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问题及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农业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历史时期,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分析山东省滨州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农业产业化发展方向,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推进农业产业化

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是有利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有利于在调整优化现有农业生产结构的基础上,依托优势资源和先进技术拓展农业产业链,并在推动农业生产转型升级过程中,提升农业生产综合效益。同时,农业产业化发展也有利于改变传统生产方式,减少农药、化肥等的过量使用,优化农产品产地环境,为农业绿色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是有利于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业产业化发展有利于提高农业规模效益、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业组织化程度,推动农业发展转型升级。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农作物抗灾防灾能力,降低农作物种植成本,增加农民收入,保障粮食安全。

三是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发展农业产业有利于农民向城镇聚集,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富裕的新型工农关系,促进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共同富裕的同步实现。

四是有利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农业产业化发展,有利于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延伸上下游和全产业链条,扩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改善农户的营收能力和生活水平,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正视滨州农业产业化

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滨州市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新旧动能转换,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使得龙头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增长。截至2022年末,全市共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24家,其中国家级7家,省级86家(含国家级);累计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7个(含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2544个,市级以上家庭农场示范场245家。虽然滨州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依旧存在着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足、企农利益联结不够紧密等问题,有待进一步健全。

一是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近年来,滨州的龙头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但和农业生产发达地市相比,滨州龙头企业是群山多、高峰少,尤其是缺少跨行业、跨地区的规模大、知名度高、带动能力强的上市龙头企业在滨州的辐射带动作用。

二是企农利益联结不够紧密。现有产业化经营组织利润分配机制不合理,农民利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农业产业化程度低,部分龙头企业与农户未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如部分龙头企业与农户联系大多以合同收购为主要形式,执行中还不够规范。

三是专业人才流失严重。目前,滨州高中以上学历的农业从业者占比仅20%左右。大部分的高中毕业生会选择外出求学或打工,学成后的人才也多数选择继续留在城市打拼。而在农村务农的主体大部分为文化水平低的妇女和老人,他们虽然熟悉传统的耕作技术,但接受新事物能力差,不能成为现代化的主力军,也阻碍了滨州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四是资金政策扶持力度有待加强。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融资渠道较为狭窄、建设资金的筹集方式较为单一等问题。如农产品的研发、生产、种植以及深加工等农业产业链上的诸多环节,大多需要龙头企业或是农户自发筹集资金予以解决,同时,这些涉农经营主体在融资的渠道上又较为狭窄,通常只能够向银行或保险机构等进行抵押融资,但由于涉农借贷业务的局限性以及抵押担保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存在融资贷款难诸多现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探索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对策

扶持引领壮大龙头企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现实要求,更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客观需要。一是进一步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在资金、技术、税收、自营出口等方面给予必要的倾斜和扶持,为企业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二是引导企业瞄准国内外市场,在市场开拓、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实施品牌战略上狠下功夫,向高起点、大规模、外向型、实力强的龙头企业和集团发展。同时,紧紧依托这些龙头企业,与营销大户、专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开发和精深加工农副产品,发展壮大农产品的深加工产业链,让优质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从而提高整体农业水平。

完善企农利益分配机制。农业产业化要获得健康长期的发展,其核心在于完善多方利益分配机制,使各方能够形成互利互惠、互助互赢的良好关系。一是通过创新股权式、合作型等更为紧密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使供应链上各环节能够更加的紧密,使参与农业产业化的多方群体都能够形成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从而才能够共同获益。二是在政府和龙头企业的引导、支持下,小农户特别是贫困户要通过联合合作与龙头企业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参与利益协调、保障、分配机制的创新和完善,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参与者和受益者。三是利用互联网平台和大数据建设农企征信数据库,适时开展农户和企业信用评级工作,分类建立信用档案。

加强自主品牌建设。作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特别是国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应以国内外市场为切入点,创造出有竞争力的知名品牌,通过品牌战略不断拓宽企业发展方向,提升企业竞争力。一是组织龙头企业等品牌主体,充分利用参展、参会平台,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种农产品展销活动,提高农产品知名度。二是鼓励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品牌主体拓展经营模式,大力发展直销配送、农超对接等新型营销模式,实现线上线下结合,生产、经营、消费等无缝链接。

THE END
1.种业企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建议一是发展资源少,生产条件差。部分地区为拉动当地农业走向高质量发展,积极引入种业企业,但存在发展资源不https://www.cnxd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77872
2.韩俊:“三农”领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热点解读三农论剑韩俊:“三农”领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热点解读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4年7月24日上午10时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韩俊、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兴旺、农业农村部总畜牧师王乐君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寿小丽主持发布会。https://www.zgxcfx.com/sannonglunjian/122572.html
3.乡镇企业热点难点问题谈热点难点问题攻坚阶段新情况银行商业化洛阳市会议企业经营农业部春风拂面,牡丹争艳。1998年4月16日至20日,豫、粤、苏、黑等15省、市、自治区乡镇企业局局长联谊会在河南省洛阳市召开。农业部乡镇企业局助理巡视员陈福桂出席了会议,河南省副省长王明义会见了与会代表30余人。会议认为,乡镇企业进入改革与发展的攻坚阶段https://qikan.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1004576354
4.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过程存在的难点分析5篇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我市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唱主角”,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引导采取订单生产、合作经营、土地入股等方式,探索建立“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发展模式,释放产业资金、管理技术、销售渠道等放大示范效应,在农业服务领域由单纯的生产环节服务向信息、加工、销售、管理等综合性服https://www.gwy101.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218032