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环保网北京讯:农业农村部办公厅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明确畜禽粪污还田利用要求强化养殖污染监管的通知——绿色环保网

为推动落实《农业农村部办公厅、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促进畜禽粪污还田利用依法加强养殖污染治理的指导意见》(农办牧〔2019〕84号),进一步明确畜禽粪污还田利用有关标准和要求,全面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加快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畅通还田利用渠道

(一)鼓励畜禽粪污还田利用。国家支持畜禽养殖场户建设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设施,鼓励采取粪肥还田、制取沼气、生产有机肥等方式进行资源化利用。已获得环评批复的规模养殖场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如需将粪污处理由达标排放(含按农田灌溉水标准排放)变更为资源化利用(不含商业化沼气工程和商品有机肥生产),在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前变更的,按照非重大变动纳入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在竣工环保验收后变更的,按照改建项目依法开展环评。

(二)明确还田利用标准规范。畜禽粪污的处理应根据排放去向或利用方式的不同执行相应的标准规范。对配套土地充足的养殖场户,粪污经无害化处理后还田利用具体要求及限量应符合《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GB/T36195)和《畜禽粪便还田技术规范》(GB/T25246),配套土地面积应达到《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测算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要求的最小面积。对配套土地不足的养殖场户,粪污经处理后向环境排放的,应符合《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和地方有关排放标准。用于农田灌溉的,应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

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一)落实养殖场户主体责任。养殖场户应当切实履行粪污利用和污染防治主体责任,采取措施,对畜禽粪污进行科学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防止污染环境。从事畜禽规模养殖要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要求,建设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设施并确保其正常运行,或委托第三方代为实现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对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设施配套不到位,粪污未经无害化处理直接还田或向环境排放,不符合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的,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生态环境部门要依法查处。

三、强化保障和支撑

(二)加强技术和装备支撑。加快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先进工艺、技术和装备研发,着力破除粪污资源化利用过程中的技术和成本障碍。鼓励养殖场户全量收集和利用畜禽粪污,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输送和施用方式,不再强制要求固液分离。结合本地实际,推行经济高效的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模式,积极推广全量机械化施用,逐步改进粪肥施用方式。

THE END
1.畜禽粪污处理与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pptx畜禽粪污处理与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24.9行业需求有机肥粪污治理36亿吨<60%1300万吨缺口:900万吨分散养殖设施不完善沼气、沼液难处理环保需求迫切运营管理不专业行业痛点农产品品质下降有机肥使用量低土壤酸化食品安全问题集中收集污水聚沉-氧化处理生物堆肥-有机肥项目介绍区域粪污处理中心竞争优势1掌握核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56671421.html
2.畜禽粪污治理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畜禽粪污治理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畜禽粪污治理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 引言 1.1 项目背景及意义 随着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畜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模和产量持续增长。然而,随之而来的畜禽粪便污染问题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421/7165133201006066.shtm
3.枣庄市市中区人民政府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统筹环境保护与畜牧业发展,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以种养结合为抓手,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完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机制,强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监管,持续提升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水平,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畜牧业绿色循环发展,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http://www.zzszq.gov.cn/zw/gkml/qzbm/zfbgs/202311/t20231120_1790898.html
4.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土壤污染防治规划》养殖业畜禽粪污资源化水平大幅提升,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完成全市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分为优先保护类、安全利用类和严格管控类。优先保护类耕地实行严格保护;安全利用类和严格管控类耕地采取种植结构调整、休耕轮作、优化施肥等措施,按照“产出一季、检测一季https://www.yqybw.cn/news/2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