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地方猪遗传资源创新路径之一——新品种(配套系)开发
据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结果,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公布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其中地方猪品种83个,培育品种及配套系38个(含外来品种培育品种或配套系7个)。建立*********保种场的猪品种40个,保护区6个。许多著名的地方猪保种场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新品种(配套系)开发和研究。如以著名的太湖猪为母本,培育了苏太猪;以东北民猪为基础,培育了松辽黑猪以及龙民黑猪配套系,见图1;以藏猪、梅山猪为基础,培育了川藏黑猪;以姜曲海猪、枫泾猪为基础,培育了苏姜猪。这些培育品种在不同时期代表了我国地方猪的育种的最新成果,推广区域很广,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除了已经通过审定的猪培育品种或配套系,还有许多以地方猪品种为基础正在培育的猪新品种或配套系。对于还没有开发的地方猪品种来说,进行新品种(配套系)开发是一个重要的创新路径。
图1龙民黑猪配套系
4地方猪遗传资源创新路径之二——农旅结合开发高端猪肉
熊猫猪猪国际牧场(见图2),8888元一晚的猪景房,15元一根的两头乌纯肉烤肠,6800元一头的整猪,各种BUFF叠满的农业、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根据调研,由浙江大飞龙集团创办的熊猫猪猪两头乌国际牧场成功开创了“农业+旅游”的新模式,使农旅融合发展从概念到实践落地,开创了地方猪遗传资源创新转型的一路新路。熊猫猪猪火了,荣昌猪、太湖猪、宁乡猪都“坐不住了”,各地土畜团纷纷来牧场“取经”,就连内蒙牛、山西牛、清远鸡也“跨界”来学习熊猫猪猪的运营模式。金华两头乌的产业复兴也初现成效。数据显示,2023年,金华两头乌出栏数达6.7万头,比上年增长53%。浙江省2024年专门出台了《浙江土特产·地方猪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重点支持金华猪、嘉兴黑猪和岔路黑猪的发展,力争2027年底,浙江土猪年饲养总量达130万头,全产业链总产值达100亿元。
图2熊猫猪猪国际牧场
5地方猪遗传资源创新路径之三——特色养殖打造猪肉品牌
图3精气神黑猪
6地方猪遗传资源创新路径之四——规模化制种打造商业化品牌
图4山下长黑原种公猪
以最新培育的“山下长黑”为例,介绍这一个品类的猪新品种或配套系的主要性能。“山下长黑”猪新品种培育目标:华系猪第一父本,背毛全黑,体型长大,头颈清秀,眼睛有神,背膘25mm左右,瘦肉率59%,达100kg体重日龄176.89±10.45d,育肥期日增重731.28±55.84g/d。肋骨15对,肉色评分3.5分,肌内脂肪含量2.62%±0.25%。料重比2.8~3.0之间。目前已经累计推广9省43家黑猪养殖企业15000余头种猪,销售额超过1亿元。随着基因组选育技术的发展,结合我国优秀的地方猪品种资源,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性能优秀的新品种或配套系出现,实现生猪产业的“中国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