此要采取不同的治理方法。而为了提高治理效率,划区域的方法势在必行。另外,在治理流程上需实现工艺流程化,对于不同的治理方式集中处理。在治理设备和资金的利用上要制定预算和计划,力求科学合理。最后还要处理好污水治理后的回收利用问题[2]。

三.关键技术

3.1污泥处理技术

对于城市污水治理过程中,首先就要进行污泥过滤处理。相对于污水中水分子来说,污泥属于大颗粒物质,因此,这一过程的治理相对来说较为简单,主要用到过滤的方法,同时,也是技术最为先进的领域之一。在国家及各个处理单位的政策支持的同时,还需要对不同种类的污泥进行分类处理。处理后的污泥在农用、建筑等方面都能够得到合理利用[4]。

3.2智能控制技术

智能控制系统中的科技含金量较高,无论在污水监测方面还是在污水治理方面,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5]。智能控制系统综合了控制论、人功智能、系统论和信息论等多种科学领域。,主要包括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专家控制和操作控制等方面。通过这些技术,很容易实现污水监测和治理的批量化处理。

3.3污水回收技术

经过治理后的污水,不但能够满足一定程度的生产和生活,同时,对于污水内部所含有的不同物质也能够进行回收利用。例如,许多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和稀有物质,加以处理后,节省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而回收后的污水,在经过测定后还可重新应用于生产、农业等方面,甚至直接饮用。

3.4人工湿地技术

目前在欧美许多国家都采用人工湿地技术,用于治理城市污水的质量,能够很好地治理村镇及小型的社区污水排放。主要有潜流式和表流式人工湿地两种,对于污水中所含有的病原体微生物等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然而,它还受到了许多自然条件的制约,目前在我国只有南方的某些城市得到了应用[6]。

3.5稳定塘技术

稳定塘技术是一项较为传统的污水治理技术,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它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主要由若干的自然形成或者人工形成的池塘组成,通过塘内的各种藻类生物等对污水进行降解、吸收等处理,在城市高度发展的今天仍有较高的实际意义[6]。

四.结束语

城市污水的监测和治理不但对城市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对于城市居民来说,也具有实际意义,因此,对于城市污水的监测和治理刻不容缓。而在监测和治理的过程中不能蛮干,要讲求一定的方法和科学。不但要制定相应的治理计划和预算,具体操作过程中,还要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及方法。这样才能够对城市污水的处理上,有较好的经济收益、社会收益和环境收益等。

[1]张杰,李碧清,李继祥,高洁.我国城市污水处理与利用对策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6)

[2]孟庆强,吴大为,林毅,钟雄,冼慧婷.探讨城市污水在线监测系统的应用[J].中国给水排水.2004(7).

[3]余杰,田宁宁,王凯军,任远.中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问题探讨分析[J].环境工程学报.2007(1)

【关键词】矿井采空区火区治理

目前,矿井火灾是煤矿重大灾害之一,矿井火灾发生后,火势发展迅猛,变化复杂,影响范围广,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煤矿的安全生产,造成不可估计的经济损失,如何有效的治理和控制火区,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课题。

1正压通风煤层群自然发火综合分析

1.1自然发火规律

1.2自然发火特点

正压通风煤层群矿井自然发火多受上层采空区的影响,起火的地方大多会在人员工作的地方以及走道的上面发起。来的也是相对快、前期预测无法做到有效保障,起火的地方、走风通道很难确保精确,严重的会导致沿漏风源的后果,而且会在出风的地方容易导致新的火苗燃起

1.3自然发火治理难点

上面的空层会和一些其它煤层互相坍塌,和表面融合成通道,很难准确的检测到出风的地方点。另外,采空区的遗煤布局空间的地方不是很清楚,然而层多采空区出现立面的布局,很难看出起火点。指标气体难以检测,井内运用压入式通风,出风会呈现在表面进而导致原来的煤层遗煤出现的自燃前期呈现出起火点判断有了很大的难点,如果在开的时候出现自动形成的气体味从而会导致原煤层同时构成自动起火。我们一般工作的时候煤自燃机会不大,起火的核心在于上面煤层采空的地方遗煤的再次燃烧。上面的范围非常大,上面的灾情再次燃烧点不好把握,注浆防灭火的方法成果不突出。

1.4火区治理技术

正压通风煤层群火区因采空区呈立体布局,不管是注凝胶、黄泥灌浆、注阻化剂,都无法使空采区整体的表层煤都包裹,从而对采空区的表层煤使用减少温度、阻化预防其自动燃烧是不可能的,准确的办法就是减少表面上的煤在的地方的阻隔漏、风氧含量。N2防灭火是近年来国内外煤矿发展的先进预防火灾的技能,注氮预防火灾的技能是向火灾区域导入惰性气体N2,从而形成救灾。N2可以布满整个区域,有效降低了大火的蔓延,还能熄灭隐秘的火苗。使用向采空区注氮的办法,确保减少出风大的氧含量,还能以导入的N2代替出风的强度,阻隔漏风,从而起到压制原采空区遗煤出现的自燃成果。对此,对于正压通风矿井煤层群火灾去处理应运用以注氮为主,堵漏、灌浆、合理通风、迅速加快当前的层面推进度为辅的综合防灭火技术。

2火区治理实践

2.1火区治理的现状

煤层采空区,原开采大量使用刀柱式开采,遗留的浮煤、煤柱较多,为自燃提供了条件。巷道、工作面采动的影响会造成顶板的破碎、帽落,形成随工作面移动的纵向“三带”,在通风压力下,形成采空区漏风通道,为采空区自燃提供了条件。

2.2注氮防灭火技术在工作面的应用

采空区注氮一方面能够置换了上层采空区原有的O2,另一方面能够在上层采空区形成高压区,形成N2隔离单有效地防止了漏风,防止了采空区自燃,保证剩余工作面的顺利回采。

3结语

分析了正压通风矿井煤层群火区发火的规律、正压通风矿井煤层群火区发火特点及治理难点。提出正压通风煤层群火区治理以注氮为主,灌浆、堵漏、合理通风、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为辅的综合防灭火技术。并将这一技术运用到现在的煤矿火区的治理,对此取得了良好有效的工程实践效果。

关键词:抗性;褐飞虱;综合治理

收稿日期:2011-01-05

作者简介:谢巧艳(1972―),女,湖南双峰人,农艺师,主要从事植物保护工作。

中图分类号:S435.112.3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褐飞虱别称褐稻虱、花飞虱等,属同翅目飞虱科,广泛分布于南亚、东南亚、太平洋岛屿及日本、朝鲜和澳大利亚。褐飞虱有远距离迁飞习性,主要危害水稻,是目前影响我国水稻稳产、高产的主要虫害之一。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全国大多数省区都有种植。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以来,褐飞虱在我国平均每年发生面积为1.3~2.0亿hm2,约占水稻种植面积的50%,虽经全力防治,但年均直接稻谷损失仍为10~15亿kg。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2005年后,褐飞虱大发生的频率显著增加,危害面积日益扩大,为害程度加剧。

2褐飞虱造成的危害分析

褐虱是我国长江流域、华南地区和西南稻区水稻上的首要害虫,1926年由邹锤啉首次发表在我国发生为害的情况,在我国,褐飞虱对水稻生产的为害经历了从局部稻区到整个稻区的演变过程。20世纪20年代仅在江苏、上海大部分地区发生过,60年代局部地区稻飞虱危害加重,但仍属江南部分省的早、中稻上间歇发生的害虫,在晚稻上偶有成灾记录;70年代以来稻飞虱的危害日趋严重,从局部危害成为稻区最主要的危害。不仅南方稻区,而且天津、河北、西南部分省也严重受害,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此后,褐飞虱大发生的频率逐渐加剧,对南方水稻构成了严重威胁。

褐飞虱是一种迁飞性害虫,它的种群消长与气候、食物及天敌等因素都有密切关系。在一定的迁入虫量基础上,适宜的气候条件、水稻品种及生育期能促使其大量繁殖。稻飞虱发生时具有隐蔽性、突发性、暴发性、毁灭性等特点。因为虫体小,褐飞虱若虫在稻丛基部叶鞘的上栖息取食,成虫栖息取食的部位略高。主要刺吸稻株组织汁液,分泌毒素,产卵危害,稻受害初期茎秆上呈现许多不规则的棕褐色斑点,危害严重时,禾丛基部黑褐色,渐渐全株枯萎。被害稻田常先在田中间出现“黄塘”、“冒穿”、“倒伏”等典型症状,逐渐扩大成片,严重时造成全田荒枯。在水稻灌浆期被害,则影响谷粒饱满度,千粒重减轻,瘪谷率增加,造成严重减产或枯死。褐飞虱成虫一般成条产卵于叶鞘或叶片中脉组织内,产卵时刺伤稻株茎叶组织,形成大量伤口,使水分散失,同时输导组织受破坏,同化作用减弱,加速稻株倒伏。褐飞虱的为害有利于纹枯破坏输导组织,加重侵染水稻,同时取食时排泄的“蜜露”,因含糖类、氨基酸类,极易招致道德败坏菌滋生。

3褐飞虱的抗药性机理

3.1表皮穿透速率下降

表皮穿透作用降低作为一种非代谢因子在诸多昆虫抗性中本身并不起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当某些非代谢因子与代谢因子结合作用时,就能引起高水平的抗性。

3.2代谢抗性

3.3靶标敏感性降低

杀虫剂在昆虫神经系统中的作用靶标主要有乙酰胆碱受体、乙酰胆碱酯酶、神经膜钠离子通道、Y-氨基丁酸受体等,这些靶标的敏感性下降是害虫产生抗药性的重要机理,如造成对拟除虫菊酯和DDT的抗性、AChE不敏感造成有机磷钠通道不敏感、GABA受体不敏感造成环二烯杀虫剂的抗性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抗性等。

4抗性褐飞虱的综合治理

害虫抗性治理主要有治疗性和预防性两种策略,治疗性的抗性治理策略主要是对田间已普遍发生的抗性进行治理;而预防性治理策略主要是在田间抗性产生之前,如何避免或延缓抗性。多数抗性治理策略为治疗性,但是近年来预防性治理策略很受重视,特别对转基因作物和新农药的抗性治理。

4.1农业防治

褐飞虱的农业防治主要包括田间管理、加强恶化飞虱生境、推广和培育抗虫品种。褐飞虱种群的增长速率取决于其所处生境的小气候和食料条件,而肥水管理等栽培技术可直接影响到稻田的生境条件。胡建章等报道长期积水灌溉区的褐飞虱对吡虫啉抗性及其机理研究褐飞虱百丛虫量较浅水勤灌结合定时烤田区的虫量高3.3~3.1倍。Dyck等报道褐飞虱种群数量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上升,所以合理施用氮肥就可以控制褐飞虱的数量。抗性品种的培育和推广是褐飞虱治理的关键措施之一,对其危害控制起重要作用国内近年来育成了一系列抗虫品种,如汕优3550等。国际水稻所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育成了多个系列的抗虫品种,其中IRI、IR6、IR73个系列对褐飞虱的3个生物型都表现出良好的抗性。转基因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使转基因抗虫品种成为飞虱抗性治理的一项措施。

褐飞虱生物型的转变对品种抗性的适应是抗虫品种育成和推广的障碍。延缓褐飞虱对品种抗性的适应十分重要,主要途径有抗虫品种多样化、抗性基因多源化、耐虫品种或推广中抗及与其他方法配合使用等。合理利用水稻抗虫品种能有效地减缓抗药性的产生与发展。种植抗虫品种使虫口数量降低至经济闭值以下,能降低害虫的适应性,从而减少化学杀虫剂的使用,延缓抗药性的产生。但抗虫水稻的推广也导致了褐飞虱的生物学改变,对褐飞虱的控制作用也随之减弱。

4.2生物防治

天敌在控制害虫发生、发展上具有重要的地位,1979~1980年报道国内外稻飞虱天敌昆虫至少有115种,其中捕食性的有46种,寄生性的有69种,稻飞虱的天敌以蜘蛛、寄生蜂和蜻蜓为主,这3个类群在天敌总数中超过80%,其主要优势种是草间小黑蛛、拟环纹豹蛛、黑肩绿盲蝽、宽龟蝽、稻虱缨小蜂、稻虱线虫及稻虱红鳌蜂等。为了保护天敌,发挥其自然控害作用,在化学防治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杀虫剂对天敌的杀伤作用。Tanaka报道菊酯类杀虫剂对天敌蜘蛛的杀伤作用很强。现在使用较多的扑虱灵和吡虫啉对飞虱天敌蜘蛛和盲蝽都有一定的影响。吡虫啉对黑肩绿盲蝽的杀伤作用比扑虱灵更强。保护飞虱天敌的主要措施有栽培措施优化天敌生境、合理使用农药或使用选择性农药保护天敌、利用抗性品种保护天敌等。

4.3化学防治

我国褐飞虱种群对噻嗪酮的抗药性已出现镶嵌式分布,若不及时治理,将会形成抗性个体的均匀分布,从而导致抗药性水平的普遍上升,使用选择性杀虫剂以保存天敌并阻止褐飞虱的再次猖獗已作为一种防治手段而被期望能减缓褐飞虱抗性的发展。水稻生长前期禁用或慎用有机磷、菊酯类农药应列为褐飞虱综合防治内容之一。褐飞虱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再猖獗频率显著降低,即使在螟虫大发生时,频繁使用诱导褐飞虱再猖獗的农药,褐飞虱仍难以大发生,其主要原因是长效性选择性药剂如噻嗪酮、吡虫啉及氟虫腈有效的抵消了诱导褐飞虱再猖獗效应。抗药性治理中的一个关键前提是对早期抗性水平的估测,并以此来指导杀虫剂的使用从而减少选择压力。科学合理的使用技术如混用、轮用和镶嵌式施药方法,已被用来减慢稻飞虱抗性的发展。但由于田间实际情况极为复杂,而这些使用技术所要求的特殊条件通常并不能得到满足,因此发展杀虫剂使用技术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抗药性的发展。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阻止抗药性的产生,而通过对害虫综合治理来限制、减少杀虫剂的使用,将比试图优化杀虫剂使用技术更富有成效。

5结语

防治策略是褐飞虱的抗性治理的关键技术,不同的药剂之间的不同特点,在各种药剂的配合作用,合理搭配,在有效化学控制褐飞虱的同时,延缓抗性的产生致关重要。对褐飞虱抗性的治理要利用天敌的生物防治和农业栽培措施,特别是在水稻生长的前期,从创造褐飞虱的不利生境入手,压低褐飞虱的发生基数,降低农药的使用次数和强度,减轻褐飞虱的抗性发展。

[1]褚柏,苏建坤,朱锦清.褐飞虱的抗药性研究[J].农药,2001,30(3):7~8.

[2]程遐年,吴进才,马飞.褐飞虱研究与防治[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关键词:固体废物;综合处理技术;卫生填埋处理;措施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1.016

固体废物是指人们生产、生活所产生的固体及泥状物质,同时也包括废水和废气中分离出来的固体物质,因此估计废物主要产生的途径是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固体废物的特点有:数量多和种类多,且不同种类的固体废物组成也各不相同,给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污染,目前我国对固体废物处理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方式,给环境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影响。因此,本文介绍了目前我国固体废物综合处理技术,并提出固体废物综合治理的措施。

1固体废物综合处理技术

1.1卫生填埋处理

目前我国固体废物处理中应用较多的是卫生填埋处理,该技术应用广泛,技术成熟。卫生填埋技术的优点是:处理固体废物量大且节省资金,性价比较高。同时卫生填埋技术可以利用有机物来加快固体废物的降解速度,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如果增加沼气回收设备,可以将沼气收集并合理利用。但我国的卫生填埋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我国卫生填埋处理技术的缺点是:一是监督机构的缺乏,无法再固体废物处理时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固体废物的处理缺乏标准流程;二是没有明确的估计废物卫生填埋规范,在固体废物处理时容易发生二次污染。

1.2焚烧处理

焚烧处理技术在固体废物上的应用,通常需要较强经济实力,因此在发达国家中应用较广。焚烧处理技术的特点是对固体废物中的病菌进行有效的消除,并且对固体废物进行减量化处理,固体废物的焚烧可以极大的减少固体废物的体积,降低到原体积的10%以下。此外,焚烧处理可以利用燃烧固体产生的热能进行发电。焚烧处理技术在我国也开始应用,但通常是用于医院固体废物的处理。焚烧处理技术之所以应用较少,主要是由于焚烧处理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或者固体废物具有较大的热值,但固体废物的热值都较低,因此该项技术的应用受到限制。同时,燃烧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有毒气体的处理较为困难,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1.3高温堆肥处理

目前我国越来越重视生态农业的建设,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开始生态农业的构建,因此高温堆肥处理技术也随之发展,日趋成熟。高温堆肥技术在处理固体废物时,主要应用在粪便,在我沿海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较快,经济实力强,因此这项技术应用的也较为广泛,在粪便的无害化处理率上可达到65%以上。但是高温堆肥处理技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表现在处理上较为复杂。高温堆肥处理技术在处理粪便时,需要先对其进行分类收集,目前我国在固体废物分类回收上面缺乏完善的标准和措施,分类收集难度较大,效果不好。如果完善固体废物的分类收集,将会提升高温堆肥处理技术在固体废物处理上的效果。

1.4提取各种金属物质

部分固体废物中含有金属物质,如果能将固体废物中的金属物质提纯出来,既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有能防止金属物质对环境的污染。固体废物通常含有的金属元素包括:金、银和铜等。在粉煤灰和矿渣中也含有较多的金属元素。

2固体废物综合治理的措施

2.1培养全民的环保意识

人们日常的生产和生活都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物。因此想要从根本上治理固体废物,需要全社会居民共同努力,提升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对于培养全民环保意识,有效的方式为:加强网络和电视的环保宣传力度,并组织相应的环境保护活动,让居民可以积极的参与到其中,并使居民充分的认识到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和人们的危害,使人们能够主动的放弃破坏环境的行为,尽可能降低固体废物的产生量。此外,固体废物也不是一文不值,应大力发展固体废物的回收利用,这种方式既可以降低固体废物的总量又能够增加一定的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2.2实行固体废物排放收费制度

2.3健全法律制度

2.4加强技术研发

[1]王华.固体废物处置问题的探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07).

[2]杨肃博.固体废物的处理技术探讨[J].科技信息,2013(22).

[3]张津博.浅谈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J].民营科技,2012(05)

【关键词】堤坝渗漏;治理

1、水库堤坝病害的类型及成因

2、水库堤坝除险加固的防治方法

水库堤坝除险加固就要控制坝基及地基的渗流,其主要任务可归结为三点:一是尽量减少渗漏量;二是提早释放渗透压力,保证地基与水工建筑物有足够的静力稳定性;三是防止渗透破坏,保证渗透稳定性。在工作实践中具体有以下6种方法:

2.1背水侧压渗盖重。

当背水侧地型条件允许时,采用封闭式垂直防渗幕墙,其造价高时,采用背水侧压渗盖重,可以避免在压盖范围内出现管涌。计算出的后盖宽度很长时,可在后盖末端设减压沟(井)以缩短后盖宽度。压盖在实际应用上比较广,施工简单,堤防稳固性好,工程投资少。压渗盖重的形式很多,可以由不透水的变换到完全自由排水的,实践中应根据各自情况,采取不同型式,以达到渗水不渗土的目的。一般要与排水沟联合使用,此时排水沟应布置在盖重的端部。

2.2垂直防渗处理地基。

垂直防渗特别适用于地基透水层较薄、隔水层较浅的情况,此时可以做成封闭式防渗幕墙,堤基的渗流量和扬压力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可以达到根治堤基渗透的目的。我国先后研究开发了射水法、锯槽法、两钻一抓等薄墙施工技术。封闭式防渗墙,由于墙体截断了渗流途径,除险效果非常明显,但也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原来地下水的自然平衡关系,产生一些不良的水环境后果。对透水层较厚,隔水层较深的双层堤基,采用封闭式垂直防渗墙,施工难度大且造价太高,必须在勘察资料充分并经渗流计算充分论证后方可采用。垂直防渗应布置在临水堤脚或堤顶靠临水侧。垂直防渗幕墙可以采用射水法、锯槽法、轮铣法、高喷灌浆等成墙技术进行施工。

2.3减压井。

2.4滑坡体的清除。

堤坝滑坡又称脱坡,一般是由于水流淘刷、内部渗水作用或上部压载等所造成。滑坡的抢护原则是“削坡减载,固脚压重”,设法减少滑动力并增加阻力。对因渗透作用引起的滑动,必须采取“前截后导”的措施,加强防渗与排水。浅层滑坡可将滑动体全部挖除,重新回填。深层滑动。一般挖除滑动体中主滑体并重新填筑。主滑体是指在最危险圆弧圆心上侧的土体为主滑体。其次经稳定计算增加阻滑体的重量,即增大阻滑力,提高堤坡稳定性。

2.5劈裂灌浆。

3、结束语

对病险水库出险加固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要根据实地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方案进行防渗加固,保证水库堤坝的安全正常运行。

关键词:畜禽养殖畜禽废水废水治理

1畜禽养殖废水污染现状

畜禽业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禽养殖业大力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根据2010年2月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中对农业源、生活源和工业源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进行了分析汇总。在农业源中,畜禽养殖业的COD和氨氮排放量分别为1268.26万吨和71.73万吨,占农业源COD和氨氮排放量的95.8%和78.1%,占全国COD和氨氮排放量的41.9%和41.5%。

2畜禽养殖废水危害

目前全国规模化养殖场每天排放的畜禽养殖废水量大、集中,并且废水中含有大量污染物,如CODcr、氨氮、重金属、残留的兽药和大量的病原体等,如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将会造成严重污染,其主要的危害如下。

2.1对水体的危害

养殖业废水属于含大量病原体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大量有机物质进入水体后,有机物的分解将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水体发臭,导致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氮、磷可使水体富营养化。

2.2对大气环境的危害

畜禽养殖废水在厌氧情况下会产生大量的NH3、H2S等恶臭气体,这些恶臭气体将影响及危害饲养人员及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

2.3对农田及作物的危害

畜禽养殖业废水中含有较多的氮、磷、钾等养分,如果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连续、过量的施用,则会给土壤和农作物的生长造成不良的影响,如引起作物产量降低,推迟成熟期,影响后续作物的生产等。

3畜禽养殖废水特点及治理技术

3.1畜禽养殖废水特点

养殖废水具有典型的“三高”特征,CODcr高、氨氮高、SS高,以猪场为例,3种清粪工艺污水水量及水质调查情况如下表1所示。

3.2废水治理技术

3.2.1废水预处理技术

无论畜禽养殖场废水采用什么综合措施进行处理,都必须首先进行固液分离。目前,我国已有成熟的固液分离技术和相应的设备,其设备类型主要有筛网式、卧式离心机、压滤机等。

3.2.2废水处理主要技术

畜禽养殖废水一般需要多种处理技术的结合。从治理技术来看,要实现去除CODcr、BOD5的同时,再脱氮除磷的效果,厌氧工艺是不可或缺的。目前我国畜禽养殖废水的治理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厌氧-自然处理模式,适用于中小型规模化养殖场;另一种是厌氧-好氧利用模式,适用于大中型畜禽养殖场或养殖区。

(1)厌氧+自然处理技术。

厌氧处理特点是造价低,占地少,能量需求低,还可以产生沼气;而且处理过程不需要氧,不受传氧能力的限制,因而具有较高的有机物负荷潜力,能使一些好氧微生物所不能降解的部分进行有机物降解。厌氧常用的方法有完全混合式厌氧消化器、厌氧接触反应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厌氧流化床、升流式固体反应器等。

自然处理法是利用天然水体、土壤和生物的物理、化学与生物的综合作用来净化污水。这类方法投资省、工艺简单、动力消耗少,但净化功能受自然条件的制约。自然处理的主要模式有氧化塘、土壤处理法、人工湿地处理法等。

采用厌氧+自然处理技术的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2)厌氧+好氧处理技术。

厌氧处理技术在前面已进行分析,在此不再叙述。

好氧处理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在好氧条件下分解有机物,同时合成自身细胞。在好氧处理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最终可被完全氧化为简单的无机物。该方法主要有活性污泥法、生物接触氧化、SBR、A/O及氧化沟等。

采用厌氧+好氧处理技术的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

4总结及展望

为了做好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工作,减少废水的排放和化学物质对环境的输入,使污染减轻到最低限度,不仅要实现处理过程的无害化,而且要实现处理过程的资源化,有效地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畜禽养殖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1]余慧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水治理及资源化利用的研究[J].科技咨询导报,2007(15):120.

[2]于金莲,阎宁.畜禽养殖废水处理方法探讨[J].给水排水,2000,26(9):44-47.

[3]秦伟,郭曦,蒋立茂.畜禽养殖场废水处理技术初探[J].四川农机,2006(1):35-37.

[4]陈蕊,高怀友,傅学起,等.畜禽养殖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25(增刊):374-377.

[5]周建明.生猪养殖污水处理工程实例[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8,3(39):98-100.

THE END
1.畜禽智能化养殖专业专业介绍主要讲授智能养殖设备使用基础知识、使用与保养、维修技术等知识。重点介绍设施养殖畜禽机械和养殖畜牧机械等常用畜禽设备具的结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常见故障及排除等。 8.养殖场生物安全防控技术 本课程主要讲授畜禽养殖场生物安全知识概述、畜禽养殖场生物安全设施规划与建设、畜禽养殖中的生物安全管理、畜禽养殖场生物https://jdgc.hlbrzy.com/show.asp?id=37829
2.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资料汇编《认定办法》规定的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包括:发明、实用新型、以及非简单改变产品图案和形状的外观设计(主要是指:运用科学和工程技术的方法,经过研究与开发过程得到的外观设计)、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植物新品种。 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可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http://www.sipo.gov.cn)查询专利https://cxcyxy.xhu.edu.cn/6a/ec/c3946a92908/page.htm
3.当前畜禽饮水安全的重要性及处理方案养猪信息网为了更有效的防止传染病经水传播,确保规模化养殖场的用水安全,在经过以上沉淀、过滤和硬水软化处理等步骤后,用水还需经过消毒处理。对畜禽饮水消毒,不是为了让畜禽喝消毒药水,消毒目的是杀灭水中的病原微生物,保证畜禽饮用水的清洁。对养殖场水源消毒,一是选择正确的消毒剂,二是定期清理水线生物膜,避免水源运输过程http://tech.gdswine.com/xgd/201405/181536.html
4.公民科学素质氨基甲酸酯类农药随温度升高而分解,用这种方法可以减少残留,毒性降低;⑤光照可加速其分解某些农药,如冬瓜、南瓜、胡萝卜、苹果等不易腐烂的果蔬可以放置几天后再食用,以减少农药残留。 31.什么是动物性食品中的兽药残留? 兽药残留是指用药后存留于畜禽体内或产品中(如蛋、乳)的原药、代谢物及杂质。养殖环节中药物http://www.jzkx.org.cn/index.php?c=show&id=1144
5.鱼三位一体化的饲养方式——苏玉兰家庭畜牧场畜禽生物循环养殖1林祖昆 ,孙宪柱 ,郑武鸡、猪、鱼三位一体化的饲养方式——苏玉兰家庭畜牧场畜禽生物循环养殖法[J];新农业;1985年01期 2张鹤亮,胡满,张旭晨,刘平祥,樊耀庭鸡粪喂妊娠母猪试验效果的研究[J];中国畜牧杂志;1994年01期 3张磊;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J];中国猪业;2010年12期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NYZ198501007.htm
6.一种畜禽生态养殖系统和养殖方法与流程作为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畜禽生态养殖方法,所述畜禽粪便为猪粪或禽粪,或二者的混合物;布料时使用的畜禽粪便的含水率为55wt%~65wt%。 作为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畜禽生态养殖方法,在畜禽粪便中接种的黑水虻幼虫为4~6日龄黑水虻幼虫,接种密度为6000~8000头/kg畜禽粪便;视黑水虻幼虫成长情况https://www.xjishu.com/zhuanli/01/201710932649.html
7.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都有哪些模式?粪污治理技术这种模式可以形成无数养殖场成为有机肥生产的初加工分散基地,水尿大部分被蒸发,如需有机肥集中处理加工成有机肥,本区域大量养殖场通过本技术进行处理后,可以提高效率,显著降低集中加工的运行成本。 操作方法 以肉猪养殖为例,一个存栏千头猪场只需要约200平方米面积就可以全部解决养殖场的粪污和环保问题(在解决养殖http://www.fjc001.com/fenwuzhili/wufenzhilijishu/589207151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