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十项关键技术

2021年以来,市畜牧兽医总站主推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十项关键技术,市、县(区)举办培训班139场(次),发放技术资料7.16万份(册),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5.87%,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6%以上。现将近年来主推的十项技术汇总如下。

1.低蛋白日粮配方技术。参照《仔猪、生长育肥猪配合料》(GB/T5915-2020)和《产蛋鸡和肉鸡配合饲料》(GB/T5916-2020),在确保不影响生猪和家禽生产性能和产品品质的前提下,合理添加氨基酸和酶制剂,降低日粮中粗蛋白质含量,提高饲料氮利用效率。

3.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采用稻壳、锯末、碎秸秆等作为生物发酵床垫料,定期在垫料上喷洒微生物菌剂。家禽养殖可采用原位和网下生物发酵床,垫料中稻壳占比不超过30%,垫料厚度不低于40厘米,需定期翻耙发酵床,翻耙次数每周至少1次,保证垫料和粪污充分混合。北方蒸发量大的地区,羊养殖可采用原位生物发酵床,垫料厚度不低于15厘米,不用翻耙,清粪间隔非冬季不超过40天,冬季不超过60天。

4.圈舍排出空气净化技术。对于机械通风的密闭式畜舍,在排风风机外侧安装喷淋装置、湿帘等湿式净化设施,通过喷洒弱酸性或含有次氯酸钠等氧化剂的液体进行过滤,其中性酸性洗涤液pH值控制在6以下;或将畜舍排出空气通过生物质填料进行过滤,生物质填料主要由木屑、秸秆等制成。现有研究表明,采用空气净化技术可降低排出空气臭气强度50%以上。

5.液体粪污覆盖贮存技术。包括固定式覆盖贮存和漂浮式覆盖贮存。固定式覆盖指在液体粪污贮存设施上加盖或覆膜,应配备气体通风口或气体回收处理装置,以防止易燃气体的积聚。漂浮式覆盖指采用几何形状的塑料覆盖片、蛭石等可漂浮物,宜用于降水较少区域表面积较大的液体粪污贮存设施。

6.液体粪污酸化贮存技术。通过添加酸化剂降低液体粪污PH值,将氮素以较稳定的铵盐形态保留在粪污中。常用的酸化剂有硫酸、过磷酸钙等,调节pH至5.5-6.5,酸化后的液体粪污继续贮存发酵。现有研究表明,当污pH值小于6时,可减少氮损失损失50%以上。

7.固体粪污密闭沤肥技术。根据固体粪污含水量,适当添加木屑、碎秸秆等物料,保证成堆。选择适宜地点进行密闭厌氧发酵,沤肥期应不少于60天。沤肥时宣选择向阳、地势较高、相对平坦的空地,底部需进行防渗处理,四周用塑料膜等密封或覆土,同时做好防雨处理。

9.堆肥生物基除臭技术。在条垛式、槽式好氧堆肥密闭车间,通过排风风机将空气送入生物基滤床底部,经过水分膜吸收以及微生物作用等过程实现排出空气净化。生物基滤床一般采用堆肥腐熟产品和木屑等生物质材料制成,含水量50%-65%,在净化空气的同时实现氮素回收。现有研究表明,该技术可降低臭气排放强度90%以上。

THE END
1.释放推荐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信号畜禽秸秆粪肥养殖场二、关于推广资源化利用技术,多渠道综合利用“十三五”以来,我部联合有关部门先后印发《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动方案(2017-2020年)》、《“十四五”全国畜禽粪肥利用种养结合建设规划》,成立国家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科技创新联盟和技术指导委员会,开展液体粪污还田等关键技术研究,总结9大类技术模式,指导各地区结合https://www.163.com/dy/article/IELTF1F60552P1D3.html
2.畜禽粪便治理工作方案(精选11篇)2003年, 我国畜禽粪便产生总量约33亿t, 是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的4.2倍, 其中1/3产自集约化养殖场, 预计2015年将达到60亿t。我国当前主要采取末端治理模式, 60%的养殖场缺少干湿分离这一最为必要的粪污处理设施。集约化养殖场污染治理设施的建成率不到30%, 以致大量的畜禽粪便及冲洗混合物直接排入自然环境。https://www.360wenmi.com/f/filej00n8q3b.html
3.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实施方案.docx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实施方案.docx,托普云农——致力于中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实施方案 近年来,猪-沼-果生产模式已经成为解决畜禽养殖污染的有效途径,但该生产模式完全依赖政府投入的融资方式可能带来政府财政资金的低效率,因此迫切需要在政府引导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0618/6004213235002040.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